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6369B - 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6369B
CN114016369B CN202111463474.6A CN202111463474A CN114016369B CN 114016369 B CN114016369 B CN 114016369B CN 202111463474 A CN202111463474 A CN 202111463474A CN 114016369 B CN114016369 B CN 114016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hole
piece
deviation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34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6369A (zh
Inventor
叶雨清
戴显荣
马碧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34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6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6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6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6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6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00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 E01D2/04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of the box-girder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该梁体结构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该纠偏装置包括母件、子件和纠偏组件。母件用于安装于第一梁体,母件设有纠偏孔。子件用于安装于第二梁体,子件设置于纠偏孔内。纠偏组件连接子件和母件,纠偏组件用于向子件施加挤压力,以使子件沿纠偏孔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使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对齐。该纠偏装置能够调整梁端的竖向位移和转角、梁端的横向位移和转角以及梁端扭转角,使桥梁行车顺畅以及利于桥梁结构受力。

Description

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背景技术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要采用悬臂施工法,悬臂施工是从桥墩开始浇筑梁体,往两边进行拼装接长梁体,当梁体延伸至从相邻桥墩开始施工的梁体附近时,在两梁端之间浇筑合拢段混凝土进行梁体合拢,从而形成连续的梁体结构。
梁体合拢是悬臂施工法中最关键的工序,也是最后一道工序,施工中对于梁体合拢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即要求梁体在相邻两合拢口处保持切线方向一致,确保合拢后梁体线形平顺。
目前,在梁体合拢的工序中,梁体在相邻两合拢口处存在空间位置偏差,就需要对合拢口进行调整,通常调整梁体合拢口的方法是压重,即在梁端合拢口附近配重,使得两合拢口在竖向位置上满足合拢要求,再在两合拢口之间采用钢骨架连接,固定两合拢口相对位置。这种合拢装置能够调整梁端的竖向位移,而不能调整梁端竖向转角、梁端横向位移和转角以及梁端扭转角。对于梁体结构来说两合拢口存在竖向转角不同,会引起行车不顺,而两合拢口横向错位会导致梁体腹板不对齐,降低梁体结构受力性能,两合拢口扭转角不同会导致主梁横坡不同,主梁桥面不对齐,对结构受力不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以改善桥梁行车不顺以及梁体结构受力情况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包括母件、子件和纠偏组件。所述纠偏装置用于安装于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母件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梁体,所述母件设有纠偏孔。所述子件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二梁体,所述子件设置于所述纠偏孔内。所述纠偏组件连接所述子件和所述母件,所述纠偏组件用于向所述子件施加挤压力,以使所述子件沿所述纠偏孔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对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母件安装于第一梁体,母件设有纠偏孔,子件安装于第二梁体,子件设置于母件的纠偏孔内。由于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合拢口处存在空间位置偏差,子件处于纠偏孔内非预设位置处,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不对齐。纠偏组件连接子件和母件,纠偏子件能够向子件施加挤压力,使子件沿纠偏孔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对齐,能够使第一梁体的合拢口与第二梁体的合拢口保持切线方向一致,从而使第一梁体的合拢口与第二梁体的合拢口在横向方向上对齐、两合拢口的竖向转角为零以及两合拢口的扭转角为零,确保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合拢后线形平顺,从而提高桥梁行车平顺性以及改善桥梁结构受力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孔的孔壁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第一渐变面和第二渐变面,当所述子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子件抵靠于所述孔壁的第一渐变面与第二渐变面相交位置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纠偏孔的孔壁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渐变面和第二渐变面,子件沿孔壁的渐变面移动至预设位置能够使子件的移动较为顺畅。当子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子件抵靠于孔壁的第一渐变面与第二渐变面相交位置处,第一渐变面与第二渐变面对称布置,子件无论沿第一渐变面移动还是沿第二渐变面移动,都可以通过纠偏组件将子件调节至第一渐变面和第二渐变面的相交位置处,从而将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对齐,第一梁体合拢口与第二梁体合拢口切线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组件包括纠偏拉杆和第一调节螺母。所述纠偏拉杆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母件,所述子件沿所述纠偏拉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纠偏拉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母螺接于所述纠偏拉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用于向所述子件施加挤压力,以使所述子件相对所述纠偏拉杆移动并沿着所述纠偏孔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纠偏拉杆可摆动地连接于母件,子件沿纠偏拉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纠偏拉杆,由于子件处于非预设位置时,第一梁体的合拢口与第二梁体的合拢口处存在空间位置偏差,纠偏拉杆的摆动够反应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存在空间位置偏差。
第一调节螺母螺接于纠偏拉杆,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的位置能够向所述子件施加挤压力,以使子件相对所述纠偏拉杆移动并沿着所述纠偏孔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子件沿着纠偏孔的孔壁向预设位置移动的同时带动纠偏拉杆摆动,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偏差逐渐减小至无偏差,第一梁体的合拢口与第二梁体的合拢口保持切线方向一致。这种纠偏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件包括第一轴、第一轴承和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纠偏孔内,并沿所述纠偏孔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纠偏拉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一轴承用于与所述纠偏孔的孔壁接触,所述第一轴承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二梁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轴位于纠偏孔内,并沿纠偏孔的延伸方向延伸,纠偏拉杆穿设于第一轴的第一通孔内。第一调节螺母对第一轴施加挤压力使第一轴相对于纠偏拉杆移动,而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轴,第一轴承与纠偏孔孔壁接触,第一轴承沿纠偏孔孔壁滚动能够使第一轴通过第一轴承沿纠偏孔孔壁移动,纠偏拉杆随第一轴沿纠偏孔孔壁移动而摆动。第一轴沿纠偏孔孔壁的移动至预设位置,使第二梁体的空间位置达到预设位置,第二梁体的空间位置达到预设位置后,子件能够被拆下,该结构简单,并且能被重复利用。并且纠偏拉杆损坏后能够从第一通孔中取出便于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件包括纠偏管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纠偏孔设置于所述纠偏管内,所述纠偏管上设有与所述纠偏孔连通的第一操作口,所述纠偏拉杆穿设于所述操作口,所述纠偏管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梁体。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纠偏管,所述纠偏拉杆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纠偏管上设有第一操作口与纠偏孔连通,纠偏拉杆穿设于第一操作口,纠偏拉杆通过第一操作口与子件连接。因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存在空间位置偏差,纠偏管受到第一轴承的作用力,纠偏管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通过第二连接座使第一梁体空间位置移动至预设位置处,第一梁体空间位置移动至预设位置之后,母件能够被拆卸下来,结构简单,并且能够被重复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管包括第一半管,所述第一半管的内侧壁包括第一渐变面和第二渐变面,所述第一渐变面与所述第二渐变面相交形成相交线,当所述子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纠偏拉杆的摆动轴线、所述相交线和所述子件的轴线共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纠偏管的第一半管的内侧壁的第一渐变面与第二渐变面相交形成相交线,并且第一渐变面与第二渐变面对称布置,第一渐变面与第二渐变面的相交线与纠偏管的轴线共面。当子件处于预设位置,纠偏拉杆的摆动轴线、相交线和子件的轴线共面,即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对齐,能够使第一梁体的合拢口与第二梁体的合拢口保持切线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半管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则第一渐变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二渐变面的曲率半径在相交线处最小,子件相对纠偏拉杆移动沿第一半管的内侧壁移动至第一渐变面与第二渐变面相交线处,即无论子件在纠偏管内的任意位置均能被纠偏到预设位置,第一半管的轴线、子件的轴线共面,即母件的轴线与子件的轴线共面,能够使第一梁体的合拢口与第二梁体的合拢口保持切线方向一致。第一半管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子件沿第一半管内侧壁移动顺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管还包括第二半管,所述第二半管与所述第一半管共同限定所述纠偏孔,所述第二半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半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第二半管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子件沿第二半管内侧壁移动顺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拉杆通过转动体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转动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所述转动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纠偏拉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纠偏拉杆通过转动体与连接板连接,转动体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纠偏拉杆能够相对于连接板进行摆动,在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的空间位置具有偏差的情况下,降低损坏纠偏拉杆的风险。纠偏拉杆穿设于第二通孔,便于更换损坏的纠偏拉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体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体通过第二轴承与连接板转动连接。第二轴承以滚动方式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降低转动体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二调节螺母螺接于所述纠偏拉杆,在所述纠偏拉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转动体和所述子件均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母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调节螺母螺接于纠偏拉杆,通过拧紧第二调节螺母,固定纠偏拉杆与转动体,使纠偏拉杆随转动体的转动而摆动。转动体和子件均位于第一调节螺母与第二调节螺母之间,并且纠偏拉杆穿设于转动体和子件内,第二调节螺母将纠偏拉杆的一端固定于转动体,第一调节螺母使子件从纠偏拉杆另一端沿纠偏拉杆轴线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子件在纠偏管内的位置,以使子件相对纠偏拉杆移动并沿着纠偏孔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子件与纠偏管的轴线共面,达到使第一梁体的合拢口与第二梁体的合拢口保持切线方向一致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纠偏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纠偏组件,两个所述纠偏组件沿所述纠偏孔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纠偏装置的两个纠偏组件沿纠偏孔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使得子件和母件在其轴线方向上均匀地受到纠偏力,提高纠偏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梁体结构,所述梁体结构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和纠偏装置,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通过所述纠偏装置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纠偏装置能够使第一梁体的合拢口与第二梁体的合拢口保持切线方向一致,确保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合拢后线形平顺,从而提高桥梁行车平顺性以及改善桥梁结构受力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梁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梁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图1所示的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子件与第二梁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子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母件的与第一梁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纠偏装置;10-母件;11-纠偏管;111-纠偏孔;112-第一半管;1121-第一渐变面;1122-第二渐变面;113-第二半管;114-第一操作口;115-第二操作口;12-转动体;121-第二通孔;13-连接板;14-第二轴承;20-子件;21-第一轴;211-第一通孔;22-第一轴承;30-纠偏组件;31-第一调节螺母;32-第二调节螺母;33-纠偏拉杆;40-加筋板;50-L形钢板;60-螺栓;70-螺母;80-弧形垫片;200-梁体结构;210-第一梁体;220-第二梁体;230-合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梁体结构200的示意图,梁体结构200包括第一梁体210、第二梁体220和纠偏装置100,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通过纠偏装置100连接。
纠偏装置100能够使第一梁体210的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的合拢口230保持切线方向一致,确保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合拢后线形平顺,从而提高桥梁行车平顺性以及改善桥梁结构受力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梁体结构200为大跨径预制混凝土结构,梁体种类为箱梁。
梁体结构200可以包括多个纠偏装置100。
第一梁体210和第二梁体220的结构(合拢口230)。
纠偏装置10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梁体结构200包括四个纠偏装置100,第一梁体210和第二梁体220的一个角对应设置一个纠偏装置100,通过四个纠偏装置100配合调整,以使第一梁体210和第二梁体220对齐。
以下结合附图对纠偏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纠偏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纠偏装置100,纠偏装置100包括母件10、子件20和纠偏组件30。纠偏装置100用于安装于第一梁体210和第二梁体220。母件10用于安装于第一梁体210,母件10设有纠偏孔111。子件20用于安装于第二梁体220,子件20设置于纠偏孔111内。纠偏组件30连接子件20和母件10,纠偏组件30用于向子件20施加挤压力,以使子件20沿纠偏孔111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使第一梁体210和第二梁体220对齐(以实现对第一梁体210和第二梁体220的纠偏)。
母件10安装于第一梁体210,母件10设有纠偏孔111,子件20安装于第二梁体220,子件20设置于母件10的纠偏孔111内。由于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合拢口230处存在空间位置偏差,子件20处于纠偏孔111内非预设位置处,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不对齐。纠偏组件30连接子件20和母件10,纠偏子件20能够向子件20施加挤压力,使子件20沿纠偏孔111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对齐,能够使第一梁体210的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的合拢口230保持切线方向一致,从而使第一梁体210的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的合拢口230在横向方向上对齐、两合拢口230的竖向转角为零以及两合拢口230的扭转角为零,确保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合拢后线形平顺,从而提高桥梁行车平顺性以及改善桥梁结构受力情况。
母件10是安装于第一梁体210的部件,母件10可以直接安装于第一梁体210,也可以通过中间件间接安装于第一梁体210。子件20是安装于第二梁体220的部件,子件20可以直接安装于第二梁体220,也可以通过中间件间接安装于第二梁体220。
连接于母件10和子件20的纠偏组件3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若纠偏组件30为多个,多个纠偏组件30可以沿纠偏孔1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纠偏孔111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纠偏孔111为圆形孔、椭圆孔、异形孔等。异形孔可以是多种,比如,异形孔的横截面一部分为半圆形,另一部分为半椭圆形。
合拢口230指的是需要相互拼接为一个长梁体的第一梁体210的梁端与第二梁体220的梁端。
竖向转角指的是梁体在恒载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竖向挠曲,挠曲后第一梁体210梁端处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与第二梁体220梁端处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差值。
扭转角指的是梁体在恒载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扭转变形,扭转后第一梁体210的横截面绕轴线转动而产生角位移与第二梁体220的同一位置处横截面绕轴线转动而产生角位移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纠偏孔111的孔壁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第一渐变面1121和第二渐变面1122,当子件20位于预设位置时,子件20抵靠于孔壁的第一渐变面1121与第二渐变面1122相交位置处。
纠偏孔111的孔壁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渐变面1121和第二渐变面1122,子件20沿孔壁的渐变面移动至预设位置能够使子件20的移动较为顺畅。当子件2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子件20抵靠于孔壁的第一渐变面1121与第二渐变面1122相交位置处,第一渐变面1121与第二渐变面1122对称布置,子件20无论沿第一渐变面1121移动还是沿第二渐变面1122移动,都可以通过纠偏组件30将子件20调节至第一渐变面1121和第二渐变面1122的相交位置处,从而将第一梁体210和第二梁体220对齐,第一梁体210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合拢口230切线方向一致。
第一渐变面1121和第二渐变面1122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曲面,倾斜的平面等。曲面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曲面为截面为抛物线、椭圆线的面。示例性的,第一渐变面1121和第二渐变面1122共同形成半椭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纠偏组件30包括纠偏拉杆33和第一调节螺母31。纠偏拉杆33可摆动地连接于母件10,子件20沿纠偏拉杆33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纠偏拉杆33。第一调节螺母31螺接于纠偏拉杆33,第一调节螺母31用于向子件20施加挤压力,以使子件20相对纠偏拉杆33移动并沿着纠偏孔111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
纠偏拉杆33可摆动地连接于母件10,子件20沿纠偏拉杆33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纠偏拉杆33,由于子件20处于非预设位置时,第一梁体210的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的合拢口230处存在空间位置偏差,纠偏拉杆33的摆动够反应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存在空间位置偏差。
第一调节螺母31螺接于纠偏拉杆33,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31的位置能够向所述子件20施加挤压力,以使子件20相对所述纠偏拉杆33移动并沿着所述纠偏孔111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子件20沿着纠偏孔111的孔壁向预设位置移动的同时带动纠偏拉杆33摆动,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存在的空间位置偏差逐渐减小至无偏差,第一梁体210的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的合拢口230保持切线方向一致。这种纠偏组件3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省力。
子件20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形状,比如圆形,第一调节螺母31与子件20之间设置有弧形垫片80。
示例性的,纠偏拉杆33为螺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纠偏管11包括第一半管112,第一半管112的内侧壁包括第一渐变面1121和第二渐变面1122,第一渐变面1121与第二渐变面1122相交形成相交线,当子件20位于预设位置时,纠偏拉杆33的摆动轴线、相交线和子件20的轴线共面。
纠偏管11的第一半管112的内侧壁的第一渐变面1121与第二渐变面1122相交形成相交线,并且第一渐变面1121与第二渐变面1122对称布置,第一渐变面1121与第二渐变面1122的相交线与纠偏管11的轴线共面。当子件20处于预设位置,纠偏拉杆33的摆动轴线、相交线和子件20的轴线共面,即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对齐,能够使第一梁体210的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的合拢口230保持切线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第一半管112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第一渐变面1121的曲率半径和第二渐变面1122的曲率半径在相交线处最小,子件20相对纠偏拉杆33移动沿第一半管112的内侧壁移动至第一渐变面1121与第二渐变面1122相交线处,第一半管112的轴线与子件20的轴线共面,即无论子件20在纠偏管11内的任意位置均能被纠偏到预设位置,第一半管112的轴线、子件20的轴线共面,即母件10的轴线与子件20的轴线共面,能够使第一梁体210的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的合拢口230保持切线方向一致。第一半管112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子件20沿第一半管112内侧壁移动顺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纠偏管11还包括第二半管113,第二半管113与第一半管112共同限定纠偏孔111,第二半管11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第一半管112和第二半管113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比如,第一半管112和第二半管113焊接。
第二半管11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第二半管113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子件20沿第二半管113内侧壁移动顺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纠偏拉杆33通过转动体12与连接板13连接,转动体12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13,转动体12上设有第二通孔121,纠偏拉杆33穿设于第二通孔121。
纠偏拉杆33通过转动体12与连接板13连接,转动体12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13,纠偏拉杆33能够相对于连接板13进行摆动,在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的空间位置具有偏差的情况下,降低损坏纠偏拉杆33的风险。纠偏拉杆33穿设于第二通孔121,便于更换损坏的纠偏拉杆33。
示例性的,转动体12为圆形钢棒。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纠偏组件30还包括第二调节螺母32,第二调节螺母32螺接于纠偏拉杆33,在纠偏拉杆33的延伸方向上,转动体12和子件20均位于第一调节螺母31和第二调节螺母32之间。
第二调节螺母32螺接于纠偏拉杆33,通过拧紧第二调节螺母32,固定纠偏拉杆33与转动体12,使纠偏拉杆33随转动体12的转动而摆动。转动体12和子件20均位于第一调节螺母31与第二调节螺母32之间,并且纠偏拉杆33穿设于转动体12和子件20内,第二调节螺母32将纠偏拉杆33的一端固定于转动体12,第一调节螺母31使子件20从纠偏拉杆33另一端沿纠偏拉杆33轴线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子件20在纠偏管11内的位置,以使子件20相对纠偏拉杆33移动并沿着纠偏孔111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子件20与纠偏管11的轴线共面,达到使第一梁体210的合拢口230与第二梁体220的合拢口230保持切线方向一致的目的。
示例性的,第二调节螺母32与转动体12之间设置有弧形垫片8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纠偏装置100包括两个纠偏组件30,两个纠偏组件30沿纠偏孔1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纠偏装置100的两个纠偏组件30沿纠偏孔1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使得子件20和母件10在其轴线方向上均匀地受到纠偏力,提高纠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图4为子件20与第二梁体220的连接示意图,子件20包括第一轴21、第一轴承22和第一连接座。第一轴21位于纠偏孔111内,并沿纠偏孔111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轴21上设有第一通孔211,纠偏拉杆33穿设于第一通孔211。第一轴承22套设于第一轴21,第一轴承22用于与纠偏孔111的孔壁接触。第一轴承22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二梁体220。
第一轴承22安装于所述第二梁体220,可以是直接安装于第二梁体220,也可以是间接安装于第二梁体220。
示例性的,第一轴承22间接安装于第二梁体220。纠偏装置100还包括L形钢板50板和加筋板40。
第一轴21位于纠偏孔111内,并沿纠偏孔111的延伸方向延伸,纠偏拉杆33穿设于第一轴21的第一通孔211内。第一调节螺母31对第一轴21施加挤压力使第一轴21相对于纠偏拉杆33移动,而第一轴承22套设于第一轴21,第一轴承22与纠偏孔111孔壁接触,第一轴承22沿纠偏孔111孔壁滚动能够使第一轴21通过第一轴承22沿纠偏孔111孔壁移动,纠偏拉杆33随第一轴21沿纠偏孔111孔壁移动而摆动。第一轴21沿纠偏孔111孔壁的移动至预设位置,使第二梁体220的空间位置达到预设位置,第二梁体220的空间位置达到预设位置后,子件20能够被拆下,该结构简单,并且能被重复利用。并且纠偏拉杆33损坏后能够从第一通孔211中取出便于更换。
请参照图5,图5为子件20的结构示意图,加筋板4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若加筋板40为多个,多个加筋板40可以沿纠偏管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第一轴承22可以是一个,可以是多个,若第一轴承22为多个,且加筋板40为多个,则可以是一个加筋板40对应设置一个第一轴承22。
示例性的,第一轴21为圆形钢棒。第一轴承22为滚珠球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6为母件10与第一梁体210的连接示意图。母件10包括纠偏管11和第二连接座。纠偏孔111设置于纠偏管11内,纠偏管11上设有与纠偏孔111连通的第一操作口114,纠偏拉杆33穿设于操作口,纠偏管11用于安装于第一梁体210。连接板13,固定于纠偏管11,纠偏拉杆33可摆动地设置于连接板13。
纠偏管11上设有第一操作口114与纠偏孔111连通,纠偏拉杆33穿设于第一操作口114,纠偏拉杆33通过第一操作口114与子件20连接。因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存在空间位置偏差,纠偏管11受到第一轴承22的作用力,纠偏管11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通过第二连接座使第一梁体210空间位置移动至预设位置处,第一梁体210空间位置移动至预设位置之后,母件10能够被拆卸下来,结构简单,并且能够被重复利用。
示例性的,纠偏管11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操作口,一个为第一操作口114,另一个为第二操作口115,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二操作口115拧紧或拧松第一调节螺母3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图7为母件10的结构示意图,转动体12通过第二轴承14与连接板13转动连接。
转动体12通过第二轴承14与连接板13转动连接。第二轴承14以滚动方式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降低转动体12损坏的风险。
示例性的第二轴承14为滚珠球轴承。
第二轴承14可以是一个,可以是多个,若第二轴承14为多个,且加筋板40为多个,则可以是一个加筋板40对应设置一个第二轴承14。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纠偏装置100的组装过程:
母件10的制作过程,将椭圆钢管沿短轴切割成两个半椭圆形钢管,将圆形钢管沿直径切割成两个半圆形钢管,或者直接采用钢板弯曲成半椭圆形钢管和半圆形钢管,在半椭圆形钢管上切割出操作口,在半圆形钢管上切割出操作口,将半椭圆形钢管和半圆形钢管进行焊接连接,形成纠偏管11。
加筋板40加装于母件10的过程,在加筋板40上开圆孔,将加筋板40焊接在半椭圆形钢管上,在转动轴中间钻圆孔,将转动体12与第二轴承14安装在加筋板40圆孔中,第二轴承14外侧与加筋板40焊接,将转动体12一端插入第二轴承14内,同时将另两个第二轴承14套在转动体12上,继续插入转动体12直至两端均在加筋板40第二轴承14内。
加筋板40加装于母件10的L形钢板50的过程,在L形钢板50上开螺栓60孔,加筋板40上开半椭圆孔,将六道加筋板40垂直焊接在L形钢板50上,将母件10焊接在加筋板40的半椭圆孔内。
子件20的制作过程,即制作子件20的L形钢板50和加筋板40的过程,在L形钢板50上开螺栓60孔,在加筋板40上开圆孔,将六道加筋板40垂直焊接在L形钢板50上,在加筋板40圆孔内安装第一轴承22,将第一轴承22外圈与加筋板40焊接。在第一轴21上钻圆孔,将第一轴21插入加筋板40的第一轴承22内,在第一轴21伸出端安装两组第一轴承22,每组第一轴承22为四个,其中中间两个第一轴承22外径比边上两个第一轴承22轴承外径略小,确保插入纠偏拉杆33后可自由转动第一轴21。将母件10与子件20进行预匹配,使母件10转动体12上的圆孔与子件20第一轴21上的圆孔对准,确保纠偏拉杆33能穿过。
制作纠偏拉杆33的过程,根据第一轴承22组中间两个轴承的外径制作弧形垫片80,将母件10与子件20进行预匹配,使母件10转动体12上的圆孔与子件20第一轴21上的圆孔对准,确保纠偏拉杆33能穿过,安装弧形垫片80,拧紧螺母70,使子件20第一轴21的圆心能与母件10纠偏管11的半椭圆形钢管的顶点的曲率圆心重合,拆除预匹配。
母件10与第一梁体210连接部位的制作过程,在第一梁体210合拢口230的梁段内浇筑混凝土,预埋母件10的连接板13和螺栓60。
子件20与第二梁体220连接部位的制作过程,在第二梁体220合拢口230的梁段内浇筑混凝土,预埋母件10的第一连接座和螺栓60。
在梁体结构200上安装纠偏装置100的过程,在梁体结构200合拢口230梁段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位置安装纠偏装置100。
在将第一梁体210与第二梁体220合拢前,将四个母件10安装在母件10的连接板13,拧紧螺母70,将四个子件20安装在子件20第一连接座上,拧紧螺母70。
将纠偏拉杆33穿入母件10转动体12上的圆孔与子件20第一轴21上的圆孔中,在纠偏拉杆33两端安装弧形垫片80,拧紧螺母70,使子件20第一轴21的圆心能与母件10纠偏管11的半椭圆形钢管的顶点的曲率圆心重合,如图2所示,将梁体结构200合拢口230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位置安装母件10和子件20,完成纠偏操作,完成梁体结构200纠偏合拢骨架施工,立模浇筑合拢段混凝土,完成梁体结构200合拢后,放松纠偏拉杆33的第一调节螺母31和第二调节螺母32,放松第一连接座的螺母70和连接板13的螺母70,拆除母件10与子件20,可在其他桥梁上重复使用纠偏装置100。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纠偏装置,用于安装于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件,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梁体,所述母件设有纠偏孔;
子件,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二梁体,所述子件设置于所述纠偏孔内;
纠偏组件,连接所述子件和所述母件,所述纠偏组件用于向所述子件施加挤压力,以使所述子件沿所述纠偏孔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梁体和所述第二梁体对齐;
所述纠偏孔的孔壁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第一渐变面和第二渐变面,当所述子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子件抵靠于所述孔壁的第一渐变面与所述第二渐变面相交位置处;
所述纠偏组件包括:
纠偏拉杆,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母件,所述子件沿所述纠偏拉杆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纠偏拉杆;
第一调节螺母,螺接于所述纠偏拉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用于向所述子件施加挤压力,以使所述子件相对所述纠偏拉杆移动并沿着所述纠偏孔的孔壁移动至预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件包括:
第一轴,位于所述纠偏孔内,并沿所述纠偏孔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纠偏拉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一轴承用于与所述纠偏孔的孔壁接触,所述第一轴承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二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件包括:
纠偏管,所述纠偏孔设置于所述纠偏管内,所述纠偏管上设有与所述纠偏孔连通第一操作口,所述纠偏拉杆穿设于所述操作口,所述纠偏管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梁体;
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纠偏管,所述纠偏拉杆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管包括第一半管,所述第一半管的内侧壁包括第一渐变面和第二渐变面,所述第一渐变面与所述第二渐变面相交形成相交线,当所述子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纠偏拉杆的摆动轴线、所述相交线和所述子件的轴线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管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管还包括第二半管,所述第二半管与所述第一半管共同限定所述纠偏孔,所述第二半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拉杆通过转动体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转动体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板,所述转动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纠偏拉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组件还包括:
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二调节螺母螺接于所述纠偏拉杆,在所述纠偏拉杆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转动体和所述子件均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母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纠偏组件,两个所述纠偏组件沿所述纠偏孔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11.一种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梁体;
第二梁体;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纠偏装置,所述第一梁体与所述第二梁体通过所述纠偏装置连接。
CN202111463474.6A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Active CN114016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3474.6A CN114016369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3474.6A CN114016369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6369A CN114016369A (zh) 2022-02-08
CN114016369B true CN114016369B (zh) 2024-03-12

Family

ID=8006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3474.6A Active CN114016369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6369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29233A (ko) * 2000-10-12 2002-04-18 박재만 구조물의 중앙부 수직 인장형 내하력 증진공법 및 그 장치
US6449914B1 (en) * 1998-04-02 2002-09-17 Eugene A. Horstketter Grout sealing apparatus for concrete panels, decks, and support beams and methods for their fabrication
KR200312772Y1 (ko) * 2003-02-05 2003-05-13 조영철 체결용 구멍의 위치 조절장치
CN2911003Y (zh) * 2005-12-14 2007-06-13 王炳光 铁道钢桥下的悬挂行走滑车
CN105970832A (zh) * 2016-05-24 2016-09-28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及顶推纠偏方法
CN108532471A (zh) * 2018-04-23 2018-09-14 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桥梁转体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56042A (zh) * 2018-10-15 2019-02-19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墩倾斜后的纠偏复位方法
CN111155446A (zh) * 2020-01-18 2020-05-15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梁体无轨道滑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77168A (zh) * 2020-07-20 2020-11-0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组合斜拉桥格构式钢主梁扭转纠偏方法
CN212561134U (zh) * 2020-08-21 2021-02-1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设置在边墩的墩顶转体结构
CN112391950A (zh) * 2020-10-14 2021-02-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低塔斜拉桥合拢口中心线偏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CN113123250A (zh) * 2021-05-10 2021-07-16 南通帆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桁梁精准拼装调整装置及拼装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9914B1 (en) * 1998-04-02 2002-09-17 Eugene A. Horstketter Grout sealing apparatus for concrete panels, decks, and support beams and methods for their fabrication
KR20020029233A (ko) * 2000-10-12 2002-04-18 박재만 구조물의 중앙부 수직 인장형 내하력 증진공법 및 그 장치
KR200312772Y1 (ko) * 2003-02-05 2003-05-13 조영철 체결용 구멍의 위치 조절장치
CN2911003Y (zh) * 2005-12-14 2007-06-13 王炳光 铁道钢桥下的悬挂行走滑车
CN105970832A (zh) * 2016-05-24 2016-09-28 西安公路研究院 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及顶推纠偏方法
CN108532471A (zh) * 2018-04-23 2018-09-14 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桥梁转体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56042A (zh) * 2018-10-15 2019-02-19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桥墩倾斜后的纠偏复位方法
CN111155446A (zh) * 2020-01-18 2020-05-15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梁体无轨道滑移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77168A (zh) * 2020-07-20 2020-11-0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组合斜拉桥格构式钢主梁扭转纠偏方法
CN212561134U (zh) * 2020-08-21 2021-02-1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设置在边墩的墩顶转体结构
CN112391950A (zh) * 2020-10-14 2021-02-2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低塔斜拉桥合拢口中心线偏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CN113123250A (zh) * 2021-05-10 2021-07-16 南通帆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桁梁精准拼装调整装置及拼装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独柱墩曲线梁桥梁体偏位与复位纠偏处置研究;李德君;王辰杰;;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06);122-12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6369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23834B1 (en) Connector for space frames
CN108978866B (zh) 一种梁柱连接节点
CN103243819A (zh) 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耗能型节点连接装置
US6857227B2 (en) Vehicle crash barrier
WO2005103405A2 (en) Pole reinforcement truss
CN108204040B (zh) 一种使结构无损的摩擦塑性铰
CN114016369B (zh) 一种纠偏装置及梁体结构
CN107724530B (zh) 适用于桁架结构及框架结构的摩擦塑性铰及设计方法
US20050210821A1 (en) Pole reinforcement truss
CN200958206Y (zh) 水利启闭机球面自位调心机构
JP6587111B2 (ja) ブレースおよびブレース取付構造
CN214574641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钢结构连接件
CN111049075A (zh) 一种新型桥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06800650U (zh) 一种双向弯曲箱型截面杆通用的装配式连接系统
CN216689082U (zh) 一种用于三跨钢桁梁桥临时上弦杆的连接装置
CN21980875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劲性混凝土梁柱构件节点加固结构
CN219808274U (zh) 一种限位结构
CN220748726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h型钢结构件连接结构
CN106436927A (zh) 一种双向弯曲箱型截面杆通用的装配式连接系统
KR102119909B1 (ko) 타워모듈과, 이를 구비하는 모듈러 풍력타워 및, 풍력타워구조물
CN211735764U (zh) 重载柱与基础的连接装置
CN220704918U (zh) 一种钢支撑桁架
CN114351864B (zh) 索网屋盖结构的自平衡压环梁结构系统
CN220138568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电池箱
US20240102444A1 (en) Turbine blade with auxiliary defl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