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363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3630A
CN113963630A CN202111369241.XA CN202111369241A CN113963630A CN 113963630 A CN113963630 A CN 113963630A CN 202111369241 A CN202111369241 A CN 202111369241A CN 113963630 A CN113963630 A CN 113963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optical module
display part
stat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692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恩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692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636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63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36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280 priority patent/WO202308831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透光盖板、显示屏、光学模组和第一驱动机构,显示屏安装于透光盖板的一侧表面,且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第一显示部分与第二显示部分相连,第二显示部分贴设于透光盖板的一侧表面,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显示部分相连,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弯折,以使第一显示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显示部分与透光盖板的第一区域贴合,且显示屏遮盖光学模组,在第二状态下,光学模组与第一区域相对,第一显示部分避开第一区域,且与光学模组错位分布。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子设备的发展,用户对于电子设备屏占比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了较大限度地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将一些光学模组镶嵌在电子设备的内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开设有透光区域,当光学模组工作时,光学模组可以透过透光区域实现相应的工作。
为了提高光线透过率,使光学模组能够较好的实现相应的工作,相比于显示屏的其他区域,透光区域的像素密度较低。但是,透光区域的像素密度降低会影响显示屏的整体显示效果,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屏下光学模组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透光盖板、显示屏、光学模组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侧表面,且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相连,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贴设于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弯折,以使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透光盖板的第一区域贴合,且所述显示屏遮盖所述光学模组;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光学模组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所述第一显示部分避开所述第一区域,且与所述光学模组错位分布。
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显示部分运动,使第一显示部分能够避开第一区域或覆盖第一区域,在第一显示部分避开第一区域的情况下,光学模组可以直接透过第一区域实现相应的工作,以使光学模组的工作效果更好,在第一显示区域覆盖第一区域的情况下,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共同组成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完整性。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屏下光学模组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包括第一种第一驱动机构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虚线部分为第一显示部分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包括第一种第一驱动机构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磁线圈的电路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包括第二种第一驱动机构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第二永磁体位于不同位置时第一永磁体的受力分析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包括第二种第一驱动机构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永磁体相连);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包括第二种第一驱动机构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驱动机构与显示模组相连);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伸缩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透光盖板、110-第一区域、
200-显示屏、210-第一显示部分、220-第二显示部分、
300-光学模组、
400-界限柱、
500-壳体、
610-第一永磁体、620-电磁线圈、621-铁氧体磁芯、630-第二永磁体、640-主板、650-接触弹片、660-电源芯片、670-开关芯片、680-限流电阻、
710-第二驱动机构、720-连杆、730-伸缩连接件、731-套筒、732-第一弹性件、733-第二弹性件、734-第一伸缩杆、735-第二伸缩杆、740-齿轮、750-螺杆、760-螺套、
810-第一导向结构、820-第二导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请参考图1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透光盖板100、显示屏200、光学模组300和第一驱动机构。
透光盖板100可以为玻璃盖板或高分子树脂盖板。光学模组300可以为摄像头、光传感器或补光模组中的至少一者。
显示屏200安装于透光盖板100的一侧表面,且显示屏200包括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第一显示部分210与第二显示部分220相连,第二显示部分220贴设于透光盖板100的一侧表面。可选的,第二显示部分22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贴设于透光盖板100的内侧表面。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同属于显示屏200的一部分,则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的显示效果一致,使得显示屏200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显示屏200为柔性显示屏,具有弯折、卷曲的功能,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显示部分210相连,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220弯折,以使第一显示部分21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显示部分210与透光盖板100的第一区域110贴合,此时显示屏200遮盖光学模组300。此种情况下,第一显示部分210能够显示图像,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共同构成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保证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完整性,当然,在此种情况下,光学模组300不工作。
在第二状态下,光学模组300与第一区域110相对,第一显示部分210避开第一区域110,且与光学模组300错位分布。此种情况下,光学模组300与透光盖板100的第一区域110之间无阻挡的部件,在光学模组300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光线可以透过第一区域110直接照射在光学模组300上,或者,光学模组300射出的光线直接透过第一区域110射出,从而提升光学模组300的工作效果。
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运动,使第一显示部分210能够避开第一区域110或覆盖第一区域110,在第一显示部分210避开第一区域110的情况下,光学模组300可以直接透过第一区域110实现相应的工作,以使光学模组300的工作效果更好,在第一显示部分210覆盖第一区域110的情况下,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共同组成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的完整性。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屏下光学模组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包括边框,第一显示部分210为显示屏200靠近边框的区域。在此方案中,第一显示部分210和第二显示部分220弯折产生的折痕位于显示屏200的边角,能够减小折痕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提升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第一显示部分210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220弯折的情况下,显示屏200上形成开口,通过控制开口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光量,但是,开口过大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界限柱400,界限柱400设于第一显示部分210与第二显示部分220的交界处,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绕界限柱400转动,以使第一显示部分21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可选的,界限柱400可以粘接于第二显示部分220,或者,界限柱400也可以通过粘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电子设备的壳体500。
此种情况下,界限柱400所在的位置为显示屏200的最大开口位置,界限柱400能够阻止显示屏200的开口进一步扩大,进而避免显示屏200的开口过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界限柱400可以为限位轴,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显示部分210的部分区域贴附在界限柱400的轴面上。此方案中,在第一显示部分210弯折的过程中,第一显示部分210与第二显示部分220的交界位置形成平滑的过渡曲面,平滑的过渡曲面能够有效减少显示屏200上的折痕的产生,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延长显示屏200的使用寿命。
上述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弯折,以使第一显示部分2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为液压驱动机构、机械驱动机构或电磁驱动机构。例如,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电机和连接杆,电机与连接杆相连,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显示部分210,电机用于驱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可带动第一显示部分210转动,以使第一显示部分2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壳体500,透光盖板100设于壳体500,且与壳体500形成设备内腔。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一者设于第一显示部分210,另一者设于设备内腔,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配合,可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使用机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齿轮等传动部件磨损等问题,导致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运动的过程出现异常,进而导致第一显示部分210不能顺利、精确地进行状态之间的切换。而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磁力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相较于机械驱动机构更加可靠,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可以为第一永磁体610,第二磁性件可以为电磁线圈620,第一永磁体610与电磁线圈620中,一者设于第一显示部分210,另一者与壳体500相连,在电磁线圈620处于通电状态下,电磁线圈620与第一永磁体610配合产生电磁力,电磁力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的,电磁线圈620可以包括铁氧体磁芯621和导线,导线缠绕在铁氧体磁芯621上构成电磁线圈620,在导线通电的情况下,铁氧体磁芯621可以使磁力线更加集中,进而增加磁导率。第一永磁体610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设于第一显示部分210,电磁线圈620可以通过粘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设于壳体500。
在电磁线圈620通入第一电流的情况下,电磁线圈620的靠近第一永磁体610的端部形成第一磁极,第一磁极与第一永磁体610相互排斥,排斥作用力驱动第一永磁体610带动第一显示部分210贴附在透光盖板100上,以使第一显示部分210切换至第一状态。
在电磁线圈620通入第二电流的情况下,电磁线圈620的靠近第一永磁体610的端部形成第二磁极,第二磁极与第一永磁体610相互吸附,吸附作用力驱动第一永磁体610带动第一显示部分210朝向靠近电磁线圈620的方向运动,进而驱动第一显示部分210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方向相反,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为异名磁极。
为了给电磁线圈620通入方向不同的电流,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主板640、电源芯片660和开关芯片670。主板640可以设于设备内腔中,电源芯片660和开关芯片670可以设于主板640上,电磁线圈620通过开关芯片670与电源芯片660电连接,通过电源芯片660对电磁线圈620进行供电和控制,通过开关芯片670控制通入电磁线圈620的电流方向。
在开关芯片670与电磁线圈620的连接电路中,具有A通道和B通道,在开关芯片670将A通道接入电源芯片660、B通道接入GND(电线接地端)的情况下,电磁线圈620中的电流方向为第二方向,在开关芯片670将A通道接入GND、B通道接入电源芯片660的情况下,电磁线圈620中的电流方向为第一方向。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开关芯片670与电磁线圈620的连接电路中,还设有限流电阻680,限流电阻680用于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源芯片660。主板640上设有接触弹片650,电磁线圈620通过接触弹片650与电源芯片660连接,便于后续拆装和检修。光学模组300与主板640电连接,以对光学模组300进行供电和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可以为第一永磁体610,且第一永磁体610设于第一显示部分210。第一永磁体610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贴附于第一显示部分210。第二磁性件可以为第二永磁体630,且第二永磁体630可移动地设于设备内腔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710,第二驱动机构710用于驱动第二永磁体6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永磁体630具有两个磁极,N极和S极,在第二永磁体6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永磁体630的N极和S极与第一永磁体610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相应的,N极和S极与第一永磁体610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最终使得第二永磁体630与第一永磁体610之间总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
请再次参考图5,在第二永磁体63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永磁体610的受力方向为朝向靠近显示屏200的方向,第二永磁体630与第一永磁体610相互排斥,以驱动第一永磁体610带动第一显示部分210切换至第一状态。
图6为第一永磁体610与第二永磁体63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为零时第一永磁体610的受力分析图,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为垂直于透光盖板100的方向。
请再次参考图7,在第二永磁体63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永磁体610的受力方向为朝向靠近第二永磁体630的方向,第二永磁体630与第一永磁体610相互吸附,以驱动第一永磁体610带动第一显示部分210切换至第二状态。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光学模组300可以可移动地设于设备内腔中,且光学模组300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电子设备包括边框,第三位置远离电子设备的边框,第四位置靠近电子设备的边框。在光学模组300移动至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显示部分210处于第一状态,在光学模组300移动至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显示部分210处于第二状态。
在此方案中,当光学模组300处于未工作状态时,光学模组300移动至第三位置,也就是说,光学模组300向远离电子设备的边框的方向移动,避开电子设备的边缘,避免电子设备边缘发生磕碰时,直接冲击光学模组300,进而起到保护光学模组300的作用,提升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此外,光学模组300移动至第三位置,静电从电子设备壳体500向光学模组300传递的过程中会衰减,进而减小静电对光学模组300的影响。
实现光学模组300可移动地设于设备内腔中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与光学模组300驱动相连,以驱动光学模组3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光学模组300的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杆720,连杆720的第一端与第二永磁体630转动相连,连杆720的第二端与光学模组300转动相连,连杆720与第二驱动机构710相连,第二驱动机构710可驱动连杆720转动,以使第一端带动第二永磁体6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二端带动光学模组3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二永磁体63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光学模组300位于第三位置;在第二永磁体63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光学模组300位于第四位置。
可选的,连杆720的第一端与第二永磁体630、连杆720的第二端与光学模组300均可以通过销钉或转轴等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
可选的,连杆720可以通过转轴等结构可转动连接于壳体500,且连杆720与壳体500的连接点位于连杆7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驱动机构710可以为马达,马达连接有齿轮轴,齿轮轴与固定在连杆720上的齿轮740啮合,通过马达的正反转带动齿轮740和连杆720沿不同方向旋转,进而使第二永磁体6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使光学模组30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共用第二驱动机构710,以使第二驱动机构710实现一物多用,不仅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成本控制,还能够防止使用过多的驱动机构而影响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布局,进而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但是使用上述结构后,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的移动轨迹均为弧形,这无疑增大了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所需要的空间,不符合现如今电子设备越来越薄的发展趋势。
为此,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向结构810和第二导向结构820,第一导向结构810可以与第二永磁体630滑动配合,第二导向结构820可以与光学模组300滑动配合。在此结构中,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在第一导向结构810和第二导向结构820的导向作用下直线移动,减小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所需要的空间,进而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发展。
此外,通过第一导向结构810和第二导向结构820还能够提高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的移动精度,避免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与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模组发生不必要的干涉。
可选的,第一导向结构810和第二导向结构820可以为开设于壳体500上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此种情况下,第一导向结构810和第二导向结构820不占用设备空腔内的空间,使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更加紧凑。
在此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驱动机构710能够驱动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移动,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伸缩连接件730,伸缩连接件730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500,且伸缩连接件730的第一端与第二永磁体630转动相连,伸缩连接件730的第二端与光学模组300转动相连,伸缩连接件730与壳体50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第二驱动机构710可以与第二永磁体630相连,以驱动第二永磁体630沿第一导向结构8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光学模组300可通过伸缩连接件730随第二永磁体630的移动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
当然,第二驱动机构710也可以与光学模组300相连,以驱动光学模组300沿第二导向结构82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永磁体630可通过伸缩连接件730随光学模组300的移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的,第二驱动机构710可以为伸缩驱动机构,例如气缸或液压缸。
可选的,第二驱动机构710也可以为马达,在第二驱动机构710为马达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螺杆750和螺套760,螺杆750和螺套760螺纹配合,螺杆750与马达相连,螺套760与第二永磁体630或光学模组300相连。启动马达,马达带动螺杆750转动,螺套760带动第二永磁体630或光学模组300沿螺杆750的轴向移动,以通过马达驱动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沿第一导向结构810和第二导向结构820移动。
伸缩连接件730的结构有多种,例如,伸缩连接件730可以为伸缩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伸缩连接件730可以包括套筒731、第一弹性件732、第二弹性件733、第一伸缩杆734和第二伸缩杆735。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可以为螺旋弹簧或弹性柱。
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均设于套筒731内,套筒731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伸缩杆734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732相连,第一伸缩杆73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伸出至套筒731之外,并与第二永磁体630转动相连,第二伸缩杆735的一端与第二弹性件733相连,第二伸缩杆73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口伸出至套筒731之外,并与光学模组300转动相连。
此种情况下,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具有弹性力,借助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的弹性力,伸缩连接件730可以将第二永磁体630和光学模组300分别抵在第一导向结构810和第二导向结构820中,进而增强第二永磁体630、光学模组300和第一导向结构810、第二导向结构820的连接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盖板、显示屏、光学模组和第一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侧表面,且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相连,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贴设于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弯折,以使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透光盖板的第一区域贴合,且所述显示屏遮盖所述光学模组;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光学模组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所述第一显示部分避开所述第一区域,且与所述光学模组错位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边框,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为所述显示屏靠近所述边框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界限柱,所述界限柱设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交界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绕所述界限柱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限柱为限位轴,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的部分区域贴附在所述界限柱的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透光盖板设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壳体形成设备内腔;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另一者设于所述设备内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配合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线圈,在所述电磁线圈处于通电状态下,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永磁体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第一永磁体,且所述第一永磁体设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第二永磁体,且所述第二永磁体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设备内腔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永磁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第二永磁体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互排斥,以驱动所述第一永磁体带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在所述第二永磁体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互吸附,以驱动所述第一永磁体带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设备内腔中,且所述光学模组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边框,所述第三位置远离所述边框,所述第四位置靠近所述边框;
在所述光学模组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光学模组移动至所述第四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所述光学模组滑动配合;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伸缩连接件,所述伸缩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伸缩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永磁体转动相连,所述伸缩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光学模组转动相连;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永磁体驱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永磁体沿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光学模组可通过所述伸缩连接件随所述第二永磁体的移动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切换;或者,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光学模组驱动相连,以驱动所述光学模组沿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永磁体可通过所述伸缩连接件随所述光学模组的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接件包括套筒、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其中: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设于所述套筒内;
所述套筒开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连,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至所述套筒之外,并与所述第二永磁体转动相连;
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连,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出至所述套筒之外,并与所述光学模组转动相连。
CN202111369241.XA 2021-11-18 2021-11-18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9636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9241.XA CN113963630A (zh) 2021-11-18 2021-11-18 电子设备
PCT/CN2022/132280 WO2023088310A1 (zh) 2021-11-18 2022-11-1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9241.XA CN113963630A (zh) 2021-11-18 2021-11-18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3630A true CN113963630A (zh) 2022-01-21

Family

ID=79471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9241.XA Pending CN113963630A (zh) 2021-11-18 2021-11-1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63630A (zh)
WO (1) WO202308831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3692A (zh) * 2022-07-29 2022-11-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88310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8837A (ja) * 1993-05-31 1994-12-06 Nec Corp 折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CN108600453A (zh) * 2018-04-27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KR101951685B1 (ko) * 2017-08-22 2019-02-25 트레스테크(주) 차량용 사이드카메라 장치
CN208572141U (zh) * 2018-06-25 2019-03-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756594A (zh) * 2018-12-26 2019-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的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049163A (zh) * 2019-05-28 2019-07-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全面屏电子装置
CN110166590A (zh) * 2019-05-06 2019-08-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组件、手机及移动设备
CN110944074A (zh) * 2019-11-29 2020-03-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驱动芯片
CN111541805A (zh) * 2020-05-28 2020-08-1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54566A (zh) * 2020-05-28 2020-09-1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181468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3452824A (zh) * 2021-08-02 2021-09-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572877A (zh) * 2021-08-02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596207A (zh) * 2021-08-02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472640U (zh) * 2018-12-29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741144B (zh) * 2019-04-10 2022-06-07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US11079797B1 (en) * 2020-05-14 2021-08-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display windows
CN111785159A (zh) * 2020-06-30 2020-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970392B (zh) * 2020-08-04 2022-0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291954B (zh) * 2020-10-30 2022-05-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804382B (zh) * 2021-01-22 2023-04-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3963630A (zh) * 2021-11-18 2022-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8837A (ja) * 1993-05-31 1994-12-06 Nec Corp 折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KR101951685B1 (ko) * 2017-08-22 2019-02-25 트레스테크(주) 차량용 사이드카메라 장치
CN108600453A (zh) * 2018-04-27 2018-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572141U (zh) * 2018-06-25 2019-03-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756594A (zh) * 2018-12-26 2019-05-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的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0181468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0166590A (zh) * 2019-05-06 2019-08-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组件、手机及移动设备
CN110049163A (zh) * 2019-05-28 2019-07-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全面屏电子装置
CN110944074A (zh) * 2019-11-29 2020-03-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驱动芯片
CN111541805A (zh) * 2020-05-28 2020-08-1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54566A (zh) * 2020-05-28 2020-09-11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52824A (zh) * 2021-08-02 2021-09-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572877A (zh) * 2021-08-02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596207A (zh) * 2021-08-02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8310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273692A (zh) * 2022-07-29 2022-11-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8310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63630A (zh) 电子设备
CN209562600U (zh) 具有屏下摄像头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120755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259728A (zh) 显示终端及其摄像装置
CN109451217B (zh) 移动终端
CN110557480B (zh) 电子设备
DE102011117120A1 (de) Schaltbedienfeld
CN108873574B (zh) 镜头自动保护装置及应用其的投影仪
WO2021190172A1 (zh) 电子设备
WO2023025153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79037B (zh) 一种伸缩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2995469B (zh)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85159A (zh) 电子设备
CN11075317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182187A (zh) 摄像头模组升降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519494B (zh) 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174913B (zh) 温控模块及终端设备
CN110545369A (zh) 电子设备
CN109698088A (zh) 一种按键模组
CN102806895B (zh) 雨刮器
CN113194178A (zh) 电子设备
CN112887538A (zh) 电子设备
CN110677072A (zh) 电子设备
CN111140738B (zh) 驱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0297792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