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3279A - 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3279A
CN114013279A CN202010692683.7A CN202010692683A CN114013279A CN 114013279 A CN114013279 A CN 114013279A CN 202010692683 A CN202010692683 A CN 202010692683A CN 114013279 A CN114013279 A CN 114013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discharge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26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3279B (zh
Inventor
陆珂伟
潘志强
汪国康
吴巍峰
李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26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132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13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3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3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3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包括高压线束接口、低压线束接口、放电模块、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和供电电池,且低压线束接口包括低压电源接口和CAN通信接口。放电模块通过高压继电器连接至高压线束接口,用于对动力电池放电。控制电路通过低压电源接口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并通过CAN通信接口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并依据通信内容控制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适用于在紧急状态下为动力电池放电。而且,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在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之前,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确定动力电池无故障后才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保证动力电池安全放电。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指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例如,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等提供功力的电池。
对于电动汽车或电动列车,在某些紧急状态(例如发生碰撞后)下,存在潜在的起火燃烧风险,为减轻这种风险,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但是,现有技术中针对动力电池的放电设备大多是大型机柜适用于实验室中,无法应用于紧急状态(如电动汽车碰撞,或报废电池)下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具有便携性的特点,适用于动力电池不便于转移的情景下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包括:高压线束接口、低压线束接口、放电模块、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和供电电池,其中,所述低压线束接口包括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接口;
所述高压线束接口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设备所连接的动力电池的高压连接器连接;
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所述放电模块通过所述高压继电器连接至所述高压线束接口,所述放电模块用于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放电;
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并在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无故障后,通过所述CAN通信接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以及根据通信内容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时,具体用于:
通过控制与绝缘检测电阻连接的控制开关的通断状态,获得所述动力电池的绝缘阻值;
根据所述绝缘阻值判断所述动力电池是否存在绝缘故障;
若所述绝缘阻值小于预设绝缘阻值,则确定所述动力电池存在绝缘故障;
若所述绝缘阻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绝缘阻值,则确定所述动力电池不存在绝缘故障。
可选地,所述低压线束接口还包括低压电源接口;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CAN通信接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以及根据通信内容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时,具体用于:
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处于睡眠状态时,通过所述低压电源接口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传输工作电压,并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处于唤醒状态时,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所述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用于表征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第二放电准备状态信号后,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放电请求信号,以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依据所述放电请求信号控制所述动力电池放电并向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返回放电状态信号,所述第二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满足预设放电条件时产生,用来表征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状态信号后,记录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结束状态信号或故障状态信号后,停止为所述动力电池放电;
其中,所述放电结束状态信号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的状态满足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发送的预设放电结束条件后产生。
可选地,还包括急停装置;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急停装置的触控信号后,停止为所述动力电池放电;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所述CAN通信接口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放电终止原因。
可选地,还包括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进行散热;
所控制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控制电路传输的需要显示的信息,其中,所述需要显示的信息包括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和状态信息;
所述显示屏还用于显示虚拟按键;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上的虚拟按键的触控操作指令后,执行与所述触控操作指令对应的功能指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所连接的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
当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无故障后,向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所述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用于表征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第二放电准备状态信号后,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放电请求信号,以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依据所述放电请求信号控制所述动力电池放电并向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返回放电状态信号,所述第二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满足预设放电条件时产生,并用来表征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状态信号后,记录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结束状态信号或BMS故障信号后,停止为所述动力电池放电;
其中,所述放电结束状态信号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的状态满足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发送的预设放电结束条件后产生。
可选地,在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处于睡眠状态,通过低压线束接口中的低压电源接口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传输工作电压信号;
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唤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后,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的急停装置的触控信号后,停止为所述动力电池放电,并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放电终止原因。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状态信号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内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动力电池设备内的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存在绝缘故障后,控制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的显示屏显示所述动力电池绝缘故障的信息,并记录所述绝缘故障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包括高压线束接口、低压线束接口、放电模块、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和供电电池,且低压线束接口包括低压电源接口和CAN通信接口。放电模块通过高压继电器连接至高压线束接口,用于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放电。控制电路通过低压电源接口为所连接的动力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供电,并通过CAN通信接口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并依据通信内容控制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以便适用于在紧急状态下为动力电池放电。而且,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在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之前,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确定动力电池无故障后才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保证动力电池安全放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放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放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主要包括:放电模块1、控制电路2、高压继电器3、供电电池4、高压线束接口5和低压线束接口6。
放电模块1用于对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所连接的动力电池放电,放电模块1通过高压继电器3连接至高压线束接口5。
在利用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时,需要先利用高压线束将该放电设备的高压线束接口5与动力电池的高压连接器连接,以及,利用低压线束将该放电设备的低压线束接口6与动力电池的低压供电及通信接口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高压线束接口5通过高压线束与动力电池的高压连接器连接,可以形成主高压放电回路或快充放电回路。其中,如图1所示,主高压放电回路即图1中包含继电器main-relay和main+relay的放电回路;快充放电回路即图1中包含继电器offbd-relay和pre chg relay的放电回路。相应的,主高压放电回路和快充放电回路上均设置有高压继电器3,通过控制高压继电器3的状态控制放电回路的通断。
放电模块1主要包括放电功率电阻R,放电原理是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电能转换为放电功率电阻R上的热能散发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使用时所需的放电功率可能不同,放电模块1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并联功率电阻,且每个放电功率电阻连接有控制开关K,通过控制与放电功率电阻连接的控制开关的通断状态控制放电模块1的放电功率,例如,可以组成3.3kW、6.6kW和9.9kW三种不同的放电功率,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改变放电功率电阻R的规格,组成其他放电功率等级。
低压线束接口6包括CAN通信接口,控制电路2通过CAN通信接口与动力电池的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进行通信,并根据通信内容控制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其中,控制电路2与BMS的通信过程将在后文中详细阐述。
对于电动车辆而言,在车辆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车辆的OBD接口进行诊断操作。但是,在某些紧急场景(如,碰撞)下,OBD接口的低压线束可能损坏,或者,车辆上的低压系统(+12V)损坏,无法从OBD接口进行诊断。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内还集成有故障诊断功能。利用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放电之前,先由控制电路2对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并确定动力电池无故障后才对动力电池放电,从而确保动力电池放电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2对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的绝缘检测,例如,控制电路2对动力电池的绝缘检测过程如下:
控制与绝缘检测电阻连接的控制开关的通断状态,获得动力电池的绝缘阻值;根据该绝缘阻值判断动力电池是否存在绝缘故障,如果动力电池的绝缘阻值小于预设绝缘阻值,则确定该动力电池存在绝缘故障;如果动力电池的绝缘阻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绝缘阻值,确定该动力电池无绝缘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外接电阻法检测动力电池对地的绝缘电阻,具体的,可以在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接入包含一系列绝缘检测电阻和开关的绝缘检测电路,通过控制开关的通断状态,获得开关导通状态时绝缘检测电阻上的电压值,以及开关断开状态时绝缘检测电阻上的电压值,然后,通过列出电路状态方程并求解得到动力电池对地的绝缘电阻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该放电设备的放电原理是将动力电池的电能转换为放电功率电阻的热能,所以,为了避免该放电设备内的温度过高,该放电设备还包括散热装置7,例如,该散热装置7可以是风扇。
利用该放电设备对动力电池放电的过程中,控制电路2可以检测设备内的温度,并根据温度控制散热装置7的工作状态。
例如,当检测到设备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后,启动散热装置7;对于风扇,控制电路2还可以根据设备内的温度控制风扇的转速,例如,温度越高,风扇的转速越高;温度越低,风扇的转速越低。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该放电设备还包括显示屏8,该显示屏与控制电路2连接,用于显示控制电路2所传输的需要显示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及状态信息。
此外,显示屏8还能够显示虚拟按键,通过虚拟按键设置启动、停止及故障检测等功能。控制电路2检测到虚拟按键的触控操作指令后,执行与触控操作指令对应的功能指令,例如,该放电设备上电后,用户触控“启动”虚拟按键后,该放电设备启动。又如,当用户触控“停止”虚拟按键后,该放电设备关机。
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该放电设备还设置有急停装置9(如,急停按钮),用户可以通过触控该急停装置使放电设备停止放电并关机。当控制电路2检测到急停装置9被触控的信号后,终止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放电,并关机。利用该急停装置9可以实现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快速终止放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包括高压线束接口、低压线束接口、放电模块、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和供电电池,且低压线束接口包括低压电源接口和CAN通信接口。放电模块通过高压继电器连接至高压线束接口,用于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放电。控制电路通过低压电源接口为所连接的动力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供电,并通过CAN通信接口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并依据通信内容控制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以便适用于在紧急状态下为动力电池放电。而且,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在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之前,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确定动力电池无故障后才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保证动力电池安全放电。
下面将结合图2详细介绍上述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对电动车辆上动力电池的放电控制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车型、不同型号的动力电池包所使用的BMS协议有所差异,放电设备需要与BMS进行通信,因此针对不同动力电池包,放电设备所使用的通信协议也不同。因此,为了扩大本申请提供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的适用范围,需要对放电设备与BMS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定制,以使放电设备适用于不同车型及不同型号的动力电池的场景。
如图2所示,放电控制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10,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启动,并获取用户设置的放电截止条件。
在利用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对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时,先控制电动车辆下高压,并通过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将该放电设备与动力电池连接。将该放电设备与动力电池连接好后,用户可以点击放电设备的启动按键,之后用户可以设置相应的放电截止条件,例如,设置放电截止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值,动力电池的BMS通过CAN通信将动力电池的SOC发送至放电设备,当动力电池的SOC达到设置的放电截止SOC值时,放电设备停止放电。
S120,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对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若动力电池无故障,则执行S130;若动力电池存在故障,则执行S1150。
此处的故障检测主要是绝缘检测,若动力电池对地绝缘正常则确定动力电池无故障,若动力电池对地绝缘异常则确定动力电池故障。
S130,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判断BMS是否处于唤醒状态,若否,则执行S140;若否,则执行150。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电动车辆正常处于正常状态,此种应用场景下,可以通过车辆钥匙或车辆启动按钮唤醒整车,进而唤醒BMS,动力电池放电设备与动力电池连接后,能够直接检测到BMS处于唤醒状态。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电动车辆发生碰撞或其它紧急情况下,此种应用场景下,无法通过唤醒整车来唤醒BMS,可以通过该放电设备唤醒BMS。
S140,动力电池放电设备输出工作电压信号至BMS,并向BMS发送唤醒信号。
S150,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向BMS发送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
该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用于表征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S160,BMS接收到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后,判断动力电池是否满足放电条件;如果满足,则执行S170;如果不满足,则执行S1160。
例如,BMS检测动力电池无故障且接收到放电设备的放电请求后,确定满足放电条件;若BMS检测到动力电池存在故障,则确定动力电池不满足放电条件。
S170,BMS向放电设备返回第二放电准备信号。
当BMS确定动力电池满足预设的放电条件后产生第二放电准备信号,该第二放电准备信号用来表征BMS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S180,放电设备接收第二放电准备信号后,向BMS发送放电请求信号。
S190,BMS依据该放电请求信号控制动力电池处于放电状态,并向放电设备发送放电状态信号。
具体的,BMS控制动力电池的放电回路中的继电器闭合以使动力电池的放电回路与放电设备形成闭合回路。
放电状态信号主要包括动力电池放电过程中的状态信号,如放电电压、放电电流、SOC、温度等信息。
S1100,放电设备接收放电状态信号,并显示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信息。
S1110,放电设备检测自身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到温度控制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例如,该散热装置是风扇,当放电设备的温度超过启动温度阈值时,控制风扇启动。进一步地,风扇启动后,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温度控制风扇的转速,例如,温度越高风扇的转速越高,温度越低,风扇的转速越低。
S1120,BMS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放电结束条件,如果满足,则执行S1130;如果不满足,则结束当前流程,间隔预设时长后再次检测是否满足放电结束条件。
S1130,BMS控制动力电池停止放电,并向放电设备发送放电结束状态信号。
放电结束状态信号用于表征动力电池放电已结束。放电设备接收到该放电结束状态信号后,终止对动力电池放电。
S1140,放电设备终止放电,并向BMS发送放电终止原因。
在一种情况下,当放电设备接收到BMS发送的放电结束状态信号时,终止对动力电池放电,进一步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放电结束并关机。
在另一情况下,当放电设备接收到BMS发送的故障状态信号后,终止对动力电池放电,通过显示屏显示放电终止并关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放电设备上设置有急停装置,当用户触控该急停装置后,控制电路检测到相应的触控信号后,终止对动力电池放电,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放电终止并关机。
S1150,放电设备显示动力电池存在故障,并记录相应的故障信息。
通过该放电设备的显示屏显示所连接的动力电池绝缘故障,并记录相应的故障信息,如绝缘故障对应的故障码。
S1160,BMS向放电设备发送故障状态信号,并记录相应的故障信息。
当BMS检测到动力电池存在故障,则向放电设备发送动力电池发生故障的故障状态信号,以使放电设备终止放电。同时,BMS记录相应的故障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控制方法,应用于为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放电的放电设备中,在使用该放电设备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时,直接利用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将动力电池和放电设备连接在一起,该放电设备通过低压线束与动力电池的BMS进行通信。通过高压线束形成放电回路,通过通信结果控制放电回路的通断状态以实现控制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而且,该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在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之前,能够对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确定动力电池无故障后才对动力电池进行放电,保证动力电池安全放电。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记载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替代或组合,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各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装置及终端中的模块和子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子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子模块或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模块,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子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或子模块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子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或子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或子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子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或子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或子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或子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子模块的形式实现。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线束接口、低压线束接口、放电模块、高压继电器、控制电路和供电电池,其中,所述低压线束接口包括CAN通信接口;
所述高压线束接口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设备所连接的动力电池的高压连接器连接;
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
所述放电模块通过所述高压继电器连接至所述高压线束接口,所述放电模块用于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放电;
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并在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无故障后,通过所述CAN通信接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以及根据通信内容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连接的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时,具体用于:
通过控制与绝缘检测电阻连接的控制开关的通断状态,获得所述动力电池的绝缘阻值;
根据所述绝缘阻值判断所述动力电池是否存在绝缘故障;
若所述绝缘阻值小于预设绝缘阻值,则确定所述动力电池存在绝缘故障;
若所述绝缘阻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绝缘阻值,则确定所述动力电池不存在绝缘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线束接口还包括低压电源接口;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CAN通信接口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以及根据通信内容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时,具体用于:
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处于睡眠状态时,通过所述低压电源接口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传输工作电压,并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当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处于唤醒状态时,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所述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用于表征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第二放电准备状态信号后,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放电请求信号,以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依据所述放电请求信号控制所述动力电池放电并向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返回放电状态信号,所述第二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满足预设放电条件时产生,用来表征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状态信号后,记录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结束状态信号或故障状态信号后,停止为所述动力电池放电;
其中,所述放电结束状态信号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的状态满足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发送的预设放电结束条件后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急停装置;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急停装置的触控信号后,停止为所述动力电池放电;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所述CAN通信接口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放电终止原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对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进行散热;
所控制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控制电路传输的需要显示的信息,其中,所述需要显示的信息包括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参数和状态信息;
所述显示屏还用于显示虚拟按键;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上的虚拟按键的触控操作指令后,执行与所述触控操作指令对应的功能指令。
7.一种动力电池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放电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所连接的动力电池进行故障检测;
当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无故障后,向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所述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用于表征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第二放电准备状态信号后,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放电请求信号,以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依据所述放电请求信号控制所述动力电池放电并向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返回放电状态信号,所述第二放电准备状态信号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确定所述动力电池满足预设放电条件时产生,并用来表征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已完成放电准备操作;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状态信号后,记录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状态;
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结束状态信号或BMS故障信号后,停止为所述动力电池放电;
其中,所述放电结束状态信号由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的状态满足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发送的预设放电结束条件后产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处于睡眠状态,通过低压线束接口中的低压电源接口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传输工作电压信号;
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唤醒信号,所述唤醒信号用于唤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唤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后,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所述第一放电准备状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的急停装置的触控信号后,停止为所述动力电池放电,并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送放电终止原因。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返回的放电状态信号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内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动力电池设备内的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CN202010692683.7A 2020-07-17 2020-07-17 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0132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2683.7A CN114013279B (zh) 2020-07-17 2020-07-17 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2683.7A CN114013279B (zh) 2020-07-17 2020-07-17 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3279A true CN114013279A (zh) 2022-02-08
CN114013279B CN114013279B (zh) 2023-09-29

Family

ID=8005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2683.7A Active CN114013279B (zh) 2020-07-17 2020-07-17 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32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430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及电池加热系统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8204A2 (ko) * 2010-08-02 2012-02-09 (주)브이이엔에스 전기자동차 및 그 배터리의 충전제어방법
JP2013132129A (ja) * 2011-12-21 2013-07-04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制御装置
KR20150022110A (ko) * 2013-08-22 2015-03-0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방전 방지 장치 및 이의 방법
CN106274498A (zh) * 2016-08-30 2017-01-04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379188A (zh) * 2016-09-30 2017-02-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
CN106494234A (zh) * 2016-11-09 2017-03-15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电动车下电状态下的低压蓄电池的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07458332A (zh) * 2017-07-27 2017-12-1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电池补电方法及系统、控制器、汽车
US20180115178A1 (en) * 2016-10-26 2018-04-26 Hyundai Motor Company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206570A (zh) * 2018-02-01 2018-06-26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辆间直流电力传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DE102017100345A1 (de) * 2017-01-10 2018-07-12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Elektrofahrzeug sowie Isolationsprüfverfahren, Isolationsprüfvorrichtung und Isolationsprüfsystem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DE102017000714A1 (de) * 2017-01-26 2018-07-26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Verfahren, Batteriemanagementsystem und Fahrzeug für Auflade-Aufwachmodus
CN108407641A (zh) * 2018-03-09 2018-08-17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智能放电装置
WO2018192314A1 (zh) * 2017-04-18 2018-10-25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低压蓄电池电量管理系统
CN109080460A (zh) * 2018-07-06 2018-12-2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9037632A1 (zh) * 2017-08-21 2019-02-2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唤醒源的电动汽车上电方法
CN109435711A (zh) * 2018-11-02 2019-03-08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低压蓄电池防亏电系统及方法
CN110315978A (zh) * 2019-07-12 2019-10-11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蓄电池的充电方法、系统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8204A2 (ko) * 2010-08-02 2012-02-09 (주)브이이엔에스 전기자동차 및 그 배터리의 충전제어방법
JP2013132129A (ja) * 2011-12-21 2013-07-04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制御装置
KR20150022110A (ko) * 2013-08-22 2015-03-0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방전 방지 장치 및 이의 방법
CN106274498A (zh) * 2016-08-30 2017-01-04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379188A (zh) * 2016-09-30 2017-02-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
US20180115178A1 (en) * 2016-10-26 2018-04-26 Hyundai Motor Company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494234A (zh) * 2016-11-09 2017-03-15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电动车下电状态下的低压蓄电池的保护系统及方法
DE102017100345A1 (de) * 2017-01-10 2018-07-12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Elektrofahrzeug sowie Isolationsprüfverfahren, Isolationsprüfvorrichtung und Isolationsprüfsystem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DE102017000714A1 (de) * 2017-01-26 2018-07-26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Verfahren, Batteriemanagementsystem und Fahrzeug für Auflade-Aufwachmodus
WO2018192314A1 (zh) * 2017-04-18 2018-10-25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低压蓄电池电量管理系统
CN107458332A (zh) * 2017-07-27 2017-12-1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电池补电方法及系统、控制器、汽车
WO2019037632A1 (zh) * 2017-08-21 2019-02-2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唤醒源的电动汽车上电方法
CN108206570A (zh) * 2018-02-01 2018-06-26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辆间直流电力传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407641A (zh) * 2018-03-09 2018-08-17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智能放电装置
CN109080460A (zh) * 2018-07-06 2018-12-2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435711A (zh) * 2018-11-02 2019-03-08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低压蓄电池防亏电系统及方法
CN110315978A (zh) * 2019-07-12 2019-10-11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蓄电池的充电方法、系统及电动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430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及电池加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3279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761B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WO2020239034A1 (zh) 一种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管理装置及飞行器
WO2018045904A1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5599706B (zh) 一种智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待机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442750B (zh) 一种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充电桩、车辆、介质及设备
CN109421542A (zh) 电动汽车高压下电方法
EP3790103B1 (en) Battery pack heat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ual-vehicle heating
CN109142953B (zh) 漏电流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9813744U (zh) 双向充电机及车对车充电系统
CN114013279B (zh) 动力电池放电设备及放电控制方法
CN110768345A (zh) 电池电量充电检测控制装置及充电器
CN107745643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JP6628495B2 (ja) 充電システム
CN110877585A (zh) 电源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14714927A (zh) 车辆放电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625302B (zh) 电动汽车对外供电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4590241A (zh) 车辆的怠速充电方法及装置
WO2023207444A1 (zh) 用电装置及其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KR101280004B1 (ko) 충전시스템 연계형 배터리 온도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971846A (zh) 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356913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5787045U (zh) 电动汽车用电池包通讯测试仪
CN113135108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5932587A (zh) 一种基于动力域的哨兵模式电池状态监控方法及装置
CN209938372U (zh) 一种可移动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