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726U - 触点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触点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8726U
CN220138726U CN202321661985.3U CN202321661985U CN220138726U CN 220138726 U CN220138726 U CN 220138726U CN 202321661985 U CN202321661985 U CN 202321661985U CN 220138726 U CN220138726 U CN 220138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tact
push rod
unlock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19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良
赵建余
张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pu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pu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pu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pu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19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8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8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8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公开了触点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弹性锁接组件和推杆导通组件,连接器壳体底部设有连接第一导线的第一接线孔和连接第二导线的第二接线孔;锁接弹性件的固定端连接连接器壳体,自由端能卡接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锁接弹性件始终具有推动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朝向工作腔的运动趋势,解锁件可滑动地连接连接器壳体推抵自由端以使锁接弹性件脱离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推杆导通组件可滑动地连接连接器壳体,推杆导通组件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能电连接第一导线,第二触点能电连接第二导线。本实用新型的触点连接器能实现导线快速插接和快速拔出;占用空间较小,满足狭小作业空间的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触点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触点连接器。
背景技术
触点式连接器是一种通过触点接触实现导线等有源器件之间电流传输或者信号传输的器件。现有的触点式连接器通过带有螺钉的紧固件对导线进行锁定,为了保证导线固定的可靠性,一般设置有多个螺钉。导线插入触点式连接器内,锁紧螺钉从而通过紧固件实现导线的固定;当需要拆除导线时,需要反向拧松所有螺钉才能实现。导线拆装步骤较为繁琐,且需要螺丝刀等专用工具,不满足快速插接和快速拔出的要求,耗时耗力,降低了触点式连接器的使用便捷性。除此之外,现有的触点式连接器的导线也一般从侧面插入连接,占用横向空间较大,不能满足狭小作业空间的使用要求;而且,在一些作业空间较为狭小、无法使用专用工具的作业环境下,更是对触点式连接器的应用提出了较多限制。
因此,亟需触点式连接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触点连接器,通过锁接弹性件的自由端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进行弹性锁接,插装可靠,且便于解锁,实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快速插接和快速拔出;占用空间较小,满足狭小作业空间的使用要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触点连接器,用于电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触点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具有工作腔,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一导线能够连接所述第一接线孔,所述第二导线能够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孔,以使端部位于所述工作腔内;
弹性锁接组件,包括锁接弹性件和解锁件,所述锁接弹性件的固定端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自由端能够卡接所述第一导线或者所述第二导线,所述锁接弹性件始终具有推动所述第一导线或者所述第二导线朝向所述工作腔的运动趋势,所述解锁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所述解锁件用于推抵所述自由端以使所述锁接弹性件脱离所述第一导线或者所述第二导线;
推杆导通组件,可滑动地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所述推杆导通组件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能够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触点能够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推杆导通组件还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置于所述工作腔内,所述导电体的一端能够抵接所述第一导线或者所述第二导线,所述导电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触点,所述第三触点能够抵接所述第一触点或者所述第二触点,以使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导电体具有导通部,所述导通部沿所述第一接线孔的轴向或者所述第二接线孔的轴向延伸,所述导通部和所述自由端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自由端能够推抵所述第一导线或者所述第二导线,以使所述第一导线或者所述第二导线贴合抵接所述导通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导通部和所述自由端之间呈锐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连接器壳体还设置有解锁孔,所述解锁件具有初始状态和解锁状态,初始状态的所述解锁件和所述自由端之间具有间隙,解锁状态的所述解锁件能够推抵所述自由端,所述解锁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解锁孔,用于在所述初始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转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解锁件设置有引导斜面和第一限位部,所述解锁孔内设置有引导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引导斜面能够沿所述引导部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所述第二限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解锁件和所述自由端之间呈锐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解锁件远离所述自由端的一端设置有解锁槽,所述解锁槽被配置为卡接解锁工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推杆导通组件包括还包括推杆和弹性复位件,所述连接器壳体还设置有推杆孔,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连接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杆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触点或者所述第二触点抵接所述第三触点,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和所述推杆,所述弹性复位件始终具有推抵所述推杆以使第一触点或者所述第二触点远离所述第三触点的运动趋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推杆导通组件还包括连接片和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设置于所述连接片的两端,所述连接片用于导通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片,所述弹性缓冲件始终具有推抵所述推杆远离所述连接片的运动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点连接器,连接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这种从连接器壳体的底部插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结构,能够减少触点连接器占用的横向空间,结构紧凑,满足狭小作业空间的使用要求。锁接弹性件可为弹片、弹簧等具有弹性的结构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在变形力的作用下,始终具有推动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朝向工作腔的运动趋势,这种运动趋势保证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不会脱离连接器壳体,因此相对工作腔而被锁定位置,实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插接在连接器壳体内。这种锁定结构较为可靠,锁接弹性件不会失效导致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连接松动,而且,不需要使用螺丝刀等连接工具,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插入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即可,锁接弹性件的弹性锁接是即时且不会失效的。解锁件用于推抵自由端以使锁接弹性件脱离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当解锁件滑动而推抵自由端时,自由端脱离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解除对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弹性锁接,此时,即可将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从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中拔出,方便快捷,不需要使用螺丝刀等连接工具,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插拔均可通过单手进行操作,不受作业空间的限制,满足一些作业空间较为狭小、无法使用专用工具的作业环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点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点连接器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点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点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连接器壳体;11、工作腔;12、第一接线孔;13、第二接线孔;14、解锁孔;141、引导部;142、第二限位部;15、推杆孔;16、座体;161、安装孔;17、盖体;171、安装扣;18、固定部;181、第一固定部;182、第二固定部;19、导向槽;
2、弹性锁接组件;21、锁接弹性件;211、固定端;212、自由端;22、解锁件;221、引导斜面;222、第一限位部;223、解锁槽;
3、推杆导通组件;31、第一触点;32、第二触点;33、导电体;331、第三触点;332、导通部;34、推杆;35、弹性复位件;36、连接片;37、弹性缓冲件;
100、第一导线;200、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触点式连接器是一种通过触点接触实现导线等有源器件之间电流传输或者信号传输的器件。现有的触点式连接器通过带有螺钉的紧固件对导线进行锁定,为了保证导线固定的可靠性,一般设置有多个螺钉。导线插入触点式连接器内,锁紧螺钉从而通过紧固件实现导线的固定;当需要拆除导线时,需要反向拧松所有螺钉才能实现。导线拆装步骤较为繁琐,且需要螺丝刀等专用工具,不满足快速插接和快速拔出的要求,耗时耗力,降低了触点式连接器的使用便捷性。除此之外,现有的触点式连接器的导线也一般从侧面插入连接,占用横向空间较大,不能满足狭小作业空间的使用要求;而且,在一些作业空间较为狭小、无法使用专用工具的作业环境下,更是对触点式连接器的应用提出了较多限制。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点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点连接器,触点连接器用于电连接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触点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1、弹性锁接组件2和推杆导通组件3。
连接器壳体1内具有工作腔11,连接器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线孔12和第二接线孔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孔12和第二接线孔13对称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两侧的底部。第一导线100能够连接第一接线孔12,第二导线200能够连接第二接线孔13,以使第一导线100的端部和第二导线200的端部均位于工作腔11内。这种从连接器壳体1的底部插接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的结构,能够减少触点连接器占用的横向空间,结构紧凑,满足狭小作业空间的使用要求。
弹性锁接组件2包括锁接弹性件21和解锁件22,锁接弹性件21的固定端211连接连接器壳体1,自由端212能够卡接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锁接组件2设置有两组,两组弹性锁接组件2分别位于连接器壳体1的两侧,且分别作用于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锁接弹性件21始终具有推动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朝向工作腔11的运动趋势,锁接弹性件21可为弹片、弹簧等具有弹性的结构件。可以理解,锁接弹性件21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在变形力的作用下,始终具有推动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朝向工作腔11的运动趋势,这种运动趋势保证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不会脱离连接器壳体1,因此相对工作腔11而被锁定位置,实现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插接在连接器壳体1内。这种锁定结构较为可靠,锁接弹性件21不会失效导致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连接松动,而且,不需要使用螺丝刀等连接工具,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分别插入第一接线孔12和第二接线孔13即可,锁接弹性件21的弹性锁接是即时且不会失效的。解锁件22可滑动地连接连接器壳体1,解锁件22用于推抵自由端212以使锁接弹性件21脱离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当解锁件22滑动而推抵自由端212时,自由端212脱离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解除对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的弹性锁接,此时,即可将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分别从第一接线孔12和第二接线孔13中拔出,方便快捷,不需要使用螺丝刀等连接工具,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的插拔均可通过单手进行操作,不受作业空间的限制,满足一些作业空间较为狭小、无法使用专用工具的作业环境要求。
推杆导通组件3可滑动地连接连接器壳体1,推杆导通组件3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第一触点31能够电连接第一导线100,第二触点32能够电连接第二导线200。按压推杆导通组件3使其滑动,进而使第一触点31电连接第一导线100,第二触点32电连接第二导线200,由于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之间是相互导通的,即实现了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之间的导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器壳体1的同一侧,可并列设置两个第一接线孔12,两个第一接线孔12能够分别插接两个第一导线100;在连接器壳体1的另一侧,可并列设置两个第二接线孔13,两个第二接线孔13能够分别插接两个第二导线200,从而实现一对二导通,或者二对二导通,这均是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两个第一导线100和两个第二导线200均通过弹性锁接组件2实现弹性锁定和解锁拔出,其具体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
一实施例中,推杆导通组件3还包括导电体33,导电体33设置于工作腔11内,导电体33的一端能够抵接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导电体3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触点331,第三触点331能够抵接第一触点31或者第二触点32,以使第一导线100电连接第二导线200。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体33采用导电片,其具有一定的导电面积,保证第一导线100和第一触点31、第二导线200和第二触点32电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导电体33具有导通部332,导通部332沿第一接线孔12的轴向或者第二接线孔13的轴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孔12和第二接线孔13倾斜设置,这样,不仅能够扩大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之间的间距,且便于引导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从连接器壳体1的下部倾斜进入第一接线孔12或者第二接线孔13。
更为优选地,导电体33为导电片经过折弯形成,这样,便于形成倾斜设置的导通部332,导通部332能够贴合连接器壳体1的内侧壁,避免多次插接之后导电体33变形。导通部332和自由端212之间呈夹角设置,如图3所示,自由端212能够推抵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以使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贴合抵接导通部332。导通部332具有一定的作用面积,第一导线100沿第一接线孔12的轴向插入,并在自由端212的推抵力作用下贴合导通部332,实现电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导通部332和自由端212之间呈锐角设置。可以理解,当导通部332和自由端212之间呈锐角设置时,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在导通部332和自由端212之间、沿第一接线孔12或者第二接线孔13插入时,便于推动自由端212使其产生弹性形变,最终,当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插接到位时,在自由端212变形力的作用下,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始终紧紧贴合导通部332,不会产生松脱。如果此时反向拉动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由于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和自由端212之间呈锐角设置,反向的作用力难以使自由端212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实现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插装后的锁定。
作为优选方案,连接器壳体1还设置有解锁孔14,解锁件22具有初始状态和解锁状态,初始状态的解锁件22和自由端212之间具有间隙,两者之间没有接触,从而不会影响自由端212的弹性形变。解锁状态的解锁件22能够推抵自由端212,解锁件22可滑动连接于解锁孔14,用于在初始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转换。当解锁件22在解锁孔14内滑动并推抵自由端212,可使自由端212脱离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解除对脱离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的弹性锁定,此时,可将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沿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从连接器壳体1中拔出,解锁操作较为简单,不需要拆除多个螺钉。
更进一步地,解锁件22和自由端212之间呈锐角设置,相应地,解锁孔14和自由端212之间也是呈锐角设置,也即,解锁件22的运动方向和自由端212之间呈锐角,这样,便于推动自由端212继续产生弹性形变,最终脱离第一导线100或者第二导线200。
作为优选方案,解锁件22设置有引导斜面221和第一限位部222,如图5所示;解锁孔14内设置有引导部141和第二限位部142,引导斜面221能够沿引导部141滑动,以使第一限位部222卡接第二限位部1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22为限位槽,引导部141为引导块,第二限位部142为限位块,安装解锁件22时,引导斜面221沿引导部141滑动,最终使第二限位部142卡接第一限位部222,实现解锁件22在解锁孔14内的装配。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222的限位槽具有一定长度,第二限位部142的限位块可在限位槽内滑动,从而解锁件22在解锁孔14内滑动时,限位块可在限位槽内滑动,一方面,限位槽能够对解锁件22提供运动导向,另一方面,当解锁件22反向滑动时,限位槽能够对解锁件22提供限位。
作为优选方案,解锁件22远离自由端212的一端设置有解锁槽223,解锁槽223被配置为卡接解锁工具。在本实施例中,解锁槽223呈一字型,如图5所示,可使用一字螺丝刀卡装在解锁槽223内并推动解锁件22滑动。或者,使用任何具有直线形状、可卡装在解锁槽223内的推动轴均可,操作方便,没有过多限制。
作为优选方案,推杆导通组件3包括还包括推杆34和弹性复位件35,连接器壳体1还设置有推杆孔15,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连接推杆34,推杆34可滑动地连接于推杆孔15内,以使第一触点31或者第二触点32抵接第三触点331。弹性复位件35的两端连接连接器壳体1和推杆34,弹性复位件35始终具有推抵推杆34以使第一触点31或者第二触点32远离第三触点331的运动趋势,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35采用压缩弹簧,当按压推杆34带动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向第三触点331方向滑动时,弹性复位件35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形变;当松开推杆34时,弹性复位件35的弹力将推动推杆34带动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向远离第三触点331方向滑动,从而复位,为再次按压推杆34做好准备。
作为优选方案,推杆导通组件3还包括连接片36和弹性缓冲件37,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设置于连接片36的两端,如图4所示,连接片36用于导通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连接片36为片状金属体,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使其位于工作腔11内的两侧。
弹性缓冲件37的一端连接推杆34,另一端连接连接片36,弹性缓冲件37始终具有推抵推杆34远离连接片36的运动趋势。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缓冲件37采用压缩弹簧,在推杆34向第三触点331方向滑动时,弹性缓冲件37为初始状态,未受外力作用,不会产生形变;直至推杆34通过连接片36带动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抵接第三触点331,实现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的导电连通,此时,如果持续向推杆34施加向下的推力,推杆34的推力作用于弹性缓冲件37,弹性缓冲件37始终具有推抵推杆34远离连接片36的运动趋势,从而会对推力进行缓冲,避免推杆34的推力通过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直接作用于第三触点331上,防止推杆34的推力过大时损伤导电体33,进而造成触点连接器的损坏。
具体而言,连接器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座体16和盖体17,通过座体16和盖体17的可拆卸连接实现围绕形成工作腔11,而且,便于在工作腔11内安装弹性锁接组件2和推杆导通组件3。优选地,座体16上开设有安装孔161,盖体17内侧设置有安装扣171,如图2和图6所示;当盖体17扣合在座体16上,安装扣171能够卡接安装孔161,实现座体16和盖体17的可拆卸连接。这种暗扣结构外观美观,拆装方便。连接器壳体1内设置有固定部18用于固定锁接弹性件21和导电体33,优选地,第一固定部181为弧形块,用于卡装锁接弹性件21的固定端211,第二固定部182为多个导向块形成的导槽,从而用于卡装导电体33。连接器壳体1内还设置有导向槽19,弹性复位件35设置在导向槽19内,且推杆34可在导向槽19内滑动,导向槽19为弹性复位件35和推杆34提供运动导向。
导向槽19、固定部18和座体16一体成型加工,且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固定部181和第二固定部182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具体可根据锁接弹性件21和导电体33的具体形状进行设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触点连接器,用于电连接第一导线(100)和第二导线(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1),具有工作腔(11),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线孔(12)和第二接线孔(13),所述第一导线(100)能够连接所述第一接线孔(12),所述第二导线(200)能够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孔(13),以使端部位于所述工作腔(11)内;
弹性锁接组件(2),包括锁接弹性件(21)和解锁件(22),所述锁接弹性件(21)的固定端(211)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自由端(212)能够卡接所述第一导线(100)或者所述第二导线(200),所述锁接弹性件(21)始终具有推动所述第一导线(100)或者所述第二导线(200)朝向所述工作腔(11)的运动趋势,所述解锁件(22)可滑动地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所述解锁件(22)用于推抵所述自由端(212)以使所述锁接弹性件(21)脱离所述第一导线(100)或者所述第二导线(200);
推杆导通组件(3),可滑动地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所述推杆导通组件(3)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所述第一触点(31)能够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100),所述第二触点(32)能够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导通组件(3)还包括导电体(33),所述导电体(33)设置于所述工作腔(11)内,所述导电体(33)的一端能够抵接所述第一导线(100)或者所述第二导线(200),所述导电体(3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触点(331),所述第三触点(331)能够抵接所述第一触点(31)或者所述第二触点(32),以使所述第一导线(100)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33)具有导通部(332),所述导通部(332)沿所述第一接线孔(12)的轴向或者所述第二接线孔(13)的轴向延伸,所述导通部(332)和所述自由端(212)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自由端(212)能够推抵所述第一导线(100)或者所述第二导线(200),以使所述第一导线(100)或者所述第二导线(200)贴合抵接所述导通部(3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部(332)和所述自由端(212)之间呈锐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还设置有解锁孔(14),所述解锁件(22)具有初始状态和解锁状态,初始状态的所述解锁件(22)和所述自由端(212)之间具有间隙,解锁状态的所述解锁件(22)能够推抵所述自由端(212),所述解锁件(22)可滑动连接于所述解锁孔(14),用于在所述初始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之间转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22)设置有引导斜面(221)和第一限位部(222),所述解锁孔(14)内设置有引导部(141)和第二限位部(142),所述引导斜面(221)能够沿所述引导部(141)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222)卡接所述第二限位部(14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22)和所述自由端(212)之间呈锐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22)远离所述自由端(212)的一端设置有解锁槽(223),所述解锁槽(223)被配置为卡接解锁工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导通组件(3)包括还包括推杆(34)和弹性复位件(35),所述连接器壳体(1)还设置有推杆孔(15),所述第一触点(31)和所述第二触点(32)连接所述推杆(34),所述推杆(34)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杆孔(15)内,以使所述第一触点(31)或者所述第二触点(32)抵接所述第三触点(331),所述弹性复位件(35)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器壳体(1)和所述推杆(34),所述弹性复位件(35)始终具有推抵所述推杆(34)以使第一触点(31)或者所述第二触点(32)远离所述第三触点(331)的运动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点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导通组件(3)还包括连接片(36)和弹性缓冲件(37),所述第一触点(31)和所述第二触点(32)设置于所述连接片(36)的两端,所述连接片(36)用于导通所述第一触点(31)和所述第二触点(32),所述弹性缓冲件(37)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34),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片(36),所述弹性缓冲件(37)始终具有推抵所述推杆(34)远离所述连接片(36)的运动趋势。
CN202321661985.3U 2023-06-28 2023-06-28 触点连接器 Active CN220138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1985.3U CN220138726U (zh) 2023-06-28 2023-06-28 触点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1985.3U CN220138726U (zh) 2023-06-28 2023-06-28 触点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8726U true CN220138726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5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1985.3U Active CN220138726U (zh) 2023-06-28 2023-06-28 触点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8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6424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US5915987A (en) Latch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153173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KR20030087538A (ko) 전기 잭
WO201511297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113116U (ja) Fpc用電気コネクタ
EP1215766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7199205B2 (ja) 電気プラグコネクタ
CN220138726U (zh) 触点连接器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CN219917772U (zh) 可锁止连接器
CN116581589A (zh) 触点连接器
CN111129894A (zh) 自短路连接器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CN113555731A (zh) 母排结构及导电装置
CN111786187A (zh) 适配器
CN113161823A (zh) 一种1.25mm双排带卡扣连接器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16563890U (zh) 一种具有抗震防脱功能的电连接器组合
US88404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quipped with enhanced locking mechanism thereon
CN213071574U (zh) 适配器
JP3268384B2 (ja) コネクタ
CN219067251U (zh) 一种接线端子连接器
CN219937507U (zh) 一种连接器的锁止机构
CN215805624U (zh) 一种锁定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