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1217B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1217B
CN109451217B CN201811369061.XA CN201811369061A CN109451217B CN 109451217 B CN109451217 B CN 109451217B CN 201811369061 A CN201811369061 A CN 201811369061A CN 109451217 B CN109451217 B CN 109451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leeve
mobile terminal
light gui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90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1217A (zh
Inventor
郭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690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51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51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12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7434 priority patent/WO202009862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1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1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内腔中;采光模组,所述采光模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能进出所述穿孔,所述采光模组具有拾光孔,所述采光模组通过导光组件形成与所述拾光孔和所述摄像模组连通的光路;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采光模组相连、且驱动所述采光模组移动。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中伸缩式摄像模组存在电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通常具备拍摄功能,移动终端的拍摄功能由摄像模组来完成。传统的摄像模组布设在移动终端的顶端、且位于显示屏外侧。此种布设方式会导致移动终端的顶端存在较宽的“刘海”黑边。很显然,这会减小移动终端板面上布设显示屏的区域的面积,进而会降低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大屏幕移动终端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是目前移动终端生产厂商极力研发的方向。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目前较多的移动终端采用伸缩式摄像模组,伸缩式摄像模组设置在壳体之内,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伸出到移动终端之外进行拍摄。此种结构的移动终端能减小摄像模组的布设对屏占比的影响。
伸缩式摄像模组与移动终端的主板通过电路板连接,在工作的过程中,摄像模组需要移动,为了适应摄像模组的移动,电路板至少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在伸缩式摄像模组的移动方向长度较大。柔性电路板为折叠式结构,通过其长度方向的变形伸缩来适应摄像模组的移动。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摄像模组的频繁移动会带动柔性电路板频繁伸缩,使其反复弯折。这对柔性电路板的可弯折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较多的柔性电路板存在弯折性能不足的问题,存在线路开裂风险,最终会导致摄像模组的电连接失效。更重要的是,柔性电路板在回缩后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相互折叠的区域随着折叠的进行会相互摩擦,进而较容易导致柔性电路板露铜,最终可能会导致柔性电路板存在短路风险。可见,目前的移动终端中伸缩式摄像模组存在电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中伸缩式摄像模组存在电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
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内腔中;
采光模组,所述采光模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能进出所述穿孔,所述采光模组具有拾光孔,所述采光模组通过导光组件形成与所述拾光孔和所述摄像模组连通的光路;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采光模组相连、且驱动所述采光模组移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移动终端中,采光模组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进而能够进出穿孔,而导光组件则能够在采光模组伸出壳体之外时,将进入到拾光孔中的光线传导至摄像模组中,进而实现拍摄。此种装配方式,能够使得摄像模组无需移动,也能够获取光线进行图像的拍摄,也就不存在摄像模组移动的问题。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摄像模组固定在壳体之内,通过调整采光模组的动作,即可实现拍摄,整个过程无需摄像模组进行动作,也就不会对摄像模组的电连接稳定性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处于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处于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处于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处于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在补光灯发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1、图3和图6中的箭头为光线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边框、111-穿孔、120-内腔、130-导向杆、
200-摄像模组、210-图像传感器、220-补光灯、
300-导光组件、310-第一反射镜、320-第一导光柱、330-第一套筒、340-第二套筒、350-第二反射镜、360-第二导光柱、370-第三套筒、380-第四套筒、400-采光模组、410-拾光孔、420-透镜、500-驱动机构、510-驱动电机、520-丝杠、530-运动块、600-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所公开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00、摄像模组200、导光组件300、采光模组400和驱动机构500。
壳体100为移动终端的外围防护部件,为移动终端的其它组成构件提供安装基础。壳体100具有内腔120,壳体100开设有穿孔111,穿孔111与内腔120连通。壳体100包括边框110,穿孔111可以开设在边框110。边框110仅仅是壳体100上用于围成内腔120的一部分。在壳体100包括中框时,边框110可以包含于中框。当然,边框110也可以包含于壳体100的电池盖或主板上盖。
摄像模组200固定在壳体100的内腔120中。摄像模组200包括图像传感器210,图像传感器210为摄像模组200的感光部分,图像传感器210感应到光线后能够形成图像。摄像模组200可以通常通过柔性电路板600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连接,进而由主板为其供电。
采光模组40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0上、且能进出穿孔111。采光模组400具有拾光孔410。本实施例中,采光模组400能通过导光组件300形成与拾光孔410和摄像模组200连通的光路,进而能够使得采光模组400采集的环境中的光线通过导光组件300,投射到摄像模组200,进而完成拍摄。
当采光模组400移动至壳体100之外时,环境中的光线能够进入到拾光孔410中,则使得采光模组400采集环境中的光线。
驱动机构500与采光模组400相连,驱动机构500驱动采光模组400移动,进而使其能进出穿孔111。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采光模组400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移动,进而能够进出穿孔111,而导光组件300则能够在采光模组400伸出壳体100之外时,将进入到拾光孔410中的光线传导至摄像模组200,进而实现拍摄。此种装配方式,能够使得摄像模组200无需移动,也能够获取光线进行图像的拍摄,也就不存在摄像模组200移动的问题。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摄像模组200固定在壳体100之内,通过驱动机构500驱动采光模组400移动,进而实现拍摄,整个过程无需摄像模组200移动,也就不会对摄像模组200的电连接稳定性产生影响。
本实施例中,导光组件30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镜310,第一反射镜310设置在采光模组400内,第一反射镜310邻近拾光孔410、且朝向拾光孔410。环境中的光线进入到拾光孔410中后投射在第一反射镜310中,在第一反射镜310将进入到拾光孔410的光线,沿着光路投射。
优选的方案中,导光组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光柱320,第一导光柱320设置在壳体100的内腔120中,第一导光柱320将第一反射镜310反射的光线传导至摄像模组200中。第一导光柱320能够确保第一反射镜310反射的光线,更好地传导至摄像模组200中,能够减少光线的散射,达到更优的导光效果。当然,第一导光柱320不应该影响采光模组400的移动,例如采光模组400可以沿第一导光柱320移动,此种情况下,第一导光柱320还可以作为采光模组400移动的导轨。
请再次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具体的采光模组400与第一导光柱320的配合结构,具体如下:导光组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套筒330和第二套筒340,第一套筒330与采光模组400固定相连,第二套筒340与摄像模组200固定相连。第一套筒330和第二套筒340分别套设在第一导光柱320的两端,第一套筒330和第二套筒340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导光柱320滑动配合。
此种结构下,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筒330可以与第一导光柱320滑动配合,进而能使得采光模组400相对于第一导光柱320移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筒330和第二套筒340均与第一导光柱320滑动配合,同样能使得采光模组400相对于第一导光柱320移动。再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筒330与第一导光柱320固定相连,第二套筒340与第一导光柱320滑动配合,此种情况下,第一套筒330和第一导光柱320形成的整体相对于第二套筒340移动,同样能够实现采光模组400的移动。
采用第一套筒330和第二套筒340与第一导光柱320配合的方式,无疑能提高采光模组400移动的稳定性,当然,第一套筒330和第二套筒340套设在第一导光柱320的部分结构上,因此还能进一步缓解移动终端内的杂散光射向第一导光柱320。
通常情况下,第二套筒340具有底壁,第二套筒340的底壁可以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摄像模组200固定在第二套筒340的底壁,摄像模组200朝向第一避让孔。此种情况下,摄像模组200能够朝向采光模组400的伸出方向。
本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导光组件300在包括第一反射镜310的前提下,还可以包括第二反射镜350,请参考图3和图4。第二反射镜350邻近摄像模组200,即第二反射镜350距摄像模组200的距离小于第二反射镜350距第一反射镜310的距离。第二反射镜350用于将第一反射镜310反射的光线,反射至摄像模组200。第二反射镜350同样具备调节光线投射方向的作用。第二反射镜350与第一反射镜310的配合,能够使得光线的走向更加灵活,这有利于实现摄像模组200在壳体100内更为灵活的设置。
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导光组件300还包括第二导光柱360,第二导光柱360设置在壳体100的内腔中,第二导光柱360用于将第一反射镜310反射的光线传导至第二反射镜350中,进而通过第二反射镜350将光线反射至摄像模组200。第二导光柱360实现了光线在第一反射镜310与第二反射镜350之间的传导,进而能够提高光线的传导效果,避免光线散射。同理,第二导光柱360的设置不会影响采光模组400的移动,例如,采光模组400可以沿第二导光柱360移动,此种情况下,第二导光柱360还可以作为采光模组400移动的导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具体的采光模组400与第二导光柱360的配合结构,具体如下:导光组件300还包括第三套筒370和第四套筒380,第三套筒370与采光模组400固定相连,第四套筒380与摄像模组200固定相连。第三套筒370和第四套筒380分别套设在第二导光柱360的两端,第三套筒370与第四套筒380至少一者与第二导光柱360滑动配合。
此种结构下,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套筒370可以与第二导光柱360滑动配合,进而能使得采光模组400相对于第二导光柱360移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套筒370和第四套筒380均与第二导光柱360滑动配合,同样能使得采光模组400相对于第二导光柱360移动。再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套筒370与第二导光柱360固定相连,第四套筒380与第二导光柱360滑动配合,此种情况下,第三套筒370和第二导光柱360形成的整体相对于第四套筒380移动,同样能够实现采光模组400的移动。
采用第三套筒370和第四套筒380与第二导光柱360配合的方式,无疑能提高采光模组400移动的稳定性。
如上文所述,第一反射镜310和第二反射镜350的配合,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光路走向,进而能够使得摄像模组200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基于此,优选的方案中,第四套筒380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摄像模组200固定在第四套筒380的侧壁,摄像模组200朝向第二避让孔,第二反射镜350设置在第四套筒380中。此种情况下,有利于移动终端向着更薄的方向设计。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310和第二反射镜350之间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反射镜,进而能够使得将第一反射镜310反射的第一光线间接反射至第二反射镜350上。考虑到机构的简洁,导光组件300包括上文所述的第一反射镜310和第二反射镜350就能实现灵活调节光路走向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拾光孔4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拾光孔410可以朝向移动终端的前侧,也可以朝向移动终端的后侧。通常情况下,移动终端的一侧布设有显示屏,另一侧布设有电池盖。移动终端的前侧指的是移动终端上布设显示屏的一侧,移动终端的后侧指的是移动终端上布设电池盖的一侧。
优选的方案中,采光模组400可以具有两个拾光孔410。两个拾光孔410分别朝向移动终端的前后两侧。两个拾光孔410内均可以设置第一反射镜310,两个第一反射镜310均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此种结构能够实现在移动终端的前后两侧的分别取景,进而能够实现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的功能。该优选的方案中,朝向相反的两个拾光孔410能够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反射镜310共用同一个第二反射镜350和图像传感器210,此种结构无需移动终端专门布设两个摄像模组和两个第二反射镜350,这无疑能进一步减少对壳体100内的空间的占用。
当然,此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内可以设置有遮挡片,通过遮挡片的遮挡视线前后侧取景的选择。当然,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图像传感器210对前后侧取景的选择。例如,两个拾光孔410内的第一反射镜310反射光线可能最终射入摄像模组200的位置不同,控制器可以控制图像传感器210上不同的区域进行感应,进而实现对前后取景的选择。当然,两个拾光孔410拾取的环境中光线均可以被最终导向摄像模组200中,进而完成拍摄。
为了较好地实现防尘、防水,优选的方案中,拾光孔410内可以设置有透镜420,透镜420密封封堵拾光孔410,此种情况下,环境中的光线透过透镜420后进入到连通摄像模组200的光路上,而透镜420则能够阻止水、灰尘进入到拾光孔410中。
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拍摄环境有可能较暗,例如阴天拍摄或黑夜拍摄,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摄像模组200还可以包括补光灯220,补光灯220发出的光线经导光组件300从拾光孔410中射出,从而达到为拍摄补光的目的。具体的,补光灯220可以设置在图像传感器210的边缘。
本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中,采光模组40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0上,在驱动机构500的驱动下能进出穿孔111。实现驱动采光模组400移动的驱动机构500的结构有多种,例如,驱动机构500可以为液压伸缩件,再例如,驱动机构500为曲柄滑块机构等。
请参考图3,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50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10、丝杠520和运动块530,驱动电机510设置在壳体100上。驱动电机510与丝杠520传动相连、且驱动丝杠520转动,运动块530与采光模组400相连、且具有与丝杠520螺纹配合的螺纹孔,运动块530在丝杠520的转动方向与壳体100限位配合。在工作的过程中,驱动电机510驱动丝杠520转动,运动块530与丝杠520螺纹配合,而且在丝杠520的转动方向与壳体100限位配合,因此,运动块530只能沿着丝杠520移动,运动块530与采光模组400相连,采光模组400则随着运动块530移动,达到进出穿孔111的目的。通常情况下,驱动电机510为正反转电机,能够通过正反转来调节采光模组400的移动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动的稳定性,运动块530可以开设有滑孔,壳体100内可以设置有导向杆130,导向杆130沿着采光模组400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与滑孔滑动配合。在移动的过程中,运动块530能够在导向杆130及丝杠520的导向下移动,这无疑能提高其移动的精度。
优选的方案中,运动块530可以与边框110的内壁限位配合,进而避免运动块530过量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移动终端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内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
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内腔中;
采光模组,所述采光模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能进出所述穿孔,所述采光模组具有拾光孔,所述采光模组通过导光组件形成与所述拾光孔和所述摄像模组连通的光路,所述导光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的第一导光柱,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所述采光模组内,所述第一反射镜邻近所述拾光孔、且朝向所述拾光孔,所述第一导光柱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摄像模组,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采光模组固定相连的第一套筒和与所述摄像模组固定相连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光柱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导光柱滑动配合,所述采光模组沿所述第一导光柱移动,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导光柱和所述第二套筒后传导至所述摄像模组;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采光模组相连、且驱动所述采光模组移动;
所述摄像模组包括补光灯和图像传感器,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边缘,所述补光灯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导光组件的传导从所述拾光孔射出;
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邻近所述摄像模组、且朝向所述摄像模组,所述第二反射镜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摄像模组;
所述拾光孔为两个,两个所述拾光孔分别朝向所述移动终端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拾光孔均通过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摄像模组形成所述光路,两个拾光孔内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反射镜,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镜均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朝向相反的两个所述拾光孔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射镜共用同一个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图像传感器;
所述移动终端内设置有遮挡片,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遮挡片的遮挡实现前后侧取景的选择;或,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控制器,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对前后侧取景的选择,其中,两个所述拾光孔内的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光线射入所述摄像模组的位置不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上不同的区域进行感应,以实现对前后取景的选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底壁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底壁、且所述摄像模组朝向所述第一避让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的第二导光柱,所述第二导光柱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传导至所述第二反射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采光模组固定相连的第三套筒和与所述摄像模组固定相连的第四套筒,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第四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光柱的两端、且所述第三套筒与所述第四套筒中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导光柱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套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摄像模组固定在所述第四套筒的侧壁、且所述摄像模组朝向所述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四套筒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光孔内设置有透镜,所述透镜密封封堵在所述拾光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杠和运动块,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杠传动相连、且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运动块与所述采光模组相连、且具有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运动块在所述丝杠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壳体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块开设有滑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所述采光模组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滑孔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边框,所述边框开设有所述穿孔,所述运动块与所述边框的内壁限位配合。
CN201811369061.XA 2018-11-16 2018-11-16 移动终端 Active CN109451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9061.XA CN109451217B (zh) 2018-11-16 2018-11-16 移动终端
PCT/CN2019/117434 WO2020098629A1 (zh) 2018-11-16 2019-11-12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9061.XA CN109451217B (zh) 2018-11-16 2018-11-16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1217A CN109451217A (zh) 2019-03-08
CN109451217B true CN109451217B (zh) 2021-07-06

Family

ID=6555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9061.XA Active CN109451217B (zh) 2018-11-16 2018-11-16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51217B (zh)
WO (1) WO20200986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217B (zh) * 2018-11-16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9964140U (zh) * 2019-04-22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266851B (zh) * 2019-06-26 2021-05-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摄像头模组的控制方法
CN112995363A (zh) * 2019-12-02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327808A (zh) * 2020-03-12 2020-06-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405153A (zh) * 2020-03-13 2020-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12216B (zh) * 2020-04-23 2020-08-04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传动装置
CN115499563A (zh) * 2021-06-18 2022-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密封结构、拍摄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91705B (zh) * 2021-08-05 2023-07-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2959A (zh) * 2016-05-13 2016-08-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相机
CN106094990A (zh) * 2016-06-12 2016-11-09 张帆 屏占比最大化的电子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6908694U (zh) * 2017-04-26 2018-01-19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摄像头扩展装置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8227837A (zh) * 2017-12-29 2018-06-29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8259725A (zh) * 2018-03-19 2018-07-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712592A (zh) * 2018-03-21 2018-10-26 谢奇 一种特殊光路的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8777762A (zh) * 2018-08-30 2018-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摄像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3125B (zh) * 2017-05-23 2019-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CN107343128A (zh) * 2017-08-16 2017-11-1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用感光芯片的多镜头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8600464B (zh) * 2018-06-19 2020-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模组控制方法
CN109451217B (zh) * 2018-11-16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2959A (zh) * 2016-05-13 2016-08-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伸缩相机
CN106094990A (zh) * 2016-06-12 2016-11-09 张帆 屏占比最大化的电子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6908694U (zh) * 2017-04-26 2018-01-19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摄像头扩展装置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8227837A (zh) * 2017-12-29 2018-06-29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8259725A (zh) * 2018-03-19 2018-07-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712592A (zh) * 2018-03-21 2018-10-26 谢奇 一种特殊光路的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8777762A (zh) * 2018-08-30 2018-1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摄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98629A1 (zh) 2020-05-22
CN109451217A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1217B (zh) 移动终端
CN109302555B (zh) 摄像头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09005266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547682B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6534655B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04056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120755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005328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99033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062146B (zh) 终端设备
CN111050047A (zh) 电子设备
US10924648B2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726977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726503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0108247A1 (zh) 移动终端
CN20886294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2023001580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221352A1 (zh) 终端设备
CN110086971B (zh) 终端设备
CN110519494B (zh) 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75317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035158B (zh) 终端设备
CN110381256B (zh)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98628A1 (zh) 移动终端
CN112351157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