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6732A - 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6732A
CN114016732A CN202111468230.7A CN202111468230A CN114016732A CN 114016732 A CN114016732 A CN 114016732A CN 202111468230 A CN202111468230 A CN 202111468230A CN 114016732 A CN114016732 A CN 114016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template
angle
formwork
mai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82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6732B (zh
Inventor
杨志辉
曾政
李志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82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6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6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6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6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6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48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shutterings or frames for floors or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楼面模板,包括主面板及多个连接板。主面板具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主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连接板设有多个卡口。多个连接板与主面板垂直设置,且每个卡口对应卡在一个加强筋上。一种楼面模板系统,包括直角模板、第一梁、第二梁及楼面模板。直角模板围绕形成楼面轮廓。每个第一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连接于直角模板。每个第二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两端连接于直角模板及第一梁。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每个楼面模板置于多个第二梁上,楼面模板用于覆盖第一梁与直角模板围绕形成的区域以形成楼面。上述楼面模板及楼面模板系统提升了楼面模板的受力最大值,进而能够使用更长的楼面模板以减少模板的总数量,从而提升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楼面浇筑生产中,楼面模板由直角模板、铝梁和楼面模板拼接组成,其中,直角模板置于墙模板顶部,铝梁两端通过销钉销片连接在直角模板上以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主支架,之后在铝梁与铝梁之间、铝梁与直角模板之间铺设楼面模板,楼面模板与直角模板、楼面模板或铝梁之间再通过销钉销片连接。但该方式由于销钉销片连接存在受力不均的问题,导致楼面模板不能过长故只能使用较短的楼面模板,进而导致楼面模板数量过多,从而存在销钉销片连接量大的问题,使得施工安装效率低下。同时,该方式使用的楼面模板四周都需要焊接侧板,加工困难且重量大,导致施工安装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轻重量的楼面模板,以及能够提升楼面模板受力均匀性的楼面模板系统,进而能够使用更长的楼面模板以减少楼面模板的数量,从而提升楼面模板的安装效率。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楼面模板,包括主面板及多个连接板。主面板一侧具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主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相平行间隔设置。每个连接板设有多个卡口。多个连接板与主面板垂直设置,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且每个卡口对应卡在一个加强筋上。
上述楼面模板通过连接板垂直于主面板的长度方向,并嵌入加强筋内,减少了主面板长度方向上的连接板结构,进而减少了楼面模板的加工难度及重量,从而提升楼面模板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支撑部及连接部,连接部位于主面板与支撑部之间,支撑部的宽度大于连接部的宽度,支撑部的底部设有平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楼面模板系统,包括直角模板、至少一个第一梁、多个第二梁及多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楼面模板。直角模板围绕形成楼面轮廓。每个第一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一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直角模板。每个第二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二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直角模板及第一梁,或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梁,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每个楼面模板置于多个第二梁上,主面板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两个连接板分别设于主面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板用于连接直角模板,楼面模板用于覆盖第一梁与直角模板围绕形成的区域,楼面模板、直角模板及第一梁的顶面共同拼接形成楼面。
上述楼面模板系统通过多个第二梁共同支撑楼面模板,再通过直角模板及第一梁共同支撑多个第二梁,使得楼面模板的受力能够先均匀传递到多个第二梁,再通过多个第二梁均匀传递到直角模板及第一梁,实现了楼面模板的受力能够多级均匀传递至整个支撑框架的目的,进而能够允许使用长度更长的楼面模板以减少楼面模板的总数量,从而提升楼面模板的安装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梁包括多个固顶模板及连接模板,多个固顶模板位置固定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连接模板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固定模板之间,或分别连接于相邻的固定模板与直角模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面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板,相邻两楼面模板两端之间的连接板沿第二方向对齐,楼面模板系统还包括衔接模板,衔接模板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楼面模板中对齐的连接板,以固定相邻两楼面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主面板的四周边缘设有延伸部,延伸部延伸出连接板,直角模板顶部的内侧设有收容槽,收容槽用于收容延伸部,且收容槽的深度与主面板及加强筋的厚度总和相同,第二梁的顶面与收容槽的槽底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的相邻两第二梁的距离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梁两侧的多个第二梁沿第二方向两两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角模板包括依次相垂直连接的底连接壁、侧壁、顶壁、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及侧连接壁,底连接壁用于连接墙模板,侧壁用于形成墙面,顶壁与楼面模板形成楼面,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用以形成收容槽,侧连接壁用于连接第二梁或连接板,直角模板还包括连接筋,连接筋两端分别连接侧壁及第一槽壁、第二槽壁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角模板包括转角模板及直线模板,转角模板位于楼面的转角处,两转角模板之间通过直线模板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楼面模板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楼面模板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楼面模板系统沿III-III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楼面模板系统沿IV-IV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楼面模板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楼面模板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直角模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楼面模板系统 100
楼面模板 10
主面板 11
延伸部 11a
连接板 12
卡口 13
加强筋 14
支撑部 14a
连接部 14b
平面 14c
直角模板 20
底连接壁 20a
侧壁 20b
顶壁 20c
第一槽壁 20d
第二槽壁 20e
侧连接壁 20f
连接筋 20g
转角模板 22
直线模板 23
第一梁 30
固顶模板 31
连接模板 32
第二梁 40
衔接模板 50
墙模板 200
支撑杆 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楼面模板系统100,用于浇注水泥以形成楼面。楼面模板系统100包括楼面模板10、直角模板20、第一梁30及第二梁40。直角模板20的底部连接于墙模板200的顶部,直角模板20的顶部围绕形成楼面的外轮廓框架。第一梁30设有至少一个,每个第一梁30沿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一梁3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直角模板20,以将直角模板20围绕形成的楼面分隔成多个区域。第二梁40设有多个,多个第二梁40沿第一方向(X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第二梁40沿第二方向(Y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二梁4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直角模板20及第一梁30,或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梁30,即楼面被分隔的每个区域内都分布有多个第二梁40。其中,第二方向(Y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楼面模板10设有多个,每个楼面模板10横跨置于多个第二梁40上。多个楼面模板10相拼接以覆盖楼面被第一梁30分隔的每个区域(即第一梁30与直角模板20围绕形成的区域),且楼面模板10、直角模板20及第一梁40的顶面共同拼接形成整体的楼面。
可以理解的是,楼面模板10受到的压力能够先传递至下方的多个第二梁40上,第二梁40的受力能够再传递至两端的第一梁30或直角模板20上,最后第一梁30及直角模板20的受力均传递至下方的墙模板200上,使得楼面模板10的受力能够多级均匀传递至整个模板框架的目的,进而提升了每个楼面模板10的受力最大承受值,从而在施工时能够允许使用长度更长、面积更大的楼面模板10进行拼接,以减少楼面模板10的总数量,由于模板总数量的减少使得各个模板之间的连接操作减少,最终提升了楼面模板的组装效率。作为示范性举例,楼面模板10、直角模板20、第一梁30及第二梁40之间均通过对齐的安装孔及销钉销片相连接。
请参阅图5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楼面模板10包括主面板11及两个连接板12。主面板1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方向),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方向),且主面板11的长度等于第一梁30的长度,即主面板11的两端直接连接于直角模板20上,使得多个楼面模板10只需要沿第二方向(Y方向)排列拼接即可覆盖楼面。连接板12垂直于主面板11底部设置。两个连接板12分别设于主面板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板12用于连接直角模板20。当楼面模板10放置于第二梁40上时,连接板12位于相邻的第二梁40与直角模板20之间的空隙中,使得连接板12不会与第二梁40发生干涉,而且连接板12靠近或贴合直角模板20,以便于通过销钉销片连接两者,进而对楼面模板10限位,防止楼面模板10翘起。作为示范性举例,主面板11及两个连接板12通过焊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面板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板12。连接板12还能够起到提升主面板11抗变形力的作用。在图示实施例中,主面板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设有一个连接板12,并位于主面板11长度方向的中央处,且当楼面模板10放置于第二梁40上时,连接板12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梁40之间的空隙中,不会与第二梁40发生干涉。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板12也可以具有多个。
请参阅图2及图3,另外,当楼面模板10放置于第二梁40上时,相邻两个楼面模板10的两端之间的连接板12沿第二方向(Y方向)对齐。楼面模板系统100还包括衔接模板50。衔接模板50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楼面模板10的对齐的连接板12,以固定相邻两楼面模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防止楼面模板晃动或翘起。作为示范性举例,衔接模板50与连接板12之间通过对齐的安装孔及销钉销片相连接。
请参阅图5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主面板11底部设有多个加强筋14。多个加强筋14沿楼面模板10的长度方向(X方向)延伸并沿Y方向间隔设置。加强筋14用于起到提升主面板11抗变形力的作用。加强筋14包括支撑部14a及连接部14b。连接部14b位于主面板11与支撑部14a之间。支撑部14a的宽度大于连接部14b的宽度,以使加强筋14的横截面大致呈倒T型。支撑部14a的底部设有平面14c。平面14c用于接触第二梁40,以使楼面模板10能够稳定置于第二梁40上。作为示范性举例,加强筋14通过挤压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12设有多个卡口13,卡口13用于收容加强筋14。每个卡口13对应卡在一个加强筋14上。作为示范性举例,连接板12通过焊接连接至主面板11及加强筋1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主面板11的四周边缘设有延伸部11a。延伸部11a沿X方向及Y方向均延伸出连接板12。直角模板20顶部的内侧设有收容槽21。收容槽21用于收容延伸部11a。其中,收容槽21的深度与主面板11及加强筋14的厚度总和相同,而且第二梁40的顶面与收容槽21的槽底面平齐,使得当楼面模板10放置于第二梁40上时(加强筋14接触第二梁40时),楼面模板10的延伸部11a能够同时伸入收容槽21(加强筋14同时接触收容槽21的槽底),并且主面板11的顶面与直角模板20的顶面平齐,以浇筑平整的楼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案中楼面模板10的主面板11仅需要在两端处设置连接板12,而非如通常的在四周均设置连接板,使得楼面模板10的结构更加简单,且重量减轻,减少了劳动力,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楼面模板10的加工生产效率及拼接效率。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梁30包括多个固顶模板31及连接模板32,多个固顶模板31通过支撑杆300支撑且位置固定。多个固顶模板31沿第一方向(X方向)间隔排列设置。连接模板32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固定模板31之间,或分别连接于相邻的固定模板31与直角模板20之间,以使多个固顶模板31及连接模板32能够共同连接形成一条梁。作为示范性举例,固顶模板31及连接模板32之间通过对齐的安装孔及销钉销片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梁40呈杆状,横截面呈U型以减轻重量,两端具有封板以连接直角模板20及第一梁30。沿第一方向(X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梁40的距离相同,以使第二梁40相对楼面模板10均匀分布,进而使楼面模板10的受力均匀分散。每个第一梁30两侧的多个第二梁40沿第二方向(Y方向)两两对齐,即沿Y方向,每一列的第二梁40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使第二梁40的分布更均匀,进而使楼面模板10的受力进一步均匀分散,提升楼面模板10的允许受力最大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角模板20包括转角模板22及直线模板23。转角模板22位于楼面的转角处。两转角模板22之间通过直线模板23相连接。在图示实施例中,转角模板22的转角度数为90度,以使楼面呈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角模板22的转角度数也可以为其他度数,如60度或120度等。
请参阅图7,进一步地,直角模板20包括依次相连的底连接壁20a、侧壁20b、顶壁20c、第一槽壁20d、第二槽壁20e及侧连接壁20f。底连接壁20a用于连接墙模板200的顶部。侧壁20b与墙模板200的外侧平齐以形成墙面。顶壁20c用于与楼面模板10共同形成楼面。第一槽壁20d、第二槽壁20e相垂直以共同形成收容槽21。侧连接壁20f用于连接第二梁40或楼面模板10的连接板12。直角模板20还包括连接筋20g,连接筋20g两端连接侧壁20b及第一槽壁20d、第二槽壁20e的连接处,以提升直角模板20的结构强度。
另外,在拆模时可以先拆卸第二梁40,再拆卸直角模板20及楼面模板10,最后拆卸第一梁30内的连接模板32,保留固顶模板31及支撑杆300,直至水泥完成凝固,进而使楼面模板系统100形成早拆体系,以提升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楼面模板系统100通过多个第二梁40共同支撑楼面模板10,再通过直角模板20及第一梁30共同支撑多个第二梁40,使得楼面模板10的受力能够先均匀传递到多个第二梁40,再通过多个第二梁40均匀传递到直角模板20及第一梁30,实现了楼面模板10的受力能够多级均匀传递至整个支撑框架的目的,进而能够允许使用长度更长的楼面模板10以减少楼面模板10的总数量,从而提升楼面模板的安装效率。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楼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面板,一侧具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主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相平行间隔设置;和
多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设有多个卡口;
多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面板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且每个所述卡口对应卡在一个所述加强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支撑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面板与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所述支撑部的底部设有平面。
3.一种楼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角模板,围绕形成楼面轮廓;
至少一个第一梁,每个所述第一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每个所述第一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直角模板;
多个第二梁,每个所述第二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个所述第二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直角模板及所述第一梁,或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梁,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
多个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楼面模板,每个所述楼面模板置于多个所述第二梁上,所述主面板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主面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直角模板,所述楼面模板用于覆盖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直角模板围绕形成的区域,所述楼面模板、所述直角模板及所述第一梁的顶面共同拼接形成楼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梁包括多个固顶模板及连接模板,多个所述固顶模板位置固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模板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所述固定模板之间,或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固定模板与所述直角模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面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板,相邻两所述楼面模板两端之间的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对齐,所述楼面模板系统还包括衔接模板,所述衔接模板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所述楼面模板中对齐的所述连接板,以固定相邻两所述楼面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面板的四周边缘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延伸出所述连接板,所述直角模板顶部的内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延伸部,且所述收容槽的深度与所述主面板及所述加强筋的厚度总和相同,所述第二梁的顶面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邻两所述第二梁的距离相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梁两侧的多个所述第二梁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两对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模板包括依次相垂直连接的底连接壁、侧壁、顶壁、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及侧连接壁,所述底连接壁用于连接墙模板,所述侧壁用于形成墙面,所述顶壁与所述楼面模板形成楼面,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用以形成所述收容槽,所述侧连接壁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梁或所述连接板,所述直角模板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侧壁及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的连接处。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模板包括转角模板及直线模板,所述转角模板位于楼面的转角处,两所述转角模板之间通过所述直线模板相连接。
CN202111468230.7A 2021-12-03 2021-12-03 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Active CN114016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8230.7A CN114016732B (zh) 2021-12-03 2021-12-03 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8230.7A CN114016732B (zh) 2021-12-03 2021-12-03 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6732A true CN114016732A (zh) 2022-02-08
CN114016732B CN114016732B (zh) 2023-05-16

Family

ID=8006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8230.7A Active CN114016732B (zh) 2021-12-03 2021-12-03 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673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75339A1 (en) * 2004-07-21 2004-12-05 Hy-Rise Scaffolding Ltd. Slab formwork systems
CN201040925Y (zh) * 2007-05-23 2008-03-26 吴德忠 建筑平面组合式模板
CN103225396A (zh) * 2013-04-09 2013-07-31 深圳中建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梁架式建筑模板系统
CN104234411A (zh) * 2013-06-21 2014-12-24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
CN109184192A (zh) * 2018-10-11 2019-01-11 付志红 一种快拆模板固定体系及其固定体系内的固定方法
CN214144682U (zh) * 2020-12-18 2021-09-07 上海丝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模板早拆结构及建筑框架模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75339A1 (en) * 2004-07-21 2004-12-05 Hy-Rise Scaffolding Ltd. Slab formwork systems
CN201040925Y (zh) * 2007-05-23 2008-03-26 吴德忠 建筑平面组合式模板
CN103225396A (zh) * 2013-04-09 2013-07-31 深圳中建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梁架式建筑模板系统
CN104234411A (zh) * 2013-06-21 2014-12-24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
CN109184192A (zh) * 2018-10-11 2019-01-11 付志红 一种快拆模板固定体系及其固定体系内的固定方法
CN214144682U (zh) * 2020-12-18 2021-09-07 上海丝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模板早拆结构及建筑框架模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6732B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7808B1 (ko) 철근콘크리트 보용 일체형 강판 거푸집 및 이의 제작 방법
CN112240070A (zh) 一种密肋楼盖拼装结构
US10202765B2 (en) Deck panel for construction
CN112160479B (zh) 一种肋板骨架混凝土现浇板
CN212376251U (zh) 模板及建筑框架
CN114016732A (zh) 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KR20190120853A (ko) 커플거더
KR101690886B1 (ko) 철근 부착형 거푸집
CN111576849A (zh) 模板及建筑框架
CN212836181U (zh) 一种加腋大板
CN214034133U (zh) 一种用于连接墙板构件的水平连接装置及墙板组件
CN205296583U (zh) 一种新型箱型柱
CN211447288U (zh) 一种激光焊接房墙板转角件
CN214034134U (zh) 一种用于连接墙板的水平连接装置及墙板组件
CN218061423U (zh) 一种层面建筑模板体系用主梁型材
CN114016731B (zh) 地下室模板系统
CN117868370B (zh) 一种预制h形槽再生混凝土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KR102658814B1 (ko) 모서리가 보강된 철근콘크리트 보 타설용 데크 거푸집 및 이의 제작 방법
CN217734460U (zh) 一种隔墙龙骨结构
CN216740689U (zh) 钢筋桁架楼承板铺设辅助装置
CN212957175U (zh) 装配式桁架楼承板及其混凝土楼面结构
CN114481846B (zh) 桥梁混凝土桥面板的现浇施工方法和桥梁施工模架
KR102625281B1 (ko) 현장 절곡 제작형 비탈형 보 거푸집의 제작 방법
CN216156790U (zh) 一种预应力框架结构
CN219794355U (zh) 全装配式密肋楼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