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9894A - 自短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自短路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9894A
CN111129894A CN202010066019.1A CN202010066019A CN111129894A CN 111129894 A CN111129894 A CN 111129894A CN 202010066019 A CN202010066019 A CN 202010066019A CN 111129894 A CN111129894 A CN 111129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hort
shorting
self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60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平
刘晓辉
崔艳磊
王新
肖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60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98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9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9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短路连接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自短路连接器零部件多,结构复杂的问题。自短路连接器,包括壳体;接触件,成对布置在壳体内;短接片,安装在壳体内,处于接触件对中两接触件之间;短接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接触件对中的其中一个接触件接触,第二端为弯折形成的弹臂结构,且弹性抵接在另一个接触件上;第二端与相抵接的接触件在朝向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扩口结构,以在使用时供适配连接器的绝缘体插入而将短接片的第二端与接触件绝缘隔离。

Description

自短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自短路连接器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目的是通过其具有的自短路功能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自短路连接器与一般电连接器相比,特点在于根据使用要求能够分别实现短路与解除短路的功能,也就是说配对的连接器在相互分离后,处于自短路状态;连接器插合后,短路状态自动解除,恢复到正常连接状态。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674555U,授权公告日为2019.03.29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自短路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插座主体,在插座主体中布置有多个插针,每两个插针为一对,在一对插针之间,布置有短接块,短接块仅对应一对插针。插座主体内设置弹性顶撑短接块的弹簧,弹簧呈预压缩状态,能够将短接块顶紧在两插针之间来短接两插针。连接器还包括插头,插头上设置有推杆,用于在插头插入插座主体中后来顶开短接块。
该自短路连接器中,短接块在弹簧的顶撑作用下压在成对的插针上实现一对插针的短接,短接块在受到顶杆的顶推后会后退,与插针脱离配合,两插针不再导通。弹簧的作用是通过自身变形来使短接块到达能够导通插针的位置,而短接块的作用是导通两插针,该连接器通过采用弹簧与短接块结合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连接器的自短路功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壳体内布置弹簧及压块,增加零部件的数量,成本高,并且装配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短路连接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自短路连接器零部件多,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短路连接器,包括:
壳体;
接触件,成对布置在壳体内;
短接片,安装在壳体内,处于接触件对中两接触件之间;
短接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
第一端与接触件对中的其中一个接触件接触,第二端为弯折形成的弹臂结构,且弹性抵接在另一个接触件上;
第二端与相抵接的接触件在朝向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扩口结构,以在使用时供适配连接器的绝缘体插入而将短接片的第二端与接触件绝缘隔离。
其有益效果在于:布置在两接触件之间的短接片,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与对应侧的接触件接触来导通两接触件,实现两接触件在连接器未插接配合时的短路。在第二端中,弹臂结构与对应侧的接触件抵顶实现电路的导通,而弹臂结构自身能够弹性变形来适应与接触件之间的不同间距。在与适配连接器插接或拔出时,适配连接器上的绝缘体能够通过插入或退出弹臂结构与接触件之间两接触件的实现短接或断开,使用一个短接片能够实现连接器自短路功能,结构简单。短接片两端与对应侧接触件抵接的部分与短接片一体成型,在装配短接片时,可仅对短接片整体进行操作,装配结构比较简单。
进一步的,短接片两端的用于与对应接触件接触的部位在插接方向上错开。
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短接片两端与对应接触件接触的部位在插接方向上错开,使第二端在摆动时能够与第一端在插接方向上错开,从而使第二端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来抵接在对应的接触件上,保证了第二端与接触件抵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第一端为弯折形成的弹臂结构,且与相接触的接触件弹性抵接,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弯折方向相反而使短接片呈N形。
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为弹臂结构,并且折弯方向相反,安装短接片时,短接片能够利用其两端的弹臂结构抵接在对应接触件上以实现两接触件的短接,无需再固定短接片与对应侧的接触件,并且依靠弹臂结构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够保证插接时的可靠抵接,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进一步的,第二端背向插接方向弯折。
其有益效果在于:短接片的第二端背向插接方向,利用第二端自身弯折的结构,比较容易形成扩口结构,方案简单易行。
进一步的,第二端的悬伸长度大于第一端的悬伸长度,以使第二端能够容易摆动的长弹臂、第一端形成提供正压力的短弹臂。
其有益效果在于:长度较长的第二端弹臂结构摆动时力臂长,摆动角度大,驱使其转动所需的动力小,适用于频繁摆动弯折的场景。第一端弹臂结构的长度小,摆动时力臂短,不容易摆动,对接触件的正压力大,能够保证短接片与对应接触件抵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进一步的,壳体在对应于接触件对的两接触件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短接片安装口,短接片可沿插拔方向从短接片安装口装入壳体,短接片的第一端上设有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壳体上对应设有与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在短接片的装入方向上相挡的卡槽。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短接片上设置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利用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与卡槽的挡止配合能够限制短接片沿插拔方向的运动,实现短接片与壳体相对位置的确定,无需其他紧固件来连接短接片与壳体,装配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壳体在对应于接触件对的两接触件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短接片安装口,短接片可沿插拔方向从短接片安装口装入壳体,短接片的第一端上设有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壳体上对应设有与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在短接片的装入方向上相挡的卡槽。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短接片上设置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利用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与卡槽的挡止配合能够限制短接片沿插拔方向的运动,实现短接片与壳体相对位置的确定,无需其他紧固件来连接短接片与壳体,装配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第一端包括在片体宽度方向上冲裁形成的三部分,处于中部的部分弹性抵接在对应接触件上,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设置在处于两侧的两部分上,两侧的两部分在短接片的宽度方向上突出。
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冲裁形成的三部分中,中间部位弹性抵接在接触件上,而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的两部分上用于设置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一方面来讲将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对称布置在中间部位两侧,与壳体卡接时更加可靠;另一方面来讲,通过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能够确定与接触件抵接的中间部位的位置,与接触件的抵接导通更加可靠。
进一步的,接触件对所包含的两接触件的插接端平齐,接线端在插拔方向上错开,短接片的第一端与长度较长的接触件接触,且接触位置靠近长度较短的接触件的接线端。
其有益效果在于:两接触件的接线端错开,能够使与两接触件连接的线缆在插拔方向上错开,实现自短路连接器的同侧出线,减少线缆连接时占用的空间,并且短接片的第一端与长度较长的接触件接触,且接触位置靠近长度较短的接触件的接线端,短接片的第一端更靠近自短路连接器的接线端,能够利用两接触件之间的空间来容纳短接片的第一端,短接片的第一端只需要保证与接触件抵接、导通,对活动空间无要求,简化了结构,便于装配。
进一步的,短接片的数量与接触件对的数量相等。
其有益效果在于:短接片的数量与接触件对的数量相等,实现了一对接触件对应一个短接片,在安装时只需要保证各短接片装入到对应的两接触件之间即可保证自短路连接器能够实现自短路功能,装配结构简单,技术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1的各部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1的自短路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插接配合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1的短接片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1的短接片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1的短接片与两接触件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中:
10-自短路连接器;11-连接器壳体;12-第一接触件;13-第二接触件;14-短接片;
141-片体主体;142-第一端;143-第二弹臂;144-强装倒钩;145-第一弹臂;
15-第一线缆;16-第二线缆;20-适配连接器;21-适配壳体;22-适配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1: 本发明中的自短路连接器用于连接在电气控制柜的外接线上,与适配连接器连接以实现电气控制柜与其他设备之间信号的传递。自短路连接器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在壳体内成对布置有接触件,在构成一对的两个接触件之间,布置有短接片,短接片用于连接两个接触件。其中,短接片的形态可以改变,能够根据使用要求能够分别实现接触件短路与解除接触件短路的功能,现对自短路连接器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自短路连接器10包括长条形的连接器壳体11,连接器壳体11中设置有两排安装孔,用于安装接触件,每排安装孔沿着连接器壳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排安装孔沿着连接器壳体1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两排安装孔的顶部开口位置在连接器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上错开,呈现出一排高、一排低的姿态,适应性地,安装在两排不同安装孔中的接触件长度也不相同,分别为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第一接触件12的长度大于第二接触件13。第一接触件12安装在长度较长、顶部开口较高的安装孔中,第二接触件13安装在长度较短,顶部开口较低的安装孔中。
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的顶部为用于接线的接线端,底部为用于与适配接触件相插合的插接端,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的顶部对应连接有第一线缆15和第二线缆16,第一接触件12与第一线缆15通过螺钉压接固定,第二接触件13与第二线缆16通过螺钉压接固定。因为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顶部的接线端不在同一高度,因此第一线缆15和第二线缆16也能够在连接器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上错开,实现自短路连接器10上各接触件同侧连线。
在连接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对齐的一个第一接触件12和一个第二接触件13构成一个接触件对,在一个接触件对中,于第一接触件12与第二接触件13之间布置有短接片14,短接片14能够将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短接。对于整个自短路连接器而言,每个接触件对均对应配置有一个独立的短接片14,短接片14的数量与接触件对的数量相等。
连接器壳体11在对应于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之间设置有短接片安装口,即在连接器壳体11正对适配连接器20的端面上设置有开口,短接片14可以沿插拔方向从短接片安装口装入连接器壳体11内。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安装在壳体中后,第一接触件12的顶部高于第二接触件13的顶部,第一接触件12的底部与第二接触件13的底部平齐。
与自短路连接器10适配的适配连接器20包括适配壳体21,适配壳体21也为长条形,在适配壳体21中布置有与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对应的适配接触件22,适配接触件22也是按照两排来布置的,但适配接触件22的接线端具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端子座,另外一种为插针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中的短接片14为钣金件,包括片体主体141,片体主体141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1内时,沿着自短路连接器10与适配连接器20的接触件之间的插接方向延伸。片体主体141的上端为第一端142,另外第一端142朝向插接方向翻折,在片体主体141的端部形成了一个U形折弯结构。
第一端142在宽度方向上冲裁形成有三部分,位于中间的部分为背向第一接触件12外伸的悬臂,悬臂的延伸方向与插接方向相同,悬臂外翻形成了短接片14用于与第一接触件12配合的第一弹臂145,第一弹臂145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抵靠在第一接触件12上。第一端142的宽度要大于片体主体141的宽度,两侧的两部分在短接片14的宽度方向上突出。
在第一端142上,还设置有强装倒钩144,用于限制短接片14与连接器壳体11的相对位置。强装倒钩144布置有四个,以两个上下布置的强装倒钩144为一组,两组强装倒钩144分别布置在第一端142冲裁的三部分中位于两侧的两部分上,即强装倒钩144位于第一弹臂145沿接触件对排列方向的两侧。强装倒钩144的位于插接方向下游的端部为悬伸端,悬伸端斜向壳体壁面。
片体主体141的第二端背向插接方向翻折,也形成了一个U形折弯结构,短接片14翻折的部分构成了短接片14中用于与第二接触件13配合的第二弹臂143。第二弹臂143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抵靠在第二接触件13上。因为第二弹臂143是背向插接方向翻折的,因此在第二弹臂143与第二接触件13在朝向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了一个扩口结构。
第二端即第二弹臂143的悬伸长度要大于第一端142中第一弹臂145的悬伸长度,在短接片14中形成了一端为大弹臂,一端小弹臂的结构,长度较长的第二弹臂143摆动时力臂长,摆动角度大,驱使其转动所需的动力小,适用于频繁摆动弯折的场景。第一弹臂145长度小,摆动时力臂短,不容易摆动,对第一接触件12的正压力大,能够保证短接片14与对应接触件抵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使短接片14在安装后始终与第一接触件12导通。
在组装自短路连接器10时,先将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装入对应的安装孔中,然后再将短接片14从连接器壳体11的下端装入连接器壳体11内,壳体内设置有与短接片14对应、位于接触件对中第一接触件12和第二接触件13之间的安装槽。
因为作为弹臂结构的第一弹臂145和第二弹臂143分别位于短接片14的两端,并且翻折的方向也相反,且第一弹臂145与第二弹臂143在插接方向上错开,使短接片14的截面呈“N”形。安装时第一弹臂145先进入到安装槽内,短接片14顺着安装槽的方向前进时,短接片14上的强装倒钩144受到安装槽壁的顶压,以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被压向第一端142,使强装倒钩144呈现出收拢的姿态,不会影响短接片14的前进。
短接片14运动至最终位置后,第一端142与片体主体141相接的部位会顶在安装槽的槽底,使短接片14沿拔出方向的运动受限。短接片14上的强装倒钩144会卡入到安装槽槽壁上对应卡槽内,此时的短接片14受到强装倒钩144的限制无法在插接方向上从安装槽内退出。短接片14上的第一弹臂145和第二弹臂143弹性顶压在对应接触件的表面上,实现两接触件在自短路连接器10未与适配连接器20插接配合时短路。
为实现在连接器插接时解除接触件短路的功能,适配连接器20的适配壳体21上设置有绝缘体,在自短路连接器10与适配连接器20对插时,绝缘体能够挤进第二弹臂143与第二接触件13所形成的扩口中,并随着两连接器的不断靠近将第二弹臂143与第二接触件13隔离绝缘,解除第一接触件12、第二接触件13之间的短路。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内容,还包括以下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短接片的第一端在短接片安装后直接贴紧在接触件上,壳体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端片体的卡槽,第一端卡在卡槽内后直接贴紧在接触件的表面上。或者在装配连接器时,直接将短接片的第一端卡接或通过紧固件压紧在接触件上。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短接片中用于与对应两接触件接触的两端沿垂直于插接方向布置在短接片的两侧,若连接器是沿上下方向插合的,那么短接片的两端沿水平方向上布置在短接片主体的两侧。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短接片第一端及第二端都采用弹臂结构,短接片的第二端的弹臂结构朝向插接方向弯折,第一端的弹臂结构背向插接方向弯折。此时为保证适配连接器中的绝缘体能够顺利地插入到第二端与接触件之间,第二端弹臂结构的末端斜向适配连接器延伸以形成扩口结构。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5: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短接片第一端及第二端都采用弹臂结构,第二端的弹臂结构的悬伸长度等于第一端弹臂结构的悬伸长度,或者是第二端的弹臂结构的悬伸长度小于第一端弹臂结构的悬伸长度。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6: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短接片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强装凸起,壳体上对应设置有卡槽,强装凸起与卡槽能够在短接片沿插拔方向移动时起到限位作用,来确定短接片相对于壳体的位置;或者壳体采用瓣合结构,壳体中设置有用于固定短接片的卡槽,操作人员将短接片放置到一瓣壳体的卡槽中,然后将组成壳体的各分瓣对合形成完整壳体,短接片被固定在壳体中,仅第二端能够弹性抵接在对应侧接触件上。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7: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端由短接片的末端弯折而成,其上不再冲裁以形成三部分,依靠第二端整体弹性抵靠在对应的接触件上。此时强装倒钩及强装凸起仍设置在第二端背向对应侧接触件的一侧,以与壳体中的卡槽挡止配合,或者强装倒钩及强装凸起设置在短接片的片体主体上。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8: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接触件对中的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长度相等,接线端及插接端都在插接方向上平齐。此时短接片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可以对应抵靠在第一接触件及第二接触件上,或者第一端与第二接触件接触,第二端与第一接触件接触。
本发明中自短路连接器实施例9: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自短路连接器内,接触件对的数量大于短接片的数量,即有一部分的接触件对中未布置有短接片,或者有一部分的接触件对中布置有其他结构的实现短接功能的导电体。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自短路连接器,包括:
壳体;
接触件,成对布置在壳体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短接片,安装在壳体内,处于接触件对中两接触件之间;
短接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
第一端与接触件对中的其中一个接触件接触,第二端为弯折形成的弹臂结构,且弹性抵接在另一个接触件上;
第二端与相抵接的接触件在朝向插接方向的一侧形成扩口结构,以在使用时供适配连接器的绝缘体插入而将短接片的第二端与接触件绝缘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短接片两端的用于与对应接触件接触的部位在插接方向上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为弯折形成的弹臂结构,且与相接触的接触件弹性抵接,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弯折方向相反而使短接片呈N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端背向插接方向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端的悬伸长度大于第一端的悬伸长度,以使第二端能够容易摆动的长弹臂、第一端形成提供正压力的短弹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在对应于接触件对的两接触件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短接片安装口,短接片可沿插拔方向从短接片安装口装入壳体,短接片的第一端上设有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壳体上对应设有与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在短接片的装入方向上相挡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在对应于接触件对的两接触件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短接片安装口,短接片可沿插拔方向从短接片安装口装入壳体,短接片的第一端上设有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壳体上对应设有与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在短接片的装入方向上相挡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包括在片体宽度方向上冲裁形成的三部分,处于中部的部分弹性抵接在对应接触件上,强装倒钩或强装凸起设置在处于两侧的两部分上,两侧的两部分在短接片的宽度方向上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触件对所包含的两接触件的插接端平齐,接线端在插拔方向上错开,短接片的第一端与长度较长的接触件接触,且接触位置靠近长度较短的接触件的接线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短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短接片的数量与接触件对的数量相等。
CN202010066019.1A 2020-01-20 2020-01-20 自短路连接器 Pending CN1111298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6019.1A CN111129894A (zh) 2020-01-20 2020-01-20 自短路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6019.1A CN111129894A (zh) 2020-01-20 2020-01-20 自短路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9894A true CN111129894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92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6019.1A Pending CN111129894A (zh) 2020-01-20 2020-01-20 自短路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98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540A (zh) * 2020-07-21 2020-12-01 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防开路用连接器
WO2022057571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8540A (zh) * 2020-07-21 2020-12-01 郑州森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防开路用连接器
WO2022057571A1 (zh) * 2020-09-16 2022-03-24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31122B1 (ko) 개선된 배치 수단을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KR20180044437A (ko) 단자 설치부
JPH0782892B2 (ja) ドロワコネクター
CN111585062A (zh)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JP2005521223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1129894A (zh) 自短路连接器
JPH04277471A (ja) 電線用コネクタ
US7179134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wire of one article to a contact of another article
WO2004107505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type terminal
KR0122784Y1 (ko) 전기 커넥터가 부착된 소형 전기 모터
CA2327868C (en) Self-aligning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CN211456171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KR910003021B1 (ko) 전기 접속자 조립체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CN214384746U (zh) 一种用于万能式断路器的电接触装置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EP3952029A2 (en) Housing for a connector of a connector system
US20220255263A1 (en) Connector With A Mating Assistance Assembly
JPH0479114B2 (zh)
CN218242453U (zh)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CN216698968U (zh) 一种模块化连接器
CN110661141A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212542865U (zh) 一种屏蔽结构
CN113517584A (zh) 连接端子和连接器
CN219246981U (zh) 板端母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