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9668A -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9668A
CN113979668A CN202111317493.8A CN202111317493A CN113979668A CN 113979668 A CN113979668 A CN 113979668A CN 202111317493 A CN202111317493 A CN 202111317493A CN 113979668 A CN113979668 A CN 113979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einforcing agent
water
sodium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74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锦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ongchu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ongchu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ongchu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ongchu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74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96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9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966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04Carboxylic acids; Salts, anhydrides or esters thereof
    • C04B24/045Ester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12Nitrogen containing compounds organic derivatives of hydrazine
    • C04B24/122Hydroxy 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282Polyurethanes; Polyisocya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32Polyethers, e.g. alkylphenol polyglycoleth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涉及建筑用辅助剂技术领域。其中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木质素磺酸钠:30份‑50份,聚氨酯乳液:30份‑40份,聚氧乙烯醚:10份‑20份,三乙醇胺:8份‑16份,十二烷基丙烯酸酯:5份‑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8份,偶联剂:2份‑5份;其制备方法如下: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对混凝土的各原料组分进行了优化配置,尤其是引入了聚氨酯乳液、聚氧乙烯醚、三乙醇胺及十二烷基丙烯酸酯,经测试,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透水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辅助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Pervious Concrete或PorousConcrete)是一种由单一或间断级配的粗骨料、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以及水等依据一定的配和比通过压制、振捣等方式制成的特殊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多孔隙结构使得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雨水可快速渗入地下,从而有效减小或消除城市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这将在中国正在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如泥砂、碎屑等),这些颗粒会随水流不断进入透水路面孔隙,造成透水混凝土路面渗透性能不断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增大了城市洪涝和冻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透水混凝土因它的多孔结构而具有透水、透气以及重量轻的特点。
目前,已有的相关混凝土,均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0670742.9,公开号:CN107382125B,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为“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各组分:可再分散性胶粉25~35%;聚氨酯乳液35~45%;增稠剂0.5~2%;消泡剂1~2.5%;减水剂10~15%;缓凝剂1~2%;水10~15%;上述组分质量百分和为100%。本发明中可分散性胶粉与聚氨酯乳液均为粘结性能较好的材料,其中,所述可分散性胶粉成分为醋酸乙烯和乙烯,所述聚氨酯乳液为固体聚氨酯的水性乳液,通过一定比例的混合,其粘结性可达到最优”。经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采用聚氨酯乳液,但需要其与可分散性胶粉进行混合,实际操作时,产热量较大,而且醋酸乙烯很难与聚氨酯乳液充分混合,此外,虽然使用消泡剂,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对混凝土的各原料组分进行了优化配置,尤其是引入了聚氨酯乳液、聚氧乙烯醚、三乙醇胺及十二烷基丙烯酸酯,经测试,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透水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30份-50份,
聚氨酯乳液:30份-40份,
聚氧乙烯醚:10份-20份,
三乙醇胺:8份-16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5份-1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8份,
偶联剂:2份-5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35份-45份,
聚氨酯乳液:32份-36份,
聚氧乙烯醚:12份-18份,
三乙醇胺:10份-14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5份-1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份-7份,
偶联剂:2份-5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0份,
聚氨酯乳液:34份,
聚氧乙烯醚:15份,
三乙醇胺:12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9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
偶联剂:3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经测试,制备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透水抗压抗折性能,其透水系数的范围为为4.4mm.s-1-4.9mm.s-1,7d抗压强度的范围为21MPa-25MPa,28d抗压强度的范围为28MPa-32MPa,7d抗折强度的范围为3.6MPa-4.1MPa,28d抗折强度的范围为4.4MPa-4.8MPa;
(2)创造性引入聚氨酯乳液、聚氧乙烯醚、三乙醇胺及十二烷基丙烯酸酯,并与偶联剂之间协同增效,各组分间协同增效,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不仅增强混凝土的内聚力,而且透水性能优异,为透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30份,
聚氨酯乳液:40份,
聚氧乙烯醚:10份,
三乙醇胺:16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5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份,
偶联剂:2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50份,
聚氨酯乳液:30份,
聚氧乙烯醚:20份,
三乙醇胺:8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1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
偶联剂:5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35份,
聚氨酯乳液:36份,
聚氧乙烯醚:12份,
三乙醇胺:14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5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份,
偶联剂:2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5份,
聚氨酯乳液:32份,
聚氧乙烯醚:18份,
三乙醇胺:10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1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
偶联剂:5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0份,
聚氨酯乳液:34份,
聚氧乙烯醚:15份,
三乙醇胺:12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9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
偶联剂:3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对比例1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0份,
聚氧乙烯醚:15份,
三乙醇胺:12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9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
偶联剂:3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对比例2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0份,
聚氨酯乳液:34份,
三乙醇胺:12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9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
偶联剂:3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对比例3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0份,
聚氨酯乳液:34份,
聚氧乙烯醚:15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
偶联剂:3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对比例4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0份,
聚氨酯乳液:34份,
聚氧乙烯醚:15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
偶联剂:3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对比例5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0份,
三乙醇胺:12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9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上述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中,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对比例6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610748604.3,公开号:CN106278364A,公开了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硅酸盐水泥260份、粉煤灰85份、矿渣粉85份、长石颗粒120份、双丙聚氨酯密封胶15份、FN-Q混凝土增强剂8份、聚羧酸减水剂3.5份、发泡剂4份和水100份。
所述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配比权利要求1中各原料的重量份,筛出杂质后将水泥、粉煤灰、矿渣灰、长石颗粒置于混凝土搅拌机中混合搅拌5min,得到搅拌后的混合物;
S2、向上述步骤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水,再次搅拌15min;
S3、向步骤S2中的混合物加入增强剂、粘结剂、减水剂和发泡剂,混合后再次搅拌2min;S4、向步骤S3得到的混合物中再次加入水搅拌2min,然后进行振动、压制,得到所述透水性混凝土”。
对比例7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610054577.X,公开号:CN105565723A,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配方及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透水混凝土配方及施工方法,由以下重量原料的组分组成:水泥260份、二级粉煤灰150份、矿渣粉160份、碎石1500份、水、胶凝材料、石灰混凝土增强剂、聚羧酸减水剂、无机矿物氧化物颜料和油性树脂罩面剂,其中水和石灰的混合比例为0.25~0.40,其中水和胶凝材料的混合比例为0.25~0.40。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二级粉煤灰和矿渣粉的混合物,其混合比例为3:1.5:1。所述油性树脂罩面剂为丙烯酸树脂。
透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拌制,先将水泥、二级粉煤灰、矿渣粉搅拌30s,然后加入混凝土增强剂和无机矿物氧化物颜料搅拌60s,最后加入水和聚羧酸减水剂搅拌120s出料;第二步,浇筑,先清理路基,不平整处应加以修平。在基层宽度、表面平整度和压实度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浇筑前路基必须先洒水润湿,再进行浇筑;第三步,摊铺,透水混凝土拌合物运到现场后,及时摊铺;第四步,养护,摊铺成型完成之后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其表面,一天之后洒水养护。每天至少养护2次;第五步,伸缩缝切割,混凝土养护3天后进行接缝和切缝,切缝后应立即进行冲洗,接缝时选用聚氨酯类和氯丁橡胶类材料;第六步,油性树脂罩面,添加油性丙烯酸罩面”。
对比例8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810481605.5,公开号:CN108439916A,公开了一种工厂化生产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制备方法,将骨料倒入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并第一次加50%水搅拌,经搅拌30s使骨料润湿,倒入胶凝材料后搅拌30s,将剩余的50%的水加入搅拌,再搅拌30s后倒入增强剂,最后搅拌60s完成制备;所述胶凝材料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及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10%的硅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强剂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包括:减水剂4%、纤维素醚0.3%、聚乙烯醇3%、缓凝剂0.8%、引气剂0.06%、憎水剂0.5%,其余为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水剂选用聚羧酸减水剂;所述纤维素醚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聚乙烯醇选用牌号为1788的聚乙烯醇;所述缓凝剂选用葡萄糖酸钠;所述引气剂选用松香皂类引气剂;所述憎水剂选用有机硅甲基硅酸钠”。
实施例6
选择实施例1-5制备的混凝土和对比例1-8制备的混凝土,参考如下的文献方法及国家标准,送至广东省建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检测。
(1)王萧萧,申向东.不同掺量粉煤灰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的强度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30(1):69-73,78.;
(2)霍俊芳,申向东,崔琪.纤维增强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7,000(001):37-39.;
(3)JGJ/T 12-2019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应用技术标准;
(4)刘喜,吴涛,杨雪,等.纤维增韧高强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J].建筑材料学报,2019(5).;
(5)张向冈,陈停伟,杨健辉,等.不同自密实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的强度及耐久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9,38(04):39-45.;
(6)焦凯,李磊,陈晨.不同影响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渗透性能的影响[C]//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
需要提醒的是,增强剂以1:80的质量比例加入到常规水泥中,再进行搅拌,其中常规水泥为P.O 42.5R硅酸盐水泥,具体操作为:准备水泥、水、增强剂,转移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并倒入模具中,并对模具中的混凝土进行养护,拆除模具,转移到工地的养护室内,控制养护室的温度为25℃,控制养护室的湿度为80%;养护的周期为28d,其中每隔5d进行混凝土表面的水的喷淋。
表1测试效果
Figure BDA0003344039460000171
如表1所示,与对比例1-8相比,实施例1-5制备的混凝土,透水系数、7d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7d抗折强度、28d抗折强度等参数均出现显著性提升,这表明本申请制备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抗压抗折性能。具体来说,在对比例1中,由于去除了聚氨酯乳液,各项参数均有所下降,其透水系数为3.5mm.s-1,7d抗压强度为19MPa,28d抗压强度为23MPa,7d抗折强度为3.1MPa,28d抗折强度为3.9MPa,聚氨酯乳液可能起到增强孔隙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大家认定高分子乳液起到堵住孔隙的作用;在对比例2中,则去除聚氧乙烯醚,但上述物质起到的作用更关键,其各项参数比对比例1更低,其透水系数为3.1mm.s-1,7d抗压强度为18MPa,28d抗压强度为22MPa,7d抗折强度为3.0MPa,28d抗折强度为3.7MPa;在对比例3中,去除了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丙烯酸酯,其透水系数为2.6mm.s-1,7d抗压强度为17MPa,28d抗压强度为22MPa,7d抗折强度为2.9MPa,28d抗折强度为3.4MPa,可见上述两种物质对于透水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空隙率;在对比例4中,在对比例3的基础上只保留偶联剂的一个,可以发现,其透水系数为2.5mm.s-1,7d抗压强度为17MPa,28d抗压强度为21MPa,7d抗折强度为2.8MPa,28d抗折强度为3.4MPa;在对比例5中,则完全去除偶联剂、聚氨酯乳液及聚氧乙烯醚,发现其透水系数为2.2mm.s-1,7d抗压强度为15MPa,28d抗压强度为19MPa,7d抗折强度为2.6MPa,28d抗折强度为3.2MPa,可见其效果达到最差的状态,这三种物质之间起到协同增效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30份-50份,
聚氨酯乳液:30份-40份,
聚氧乙烯醚:10份-20份,
三乙醇胺:8份-16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5份-1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份-8份,
偶联剂:2份-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35份-45份,
聚氨酯乳液:32份-36份,
聚氧乙烯醚:12份-18份,
三乙醇胺:10份-14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5份-12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份-7份,
偶联剂:2份-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木质素磺酸钠:40份,
聚氨酯乳液:34份,
聚氧乙烯醚:15份,
三乙醇胺:12份,
十二烷基丙烯酸酯:9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份,
偶联剂:3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氨酯乳液为固含量50%以上的聚氨酯水性乳液,其粘度>500Pa·s,其pH为7-9,其软化点为45-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所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纯度为99%,其细度为2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的熔点为41℃-45℃,其沸点为10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偶联剂为KH550、KH510及KH171,其中KH550、KH510、KH171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偶联剂、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聚氨酯乳液、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丙烯酸酯进行第二次混合,第二次混合后保持温度为40℃,即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次混合的温度为55℃,第一次混合的时间为6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次混合的温度为80℃,第二次混合的时间为40min。
CN202111317493.8A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Withdrawn CN1139796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7493.8A CN113979668A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7493.8A CN113979668A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9668A true CN113979668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47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7493.8A Withdrawn CN113979668A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966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243A (zh) * 2016-06-28 2016-11-16 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水泥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2864A (zh) * 2017-09-22 2018-01-12 右江民族医学院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CN111187027A (zh) * 2019-03-29 2020-05-22 广州华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1693A (zh) * 2021-07-08 2021-10-15 抚州市正兴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透水抗压混凝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6243A (zh) * 2016-06-28 2016-11-16 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水泥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2864A (zh) * 2017-09-22 2018-01-12 右江民族医学院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增强剂及制备方法
CN111187027A (zh) * 2019-03-29 2020-05-22 广州华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1693A (zh) * 2021-07-08 2021-10-15 抚州市正兴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透水抗压混凝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6492B (zh) 一种高抗渗混凝土
KR101968809B1 (ko) 개질된 레올로지 콘트리트재, 제조방법 및 그 용도
CN109534748B (zh) 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04872B (zh) 一种纳米改性水泥基水下不分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7856B (zh) 具有纳米增强作用的纯粉剂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及其使用方法
KR101891567B1 (ko) 강도 및 내구성이 개선된 보수용 시멘트 모르타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 보수·보강 방법
CN108546072B (zh) 一种耐水机喷粉刷石膏材料
CN110342875A (zh) 一种喷涂型超高性能装饰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8024A (zh) 一种瓷砖粘结剂
CN111533512B (zh) 初凝时间为48h~72h延性缓凝细石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CN107759172A (zh)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改性透水混凝土材料
CN112500087B (zh) 一种高强高韧的透水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5860A (zh) 柔性瓷砖粘结剂
CN111217571A (zh) 一种混凝土用陶粒的处理方法及以所述陶粒作为粗骨料的透水混凝土
RU2439020C2 (ru) Бетонная смесь
CN115140979B (zh) 一种改性彩色uhpc混合料、装饰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7932B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15528A (zh) 一种透水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58257A (zh) 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0878551B1 (ko) 초고강도 콘크리트 결합재와 그를 이용한 초고강도콘크리트의 제조방법
CN110981307A (zh) 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1770A (zh) 一种热致变色大空隙水泥混凝体养护喷剂及其应用
CN113979668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用增强剂
CN107285718A (zh) 一种石灰基微收缩灌浆材料组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80900B (zh) 一种超高性能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