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5322B -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5322B
CN114035322B CN202111230958.6A CN202111230958A CN114035322B CN 114035322 B CN114035322 B CN 114035322B CN 202111230958 A CN202111230958 A CN 202111230958A CN 114035322 B CN114035322 B CN 114035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display
film
display area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09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5322A (zh
Inventor
曹晖
陈国富
卢国水
林高强
何立山
福原康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09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5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5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53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6733 priority patent/WO202306637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5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5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34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 C03C17/3411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3C17/3417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ll coatings being oxide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9Display position adjusting means not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20Materials for coating a single layer on glass
    • C03C2217/21Oxides
    • C03C2217/212Ti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20Materials for coating a single layer on glass
    • C03C2217/21Oxides
    • C03C2217/213Si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20Materials for coating a single layer on glass
    • C03C2217/21Oxides
    • C03C2217/23Mix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70Properties of coatings
    • C03C2217/73Anti-reflective coatings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 C03C2217/734Anti-reflective coatings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comprising an alternation of high and low refractive index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10Deposition methods
    • C03C2218/15Deposition methods from the vapour phase
    • C03C2218/154Deposition methods from the vapour phase by sputt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包括夹层玻璃,夹层玻璃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设有第一纳米膜,第一纳米膜包括自第二表面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一个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2.7,第一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8。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该抬头显示玻璃不仅成本低并且抬头显示的图像清晰、玻璃的视觉干扰少,从而保证行车过程中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抬头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抬头显示(HUD,Head Up Display)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载抬头显示系统是利用光学反射的原理将重要的行车信息反映到前挡风玻璃上。现有的前挡风玻璃中,为实现抬头显示的功能多采用楔形结构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层作为挡风玻璃的中间层,然而楔形结构的PVB层制备工艺复杂、造价高,并且适用性差,对于不同的车型需采用不同规格的PVB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抬头显示玻璃,以解决现有抬头显示玻璃成本高、适用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玻璃,该抬头显示玻璃不仅成本低并且抬头显示的图像清晰、玻璃的视觉干扰少,从而保证行车过程中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包括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设有第一纳米膜,所述第一纳米膜包括自所述第二表面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一个第一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2.7,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8;
所述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所述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所述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
本申请的抬头显示玻璃在显示区设置纳米膜,使显示区对P偏振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从而保证显示区能够呈现清晰的成像。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该设计可以削弱非显示区的镜面效果,降低非显示区倒影的视觉干扰,保证驾驶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与所述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为10%~30%。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为1%~15%。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小于所述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表面还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之间;所述过渡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且小于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为裸露的夹层玻璃。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设有第二纳米膜,所述第二纳米膜包括自所述第二表面向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一个第二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2.7,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8;所述第二纳米膜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纳米膜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低折射率子层,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低折射率子层,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中最远离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一低折射率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中最远离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低折射率子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高折射率子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高折射率子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中最靠近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一高折射率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中最靠近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高折射率子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的颜色的Lab值中:a值小于或等于2,b值小于或等于2。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与所述非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所述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与所述非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
可选的,所述抬头显示玻璃还包括抗指纹膜、隔热膜、电加热膜、抗紫外线膜、防雾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包括投影单元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所述投影单元用于产生P偏振光,所述P偏振光入射至所述显示区。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抬头显示系统由于采用本申请的抬头显示玻璃故成像清晰,并且视觉干扰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理解,关于本申请的一些名词解释如下:折射率指的是透射光波长为550nm时材料的折射率。可见光反射率指的是入射角为0°~10°时(即垂直入射时)的可见光反射率。自第二表面向外指的是由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向远离夹层玻璃本体的方向。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抬头显示玻璃包括夹层玻璃10,夹层玻璃10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夹层玻璃10的第二表面10-2设有纳米膜20。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夹层玻璃10包括外玻璃板11、内玻璃板13、以及设置在外玻璃板11和内玻璃板13之间的中间层12,外玻璃板11具有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其中外玻璃板的第一表面11-1即为夹层玻璃的第一表面10-1;内玻璃板13具有第一表面13-1和第二表面13-2,其中内玻璃板的第一表面13-1即为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10-2;并且外玻璃板11的第二表面11-2和内玻璃板13的第二表面13-2分别粘接固定在中间层12的两个表面。本申请的抬头显示玻璃在应用时,内玻璃板13的第一表面13-1位于车窗内侧(汽车车内),即夹层玻璃10的第二表面10-2位于车窗内侧;外玻璃板11的第一表面11-1位于车窗外侧(汽车外),即夹层玻璃10的第一表面10-1位于车窗外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纳米膜20设置在内玻璃板13的的第一表面13-1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纳米膜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一个低折射率层,其中,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9,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8。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的结构示意图。在抬头显示玻璃中,纳米膜20包括沿外部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高折射率层21和低折射率层22,其中,外部方向即为自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向外的方向。采用上述结构的纳米膜能够在满足抬头显示玻璃良好的透光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抬头显示玻璃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包括高折射率材料,其中,高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9,高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1.9、2.0、2.1、2.2、2.3、2.4、2.5、2.6、2.7或更高。通过合理地设计高折射率层的材料和厚度能够使纳米膜具有优秀的机械、化学和热稳定性,保证纳米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纳米膜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以及优化其他光学指标。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为1.9~2.7。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包括多个高折射率子层,高折射率子层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2层、3层、4层或5层。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纳米膜20包括高折射率层21和低折射率层22,其中,高折射率层21包括高折射率子层21a和高折射率子层21b,高折射率子层21a更靠近夹层玻璃10的第二表面10-2。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子层21a的折射率为1.9~2.2,高折射率子层21b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2.3。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高折射率子层,其中任一高折射率子层的折射率比其他更靠近夹层玻璃10的第二表面10-2的高折射率子层的折射率更大,例如高折射率层包括三个高折射率子层,三个高折射率子层沿远离夹层玻璃10的第二表面10-2的方向上分别为高折射率子层a、高折射率子层b和高折射率子层c,其中,高折射率子层a靠近内玻璃板,高折射率子层c靠近低折射率层,则高折射率子层b的折射率大于高折射率子层a的折射率,且高折射率子层c的折射率大于高折射率子层b的折射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材料包括Zn、Sn、Ti、Nb、Zr、Ni、In、Al、Ce、W、Mo、Sb、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材料包括Si、Al、Zr、Y、Ce、L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氮化物或氮氧化物。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2.35,其中,高折射率材料可以选自TiOx,TiOxNy或掺杂的TiOx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9且小于或等于2.35,其中,高折射率材料可以选自ZnSnOx、Si3N4、ZnO或AZO(掺铝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低折射率层包括低折射率材料,其中,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8,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1.8、1.7、1.6、1.55、1.4、1.3或更低。通过合理地设计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和厚度,能够使纳米膜具有优秀的机械、化学和热稳定性,保证纳米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纳米膜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以及优化其他光学指标。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为1.3~1.8。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低折射率层包括多个低折射率子层,低折射率子层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2层、3层、4层或5层。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55,其中,低折射率材料可以选自SiO2、Al2O3或MgF2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低折射率材料包括具有减反功能的材料,具有减反功能的材料可以是多孔SiO2或多孔Al2O3。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低折射率层为具有渐变折射率的膜层,如蛾眼膜、渐变膜。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数量均为多个,即纳米膜包括至少两个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两个低折射率层。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纳米膜包括两个高折射率层和两个低折射率层,并且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依次层叠,即高折射率层21、低折射率层22、高折射率层23、低折射率层24依次层叠。
在行车过程中,为保证安全驾驶,抬头显示玻璃应具有清晰的成像效果,以便于驾驶员获取行车信息,同时抬头显示玻璃应能够清晰的看到车外的情况。本申请的纳米膜对P偏振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Rp,从而能够实现在显示区清晰的成像,然而当纳米膜具有较高的P偏振光反射率Rp时,纳米膜对可见光也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因此将抬头显示玻璃作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时,前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会产生镜面效果,使得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上产生倒影,进而影响驾驶员的视觉舒适性甚至影响驾驶安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人对抬头显示玻璃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抬头显示玻璃既能实现清晰成像又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本申请的抬头显示玻璃中,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包括显示区(HUD区)和非显示区(LR区),其中,显示区指的是投影单元投射P偏振光的区域,即显示行车信息的区域;非显示区即为抬头显示玻璃中无需显示行程信息的区域。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的显示区设有纳米膜,该纳米膜能够提高显示区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进而在夹层玻璃的前方呈现清晰的抬头显示图像。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其中,P偏振光的入射角为55°~75°,P偏振光的入射角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55°、60°、65°、70°或75°。本申请中,显示区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10%、13%、15%、20%或25%。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小于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抬头显示玻璃在显示区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70%,这样可以尽可能保证驾驶安全性。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显示区只占据抬头显示玻璃的部分区域,故即使显示区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反射率和较低的可见光透射率,其对整个抬头显示玻璃的视觉影响较小,抬头显示玻璃在显示区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可以是50%~70%,这样可以在提高显示区画面清晰度的同时兼顾驾驶安全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抬头显示玻璃在非显示区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RH为10%~30%,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10%、15%、20%、25%或30%。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15%。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1%、2%、3%、4%或5%;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6%~8%,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6%、7%或8%;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9%~15%,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9%、10%、11%、12%、13%、14%或15%。
本申请中,显示区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与非显示区的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显示区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与非显示区的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差值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2%、5%、7%、10%或15%。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差值越大,则抬头显示玻璃的舒适度越高且抬头显示的成像越清晰。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夹层玻璃第二表面的非显示区不设置纳米膜,非显示区为裸露的夹层玻璃,即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仅在显示区设置纳米膜,纳米膜只覆盖第二表面的局部区域,该结构可避免纳米膜镜像效果对视觉的干扰。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夹层玻璃10的第二表面10-2设有纳米膜20,纳米膜20的面积小于第二表面10-2的面积。当非显示区为裸露的夹层玻璃时,非显示区的对可见光的反射率RL即为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为6%~8%。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6%、6.5%、7%或8%。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也设有纳米膜,为了保证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小于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非显示区的纳米膜与显示区的纳米膜并不相同,由于纳米膜具有一定反射颜色,非显示区的纳米膜可能会破坏玻璃整体外观颜色的一致性,也会影响抬头显示玻璃的视觉效果。为消除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的色差,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与非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例如,当显示区颜色的a值为-3时,非显示区的颜色为(-5)~(-1)。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与非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例如,当显示区颜色的b值为-8时,非显示区颜色的b值为(-10)~(-6)。显示区与非显示区颜色的a值的差值绝对值以及显示区与非显示区颜色的b值的差值绝对值越小,则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色差越小,抬头显示玻璃的外观一致性较好。其中,Lab值是基于Lab颜色模型,L值、a值和b值分别对应Lab值(或称Lab颜色值)中的L、a和b,L为亮度通道,a、b为两个颜色通道。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和非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小于或等于2,优选的,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和非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为(-8)~0;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和非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小于或等于2,优选的,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和非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为(-12)~0。上述ab值范围的纳米膜呈现出中性色,可以使抬头显示玻璃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本申请中,当非显示区设有纳米膜时,显示区的纳米膜为第一纳米膜,非显示区的纳米膜为第二纳米膜;第二纳米膜与第一纳米膜的各层材料、各层排布、各层厚度具有至少一个不同,为了便于生产制造,优选第二纳米膜与第一纳米膜的各层材料和各层排布相同,且各层厚度具有至少一个不同。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纳米膜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第二纳米膜对可见光的反射率,第一纳米膜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第二纳米膜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中,纳米膜20包括第一纳米膜20-1和第二纳米膜20-2,第一纳米膜20-1设置在夹层玻璃第二表面10-2的显示区,第二纳米膜20-2设置在夹层玻璃第二表面10-2的非显示区。第二纳米膜对可见光的反射率越低越有助于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纳米膜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与第二纳米膜对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可以理解的,由于第一纳米膜设置在显示区,第二纳米膜设置在非显示区,故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RH与非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RL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RH与RL的差值越大则抬头显示玻璃的视觉效果越好,显示区可以清晰地显示行车信息,非显示区可以清楚地看到车外的情况。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RH与非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RL的差值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2%、3%、4%、5%、6%或更高。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6%,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4%,则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RH与非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RL的差值为2%。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纳米膜的厚度小于第一纳米膜的厚度。第二纳米膜具有较薄的厚度时,第二纳米膜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会降低。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纳米膜包括自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高折射率层和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纳米膜包括自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高折射率层和第二低折射率层,其中,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厚度。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小于第一低折射率层的厚度。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结构示意图,其中,纳米膜包括第一纳米膜20-1和第二纳米膜20-2,第一纳米膜20-1包括第一高折射率层21-1和第一低折射率层22-1,第二纳米膜20-2包括第二高折射率层21-2和第二低折射率层22-2,其中,第二高折射率层21-2的厚度小于第一高折射率层21-1的厚度,且第二低折射率层22-2的厚度小于第一低折射率层22-1的厚度。上述结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小第二纳米膜的可见光反射率,使第二纳米膜的可见光反射率低于第一纳米膜的可见光反射率,并且第一纳米膜与第二纳米膜的色差较小。
本申请中,当第一高折射率层含有多个第一高折射率子层时,第一高折射率层的厚度指的是第一高折射率子层的厚度之和,同样的,当第一低折射率层含有多个第一低折射率子层时,第一低折射率层的厚度指的是第一低折射率子层的厚度之和。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低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低折射率子层,第二低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低折射率子层,第一低折射率层中最远离夹层玻璃的第一低折射率子层的厚度大于第二低折射率层中最远离夹层玻璃的第二低折射率子层的厚度。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结构示意图,其中,纳米膜包括第一纳米膜20-1和第二纳米膜20-2,第一纳米膜20-1包括第一高折射率层21-1和第一低折射率层22-1,第一低折射率层22-1包括第一低折射率子层22a-1和第一低折射率子层22b-1,第一低折射率子层22b-1远离夹层玻璃;第二纳米膜20-2包括第二高折射率层21-2和第二低折射率层22-2,第二低折射率层22-2包括第二低折射率子层22a-2和第二低折射率子层22b-2,第二低折射率子层22b-2远离夹层玻璃,第二低折射率子层22b-2的厚度小于第一低折射率子层22b-1的厚度。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高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高折射率子层,第二高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高折射率子层,第一高折射率层中最靠近夹层玻璃的第一高折射率子层的厚度大于第二高折射率层中最靠近夹层玻璃的第二高折射率子层的厚度。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纳米膜结构示意图,其中,纳米膜包括第一纳米膜20-1和第二纳米膜20-2,第一纳米膜20-1包括第一高折射率层21-1和第一低折射率层22-1,第一高折射率层21-1包括第一高折射率子层22a-1和第一高折射率子层22b-1,第一高折射率子层22a-1靠近夹层玻璃;第二纳米膜20-2包括第二高折射率层21-2和第二低折射率层22-2,第二高折射率层21-2包括第二高折射率子层21a-2和第二高折射率子层21b-2,第二高折射率子层21a-2靠近夹层玻璃,第二高折射率子层21a-2的厚度小于第一高折射率子层22a-1的厚度。
本申请通过对第一纳米膜和第二纳米膜中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厚度调整可以使第二纳米膜的可见光反射率低于第一纳米膜的可见光反射率,从而实现抬头显示玻璃投影和低反兼顾的效果,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还包括过渡区,过渡区位于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过渡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非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且小于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设置过渡区可以使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颜色具有一定的渐变,从而使抬头显示玻璃具有良好的外观协调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过渡区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可以是有规律的变化,如由显示区至非显示区的方向上,过渡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递减的趋势;过渡区中可见光的反射率也可以是无规律的变化。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抬头显示玻璃还包括抗指纹膜、隔热膜、电加热膜、抗紫外线膜、防雾膜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抗指纹膜设置在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10-2上且至少覆盖显示区,优选的,抗指纹膜覆盖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以防止指纹等污染显示区,从而保证显示区能够更高质量地实现抬头显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隔热膜可以设置在夹层玻璃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夹层玻璃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或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之间,隔热膜可以是单银隔热膜、双银隔热膜、三银隔热膜、四银隔热膜、隔热/吸热PVB、基于NiCr、TiN等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的隔热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单银隔热膜、双银隔热膜、三银隔热膜、四银隔热膜分别指具有一个银层、两个银层、三个银层、四个银层的透明纳米隔热膜,除了银层外,透明纳米隔热膜还包含至少两个介质层。隔热膜可以使车辆内部具有更好的乘坐舒适性,单银隔热膜、双银隔热膜、三银隔热膜、四银隔热膜可以通过磁控溅射沉积工艺直接设置在夹层玻璃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或夹层玻璃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也可以设置在中间层表面,中间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将设置有单银隔热膜、双银隔热膜、三银隔热膜、四银隔热膜的中间层设置在夹层玻璃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夹层玻璃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膜设置在夹层玻璃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夹层玻璃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或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电加热膜可以是单银电加热膜、双银电加热膜、三银电加热膜、四银电加热膜、五银电加热膜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在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汇流母线,可以将供电电源的电流输入到电加热膜内,以使电加热膜发热从而对夹层玻璃进行加热以实现除霜、除雾甚至除冰除雪的功能,进一步提高驾驶安全性,并防止显示区受到环境干扰而无法实现抬头显示。其中,单银电加热膜、双银电加热膜、三银电加热膜、四银电加热膜、五银电加热膜分别指具有一个银层、两个银层、三个银层、四个银层、五个银层的透明纳米导电膜,除了银层外,透明纳米导电膜还包含至少两个介质层。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热/吸热PVB和抗紫外线膜可以设置在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之间,隔热/吸热PVB和抗紫外线膜可以通过在标准PVB中添加反射红外线成分、吸收红外线成分和/或吸收紫外线成分得到。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防雾膜设置在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10-2且至少覆盖显示区,优选的,防雾膜覆盖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防雾膜能够防止水雾等干扰显示区实现抬头显示功能,防雾膜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水雾对安装在夹层玻璃上的传感器信号的影响,保证相机、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识别精度。
本申请中,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位置和大小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图11中,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包括显示区31和非显示区32,显示区31位于抬头显示玻璃的中部。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图12中,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包括两个显示区31,显示区31以外的区域即为非显示区32。由于纳米膜对近处的物体镜面效果更明显,即靠近抬头显示玻璃内表面的物体产生的倒影更清楚,因此抬头显示玻璃底部设为非显示区,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图13中非显示区32设置在第二表面的底部。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图14中第二表面包括显示区31、非显示区32和位于显示区31和非显示区32之间的过渡区33。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层玻璃第二表面分区示意图,图15中第二表面包括两个显示区31和三个非显示区32,显示区位于第二表面的中间区域。
本申请中,显示区的面积小于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的面积,显示区的面积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25mm2,显示区的面积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50mm2、100mm2、200mm2、500mm2、1000mm2、5000mm2或10000mm2等,若显示区的面积小于25mm2会导致投影图像较小,可投影的行车信息较少,造成使用不便。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实现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显示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500mm2,显示区的面积例如可以是120000mm2
本申请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在显示区可以呈现出清晰的成像,而非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从而削弱镜面效果,减少车内倒影,实现安全的驾驶。
本申请的抬头显示玻璃可以有多种制备方法,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薄膜图案化法(除膜法)制备抬头显示玻璃,除膜法指的是对已制好的膜层进行局部除膜,从而减小某一膜层的厚度,或直接去除某一膜层。比如,可以先在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制备第一纳米膜,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形成第一纳米膜,再对非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进行除膜使其符合非显示区的要求,然后再在非显示区制备增透膜。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在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制备第二纳米膜,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形成第二纳米膜,再对显示区的第二纳米膜进行除膜并制备得到第一纳米膜,使其符合显示区的要求。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除膜法包括干刻法(如激光等)、湿法(如蚀刻膏、酸刻等)、掩模法(如可剥胶、盖板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具体制备过程中,可根据膜的材料采用不同的除膜工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纳米膜的结构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15nm)(ZnSnOx(38nm)为靠近玻璃的一侧),采用掩模法制备抬头显示玻璃,具体包括:采用盖板覆盖住非显示区,在显示区制备第一纳米膜,撤去盖板即得到抬头显示玻璃。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纳米膜为ZnSnOx(18nm)/SiO2(28nm)/ZnSnOx(102nm)/SiO2(90nm)的膜系,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同时制备第二纳米膜后采用激光对显示区的膜层进行除膜,得到没有第二纳米膜覆盖的显示区,然后用盖板覆盖住非显示区,在显示区制备第一纳米膜,第一纳米膜的结构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15nm),得到抬头显示玻璃。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纳米膜为ZnSnOx(14.4nm)/TiO2(58.6nm)/SiO2(112.4nm)(ZnSnOx(14.4nm)为靠近玻璃的一侧),第二纳米膜为ZnSnOx(14.4nm)/SiO2(112.4nm),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可以是先在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沉积ZnSnOx膜和TiO2膜,然后对非显示区的TiO2膜进行局部除膜,使非显示区没有TiO2膜,然后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同时沉积SiO2膜,进而得到抬头显示玻璃。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纳米膜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15nm),第二纳米膜为ZnSnOx(47nm)/TiO2(52nm)/SiO2(115nm),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可以是先在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沉积47nm的ZnSnOx,采用激光干刻等除膜方法,把显示区的ZnSnOx除去9nm,然后再进行TiO2(52nm)和SiO2(115nm)的制备,从而在显示区得到第一纳米膜,在非显示区得到第二纳米膜。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纳米膜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15nm),第二纳米膜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10nm),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可以是先在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制备第一纳米膜,采用刻蚀膏或激光刻蚀的方法对非显示区除去5nm厚的SiO2,得到第二纳米膜。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非均匀镀膜法制备抬头显示玻璃。由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面积一般大于1.2m2,如采用溅射等真空镀膜的方法时需要较大的镀膜腔体,而通入镀膜腔体的气体是按照一定比例分布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布气的比例从而调节膜层的沉积厚度,进而在夹层玻璃的表面形成不同的膜层。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纳米膜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15nm),第二纳米膜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05nm),其中,ZnSnOx(38nm)为靠近夹层玻璃的一侧,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可以是先在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制备ZnSnOx(38nm)和TiO2(52nm),在制备SiO2膜时,对显示区正常通气,在ZnSnOx(38nm)/TiO2(52nm)表面形成厚度为115nm的SiO2膜,对非显示区则增加氧气的流量,在结束镀膜时,非显示区的SiO2膜厚度小于显示区SiO2膜的厚度,非显示区的SiO2膜厚度为105nm。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纳米膜20-2位于夹层玻璃10第二表面10-2的中部位置,第一纳米膜20-1位于夹层玻璃10第二表面10-2的边部位置,该结构的抬头显示玻璃即可通过非均匀镀膜法制备,由于镀膜腔体中部的气体是按一定比例分布,故第二纳米膜的厚度具有一定的过渡,有利于提高抬头显示玻璃外观的一致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包括投影单元和本申请的抬头显示玻璃,投影单元用于产生P偏振光,P偏振光入射至显示区。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抬头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抬头显示系统包括投影单元200和本申请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100,抬头显示玻璃100包括夹层玻璃10和纳米膜20。投影单元200用于将行车过程中的相关文字和图像信息例如速度、发动机转数、油耗、胎压、动态导航、夜视、实景地图等投影到抬头显示玻璃上,从而被观察者的眼睛100所接收,具体地,投影单元200可产生P偏振光,P偏振光A入射到纳米膜20,纳米膜20可以直接反射部分偏振光形成反射光A1,反射光A1能够直接被观察者的眼睛100接收,从而使观察者获取投影的信息;同时由于本申请非显示区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镜面效果较弱,故非显示区可以清晰地看到车外的情况,保证驾驶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P偏振光入射到纳米膜20的入射角为55°~75°,纳米膜20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从而实现抬头显示(HUD),甚至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投影单元60的位置和P偏振光的入射角可根据观察者的位置和高度进行调整。在本申请中,投影单元60产生的P偏振光的占比大于或等于80%,更优选大于或等于90%,甚至100%为P偏振光。
下面分多个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玻璃板,将第一玻璃板传输进镀膜生产线,在第一玻璃板表面依次沉积38nm厚的ZnSnOx膜、52nm厚的TiO2膜、115nm厚的SiO2膜,形成第一纳米膜;对非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采用激光进行刻蚀以除膜,使非显示区保留10nm厚的ZnSnOx膜,得到第二纳米膜;
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的结构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15nm);
非显示区的第二纳米膜的结构为:ZnSnOx(10nm);
在第一玻璃板形成纳米膜后,以第一玻璃板作为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以福耀集团的厚度为2.1毫米的SG玻璃为外玻璃板,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使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弯曲成型,准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与弯曲成型后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进行初步合片,第一玻璃板的纳米膜远离PVB胶片,然后经过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得到抬头显示玻璃。
实施例2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玻璃板,将第一玻璃板传输进镀膜生产线,在第一玻璃板表面依次沉积38nm厚的ZnSnOx膜、52nm厚的TiO2膜、115nm厚的SiO2膜,形成第一纳米膜;
采用默克蚀刻膏对非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进行刻蚀,除去非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即非显示区为裸露的玻璃表面;
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的结构为:ZnSnOx(38nm)/TiO2(52nm)/SiO2(115nm)
非显示区:裸露的玻璃表面
以第一玻璃板作为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以福耀集团的厚度为2.1毫米的SG玻璃为外玻璃板,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使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弯曲成型,准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与弯曲成型后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进行初步合片,第一玻璃板的纳米膜远离PVB胶片,然后经过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得到抬头显示玻璃。
实施例3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玻璃板,将第一玻璃板传输进镀膜生产线,在第一玻璃板表面先沉积14.4nm厚的ZnSnOx膜,利用盖板遮挡住非显示区,在显示区沉积58.6nm厚的TiO2膜,去掉盖板后在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沉积112.4nm厚的SiO2膜,形成第一纳米膜和第二纳米膜;
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的结构为:ZnSnOx(14.4nm)/TiO2(58.6nm)/SiO2(112.4nm);
非显示区的第二纳米膜的结构为:ZnSnOx(14.4nm)/SiO2(112.4nm);
以第一玻璃板作为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以福耀集团的厚度为2.1毫米的SG玻璃为外玻璃板,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使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弯曲成型,准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与弯曲成型后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进行初步合片,第一玻璃板的纳米膜远离PVB胶片,然后经过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得到抬头显示玻璃。
实施例4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玻璃板,将第一玻璃板传输进镀膜生产线,在第一玻璃板表面依次沉积25nm厚的ZnSnOx膜、10nm厚的SiO2、70nm厚的TiO2膜和110nm厚的SiO2,采用非均匀镀膜法制备TiO2膜,通过控制氧气流量调整镀膜腔体中氧气的分布比例,在ZnSnOx/SiO2膜表面沉积不同厚度的TiO2膜,其中显示区的TiO2膜厚度为60nm,非显示区的TiO2膜厚度为70nm,过渡区的TiO2膜的厚度大于60nm且小于70nm。
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的结构为:
ZnSnOx(25nm)/SiO2(10nm)/TiO2(60nm)/SiO2(110nm);
过渡区的纳米膜的结构为:
ZnSnOx(25nm)/SiO2(10nm)/TiO2(60-70nm)/SiO2(110nm);
非显示区的第二纳米膜的结构为:
ZnSnOx(25nm)/SiO2(10nm)/TiO2(70nm)/SiO2(110nm);
以第一玻璃板作为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以福耀集团的厚度为2.1毫米的SG玻璃为外玻璃板,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使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弯曲成型,准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与弯曲成型后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进行初步合片,第一玻璃板的纳米膜远离PVB胶片,然后经过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得到抬头显示玻璃。
实施例5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玻璃板,将第一玻璃板传输进镀膜生产线,在第一玻璃板表面依次沉积10nm厚的TiO2膜、45nm厚的SiO2膜和20nm厚的TiO2膜,采用盖板遮住非显示区,在显示区依次沉积150nm厚的SiO2膜、46.5nm厚的TiO2膜和110nm厚的SiO2膜,去除盖板,得到第一纳米膜和第二纳米膜;
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的结构为:TiO2(10nm)/SiO2(45nm)/TiO2(20nm)/SiO2(150nm)/TiO2(46.5nm)/SiO2(110nm);
非显示区的第二纳米膜的结构为:TiO2(10nm)/SiO2(45nm)/TiO2(20nm);
以第一玻璃板作为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以福耀集团的厚度为2.1毫米的绿玻为外玻璃板,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使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弯曲成型,准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与弯曲成型后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进行初步合片,第一玻璃板的纳米膜远离PVB胶片,然后经过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得到抬头显示玻璃。
实施例6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玻璃板,将第一玻璃板传输进镀膜生产线,用可剥胶遮挡非显示区,在显示区依次沉积30nm厚的ZnSnOx、30nm厚的TiO2膜,采用多孔SiO2溶胶通过提拉法在显示区制备多孔SiO2层(利用掩模法遮盖第一玻璃板未分区的一侧表面,保证多孔SiO2层只形成在显示区),去除可剥胶。
显示区的第一纳米膜的结构为:ZnSnOx(30nm)/TiO2(30nm)/多孔SiO2(110nm);
非显示区为:裸露的玻璃表面;
提供第二玻璃板,第二玻璃板是厚度为2.1mm的无色玻璃,在第二玻璃板上沉积双银隔热膜,双银隔热膜的结构为:ZnSnOx(23nm)/AZO(10nm)/Ag(9.7nm)/AZO(15nm)/ZnSnOx(67nm)/AZO(10nm)/Ag(9.0nm)/AZO(10nm)/ZnSnOx(28.5nm)。
以第一玻璃板作为夹层玻璃的内玻璃板,以第二玻璃板为外玻璃板,按照汽车玻璃高温成型工艺使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弯曲成型,准备0.76毫米厚度的无色PVB胶片与弯曲成型后的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进行初步合片,第一玻璃板的纳米膜远离PVB胶片,第二玻璃板的双银隔热膜靠近PVB胶片,然后经过在高压釜中高压合片,得到抬头显示玻璃,其中,多孔SiO2层经高温成型后折射率为1.383。
效果实施例
为验证本申请制得的抬头显示玻璃的性能,本申请还提供了效果实施例。
1)将实施例1-6的抬头显示玻璃与投影单元组装为抬头显示系统,投影单元为LED背光的TFT-LCD投影机,可产生P偏振光,调节投影单元位置和出射光的角度入射方向使观察者能够观察到的显示图像达到最清晰。实施例1-6中保持P偏振光入射,P偏振光以60°的入射角入射,测量抬头显示玻璃对P偏振光的反射率,并测量抬头显示玻璃对可见光的反射率。采用色度测试仪对实施例1-6抬头显示玻璃显示区和非显示区的色度[Lab(CIE)]进行测试,其中,a表示红绿色品指数,b表示黄蓝色品指数。实施例1-6抬头显示玻璃的性质参数在表1中示出。
表1实施例1-6抬头显示玻璃的性质参数表
由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的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的制备方法可以在夹层玻璃表面得到具有较高P偏振光反射率的显示区和可见光反射率较低的非显示区。从而在保证显示区清晰成像同时,削弱非显示区的镜面效果,减少视觉干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本申请提供的抬头显示玻璃还可以复合隔热等功能,如实施例6,在夹层玻璃中添加双银膜不仅可以提高抬头显示玻璃的隔热性能,而且不影响显示区的抬头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保证抬头显示玻璃还具有良好的抬头显示功能。
本申请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均为描述抬头显示玻璃的结构组成,而如具体的膜层沉积工艺、参数以及抬头显示玻璃的具体制作工艺和参数均未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内容皆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故未描述的部分不影响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除此之外,本申请说明书的内容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内玻璃板、以及设置在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的中间层,所述外玻璃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内玻璃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所述内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分别粘接固定在中间层的两个表面,所述外玻璃板的第一表面为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一表面,所述内玻璃板的第一表面为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仅设有第一纳米膜,所述第一纳米膜包括自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一个第一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2.7,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8;
所述非显示区仅设有第二纳米膜,所述第二纳米膜包括自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向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一个第二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2.7,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8;
所述第二纳米膜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纳米膜的厚度;
所述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所述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所述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
所述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为10%~30%,所述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为1%~15%;
所述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与所述非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所述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与所述非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
所述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和所述非显示区的颜色的a值为-8~0,所述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和所述非显示区的颜色的b值为-1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与所述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小于所述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表面还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之间;所述过渡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且小于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低折射率子层,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低折射率子层,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中最远离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一低折射率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中最远离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低折射率子层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高折射率子层,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高折射率子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中最靠近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一高折射率子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中最靠近所述夹层玻璃的第二高折射率子层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头显示玻璃还包括抗指纹膜、隔热膜、电加热膜、抗紫外线膜、防雾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所述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6%~8%,或所述非显示区的可见光反射率为9%~1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非显示区形成所述第二纳米膜,再对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二纳米膜进行除膜,并在所述显示区制备得到所述第一纳米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膜指的是对已制好的膜层进行局部除膜,从而减小某一膜层的厚度或直接去除某一膜层,所述除膜包括干刻法、湿法、掩模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膜和所述第二纳米膜采用非均匀镀膜法制备,通入镀膜腔体的气体是按照一定比例分布的。
12.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影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抬头显示玻璃;所述投影单元用于产生P偏振光,所述P偏振光入射至所述显示区。
CN202111230958.6A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Active CN114035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0958.6A CN114035322B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PCT/CN2022/126733 WO2023066378A1 (zh) 2021-10-21 2022-10-21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0958.6A CN114035322B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5322A CN114035322A (zh) 2022-02-11
CN114035322B true CN114035322B (zh) 2023-11-03

Family

ID=8013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0958.6A Active CN114035322B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5322B (zh)
WO (1) WO20230663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5322B (zh) * 2021-10-21 2023-11-0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CN114815250A (zh) * 2022-03-22 2022-07-29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玻璃和抬头显示系统
JP2024516472A (ja) * 2022-05-19 2024-04-16 フーイャォ グラス インダストリー グループ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CN117460620A (zh) 2022-05-25 2024-01-26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反射元件的复合玻璃板
CN115343880B (zh) * 2022-07-29 2024-04-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519981B (zh) * 2022-10-14 2023-11-24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5829U (zh) * 1988-09-27 1990-03-29
CN104267498A (zh) * 2014-10-14 2015-01-07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04267499A (zh) * 2014-10-14 2015-01-07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08973608A (zh) * 2017-06-02 2018-12-11 Agc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
CN209368167U (zh) * 2018-11-07 2019-09-10 康得新光学膜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反射率窗膜
CN113031276A (zh) * 2021-03-29 2021-06-25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13071165A (zh) * 2021-04-16 2021-07-0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玻璃和抬头显示系统
WO2021145387A1 (ja) * 2020-01-15 2021-07-22 Agc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CN113238377A (zh) * 2021-04-14 2021-08-10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5322B (zh) * 2021-10-21 2023-11-0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5829U (zh) * 1988-09-27 1990-03-29
CN104267498A (zh) * 2014-10-14 2015-01-07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04267499A (zh) * 2014-10-14 2015-01-07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08973608A (zh) * 2017-06-02 2018-12-11 Agc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
CN209368167U (zh) * 2018-11-07 2019-09-10 康得新光学膜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低反射率窗膜
WO2021145387A1 (ja) * 2020-01-15 2021-07-22 Agc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CN113031276A (zh) * 2021-03-29 2021-06-25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13238377A (zh) * 2021-04-14 2021-08-10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13071165A (zh) * 2021-04-16 2021-07-0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玻璃和抬头显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5322A (zh) 2022-02-11
WO2023066378A1 (zh)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35322B (zh) 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CN110520295B (zh) 具有导电涂层和抗反射涂层的用于平视显示器的复合玻璃板
CN110520782B (zh) 具有p偏振辐射分量的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
KR102589372B1 (ko) p-편광 방사선을 갖는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HUD)를 위한 프로젝션 장치
CN111433022B (zh) 用于利用p偏振辐射的平视显示器(HUD)的投影装置
JP2023521474A (ja) P偏光放射線を用いた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hud)用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アセンブリ
CN113031276B (zh)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11164492A (zh) 平视显示器及其涂层
KR102638013B1 (ko) 측면 판유리로 구성된 차량용 프로젝션 어셈블리
CN113238378B (zh)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13238377B (zh)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15519853B (zh) 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
WO2024078606A1 (zh) 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
JPH10139491A (ja) 低反射濃色グレ−ガラス
CN218805124U (zh) 挡风窗、显示装置和交通设备
EP4265411A1 (en) Head-up display glass and head-up display system
JP7493092B2 (ja) p偏光放射線を用いる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HUD)のための投影設備
US20230415571A1 (en) Projection assembly for a head-up display (hud) with p-polarized radiation
WO2023130214A1 (zh) 挡风玻璃及挡风玻璃总成
EP1285893A1 (en) Vehicle-use low-reflection glass
CN115697696A (zh) 具有导电涂层和至少一个包含选择性吸收纳米颗粒的层的复合玻璃板
CN117289468A (zh) 抬头显示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