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2453U -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2453U
CN218242453U CN202222195997.3U CN202222195997U CN218242453U CN 218242453 U CN218242453 U CN 218242453U CN 202222195997 U CN202222195997 U CN 202222195997U CN 218242453 U CN218242453 U CN 218242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ntact
connector
contact finger
housing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59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杰
胡勋
孙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59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2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2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2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该接插结构包括:导电触指,导电触指的第一端适于电连接插入接插装置的导线;第一弹性件,邻近导电触指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弹性件包括卡接部,卡接部适于将插入的导线的第一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相对设置,第二弹性件包括压紧部,压紧部适于在受到第一弹性件的推动时移动,以允许导线插入导电触指的第一端与压紧部之间,并且在推动消失后,将导线的比所述第一部位插入更深位置的第二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的第一端。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消除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

Description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和接插装置。
背景技术
接插件也叫连接器,是电子电气设备中常用的器件。接插件通常包括公头与母头。公头与母头插接后能够传递信号或电流。接插件的机械、电气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子电气设备的性能。
已知一种接插件,在固定导线时,导线可能会偏斜从而与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处于点接触状态,从而温升过高,压降超标。另外已知一种接插件存在由于导电触指的翘曲导致插拔力不一致且有时候太大以至于很难拔出的问题。此外,已知的方案还存在公头与母头不能防插反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插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之一。
根据本公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接插装置的接插结构。该接插结构包括:导电触指,导电触指的第一端适于电连接插入接插装置的导线;第一弹性件,邻近导电触指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弹性件包括卡接部,卡接部适于将插入的导线的第一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相对设置,第二弹性件包括压紧部,压紧部适于在受到第一弹性件的推动时移动,以允许导线插入导电触指的第一端与压紧部之间,并且在推动消失后,将导线的比所述第一部位插入更深位置的第二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的第一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性件卡紧导线的第一部位,并且设置第二弹性件,卡紧导线的第二部位,使得导线与导电触指充分接触,从而消除了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包括开口,开口的侧壁被配置为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的作用下抵靠穿过开口的导电触指的第一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卡接部上设置的开口,利用弹性件的弹力来卡接导线,能够可靠地将导线卡接到导电触指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具有自由端,卡接部邻近自由端设置,自由端处设置有第一抵靠部;第二弹性件的压紧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靠部;第一抵靠部被配置为与第二抵靠部配合,以适于推动第二抵靠部,以在导电触指的第一端与压紧部之间形成适于导线插入的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性件的第一抵靠部与第二弹性件的第二抵靠部的联动,实现在需要插入导线时,形成适当的间隙,适当导线方便地插入。并且在导线插入后,利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使抵靠部将导线的第二部位压紧到导电触指上,从而可靠地防止了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的不良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还包括:固定部,固定地设置在导电触指的第一端附近;其中卡接部与固定部一体成型,并且能够经推动而克服弹力,从而相对于固定部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卡接部与固定部一体成型,能够在受到外力时而变形,而在外力撤销后利用弹力而回复到最初位置,从而压紧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被配置为穿过卡接部的开口,以引导卡接部的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固定部的一端设置导向结构,引导所述卡接部的移动方向,确保卡接部按照预定的方向移动,以推动第二弹性件,为导线的插入产生适当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还包括:基部,与压紧部相邻,基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压紧部从基部延伸并穿过第二开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压紧部从基部延伸并穿过第二开口,能够使得压紧部受到推动而移动,从而在压紧部与导电触指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并且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压紧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部包括平板结构,平板结构适于将导线的第二部位压紧到导电触指的第一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压紧部上设置平板结构,能够可靠地将导线的第二部位压紧到所述导电触指的第一端,防止二者之间由于点接触而导致温升过高。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公头接插件,包括:壳体;第一方面的接插结构,设置在壳体中;其中接插结构的导电触指的第二端处设置有凸出的接触部,接触部适于与母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接触;以及插接部,插接部从壳体向外延伸,适于插接到母头接插件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能够使得导线与导电触指充分接触,从而消除了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中设置有沟槽,导电触指设置在沟槽中,沟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凸起被配置为朝向沟槽内的导电触指延伸,以顶紧导电触指。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沟槽的侧壁上设置凸起顶紧导电触指,防止了导电触指在沟槽中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沟槽对称地设置在插接部中,沟槽中的导电触指具有对称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插接部中对称地设置沟槽,沟槽中的两个导电触指具有对称结构,能够防止公头和母头插反。因为二者结构对称,实际上也就无所谓正反。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母头接插件。该装置包括:外壳;根据第一方面的的接插结构,设置在壳体中;插接口,适于与公头接插件插接,接插结构中的导电触指延伸到插接口中,并且适于与公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中,母头接插件由于包括了第一方面的插接机构,防止了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中设置有:第一定位元件,被配置为抵靠第一弹性件的内侧,以将第一弹性件定位在外壳内;以及第二定位元件,被配置为抵靠第二弹性件的内侧,以将第二弹性件定位在外壳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定位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以简单的结构稳固地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定位在壳体内。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插装置。该装置包括:根据第三方面的公公头接插件;以及根据第三方面的母头接插件,其中母头接插件适于与公头接装置插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插装置通过在公头和母头中设置同样的具有改进结构的接触机构,实现了无论在公头侧还是在母头侧插接导线,都能够防止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通过下文描述将会理解,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消除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此外,解决了插拔力不一致以及公母头不能防止插反的问题。
提供实用新型内容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实用新型内容部分无意标识本公开的关键特征或主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公头接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公头接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公头接插件与母头接插件的导电触指配合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公头接插件中的接插件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如图4所示的公头接插件的内部结构中去掉导电触指和弹性件后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插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6所示的接插结构的主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所示的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导电触指的立体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如图12所示的导电触指的俯视图;
图13示出了如图11所示的导电触指的主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母头接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图14所示的母头接插件的主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17示出了根据图16所示的接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说明。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仅仅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实现本公开,而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在可行情况下可以在图中使用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从下面的描述中,本文中所说明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脱离通过本文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
如前面所提到的,已知一种接插件,该接插件通过龙形弹簧对导线进行固定。该龙形弹簧利用弹力将导线的某一部位压紧到导电触指上。由于龙形弹簧与导线是点接触,所以有可能导致导线偏斜,从而导线与接插件内的导电触指不能完全平行接触,因此会由于点接触而温升过高,进而导致压降超标。
另外已知一种接插件,导电触指安装在沟槽中,由于导电触指与沟槽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容易翘曲变形。不同的接插件中,不同导电触指翘曲的长度不同,由此导致不同的接插件的插拔力不一致。有时候插拔力会很大,以至于很难拔出。
另外,已知的接插件中,并未从结构的角度来防止公头和母头接反。因此,用户接插公头和母头时,需要以特定方向对插,否则会出现接触不良导致温升升高等安全风险。
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改进的用于接插装置的接插结构。该接插结构包括导电触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导电触指的第一端适于电连接插入接插装置的导线。第一弹性件邻近导电触指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弹性件包括卡接部,卡接部适于将插入的导线的第一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的第一端。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相对设置。第二弹性件包括压紧部。压紧部在受到第一弹性件的推动时移动,以使得导线可插入导电触指的第一端与压紧部之间。在推动消失后,可将导线的比所述第一部位插入更深的第二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的第一端。第二部位比第一部位插入更深位置。以此方式,通过第一弹性件卡紧导线的第一部位,并且第二弹性件卡紧导线的第二部位,使得导线与导电触指充分接触,从而消除了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公头接插件、母公头接插件以及一种接插装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能够消除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接触不良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此外,解决了插拔力不一致以及公头和母头不能防插反的问题。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首先结合附图1-4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公头接插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公头接插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公头接插件与母头接插件的导电触指配合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公头接插件中的接插件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头接插件200可包括多个单元结构。例如,如图所示,公头接插件200包括五个单元结构。各个单元结构的内部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个单元结构中包含两路导电触指104。每路导电触指104适于连接一路导线126。虽然图1-3中示出了多个单元结构,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公头接插件200可以根据需要包含一个或多个单元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公头接插件200总体上包括壳体150、从壳体150向外延伸的插接部136、导电触指104和第一弹性件106以及第一弹性件108。如后面将描述的,其中导电触指104和第一弹性件106以及第一弹性件108构成接插结构100。下文将结合附图6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50中还设置有螺纹孔132,供螺丝从中穿过,以将多个单元结构固定到一起。在定位过程中,可通过定位孔134进行定位。
如图1所示,在壳体150中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06设置、第一弹性件108和导电触指104;在壳体150右侧也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06设置、第一弹性件108和导电触指104。换言之,每个单元结构中设置有两个接插结构100。本公开的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接插结构100。第一接插结构100可通过定位元件定位在壳体150中。例如,第一弹性件106可通过第一定位元件128定位在壳体150中,第一弹性件108可通过第二定位元件130定位在壳体150中。第一弹性件106和第一弹性件108可具有弯曲结构。第一定位元件128可设置在第一弹性件106内部,以限制第一弹性件106相对于第一定位元件128转动。第二定位元件130可设置在第一弹性件108内部,以限制第一弹性件108相对于第二定位元件130转动。另外在壳体150被封闭后,第一弹性件106相对于第一定位元件128的轴向运动也被限制;类似地,第一弹性件108相对于第二定位元件130的轴向运动也被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5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圆形插孔102。圆形插孔102可供导线126插入。壳体150的顶部与圆形插孔102相邻的位置还设置有方形插孔102。方形插孔102可供在接线时,用螺丝刀等工具插入方形插孔102,以撬动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的卡接部118上设置有开口114。在第一弹性元件被撬动后,卡接部118带动开口114朝向与圆形插孔102正对的位置移动,从而使得导线126能够从圆形插孔102插入并经开口114插入壳体150中。导线126插入后可与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相邻。第一弹性件106在外力消失后,在弹性作用下,可使得开口114的内壁将将插入的导线126的第一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第一弹性件108在外力撬动第一弹性件106时,跟随第一弹性件106移动,以允许导线126插入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件108之间。在第一弹性件106的推动消失后,第一弹性件108将导线126的插入更深位置的第二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由此,使得导线126与导电触指104充分接触,从而消除了导线126与导电触指104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后文对此进一步描述。
图1中所示的导电触指104具有接触部146,适于插接到母头接插件300中,以便与母头接插件300中的导电触指103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参见如图3,其中示出了公头接插件200中的接触部146与母头接插件300中的导电触指103插接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3所示,其中母头接插件300中的导电触指104与公头接插件200中的导电触指104主体结构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公头接插件200中的导电触指104具有凸出的接触部146。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136中设置有沟槽147,导电触指104设置在沟槽147中,沟槽147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148,凸起148被配置为朝向沟槽147内的导电触指104延伸,以顶紧导电触指104,使得导电触指104与凸起148之间零间隙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148可以为三角形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沟槽147对称地设置在插接部136中,即,沿着插接部136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沟槽147中的导电触指104具有对称结构,即,也沿着该中心线对称设置。
下面结合图5进一步描述公头接插件200的结构。
图5示出了如图4所示的公头接插件的内部结构中去掉导电触指104和弹性件后的主视图。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定位元件128对称地设置在壳体150内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第二定位元件130也对称地设置在壳体150内的左侧和右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元件128和第二定位元件130可具有弯曲的柱状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为其他形状和结构。只要能够将第一弹性件106和第一弹性件108定位在壳体150内即可。
下面结合6至13进一步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接插结构100。
首先参照附图6和7。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插结构100的立体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图6所示的接插结构100的主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接触结构100可包括导电触指104、第一弹性件106和第一弹性件108。导电触指104可设置在接插装置中,如前面所提到的公头接插件中。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适于电连接插入接插装置的导线126。第一弹性件106可邻近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弹性件106可将导线126卡接到导电触指104上,以实现电连接。第一弹性件106可具有自由端,并且可包括卡接部118,卡接部118适于将插入的导线126的第一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第一部位例如可以是靠近接插装置的插孔102的较浅的位置。第一弹性件108可与第一弹性件106相对设置。第一弹性件108可将导线126的第二部位卡接到导电触指104上。第一弹性件108可包括压紧部122。在插接导线126时,第一弹性件106受到外力,例如操作者用螺丝刀撬动第一弹性件106,第一弹性件106的自由端会移动,以推动第一弹性件108的压紧部122移动,使得导线126能够插入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与压紧部122之间。在第一弹性件106的推动消失后,将导线126的插入更深位置的第二部位卡紧到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以此方式,通过第一弹性件106卡紧导线126的第一部位,并且第一弹性件108卡紧导线126的第二部位,使得导线126与导电触指104充分接触,从而消除了导线126与导电触指104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
下面进一步结合附图8-10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106和第一弹性件108。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106的立体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108的立体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卡接部118可包括开口114,开口114的侧壁可配置为在第一弹性件106的弹力的作用下抵靠穿过开口114的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卡接部118不限于此,其上设置的开口114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结构,例如钩状结构,也可以实现卡接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卡接部118可邻近自由端设置,自由端处设置有第一抵靠部1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06还包括固定部120。固定部120固定地设置在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附近。卡接部118与固定部120一体成型,并且能够经推动而克服弹力,从而相对于固定部120移动。以此方式,卡接部118与固定部120一体成型,能够在受到外力时而变形,而在外力消失后利用第一弹性件106的弹力压紧导线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20的一端可设置有导向结构142,导向结构142可配置为穿过卡接部118的开口114,以引导卡接部118的移动。以此方式,通过在固定部120的一端设置导向结构142,引导所述卡接部118的移动方向,确保卡接部118按照预定的方向移动,以推动第一弹性件108,为导线126的插入产生适当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弹性件108的压紧部122的一端可设置有第二抵靠部112。第一抵靠部140可配置为与第二抵靠部112配合,推动第二抵靠部112,以在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与压紧部122之间形成适于导线126插入的间隙。以此方式,通过第一弹性件106的第一抵靠部140与第一弹性件108的第二抵靠部112的联动,实现在需要插入导线126时,形成适当的间隙,使得导线126方便地插入。在导线126插入后,利用第一弹性件108的弹力,使抵靠部将导线126的第二部位压紧到导电触指104上,从而可靠地防止了导线126与导电触指104之间的不良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弹性件108还包括基部124。基部124与压紧部122相邻,并且设置有第二开口116。压紧部122可从基部124延伸并穿过第二开口116。以此方式,通过压紧部122从基部124延伸并穿过第二开口116,能够使得压紧部122受到推动而移动,从而在压紧部122与导电触指104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隙,并且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压紧导线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部122可包括平板结构123,平板结构123适于将导线126的第二部位压紧到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以此方式,通过压紧部122上设置平板结构123,能够可靠地将导线126的第二部位压紧到所述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防止二者之间由于点接触而导致温升过高。
上述实施例中,以适合安装到公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104为例,介绍了接插结构100。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该接插结构100中的导电触指104也可以是适合安装到母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104。
下面结合附图11-13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导电触指104。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导电触指104的立体示意图;图12示出了如图12所示的导电触指104的俯视图;图13示出了如图11所示的导电触指104的主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所示的导电触指104适于设置在公头接插件中。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一些母头接插件中,根据需要,也可能设置图11-图13所示的导电触指104。
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可设置在壳体150中,接近公头接插件的插孔102的位置。弯曲部138设置在导电触指104第一端的末端,可遮挡第一弹性件106上的开口114,以防止导线126误插入不正确的位置。导电触指104的主体部144位于沟槽147中。所述导电触指104的第二端处设置有凸出的接触部146。接触部146适于与母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103接触。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母头接插件300的立体示意图;图15示出了根据图14所示的母头接插件的主视图。
如图14和15所示,母头接插件包括外壳152、如前面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接插结构100以及插接口139。接插结构100设置在外壳152中。插接口139适于与公头接插件200插接,接插结构100中的导电触指104延伸到插接口139中,并且适于与公头接插件200中的导电触指104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52中设置有第一定位元件128和第二定位元件130。第一定位元件128被配置为抵靠第一弹性件106的内侧,以将第一弹性件106定位在外壳152内。第二定位元件130被配置为抵靠第一弹性件108的内侧,以将第一弹性件108定位在外壳15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15所示,母头接插件300与前面实施例中的公头接插件的区别主要在于导电触指104的第二端的形状稍有区别。在公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104的第二端处设置有凸出的接触部,而母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104的第二端处则不具有凸出的接触部。如图14所示,该导电触指103的第二端具有弯折的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二端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各种变化。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接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7示出了根据图16所示的接插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6和17所示,接插装置包括公头接插件200和母头接插件,其中母头接插件可与公头接插件插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头接插件200包括壳体150以及前述实施例中的接插结构100,其中导电触指104的第二端处设置有凸出的接触部146,接触部146适于与母头接插件300中的导电触指104103接触。公头接插件200还包括插接部136,插接部136从壳体150向外延伸,适于插接到母头接插件300中。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头接插件和母头接插件随意方向都可以实现中心居中接触,从而避免原有的错装风险。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结合附图1-17描述了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和接插装置。上述实施例中,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仅为示意性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案能够使得导线与导电触指充分接触,防止导线偏斜和接触不良,从而消除了导线与导电触指之间由于点接触而造成的温升过高的隐患以及和压降超标问题。
经试验验证,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导线和导电触指能够良好接触,比原有方案温升低20k,温升改善非常明显。
此外,解决了插拔力不一致以及公母头不能防反的问题。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安装简单可靠。不改变原有尺寸,不改变原有用户操作习惯和安装方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非穷尽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虽然在本申请中权利要求书已针对特征的特定组合而制定,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的范围还包括本文所公开的明确或隐含或对其任何概括的任何新颖特征或特征的任何新颖的组合,不论它是否涉及目前所要求保护的任何权利要求中的相同方案。申请人据此告知,新的权利要求可以在本申请的审查过程中或由其衍生的任何进一步的申请中被制定成这些特征和/或这些特征的组合。
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接插装置的接插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触指(103,104),所述导电触指(103,104)的第一端(105)适于电连接插入所述接插装置的导线(126);
第一弹性件(106),邻近所述导电触指(103,104)的第一端(105)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106)包括卡接部(118),所述卡接部(118)适于将插入的所述导线(126)的第一部位卡紧到所述导电触指(103,104)的第一端(105);以及
第二弹性件(108),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06)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108)包括压紧部(122),所述压紧部(122)适于在受到所述第一弹性件(106)的推动时移动,以允许所述导线(126)插入所述导电触指(103,104)的第一端(105)与所述压紧部(122)之间,并且在所述推动消失后,将所述导线(126)的比所述第一部位插入更深位置的第二部位卡紧到所述导电触指(103,104)的第一端(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结构(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118)包括开口(114),所述开口(114)的侧壁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06)的弹力的作用下抵靠穿过所述开口(114)的所述导电触指(103,104)的第一端(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结构(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106)具有自由端(110),所述卡接部(118)邻近所述自由端(110)设置,所述自由端(110)处设置有第一抵靠部(140);
所述第二弹性件(108)的所述压紧部(1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靠部(112);
所述第一抵靠部(140)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抵靠部(112)配合,以适于推动所述第二抵靠部(112),以在所述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105)与所述压紧部(122)之间形成适于所述导线(126)插入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结构(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件(106)还包括:
固定部(120),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导电触指(103,104)的第一端(105)附近;
其中所述卡接部(118)与所述固定部(120)一体成型,并且能够经所述推动而克服弹力,从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120)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插结构(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120)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142),所述导向结构(142)被配置为穿过所述卡接部(118)的开口(114),以引导所述卡接部(118)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结构(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件(108)还包括:
基部(124),与所述压紧部(122)相邻,所述基部(124)设置有第二开口(116),所述压紧部(122)从所述基部(124)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插结构(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部(122)包括平板结构(123),所述平板结构(123)适于将所述导线(126)的第二部位压紧到所述导电触指(104)的第一端(105)。
8.一种公头接插件(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50);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插结构(100),设置在所述壳体(150)中,其中所述接插结构(100)的导电触指(104)的第二端处设置有凸出的接触部(146),所述接触部(146)适于与母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103)接触;以及
插接部(136),所述插接部(136)从所述壳体(150)向外延伸,适于插接到所述母头接插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头接插件(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136)中设置有沟槽(147),所述导电触指(104)设置在所述沟槽(147)中,所述沟槽(147)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148),所述凸起(148)被配置为朝向所述沟槽(147)内的所述导电触指(104)延伸,以顶紧所述导电触指(10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公头接插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147)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插接部(136)中,所述沟槽(147)中的所述导电触指(104)具有对称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头接插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50)中设置有:
第一定位元件(128),被配置为抵靠所述第一弹性件(106)的内侧,以将所述第一弹性件(106)定位在所述壳体(150)内;以及
第二定位元件(130),被配置为抵靠所述第二弹性件(108)的内侧,以将所述第二弹性件(108)定位在所述壳体(150)内。
12.一种母头接插件(3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52);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插结构(100),设置在所述外壳(152)中;
插接口(139),适于与公头接插件插接,所述接插结构(100)中的所述导电触指(103)延伸到所述插接口(139)中,并且适于与公头接插件中的导电触指(104)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母头接插件(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52)中设置有:
第一定位元件(128),被配置为抵靠所述第一弹性件(106)的内侧,以将所述第一弹性件(106)定位在所述外壳(152)内;以及
第二定位元件(130),被配置为抵靠所述第二弹性件(108)的内侧,以将所述第二弹性件(108)定位在所述外壳(152)内。
14.一种接插装置(4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公头接插件(200);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母头接插件(300),其中,
所述母头接插件(300)适于与所述公头接插件(200)插接在一起。
CN202222195997.3U 2022-08-19 2022-08-19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Active CN218242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5997.3U CN218242453U (zh) 2022-08-19 2022-08-19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5997.3U CN218242453U (zh) 2022-08-19 2022-08-19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2453U true CN218242453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5997.3U Active CN218242453U (zh) 2022-08-19 2022-08-19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2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13176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US77177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10886640B2 (en)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0292632B1 (ko) 편평가요성회로용전기커넥터시스템
US107708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CN111564721A (zh) 电连接器
KR100198409B1 (ko) 자체 로킹 결합 단자 구조
US72615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CN112350092B (zh) 连接器及端子
WO2024066294A1 (zh)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CN111129894A (zh) 自短路连接器
CN218242453U (zh)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CN111326878A (zh) 电连接器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KR100397836B1 (ko) 스프링 접촉 단자를 구비한 전기 커넥터
CN212542840U (zh)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0323606B (zh) 连接器的接触件安装结构及接触件
CN113517584A (zh) 连接端子和连接器
CN211456171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CN112803187A (zh) 连接器
CN218472338U (zh)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套件
CN220122156U (zh) 印刷电路板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CN212304002U (zh) 一种usb母插座
JPS61227384A (ja) 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