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3957B - 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33957B
CN114033957B CN202111308534.7A CN202111308534A CN114033957B CN 114033957 B CN114033957 B CN 114033957B CN 202111308534 A CN202111308534 A CN 202111308534A CN 114033957 B CN114033957 B CN 114033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pump
current
alternating
oil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85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33957A (zh
Inventor
刘辉
李志鹏
孙鹏
徐亚涛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enhua Guohua Jiu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enhua Guohua Jiu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enhua Guohua Jiu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Guohua Beij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085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33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33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3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33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33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7/00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 F16N7/38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oil or unspecified lubricant from a stationary reservoir or the equivalent in or on the machine or member to be lubricated with a separate pump; Central lubrication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29/00Special means in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providing for the indication or detection of undesired conditions; Use of device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s in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9/00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 F16N39/02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by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9/00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 F16N39/06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by filt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9/00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 F16N2039/007Using str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油箱、第一交流油泵、第二交流油泵以及供油母管道和供油连接管道,第一交流油泵的第一入口和第二交流油泵的第二入口均与油箱的容纳腔相连通,第一交流油泵的第一出口和第二交流油泵的第二出口均与供油母管道相连通,第一交流油泵通过供油连接管道与第二交流油泵相连通,供油连接管道设置有流量调节阀,第一出口设置有第一逆止阀,第二出口设置有第二逆止阀,在第一状态下,第一交流油泵工作;在第二状态下,第一交流油泵和第二交流油泵均工作,且流量调节阀开启;在第三状态下,第二交流油泵工作。该方案能够解决目前供油系统的备用交流油泵无法联启的问题。

Description

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火力发电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机的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均可满足快速启停的要求,从而使电动油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全电泵供油系统应运而生,由于全电泵供油系统具有功率损耗小,且系统结构简单的特点,目前很受用户青睐。
目前全电泵供油系统主要应用于燃煤发电机组和核电机组上,全电泵供油系统包括两台交流油泵和一台直流油泵,两台交流油泵互为备用交流油泵,一台直流油泵作为应急事故油泵,当需要两台交流油泵能够正常轮换工作时,或者,当其中一台交流油泵故障,该全电泵供油系统的供油母管道内的油压降低到一定值时,均需要联启另一台交流油泵,以保证供油母管道内的油压在规定值范围内。然而,在全电泵供油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当需要联启备用交流油泵时,由于供油管道的布置、交流油泵的性能等原因,导致备用交流油泵的出口逆止门无法打开,从而导致备用交流油泵无法联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目前供油系统的备用交流油泵无法联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包括油箱、第一交流油泵、第二交流油泵以及供油母管道和供油连接管道,所述第一交流油泵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均与所述油箱连接,且所述第一交流油泵的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的第二入口均与所述油箱的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交流油泵的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的第二出口均与所述供油母管道相连通,所述供油连接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供油连接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油泵通过所述供油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交流油泵相连通,所述供油连接管道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出口设置有第一逆止阀,所述第二出口设置有第二逆止阀,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交流油泵工作,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均关闭;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交流油泵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均工作,所述流量调节阀开启;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交流油泵工作,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一交流油泵均关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油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供油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操作;
在所述目标操作为第一轮换操作时,打开所述第二交流油泵和所述流量调节阀,并将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至第一预设值,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一交流油泵;
在所述目标操作为第二轮换操作时,打开所述第一交流油泵和所述流量调节阀,并将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至第二预设值,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第一交流油泵联启第二交流油泵工作时,此时第二交流油泵作为备用交流油泵,通过打开第二交流油泵和流量调节阀,并调节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增加供油连接管道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以使供油连接管道内的润滑油依靠自身流动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二逆止阀打开,从而实现第一交流油泵和第二交流油泵的联启。同理地,当需要第二交流油泵轮换为第一交流油泵工作时,此时第一交流油泵作为备用交流油泵,通过打开第一交流油泵和流量调节阀,并调节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增加供油连接管道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以使供油连接管道内的润滑油依靠自身流动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一逆止阀打开,从而实现第二交流油泵和第一交流油泵的联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供油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油箱、120-第一交流油泵、121-第一出油管道、130-第二交流油泵、140-供油母管道、150-供油连接管道、160-流量调节阀、170-第一逆止阀、171-第一限位杆、172-第一阀瓣、180-第二逆止阀、190-直流油泵、210-第一压力测量件、220-第二压力测量件、230-第五压力测量件、240-第六压力测量件、250-过滤器、260-换热器、270-第三逆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油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供油系统,其包括油箱110、第一交流油泵120、第二交流油泵130以及供油母管道140和供油连接管道150,油箱110主要用于储存润滑油,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均与油箱110连接,且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入口和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入口均与油箱110的容纳腔相连通,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出口和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出口均与供油母管道140相连通,也就是说,油箱110内储存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一交流油泵120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也可以通过第二交流油泵130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供油连接管道150的第一端与第一出口连接,供油连接管道150的第二端与第二出口连接,第一交流油泵120通过供油连接管道150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相连通,即第一交流油泵120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供油连接管道150流入第二交流油泵130内,供油连接管道150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60,第一出口设置有第一逆止阀170,第二出口设置有第二逆止阀180,在供油系统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此时设置于第一出口的第一逆止阀170处于打开状态,该第一逆止阀170主要用于防止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润滑油回流到第一交流油泵120,而流量调节阀16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均关闭;在供油系统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均工作,流量调节阀160开启;在供油系统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此时设置于第二出口的第二逆止阀180处于打开状态,该第二逆止阀180主要用于防止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润滑油回流到第二交流油泵130,而流量调节阀160和第一交流油泵120均关闭。
具体地,当需要第一交流油泵120联启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时,此时第二交流油泵130作为备用交流油泵,通过打开第二交流油泵130和流量调节阀160,并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从而增加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以使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依靠自身流动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二逆止阀180打开,从而实现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的联启。同理地,当需要第二交流油泵130轮换为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时,此时第一交流油泵120作为备用交流油泵,通过打开第一交流油泵120和流量调节阀160,并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从而增加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以使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依靠自身流动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一逆止阀170打开,从而实现第二交流油泵130和第一交流油泵120的联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供油系统的备用交流油泵无法联启的问题。
如图2所示,当处于工作状态的交流油泵发生故障需要联启备用交流油泵时,在打开该备用交流油泵后,尽管此时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均工作,但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较低,且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电流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电流的差值较大,导致备用交流油泵无法实现联启。基于此,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油系统还包括直流油泵190,直流油泵190与油箱110连接,且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入口与油箱110的容纳腔相连通,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出口与供油母管道140相连通,在供油系统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流量调节阀160、第二交流油泵130和直流油泵190均关闭;在供油系统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当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电流时,直流油泵190关闭;当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之差大于预设电流时,直流油泵190工作;在供油系统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流量调节阀160、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直流油泵190均关闭。
具体地,在打开第二交流油泵130和流量调节阀160,并将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调节至第一预设值后,测量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和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当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电流时,此时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均能够正常运行,不需要启动直流油泵190即可实现第一交流油泵120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联启;当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之差大于预设电流时,意味着第一交流油泵120发生了故障,此时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较低,如果想要联启备用的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则需要通过直流油泵190才能实现第一交流油泵120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联启,此种情况下,通过打开直流油泵190,以使油箱110内的润滑油通过直流油泵190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从而增加供油母管道140的油压,使供油系统正常运行,在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依靠自身流动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二逆止阀180打开后,即实现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的联启后,在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增加到第一预设油压时,关闭直流油泵190。
同理地,当第二交流油泵130发生故障,需要联启备用的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时,通过打开直流油泵190,以使油箱110内的润滑油通过直流油泵190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从而增加供油母管道140的油压,使供油系统正常运行,在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依靠自身流动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一逆止阀170打开后,即实现第二交流油泵130和第一交流油泵120的联启后,在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增加到第二预设油压时,关闭直流油泵190。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处于工作状态的交流油泵发生故障后需要联启备用交流油泵工作时,通过启动该直流油泵190即可实现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的联启,并且,在联启备用交流油泵工作的过程中,该直流油泵190能够使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满足整个供油系统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预设电流可以为50A,当然该预设电流也可以为其它预设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3所示,设置于第一出口的第一逆止阀170和设置于第二出口的第二逆止阀180可以采用仅由阀瓣组成的逆止阀,但是此种结构的逆止阀仅有全开或全关两种状态,无法根据介质的流通量大小调节阀瓣的开度。基于此,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逆止阀170包括第一限位杆171和第一阀瓣172,第一限位杆171设有螺纹,第一交流油泵120包括第一出油管道121,第一出口设置于第一出油管道121,第一阀瓣17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出油管道121内,即第一阀瓣172的部分边缘与第一出油管道121的内壁可以采用铰接等方式活动连接,第一出油管道121开设有第一螺纹安装孔,第一限位杆171通过第一螺纹安装孔与第一出油管道121螺纹连接,第一限位杆17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出油管道121内,即第一限位杆17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限位杆171伸入第一出油管道121内的长度。第二逆止阀180包括第二限位杆和第二阀瓣,第二限位杆设有螺纹,第二交流油泵130包括第二出油管道,第二出口设置于第二出油管道,第二阀瓣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出油管道内,即第二阀瓣的部分边缘与第二出油管道的内壁可以采用铰接等方式活动连接,第二出油管道开设有第二螺纹安装孔,第二限位杆通过第二螺纹安装孔与第二出油管道螺纹连接,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出油管道内,即第二限位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二限位杆伸入第二出油管道内的长度。当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时,第一限位杆171与第一阀瓣172限位配合;当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时,第二限位杆与第二阀瓣限位配合。
具体地,当第一交流油泵120关闭时,第一逆止阀170的第一阀瓣172处于全关状态,此时第一限位杆171与第一阀瓣172分离;当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时,第一交流油泵120内的润滑油需要从第一出口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此时第一阀瓣172受到润滑油流动时的冲击力被打开,当第一阀瓣172与第一限位杆171的端部接触时,第一限位杆171与第一阀瓣172限位配合,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从而调节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如果润滑油的流通量增大,此时可以减小第一限位杆171伸入第一出油管道121内的长度,从而增大第一阀瓣172的开度,以使第一阀瓣172的开度适应第一出油管道121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如果润滑油的流通量减小,此时可以增加第一限位杆171伸入第一出油管道121内的长度,从而减小第一阀瓣172的开度,以使第一阀瓣172的开度适应第一出油管道121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
同理地,当第二交流油泵130关闭时,第二逆止阀180的第二阀瓣处于全关状态,此时第二限位杆与第二阀瓣分离;当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时,第二交流油泵130内的润滑油需要从第二出口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此时第二阀瓣受到润滑油流动时的冲击力被打开,当第二阀瓣与第二限位杆的端部接触时,第二限位杆与第二阀瓣限位配合,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从而调节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如果润滑油的流通量增大,此时可以减小第二限位杆伸入第二出油管道内的长度,从而增大第二阀瓣的开度,以使第二阀瓣的开度适应第二出油管道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如果润滑油的流通量减小,此时可以增加第二限位杆伸入第二出油管道内的长度,从而减小第一阀瓣的开度,以使第一阀瓣的开度适应第二出油管道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逆止阀170的结构与第二逆止阀180的结构可以相同,第一限位杆171和第二限位杆均可以由螺杆制成,从而方便制作。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杆171与第一阀瓣172限位配合时,第一阀瓣172与垂直于第一出油管道121的方向的夹角维持在70°以上,以便于第一交流油泵120内的润滑油顺畅地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同样地,第二限位杆与第二阀瓣限位配合时,第二阀瓣与垂直于第二出油管道的方向的夹角维持在70°以上,以便于第二交流油泵130内的润滑油顺畅地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
可选地,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三逆止阀270,第三逆止阀270设置于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出口,当直流油泵190工作时,第三逆止阀270用于防止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润滑油回流到直流油泵190内。
可选的的实施例中,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测量件210、第二压力测量件220、第三压力测量件和第四压力测量件,第一压力测量件210和第二压力测量件220均设置于第一出口,且第一逆止阀170位于第一压力测量件210与第二压力测量件220之间,在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过程中,一旦第一交流油泵120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压力测量件210和第二压力测量件220的压力差获得第一交流油泵120的工况,从而尽快启动备用的第二交流油泵130,实现第一交流油泵120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联启。同理地,第三压力测量件和第四压力测量件均设置于第二出口,且第二逆止阀180位于第三压力测量件与第四压力测量件之间,在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过程中,一旦第二交流油泵130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压力测量件和第四压力测量件的压力差获得第二交流油泵130的工况,从而尽快启动备用的第一交流油泵120,实现第二交流油泵130与第一交流油泵120的联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测量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的压力差,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第一交流油泵120或第二交流油泵130的运行工况,以便于及时启动备用交流油泵,从而确保整个供油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五压力测量件230、第六压力测量件240和过滤器250,第五压力测量件230、第六压力测量件240和过滤器250均设置于供油母管道140,过滤器250主要用于将流经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润滑油中的杂质过滤掉,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对轴承等结构造成磨损。过滤器250位于第五压力测量件230与第六压力测量件240之间,在供油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第五压力测量件230和第六压力测量件240的压力差从而判断过滤器250的运行状态,一旦过滤器250出现故障则需要尽快维修,进而确保过滤器250能够正常工作。
实际应用中,供油系统的作用之一是带走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故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油系统还包括换热器260,换热器260设置于供油母管道140,通过该换热器260能够将润滑油携带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器260的冷流体设备,从而降低整个供油系统的温度。
由于供油系统内的润滑油含有少量空气,而空气具有可压缩性,能够引起油压的波动。故,可选地,供油系统还包括排空气阀,排空气阀设置于供油连接管道150,通过该排空气阀将润滑油中的空气排出供油系统外,从而提高供油系统的油压稳定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供油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轮机组,其包括汽轮机和供油系统,汽轮机与供油系统连接,供油系统为以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供油系统。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供油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供油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文所述的供油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
S200、接收目标操作。
S300、在目标操作为第一轮换操作时,打开第二交流油泵130和流量调节阀160,并将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调节至第一预设值,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关闭流量调节阀160和第一交流油泵120。
本步骤中的第一轮换操作具体指当第二交流油泵130作为备用交流油泵时,需要第一交流油泵120轮换为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条件具体可以指第一交流油泵120与第二交流油泵130联启成功后,能够使油箱110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交流油泵130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
S400、在目标操作为第二轮换操作时,打开第一交流油泵120和流量调节阀160,并将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调节至第二预设值,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关闭流量调节阀16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
本步骤中的第二轮换操作具体指当第一交流油泵120作为备用交流油泵时,需要第二交流油泵130轮换为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条件具体可以指第二交流油泵130与第一交流油泵120联启成功后,能够使油箱110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交流油泵120流入供油母管道140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第一交流油泵120联启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时,此时第二交流油泵130作为备用交流油泵,通过打开第二交流油泵130和流量调节阀160,并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从而增加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以使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依靠自身流动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二逆止阀180打开,从而实现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的联启。同理地,当需要第二交流油泵130轮换为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时,此时第一交流油泵120作为备用交流油泵,通过打开第一交流油泵120和流量调节阀160,并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从而增加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的流通量,以使供油连接管道150内的润滑油依靠自身流动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一逆止阀170打开,从而实现第二交流油泵130和第一交流油泵120的联启。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油系统还包括直流油泵190,直流油泵190与油箱110连接,且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入口与油箱110的容纳腔相连通,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出口与供油母管道140相连通,控制方法还包括:
S310、当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调节为第一预设值时,测量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和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
S320、当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之差大于第一预设电流时,打开直流油泵190,并获取直流油泵190的第一工作参数。
本步骤中,可选地,第一预设电流可以为50A,当然该第一预设电流也可以为其它预设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S330、测量供油母管道140的第一油压。
S340、当第一油压等于第一预设油压时,关闭直流油泵190。
其中,预设条件为第一工作参数处于稳定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交流油泵120发生故障,需要第一交流油泵120轮换为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时,在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大于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的情况下,打开直流油泵190,此时需要获取直流油泵190的第一工作参数,在直流油泵190的第一工作参数处于稳定状态的情况下,即第一交流油泵120与第二交流油泵130联启成功后,关闭第一交流油泵120和流量调节阀160,此时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波动较大,通过测量供油母管道140的第一油压,当第一油压等于第一预设油压时,即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波动处于预设范围内后,关闭直流油泵19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油压可以为维持供油系统正常运行的数值范围,也可以是一个固定数值。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油系统还包括直流油泵190,直流油泵190与油箱110连接,且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入口与油箱110的容纳腔相连通,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出口与供油母管道140相连通,控制方法还包括:
S410、当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调节为第二预设值时,测量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三电流和第一交流油泵130的第四电流。
S420、当第三电流与第四电流之差大于第二预设电流时,打开直流油泵190,并获取直流油泵190的第二工作参数。
本步骤中,可选地,第二预设电流可以为50A,当然该第二预设电流也可以为其它预设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S430、测量供油母管道140的第二油压。
S440、当第二油压等于第二预设油压时,关闭直流油泵190。
其中,预设条件为第二工作参数处于稳定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二交流油泵130发生故障,需要第二交流油泵130轮换为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时,在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三电流大于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四电流的情况下,打开直流油泵190,此时需要获取直流油泵190的第二工作参数,在直流油泵190的第二工作参数处于稳定状态的情况下,即第二交流油泵130与第一交流油泵120联启成功后,关闭第二交流油泵130和流量调节阀160,此时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波动较大,通过测量供油母管道140的第二油压,当第二油压等于第二预设油压时,即供油母管道140内的油压波动处于预设范围内后,关闭直流油泵19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油压可以为维持供油系统正常运行的数值范围,也可以是一个固定数值。
可选地,步骤S200之前,还包括:
S110、打开第一交流油泵120,以使油箱110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交流油泵120流入供油母管道140。
S120、打开第二交流油泵130,以使油箱110内的润滑油流入第二交流油泵130。
S130、打开流量调节阀160并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以使第一交流油泵120内的润滑油通过供油连接管道150打开第二逆止阀180。
S140、记录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为第一预设值。
本步骤中的第一预设值为第一交流油泵120轮换为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时,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的数值。
S150、打开第二交流油泵130,以使油箱110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交流油泵130流入供油母管道140。
S160、打开第一交流油泵120,以使油箱110内的润滑油流入第一交流油泵120。
S170、打开流量调节阀160并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以使第二交流油泵130内的润滑油通过供油连接管道150打开第一逆止阀170。
S180、记录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为第二预设值。
本步骤中的第二预设值为第二交流油泵130轮换为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时,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的数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主要是获得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从而在目标操作为第一轮换操作或第二轮换操作时,便于工作人员精准且迅速地调节流量调节阀160的开度,进而提高第一交流油泵120和第二交流油泵130联启成功的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10)、第一交流油泵(120)、第二交流油泵(130)以及供油母管道(140)和供油连接管道(150),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均与所述油箱(110)连接,且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入口均与所述油箱(110)的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出口均与所述供油母管道(140)相连通,所述供油连接管道(15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供油连接管道(15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通过所述供油连接管道(150)与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相连通,所述供油连接管道(150)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60),所述第一出口设置有第一逆止阀(170),所述供油连接管道(15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逆止阀(170)之间,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供油连接管道(150)以打开所述第一逆止阀(170),所述第二出口设置有第二逆止阀(180),所述供油连接管道(15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逆止阀(180)之间,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供油连接管道(150)以打开所述第二逆止阀(180),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所述流量调节阀(160)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均关闭;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均工作,所述流量调节阀(160)开启;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所述流量调节阀(160)和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均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直流油泵(190),所述直流油泵(190)与所述油箱(110)连接,且所述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入口与所述油箱(110)的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直流油泵(190)的第三出口与所述供油母管道(140)相连通,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所述流量调节阀(160)、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和所述直流油泵(190)均关闭;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电流时,所述直流油泵(190)关闭;当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的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的第二电流之差大于所述预设电流时,所述直流油泵(190)工作;
在所述供油系统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所述流量调节阀(160)、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和所述直流油泵(190)均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止阀(170)包括第一限位杆(171)和第一阀瓣(172),所述第一限位杆(171)设有螺纹,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包括第一出油管道(121),所述第一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油管道(121),所述第一阀瓣(172)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油管道(121)内,所述第一出油管道(121)开设有第一螺纹安装孔,所述第一限位杆(171)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出油管道(12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17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出油管道(121)内,所述第二逆止阀(180)包括第二限位杆和第二阀瓣,所述第二限位杆设有螺纹,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包括第二出油管道,所述第二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油管道,所述第二阀瓣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油管道内,所述第二出油管道开设有第二螺纹安装孔,所述第二限位杆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出油管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油管道内,
当所述第一交流油泵(120)工作时,所述第一限位杆(171)与所述第一阀瓣(172)限位配合;
当所述第二交流油泵(130)工作时,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二阀瓣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测量件(210)、第二压力测量件(220)、第三压力测量件和第四压力测量件,所述第一压力测量件(210)和所述第二压力测量件(22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出口,且所述第一逆止阀(170)位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件(210)与所述第二压力测量件(220)之间,所述第三压力测量件和所述第四压力测量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二逆止阀(180)位于所述第三压力测量件与所述第四压力测量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五压力测量件(230)、第六压力测量件(240)和过滤器(250),所述第五压力测量件(230)、所述第六压力测量件(240)和所述过滤器(250)均设置于所述供油母管道(140),所述过滤器(250)位于所述第五压力测量件(230)与所述第六压力测量件(240)之间。
6.一种汽轮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和供油系统,所述汽轮机与所述供油系统连接,所述供油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油系统。
7.一种供油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操作;
在所述目标操作为第一轮换操作时,打开所述第二交流油泵和所述流量调节阀,并将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至第一预设值,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一交流油泵;
在所述目标操作为第二轮换操作时,打开所述第一交流油泵和所述流量调节阀,并将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至第二预设值,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关闭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直流油泵,所述直流油泵与所述油箱连接,且所述直流油泵的第三入口与所述油箱的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直流油泵的第三出口与所述供油母管道相连通,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为第一预设值时,测量所述第一交流油泵的第一电流和所述第二交流油泵的第二电流;
当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之差大于第一预设电流时,打开所述直流油泵,并获取所述直流油泵的第一工作参数;
测量所述供油母管道的第一油压;
当所述第一油压等于第一预设油压时,关闭所述直流油泵;
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处于稳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直流油泵,所述直流油泵与所述油箱连接,且所述直流油泵的第三入口与所述油箱的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直流油泵的第三出口与所述供油母管道相连通,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为第二预设值时,测量所述第二交流油泵的第三电流和所述第一交流油泵的第四电流;
当所述第三电流与所述第四电流之差大于第二预设电流时,打开所述直流油泵,并获取所述直流油泵的第二工作参数;
测量所述供油母管道的第二油压;
当所述第二油压等于第二预设油压时,关闭所述直流油泵;
所述预设条件为:第二工作参数处于稳定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目标操作之前,还包括:
打开所述第一交流油泵,以使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油泵流入所述供油母管道;
打开所述第二交流油泵,以使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二交流油泵;
打开所述流量调节阀并调节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使所述第一交流油泵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供油连接管道打开所述第二逆止阀;
记录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为所述第一预设值;
打开所述第二交流油泵,以使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二交流油泵流入所述供油母管道;
打开所述第一交流油泵,以使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一交流油泵;
打开所述流量调节阀并调节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使所述第二交流油泵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供油连接管道打开所述第一逆止阀;
记录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CN202111308534.7A 2021-11-05 2021-11-05 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033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534.7A CN114033957B (zh) 2021-11-05 2021-11-05 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8534.7A CN114033957B (zh) 2021-11-05 2021-11-05 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3957A CN114033957A (zh) 2022-02-11
CN114033957B true CN114033957B (zh) 2023-02-07

Family

ID=8014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8534.7A Active CN114033957B (zh) 2021-11-05 2021-11-05 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33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6510A (zh) * 2022-08-08 2022-11-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供油系统、发动机及供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26421Y (zh) * 2008-12-10 2009-10-14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汽轮机润滑油供油装置
ES2713959T3 (es) * 2009-01-21 2019-05-24 Tf Hudgins Inc Sistema de lubricación de alta presión
KR101722078B1 (ko) * 2015-09-18 2017-03-31 플로우테크 주식회사 수배관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205840925U (zh) * 2016-06-24 2016-12-28 江苏江海润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蓄能功能的润滑油装置
CN207145619U (zh) * 2017-09-02 2018-03-27 上海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密封油系统
JP6673311B2 (ja) * 2017-09-22 2020-03-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油圧装置
CN109026203A (zh) * 2018-10-26 2018-12-18 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润滑油的供油系统以及燃气轮机的润滑油装置
US11401833B2 (en) * 2018-12-10 2022-08-02 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eal oil systems
CN112576319A (zh) * 2020-12-25 2021-03-30 沧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发电机密封油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33957A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3985B1 (ko) 선박용 배열 회수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및 제어 장치
CN114033957B (zh) 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129693U (zh) 一种新型润滑油站系统
CN111878182A (zh) 660mw超临界机组旁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H03155350A (ja) タービン発電機システム
US200200234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rapid startup and rapid increase in output of a gas turbine plant
JP5377626B2 (ja) 潤滑油システム
CN109882422A (zh) 一种双汽动给水泵汽轮机再循环水管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28734A (zh) 135mw燃煤汽包炉亚临界机组电动给水泵无扰切换控制方法
JP2007046576A (ja) 蒸気タービン発電プラント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501345B2 (ja)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の給油装置
CN213838984U (zh) 电站锅炉风机的供油系统
CN113606001A (zh) 一种600mw超临界机组旁路系统及其旁路温度控制方法
JPH044481B2 (zh)
CA2392384C (en) Operation method for combined plant
LU504141B1 (en) Adjustment method for raise feed wat temperature under deep peak regulation working condition of coal-fired unit
JP2005214047A (ja)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13266459B (zh) 发动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发动机系统
CN216278029U (zh) 一种火电厂汽轮机轴封系统
CN216715822U (zh) 一种风冷式调相机润滑油系统
CN220869479U (zh) 一种汽轮机轴封压力调整系统
CN213125774U (zh) 机组油缸及叶调机构冷却器循环水冷却系统
CN215597047U (zh) 一种水电站液压系统储油罐补气装置
CN208885353U (zh) 一种600mw抽凝供热机组中低压联合供热装置
JP5137694B2 (ja) フラッシュタンク装置および蒸気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