CN111711286A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11286A CN111711286A CN202010622210.XA CN202010622210A CN111711286A CN 111711286 A CN111711286 A CN 111711286A CN 202010622210 A CN202010622210 A CN 202010622210A CN 111711286 A CN111711286 A CN 1117112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y
- motor
- driving
- wireless charging
- ro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底座、托盘和驱动件,所述托盘和所述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托盘中包括充电线圈,所述托盘用于放置电子设备并利用所述充电线圈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托盘连接;其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托盘转动,以带动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要优于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这样,托盘可以带动电子设备转动至接收信号强度较好的方向,从而解决了电子设备朝向某些方向设置时,接收信号强度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采用无线充电装置对电子设备在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即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装置上的时候,由于电子设备的天线的方向性的原因,导致电子设备朝向某些方向设置时,电子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能够解决当采用无线充电装置对电子设备在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电子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底座、托盘和驱动件,所述托盘和所述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托盘中包括充电线圈,所述托盘用于放置电子设备并利用所述充电线圈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托盘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托盘转动,以带动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要优于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给电子设备充电时,由于驱动件可以驱动托盘转动,以带动电子设备转动,这样,托盘可以带动电子设备转动至接收信号强度较好的方向,从而解决了电子设备朝向某些方向设置时,接收信号强度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 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底座10、托盘20和驱动件30,所述托盘20和所述驱动件3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托盘20中包括充电线圈,所述托盘20用于放置电子设备50并利用所述充电线圈为所述电子设备50充电,所述驱动件30与所述托盘20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30驱动所述托盘20转动,以带动所述电子设备50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电子设备50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要优于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以下表述:
由于电子设备50上设置有很多天线,但是上述天线的具体设置位置会存在差异,因而导致电子设备50朝向某些方向(如大部分天线正好朝向基站的辐射方向)设置时,电子设备50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好;而电子设备50朝向另外某些方向(如大部分天线的设置方向与基站的辐射方向垂直),电子设备50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差。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50的驻网情况以及其他干扰信号同样会对电子设备50的信号接收强度造成影响。
另外,在采用无线充电装置对电子设备50进行充电时,电子设备50刚好朝向接收信号强度较差的方向设置,但是此时电子设备50又需要较好的接收信号强度(例如:电子设备50在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需要从服务器上下载内存较大的文件,或者向服务器发送内存较大的文件)。
因此,当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给电子设备50充电时,由于驱动件30可以驱动托盘20转动,以带动电子设备50转动,这样,托盘20可以带动电子设备50转动至接收信号强度较好的方向,从而解决了电子设备50朝向某些方向设置时,接收信号强度较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50在第二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要优于在第一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而电子设备50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检测方式可以参见以下表述:电子设备5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或其他位置(如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的位置)可以分别接收基站发送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的强弱(例如:可以根据检测信号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该位置检测信号的强弱),从而可以确定电子设备50处于哪个位置时接收信号强度较好。当然,上述检测信号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例如:上述检测信号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信号。
另外,底座10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底座10可以为矩形底座,当然,也可以为圆形底座,或者三角形底座等。同时,底座10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底座10可以为陶瓷底座或者塑料底座等。这样,可以减少对电子设备50的无线充电功能的干扰。
其中,托盘20的形状也在此不做限定,例如:托盘20可以为圆形托盘,或者矩形托盘等。
其中,驱动件30与托盘20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驱动件30与托盘20之间可以转动连接,例如:驱动件30可以为马达,且马达的输出轴与托盘20上的齿轮转动连接,从而可以驱动托盘20转动。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驱动件30为马达时,马达的输出轴可以嵌设于托盘20的容置孔内,且马达的输出轴与容置孔的内壁抵接。这样,当马达的输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托盘20转动,从而达到带动电子设备50转动的目的。
另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30包括第一驱动结构31和/或第二驱动结构32;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1用于驱动所述托盘20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用于驱动所述托盘20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
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托盘20在第一位置时所在的第一平面内的方向,例如:可以为第一平面内的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如图1中的B所示方向,上述第一平面可以为底座10所在的平面;第二驱动结构32可以平行于第一平面设置,而第二驱动结构32可以通过第一支撑件40设置于底座10上,第一支撑件40可以垂直设置于底座10设置;
其中,第二方向可以包括:以第二驱动结构32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围绕上述旋转轴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例如:图1中的A所示方向。
其中,当同时设置有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的情况下,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可以均设置于底座10上,而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可以分开设置,即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之间并不相连,这样,第一驱动结构31驱动托盘20在第一平面内转动,而第二驱动结构32驱动托盘20在第二平面内转动。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当同时设置有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的情况下,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可以同时工作,当然,也可以不同时工作。即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无线充电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且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相连接。这样,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驱动结构31以及第二驱动结构32是否工作,同时,控制器还可以控制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协同工作(即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同时工作的情况下),从而增强了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驱动托盘20转动的转动效果。
当然,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可以均为马达,需要说明的是,马达也可以被称作为电动机。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件3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增强了驱动件30种类的多样性,同时还增强了对托盘20的驱动方式灵活性,使得对托盘20的驱动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托盘20连接。
其中,如上述实施例所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机可以与托盘20转动连接,即托盘20上可以设置有齿轮,而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可以与该齿轮啮合,从而带动托盘20转动。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嵌设于托盘20的容置孔内,即可以理解为输出轴与托盘20固定连接。当输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托盘20转动。
当然,第一电机也可以被称作为第一马达,而第一电机设置于底座10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机与底座10之间可以固定连接,当然,第一电机与底座1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层固定连接,或者,第一电机与底座10之间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底座10上可以设置有凹槽,而第一电机可以嵌设于凹槽内,且与凹槽的内壁抵接。这样,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增强对第一电机的固定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驱动结构32为第一电机,这样,使得驱动效果可靠,且使用成本较低,同时。第一电机设置于底座10上,可以增强对第一电机的固定效果。
可选地,所述底座10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件40,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40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
其中,第一支撑件4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支撑件40可以为支撑柱(支撑柱的形状可以为圆柱或者矩形柱等)。
另外,第一电机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件40的端面上,当然,第一电机也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件40的表面上,当然,第一电机也可以嵌设在第一支撑件40的容置腔内。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通过第一支撑件40设置在底座10上,这样,使得对第一电机的支撑效果更好。且可以通过选用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件40,从而可以调节托盘20相对于底座10的高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驱动件30包括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1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32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1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0转动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40和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1带动所述托盘2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可以嵌设于托盘20的容置孔中,且与容置孔的内壁抵接,即输出轴的一端可以与托盘20固定连接。
而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以下表述:当第二驱动结构32工作,且第一驱动结构31不工作时,即此时驱动托盘20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二方向具体可以参见图1中A所示的方向,而由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托盘20在第二平面中转动。
当第二驱动结构32不工作,且第一驱动结构31工作时,第一驱动结构31可以带动第一支撑件40转动,而由于此时第二驱动结构32不工作,则随着第一支撑件40的转动,托盘2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转动,具体转动方向可以参见图1中B所示的方向,当然,此时托盘20可以围绕着第一支撑件40进行转动,也就是说,第一支撑件40可以为托盘20的转动中心。
另外,当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同时工作时,则可以同时驱动托盘20沿图1中的A方向和B方向转动,从而提高了对托盘20驱动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强了驱动托盘20转动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托盘20沿着A方向或者B方向转动,可以每次转动固定的角度,例如: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托盘20沿着A方向转动时,每次可以转动a度(a的具体取值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参见图2,a可以为30),并测量转动a度之后所在位置的电子设备50的接收信号强度,当旋转360度之后(即电子设备50随着托盘20回到旋转之初的位置,即可以理解为第一位置),可以从之前各位置中选择一个接收信号强度最好的位置,然后驱动托盘20转动至该位置(该位置即可以理解为第二位置)。同理,当托盘20沿着B方向转动时,也可以参照上述沿着A方向转动的原理进行驱动。
具体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图2,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托盘20的起始位置,以及此时电子设备50的接收信号强度R0。
步骤202、判断R0是否小于接收信号强度阈值Rf;若小于,则执行步骤203,若大于或等于,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3、驱动托盘20沿第一方向转动,每次转动a度,当转动360度后确定第一目标位置,第一目标位置为沿第一方向转动360度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好的位置。
步骤204、驱动托盘20沿第二方向转动,每次转动a度,当转动360度后确定第二目标位置,第二目标位置为沿第二方向转动360度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好的位置。
步骤205、驱动托盘2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第一目标位置,以及沿第二方向转动至第二目标位置,并对电子设备50进行充电。
步骤206、检测电子设备的驻网是否发生变更,当发生变更时,返回执行步骤201;当未发生变更时,返回执行步骤2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托盘20转动的部件可以是驱动组件6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A方向和B方向只是一种示例性表述,运动方向还可以为与A方向或者B方向相反的方向。另外,上述每次转动的30度也只是一种示例性表述,具体数值在此不做限定,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数值。而数值越小,则最终选择的第二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越好。
当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驱动托盘20每次转动a度,同时检测电子设备50位于该位置时的接收信号强度,当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后,即可停止驱动托盘20转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可以降低能耗,且能够缩短驱动过程。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件30包括第一驱动结构31和第二驱动结构32,这样,可以增强驱动托盘20转动的效率。
可选地,参见图1,所述第一支撑件40的外壁上套设有传动齿轮41,所述传动齿轮4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41啮合。这样,第二电机通过传动齿轮41可以更好的驱动第一支撑件40转动,降低功耗,提升驱动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31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带动所述托盘20转动。这样,第三电机通过第二支撑件带动托盘20转动,这样,无须第三电机直接与托盘20转动连接,可以通过第三电机与托盘20之间的距离选用第二支撑件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三电机的位置设置更加灵活,同时通过第二支撑件还可以增强传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40为轴承。这样,由于轴承的强度较高,使用成本较低,且传动效果较好,从而使得第二电机驱动托盘20转动时的驱动效果较好。
可选地,所述托盘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子设备50的固定件。
其中,固定件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为吸盘。这样,使用成本较低,且对电子设备50的吸附效果较好,可以减小在托盘20转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50从吸盘上脱落的现象的出现。当然,吸盘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吸盘可以为多个,且上述多个吸盘可以呈阵列分布,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对电子设备50的固定效果。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固定件还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卡爪,这样,电子设备50可以分别与上述两个卡爪抵接,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50的固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托盘20上设置有固定件,从而减小在托盘20转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50从托盘20上脱落的现象的出现,增强了对电子设备50的固定效果。
可选地,所述托盘20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电子设备50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其中,容置槽的尺寸可以刚好与电子设备50的尺寸相适配,且为了增强对电子设备50的固定效果,可以在容置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凸台,这样,可以防止电子设备50在转动过程中从托盘20上脱落的现象的出现。
另外,为了方便将电子设备50从容置槽中取出,可以在容置槽的另外一侧壁上设置有避让口。
另外,容置槽的尺寸也可以大于电子设备50的尺寸,且容置槽内可以设置有可活动的夹紧装置,当电子设备50放置于容置槽内,夹紧装置可以与电子设备50抵接,从而达到将电子设备50固定于容置槽内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托盘20上设置有容置槽,而电子设备50可以嵌设于容置槽内,这样,同样可以减小在托盘20转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50从托盘20上脱落的现象的出现,增强了对电子设备50的固定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托盘和驱动件,所述托盘和所述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托盘中包括充电线圈,所述托盘用于放置电子设备并利用所述充电线圈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托盘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托盘转动,以带动所述电子设备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要优于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接收信号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结构和/或第二驱动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托盘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托盘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托盘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件包括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和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带动所述托盘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壁上套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带动所述托盘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固定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吸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电子设备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22210.XA CN111711286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无线充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22210.XA CN111711286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无线充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11286A true CN111711286A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45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22210.XA Pending CN111711286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无线充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11286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11920A (zh) * | 2020-10-22 | 2021-02-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信号强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4039390A (zh) * | 2020-10-21 | 2022-02-11 | 张勇 | 无线充电支架 |
CN116613866A (zh) * | 2023-07-20 | 2023-08-18 | 深圳市美仕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兼容不同尺寸手机的无线充电方法及充电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50162U (zh) * | 2009-10-28 | 2010-08-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终端及承载终端的底座 |
US20160072334A1 (en) * | 2014-09-05 | 2016-03-10 | Wistron Corporatio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6549719A (zh) * | 2016-12-05 | 2017-03-29 | 韦玉姣 | 一种定位手机信号强度的方法 |
CN208423896U (zh) * | 2018-08-10 | 2019-0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和具有其的无线充电系统 |
CN208423893U (zh) * | 2018-08-10 | 2019-0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
CN110830062A (zh) * | 2019-11-08 | 2020-0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 |
CN111092326A (zh) * | 2018-10-24 | 2020-05-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10622210.XA patent/CN1117112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50162U (zh) * | 2009-10-28 | 2010-08-1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终端及承载终端的底座 |
US20160072334A1 (en) * | 2014-09-05 | 2016-03-10 | Wistron Corporatio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6549719A (zh) * | 2016-12-05 | 2017-03-29 | 韦玉姣 | 一种定位手机信号强度的方法 |
CN208423896U (zh) * | 2018-08-10 | 2019-0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和具有其的无线充电系统 |
CN208423893U (zh) * | 2018-08-10 | 2019-0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
CN111092326A (zh) * | 2018-10-24 | 2020-05-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 |
CN110830062A (zh) * | 2019-11-08 | 2020-0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39390A (zh) * | 2020-10-21 | 2022-02-11 | 张勇 | 无线充电支架 |
CN114039390B (zh) * | 2020-10-21 | 2023-08-25 | 深圳市一起造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支架 |
CN112311920A (zh) * | 2020-10-22 | 2021-02-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信号强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6613866A (zh) * | 2023-07-20 | 2023-08-18 | 深圳市美仕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兼容不同尺寸手机的无线充电方法及充电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11286A (zh) | 无线充电装置 | |
JP6574764B2 (ja) | 感磁穿孔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
CN100493857C (zh) | 移动机器人位置计算系统和充电站返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EP3472894B1 (en) | Directional wireless hotspot device | |
CN107690745B (zh) | 电机,云台及拍摄设备 | |
CN106443209B (zh) | 有源基站天线三维空间远场辐射特性的测试系统和方法 | |
CN211236220U (zh) | 雷达测试装置及雷达产线测试系统 | |
EP2822092B1 (en) | Base station antenna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engineering parameter collecting device | |
CN208207196U (zh) | 一种机扫安防雷达与光电一体化探测装置 | |
CN106443210B (zh) | 有源基站天线三维空间辐射场相位的测试系统和方法 | |
CN109342996B (zh) | 基于rfid全域正交旋转天线的手机精确定位搜寻装置及方法 | |
CN111163372A (zh) | 网络设备 | |
CN102577189A (zh) | 用于确定无线系统中的节点的范围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785438A (zh) | 传动装置及天线下倾角的控制系统 | |
CN113261216A (zh) | 用于阵列天线系统的对准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605340A (zh) | 用于手机天线性能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728629A (zh) | 通信设备 | |
CN107478192A (zh) | 方位角测量装置、天线、方位角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 |
US20050128150A1 (en) | 3D measuring method & equipment for antenna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duct | |
CN105789103B (zh) | 转盘系统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 |
KR101567047B1 (ko) | 매설물 탐지 장치 | |
KR20100103111A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 안테나의 방사특성 측정 장치 및 이에 장착되는 포지셔너 | |
CN209861177U (zh) | 一种通讯信号测试仪 | |
JP4672404B2 (ja) | Rfタグの評価装置 | |
CN102343993B (zh) | 一种卷盘防反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