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7236B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7236B
CN114007236B CN202111304420.5A CN202111304420A CN114007236B CN 114007236 B CN114007236 B CN 114007236B CN 202111304420 A CN202111304420 A CN 202111304420A CN 114007236 B CN114007236 B CN 114007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sta
communication
wireless
wireless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44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7236A (zh
Inventor
青木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3044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7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7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7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7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7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04W16/20Network planning tools for indoor coverage or short range network deploy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通信装置能够同时执行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第一模式和形成无线网络的第二模式,能够确定在正由通信装置执行的第一模式中使用的第一无线信道是否是预定无线信道,在执行第二模式时,所述通信装置需要该预定无线信道具有用于避免无线电波干扰的预定功能;并且,能够在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利用与第一无线信道不同的第二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在没有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0611801.5,申请日为2017年7月25日,发明名称为“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中的通信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由IEEE802.11标准系列代表的无线LAN系统已经在许多设备中使用。在无线LAN中,网络由作为基站操作的接入点(在下文中称为“AP”)控制,该基站能够与一个或更多个无线终端通信。无线LAN的网络由AP和站(在下文中称为“STA”)形成,该站是落在通过AP发射的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内并且与AP建立了无线连接的无线终端。近年来,除了这种传统的AP和STA的简单无线网络构造之外,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无线LAN实现网络的产品和规格标准。
存在如下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为了加入多个无线网络,能够同时执行作为基站进行通信的AP功能(在下文中称为“AP模式”)和通过连接到作为基站操作的其他装置来进行通信的STA功能(在下文中称为“STA模式”)。这种通信装置能够作为AP操作以形成独立的网络,同时通过作为STA操作而被连接到其他AP(参考日本特开2011-25903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3-172275号公报)。
在通信装置要同时执行STA模式和AP模式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对能够用于通信装置的通信的无线信道的限制。因此,由于这种限制,可能会损失用户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防止由于对能够执行多种通信模式的通信装置中的可用通信信道的限制而引起的用户便利性的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能够同时执行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第一模式和形成无线网络的第二模式,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正由所述通信装置执行的第一模式中使用的第一无线信道是否是预定无线信道,在执行第二模式时,所述通信装置需要该预定无线信道具有用于避免无线电波干扰的预定功能;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利用与第一无线信道不同的第二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并在所述确定单元没有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通信装置执行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装置能够同时执行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第一模式和形成无线网络的第二模式,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在正由通信装置执行的第一模式中使用的第一无线信道是否是预定无线信道,在执行第二模式时,通信装置需要该预定无线信道具有用于避免无线电波干扰的预定功能;在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利用与第一无线信道不同的第二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以及在没有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文字说明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构造的示例的视图;
图2是示出STA-AP 101的硬件布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STA-AP 101的功能构造的框图;
图4是示出STA模式连接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AP模式启动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STA模式连接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AP模式启动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打印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的示例的序列图;以及
图1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的另一示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指出,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数字表示和数值的相对布置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描述各实施例共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造和包括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STA-AP 101(稍后描述))的布置之后,将描述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处理过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构造)
图1示出根据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造的示例。该无线通信系统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系列的无线LAN的通信系统,并且通过包括多个通信装置(STA-AP 101、AP102、STA 103和STA 104)而形成。
STA-AP 101是具有符合IEEE802.11标准的STA(站)模式和AP(接入点)模式的两种功能的通信装置,并且能够同时执行STA模式和AP模式。另一方面,AP 102是起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接入点作用的通信装置,并且STA 103和STA 104是起符合IEEE802.11标准的站作用的通信装置。
在STA模式中,STA-AP 101能够加入通过具有其他AP功能的通信装置形成的第一无线网络。此外,在AP模式中,STA-AP 101能够形成不同于STA-AP 101以STA模式已经加入到的第一无线网络的第二无线网络。图1示出STA-AP 101如何能够以AP模式形成无线网络106,同时以STA模式加入通过AP 102形成的无线网络105。注意,图1进一步示出如下状态:STA 103能够加入通过AP 102形成的无线网络105,并且STA 104能够以AP模式加入通过STA-AP 101形成的无线网络106。
在通信装置(诸如能够同时执行STA模式和AP模式的STA-AP 101)中,如上所述,可能存在对可用于通信装置的通信的无线信道的限制。例如,由于硬件限制,能够仅通过一个无线信道通信的通信装置需要针对STA模式和AP模式使用相同的无线信道。即,当这种通信装置以STA模式加入在2.4-GHz频带的信道1(2412MHz)上的无线网络时,通信装置还需要以AP模式在2.4-GHz频带的信道1上形成无线网络。
注意,存在通过包括多个RF控制模块和多个天线而能够加入彼此不同的无线信道上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然而,通信装置中包括多个RF控制模块和天线会通过使电路或天线的布置复杂化而增加成本或能够增加装置的尺寸。因此,实际上并非所有能够同时执行AP模式和STA模式的通信装置均需要包括这种多个RF控制模块和天线。
因此,假定根据该实施例的STA-AP 101包括一个RF控制电路并且能够每次仅以一个无线信道进行操作。因此,在STA-AP 101要同时执行STA模式和AP模式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相同的无线信道形成无线网络105和无线网络106。
注意,各种使用限制能够根据无线信道而存在。例如,尽管具有无线LAN功能的许多通信装置能够在2.4-GHz频带中通信,但是即使这种通信装置也可能不支持5-GHz频带中的通信。因此,如果无线网络在5-GHz频带中形成,则可能无法通过该无线网络中的一些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称为5-GHz频带的W53(信道52-60:5260MHz-5320MHz)和W56(信道100-140:5500MHz-5700MHz)的无线信道施加限制,以防止与其他系统的干扰。例如,为了使用这些无线信道,通信装置必须包括诸如DFS(动态频率选择)或TPC(发送功率控制)的机构。特别地,由于形成W53/W56无线网络的AP需要用于检测雷达的硬件,所以制造/操作成本会增加并且控制会变得复杂。另外,这种AP需要在预定时段内进行雷达检测以形成无线网络,并且在该时段期间无法进行无线通信。因此,用户便利性劣化。此外,当检测到雷达时,这种AP需要将使用的信道切换到其他无线信道,并且这可能再次需要雷达检测。
根据该实施例的STA-AP 101基于这种限制的存在而执行通信控制。更具体地,在用于通过STA模式连接到邻近的AP的无线信道是例如5-GHz频带的无线信道或包括在W53/W56中的无线信道的情况下,STA-AP 101停止或不启动AP模式。此外,在用于以STA模式连接到邻近的AP的无线信道是如上所述的预定无线信道的情况下,STA-AP 101在例如2.4-GHz频带中启动AP模式,并且通过按时分在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来启动AP模式和STA模式。作为这些控制操作的结果,当通过以由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启动AP模式而同时执行STA模式和AP模式时,能够防止如下问题的发生,例如其他装置无法连接到以AP模式形成的无线网络等。注意,在用于以STA模式连接到邻近的AP的无线信道不是如上所述的预定无线信道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相同的无线信道,STA-AP 101启动/再启动AP模式。因此,STA-AP 101能够以无线信道同时执行STA模式和AP模式,而不会发生任何问题,例如其他装置无法连接到以AP模式形成的无线网络。
(STA-AP 101的布置)
图2示出STA-AP 101的硬件布置的示例。STA-AP 101包括作为其硬件布置的例如存储单元201、控制单元202、功能单元203、输入单元204、输出单元205、通信单元206和天线207。
存储单元201由例如ROM和RAM两者或其中的一者形成,并且存储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稍后描述)的程序和各种信息(诸如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参数等)。在此,ROM是只读存储器的首字母缩写,并且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的首字母缩写。注意,除了存储器(诸如ROM和RAM)之外,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或DVD)可以用作存储单元201。
控制单元202由至少一个CPU或MPU形成并且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201中的程序来控制整个STA-AP 101。在此,CPU是中央处理单元的首字母缩写,并且MPU是微处理单元的首字母缩写。注意,控制单元202能够通过与OS和存储在存储单元201中的程序协作来控制整个STA-AP 101。在此,OS是操作系统的首字母缩写。此外,控制单元202控制功能单元203以执行预定处理,诸如摄像处理、打印处理和投影处理。
功能单元203是用于STA-AP 101执行预定处理的硬件。例如,如果STA-AP 101是照相机,则功能单元203用作摄像单元并且进行摄像处理。另外,例如,如果STA-AP 101是打印机,则功能单元203用作打印单元并且执行打印处理。此外,例如,如果STA-AP 101是投影仪,则功能单元203用作投影单元并且执行投影处理。由功能单元203待处理的数据可以是存储在存储单元201中的数据或通过经由通信单元206(稍后描述)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而获得的数据。注意,在该实施例中,STA-AP 101是打印机并且执行作为预定处理的打印处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STA-AP 101能够是具有任意功能的装置,诸如复印机、扫描器、数码相机、PC或诸如智能电话的移动装置。
输入单元204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输出单元205向用户做出各种输出。在此,输出单元205的输出包括画面上的显示、扬声器的音频输出、振动输出等中的至少一个。注意,输入单元204和输出单元205可以通过触摸面板等在单个模块中一起实施。
通信单元206进行符合IEEE802.11标准系列的IP通信控制和无线通信控制。IP是因特网协议的首字母缩写。此外,通信单元206控制天线207以发送/接收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STA-AP 101经由通信单元206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内容(诸如图像数据、文档数据、视频数据等)的通信。注意,根据该实施例的STA-AP 101的通信单元206包括至少一个RF控制模块(称为无线芯片)和一个天线,并且能够每次通过仅一个无线信道进行通信。
图3示出STA-AP 101的功能构造的示例。STA-AP 101包括作为功能构造的例如无线LAN控制单元301、STA控制单元302、AP控制单元303、打印控制单元304和操作控制单元305。
在通信装置能够通过其他无线LAN通信的情况下,无线LAN控制单元301根据对应无线LAN的信号格式,来对发送/接收无线信号进行控制。无线LAN控制单元301还执行与符合IEEE802.11标准系列的无线LAN相关的各种控制。STA控制模块302是用于以STA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并且进行控制以连接到不同于自装置的起AP作用的通信装置。AP控制单元303是用于以AP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并且进行控制以通过使自装置起AP的作用而形成无线网络。
打印控制单元304经由无线LAN控制单元301从其他通信装置接收打印作业并且根据接收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注意,虽然STA-AP 101在该实施例中已经被描述为打印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装置的类型,STA-AP 101能够包括各种功能单元。例如,如果STA-AP 101是照相机,则其可以包括摄像控制单元,并且如果STA-AP 101是扫描器,则其可以包括读取控制单元。操作控制单元305接受并且管理来自STA-AP 101的用户的操作并且根据操作在合适的时间将适当的信号发送至无线LAN控制单元301、STA控制单元302、AP控制单元303和打印控制单元304中的各个。
注意,在一个示例中,这些控制单元301到305的功能通过控制单元202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201中的程序来实施。此时,除了计算和处理信息之外,控制单元202还通过根据控制程序进行对各个硬件的控制来实施各功能。注意,图3的功能构造中包括的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作为硬件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01到305中包括的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能够通过例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形成。
(处理过程)
接着,将描述通过上述STA-AP 101执行的处理的一些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4示出当STA-AP 101以STA模式加入无线网络105时的处理过程的示例。这种处理在STA-AP 101的用户完成设置以使STA-AP 101通过无线LAN加入网络时被执行。STA-AP101通过无线LAN加入网络的设置包括诸如用于识别网络的SSID、安全方法和通行码的设置。另外,如果用户已经执行了一次设置,则这种处理在STA-AP 101未以STA模式加入网络时或在接通电源时被执行。在此,假定STA 104能够在仅2.4-GHz频带中通信并且不支持5-GHz频带。因而,当该实施例的STA-AP 101以STA模式使用5-GHz频带时,其停止或不启动AP模式,并且当STA-AP 101以STA模式使用2.4-GHz频带时,其使用与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相同的无线信道启动AP模式。
注意,除了控制各个硬件之外,图4中示出的流程图可以通过STA-AP 101的控制单元202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201中的控制程序并且执行信息的计算和处理来实施。
首先,STA-AP 101根据用户经由输入单元204输入的设置搜索AP(步骤S401)。STA-AP 101通过发送由IEEE802.11标准系列限定的探测请求搜索例如匹配由用户指定的SSID和安全方法的AP。在AP不能够被发现时(在步骤S402中为否),STA-AP 101继续搜索AP。当AP被发现时(在步骤S402中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03。注意,虽然在此已经描述在用户已经预设无线设置之后执行对AP的搜索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搜索邻近的AP之后,STA-AP 101能够经由输出单元205向用户通知各个连接候选AP,并且然后进行控制以接受由用户从候选中选择的期望的连接目的地AP。
在步骤S403中,STA-AP 101确定是否执行AP模式。即,STA-AP 101确定无线网络106是否由AP控制单元303形成。当确定AP模式被执行时(在步骤S403中为是),STA-AP 101确定在步骤S401中发现的AP是否正在5-GHz频带中操作,即无线网络是否已经在5-GHz频带中形成(步骤S404)。当确定发现的AP正在5-GHz频带中操作时(在步骤S404中为是),STA-AP101随后在当前执行的AP模式中确定自装置是否正在等待打印作业(步骤S405)。换言之,STA-AP 101确定是否已经从其他通信装置接收到打印作业,该其他通信装置已经加入以AP模式形成的无线网络106,并且当前处于打印状态。即,STA-AP 101确定在打印时其不处于打印作业待机状态(在步骤S405中为否)。另一方面,STA-AP 101确定在未打印时其处于打印作业待机状态(在步骤S405中为是)。注意,在存储单元201正在存储(虽然未打印)已经从其他装置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状态下,即,打印待机作业被保持的状态,STA-AP 101能够确定其未处于打印作业待机状态(在步骤S405中为否)。例如,STA-AP 101能够确定即使在由于出现的错误(诸如在打印期间墨或片材的耗尽)而引起打印已经停止的状态下,自装置也未处于打印作业待机状态(在步骤S405中为否)。当STA-AP 101确定自装置正在打印并且未处于打印作业待机状态时(在步骤S405中为否),其待机直到自装置改变到打印作业待机状态。当STA-AP 101确定自装置在AP模式中处于打印作业待机状态时(在步骤S405中为是),其停止AP模式(步骤S406)。即,STA-AP 101维持以AP模式的通信,而未停止AP模式,直到自装置改变到打印处理在那时未被执行的状态,并且然后在自装置已经改变到打印处理未被执行的状态之后停止AP模式。这能够在基于从其他通信装置接收的打印作业而执行打印时防止停止AP模式,该其他通信装置已经加入以AP模式形成的网络并且允许网络在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打印请求已经正常终止之后被取消。
注意,当STA-AP 101停止AP模式时,其可以通知用户已经停止以AP模式的操作。这允许例如STA-AP 101的用户知道:为了在STA-AP 101中执行打印并非将STA 104直接连接到STA-AP 101,而需要使用STA模式将STA 104连接到与STA-AP 101连接的AP。另外,在步骤S406中停止AP模式之前,STA-AP 101能够被设置以接受关于AP模式是否能够被停止的用户选择。例如,STA-AP 101能够在输出单元205上显示选择画面并且仅在用户已经允许AP模式停止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06。
随后,STA-AP 101连接到在步骤S401中发现的AP(在5-GHz频带中操作)(步骤S407)。在5-GHz频带中以STA模式操作时,如果STA-AP 101进一步以AP模式同时操作,则STA-AP 101也将必须通过使用在5GHz频带中的AP模式进行操作。如果STA-AP 101在使用AP模式的5-GHz频带中启动无线网络106,则在仅2.4-GHz频带中操作的其他通信装置不能够加入无线网络106。因此,即使STA-AP 101正在执行AP模式,通信装置不能够加入由AP模式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现象也能够发生,并且用户可能感到困惑。相比之下,如果要在5-GHz频带中以STA模式操作,则根据该实施例的STA-AP 101停止以AP模式的操作。因此,当STA-AP101在5GHz频带中以STA模式操作时,能够抑制在5GHz频带中以AP模式的同时操作,并且前述用户困惑能够根据需要通过通知用户操作状态来防止。
此外,具有仅AP功能的AP 102通常具有用于2.4-GHz频带和5-GHz频带二者的RF控制功能。因此,可以存在如下情况:AP 102能够在2.4-GHz频带中形成独立的网络(未示出),同时在5-GHz频带中形成包含STA-AP 101的无线网络105。在这种情况下,具有2.4-GHz频带无线LAN功能的STA 104可以经由AP 102与STA-AP 101通信。因而,替代在5-GHz频带中执行AP模式,STA-AP 101能够停止AP模式并且通知用户该停止。这允许用户执行操作以经由AP102将STA 104连接到STA-AP 101。
返回对步骤S403的描述,当STA-AP 101确定自装置未执行AP模式时(在步骤S403中为否),其立即连接到在步骤S401中发现的AP(步骤S407)。这是因为不需要考虑无线信道限制,除非在STA模式和AP模式能够同时执行的环境下。另外,在步骤S404中,当发现的AP的操作频率不是5-GHz频带时(在步骤S404中为否),STA-AP 101确定发现的AP的无线信道是否和以自装置的AP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彼此不同(步骤S408)。如果这些无线信道相同(在步骤S408中为否),则STA-AP 101按现状连接到发现的AP(步骤S407)。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无线信道彼此不同(在步骤S408中为是),则STA-AP 101将以自装置的AP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改变为与发现的AP的无线信道相同的无线信道并且再启动AP模式(步骤S409)。随后,在AP模式已经再启动之后,STA-AP 101连接到在步骤S401中发现的AP(步骤S407)。这使得能够仅以一个无线信道同时执行STA模式和AP模式的STA-AP 101能够实施同时操作。注意,在步骤S409中,如在步骤S405中一样,如果在改变以AP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之前存在打印作业,则STA-AP 101可以待机直到打印结束。因此,能够防止打印操作的中断。另一方面,如果无线信道在打印作业结束之前被改变,则已经发送打印作业的通信装置能够立即尝试再连接,以便能够进行正常打印,而无中断。另外,在这种情况下,STA-AP 101能够快速地连接到在步骤S401中发现的AP。
接着,将参考图5描述在STA-AP 101启动AP模式时的处理过程。当响应于STA-AP101的用户完成设置以使STA-AP 101通过无线LAN形成网络时,执行这种处理。STA-AP 101通过无线LAN形成网络的设置包括诸如用于识别网络的SSID、安全方法和通行码的设置。另外,在用户已经执行了一次设置之后,STA-AP 101响应于电源的接通而执行这种处理。此外,根据图4的流程图,如果STA模式中的连接目的地AP已经改变或者当AP模式停止一次时离开无线网络,则STA-AP 101可以再次执行该处理。注意,除了控制各个硬件之外,图5中示出的流程图还能够通过STA-AP 101的控制单元202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201中的对应控制程序并且执行信息的计算和处理来实施。
首先,STA-AP 101确定自装置当前是否连接到处于STA模式中的其他AP(步骤S501)。当STA-AP 101确定自装置连接到处于STA模式中的AP时(在步骤S501中为是),随后确定该STA模式的使用的频带是否是5-GHz频带(步骤S502)。如果STA模式的使用的频带是5-GHz频带(在步骤S502中为是),则STA-AP 101通知用户AP模式不能够被启动(步骤S503)。此时,如果这种处理未通过来自用户的明确指令而开始,则STA-AP 101能够通知用户不能够通过使图标等显示在作为输出单元205而包括的显示器上来启动AP模式的事实。
如果STA模式中的使用的频带不是5-GHz频带而是2.4-GHz频带(在步骤S502中为否),则STA-AP 101以与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相同的无线信道来启动AP模式(步骤S504)。这使得能够仅以一个无线信道来进行无线通信的STA-AP 101能够使用STA模式和AP模式同时执行无线通信。
另一方面,当STA-AP 101确定自装置未连接到处于STA模式中的AP时(在步骤S501中为否),其搜索在2.4-GHz频带中的可用信道并且使用确定为可用的无线信道来启动AP模式(步骤S506)。
接着,将参考图6描述在根据该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过程。首先,STA-AP 101响应于其启动而开始STA-模式-连接处理(S601)。根据图4的流程图执行这种处理。STA-AP 101发送探测请求以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无线设置来搜索AP 102(S602)。此时,假定AP 102由于诸如未通电或处于远离STA-AP 101的位置等原因而未发送探测响应,并且假定STA-AP 101此时不能够发现AP 102。
接着,假定用户已经操作输入单元204并且指示STA-AP 101的AP模式的启动(S603)。当STA-AP 101接收到启动AP模式的指令时,其根据图5执行AP-模式-启动处理(S604)。此时,由于STA-AP 101未连接到处于STA模式中的AP,所以其搜索在2.4-GHz频带中可用的无线信道(S605)。在此,假定作为搜索的结果,STA-AP 101已经确定信道1可用。STA-AP 101能够根据该确定结果在信道1中启动AP模式并且形成无线网络106(S606)。
在此,假定STA 104已经执行连接处理以请求STA-AP 101进行打印(S607)。根据IEEE802.11标准进行连接处理,并且在进行认证、关联和密钥交换之后建立该连接。当STA104加入无线网络106时,其要求STA-AP 101进行打印(S608)。在接收到打印请求的情况下,STA-AP 101从STA 104连续地接收用于打印的数据。注意,虽然图6未示出此时用于打印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但是假定该处理继续,直到S611中的打印完成(稍后描述)。
在此,假定STA-AP 101在打印请求期间已经发送探测请求并且通过接收来自AP102的探测响应而发现AP 102(S609和S610)。另外,假定此时由AP 102使用的无线信道是在5-GHz频带中的信道36。响应于AP 102的发现,STA-AP 101已经被设置为连接到处于STA模式中的AP 102。然而,此时,由于STA-AP 101以AP模式打印,所以其未进行连接处理,直到打印已经完成。
随后,在以AP模式完成打印的情况下,STA-AP 101将打印完成通知发送到STA 104(S611)。然后,在发送打印完成通知之后,STA-AP 101执行断开处理以断开与加入了无线网络106的STA 104的连接(S612)。例如,STA-AP 101根据IEEE802.11标准发送解除认证消息并且断开建立的连接。在已经完成断开处理之后,STA-AP 101停止以AP模式的操作(S613)。在停止以AP模式的操作之后,STA-AP 101执行连接处理以建立与AP 102的连接(S614)。随后,STA-AP 101能够从已经加入无线网络105的各个通信装置(例如,STA 103)接收打印请求等。
如上所述,在STA模式和AP模式的同时操作中,STA-AP 101能够进行控制,以便使用在2.4-GHz频带中的同一无线信道,而不使用在5-GHz频带中的无线信道。此外,当以STA模式统一操作时,在5-GHz频带中的操作是可行的。
注意,在上述描述中,为了支持通过使用AP模式仅在2.4-GHz频带中操作的通信装置(例如,STA 104),当以STA模式待连接的目标AP正在5-GHz频带中操作时,STA-AP 101停止AP模式。然而,可能存在如下情况:STA-AP 101已经以AP模式在5-GHz频带中与STA 104初始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404中,STA-AP 101能够确定发现的AP是否正在2.4-GHz频带中操作。即,当以当前操作的AP模式使用的频带和以STA模式在连接目标AP中使用的频带彼此不同时,STA-AP 101可以停止AP模式。注意,在此描述的频带表示包括多个无线信道的单个频带(诸如2.4-GHz频带和5-GHz频带),并且无线信道表示包括在各频带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部分频带。即,在步骤S404中,STA-AP 101确定使用的频带是否彼此匹配,并且如果它们匹配(在步骤S404中为否),则STA-AP 101确定在频带中使用的无线信道是否彼此匹配(步骤S408)。另外,如果使用AP模式连接的STA 104支持由发现的AP使用的频带,则STA-AP101不需要停止AP模式。因此,STA-AP 101可以进行通信以确认由以AP模式连接的STA 104支持的频带。
在5-GHz频带用于以AP模式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诸如当STA 104能够仅使用5-GHz频带时,如果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2.4-GHz频带,则STA-AP 101不能够启动AP模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502中,STA-AP 101能够确定在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2.4-GHz频带时,AP模式不能够被启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505中,STA-AP 101能够搜索在5-GHz频带中可用的信道。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限制在5-GHz频带中的STA模式和AP模式的同时执行。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限制使用需要雷达检测的W53/W56的无线信道的STA模式和AP模式的同时执行。当STA-AP 101启动使用W53/W56的无线信道的AP模式时,需要在启动之前执行雷达检测处理达预定时段,以便确认该信道将不与天气雷达等干扰,并且因此在该时段期间不能够进行无线通信。另外,即使STA-AP 101已经形成无线网络106,而未在预定时段中检测到雷达波,其随后也需要雷达检测处理的连续执行。如果已经检测到雷达波,则STA-AP 101需要停止以该无线信道进行的无线通信达预定时段并且切换到其他无线信道。此外,由于STA-AP 101在该切换操作时可能需要再次进行雷达检测,所以可能延长不能够进行通信的时段并且劣化用户便利性。例如,即使当以STA模式进行打印时,由于以AP模式的雷达波的检测,STA-AP 101可能需要切换到其他无线信道,并且可能进一步需要以切换的目的地无线信道执行雷达检测处理达预定时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STA-AP 101在STA模式中将在打印操作途中中断作业的接收,所以STA-AP 101可能无法正常地完成打印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在图4的步骤S404中,STA-AP 101不确定在发现的AP中使用的频带是否是5-GHz频带,但是确定在发现的AP中使用的无线信道是否包括在W53/W56中。此外,在图5的步骤S502中,STA-AP 101不确定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否是5-GHz频带,但是确认使用的无线信道是否包括在W53/W56中。如果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包括在W53/W56中,则STA-AP 101确定AP模式不能够被启动。此外,如果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不包括在W53/W56中,则STA-AP 101以与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相同的无线信道来启动AP模式。
此外,在步骤S505和S506中,STA-AP 101能够通过以2.4-GHz频带中的可用无线信道启动AP模式,来增加连接到各种通信装置的可能性。即,如果STA模式未被启动,则STA-AP101在2.4-GHz频带中启动AP模式,而非在5-GHz频带中启动AP模式。因此,更多的通信装置能够在AP模式中连接到STA-AP 101。
<第三实施例>
存在能够通过按时分动态地切换使用的信道来同时加入使用彼此不同的无线信道的多个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尽管由于硬件限制,该通信装置一次只能以一个信道进行通信。甚至当通信装置已经在STA模式中加入信道1的无线网络时,这种通信装置也能够在AP模式中加入使用不同于信道1的信道(诸如信道6等)的无线网络。此时,通信装置通过进入由IEEE802.11标准限定的省电状态能够向通信装置在STA模式中已经加入到的无线网络的AP通知:无法在除了已经发送信标之前和之后的定时以外的定时接收数据包。因此,通信装置在除了已经发送信标之前和之后的定时以外的定时,以AP模式的无线信道进行操作。接着,通信装置通过在信标在无线网络(装置在STA模式中已经加入到该无线网络)中被发送的定时,以无线网络(装置在AP模式中已经加入到该无线网络)的无线信道发送RTS/CTS,来抑制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数据包。随后,通信装置能够在信标在无线网络(装置在STA模式中已经加入到该无线网络)中被发送的定时,切换到无线网络的无线信道并且在无线网络中与各个通信装置通信。
在该实施例中,假定STA-AP 101能够通过以这种方式动态地切换多个无线信道而以多个无线信道进行时分(伪)并行通信。当STA-AP 101同时执行STA模式和AP模式时,如果由在启动STA模式时发现的AP使用的频带是5-GHz频带,则STA-AP 101能够使AP模式在2.4-GHz频带中操作。
下面将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点。注意,除了控制各个硬件之外,图7至图9中示出的流程图(稍后描述)能够通过STA-AP 101的控制单元202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201中的控制程序并且执行信息的计算和处理来实施。
图7示出当STA-AP 101在STA模式中加入无线网络105时的处理过程的示例。步骤S701到S704、步骤S707和步骤S708与图4的步骤401到S404、步骤S408和步骤S409相同,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当在发现的AP中使用的频带是5-GHz频带时,STA-AP 101将自装置的操作模式设置为动态信道改变模式(步骤S705)以连接到发现的AP,同时在AP模式中使用2.4-GHz频带。在动态信道改变模式中,STA-AP 101能够动态地改变待使用的无线信道。在设置动态信道改变模式之后,STA-AP 101连接到在5-GHz频带中在步骤S702中发现的AP(步骤S706)。
图8示出当STA-AP 101启动AP模式时的处理过程。步骤S801、S805和S806与图5的步骤S501、S505和S506相同,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在步骤S801中,当STA-AP 101确定自装置在AP模式中连接到AP时,其确定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否是2.4-GHz频带(步骤S802)。如果STA-AP 101确定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2.4-GHz频带(在步骤S802中为是),则其以与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相同的无线信道来启动AP模式(步骤S803)。另一方面,如果STA-AP 101确定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5-GHz频带(在步骤S802中为否),则其将自装置的操作模式改变为动态信道改变模式(步骤S804)。随后,在步骤S805和S806中,STA-AP 101搜索在2.4-GHz频带中可用的无线信道并且以可用信道来启动AP模式。
如上所述,即使在STA模式中使用的频带是5-GHz频带,STA-AP 101也能够通过使AP模式在由较大数量的通信装置支持的2.4-GHz频带中操作,来增加与其他通信装置的连接能力。此外,在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2.4-GHz频带的情况下,STA-AP 101能够使AP模式以与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相同的无线信道来进行操作。由于这消除了按时分动态地切换无线信道的需要,所以能够使无线通信稳定。
接着,将参考图9描述打印处理的过程。当STA-AP 101从处于AP模式或STA模式的其他通信装置接收打印作业时,执行这种处理。在接收到打印作业的情况下,STA-AP 101首先确定其操作模式是否被设置为动态信道改变模式(步骤S901)。如果STA-AP 101确定其操作模式未被设置为动态信道改变模式(在步骤S901中为否),则其开始基于接收的打印作业的打印处理(步骤S902)。另一方面,如果STA-AP 101确定其操作模式被设置为动态信道改变模式(在步骤S901中为是),则其暂时地停止在自装置未接收打印作业的模式中的无线通信(步骤S903),以便能够执行稳定的打印。例如,如果STA-AP 101已经从加入无线网络105的通信装置接收到打印作业,则STA-AP 101暂时地停止AP模式。即,STA-AP 101停止无线网络106中的通信。另一方面,如果STA-AP 101已经从加入无线网络106的通信装置接收到打印作业,则STA-AP 101暂时地停止STA模式并且离开无线网络105。当STA-AP 101在自装置未从其接收到打印作业的无线网络中停止无线通信时,STA-AP 101执行从已经加入无线网络(已经从该无线网络接收到打印作业)的通信装置发送的打印处理(步骤S904)。随后,当已经完成打印时,STA-AP 101在步骤S903中停止的模式中重新开始无线通信(步骤S905)。即,如果AP模式在步骤S903中停止,则STA-AP 101再次形成无线网络106,并且如果STA模式在步骤S903中停止,则STA-AP 101再加入无线网络105。
接着,将参考图10和图11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处理过程。图10示出当AP 102使用5-GHz频带操作时的处理过程的示例,并且图11示出当AP 102使用2.4-GHz频带操作时的处理过程的示例。
图10的S1001到S1007与图6的S601到S607相同,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假定STA-AP101在S1007之后(S1008和S1009)已经发现AP 10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发现的AP正使用5-GHz频带操作,因此STA-AP 101根据图7已经启动AP模式并且将其操作模式设置为动态信道改变模式(S1010)。STA-AP 101然后连接到AP 102并且加入无线网络105(S1011)。在此,假定STA-AP 101从加入无线网络106的STA 104接收打印请求(S1012)。然后,根据图9,由于其操作模式是动态信道改变模式,所以STA-AP 101暂时地离开尚未从中接收到打印请求的无线网络105(S1013)。随后,当已经完成打印时,STA-AP 101将打印完成通知发送至STA 104(S1014)并且再加入无线网络105(S1015)。
接着,将描述图11。在图11中,S1101至S1109与图10的S1001至S1009相同,并且其描述将被省略。因为AP 102正使用2.4-GHz频带的信道6,所以STA-AP 101根据图7已经启动AP模式并且使用信道6再启动AP模式(S1110)。除了通过使用信道6连接到AP 102之外(S1111),STA-AP 101进一步再连接到无线网络106中的已经将使用的无线信道切换为信道6的STA 104(S1112)。接着,当STA-AP 101接收到来自STA 104的打印请求时(S1113),STA-AP 101根据图9执行打印而不停止STA模式,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其操作模式不是动态信道改变模式。随后,当已经完成打印处理时,STA-AP 101将打印完成通知发送至STA 104(S1114)。以相同的方式,甚至当STA-AP 101从STA 103(例如,经由AP 102)接收到打印请求时(S1115),STA-AP 101根据图9执行打印而不停止AP模式,并且在完成打印之后将打印完成通知发送至STA 103(S1115)。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如果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2.4-GHz频带,则STA-AP101使用相同的无线信道用于AP模式以稳定通信,并且设置能够连接许多通信装置的状态。另一方面,即使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5-GHz频带,STA-AP 101也能够设置在2.4-GHz频带中通过操作AP模式能够连接许多通信装置的状态。此外,如果STA模式和AP模式以不同的信道进行操作,则STA-AP 101能够通过在已经开始应用通信时启用在该通信中使用的模式的无线通信并且停止其他无线通信,来稳定通信。
<第四实施例>
虽然在第三实施例中限制了在5-GHz频带中同时操作STA模式和AP模式,但是在第四实施例中限制了以需要雷达检测的W53/W56的无线信道同时操作STA模式和AP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STA-AP 101在图7的步骤S704中,不确定发现的AP的使用的频带是否是5-GHz频带,但是确定由发现的AP使用的无线信道是否包括在W53/W56中。另外,在图8的步骤S802中,STA-AP 101不确定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否是5-GHz频带,但是确认使用的无线信道是否包括在W53/W56中。如果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包括在W53/W56中,则STA-AP 101将通过使用未包括在W53/W56中的无线信道来以AP模式操作。因此,处理负载能够被减小,这是因为STA-AP 101不需要执行雷达检测处理。STA-AP 101能够防止发生响应于雷达波的检测而中断连接的事件。另外,STA-AP 101能够同时操作不具有雷达检测功能的STA模式和AP模式。如果W53/W56中包括的无线信道未以STA模式使用,则STA-AP 101将以AP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设置为与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相同。因此,在某一时刻,能够仅使用一个无线信道来无线通信的STA-AP 101能够同时以STA模式和AP模式操作。
此外,在步骤S805和S806中,STA-AP 101能够通过以2.4-GHz频带中可用的无线信道来启动AP模式,来增加与各种通信装置的连接的可能性。即,当未启动STA模式时,STA-AP101能够在2.4-GHz频带中启动AP模式,以替代在5GHz频带中启动AP模式。因此,更多的通信装置能够在AP模式中连接到STA-AP 101。
<其他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在STA-AP 101发现使用2.4-GHz频带的AP和使用5-GHz频带的AP作为连接目的地AP候选的情况下,STA-AP 101能够优选地选择使用2.4-GHz频带的AP作为连接目的地。这避免STA-AP 101需要停止AP模式或将其操作位置设置为动态信道改变模式。因此,STA-AP 101能够防止AP模式不能够被使用的情况,并且因此能够提高用户便利性。另外,在STA-AP 101发现使用2.4-GHz频带的AP和使用5-GHz频带的AP两者的情况下,仅当使用5-GHz频带的AP能够在较高的速度下执行通信时,STA-AP 101能够优选地选择使用5-GHz频带的AP作为连接目的地AP。例如,考虑如下情况:使用2.4-GHz频带的第一AP支持IEEE802.11n通信标准,并且使用5-GHz频带的第二AP符合IEEE802.11ac通信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AP能够在较高的速度下通信,所以STA-AP 101能够将选择第二AP作为连接目的地AP。另一方面,考虑如下情况:因为使用2.4-GHz频带的第一AP和使用5-GHz频带的第二AP两者都支持IEEE802.11n通信标准,所以能够预期这两个AP将能够以相同的通信速率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AP和第二AP二者能够仅以近似相同的速度通信,所以STA-AP 101能够选择使用2.4-GHz频带的AP作为连接目的地AP,该使用2.4-GHz频带的AP即使在AP模式被启动时也能够无限制地通信。
虽然已经描述STA-AP 101将在步骤S401和S701中继续AP搜索处理,但是由于即使在以AP模式打印时发现AP连接处理也不可以被执行直到完成打印,所以这种搜索处理在打印期间可以被停止。通过在打印期间停止AP搜索处理,STA-AP 101能够讯速地完成打印,并且减少与搜索处理相关的功率消耗和无线频带的占有率。
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STA-AP 101总是使用2.4-GHz频带以启动AP模式。然而,在预先知道加入无线网络106的通信装置能够使用5-GHz频带的情况下,当以STA模式使用的频带是5-GHz频带时,STA-AP 101能够在5-GHz频带中启动AP模式。例如,能够在STA-AP101的UI上准备允许将5-GHz频带设置为以AP模式使用的频带的设置项目,以便用户能够任意地选择5-GHz频带。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AP模式也能够被设置为总是使用2.4-GHz频带作为STA-AP 101的默认设置,以适应没有关于无线通信的大量知识的用户。
此外,STA-AP 101可以经由Wi-Fi直连的组所有者协商(在下文中称为“Go Nego”)启动AP模式。在这种情况下,STA-AP 101能够在启动AP模式之前知道能够由加入无线网络106的各个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的无线信道。注意,AP模式在此对应于被确定为Wi-Fi直连标准中的组所有者的角色,并且用作加入无线网络106的STA的通信装置对应于Wi-Fi直连标准中的客户端。在这种情况下,STA-AP 101能够以STA模式使用5-GHz频带的特定无线信道,并且在该5-GHz频带无线信道由客户端支持时,在5-GHz频带中启动AP模式。因此,STA-AP101不需要动态地切换无线信道并且能够与需要以AP模式通信的对方装置通信。然而,甚至当AP模式经由GO Nego被启动时,可以考虑如下情况:STA-AP 101与除了已经在以AP模式形成的无线网络106中执行GO Nego的通信装置以外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STA-AP 101能够在2.4-GHz频带中启动AP模式。另外,可以通过STA-AP 101的用户接受预先做出的操作来设置:STA-AP 101是否能够与除了已经执行GO Nego的通信装置以外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例如,可以被布置为,使得STA-AP 101具有占用由自装置执行的直接通信的模式和允许从多个通信装置通过直接模式进行通信的模式,并且用户能够从STA-AP 101的UI切换模式。
另外,为了预先知道能够通过加入无线网络106的各个通信装置使用的无线信道,STA-AP 101能够使用其他种方法,诸如Wi-Fi直连标准的邀请。
注意,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给出使用2.4-GHz频带和5-GHz频带的示例的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频带。在其他频带中比在一个频带中具有更多使用限制的情况下,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能够应用到能够与这些频带并行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在以STA模式使用的无线信道是需要雷达检测的无线信道(诸如包括在W53/W56中的无线信道)的情况下,限制STA模式和AP模式的同时执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即使无线信道未包括在W53/W56中,只要无线信道需要具有预定功能作为当以STA模式中使用的无线信道在AP模式中使用时的条件,就能够施加相同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同时执行多种通信模式的通信装置中,能够通过对可用通信信道的限制来防止用户便利性的损失。
其他实施例
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所述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通信装置,其能够同时执行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第一模式和形成无线网络的第二模式,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正由所述通信装置执行的第一模式中使用的第一无线信道是否是预定无线信道,在执行第二模式时,所述通信装置需要该预定无线信道具有用于避免无线电波干扰的预定功能;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通信装置以第一模式操作并且通信装置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第一无线信道的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利用与第一无线信道不同的第二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并在所述确定单元没有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并且通信装置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两者操作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无线信道同时地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预定无线信道是5GHz频带的W53或W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信道是2.4GHz频带或5GHz频带中的频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功能是用于检测雷达的无线电波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式是通信装置加入由具有接入点功能的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模式,以及,所述第二模式是通信装置作为接入点进行操作并形成无线网络的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打印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
8.一种由通信装置执行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装置能够同时执行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第一模式和形成无线网络的第二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正由通信装置执行的第一模式中使用的第一无线信道是否是预定无线信道,在执行第二模式时,通信装置需要该预定无线信道具有用于避免无线电波干扰的预定功能;
在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通信装置以第一模式操作并且通信装置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第一无线信道的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利用与第一无线信道不同的第二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以及
在没有确定第一无线信道是预定无线信道并且通信装置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两者操作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无线信道同时地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9.一种用于存储程序的计算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在被包括在通信装置中的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通信装置能够同时执行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第一模式和形成无线网络的第二模式。
10.一种通信装置,其能够同时执行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第一模式和形成无线网络的第二模式,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
在以第一模式操作的通信装置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并且使用需要用于避免无线电波干扰的预定功能的5GHz频带的特定操作信道的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利用与特定操作信道不同的第二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以及
在通信装置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并且使用不需要预定功能的且不同于特定操作信道的第二无线信道的无线网络的情况下,以及,在通信装置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两者操作的情况下,利用第二无线信道同时地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特定操作信道是被分类为5GHz频带的W53或W56的无线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第二无线信道是2.4GHz频带的无线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打印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
14.一种通信装置,其能够同时执行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无线网络的第一模式和形成无线网络的第二模式,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以第一模式操作的通信装置加入由其他通信装置形成的、并且使用5GHz频带的第一操作信道的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利用与5GHz频带的第一操作信道不同的2.4GHz频带的第二无线信道执行第二模式;以及
打印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
其中,同时地执行在第一操作信道上的第一模式和在第二无线信道上的第二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第一操作信道上的第一模式和在第二无线信道上的第二模式使用时分技术。
CN202111304420.5A 2016-07-29 2017-07-25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007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04420.5A CN114007236B (zh) 2016-07-29 2017-07-25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0553A JP6800647B2 (ja) 2016-07-29 2016-07-29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50553 2016-07-29
CN202111304420.5A CN114007236B (zh) 2016-07-29 2017-07-25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710611801.5A CN107666674B (zh) 2016-07-29 2017-07-25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1801.5A Division CN107666674B (zh) 2016-07-29 2017-07-25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7236A CN114007236A (zh) 2022-02-01
CN114007236B true CN114007236B (zh) 2024-05-10

Family

ID=5956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1801.5A Active CN107666674B (zh) 2016-07-29 2017-07-25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11304420.5A Active CN114007236B (zh) 2016-07-29 2017-07-25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1801.5A Active CN107666674B (zh) 2016-07-29 2017-07-25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6666B2 (zh)
EP (1) EP3277052B1 (zh)
JP (1) JP6800647B2 (zh)
KR (1) KR102196621B1 (zh)
CN (2) CN1076666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97947B2 (en) * 2017-05-18 2020-10-06 Bae Systems Controls Inc. Initializ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end point devices using a mobile device
JP6552563B2 (ja) 2017-08-10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770570B2 (ja) * 2018-12-28 2020-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0157656A (ja) * 2019-03-27 2020-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3453234B (zh) * 2020-03-26 2024-02-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2024046245A (ja) 2022-09-22 2024-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16956A (ja) * 2013-04-26 2014-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412664A (zh) * 2014-05-05 2015-03-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Wi-Fi网络连接方法、Wi-Fi控制器及Wi-Fi设备
EP2999294A1 (en) * 2014-08-01 2016-03-23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3789B2 (ja) 2010-06-04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868147B2 (ja) 2011-12-01 2016-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3172275A (ja) 2012-02-20 2013-09-02 Canon Inc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JP2013183378A (ja) * 2012-03-02 2013-09-1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515805A (ja) 2012-04-23 2015-05-28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通信を行う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9516509B2 (en) * 2013-05-22 2016-12-06 Intel I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radar transmission channels
US9693327B2 (en) * 2014-08-20 2017-06-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ultimedia streaming over multiple hops in WiFi mesh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16956A (ja) * 2013-04-26 2014-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412664A (zh) * 2014-05-05 2015-03-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Wi-Fi网络连接方法、Wi-Fi控制器及Wi-Fi设备
EP2999294A1 (en) * 2014-08-01 2016-03-23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13785A (ko) 2018-02-07
CN107666674B (zh) 2021-11-19
KR102196621B1 (ko) 2020-12-30
EP3277052A1 (en) 2018-01-31
US20180034707A1 (en) 2018-02-01
CN114007236A (zh) 2022-02-01
JP2018019366A (ja) 2018-02-01
JP6800647B2 (ja) 2020-12-16
US10326666B2 (en) 2019-06-18
EP3277052B1 (en) 2020-02-19
CN107666674A (zh) 201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07236B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47002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515346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EP3461225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645812A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645775A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939494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148260B1 (en) Power saving of proxy mobile devices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EP3351039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54810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a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
US2021030694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14143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277730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349488B1 (en) Communi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program
EP4284102A1 (en) Controlling concurrent operation in infrastructure connection mode and in direct connection mode based on channels to be used
EP421356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EP428408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1040069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7135770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17135677A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7135722A (zh) 通信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24058294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