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2865U - 一种屏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2865U
CN212542865U CN202021473830.3U CN202021473830U CN212542865U CN 212542865 U CN212542865 U CN 212542865U CN 202021473830 U CN202021473830 U CN 202021473830U CN 212542865 U CN212542865 U CN 212542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shielding
contact
shiel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38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gs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gs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gs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gs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38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2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2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2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屏蔽结构,包括屏蔽外壳、设置有触点导线的导线组件、以及与所述导线组件和屏蔽外壳接触的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包括配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配合部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活动节段;至少一个活动节段设置接触屏蔽外壳的接触部,当屏蔽外壳插入导线组件对所述接触部施加作用力时,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节段由于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本实用新型其延长了弹性力臂,保证在多次拆装屏蔽外壳后,屏蔽件均能与屏蔽外壳电气连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屏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屏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中的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插接连接器,其适于在连接侧进行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接触。为了传输多个独立的差分信号,在插接连接器中成对地设有触点。
现有技术中,插接连接器的屏蔽十字架件与金属屏蔽外壳连接采用弹簧钢丝折弯成不规则圆形连接,实现屏蔽效果;此类连接由于径向压迫受力导致安装阻力过大;当在同一块PCB板安装较多产品时,组装非常困难。且采用弹簧钢丝连接金属外壳,会有一定的阻碍屏蔽连接。
或者,现有技术采用设置有触角环形闭合单元连接屏蔽十字架件与金属屏蔽外壳。此类屏蔽连接结构在金属屏蔽外壳安装时,环形闭合单元与屏蔽十字架的连接触角会有连动影响,导致接触不可靠;且环形闭合单元与金属屏蔽外壳的连接触角力臂太短在多次插拔后存在连接失效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屏蔽结构,其具有较长弹性力臂,并且避免了连动影响;在安装过程中的安装阻力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屏蔽结构,包括屏蔽外壳、设置有触点导线的导线组件、以及与所述导线组件和屏蔽外壳接触的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包括配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配合部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活动节段;至少一个活动节段设置接触屏蔽外壳的接触部,当屏蔽外壳插入导线组件对所述接触部施加作用力时,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节段由于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
两个相互连接的A、B相互靠近或远离可理解为,A的一端与B的一端连接,而A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B。
具体的,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最外侧的活动节段上
在安装屏蔽外壳时,所述屏蔽外壳与所述活动节段的接触部接触并施加外力,由于活动节段依次连接,故该外力会在活动节段上依次传递;当活动节段与活动节段之间可相互靠近时,在该外力的作用下因弹性形变相互靠近;当屏蔽外壳卸下时,原本相互靠近的两个活动节段由于弹性形变相互远离复位;
在活动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节段能发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数量越多,在外力撤除后,活动部复位的能力越强;
采用上述结构,延长了力臂,保证在多次拆装所述屏蔽外壳后,所述屏蔽件均能与所述屏蔽外壳电气连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当屏蔽外壳插入导线组件对所述接触部施加作用力时,活动部中与所述配合部连接的活动节段与所述配合部由于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
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延长了力臂,使得在外力撤除后,活动部的复位能力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地,可发生相互靠近远离的相邻活动节段之间在连接处形成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活动端;所述与所述配合部连接的活动节段与所述配合部的连接处同样形成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活动端。
采用上述结构,当能相互靠近远离的相邻活动节段中的一段活动节段受力时,受力的活动节段带动活动端发生形变弯折,使得该段活动节段向相邻活动节段靠近;由于活动端具有弹性形变,故在外力被撤除后,所述活动端需要恢复原状,故带动所述活动节段相互远离;所述与所述配合部连接的活动节段与所述配合部之间同理。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节段和第二活动节段,所述第二活动节段上设置有用于接触的接触部。
具体的,在安装所述屏蔽外壳时,所述屏蔽外壳与所述接触部接触,并对所述接触部施加一定的安装力,故第二活动节段与所述第一活动节段的连接处即活动端发生形变弯折,使得第二活动节段向第一活动节段靠近;且安装力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节段传递至第二活动节段与第一活动节段的连接处,故第一活动节段与所述配合部的连接处即活动端发生形变弯折,使得第一活动节段向所述配合部靠近;当拆除所述屏蔽外壳时,安装力撤除,第一活动节段与第二活动节段复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活动节段、第二活动节段连接处的一端,即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节段的端部,且所述接触部设置圆弧段,使得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屏蔽外壳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节段一端与所述配合部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活动节段,所述第二活动节段的端部设置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活动节段沿着所述屏蔽外壳安装方向延伸并倾斜,形成倾斜角。
所述接触部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活动节段、第二活动节段连接处的一端,即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节段的端部,且所述接触部设置圆弧段,使得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屏蔽外壳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可靠。
所述第二活动节段沿着所述屏蔽外壳安装方向倾斜,即若所述屏蔽外壳是从上往下的安装方向进行安装,则所述第二活动节段为向下倾斜;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在安装屏蔽外壳时,所述屏蔽外壳对所述屏蔽件施加的径向力分解为径向及向下的力,使得所述屏蔽外壳在安装时更加顺畅舒服,便于实际实际生产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上设置至少一个活动部,所述屏蔽件依靠所述配合部套设于所述导线组件外周;或者所述配合部设置一个活动部,若干个所述屏蔽件分布于所述导线组件外周。
采用单屏蔽件设置,具体的,所述配合部为一个圆环,套设于所述导线组件的外周,具体套设在设置在导线组件外的绝缘体上;在安装过程中,屏蔽件只需安装一次,且配合结构简单;但是,所有的活动部设置在一个配合部上,导致连动影响,使得接触不可靠;
采用若干屏蔽件设置,设置多个具有活动部的配合部,安装过程中,每个屏蔽件相互不影响,故避免了连动影响。
所述“若干”包括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包括配合节段、以及用于连接配合节段与活动部的连接段,所述配合节段、连接段、以及与所述连接段连接部分的活动部形成用于安装的U型安装槽。
所述屏蔽件依靠所述U型安装槽安装至所述屏蔽结构中。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结构包括具有插接区的绝缘体,所述插接区被多个沿插入方向延伸的狭缝划分为若干个区段,每个所述区段至少具有一个通孔;所述导线组件容置在所述绝缘体中,且所述导线组件中的触点导线插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屏蔽件的安装位。
具体的,所述安装位于所述屏蔽件的U型安装槽相匹配;所述触电导线设置于所述通孔中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插入导通的插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屏蔽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述插接区被多个沿插入方向延伸的狭缝划分为四个区段。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组件包括隔离屏蔽件、以及设置在隔离屏蔽件上的绝缘隔离件;所述触点导线固定于所述绝缘隔离件上;所述隔离屏蔽件向外侧凸起设置用于与所述屏蔽件接触的接触块。
具体的,所述触点导线被划分在所述隔离屏蔽件分出的若干个区域内,且与所述插接区的区段一一对应匹配;所述绝缘隔离件套设在隔离屏蔽件上,且在隔离屏蔽件分出的区域内设置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该区域内的所述触点导线;所述导线组件插入所述绝缘体中后,所述接触块与所述屏蔽件接触;实现所述屏蔽件与所述导线组件之间的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块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屏蔽件的L型缺口,并形成相交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配合部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配合部、活动部的连接处接触。
采用上述结构,增加了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触块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所述屏蔽件与所述导线组件之间接触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部向所述导线组件侧凸起形成接触凸部。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屏蔽件与所述导线组件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具体的,所述接触凸块设置于所述配合部的配合节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组件向外凸起设置用于与所述屏蔽件接触的接触块,所述绝缘体在设置所述安装位处开设用于插入所述接触块的接触块安装槽;所述接触块安装槽向内设置有固定扣,在所述接触块完全安装的状态下,所述固定扣与所述接触块的端面接触实现安装固定。
所述接触块沿着所述接触块安装槽插入并于所述屏蔽件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配合部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配合部、活动部的连接处接触即安装到位;此时,所述接触块的下端面处于所述固定扣卡入接触;所述接触块被限制在所述屏蔽件与所述卡扣之间实现固定;所述接触块安装到位即为导线组件安装到位。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壳体的开口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安装所述屏蔽外壳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作用于所述屏蔽件的接触部,驱使所述活动部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块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安装所述导线组件时,所述第二引导斜面的设置,便于所述接触块插入所述屏蔽件的配合部侧面,与其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结构中的屏蔽件采用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活动节段,且活动节段之间设置有倾斜角,其延长了弹性力臂,保证在多次拆装屏蔽外壳后,屏蔽件均能与屏蔽外壳电气连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结构中的屏蔽件采用分体式设置,每个屏蔽件相互不影响,故避免了连动影响,接触更加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结构设计合理,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屏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屏蔽结构中导线组件、屏蔽件、绝缘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屏蔽结构中导线组件、屏蔽件、绝缘体的组合结构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屏蔽结构中屏蔽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屏蔽结构中屏蔽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屏蔽结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屏蔽结构中屏蔽件另一种实施方式(三段活动节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屏蔽外壳;101第一引导斜面;2导线组件;201触点导线;202隔离屏蔽件;2021接触块;2021a第一接触面;2021b第二接触面;2021c第二引导斜面;203绝缘屏蔽件;3屏蔽件;301配合部;3011配合节段;3012连接段;3013接触凸部;302活动部;3021第一活动节段;3022第二活动节段;3023接触部;3024倾斜角;3025活动端;303U型安装槽;4绝缘体;401插接区;402区段;4021通孔;403安装位;404接触块安装槽;4041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9所示,一种屏蔽结构,包括屏蔽外壳1、设置有触点导线201的导线组件2、以及与所述导线组件2和屏蔽外壳1接触的屏蔽件3;所述屏蔽件3包括配合部301、以及设置在所述配合部301的活动部302,所述活动部30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活动节段;至少一个活动节段设置接触屏蔽外壳1的接触部3023,当屏蔽外壳1插入导线组件2对所述接触部3023施加作用力时,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节段由于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
两个相互连接的A、B相互靠近或远离可理解为,A的一端与B的一端连接,而A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B。
如图6—9所示,在安装屏蔽外壳1时,所述屏蔽外壳1与所述活动节段的接触部3023接触并施加外力,由于活动节段依次连接,故该外力会在活动节段上依次传递;当活动节段与活动节段之间可相互靠近时,在该外力的作用下因弹性形变相互靠近;当屏蔽外壳1卸下时,原本相互靠近的两个活动节段由于弹性形变相互远离复位;
在活动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节段能发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数量越多,在外力撤除后,活动部复位的能力越强;
采用上述结构,延长了力臂,保证在多次拆装所述屏蔽外壳1后,所述屏蔽件3均能与所述屏蔽外壳1电气连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优选的,当屏蔽外壳1插入导线组件2对所述接触部3023施加作用力时,活动部中与所述配合部301连接的活动节段与所述配合部301由于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
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延长了力臂,使得在外力撤除后,活动部302的复位能力进一步加强。
可发生相互靠近远离的相邻活动节段之间在连接处形成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活动端;所述与所述配合部301连接的活动节段与所述配合部的连接处同样形成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活动端3025。
采用上述结构,当能相互靠近远离的相邻活动节段中的一段活动节段受力时,受力的活动节段带动活动端3025发生形变弯折,使得该段活动节段向相邻活动节段靠近;由于活动端3025具有弹性形变,故在外力被撤除后,所述活动端3025需要恢复原状,故带动所述活动节段相互远离;所述与所述配合部301连接的活动节段与所述配合部301之间同理。
由于金属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故所述屏蔽件3采用金属件且一体成型,依靠金属本身,使得活动端3025具有弹性形变能力。
如图4、5所示,优选的,所述活动部302包括第一活动节段3021和第二活动节段3022,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上设置有用于接触的接触部3023。
如图6—9所示,具体的,在安装所述屏蔽外壳1时,所述屏蔽外壳1与所述接触部3023接触,并对所述接触部3023施加一定的安装力,故第二活动节段3022与所述第一活动节段3021的连接处即活动端3025发生形变弯折,使得第二活动节段3022向第一活动节段3021靠近;且安装力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传递至第二活动节段3022与第一活动节段3021的连接处,故第一活动节段3021与所述配合部301的连接处即活动端3025发生形变弯折,使得第一活动节段3021向所述配合部301靠近。
当然,所述活动部302亦可采用依次连接的三段依次连接的活动节段,如图10所示。
更优选的,所述接触部3023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活动节段3021、第二活动节段3022连接处的一端,即所述接触部3023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的端部,且所述接触部3023设置圆弧段,使得所述接触部3023与所述屏蔽外壳1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可靠。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节段3021一端与所述配合部301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的端部设置所述接触部3023;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沿着所述屏蔽外壳1安装方向延伸并倾斜,形成倾斜角3024。
所述接触部3023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活动节段3021、第二活动节段3022连接处的一端,即所述接触部3023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的端部,且所述接触部3023设置圆弧段,使得所述接触部3023与所述屏蔽外壳1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可靠。
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沿着所述屏蔽外壳1安装方向倾斜,即若所述屏蔽外壳1是从上往下的安装方向进行安装,则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为向下倾斜;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在安装屏蔽外壳1时,所述屏蔽外壳1对所述屏蔽件3施加的径向力分解为径向及向下的力,使得所述屏蔽外壳1在安装时更加顺畅舒服,便于实际实际生产安装。
本实施例中,屏蔽件3依靠U型安装槽303安装至屏蔽结构中,且U型安装槽303的开口迎向屏蔽外壳1的安装方向,故第二活动节段3022为朝向U型安装槽303底部方向倾斜。
优选的,所述配合部301上设置至少一个活动部302,所述屏蔽件3依靠所述配合部301套设于所述导线组件2外周;或者所述配合部301设置一个活动部302,若干个所述屏蔽件3分布于所述导线组件2外周。
采用单屏蔽件3设置,具体的,所述配合部301为一个圆环,套设于所述导线组件2的外周,具体套设在设置在导线组件2外的绝缘体4上;在安装过程中,屏蔽件3只需安装一次,且配合结构简单;但是,所有的活动部302设置在一个配合部301上,导致连动影响,使得接触不可靠;
如图1-3所示,采用若干屏蔽件3设置,设置多个具有活动部302的配合部301,安装过程中,每个屏蔽件3相互不影响,故避免了连动影响。
所述“若干”包括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所述配合部301包括配合节段3011、以及用于连接配合节段3011与活动部302的连接段3012,所述配合节段3011、连接段3012、以及与所述连接段3012连接部分的活动部302形成用于安装的U型安装槽303。
所述屏蔽件3依靠所述U型安装槽303安装至所述屏蔽结构中。
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屏蔽结构包括具有插接区401的绝缘体4,所述插接区401被多个沿插入方向延伸的狭缝划分为若干个区段402,每个所述区段402至少具有一个通孔4021;所述导线组件2容置在所述绝缘体4中,且所述导线组件2中的触点导线201插设于所述通孔4021中;所述绝缘体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屏蔽件3的安装位403。
具体的,所述安装位403于所述屏蔽件3的U型安装槽303相匹配;所述触电导线设置于所述通孔4021中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插入导通的插孔;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述插接区401被多个沿插入方向延伸的狭缝划分为四个区段402。
优选的,所述导线组件2包括隔离屏蔽件202、以及设置在隔离屏蔽件202上的绝缘隔离件203;所述触点导线201固定于所述绝缘隔离件203上;所述隔离屏蔽件202向外侧凸起设置用于与所述屏蔽件3接触的接触块2021。
具体的,所述触点导线201被划分在所述隔离屏蔽件202分出的若干个区域内,且与所述插接区401的区段一一对应匹配;所述绝缘隔离件203套设在隔离屏蔽件202上,且在隔离屏蔽件202分出的区域内设置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该区域内的所述触点导线201;所述导线组件2插入所述绝缘体4中后,所述接触块2021与所述屏蔽件3接触;实现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导线组2件之间的接触。
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接触块2021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屏蔽件3的L型缺口,并形成相交的第一接触面2021a与第二接触面2021b,所述第一接触面2021a与所述配合部301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2021b与所述配合部301、活动部302的连接处接触。
采用上述结构,增加了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接触块2021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导线组件2之间接触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配合部301向所述导线组件2侧凸起形成接触凸部3013。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配合部301与所述第一接触面2021a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增加了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导线组件2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具体的,所述接触凸块设置于所述配合部301的配合节段3011上。
优选的,所述导线组件2向外凸起设置用于与所述屏蔽件3接触的接触块2021,所述绝缘体4在设置所述安装位403处开设用于插入所述接触块2021的接触块安装槽404;所述接触块安装槽404向内设置有固定扣4041,在所述接触块2021完全安装的状态下,所述固定扣4041与所述接触块2021的端面接触实现安装固定。
所述接触块2021沿着所述接触块安装槽404插入并于所述屏蔽件3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面2021a与所述配合部301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2021b与所述配合部301、活动部302的连接处接触即安装到位;此时,所述接触块2021的下端面处于所述固定扣4041卡入接触;所述接触块2021被限制在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卡扣之间实现固定;所述接触块2021安装到位即为导线组件2安装到位。
如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屏蔽壳体的开口端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101,所述安装所述屏蔽外壳1时,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01作用于所述屏蔽件3的接触部3023,驱使所述活动部302发生形变。
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接触块2021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2021c;安装所述导线组件2时,所述第二引导斜面2021c的设置,便于所述接触块2021插入所述屏蔽件3的配合部301侧面,与其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屏蔽结构,包括屏蔽外壳(1)、设置有触点导线(201)的导线组件(2)、以及与所述导线组件(2)和屏蔽外壳(1)接触的屏蔽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3)包括与所述导线组件匹配接触的配合部(301)、以及设置在所述配合部(301)上的活动部(302);所述活动部(30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活动节段;至少一个活动节段设置接触屏蔽外壳(1)的接触部(3023),当屏蔽外壳(1)插入导线组件(2)对所述接触部(3023)施加作用力时,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节段由于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屏蔽外壳(1)插入导线组件(2)对所述接触部(3023)施加作用力时,活动部中与所述配合部(301)连接的活动节段与所述配合部(301)由于弹性形变而相互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发生相互靠近远离的相邻活动节段之间在连接处形成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活动端(30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302)包括第一活动节段(3021)和第二活动节段(3022),所述第一活动节段(3021)一端与所述配合部(301)连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的端部设置所述接触部(3023);所述第二活动节段(3022)沿着所述屏蔽外壳(1)安装方向延伸并倾斜,形成倾斜角(30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301)上设置至少一个活动部(302),所述屏蔽件(3)依靠所述配合部(301)套设于所述导线组件(2)外周;或者所述配合部(301)设置一个活动部(302),若干个所述屏蔽件(3)分布于所述导线组件(2)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301)包括配合节段(3011)、以及用于连接配合节段(3011)与活动部(302)的连接段(3012),所述配合节段(3011)、连接段(3012)、以及与所述连接段(3012)连接部分的活动部(302)形成用于安装的U型安装槽(3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插接区(401)的绝缘体(4),所述插接区(401)被多个沿插入方向延伸的狭缝划分为若干个区段(402),每个所述区段(402)至少具有一个通孔(4021);所述导线组件(2)容置在所述绝缘体(4)中,且所述导线组件(2)中的触点导线(201)插设于所述通孔(4021)中;所述绝缘体(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屏蔽件(3)的安装位(4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2)包括隔离屏蔽件(202)、以及设置在隔离屏蔽件(202)上的绝缘隔离件(203);所述触点导线(201)固定于所述绝缘隔离件(203)上;所述隔离屏蔽件(202)向外侧凸起设置用于与所述屏蔽件(3)接触的接触块(20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块(2021)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屏蔽件(3)的L型缺口,并形成相交的第一接触面(2021a)与第二接触面(2021b),所述第一接触面(2021a)与所述配合部(301)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面(2021b)与所述配合部(301)、活动部(302)的连接处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2)向外凸起设置用于与所述屏蔽件(3)接触的接触块(2021),所述绝缘体(4)在设置所述安装位(403)处开设用于插入所述接触块(2021)的接触块安装槽(404);所述接触块安装槽(404)向内设置有固定扣(4041),在所述接触块(2021)完全安装的状态下,所述固定扣(4041)与所述接触块(2021)的端面接触实现安装固定。
CN202021473830.3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屏蔽结构 Active CN212542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3830.3U CN2125428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屏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3830.3U CN2125428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屏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2865U true CN212542865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17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3830.3U Active CN212542865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屏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2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713490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w profile
US4653825A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0308448B1 (en) Mass terminable flat flexible cable to pin connector
US86629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JP405399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667288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bridge
JPH06203893A (ja) コネクタ
JPH088127B2 (ja) 多心電気コネクタ
KR20110103901A (ko) 전기 커넥터 어셈블리,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6045380A (en) Movable connector
US88706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US20090130888A1 (en) Cable connector
CN112636100A (zh) 电连接器
KR20030044875A (ko) 결속 부분을 구비한 차폐 외피를 가지는 커넥터
EP0592519A4 (en) Dual usage electrical/electronic pin terminal system
JPH0119742B2 (zh)
CN114361828A (zh) 卡缘连接器高频屏蔽结构
US5417581A (en) Flat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69792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with high contact normal force and sufficient resiliency
CN212542865U (zh) 一种屏蔽结构
CN111129894A (zh) 自短路连接器
CN107887729B (zh)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
US4285561A (en) Transmission cable mass termination
US443259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