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2986B -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2986B
CN113982986B CN202111439291.0A CN202111439291A CN113982986B CN 113982986 B CN113982986 B CN 113982986B CN 202111439291 A CN202111439291 A CN 202111439291A CN 113982986 B CN113982986 B CN 113982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fan
magnetic
assembly
magnetic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92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82986A (zh
Inventor
李明泽
陈振明
越飞
肖庆
张敏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4392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2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2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2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82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2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6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10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having provisions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direction of outpu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6Bearings
    • F04D29/0563Bearings cartri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轴承组件用于支撑空调器的风机组件,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组件,具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置在第一凹部内,以用于支撑风机组件的风机壳体;第二轴承,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凹部内,以用于支撑风机组件的风叶轴;磁性组件,设置在第一轴承与风机壳体之间,磁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第一磁性结构与第二磁性结构之间产生沿风叶轴的轴线延伸的磁性吸合力或磁性排斥力,以使风机壳体在预设区域内转动。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壁挂式空调器运行的过程中,风机组件的风叶旋转,以使空气流入或流出空调器,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其中,风机组件的风叶为贯流风叶,风叶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轴承连接。
然而,现有技术中风机组件的风机壳体固定设置,仅风叶可转动,不能够满足用户不同出风方向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承组件,用于支撑空调器的风机组件,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组件,具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置在第一凹部内,以用于支撑风机组件的风机壳体;第二轴承,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凹部内,以用于支撑风机组件的风叶轴;磁性组件,设置在第一轴承与风机壳体之间,磁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第一磁性结构与第二磁性结构之间产生沿风叶轴的轴线延伸的磁性吸合力或磁性排斥力,以使风机壳体在预设区域内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磁性结构设置在第一轴承上,第二磁性结构设置在风机壳体的壳体本体上;或者,第二磁性结构设置在风机壳体的转动套上,风叶轴穿设在转动套内。
进一步地,第一磁性结构呈环形,或者,第一磁性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弧形段,多个第一磁性弧形段绕第一轴承的轴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磁性结构呈环形,或者,第二磁性结构包括多个第二磁性弧形段,多个第二磁性弧形段绕第一轴承的轴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一轴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第一凸起,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三凹部,第一凸起伸入第三凹部内且与第三凹部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沿第一轴承的轴向延伸,第一凸起为一个;或者,第一凸起为多个,多个第一凸起绕第一轴承的轴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轴承朝向风机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部,第一磁性结构卡接或者粘接在第一安装凹部内;壳体本体朝向第一轴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部,第二磁性结构卡接或者粘接在第二安装凹部内。
进一步地,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凸台,凸台朝向转动套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部,第一磁性结构卡接或者粘接在第一安装凹部内,转动套朝向凸台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部,第二磁性结构卡接或者粘接在第二安装凹部内。
进一步地,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轴承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轴承套,设置在轴承座内,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设置在轴承套上;第二凸起与轴承套限位止挡;其中,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同轴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组件和两个轴承组件,两个轴承组件分别位于风机组件的两侧,以用于支撑风机组件;其中,轴承组件为上述的轴承组件。
进一步地,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齿轮,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传动结构,设置在风机组件的风机壳体上且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传动结构为第二齿轮或齿条;其中,传动结构的厚度X1与风机壳体在轴向上的窜动尺寸L1之间满足:0<L1<X1
进一步地,传动结构的厚度X1与风机壳体在轴向上的窜动尺寸L1之间满足:0<L1<1/2X1
进一步地,风机壳体的转动套伸入轴承组件的第一轴承内且与第一轴承连接,转动套朝向第一凹部的端面与第一凹部之间具有断面距离L2,断面距离L2与第一轴承的厚度X2之间满足:L1<L2<X2
进一步地,断面距离L2与第一轴承的厚度X2之间满足:L1<L2<1/2X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送风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轴承用于支撑风机组件的风机壳体,风机壳体可转动地设置。第二轴承用于支撑风机组件的风叶轴,风机壳体和风叶轴均可转动地设置。这样,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控制风机壳体转动,以满足不同的出风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同时,设置在第一轴承与风机壳体之间的磁性组件使得二者之间产生沿风叶轴的轴线延伸的磁性吸合力或磁性排斥力,进而对风机壳体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风机壳体在预设区域内转动,避免风机壳体沿轴向窜动或移动至预设区域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轴承组件的实施例一与风机组件装配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轴承组件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送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3中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轴承组件的实施例二与风机组件装配后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风机组件;11、风机壳体;111、壳体本体;112、转动套;12、风叶轴;20、轴承座组件;21、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3、第一卡接部;24、轴承座;241、第二凸起;25、轴承套;30、第一轴承;31、第二卡接部;32、凸台;33、第一安装凹部;40、第二轴承;51、第一磁性结构;52、第二磁性结构;60、第一驱动装置;70、第一齿轮;80、传动结构;90、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轴承组件用于支撑空调器的风机组件10,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组件20、第一轴承30、第二轴承40及磁性组件。其中,轴承座组件20具有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第一轴承30设置在第一凹部21内,以用于支撑风机组件10的风机壳体11。第二轴承40设置在第二凹部22内,以用于支撑风机组件10的风叶轴12。磁性组件设置在第一轴承30与风机壳体11之间,磁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结构51和第二磁性结构52,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二磁性结构52之间产生沿风叶轴12的轴线延伸的磁性排斥力,以使风机壳体11在预设区域内转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轴承30用于支撑风机组件10的风机壳体11,风机壳体11可转动地设置。第二轴承40用于支撑风机组件10的风叶轴12,风机壳体11和风叶轴12均可转动地设置。这样,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控制风机壳体11转动,以满足不同的出风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同时,设置在第一轴承30与风机壳体11之间的磁性组件使得二者之间产生沿风叶轴12的轴线延伸的磁性排斥力,进而对风机壳体11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风机壳体11在预设区域内转动,避免风机壳体11沿轴向窜动或移动至预设区域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二磁性结构52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结构与第二磁性结构之间产生沿风叶轴的轴线延伸的磁性吸合力,进而对风机壳体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风机壳体在预设区域内转动,避免风机壳体沿轴向窜动或移动至预设区域外。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轴承组件分别设置在风机壳体11的两侧,磁性组件使得第一轴承30和风机壳体11之间产生磁性排斥力,则位于风机壳体11两侧均受到第一轴承30向其施加的磁性排斥力,以使风机壳体11的轴向被定位在预设区域内,而不能够沿轴向窜动或移动至预设区域外。
可选地,第一磁性结构51设置在第一轴承30上,第二磁性结构52设置在风机壳体11的壳体本体111上;或者,第二磁性结构52设置在风机壳体11的转动套112上,风叶轴12穿设在转动套112内。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磁性结构52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同时,上述设置磁性组件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具体地,第一磁性结构51靠近第二磁性结构52的磁极与第二磁性结构52靠近第一磁性结构51的磁极的极性一致,以确保二者之间能够产生磁性排斥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二磁性结构52之间具有距离r,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二磁性结构52之间的磁性排斥力F满足:F=mH=m/r3。其中,磁性结构的磁极强度为m,磁场强度为H,磁场强度H与距离r的三次方成反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结构51设置在第一轴承30上,第二磁性结构52设置在风机壳体11的壳体本体111上,以使第一磁性结构51和第二磁性结构52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可选地,第一磁性结构51为电磁铁或永磁体或铁片。
可选地,第二磁性结构52为电磁铁或永磁体或铁片。
可选地,第一磁性结构51呈环形,或者,第一磁性结构51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弧形段,多个第一磁性弧形段绕第一轴承30的轴线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磁性结构51的结构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结构51呈环形,且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一轴承30同轴设置,进而增大了风机壳体11与第一轴承30之间的作用力面积,增大了第一轴承30施加在风机壳体11上的磁性排斥力,进一步确保风机壳体11在预设区域内转动。
可选地,第二磁性结构52呈环形,或者,第二磁性结构52包括多个第二磁性弧形段,多个第二磁性弧形段绕第一轴承30的轴线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磁性结构52的结构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结构52呈环形,第二磁性结构52与第一磁性结构51同轴设置,进而增大了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二磁性结构52之间的磁性排斥力,进一步确保风机壳体11在预设区域内转动。
如图2所示,第一凹部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3,第一轴承3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1,第一卡接部23和第二卡接部31中的一个为第一凸起,第一卡接部23和第二卡接部31中的另一个为第三凹部,第一凸起伸入第三凹部内且与第三凹部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增大了轴承座组件20与第一轴承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二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影响轴承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第一卡接部23和第二卡接部3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二者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第一卡接部23为第三凹部,第二卡接部31为第一凸起,以实现轴承座组件20与第一轴承30之间的止转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部23和第二卡接部31的结构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卡接部23为第一凸起,第二卡接部31为第三凹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部为凹槽。
可选地,第一凸起沿第一轴承30的轴向延伸,第一凸起为一个;或者,第一凸起为多个,多个第一凸起绕第一轴承30的轴线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凸起的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另一方面增大了第一凸起与第三凹部之间的作用面积,进而提升了轴承座组件20与第一轴承30之间的卡接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轴承30的外圈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1,即第一轴承30的外圈与轴承座组件20卡接,转动套112伸入第一轴承30的内圈中且与内圈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轴承30朝向风机壳体1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部33,第一磁性结构51卡接或者粘接在第一安装凹部33内。壳体本体111朝向第一轴承3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部,第二磁性结构52卡接或者粘接在第二安装凹部内。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磁性结构51和第二磁性结构52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也使得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一轴承30的连接方式、第二磁性结构52与壳体本体111的连接方式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一安装凹部33过盈配合,第二磁性结构52与第二安装凹部过盈配合。
具体地,第一安装凹部33和第二安装凹部均为环形槽,环形槽与第一轴承30同轴设置。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轴承座组件20包括轴承座24和轴承套25。轴承座24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41。轴承套25设置在轴承座24内,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设置在轴承套25上。第二凸起241与轴承套25限位止挡。其中,第一轴承30和第二轴承40同轴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轴承座组件2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轴承座组件20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轴承座24具有安装腔,轴承套25设置在安装腔内。
如图3至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风机组件10和两个轴承组件,两个轴承组件分别位于风机组件10的两侧,以用于支撑风机组件10。其中,轴承组件为上述的轴承组件。
具体地,风机壳体11的转动套112为两个,风叶轴12穿设在两个转动套112内,各转动套112伸入与其相对应的轴承组件的第一轴承30内且与第一轴承30的内圈固定连接。
如图3至图5所示,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60、第一齿轮70及传动结构80。第一齿轮70与第一驱动装置60驱动连接。传动结构80设置在风机组件10的风机壳体11上且与第一齿轮70相啮合,传动结构80为第二齿轮或齿条。其中,传动结构80的厚度X1与风机壳体11在轴向上的窜动尺寸L1之间满足:0<L1<X1。这样,第一驱动装置60通过第一齿轮70和传动结构80驱动风机壳体11转动,进而提升了第一驱动装置60的驱动可靠性,以使风机壳体11平稳地转动,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同时,传动结构80的厚度X1与风机壳体11在轴向上的窜动尺寸L1之间的上述设置确保第一齿轮70能够与传动结构80相啮合,从而保证送风装置的送风稳定性。
可选地,传动结构80的厚度X1与风机壳体11在轴向上的窜动尺寸L1之间满足:0<L1<1/2X1
如图5所示,风机壳体11的转动套112伸入轴承组件的第一轴承30内且与第一轴承30连接,转动套112朝向第一凹部21的端面与第一凹部21之间具有断面距离L2,断面距离L2与第一轴承30的厚度X2之间满足:L1<L2<X2。这样,上述设置保证风机壳体11和第一轴承30之间的装配间隙尺寸,提升了送风装置的运行可靠性。
可选地,断面距离L2与第一轴承30的厚度X2之间满足:L1<L2<1/2X2
如图3至图5所示,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90,第二驱动装置90与风叶轴12驱动连接,以驱动风叶轴12转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未示出),包括上述的送风装置。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轴承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轴承3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结构52设置在风机壳体11的转动套112上,风叶轴12穿设在转动套112内。这样,上述设置减小了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二磁性结构52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大了二者之间的磁性排斥力,进一步确保风机壳体11在预设区域内转动。
如图6所示,第一轴承30的内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凸台32,凸台32朝向转动套11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部33,第一磁性结构51卡接或者粘接在第一安装凹部33内,转动套112朝向凸台3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部,第二磁性结构52卡接或者粘接在第二安装凹部内。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磁性结构51和第二磁性结构52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也使得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一轴承30的连接方式、第二磁性结构52与转动套112的连接方式更加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
具体地,根据磁极磁场力公式,磁性结构之间的磁性排斥力为F,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二磁性结构52之间的距离为r1,磁性结构的磁极强度为m1,磁场强度为H1,磁场强度H1与距离r1的三次方成反比,即F=m1H1=m/r1 3。由于r1<r,当磁性结构同极间产生与实施例一的方案中相同的磁性排斥力时,磁性结构的磁极强度m1<m,则磁性结构的体积会减小,从而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结构51与第一安装凹部33过盈配合,第二磁性结构52与第二安装凹部过盈配合。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轴承用于支撑风机组件的风机壳体,风机壳体可转动地设置。第二轴承用于支撑风机组件的风叶轴,风机壳体和风叶轴均可转动地设置。这样,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控制风机壳体转动,以满足不同的出风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不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问题。同时,设置在第一轴承与风机壳体之间的磁性组件使得二者之间产生沿风叶轴的轴线延伸的磁性吸合力或磁性排斥力,进而对风机壳体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以使风机壳体在预设区域内转动,避免风机壳体沿轴向窜动或移动至预设区域外。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轴承组件,用于支撑空调器的风机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
轴承座组件(20),具有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2);
第一轴承(30),所述第一轴承(3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部(21)内,以用于支撑所述风机组件(10)的风机壳体(11);
第二轴承(40),所述第二轴承(40)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部(22)内,以用于支撑所述风机组件(10)的风叶轴(12);
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30)与所述风机壳体(11)之间,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结构(51)和第二磁性结构(52),所述第一磁性结构(51)与所述第二磁性结构(52)之间产生沿所述风叶轴(12)的轴线延伸的磁性吸合力或磁性排斥力,以使所述风机壳体(11)在预设区域内转动;
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控制所述风机壳体(11)转动,以满足不同的出风需求;
两个所述轴承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机壳体(11)的两侧,所述磁性组件使得所述第一轴承(30)和所述风机壳体(11)之间产生磁性吸合力或磁性排斥力,则位于所述风机壳体(11)两侧均受到所述第一轴承(30)向其施加的磁性吸合力或磁性排斥力,以使所述风机壳体(11)的轴向被定位在预设区域内,而不能够沿轴向窜动或移动至预设区域外;
所述风机壳体(11)的转动套(112)伸入所述第一轴承(30)内且与所述第一轴承(30)连接,所述转动套(112)朝向所述第一凹部(21)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凹部(21)之间具有断面距离L2,所述风机壳体(11)在轴向上具有窜动尺寸L1,所述断面距离L2与所述第一轴承(30)的厚度X2之间满足:L1<L2<X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51)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30)上,所述第二磁性结构(52)设置在所述风机壳体(11)的壳体本体(111)上;或者,所述第二磁性结构(52)设置在所述风机壳体(11)的转动套(112)上,所述风叶轴(12)穿设在所述转动套(1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结构(51)呈环形,或者,所述第一磁性结构(51)包括多个第一磁性弧形段,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弧形段绕所述第一轴承(30)的轴线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结构(52)呈环形,或者,所述第二磁性结构(52)包括多个第二磁性弧形段,多个所述第二磁性弧形段绕所述第一轴承(30)的轴线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3),所述第一轴承(3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1),所述第一卡接部(23)和所述第二卡接部(31)中的一个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卡接部(23)和所述第二卡接部(31)中的另一个为第三凹部,所述第一凸起伸入所述第三凹部内且与所述第三凹部限位止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一轴承(30)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起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一凸起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绕所述第一轴承(30)的轴线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30)朝向所述风机壳体(1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部(33),所述第一磁性结构(51)卡接或者粘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凹部(33)内;
所述壳体本体(111)朝向所述第一轴承(30)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部,所述第二磁性结构(52)卡接或者粘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凹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30)的内圈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凸台(32),所述凸台(32)朝向所述转动套(11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部(33),所述第一磁性结构(51)卡接或者粘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凹部(33)内,所述转动套(112)朝向所述凸台(3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部,所述第二磁性结构(52)卡接或者粘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凹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组件(20)包括:
轴承座(24),所述轴承座(24)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41);
轴承套(25),设置在所述轴承座(24)内,所述第一凹部(21)和所述第二凹部(22)设置在所述轴承套(25)上;所述第二凸起(241)与所述轴承套(25)限位止挡;其中,所述第一轴承(30)和所述第二轴承(40)同轴设置。
10.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组件(10)和两个轴承组件,所述两个轴承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风机组件(10)的两侧,以用于支撑所述风机组件(10);其中,所述轴承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60);
第一齿轮(70),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0)驱动连接;
传动结构(80),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10)的风机壳体(11)上且与所述第一齿轮(70)相啮合,所述传动结构(80)为第二齿轮或齿条;其中,所述传动结构(80)的厚度X1与所述风机壳体(11)在轴向上的窜动尺寸L1之间满足:0<L1<X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80)的厚度X1与所述风机壳体(11)在轴向上的窜动尺寸L1之间满足:0<L1<1/2X1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断面距离L2与所述第一轴承(30)的厚度X2之间满足:L1<L2<1/2X2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2111439291.0A 2021-11-29 2021-11-29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13982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9291.0A CN113982986B (zh) 2021-11-29 2021-11-29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9291.0A CN113982986B (zh) 2021-11-29 2021-11-29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2986A CN113982986A (zh) 2022-01-28
CN113982986B true CN113982986B (zh) 2023-03-24

Family

ID=7973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9291.0A Active CN113982986B (zh) 2021-11-29 2021-11-29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298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8932A3 (en) * 2000-09-19 2003-05-02 Ntn Corporation Bearing structure for laser fan
CN205298066U (zh) * 2015-05-23 2016-06-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组件、风机、空调器
CN105673527B (zh) * 2016-03-30 2019-03-26 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正反向吹风的贯流风机组件
CN205503563U (zh) * 2016-04-13 2016-08-24 江苏金帆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方向可调的风机
CN109210007B (zh) * 2017-07-05 2024-05-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07631453B (zh) * 2017-08-29 2019-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238209U (zh) * 2018-03-09 2018-1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支承装置、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13453783U (zh) * 2020-07-13 2021-06-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吸油烟机
CN112728644A (zh) * 2020-12-28 2021-04-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2986A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7510B1 (en) Coreless donut-type motor fan for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US20170353095A1 (en) Driving Device And Bladeless Fan Utilizing the Same
EP3135921B1 (en) Liquid pump, motor and shaft sleeve unit thereof
CN105814777A (zh) 轴向磁通电动机和风扇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N113982986B (zh)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EP3617525A1 (en) Impelle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for same
CN111219360B (zh) 风轮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6589265U (zh) 送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3982987B (zh)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06839096B (zh) 吊顶空调机
JP3513654B2 (ja) 軸流ファン
CN216589250U (zh) 轴承组件、送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14001051A (zh) 送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1977205U (zh) 导风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KR20200040569A (ko) 소음 및 진동 저감용 송풍팬 및 이러한 송풍팬을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108060550A (zh) 洗衣筒机构、洗衣机及洗衣机驱动方法
CN107238188B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12577112A (zh) 风机及空调器
CN214198901U (zh) 风机及空调器
CN215412447U (zh) 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963458A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19094809A (ja) 送風装置
CN112412838B (zh) 送风装置
CN215949946U (zh) 风机及家用电器
WO2021036188A1 (zh) 电机、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