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2540U - 电源插座 - Google Patents

电源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2540U
CN221102540U CN202323074541.2U CN202323074541U CN221102540U CN 221102540 U CN221102540 U CN 221102540U CN 202323074541 U CN202323074541 U CN 202323074541U CN 221102540 U CN221102540 U CN 221102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ole
limiting
pie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745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月
唐志强
何明辉
孙全周
谭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Ltd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Ltd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Ltd China filed Critical Siemens Ltd China
Priority to CN2023230745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02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2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2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座,包括底座、主体、第一弹性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底座包括容纳槽;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多组插孔,所述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在伸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所述收回位置时,所述多组插孔全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在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多组插孔全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外;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向所述主体施加朝向所述伸出位置的弹性力;控制组件能够控制主体在伸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该电源插座的主体可以隐藏在底座中,从而使插孔隐藏在底座中。

Description

电源插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电源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
目前市场上的插座大多是固定式外露插孔,这种插座所占用的位置和体积是固定的,使用功能单一,在无需使用插座时,不能将插孔隐藏起来,且插孔长期暴露在外,在不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座,以解决现有电源插座的插孔不能被隐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插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容纳槽;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插孔,所述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在伸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当所述主体位于所述收回位置时,至少有一组所述插孔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主体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插孔全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外;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向所述主体施加朝向所述伸出位置的弹性力;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开关、第二弹性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在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向所述限位件施加朝向所述止挡位置的弹性力,所述开关和所述限位件传动连接,通过所述开关能够驱动所述限位件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朝向所述避让位置运动;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这两者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另一者上设置有所述控制组件,当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外,以允许所述主体能够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收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当所述主体位于所述收回位置时,所述限位件能够被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而朝向所述止挡位置运动,并在到达所述止挡位置时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所述开关驱动所述限位件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朝向所述避让位置运动;进而允许主体朝向伸出位置运动,并可以在第一弹性件的抵推作用下保持在伸出位置。当需要收回时,使用者可以向主体施加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相反的作用力,以驱动主体朝向收回位置运动,当主体到达收回位置时,限位件对准第一限位槽,此时使用者不再施加外力于开关,限位件可以只被第二弹性件驱动而插入第一限位槽中,也即限位件到达止挡位置。在限位件和第一限位槽的配合作用下,主体停留在收回位置。
可选的,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这两者的一者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主体的运动方向上间隔分布,当所述主体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限位件能够被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而朝向所述止挡位置运动,并在到达所述止挡位置时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件插入第二限位槽中,可以使主体稳定的保持在伸出位置。
可选的,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这两者的一者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在所述主体的运动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件;当所述主体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定位件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件插入第二限位槽中后,可以使主体稳定的保持在伸出位置。
可选的,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底表面上并朝向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延伸;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主体的底表面上;所述第一柱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底表面。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柱体可以引导主体沿着第一柱体的轴向运动,同时,第一柱体可以引导和支撑第一弹性件,保证第一弹性件在第一柱体的轴向变形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主体还包括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环绕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周围,所述环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深度,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容纳于所述环形槽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可以容纳被压缩的第一弹性件,避免第一弹性件被过度压缩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两个。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件可以同时分别插入两个第二限位槽中,或同时分别插入两个第一限位槽中,可以使得主体稳定的保持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一限位槽均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上,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当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限位件隐藏在所述主体内,当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止挡位置时,所述限位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以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或所述第一限位槽。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可以隐藏在底座内,主体可以顺畅的相对于容纳槽往复运动,插座整体外观简洁。
可选的,所述主体包括外壳和支架,所述外壳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外壳的顶壁上,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均连通;所述限位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道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或所述支架,当所述限位件被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推至所述止挡位置时,所述限位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开关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并与所述限位件传动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操控开关、限位件可以均隐藏在外壳所包围的容纳腔中。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三通孔,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开关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第三通孔中,所述第三弹性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中,且连接在所述开关和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向所述开关施加朝向所述外壳的顶壁的弹性力;当所述开关被朝向所述底座按压时,所述开关朝向所述底座运动以驱动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避让位置运动。
可选的,所述开关包括限位凸缘,所述开关在所述限位凸缘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限位凸缘能够抵靠于所述外壳的顶壁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缘可以限制开关的运动行程,防止开关从第一通孔脱离主体。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柱体,所述开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柱体上,另一端容纳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柱体和第二连接孔共同引导和支撑第三弹性件,保证第三弹性件沿着第二柱体的轴向变形,从而保证开关能够顺畅的被第三弹性件驱动。
可选的,所述开关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斜表面;所述限位件包括凸起部、止挡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止挡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伸出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尺寸;在所述限位件的滑动方向上,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二斜表面,所述第二斜表面朝向所述第一斜表面,所述第一斜表面和所述第二斜表面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呈锐角夹角。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关,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一斜表面和第二斜表面,驱动限位件在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止挡件,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三柱体,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止挡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柱体上。如此,第三柱体可以为第二弹性件起到支撑和引导的作用,保证第二弹性件沿着第三柱体的轴向变形。
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连接在一起并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顶盖上,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底盖上。
综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插座,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时,使主体隐藏在底座中,从而使插孔隐藏在底座中,提高电源插座的使用安全性和美观度;而且由于主体可以伸出底座,因此,主体的多个表面上均可以设置插孔,因此可以提高一个电源插座上的插孔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主体位于收回位置;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截面图,其中主体位于收回位置;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截面图,其中主体位于收回位置,开关处于被外力按压状态;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截面图,其中主体位于伸出位置;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截面图,其中主体位于伸出位置,开关处于被外力按压状态;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底座;11、容纳槽,12、第二限位槽,13、第一限位槽,14、第一柱体;15、槽体结构,16、连接凸缘,17、装饰盖,18、第四连接孔;
20、主体;21、第一连接孔;22、环形槽;23、外壳,231、第一通孔,232、第二通孔,24、支架,241、第三通孔;25、止挡件;26、第二柱体;2301、顶盖,2301A、第三连接孔,2302、底盖;2302B、凸起;
30、第一弹性件;
41、开关;411-驱动部,4111、第一斜表面,412、第二连接孔;413-限位凸缘;
42、第二弹性件;
43、限位件,431、凸起部,4311、第二斜表面,432、止挡部,433、连接部,434、第三柱体;
50、第三弹性件,60、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参照图1到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电源插座,包括:
底座10,底座10包括容纳槽11;
主体20,主体20上设置有多组插孔60,主体20能够相对于底座10在伸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当主体20位于收回位置时,至少有一组插孔60位于容纳槽11内,当主体20位于伸出位置时,插孔60全部位于容纳槽11外;
第一弹性件30,第一弹性件30连接在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第一弹性件30向主体20施加朝向伸出位置的弹性力;
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开关41、第二弹性件42和限位件43,限位件43能够相对于主体20在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弹性件42向限位件43施加朝向止挡位置的弹性力,开关41和限位件43传动连接,通过开关41能够驱动限位件43克服第二弹性件42的弹性力而朝向避让位置运动;
其中,主体20和底座10这两者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3,另一者上设置有控制组件,
当限位件43位于避让位置时,限位件43位于第一限位槽13外,以允许主体20能够在伸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当主体20位于收回位置时,限位件43能够被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朝向止挡位置运动,并在到达止挡位置时插入第一限位槽13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施加第一外力F1于开关41,以达到通过操控开关41来使限位件43克服第二弹性件42的弹性力而从止挡位置到达避让位置的目的。在限位件43位于避让位置时,允许主体20可以被第一弹性件30驱动而朝向伸出位置运动,并可以在第一弹性件30的抵推作用下保持在伸出位置。然后,使用者可以向主体20施加与第一弹性件30的弹性力相反的作用力,以驱动主体20朝向收回位置运动,当主体20到达收回位置时,限位件43对准第一限位槽13,此时使用者不再施加第一外力F1于开关41,限位件43可以只被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插入第一限位槽13中,也即限位件43到达止挡位置。
综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插座,可以在不需要使用时,使主体20隐藏在底座10中,从而使插孔隐藏在底座10中,提高电源插座的使用安全性和美观度;而且由于主体20可以伸出底座10,因此,主体20的多个表面上均可以设置插孔,因此可以提高一个电源插座上的插孔数量。
其中,所述主体20和所述底座10这两者的一者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槽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12在所述主体20的运动方向上间隔分布。
在一种示例中,当所述主体2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限位件43能够被所述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朝向所述止挡位置运动,并在到达所述止挡位置时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12中。如此,利用限位件43插入第二限位槽12中,可以使主体20稳定的保持在伸出位置;换言之,只要限位件43插入第二限位槽12中,第一弹性件30就不能带动主体20移动。
进一步的,由于主体20的位置稳定,因此可以方便地将插头插入主体20上的插孔60中。其中,由于限位件43分别能够插入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2中,因此,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2可以均位于主体20或所述底座10这两者的一者上,限位件43则位于另一者上。例如,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2可以均位于容纳槽11的内壁上,限位件43位于主体20上。
在另一种示例中,所述主体20和所述底座10中的另一者上可以设置有定位件;当所述主体2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定位件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12中。换言之,定位件和第二限位槽12这两者的一者位于主体20上,另一者位于底座10上。如此,定位件插入第二限位槽12中后,可以使主体20稳定的保持在伸出位置。换言之,只要定位件插入第二限位槽12中,第一弹性件30就不能带动主体20移动。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将基于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2均位于容纳槽11的内壁上,限位件43位于主体20上,并参考图4至图7更详细的描述电源插座的使用方法:
首先,设定初始状态为主体20位于收回位置,参考图4,此时,限位件43位于止挡位置且插入第一限位槽13中,主体20上的至少一组插孔被隐藏在容纳槽11中,不能被使用。
当需要使用该被隐藏的插孔时,需要使主体20运动至伸出位置,因此需要进行如下操作:参考图5,施加第一外力F1于开关41以使限位件43运动至避让位置,在限位件43达到避让位置时,第一弹性件30就可以驱动主体20朝向伸出位置运动,在主体20朝向伸出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限位件43被底座10的位于第二限位槽12和第一限位槽13之间的部分抵压而保持在避让位置,因此可以不再施加第一外力F1于开关41,当主体20到达伸出位置时,限位件43与第二限位槽12对准,并被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自动插入第二限位槽12中,此时,限位件43和第二限位槽12配合而使主体20保持在伸出位置,参考图6。
当不需要使用该插孔时,需要使主体20运动至收回位置,因此需要进行如下操作:参考图7,施加第一外力F1于开关41,和施加第二外力F2于主体20,第一外力F1可以使限位件43运动至避让位置,在限位件43达到避让位置时,主体20在第二外力F2的作用下可以克服第一弹性件30的弹性力而朝向收回位置运动,在主体20到达收回位置时,先撤去第一外力F1,使限位件43可以被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插入第一限位槽13中,限位件43和第一限位槽13配合而使主体20保持在收回位置,然后再撤去第二外力F2,从而完成将主体20收回的操作,参考图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9所示,底座10还包括第一柱体14,第一柱体14位于容纳槽11的底表面上并朝向容纳槽11的槽口延伸;主体20包括第一连接孔21,第一连接孔21位于主体20的底表面上;第一柱体14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1中,第一弹性件30套设在第一柱体14上,且第一弹性件30的顶端连接于主体20,第一弹性件30的底端连接于容纳槽11的底表面。基于该技术方案,第一柱体14可以起到引导和限位主体20运动的作用,使主体20能够沿着第一柱体14的轴向运动,同时还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弹性件30,避免第一弹性件30歪倒的作用,以及引导第一弹性件30,保证第一弹性件30在第一柱体14的轴向变形的作用,从而可以使主体20顺畅地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其中,参考图2,第一弹性件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弹性件30环绕主体20的中心线间隔分布。如此,多个第一弹性件30可以分别施加弹性力于主体20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使主体20受力均衡,进而使得主体20能够稳定的沿着第一柱体14的轴向往复运动。在一种示例中,第一柱体14和第一弹性件30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数量相同。如此,可以每个第一柱体14上套设一个第一弹性件30,每个第一弹性件30均可以被第一柱体14引导和支撑。例如,第一柱体14和第一弹性件30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一柱体14绕主体20的中心线均匀间隔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0还包括环形槽22,所述环形槽22环绕在所述第一连接孔21周围,所述环形槽22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的深度,所述第一弹性件30的顶端容纳于所述环形槽22中。基于该技术方案,当主体20位于收回位置时,由于环形槽22的存在,使得主体20和底座10之间用于容纳被压缩第一弹性件30的空间较大,可以避免第一弹性件30被过度压缩的情况。而且,在第一柱体14的基础上,利用环形槽22进一步限位第一弹性件30,使得第一弹性件30能够沿着第一柱体14的轴向变形。此外,可以使每个第一连接孔21周围环绕一个环形槽2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第二限位槽1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主体20的两侧;第一限位槽1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主体20的两侧;限位件43的数量为两个。也即,两个限位件43位于主体20的两侧,一个限位件43用于插入位于主体20同一侧的一个第二限位槽12和第一限位槽13中。基于该技术方案,当主体20位于伸出位置时,两个限位件43分别插入两个第二限位槽12中,当主体20位于收回位置时,两个限位件43分别插入两个第一限位槽13中,如此,可以使得主体20稳定的保持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
在一种示例中,参考图4,开关41的数量为一个,且同时和两个限位件43传动连接。那么,需要改变主体20位置时,按压开关41就可以同时驱动两个限位件43,操作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限位槽12和第一限位槽13均位于容纳槽11的内表面上,控制组件安装在主体20上,当限位件43位于避让位置时,限位件43隐藏在主体20内,当限位件43位于止挡位置时,限位件43至少部分伸出主体20的外表面,以插入第二限位槽12或第一限位槽13。如此,限位件43隐藏在底座10内,主体20可以顺畅的相对于容纳槽11往复运动,插座整体外观简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8和图9,主体20包括外壳23和支架24,外壳23包围形成容纳腔,支架24位于容纳腔中,外壳23包括第一通孔231和第二通孔232,第一通孔231位于外壳23的顶壁上,第二通孔232位于外壳23的侧壁上,支架24与外壳23的底壁之间形成有通道,该通道与第一通孔231、第二通孔232均连通;限位件43滑动地设置于通道中,第二弹性件42的一端连接于限位件43,另一端连接于外壳23或支架24,当限位件43被第二弹性件42抵推至止挡位置时,限位件43至少部分伸出第二通孔232;开关41位于第一通孔231中,并与限位件43传动连接。如此,操控开关41、限位件43可以均隐藏在外壳23所包围的容纳腔中。
进一步的,支架24包括第三通孔241,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50,开关41穿过第一通孔231伸入第三通孔241中,第三弹性件50穿设于第三通孔241中,且连接在开关41和外壳23的底壁之间,第三弹性件50向开关41施加朝向外壳23的顶壁的弹性力;当开关41被朝向底座10按压时,开关41朝向底座10运动以驱动限位件43朝向避让位置运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开关41依次穿过外壳23的顶壁、支架24后,伸入到支架24和外壳23底壁之间的区域,以与限位件43连接,从而可以驱动限位件43朝向避让位置运动。当撤去施加在开关41上的第一外力F1后,第三弹性件50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可以推动开关41朝向外壳23的顶壁运动,这时,开关41撤去施加在限位件43上的作用力,那么,限位件43就可以被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朝向止挡位置运动,并在达到止挡位置时能够插入第二限位槽12或第一限位槽13中。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关41包括限位凸缘413,开关41在限位凸缘413处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231的内径,在第三弹性件50的作用下,限位凸缘413能够抵靠在外壳23的顶壁上。如此,限位凸缘43可以限制开关41的运动行程,防止开关41从第一通孔231脱离主体20。
其中,在没有第一外力F1施加于开关41时,开关41的顶表面可以和外壳23的顶表面平齐,也即,开关41的顶表面和主体20的顶表面平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外壳23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柱体26,开关4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12,第三弹性件50的一端套设在第二柱体26上,另一端容纳于第二连接孔412中。如此,第二柱体26和第二连接孔412共同引导和支撑第三弹性件50,保证第三弹性件50沿着第二柱体26的轴向变形,从而保证开关41能够顺畅的被第三弹性件50驱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至图7,开关41包括驱动部411,驱动部411包括第一斜表面4111;限位件43包括凸起部431、止挡部432和连接部433,连接部433连接在凸起部431和止挡部432之间,限位件43位于止挡位置时,止挡部432伸出第二通孔232,连接部433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232的内径尺寸;在限位件43的滑动方向上,驱动部411位于凸起部431和止挡部432之间,凸起部431包括第二斜表面4311,第二斜表面4311朝向第一斜表面4111,第一斜表面4111和第二斜表面4311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一通孔231的轴向呈锐角夹角。这里,连接部433的外径尺寸是指在与第二通孔232的内径平行的方向上,连接部433的外部尺寸,如此,连接部433不能穿过第二通孔232,从而可以限制限位件43的运动行程,避免限位件43从第二通孔232脱离主体20。其中,第一通孔231的轴向和第二通孔232的轴向可以相互垂直,开关41被第一外力F1按压时,开关41沿着第一通孔231的轴向朝向外壳23的底壁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斜表面4111和第二斜表面4311,驱动限位件43朝向避让位置运动。这里,第一斜表面4111和第二斜表面4311相对可以理解为:第一斜表面4111面向第二斜表面4311,第二斜表面4311面向第一斜表面4111。在一种示例中,第一斜表面4111和第二斜表面4311可以相互平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关41朝向外壳23的底壁运动过程中,开关41的驱动部411和限位件43的凸起部431首先接触,然后随着开关41继续朝向外壳23的底壁运动,在第二斜表面4311和第一斜表面4111的引导作用下,限位件43被朝向远离第二通孔232的方向推动,最终使限位件43到达避让位置。当撤去施加在开关41上的作用力后,开关41被第三弹性件50驱动而朝向外壳23的顶壁运动,逐渐远离限位件43,此时,限位件43则可以被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朝向第二通孔232运动,直至达到止挡位置。如此,通过设置相对的第二斜表面4311和第一斜表面4111,就可以达到驱动限位件43的目的,开关41和限位件43之间的连接关系简单,利于简化控制组件的结构。
在一种示例中,参考图4,开关41的数量为一个,开关41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斜表面4111,每个第一斜表面4111分别与一个限位件43的第二斜表面4311对准,如此,一个开关41可以同时驱动两个限位件4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和图8,外壳23的底壁上设置有止挡件25,限位件43上设置有第三柱体434,第二弹性件42的一端与止挡件25连接,第二弹性件42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三柱体434上。如此,第二弹性件43就被限制在限位件43和止挡件25之间,第三柱体434可以为第二弹性件43起到支撑和引导的作用,保证第二弹性件43沿着第三柱体434的轴向变形。
其中,连接部433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232的内径尺寸时,第二弹性件42和限位件43就可以被限制在止挡件25和外壳23的侧壁之间。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8和图9,外壳23包括顶盖2301和底盖2302,顶盖2301和底盖2302连接在一起并包围形成容纳腔;第一通孔231位于顶盖2301上,第二通孔232位于底盖2302上。本申请中,“顶、底”是基于主体20和底座10的相对位置定义的,主体20位于底座10的顶部,主体20朝向底座10的一侧为底,远离底座10的一侧为顶。外壳23的底壁位于底盖2302上,顶壁位于顶盖2301上。
其中,顶盖2301和底盖2302可以卡接连接在一起。例如,顶盖2301的相对两侧可以均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301A,底盖2302的相对两侧外表面上可以均设置有凸起2302B,凸起2302B可以插入第三连接孔2301A中,从而实现顶盖2301和底盖2302的卡接。
在一种示例中,参考图3,底座10可以包括槽体结构15、连接凸缘16和装饰盖17,连接凸缘16连接在槽体结构15的周围,凸缘16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18,装饰盖17与在连接凸缘16卡接,并覆盖第四连接孔18,容纳槽11位于槽体结构15上,并被连接凸缘16环绕。如此,在使用时,可以使紧固件穿过第四连接孔18,以将底盖2302固定在插座安装结构上,然后将装饰盖17与连接凸缘16卡接,从而覆盖在紧固件和第四连接孔18,达到美化外观的效果。其中,插座安装结构可以为墙体、地面或其他结构,本申请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和各系统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和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是逻辑结构,即,有些模块可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或者,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独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
以上各实施例中,硬件模块可以通过机械方式或电气方式实现。例如,一个硬件模块可以包括永久性专用的电路或逻辑(如专门的处理器,PGA或ASIC)来完成相应操作。硬件模块还可以包括可编程逻辑或电路(如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可以由软件进行临时的设置以完成相应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机械方式、或专用的永久性电路、或者临时设置的电路)可以基于成本和时间上的考虑来确定。
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申请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基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码审核手段得到本申请更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所述底座(10)包括容纳槽(11);
主体(20),所述主体(20)上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插孔(60),所述主体(20)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10)在伸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当所述主体(20)位于所述收回位置时,至少有一组所述插孔位于所述容纳槽(11)内,当所述主体(2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插孔全部位于所述容纳槽(11)外;
第一弹性件(30),所述第一弹性件(30)连接在所述主体(20)和所述底座(10)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30)向所述主体(20)施加朝向所述伸出位置的弹性力;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开关(41)、第二弹性件(42)和限位件(43),所述限位件(43)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20)在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42)向所述限位件(43)施加朝向所述止挡位置的弹性力,所述开关(41)和所述限位件(43)传动连接,通过所述开关(41)能够驱动所述限位件(43)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弹性力而朝向所述避让位置运动;
其中,所述主体(20)和所述底座(10)这两者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3),另一者上设置有所述控制组件,
当所述限位件(43)位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限位件(43)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3)外,以允许所述主体(20)能够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收回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当所述主体(20)位于所述收回位置时,所述限位件(43)能够被所述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朝向所述止挡位置运动,并在到达所述止挡位置时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1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0)和所述底座(10)这两者的一者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槽(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12)在所述主体(20)的运动方向上间隔分布,
当所述主体(2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限位件(43)能够被所述第二弹性件(42)驱动而朝向所述止挡位置运动,并在到达所述止挡位置时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0)和所述底座(10)这两者的一者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槽(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12)在所述主体(20)的运动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主体(20)和所述底座(10)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件;
当所述主体(20)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定位件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还包括第一柱体(14),所述第一柱体(14)位于所述容纳槽(11)的底表面上并朝向所述容纳槽(11)的槽口延伸;
所述主体(20)包括第一连接孔(21),所述第一连接孔(21)位于所述主体(20)的底表面上;
所述第一柱体(14)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中,所述第一弹性件(30)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14)上,且所述第一弹性件(30)的顶端连接于所述主体(20),所述第一弹性件(3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容纳槽(11)的底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0)还包括环形槽(22),所述环形槽(22)环绕在所述第一连接孔(21)周围,所述环形槽(22)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的深度,所述第一弹性件(30)的顶端容纳于所述环形槽(22)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2)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主体(20)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槽(1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主体(20)的两侧;所述限位件(43)的数量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2)和所述第一限位槽(13)均位于所述容纳槽(11)的内表面上,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主体(20)上,当所述限位件(43)位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限位件(43)隐藏在所述主体(20)内,当所述限位件(43)位于所述止挡位置时,所述限位件(43)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主体(20)的外表面,以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12)或所述第一限位槽(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0)包括外壳(23)和支架(24),所述外壳(23)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支架(24)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所述外壳(23)包括第一通孔(231)和第二通孔(232),所述第一通孔(231)位于所述外壳(23)的顶壁上,所述第二通孔(232)位于所述外壳(23)的侧壁上,所述支架(24)与所述外壳(23)的底壁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231)、所述第二通孔(232)均连通;所述限位件(43)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道中,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4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23)或所述支架(24),当所述限位件(43)被所述第二弹性件(42)抵推至所述止挡位置时,所述限位件(43)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第二通孔(232);所述开关(4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31)中,并与所述限位件(43)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4)包括第三通孔(241),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50),所述开关(4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31)伸入所述第三通孔(241)中,所述第三弹性件(50)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241)中,且连接在所述开关(41)和所述外壳(23)的底壁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50)向所述开关(41)施加朝向所述外壳(23)的顶壁的弹性力;
当所述开关(41)被朝向所述底座(10)按压时,所述开关(41)朝向所述底座(10)运动以驱动所述限位件(43)朝向所述避让位置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41)包括限位凸缘(413),所述开关(41)在所述限位凸缘(413)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231)的内径,
在所述第三弹性件(50)的作用下,所述限位凸缘(413)能够抵靠于所述外壳(23)的顶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3)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柱体(26),所述开关(4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12),所述第三弹性件(5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柱体(26)上,另一端容纳于所述第二连接孔(412)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41)包括驱动部(411),所述驱动部(411)包括第一斜表面(4111);
所述限位件(43)包括凸起部(431)、止挡部(432)和连接部(433),所述连接部(433)连接在所述凸起部(431)和所述止挡部(432)之间,所述限位件(43)位于所述止挡位置时,所述止挡部(432)伸出所述第二通孔(232),所述连接部(433)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232)的内径尺寸;
在所述限位件(43)的滑动方向上,所述驱动部(411)位于所述凸起部(431)和所述止挡部(432)之间,所述凸起部(431)包括第二斜表面(4311),所述第二斜表面(4311)朝向所述第一斜表面(4111),所述第一斜表面(4111)和所述第二斜表面(4311)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通孔(231)的轴向呈锐角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3)的底壁上设置有止挡件(25),所述限位件(43)上设置有第三柱体(434),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一端与所述止挡件(25)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三柱体(434)上。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3)包括顶盖(2301)和底盖(2302),所述顶盖(2301)和所述底盖(2302)连接在一起并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通孔(231)位于所述顶盖(2301)上,所述第二通孔(232)位于所述底盖(2302)上。
CN202323074541.2U 2023-11-14 2023-11-14 电源插座 Active CN221102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74541.2U CN221102540U (zh) 2023-11-14 2023-11-14 电源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74541.2U CN221102540U (zh) 2023-11-14 2023-11-14 电源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2540U true CN221102540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1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74541.2U Active CN221102540U (zh) 2023-11-14 2023-11-14 电源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02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5354B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1872911B (zh) 旋转选择推出式多国电源转接器
US6050838A (en) Connector housing having temporary locking mechanism for reciprocatingly engaging with another connector housing
US20200335910A1 (en) Self-locking plug
CN221102540U (zh) 电源插座
US8011940B1 (en) Power socket device having switches
EP2557580A1 (en) Switch
CN221282445U (zh) 电源插座
CN106410531A (zh) 防触电模块及具有其的插座、插排
CN115579660A (zh) 一种滑动式多芯直插拔电源连接器组件
CN107317127B (zh) 矩形连接器
US20240222919A1 (en) Charging connector and charging device
CN204315431U (zh) 一种按键开关
CN1125510C (zh) 模块插座
CN114006213B (zh) 电连接器
CN208522135U (zh) 一种hdmi连接器
CN214624827U (zh) 一种组合式插座及包含该插座的键盘
KR200312340Y1 (ko) 스위칭 플러그
CN213071574U (zh) 适配器
CN117154448A (zh) 一种升降插座
CN118099823A (zh) 一种升降插座
KR102104746B1 (ko) 원터치 인출형 플러그
CN214898904U (zh) 易于插线的端子台结构
CN216529706U (zh) 一种带自锁结构的伺服控制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CN204858088U (zh) 一种改进的按钮升降式电源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