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6213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6213B
CN114006213B CN202111342597.4A CN202111342597A CN114006213B CN 114006213 B CN114006213 B CN 114006213B CN 202111342597 A CN202111342597 A CN 202111342597A CN 114006213 B CN114006213 B CN 114006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iece
shell
electrical connecto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25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06213A (zh
Inventor
唐雪龙
张宇
王莎
吴礼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25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6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6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6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06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6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属于电器件领域。该电连接器包括传动件、滑动件、插销、壳体;传动件能够转动地位于壳体的底部;滑动件包括相连接的触发部和驱动部,触发部能够移动地位于壳体的侧壁上,驱动部与传动件的一端相抵;插销包括相连的插销主体和插片,插销主体位于壳体内部,插片贯穿壳体并位于壳体的下方,插销主体与传动件的另一端相抵;滑动件朝靠近插片的方向向下移动时,传动件被驱动部驱动而转动,使得插片朝靠近壳体的方向向上移动。该电连接器的拔出作业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方便操作、省时省力、轻松简单、拔出施力方向符合人体工学、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件领域,特别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插头连接器是一种能够使用电器和电源构成连接的电器件,插头连接器通常包括外壳和插销,插销的主体部位于外壳内部,插销的插片位于外壳外部。应用时,插片插入至电源上的插孔内,以实现插头连接器与电源的电性接通。
插头连接器通常被设计为使插片与电源上的插孔紧密插接,以防止插头连接器从电源上脱落,这就使得插头连接器的拔出难度增大。相关技术通过在插头连接器的外壳表面上增加粗糙结构来提高与用户的手部之间的摩擦力,以辅助插头连接器顺利拔出。
然而,相关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插头连接器难以拔出这个问题,用户拔出插头连接器时,手部仍然需要施加较大的力度,且拔出过程中用户手部极易触碰到电源,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当插头连接器处于狭小的操作空间中时,插头连接器的拔出难度更是显著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传动件、滑动件、插销、壳体;
所述传动件能够转动地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所述滑动件包括相连接的触发部和驱动部,所述触发部能够移动地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件的一端相抵;
所述插销包括相连接的插销主体和插片,所述插片贯穿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插销主体相抵;
所述滑动件被配置为,所述滑动件朝靠近所述插片的方向向下移动时,所述传动件被所述驱动部驱动而转动,使得所述插片朝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向上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主体部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传动主体部的第二表面与所述传动主体部的第一表面相对,所述传动主体部的第二表面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插销主体相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件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件并排布置;
其中一个所述传动件的传动主体部的第二表面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相抵,第二端与所述插销主体相抵;
另一个所述传动件的传动主体部的第二表面的第一端与所述插销主体相抵,第二端与所述驱动部相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部包括:连接段和驱动段;
所述驱动段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的面向所述传动件的表面连接,所述驱动段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传动件相抵;
所述连接段的位于所述驱动段两侧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触发部对应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段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段呈对角布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部的背离所述连接段的表面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用户的手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连接;
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壁上具有上轨道槽,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上具有下轨道槽,所述上轨道槽与所述下轨道槽对应连通并配合构成导向轨道;
所述触发部限位于所述导向轨道)内,且所述触发部沿着所述导向轨道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壳体包括:下壳本体、支架和连接轴;
所述支架位于所述下壳本体的底部,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销主体包括:主板;
所述插片与所述主板连接且位于所述主板的下方;
所述主板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具有容置腔,所述传动件在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主板的底部相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板包括:主板本体和凸筋,所述凸筋位于所述主板本体的底部,所述凸筋的底端用于与所述传动件相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限位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上壳本体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与所述上壳本体连接;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底端与所述弹性件的顶端相抵,所述定位件的顶端与所述限位杆的底端相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板包括:主板本体、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与所述主板本体的顶部表面不同位置处连接;
所述定位件包括:相连接的定位板和定位帽;
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位于所述定位帽内部,所述弹性件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上;
所述定位板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柱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应用状态下其插销的插片插入至电源的插孔内,通过使传动件和滑动件配合作用,能够使插销容易地从电源中拔出。应用时,用户推动滑动件的触发部使其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滑动件的驱动部也一同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驱动部对传动件的一端施加向下的力,使得传动件发生转动,传动件转动过程中,其与驱动部相抵的端部向下转动,其与插销主体相抵的端部则向上转动,最终使得插销的插片朝靠近壳体的方向向上移动,即,插片逐渐远离电源直至从电源的插孔中脱出。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需要从电源中拔出时,只需简单的向下推动滑动件,则传动件依靠其反作用力作用于插销主体,迫使插片自动地从电源中拔出,这使得电连接器的拔出作业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方便操作、省时省力、轻松简单、拔出施力方向符合人体工学、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电连接器的组装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两个箭头的方向分别指示了传动件两端的运动方向;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并排布置的两个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滑动件与传动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壳体的分解图-组装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上壳体-插销-定位件-弹性件-传动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传动件;
11、传动主体部;
12、连接部;120、圆弧形开槽;121、子连接部;
2、滑动件;
21、触发部;210、凹槽;22、驱动部;221、连接段;222、驱动段;
3、插销;
31、插销主体;311、主板;3111、主板本体;3112、凸筋;
3113、第一定位柱;3114、第二定位柱;
312、接线端子;313、连接导线;314、绝缘套管;315、第三防干涉孔;
32、插片;
4、壳体;
41、上壳体;410、上轨道槽;
411、上壳本体;4111、盖板;4112、侧导向板;4113、进线孔;
412、限位杆;413、第一卡件;
42、下壳体;420、下轨道槽;
421、下壳本体;4211、插片过孔;
422、支架;423、连接轴;424、第二卡件;
40、导向轨道;401、导向侧壁;402、导向面壁;403、第一防干涉孔;
5、弹性件;
6、定位件;
61、定位板;610、定位孔;611、第二防干涉孔;
62、定位帽。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下”、“侧”等,均以电连接器的装配状态为基准,且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使电连接器的插片所在方位作为“下”或者“底”,反之,与插片相对的方向作为“上”或者“顶”。当电连接器向电源中插入时,可以认为电连接器沿着向下的方向进行插入作业,反之,当电连接器由电源中拔出时,可以认为电连接器沿着向上的方向进行拔出作业。
插头连接器,又称为插头,是一种能够使用电器和电源(插座)构成连接的电器件,插头连接器通常包括外壳和插销,插销的主体部位于外壳内部,插销的插片位于外壳外部。应用时,插片插入至电源上的插孔内,以实现插头连接器与电源的电性接通。
插头连接器通常被设计为使插片与电源上的插孔紧密插接,以防止插头连接器从电源上脱落,这就使得插头连接器的拔出难度增大。相关技术通过在插头连接器的外壳表面上增加粗糙结构来提高与用户的手部之间的摩擦力,以辅助插头连接器顺利拔出。然而,相关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插头连接器难以拔出这个问题,用户拔出插头连接器时,手部仍然需要施加较大的力度,且拔出过程中用户手部极易触碰到电源,存在安全隐患,用户体验感较差。特别是当插头连接器处于狭小的操作空间中时,用户用手拔出插头连接器的拔出难度更是显著增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该电连接器包括:传动件1、滑动件2、插销3、壳体4。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带线的公插头、不带线的插座转换器。该电连接器的极性与插销3的极性相一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可以是二极电连接器(插销3为二极插),也可以是三极电连接器(插销3为三极插)。
图2示出了该电连接器的内部装配结构,如附图2所示,传动件1能够转动地位于壳体4的底部;滑动件2包括相连接的触发部21和驱动部22,触发部21能够移动地位于壳体4的侧壁上,驱动部22与传动件1的一端相抵;插销3包括相连接的插销主体31和插片32,插片32贯穿壳体4的底部并位于壳体4的下方,传动件1的另一端在壳体4的内部与插销主体31相抵。滑动件2被配置为,滑动件2朝靠近插片32的方向向下移动时,传动件1被驱动部22驱动而转动,使得插片32朝靠近壳体4的方向向上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应用状态下其插销3的插片32插入至电源的插孔内。通过使传动件1和滑动件2配合作用,能够使插销3容易地从电源中拔出。电连接器在进行拔出时,用户推动滑动件2的触发部21使其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滑动件2的驱动部22也一同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驱动部22对传动件1的一端施加向下的力,使得传动件1发生转动。传动件1转动过程中,其与驱动部22相抵的端部向下转动(即,该端部是悬空的),其与插销主体31相抵的端部则向上转动,最终使得插销3的插片32朝靠近壳体4的方向向上移动,即,插片32逐渐远离电源直至从电源的插孔中脱出。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在需要从电源中拔出时,只需简单的向下推动滑动件2,则传动件1依靠其反作用力作用于插销主体31,即可迫使插片32自动地从电源中拔出,这使得电连接器的拔出作业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方便操作、省时省力、轻松简单、拔出施力方向符合人体工学、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对于插销3,其被配置为在受到传动件1的驱动作用时能够沿着壳体4向上运动,这意味着当插销3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会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所以,在电连接器插入至电源中时,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用户的手部对插销3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来防止其向上运动,以使其顺利地插入至电源中;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也可以在电连接器内部设置弹性结构件,该弹性结构件一方面能够利用其预紧力下压插销3,另一方面还不会影响插销3受传动件1驱动时的向上运动。示例地,该弹性结构件也就是下文所述的弹性件5,其具体实现方式将在下文一并描述。
以下将对电连接器中涉及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及布置分别进行示例性描述:
对于传动件1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附图3所示,传动件1包括:传动主体部11和连接部12,连接部12的一端与传动主体部11的第一表面连接,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壳体4的底部可转动连接。
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与传动主体部11的第一表面相对,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分别与驱动部22和插销主体31相抵(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就是图3中两个箭头所在的端部)。
传动件1的上述结构使其类似于翘板,这样,传动件1在转动时,其两个相对的端部中的一个向下运动(参见图3的右侧箭头),另一个向上运动(参见图3的左侧箭头),进而达到将滑动件2的向下的推力最终转化为插销3的向上的受力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传动主体部11为结构简单的平板状结构,其第一表面(即下表面)和第二表面(即上表面)均为平面。当然,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非平面结构也是可以实现的。
在一些示例中,使连接部12与传动主体部11的第一表面的中间位置连接,即连接部12的中轴线与传动主体部11的与驱动部22的接触点的距离等于连接部12的中轴线与传动主体部11的与插销主体31的接触点的距离,这样,使得滑动件2的向下运动的位移等于插销3的向上运动的位移,从而便于对插销3的行程的控制,简化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2上开设有圆弧形开槽120,该圆弧形开槽120的面向壳体4底部的一端为开放式,即具有开口,以便于壳体4底部设置的连接轴423通过该开口进入圆弧形开槽120中(参见图2),进而实现连接部12与壳体4底部之间的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该圆弧形开槽120的开口处可以设计倒角结构,以引导连接轴423向圆弧形开槽120的进入。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2为一体式的块状结构,例如为矩形块状,连接部12的沿传动主体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传动主体部11的宽度相同。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附图3所示,连接部12包括对称且间隔相对的两个子连接部121,每一子连接部121均可以为块体状,并且其沿传动主体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传动主体部11的宽度,该种方式利于使传动件1轻量化且增加其转动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传动件1的数目可以设计为一个,但是这可能存在使插销3向上运动时具有一定倾斜度,会降低插销3的拔出速度。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改善上述示例中的技术问题,传动件1的数目可以设计为2n个,其中,n为≥1的整数,多个传动件1并排布置,多个传动件1并排分布的方向与两个触发部21的分布方向相垂直,且任意相邻的两个传动件1的与插销主体31相抵的端部呈对角布置。相应地,传动件1与驱动部22相抵的两个端部也呈对角布置,如此设置,使得传动件1对插销3的施力均匀,不会出现一侧偏斜的现象,确保插销3的运动为沿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中,如附图4所示,传动件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传动件1并排布置,该种方式不仅能满足使插销3进行直线运动的目的,且利于简化电连接器的内部结构。
对于这两个传动件1,如附图4所示,其中一个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的第一端与驱动部22相抵,且其第二端与插销主体31相抵。另一个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的第一端与插销主体31相抵,且其第二端与驱动部22相抵。两个传动件1的与插销主体31相抵的端部互成对角,与驱动部22相抵的端部也互成对角。
对于滑动件2
滑动件2包括相连接的触发部21和驱动部22,其中,驱动部22位于壳体4内部,用于将来自触发部21的力传递至传动件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5所示,驱动部22包括:连接段221和驱动段222,其中,驱动段222的第一端(即顶端)与连接段221的面向传动件1的表面连接,驱动段222的第二端(即底端)用于与传动件1相抵。连接段221的位于驱动段222两侧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一个触发部21对应连接。
示例性地,连接段221为结构简单的板状(例如平板),连接段221的两端分别与触发部21的表面垂直连接。驱动段222的杆状(例如,矩形杆或者圆柱形杆等),连接段221的两端分别伸出至壳体4的侧壁外部来与相应的一个触发部21连接,壳体4的侧壁上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防干涉孔,以避免对上下移动的连接段221造成干涉。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触发部21位于壳体4的侧壁外部,以便于用户操作,而驱动部22位于壳体4的内部,以便于对内部的插销3进行驱动。
根据传动件1的数目和位置来确定驱动段222的数目和位置,如上所述,如附图5所示,当传动件1设置为并排的两个时,驱动段222的数目也相应为两个,且两个驱动段222呈对角布置,以使得插销3的运动为沿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
对于触发部21,在一些示例中,其可以为结构简单的平板状结构,触发部21和驱动部2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进行连接,以获得一体式结构的滑动件2。
进一步地,如附图2和附图5所示,触发部21的背离连接段221的表面上具有凹槽210,凹槽210用于容纳用户的手指。
例如,该凹槽210可以是与用户的手指的指端结构相匹配的圆弧形槽,这样,用户的手指端部进入该凹槽210内即可容易地对触发部21施加向下的推力。
可见,通过在触发部21上设置凹槽210作为手指施力位,能够进一步降低用户拔出插销3的难度,使得拔出作业更加省时省力。
对于壳体4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附图6所示,壳体4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上壳体41的下端与下壳体42的上端连接。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钉连接、铆接等,该种方式使得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便于拆装,进而使得滑动件2在壳体4中的装配操作更加方便。
举例来说,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之间采用卡接方式进行连接,如附图6所示,可以在上壳体41上设置第一卡件413,下壳体42上设置第二卡件424,第一卡件413和第二卡件424中的一个为卡勾,另一个为卡孔,通过第一卡件413和第二卡件424之间的卡接即可实现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之间的连接,该种方式操作方便且利于壳体4美观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6的左侧上部附图,上壳体41的外侧壁上具有上轨道槽410,参见图6的左侧下部附图,下壳体42的外侧壁上具有下轨道槽420,上轨道槽410与下轨道槽420对应连通并配合构成导向轨道40(参见图6的右侧附图)。触发部21限位于导向轨道40内,且触发部21沿着导向轨道40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上轨道槽410和下轨道槽420的结构与触发部21的结构相适配,这样,两者构成的导向轨道40仅允许触发部21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而在其他方向对触发部21构成限位。
举例来说,触发部21为矩形平板状,相应地,导向轨道40为矩形槽状,且导向轨道40的长度大于触发部21的长度,以实现触发部21在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的运动,其中,其初始位置对应于电连接器在非拔出时的正常作业状态,其终止位置对应于电连接器的插片恰好由电源中脱出的状态。
对于导向轨道40的长度,其可以设计为满足如下要求:在电连接器处于常态(即非拔出状态)时,触发部21的顶端与上轨道槽410的顶壁相抵;当电连接器处于拔出状态时,触发部21的底端与下轨道槽420的底壁相抵。
参见图6的右侧附图,对于导向轨道40,其包括:相对的两个导向侧壁401和导向面壁402,导向面壁402位于相对的两个导向侧壁401之间,并且,参见图6的左侧下部附图,导向面壁402上具有第一防干涉孔403。
如此设置,使触发部21的相对的两个侧部与导向轨道40的相对的两个导向侧壁401相抵,触发部21的与驱动部22连接的部分表面与导向轨道40的导向面壁402相抵,另一部分表面面向第一防干涉孔403,且驱动部22的连接段221贯穿导向轨道40上的第一防干涉孔403伸入至壳体4的内部。
如此设置,触发部21能够沿着导向轨道40稳定地作直线运动,同时,由于第一防干涉孔403的存在,与触发部21连接的驱动部22的连接段221也随之作上下移动而不会受到任何干涉。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导向轨道40的两个导向侧壁401均由下壳体42提供,导向轨道40的导向面壁402的位于第一防干涉孔403上方的部分由上壳体41提供,导向轨道40的导向面壁402的位于第一防干涉孔403下方的部分由下壳体42提供(即,第一防干涉孔403仅设置于下壳体42的侧部)。如此设置,可以使上壳体41设计为类似盖状,下壳体42设计为类似筒状(例如矩形筒),简化壳体4制备工艺和装配流程。
在一些示例中,使触发部21的背离驱动部22的连接段221的表面与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的外壁相持平,这不仅利于触发部21被误碰撞,且利于使电连接器的外观更加美观整齐。
上述提及,传动件1可转动地布置于壳体4的底部,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附图7示例了下壳体42的一剖视图,如附图7所示,下壳体42包括:下壳本体421、支架422和连接轴423;其中,支架422位于下壳本体421的底部,连接轴423位于支架422上;如附图2所示,传动件1包括:传动主体部11和连接部12,连接部12与连接轴423可转动连接。
示例地,支架422包括相对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轴4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连接部12上开设有圆弧形开槽120,连接轴423位于该圆弧形开槽120中,进而实现连接部12与连接轴423的可转动连接。
如附图7所示,下壳本体421的底部上除了设计有上述支架422,还具有插片过孔4211,该插片过孔4211用于使插销3的插片32穿过。
在一些示例中,下壳本体421为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其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上述的下轨道槽420,相对的另外两个侧壁为封闭式板状结构,其底壁上设计有上述支架422和插片过孔4211。
基于下壳本体421的上述结构,可以在下壳本体421的两个封闭式的导向侧壁401上分别设置一个卡孔作为第二卡件424。
对于上壳体41,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8所示,上壳体41包括上壳本体411,上壳本体411包括盖板4111、两个侧导向板4112,两个侧导向板4112分别与盖板4111的相对的两侧连接,侧导向板4112的宽度与导向轨道40的宽度相同。上轨道槽410形成于侧导向板4112上,上轨道槽410可以仅具有顶壁和导向面壁402,而不具有导向侧壁401。
在一些示例中,电连接器处于常态时,使上侧导向板4112的导向面壁402所在的底端与驱动部22的连接段221的顶部表面相抵,使上壳本体411的侧导向板4112的顶壁与触发部21的顶部表面相抵,这样,上壳本体411的侧导向板4112还起到将滑动件2限位于初始位置处的目的。
基于上壳本体411的上述结构,可以在上壳本体411的与上轨道槽410相邻的另外两侧的底壁上分别设置一个卡勾作为第一卡件413。这样,参见图6,上壳本体411盖设于下壳本体421的上端开口处时,卡勾形式的第一卡件413与卡孔形式的第二卡件424相卡接,以构成电连接器的壳体4。
对于插销3
电连接器例如可以是带线公插头,也可以是电源转换器,根据电连接器的类型来确定插销3的结构即可。
插销主体31指的是插销3的除了插片32之外的部分,如附图9所示,插销主体31至少包括主板311,该插片32与主板311连接且位于主板311的下方,结合图2可知,主板311与壳体4的底部(即下壳体42的底壁)之间具有容置腔,传动件1在容置腔内与主板311的底部相抵。
当传动件1驱动主板311使其向上运动时,与主板311连接的插片32也一同向上运动,以脱离电源上的插孔。在一定程度上,传动件1还可以作为插销主体31的支撑部件,这样,在触发部21没有受到向下的推动力时,传动件1能够支撑插销主体31。
根据插销主体31的主板311与下壳体42底部之间的容置腔的高度,来适应性确定下壳体42底部设置的支架422的高度,进而使得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能够恰好与主板311的底部相抵。
以电连接器为带线公插头为例来说明插销3的一种结构,如附图9所示,插销主体31还包括:接线端子312、连接导线313、绝缘套管314;其中,接线端子312的一端与插片32连接,接线端子312的另一端与连接导线313连接,连接导线313贯穿绝缘套管314。接线端子312座于壳体4的底部(即下壳体42的底壁),结合图10可知,绝缘套管314贯穿上壳体41上设置的进线孔4113并伸出至上壳体41的上方。
通过使接线端子312的一侧端与插片32的侧部连接,接线端子312的顶端与连接导线313的一端连接。这样,在电连接器处于常态时,接线端子312的底端能够座于壳体4的底部,即下壳体42的底壁上,利于对插销3提供进一步的支撑。此外,这还使得连接导线313位于主板311的侧部,不占用主板311上方的空间,以便于在主板311上方布置其他部件。
进线孔4113可以位于上壳本体411的盖板4111中间位置处,使进线孔4113的孔径稍大于绝缘套管314的外径,以便于绝缘套管314随着插销3的上下移动能够顺畅地在进线孔4113中进行同步地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插销3为二极插销时,插片32、接线端子312和连接导线313均设置为两个,以分别对应于N极和L极;当插销3为三极插销时,插片32、接线端子312和连接导线313均设置为三个,以分别对应于N极、L极和E极。并且,多个连接导线313同时贯穿绝缘套管314。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9所示,主板311包括:主板本体3111和凸筋3112,凸筋3112位于主板本体3111的底部,结合图2可知,凸筋3112的底端用于与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相抵。
例如,凸筋3112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块体、矩形杆体、圆柱体等结构,通过使用凸筋3112能够确保主板311仅与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端部相互作用,使得传动件1对主板311的驱动作用更加迅速高效且稳定可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5,该弹性件5限位于主板311与壳体4的顶部之间。
示例性地,该弹性件5可以为压缩弹簧,也可以为弹性橡胶圈,还可以为其他常见的弹性结构。
弹性件5位于主板311和壳体4的顶部之间,一方面,弹性件5在正常伸展状态下能够下压主板311,这样,当插销3的插片32插入至电源的插孔中时,由于弹性件5的预紧力,使得插片32不会向上运动,进而顺利地向下插入至电源的插孔中。另一方面,在向下推动滑动件2,使得主板311最终向上移动时,向上移动的主板311会挤压弹性件5使其压缩以储存弹性势能,待插片32由电源中拔出后,该弹性势能释放使得弹性件5伸展并推动插销3恢复原位。与此同时,插销3上的凸筋3112推动传动件1反向转动直至恢复原位,传动件1的反向转动使得滑动件2也随之恢复原位,最终使得电连接器恢复至常态。
上述提及,壳体4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其中,如附图10所示,上壳体41包括上壳本体411和限位杆412,限位杆412的顶端与上壳本体411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还包括:定位件6,定位件6的底端与弹性件5的顶端相抵,定位件6的顶端与限位杆412的底端相抵。
限位杆412可以是圆柱形杆体,也可以是矩形杆体,限位杆412的底端的端面为平面,以确保与定位件6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由于上壳体41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使用限位杆412下压定位件6,使得定位件6在壳体4内部的位置也保持固定不变,这样,通过限位杆412和定位件6相互配合作用,能够确保插销3的主板311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压缩弹性件5,使弹性件5储存足够的弹性势能。
在一些示例中,限位杆412的数目为两个,并且,两个限位杆412成对角布置,以分别与定位件6的成对角的两个端部相抵,该种实现方式利于使定位件6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对弹性件5施加均匀的下压力。
在该种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可以使插销3的两个连接导线313也成对角布置,并且位于定位件6的成对角的另外两个端部的外侧,如此设置,能够充分利用壳体4内部空间,利于减小电连接器的体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附图9所示,主板311包括:主板本体3111、第一定位柱3113和第二定位柱3114,第一定位柱3113和第二定位柱3114分别与主板本体3111的顶部表面不同位置处连接。
如附图11所示,定位件6包括:相连接的定位板61和定位帽62,例如,定位帽62的数量为一个,该定位帽62位于定位板61的中间位置处(参见图11),或者,还可以设置多个定位帽62,多个定位帽62对称地位于定位板61的不同位置处(图中未示出)。
弹性件5、定位帽62和第一定位柱3113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如附图10所示,通过使弹性件5的顶端位于定位帽62内部,弹性件5的底端套设于第一定位柱3113上,这样,能够使弹性件5稳定地限位于壳体4内部,仅能作沿上下方向的压缩或者伸展运动,而无法发生其他方向上的位移。
结合附图10和附图11,定位板61上具有定位孔610,定位孔610套设于第二定位柱3114上,来防止定位板61沿水平方向发生位移,同时,利用限位杆412对定位件6提供向下的压力,弹性件5为定位件6提供向上的推力,使得定位件6无法沿上下方向发生位移,确保定位板61始终稳定地固定于壳体4内部。
定位帽62设置为多个时,定位孔610和第二定位柱3114均可以设置为一个,定位孔610位于多个定位帽62构成的轮廓的中心位置处即可。定位帽62设置为一个时,定位孔610和第二定位柱3114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定位孔610对称地布置于定位帽62的周侧即可,以上均能够实现定位件6的稳定定位。
在一些示例中,使定位孔610和第二定位柱3114设置为多个,多个定位孔610和多个第二定位柱3114分别对称布置,例如附图10所示,定位孔61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定位孔610成对角布置并位于定位帽62的相对的两侧。
第二定位柱3114的顶端设置为圆锥状或者圆台状,以引导第二定位柱3114顺利地穿过定位孔610。
综上可知,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结合附图2可知,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上壳体41、滑动件2的连接段221、定位件6、插销3的主板311、传动件1依次布置,滑动件2的驱动段222自上而下的延伸直至与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顶部表面相抵,其延伸路径须经过定位件6和插销3的主板311。
为了防止驱动段222与定位件6的定位板61和插销3的主板311之间发生干涉,在定位件6的定位板61上设置第二防干涉孔611(参见图11),以及在插销3的主板311上设置第三防干涉孔315(参见图5),第二防干涉孔611和第三防干涉孔315对应连通,以用于使驱动段222通过。
在电连接器处于常态(即非拔出状态)时,滑动件2止位于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滑动件2仅能向下移动,而无法向上移动。在电连接器的插片32恰好从电源的插孔拔出时,滑动件2止位于终止位置,在该终止位置,滑动件2仅能向上移动,而无法向下移动。
图2示例了一种带线的二极公接头形式的电连接器,以下结合该带线的二极公接头中的各部件对电连接器的装配方式进行示例性描述:
装配下壳体42和传动件1:
将传动件1的圆弧形开槽120卡入下壳体42底部的连接轴423上。
装配插销3:将插销3的插片32贯穿下壳体42底部的插片过孔4211,同时,插销3的主板311底部的凸筋3112搭接于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顶部表面上相应位置处。
装配弹性件5:
将弹性件5的底端套入插销3的主板311的顶部处的第一定位柱3113,然后将定位件6的定位帽62套入弹性件5的顶端,同时,定位件6的定位板61上的定位孔610套入插销3的主板311的顶部处的第二定位柱3114上,实现定位件6的装配。
装配滑动件2:
使滑动件2的触发部21装配于下壳体42的下轨道槽420内,同时,使滑动件2的驱动部22的驱动段222搭接于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顶部表面上相应位置处。
装配上壳体41:
将上壳体41盖装于下壳体42的上端开口处,其中,绝缘套管314贯穿上壳体41的进线孔4113并伸出至上壳体41的上方,上壳体41的侧导向板4112套入至下壳体42的内部,限位杆412的底端搭接于定位件6的定位板61的顶部表面,第一卡件413与第二卡件424相卡接,即可实现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的连接,进而完成电连接器的装配。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结构,以下就电连接器从电源中拔出的操作过程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2中的双向箭头线示例了插销3的上下移动方向,用户用手部操作滑动件2的触发部21上的凹槽210,向着靠近电源的方向向下推动触发部21,滑动件2的驱动部22的驱动段222推动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一端使其转动,则传动主体部11的另一端则向上翘起,从而推动主板311的凸筋3112使得插销3往远离电源的方向向上移动,最终带动插片32脱离电源。
由于传动主体部11的相对的两个作用端对称地布置于连接部12的两侧,使这两个作用端的中心点与连接部12的中轴线的距离分别计为a和b,其中,a:b=1:1,因此,滑动件2向下滑动的距离等于插片32向上移动的距离。例如,当滑动件2向下滑动2.8mm时,插片32则向上回缩2.8mm,使插片32刚好从电源的插孔中脱出,如此,即可轻松地完成电连接器从电源中的拔出作业。
在进行上述拔出作业的过程中,插销3的移动使得弹性件5被压缩以储存弹性势能。所以,当完成拔出作业后,用户的手部松开触发部21,弹性件5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插销3恢复原位,同时,插销3上的凸筋3112推动传动件1反向转动直至恢复原位,传动件1的反向转动使得滑动件2也随之恢复原位,最终使得电连接器恢复至常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传动件(1)、滑动件(2)、插销(3)、壳体(4);
所述传动件(1)能够转动地位于所述壳体(4)的底部;
所述滑动件(2)包括相连接的触发部(21)和驱动部(22),所述触发部(21)能够移动地位于所述壳体(4)的侧壁上,所述驱动部(22)与所述传动件(1)的一端相抵;
所述插销(3)包括相连接的插销主体(31)和插片(32),所述插片(32)贯穿所述壳体(4)并位于所述壳体(4)的下方,所述传动件(1)的另一端在所述壳体(4)内部与所述插销主体(31)相抵;
所述滑动件(2)被配置为,所述滑动件(2)朝靠近所述插片(32)的方向向下移动时,所述传动件(1)被所述驱动部(22)驱动而转动,使得所述插片(32)朝靠近所述壳体(4)的方向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包括:传动主体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主体部(11)的第一表面连接,所述连接部(12)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4)的底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与所述传动主体部(11)的第一表面相对,所述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上相对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驱动部(22)和所述插销主体(31)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件(1)并排布置;
其中一个所述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22)相抵,第二端与所述插销主体(31)相抵;
另一个所述传动件(1)的传动主体部(11)的第二表面的第一端与所述插销主体(31)相抵,第二端与所述驱动部(22)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2)包括:连接段(221)和驱动段(222);
所述驱动段(222)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段(221)的面向所述传动件(1)的表面连接,所述驱动段(22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传动件(1)相抵;
所述连接段(221)的位于所述驱动段(222)两侧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触发部(21)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段(22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段(222)呈对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21)的背离所述连接段(221)的表面上具有凹槽(210),所述凹槽(210)用于容纳用户的手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所述上壳体(41)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42)的上端连接;
所述上壳体(41)的外侧壁上具有上轨道槽(410),所述下壳体(42)的外侧壁上具有下轨道槽(420),所述上轨道槽(410)与所述下轨道槽(420)对应连通并配合构成导向轨道(40);
所述触发部(21)限位于所述导向轨道(40)内,且所述触发部(21)沿着所述导向轨道(40)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2)包括:下壳本体(421)、支架(422)和连接轴(423);
所述支架(422)位于所述下壳本体(421)的底部,所述连接轴(423)位于所述支架(422)上;
所述传动件(1)包括:传动主体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与所述连接轴(423)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主体(31)包括:主板(311);
所述插片(32)与所述主板(311)连接且位于所述主板(311)的下方;
所述主板(311)与所述壳体(4)的底部之间具有容置腔,所述传动件(1)在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主板(311)的底部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311)包括:主板本体(3111)和凸筋(3112),所述凸筋(3112)位于所述主板本体(3111)的底部,所述凸筋(3112)的底端用于与所述传动件(1)相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限位于所述主板(311)与所述壳体(4)的顶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上壳体(41)和下壳体(42),所述上壳体(41)包括上壳本体(411)和限位杆(412),所述限位杆(412)的顶端与所述上壳本体(411)连接;
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定位件(6),所述定位件(6)的底端与所述弹性件(5)的顶端相抵,所述定位件(6)的顶端与所述限位杆(412)的底端相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311)包括:主板本体(3111)、第一定位柱(3113)和第二定位柱(3114),所述第一定位柱(3113)和所述第二定位柱(3114)分别与所述主板本体(3111)的顶部表面不同位置处连接;
所述定位件(6)包括:相连接的定位板(61)和定位帽(62);
所述弹性件(5)的顶端位于所述定位帽(62)内部,所述弹性件(5)的底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3113)上;
所述定位板(61)上具有定位孔(610),所述定位孔(610)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柱(3114)上。
CN202111342597.4A 2021-11-12 2021-11-12 电连接器 Active CN114006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597.4A CN114006213B (zh) 2021-11-12 2021-11-12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2597.4A CN114006213B (zh) 2021-11-12 2021-11-1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213A CN114006213A (zh) 2022-02-01
CN114006213B true CN114006213B (zh) 2024-05-14

Family

ID=79928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2597.4A Active CN114006213B (zh) 2021-11-12 2021-11-1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0621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175U (ja) * 1992-10-28 1994-05-20 政彦 原田 簡易離脱電源プラグ 及び 簡易離脱電源コンセント
US7175465B1 (en) * 2005-08-26 2007-02-13 Advanced Connect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pring push button for disengagement with jack
CN206850082U (zh) * 2017-04-24 2018-01-05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可快速插拔的插头组件
CN208507555U (zh) * 2018-08-10 2019-02-15 温州美宝龙车业有限公司 点火开关锁
CN110875546A (zh) * 2018-08-30 2020-03-10 惠而浦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175U (ja) * 1992-10-28 1994-05-20 政彦 原田 簡易離脱電源プラグ 及び 簡易離脱電源コンセント
US7175465B1 (en) * 2005-08-26 2007-02-13 Advanced Connect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pring push button for disengagement with jack
CN206850082U (zh) * 2017-04-24 2018-01-05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可快速插拔的插头组件
CN208507555U (zh) * 2018-08-10 2019-02-15 温州美宝龙车业有限公司 点火开关锁
CN110875546A (zh) * 2018-08-30 2020-03-10 惠而浦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213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15049B2 (en) A low voltage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cal interlocking means
CN217956266U (zh) 锁止结构、插接箱和配电系统
CN212365886U (zh) 一种接线端子和断路器
EP4152529A1 (en) Power adap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110994265A (zh) 插拔式连接器的锁扣结构
CN114006213B (zh) 电连接器
CN215834853U (zh) 插座装置
CN219677691U (zh) 一种插头及储能连接器
CN116454665B (zh) 一种机器人用线束连接器和喷涂机器人
CN111129835B (zh) 一种方便插接的大功率电源连接器
CN110571596B (zh) 一种把手式锁紧结构
CN103594258B (zh) 一种开关装置
CN216820352U (zh) Led显示装置的插拔组件、led箱体组件及led显示装置
CN210379519U (zh) 电源插座的支撑组件及电源插座
WO2019114218A1 (zh) 电连接器开关模组
CN213071574U (zh) 适配器
CN221102540U (zh) 电源插座
CN114759400B (zh) 插座
CN221282445U (zh) 电源插座
CN220066284U (zh) 插拔连接器快速解锁结构
CN216002409U (zh) 自动打开和锁定机构及手套箱
CN219576077U (zh) 一种带锁止结构的连接器
CN211456171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CN220138726U (zh) 触点连接器
CN220038346U (zh) 一种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