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9753A -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9753A
CN113949753A CN202010685556.4A CN202010685556A CN113949753A CN 113949753 A CN113949753 A CN 113949753A CN 202010685556 A CN202010685556 A CN 202010685556A CN 113949753 A CN113949753 A CN 113949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hinge mechanism
sliding cover
flexible screen
main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55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井贤次
石黑章郎
彭乐雄
邹亚科
彭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55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97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9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9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铰链机构包括主轴组件、两个滑动盖板及至少两个主摆杆;至少两个主摆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主轴组件的轴线两侧,两个滑动盖板分别位于对应的主摆杆的一侧,每个主摆杆分别滑设在滑动盖板的内侧,两个主摆杆可带动两个滑动盖板往靠近彼此的内侧的方向折叠或者展开至同一水平面,滑动盖板的外侧用于设置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铰链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推动组件,每个推动组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主摆杆连接,每个推动组件的另一端穿过主轴组件并与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连接,使得铰链机构的外侧表面形成的弧线长度与柔性屏体的长度始终处于相吻合的状态,从而保证铰链机构不会对柔性屏体产生外力干涉。

Description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效果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手机的体积制约了屏幕尺寸的扩大。
目前,为了在较小的手机上实现较大的屏幕面积,手机可以采用折叠式结构。具体的,手机一般包括转轴组件和相对旋转并折叠的两个框体,其中,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铰接在转轴上的两个连接件,两个框体分别连接在对应的连接件远离转轴的一端,屏幕的柔性屏体同时覆盖在两个框体与转轴组件上,且柔性屏体设置在两个连接件及框体背离折叠方向的一侧。两个连接件带动两个框体绕中间的转轴旋转至位于同一平面时,屏幕呈展开状态;两个连接件带动两个框体绕转轴旋转至相对折叠时,屏幕呈折叠状态。
然而,传统的转轴组件中的两个连接件在带动两个框体展开时,位于转轴组件上的柔性屏体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折,从而对柔性屏体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解决了传统的转轴组件展开时,位于转轴组件上的柔性屏体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折,从而对柔性屏体造成损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铰链机构,用于折叠或者展开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铰链机构包括主轴组件、两个滑动盖板及至少两个主摆杆;
至少两个主摆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主轴组件的轴线两侧,两个滑动盖板分别位于对应的主摆杆的一侧,每个主摆杆分别滑设在滑动盖板的内侧,两个主摆杆可带动两个滑动盖板往靠近彼此的内侧的方向折叠或者展开至同一水平面,滑动盖板的外侧用于设置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铰链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推动组件,每个推动组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主摆杆连接,每个推动组件的另一端穿过主轴组件并与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铰链机构置为包括可绕主轴组件转动的两个主摆杆和设置在每个主摆杆上的滑动盖板,这样,当两个主摆杆带动两个滑动盖板往靠近彼此的内侧的方向折叠或者往水平方向展开时,位于滑动盖板外侧的柔性屏体可实现折叠或者展开。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主摆杆滑设在滑动盖板的内侧,且在其中一个主摆杆与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之间设置推动组件,这样,当两个主摆杆往水平方向展开时,每个主摆杆会推动相应的推动组件往主轴组件的另一侧运动,从而推动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相对于主摆杆往外滑动,使得铰链机构的整体宽度能够随着柔性屏体的展开而延长,使得铰链机构的外侧形成的弧线长度(两个滑动盖板远离主轴组件的一端及主轴组件三者的连线拟合形成的弧线的长度)能够随着柔性屏体的展开而延长,确保铰链机构的外表面的弧长与柔性屏体的长度在展开的过程中始终吻合,从而保证铰链机构不会对柔性屏体产生外力干涉,确保柔性屏体能够稳定地贴合铰链机构上,而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折,从而避免了柔性屏体在展开过程中发生损坏,延长了柔性屏体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主摆杆沿主轴组件的延伸方向错开设置,确保每个主摆杆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推动各自连接的推动组件往外移动,而不会使两个推动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干扰,从而确保两个推动组件稳定推动对应的滑动盖板往远离主轴组件的方向滑动。另外,通过将各个主摆杆沿主轴组件的延伸方向错开设置,使得与每个主摆杆连接的推动组件也能够沿着主轴组件的延伸方向错开设置,这样不仅便于推动组件与滑动盖板的连接,同时也节约了铰链机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尺寸。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推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主摆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转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推动组件设置为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并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主摆杆转动连接,将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另一侧的滑动盖板转动连接,这样,主摆杆在绕主轴组件展开时,会依次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来推动滑动盖板往外滑动,从而不仅实现了铰链机构的宽度调节,而且使得推动组件能够随着主摆杆以及滑动盖板的转动而转动,确保柔性屏体稳定地贴合在铰链机构的外侧,而不会在铰链机构的展开过程中对柔性屏体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推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
主摆杆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杆上具有延伸至第一安装部两端的第二安装部,第一转轴穿设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
第一连杆上还具有往第二连杆延伸有第三安装部,第二连杆上具有延伸至第三安装部两端的第四安装部,第二转轴穿设在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之间;
第二连杆还具有往滑动盖板上延伸的第五安装部,滑动盖板上具有位于第五安装部两端的第六安装部,第三转轴穿设在第五安装部与第六安装部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推动组件的主摆杆与第一连杆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将第二连杆与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之间通过第三转轴连接,不仅保证主摆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滑动盖板之间的力的传递,而且简化了主摆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滑动盖板之间的连接结构,提高了铰链机构的制作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滑动盖板上形成有滑槽,滑槽沿主摆杆的活动方向延伸,滑槽沿垂直于延伸方向设置的两个槽壁上具有第一限位槽,主摆杆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延伸有卡固部,主摆杆滑设在滑槽内,卡固部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一限位槽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主摆杆两侧设置卡固部,在滑动盖板的滑槽的槽壁上设置第一限位槽,并将卡固部伸入至第一限位槽内,使得主摆杆在沿滑槽滑动时,卡固部能够限制主摆杆在垂直于滑动盖板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避免主摆杆从滑槽内脱出,同时也保证主摆杆通过该卡固部带动滑动盖板进行折叠或者展开。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滑动盖板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壁,滑槽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贯穿滑动盖板的两个侧壁,以便于滑动盖板的制作。其中,滑动盖板的宽度方向与滑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主轴组件包括固定座和至少两个主旋转轴;
两个主旋转轴分别设置在固定座的轴线两侧,且主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座的延伸方向一致,主摆杆靠近固定座的一端形成有安装通道,主旋转轴穿设在安装通道内,且主摆杆可绕主旋转轴转动,从而提高了两个主摆杆的转动可靠性,避免主摆杆带动滑动盖板在开合过程中发生卡顿或者松动的情况。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主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两端的止挡件,柔性屏体限制在两个止挡件之间,以提高柔性屏体在铰链机构上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铰链机构还包括两个连接支撑板和两个侧面支撑板;
两个连接支撑板转动连接在固定座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两个侧面支撑板分别转动连接在连接支撑板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其中,固定座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固定座的延伸方向;
滑动盖板背离主摆杆的一侧固定在侧面支撑板上,部分柔性屏体盖设在固定座、连接支撑板及侧面支撑板背离滑动盖板的一侧,使得柔性屏体稳定地贴合在铰链机构的外表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固定座与连接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弧形限位结构;连接支撑板在弧形限位结构的引导下沿着预定路径转动,预定路径平行于连接支撑板上的柔性屏体的活动路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固定座与连接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弧形限位结构,并使连接支撑板在弧形限位结构的引导下沿着平行于柔性屏体的活动路径转动,从而控制连接支撑板的展开与折叠过程中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保证该连接支撑板在铰链机构的展开或者折叠过程中始终对柔性屏体的背面起到支撑作用,确保该柔性屏体不会发生弯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弧形限位结构包括弧形凸出部和与弧形凸出部相匹配的弧形槽;弧形凸出部设置在固定座与连接支撑板中的一者上,弧形槽设置在固定座与连接支撑板的另一者上,这样,两个主摆杆在展开过程中,弧形凸出部会沿着弧形槽的延伸方向活动,从而使得连接支撑板沿着预设路径从固定座的一侧展开,不仅实现对柔性屏体的支撑作用,而且简化了弧形限位结构的结构设置,从而提高了铰链机构的制作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支撑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主体部位于固定座的一侧,主体部上开设有安装孔,连接部可拆卸嵌设在安装孔内,弧形限位结构设置在固定座与连接部之间,以便于弧形限位结构的设置,例如,可在连接部未装配至主体部上时,在连接部与固定座之间设置弧形限位结构,再将连接部装配在主体部上,使得弧形限位结构的设置更加方便。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侧面支撑板靠近连接支撑板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连接支撑板上延伸有延伸部,延伸部与安装槽相匹配;侧面支撑板随滑动盖板展开时,延伸部沿安装槽活动,从而不仅保证侧面支撑板能够随着滑动盖板的展开而转动至展平状态,而且能够使得该侧面支撑板能够配合滑动盖板往远离固定座的方向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槽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延伸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延伸有连接轴,连接轴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二限位槽内,确保延伸部在安装槽内稳定转动,同时也提高了延伸部在安装槽内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延伸部设置在连接部上,以便于该延伸部的制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屏设备,包括柔性屏体及如上所述的铰链机构;柔性屏体设置铰链机构的表面,其中,柔性屏体位于滑动盖板背离主摆杆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设备,通过将柔性屏体设置在上述铰链机构的外表面,使得铰链机构在带动柔性屏体展开时,该铰链机构的宽度能够随着柔性屏体的展开而延长,从而保证铰链机构不会对柔性屏体产生外力干涉,确保柔性屏体能够稳定地贴合铰链机构上,而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折,从而避免了柔性屏体在展开过程中发生损坏,延长了折叠屏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机构和框体的装配图;
图4是图3中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爆炸图;
图7是图3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折叠状态下的装配图;
图8是图3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展开过程中其中一种状态图;
图9是图3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展开状态下的装配图;
图10是图4中主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4中主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机构和框体的装配图;
图15是图14中铰链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折叠状态下的装配图;
图17是图14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展开过程中其中一种状态图;
图18是图14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展开状态下的装配图;
图19是图18在其中一个方向下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8在另一个方向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铰链机构;200-框体;300-柔性屏体;
110-主轴组件;120-滑动盖板;130-主摆杆;140-推动组件;150-连接支撑板;160-侧面支撑板;170-弧形限位结构;
111-固定座;112-主旋转轴;113-止挡件;121-滑槽;122-第一限位槽;131-安装通道;132-卡固部;133-第一安装部;141-第一连杆;142-第二连杆;143-第一转轴;144-第二转轴;145-第三转轴;151-主体部;152-连接部;153-延伸部;161-安装槽;171-弧形凸出部;172-弧形槽;
1111-固定板;1112-支撑部;1113-贯穿孔;1131-固定部;1132-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目前,折叠屏设备例如折叠手机通常是通过转轴组件的折叠与展开来实现柔性屏体300的折叠和展开的。传统的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铰接在转轴上的两个连接件,且两个连接件分别位于转轴的轴线两侧,折叠屏设备的两个框体200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件远离转轴的一侧,折叠手机的柔性屏体300覆盖在两个框体200、转轴及两个连接件的外侧。其中,位于框体200上的柔性屏体300粘接在框体200的表面。
当两个连接件往靠近彼此的内侧转动时,两个连接件会带动相应的框体200往内侧折叠,直至两个连接件及两个框体200的内侧相对设置,折叠手机的屏幕例如柔性屏体300呈折叠状态;当两个连接件往远离彼此的内侧转动时,两个连接件会带动相应的框体200往外侧展开,直至两个连接件及两个框体20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折叠手机的屏幕例如柔性屏体300呈展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是指该连接件沿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
应当理解的是,柔性屏体300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时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而转轴组件的两个连接件在从折叠状态往展开状态变化时,两个连接件的宽度是不变的,这就使得两个连接件远离转轴的一端与转轴三者的连线形成的弧线长度是逐渐变短的。其中,连接件的宽度是指连接件靠近转轴的一端与远离转轴的一端之间的长度。
例如,当两个连接件展开至同一水平面上时,两个连接件远离转轴的一端之间的总长度(转轴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总宽度)小于位于转轴组件外侧的柔性屏体3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长度,这样,位于转轴组件外侧的柔性屏体300在随转轴组件的两个连接件展开时,因转轴组件的外表面形成的弧面长度小于柔性屏体300的长度,使得转轴组件两侧的框体200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使得柔性屏体300在展开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两个框体200的挤压而出现弯折的情况,这样便会对柔性屏体300造成损坏,缩短折叠手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机构,替换传统的转轴组件,通过将铰链机构的宽度设置为可调节,例如,将铰链机构置为包括可绕主轴组件转动的两个主摆杆和设置在每个主摆杆上的滑动盖板,将主摆杆滑设在滑动盖板的内侧,且在其中一个主摆杆与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之间设置推动组件,这样,当两个主摆杆往水平方向展开时,每个主摆杆会推动相应的推动组件往远离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从而推动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相对于主摆杆往外滑动,使得铰链机构的整体宽度能够随着柔性屏体的展开而延长,确保铰链机构的外侧表面形成的弧线长度(两个滑动盖板远离主轴组件的一端及主轴组件三者的连线拟合形成的弧线的长度)与柔性屏体的长度始终处于相吻合的状态,从而保证铰链机构不会对柔性屏体产生外力干涉,例如,柔性屏体在展开过程中便不会受到两个框体的挤压,确保柔性屏体能够稳定地贴合铰链机构上,而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折,从而避免了柔性屏体在展开过程中发生损坏,延长了柔性屏体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机构和折叠屏设备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铰链机构和框体的装配图,图4是图3中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爆炸图。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机构100,该铰链机构100用于折叠或者展开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300,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所示,铰链机构100包括主轴组件110、两个滑动盖板120及至少两个主摆杆130,其中,至少两个主摆杆130分别转动连接在主轴组件110的轴线两侧,两个滑动盖板120分别位于对应的主摆杆130的一侧,每个主摆杆130分别设置在滑动盖板120的内侧,两个主摆杆130可带动两个滑动盖板120往靠近彼此的内侧的方向折叠或者展开至同一水平面,滑动盖板120的外侧用于设置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300。
图7是图3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折叠状态下的装配图,图8是图3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展开过程中其中一种状态图,图9是图3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展开状态下的装配图。参照图5至图9所示,以两个主摆杆130为例,两个主摆杆130分别转动连接主轴组件110的轴线两侧,示例性地,该主轴组件110可以是转轴,两个主摆杆130的一端铰接在转轴的轴线两侧,确保两个主摆杆130可以绕转轴往靠近彼此的内侧方向运动,直至两个主摆杆130相对设置,铰链机构100呈折叠状态(如图7所示)。另外,两个主摆杆130还可以绕转轴往远离彼此的内侧的方向展开,直至两个主摆杆13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铰链机构100呈展开状态(如图9所示)。
参照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滑动盖板120分别对应设置两个主摆杆130的外侧,也即是说,两个滑动盖板120分别设置在背离两个主摆杆130的折叠方向的一侧,即当两个主摆杆130相对设置时,滑动盖板120位于两个主摆杆130所夹持的空间的外侧,换个角度讲,每个主摆杆130分别设置在滑动盖板120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主摆杆130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指该主摆杆130沿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铰链机构100的折叠过程是两个主摆杆130往彼此的内侧靠近的过程,如图8和图9所示,铰链机构100展开的过程是两个主摆杆130远离彼此的内侧的过程。
另外,滑动盖板120的内侧和外侧具体是指该滑动盖板120沿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当两个主摆杆130的内侧往靠近彼此的方向折叠时,两个滑动盖板120的内侧逐渐靠近,直至两个滑动盖板120的内侧相对设置,铰链机构100呈折叠状态;如图8和图9所示,当两个主摆杆130的内侧往远离彼此的方向展开时,两个滑动盖板120的内侧逐渐远离,直至两个滑动盖板120的内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铰链机构100呈展开状态。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机构100具体装配在折叠屏设备上时,该铰链机构100的两个滑动盖板120远离主轴组件110的一端与折叠屏设备的两个框体200连接,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300设置在滑动盖板120的外侧以及两个框体200的外表面上,即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机构100为外折叠铰链机构100,则当该铰链机构100应用在折叠屏设备上时,该折叠屏设备为外折叠屏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滑动盖板120的外侧与框体200的外表面位于折叠屏设备的同侧,例如,当两个滑动盖板120与框体200展开至同一水平面上时,框体200的外表面与滑动盖板120的外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实际应用中,位于两个框体200外表面的柔性屏体300粘接在框体200的表面,以确保部分柔性屏体300稳定盖设在铰链机构100的外侧,提高柔性屏体300在折叠屏设备内的稳固性。
参照图7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两个主摆杆130带动两个滑动盖板120往靠近彼此的内侧的方向折叠或者往水平方向展开时,位于滑动盖板120外侧的柔性屏体300可实现折叠或者展开。具体而言,参照图7和图8所示,通过将两个主摆杆130往靠近彼此的内侧方向转动时,位于两个主摆杆130上的滑动盖板120会带动两侧的框体200往靠近彼此的内侧方向折叠,与此同时,位于滑动盖板120以及框体200的外侧的柔性屏体300也随之弯曲,直至两个主摆杆130相对设置,两个滑动盖板120以及两个框体200折叠至相对设置,柔性屏体300呈折叠状态(如图7所示)。
另外,参照图8和图9所示,通过将两个主摆杆130往远离彼此的内侧方向转动时,位于两个主摆杆130上的滑动盖板120会带动两侧的框体200往远离彼此的内侧方向展开,与此同时,位于滑动盖板120以及框体200的外侧的柔性屏体300也随之展开,直至两个主摆杆1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滑动盖板120以及两个框体200也展开至同一水平面上,柔性屏体300呈展开状态(如图9所示)。
参照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位于主轴组件110的轴线的同侧的主摆杆130的数量可以是2个或者2个以上,例如,在主轴组件110的轴线的同侧可以设置3个主摆杆130,3个主摆杆130沿主轴组件110的延伸方向(图3中箭头y所指的方向)间隔设置,位于主轴组件110同侧的3个主摆杆130分别设置在主轴组件110一侧的滑动盖板120的内侧,这样,三个主摆杆130可同时带动一个滑动盖板120进行折叠与展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铰链机构100的运动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具体不对主摆杆130的数量进行限制,在具体设置时,可根据铰链机构100的延伸方向进行数量上的调整。
参照图4和图5所示,为了实现铰链机构100的宽度在展开过程中可调,本申请实施例的主摆杆130滑设在对应的滑动盖板120上。其中,铰链机构100的宽度方向可直接参照图3中箭头x所指的方向。
图10是图4中主摆杆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和图10所示,例如,可以在滑动盖板120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滑槽121,该滑槽121沿主摆杆130的活动方向延伸,滑槽121沿垂直于延伸方向设置的两个槽壁上具有第一限位槽122,主摆杆13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延伸有卡固部132,主摆杆130滑设在滑槽121内,卡固部132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一限位槽122内,这样,主摆杆130在沿滑槽121滑动时,卡固部132能够限制主摆杆130在垂直于滑动盖板120的方向上移动,从而避免主摆杆130从滑槽121的顶部槽口脱出,保证主摆杆130通过该卡固部132带动滑动盖板120进行折叠或者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滑槽121的顶部槽口具体是指该滑槽121平行于滑动盖板120内侧表面的开口。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上向滑槽121内部延伸有抵挡部(图中未示出),两个抵挡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主摆杆130的宽度,主摆杆130收容在两个抵挡部与滑槽121的内底壁之间的空间内,从而不仅确保主摆杆130能够在滑动盖板120上滑动,而且也保证主摆杆13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滑动盖板120转动。其中,滑槽121的内底壁朝向滑槽121的顶部开口。
在具体设置时,铰链机构100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或者从展开状态转动至折叠状态时,主摆杆130在滑动盖板120上滑动的距离小于滑动盖板120的宽度,以保证滑动盖板120不会与主摆杆130脱离。参照图9所示,例如,当铰链机构100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主摆杆130在滑动盖板120上滑动的最大距离L小于滑动盖板120的宽度。
参照图4所示,其中,滑动盖板120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壁,滑槽121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贯穿滑动盖板120的两个侧壁,以便于滑动盖板120的制作。其中,滑动盖板120的宽度方向与滑槽121的延伸方向一致。
为了方便描述,以在主轴组件110上设置有两个主摆杆130为例,同时可以将主轴组件110两侧的两个滑动盖板120作为第一滑动盖板和第二滑动盖板,将第一滑动盖板上的主摆杆130作为第一主摆杆,将第二滑动盖板120上的主摆杆130作为第二主摆杆。其中,第一主摆杆滑设在第一滑动盖板上,第二主摆杆滑设在第二滑动盖板上。
图11是图3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参照图6、图11和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机构100还包括至少两个推动组件140,每个推动组件14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主摆杆130连接,每个推动组件140的另一端穿过主轴组件110并与主轴组件110另一侧的滑动盖板120连接。
例如,参照图7和图12所示,当铰链机构100的主摆杆130为两个时,两个主摆杆130分别转动连接在主轴组件110的轴线两侧,每个主摆杆130与主轴组件110另一侧的滑动盖板120之间连接有推动组件140,这样,参照图7至图9所示,当两个主摆杆130往水平方向展开时,每个主摆杆130会推动相应的推动组件140往主轴组件110的另一侧运动,从而推动主轴组件110另一侧的滑动盖板120相对于主摆杆130往外滑动,以延长铰链机构100的主轴组件110一侧的宽度,从而延长了铰链机构100在任意展开状态下的整体宽度,使得铰链机构100的外侧形成的弧线长度(两个滑动盖板120远离主轴组件110的一端及主轴组件110三者的连线拟合形成的弧线的长度)能够随着柔性屏体300的展开而延长,确保铰链机构100的外表面的弧长与柔性屏体300的长度在展开的过程中始终吻合,从而保证铰链机构100不会对柔性屏体300产生外力干涉,确保柔性屏体300能够稳定地贴合铰链机构100上,而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折,从而避免了柔性屏体300在展开过程中发生损坏,延长了柔性屏体300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两个滑动盖板120远离主轴组件110的一端及主轴组件110三者在主轴组件11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多条连线,每条连线拟合形成的弧线,则铰链机构100的外侧表面的多条拟合的弧线可形成弧面,该弧面随着柔性屏体300的展开而延长,确保该弧面与柔性屏体300始终匹配。
其中,当铰链机构100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因主摆杆130在滑动盖板120上滑动的最大距离为L,则位于主轴组件110一侧的主摆杆130与滑动盖板120的总宽度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延长了L。
需要说明的是,铰链机构100的主轴组件110一侧的宽度是指该铰链机构100主轴组件110的轴线与其中一个滑动盖板120远离主轴组件11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铰链机构100的整体宽度是指两个滑动盖板120远离主轴组件11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铰链机构100的外侧表面形成弧面是指两个滑动盖板120远离主轴的一端与主轴组件110的外侧表面之间勾勒出的曲面,该曲面与柔性屏体300在展开状态下的内表面吻合。
示例性地,当在主轴组件110的轴线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主摆杆130时,例如,在主轴组件110的轴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主摆杆和第二主摆杆,第一主摆杆滑设在第一滑动盖板上,第二主摆杆滑设在第二滑动盖板上,第一主摆杆与第二滑动盖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推动组件,换句话说,第一推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一主摆杆连接,第二推动组件的另一端穿过主轴组件并与第二滑动盖板连接。在第二主摆杆与第一滑动盖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推动组件,换句话说,第二推动组件的一端与第二主摆杆连接,第二推动组件的另一端穿过主轴组件并与第一滑动盖板连接。
当第一主摆杆带动第一滑动盖板往外展开(第一主摆杆的内侧往远离第二主摆杆的内侧的方向转动),第一主摆杆会同时将第一推动组件往主轴组件110的另一侧(靠近第二滑动盖板的方向)推动,第一推动组件继而将第二滑动盖板往远离主轴组件110的方向推动,实现主轴组件110一侧的第一主摆杆与第一滑动盖板的总宽度的延长。
同理,当第二主摆杆带动第二滑动盖板往外展开(第二主摆杆的内侧往远离第一主摆杆的内侧的方向转动),第二主摆杆会同时将第二推动组件往主轴组件110的另一侧(靠近第一滑动盖板的方向)推动,第二推动组件继而将第一滑动盖板往远离主轴组件110的方向推动,实现主轴组件110另一侧的第二主摆杆与第二滑动盖板的总宽度的延长,这样,铰链机构100的整体宽度能够随着柔性屏体300的展开而延长,使得铰链机构100的外侧形成的弧线长度与柔性屏体300在展开过程中的长度相匹配,保证铰链机构100不会对柔性屏体300产生外力干涉,确保柔性屏体300能够稳定地贴合铰链机构100上,而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折。
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机构100在具体设置时,至少两个主摆杆130沿主轴组件110的延伸方向错开设置,例如,当主轴组件110上设有两个主摆杆130时,两个主摆杆130位于主轴组件110的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即两个主摆杆130在主轴组件110的延伸方向没有重叠部分,从而确保每个主摆杆13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推动各自连接的推动组件140往外移动,而不会使两个推动组件14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干扰,从而确保两个推动组件140稳定推动对应的滑动盖板120往远离主轴组件110的方向滑动。
另外,通过将各个主摆杆130沿主轴组件110的延伸方向错开设置,使得与每个主摆杆130连接的推动组件140也能够沿着主轴组件110的延伸方向错开设置,这样不仅便于推动组件140与滑动盖板120的连接,同时也节约了铰链机构100在厚度方向上的占用尺寸。
其中,铰链机构100的厚度方向与柔性屏体300的厚度方向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的推动组件140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主摆杆130与主轴组件110另一侧的滑动盖板120之间的推杆(图中未示出)。例如,在第一主摆杆130与第二滑动盖板120之间转动连接一推杆,当第一主摆杆130往外展开时,第一主摆杆130通过推动推杆推动第二滑动盖板120往远离主轴组件110的方向推动,从而延长第二滑动盖板120远离主轴组件110的一端与第二主摆杆130靠近主轴组件11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即主轴组件110设有第二滑动盖板120侧的宽度。
参照图1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该推动组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第一连杆141的一端与主摆杆13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4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4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42的另一端与主轴组件110另一侧的滑动盖板120转动连接。
例如,第一主摆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4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41远离第一主摆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4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42远离第一连杆141的一端与第二滑动盖板转动连接,这样,第一主摆杆在绕主轴组件110展开时,会依次通过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来推动第二滑动盖板120往外滑动,从而不仅实现了铰链机构100设有第二滑动盖板的一侧宽度的调节,而且,推动组件140能够随着第一主摆杆以及第一滑动盖板的转动而转动,确保柔性屏体300稳定地贴合在铰链机构100的外侧,而不会在铰链机构100的展开过程中对柔性屏体300造成损坏。
第二主摆杆和第一滑动盖板与推动组件140之间连接方式以及运动过程与第一主摆杆和第二滑动盖板与另一个推动组件140之间的连接方式及运动过程同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第一连杆141与主摆杆130之间、第一连杆141与第二连杆142之间以及第二连杆142与滑动盖板120之间均可以通过合页结构实现铰接。
当然,参照图7所示,推动组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一转轴143、第二转轴144和第三转轴145,参照图10所示,主摆杆130靠近主轴组件110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安装部133,第一连杆141上具有延伸至第一安装部133两端的第二安装部,第一转轴143穿设在第一安装部133与第二安装部之间,使得第一连杆141和主摆杆130均可以绕第一转轴143转动。
第一连杆141上还具有往第二连杆142延伸有第三安装部,第二连杆142上具有延伸至第三安装部两端的第四安装部,第二转轴144穿设在第三安装部与第四安装部之间,使得第一连杆141与第二连杆142均可以绕第二转轴144转动。
同时,第二连杆142还具有往滑动盖板120上延伸的第五安装部,滑动盖板120上具有位于第五安装部两端的第六安装部,第三转轴145穿设在第五安装部与第六安装部之间,使得第二连杆142和滑动盖板120均可以绕第三转轴145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推动组件140的主摆杆130与第一连杆14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143连接,将第一连杆141与第二连杆142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44连接,将第二连杆142与主轴组件110另一侧的滑动盖板120之间通过第三转轴145连接,不仅保证主摆杆130、第一连杆141、第二连杆142及滑动盖板120之间的力的传递,而且简化了主摆杆130、第一连杆141、第二连杆142及滑动盖板120之间的连接结构,提高了铰链机构100的制作效率。
图13是图4中主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图12和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轴组件110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包括固定座111和至少两个主旋转轴112,其中,两个主旋转轴112分别设置在固定座111的轴线两侧,且主旋转轴112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座111的延伸方向一致,参照图10所示,主摆杆130靠近固定座111的一端形成有安装通道131,主旋转轴112穿设在安装通道131内,且主摆杆130可绕主旋转轴112转动,从而提高了两个主摆杆130的转动可靠性,避免主摆杆130带动滑动盖板120在开合过程中发生卡顿或者松动的情况。
参照图13所示,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座111可以包括固定板1111和间隔设置在固定板1111上的多个支撑部1112,多个支撑部1112沿固定板11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每个支撑部1112上均开设有贯穿孔1113,任意一个主旋转轴1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两个支撑部1112的贯穿孔1113内。
以两个错位设置的主旋转轴112为例,固定座111可以包括固定板1111和间隔设置在固定板1111上的三个支撑部1112,每个支撑部1112上均设置有贯穿孔1113,两个主旋转轴112分别固定在相邻两个支撑部1112的贯穿孔1113内。
为下文描述方便,可以将沿固定板111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三个支撑部1112作为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第三支撑部,其中,第二支撑部位于第一支撑部与第三支撑部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部设置有两个贯穿孔1113,两个贯穿孔1113分别位于固定座111的轴线两侧,第一支撑部上的贯穿孔1113与第二支撑部上的其中一个贯穿孔1113沿平行于固定板111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第三支撑部上的贯穿孔1113与第二支撑部上的另一个贯穿孔1113沿平行于固定板1111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两个主旋转轴112分别稳定地支撑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以及第二支撑部与第三支撑部之间,而且能够保证两个主旋转轴112错位设置在固定板1111的轴线两侧,从而使得两个主摆杆130可分别绕对应的主旋转轴112折叠至相互平行,进而确保柔性屏体300位于铰链机构100两侧的部分折叠成相互平行的状态。
另外,参照图13所示,主轴组件110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座111两端的止挡件113,柔性屏体300限制在两个止挡件113之间,以提高柔性屏体300在铰链机构100上的稳定性。
例如,该止挡件113可以包括固定部1131和止挡部1132,固定部1131固定在固定座111上,止挡部1132固定在固定部1131的一端,且该止挡部1132的径向尺寸大于固定座111的径向尺寸,以保证止挡部1132的一部分伸出固定座111的外表面。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机构100与柔性屏体300装配时,该柔性屏体300设置在两个止挡部1132之间,从而限制位于铰链机构100外侧的柔性屏体300在固定座111的延伸方向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座111的外表面是指该固定座111朝向柔性屏体300的一侧。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铰链机构和框体的装配图,图15是图14中铰链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4和图1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屏体300在铰链机构100外侧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机构100还可以包括两个连接支撑板150和两个侧面支撑板160,其中,两个连接支撑板150转动连接在固定座11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两个侧面支撑板160分别转动连接在连接支撑板150远离固定座111的一端,两个侧面支撑板160远离连接支撑板150的一端用于连接对应的框体200,其中,固定座111的宽度方向(如图14中箭头x所指的方向)垂直于固定座111的延伸方向(如图14中箭头y所指的方向)。
图16是图14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折叠状态下的装配图,图17是图14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展开过程中其中一种状态图,图18是图14中铰链机构与柔性屏体在展开状态下的装配图。参照图15至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滑动盖板120背离主摆杆130的一侧固定在侧面支撑板160上,折叠屏设备的部分柔性屏体300盖设在固定座111、连接支撑板150及侧面支撑板160背离滑动盖板120的一侧,使得柔性屏体300在任意状态下均能够稳定地贴合在铰链机构100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体300位于固定座111、连接支撑板150及侧面支撑板160的同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固定座111的两侧依次设置连接支撑板150和侧面支撑板160,并且通过将连接支撑板150的两端分别与侧面支撑板160和固定座111转动连接,以将固定座111、连接支撑板150及侧面支撑板160可以连成一个完整的机构,对柔性屏体300的背部进行有效支撑。
其中,连接支撑板150与固定座111连接时,可以通过合页等结构铰接在一起,以确保连接支撑板150随着主摆杆130的开合能够绕固定座111的一侧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支撑板150的展开与折叠。
图19是图18在其中一个方向下的剖视图。参照图19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固定座111与连接支撑板150之间设置有弧形限位结构170,连接支撑板150在弧形限位结构170的引导下沿着预定路径转动。其中,该预定路径平行于连接支撑板150上的柔性屏体300的活动路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固定座111与连接支撑板150之间设置有弧形限位结构170,并使连接支撑板150在弧形限位结构170的引导下沿着平行于柔性屏体300的活动路径转动,从而控制连接支撑板150的展开与折叠过程中与固定座111之间的夹角,保证该连接支撑板150在铰链机构100的展开或者折叠过程中始终对柔性屏体300的背面起到支撑作用,确保该柔性屏体300不会发生弯折。
如图16至图18所示,铰链机构100在带动柔性屏体300展开过程中,铰链机构100的连接支撑板150通过弧形限位结构170的引导来不断调节其转动角度,以确保该连接支撑板150始终支撑在柔性屏体300的背面。
继续参照图19所示,具体实现时,弧形限位结构170包括弧形凸出部171和与弧形凸出部171相匹配的弧形槽172;弧形凸出部171设置在固定座111与连接支撑板150中的一者上,弧形槽172设置在固定座111与连接支撑板150的另一者上。例如,可以在固定座111的一侧往连接支撑板150的方向延伸有弧形凸出部171,该弧形凸出部171的弯曲路径平行于柔性屏体300的活动路径,相应地,在连接支撑板150朝向固定座111的一侧形成有弧形槽172,该弧形槽172与弧形凸出部171相匹配,且该弧形凸出部171伸入至弧形槽172内,这样,两个主摆杆130在展开过程中,弧形凸出部171会沿着弧形槽172的延伸方向活动,从而使得连接支撑板150沿着预设路径从固定座111的一侧展开,不仅实现对柔性屏体300的支撑作用,而且简化了弧形限位结构170的结构设置,从而提高了铰链机构100的制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该弧形凸出部171的弯曲路径即延伸方向与对应的主摆杆130的转动路径一致,这样便可保证连接支撑板150与主摆杆130在转动过程中的角度一致,从而确保该连接支撑板150的活动路径平行于位于连接支撑板150外侧的柔性屏体300的活动路径,使得在主摆杆130的展开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柔性屏体300的有效支撑。其中,位于固定座111同侧的连接支撑板150与主摆杆130相互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支撑板150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板状件,弧形限位结构170例如弧形凸出部171一体成型在连接支撑板150上,这样可减少铰链机构100的零部件数量,从而提高铰链机构100的装配效率。
参照图14所示,示例性地,连接支撑板150还可以包括主体部151和连接部152,其中,主体部151位于固定座111的一侧,主体部151上开设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连接部152可拆卸嵌设在安装孔内,弧形限位结构170设置在固定座111与连接部152之间,以便于弧形限位结构170的设置,例如,可在连接部152未装配至主体部151上时,在连接部152与固定座111之间设置弧形限位结构170,再将连接部152装配在主体部151上,使得弧形限位结构170的设置更加方便。
以在连接支撑板150上形成弧形槽172为例,通过将连接支撑板150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主体部151和连接部152,在连接部152上形成弧形槽172,这样,可在连接部152装配至主体部151上之前,先在连接部152上设置弧形槽172,再将具有弧形槽172的连接部152嵌设在主体部151的安装孔内,完成连接支撑板150的装配,这样,弧形槽172的制作更加方便快捷。
图20是图18在另一个方向下的剖视图。参照图2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侧面支撑板160在与连接支撑板150装配时,可以在侧面支撑板160靠近连接支撑板150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161,连接支撑板150上延伸有延伸部153,延伸部153与安装槽161相匹配,侧面支撑板160随滑动盖板120展开时,延伸部153沿安装槽161活动,从而不仅保证侧面支撑板160能够随着滑动盖板120的展开而转动至展平状态,而且能够使得该侧面支撑板160能够配合滑动盖板120往远离固定座111的方向移动。
为了保证延伸部153能够稳固于安装槽161内,本申请实施例在安装槽16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图中未示出),延伸部153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延伸有连接轴,连接轴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第二限位槽内,确保延伸部153在安装槽161内稳定转动,同时也提高了延伸部153在安装槽161内的稳定性。
其中,延伸部153可以设置在连接支撑板150的连接部152上,以便于该延伸部153的制作。例如,可以在连接支撑板150的连接部152装配至固定部1131上之前,在连接部152上一体成型一延伸部153,再将设有延伸部153的连接部152嵌设在固定部1131的安装孔内,完成连接支撑板150的装配。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屏设备,包括柔性屏体300及如上所述的铰链机构100,柔性屏体300设置铰链机构100的表面,其中,柔性屏体300位于滑动盖板120背离主摆杆130的一侧。
实际应用中,折叠屏设备还包括两个框体200,铰链机构100具体装配在折叠屏设备上时,该铰链机构100的两个滑动盖板120远离主轴组件110的一端与的两个框体200连接,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300设置在滑动盖板120的外侧(背离主摆杆130的一侧)以及两个框体200的外表面上,即本申请实施例的铰链机构100为外折叠铰链机构100,则当该铰链机构100应用在折叠屏设备上时,该折叠屏设备为外折叠屏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设备,通过将柔性屏体300设置在上述铰链机构100的外表面,使得铰链机构100在带动柔性屏体300展开时,该铰链机构100的宽度能够随着柔性屏体300的展开而延长,确保铰链机构100的外侧表面形成的弧线长度与柔性屏体300的长度始终处于相吻合的状态,从而保证铰链机构100不会对柔性屏体300产生外力干涉,从而避免了柔性屏体300在展开过程中发生损坏,延长了折叠屏设备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屏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简称: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折叠屏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6)

1.一种铰链机构,用于折叠或者展开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括主轴组件、两个滑动盖板及至少两个主摆杆;
至少两个所述主摆杆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轴组件的轴线两侧,两个所述滑动盖板分别位于对应的主摆杆的一侧,每个所述主摆杆分别滑设在所述滑动盖板的内侧,两个所述主摆杆可带动两个滑动盖板往靠近彼此的内侧的方向折叠或者展开至同一水平面,所述滑动盖板的外侧用于设置所述折叠屏设备的柔性屏体;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推动组件,每个所述推动组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主摆杆连接,每个所述推动组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主轴组件并与所述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主摆杆沿所述主轴组件的延伸方向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主摆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轴组件另一侧的滑动盖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
所述主摆杆靠近所述主轴组件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杆上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部两端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
所述第一连杆上还具有往第二连杆延伸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杆上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装部两端的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二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四安装部之间;
所述第二连杆还具有往所述滑动盖板上延伸的第五安装部,所述滑动盖板上具有位于所述第五安装部两端的第六安装部,所述第三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五安装部与所述第六安装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盖板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主摆杆的活动方向延伸,
所述滑槽沿垂直于延伸方向设置的两个槽壁上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主摆杆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延伸有卡固部,所述主摆杆滑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卡固部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盖板包括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滑槽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滑动盖板的两个侧壁,其中,所述滑动盖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包括固定座和至少两个主旋转轴;
两个所述主旋转轴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轴线两侧,且所述主旋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座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主摆杆靠近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形成有安装通道,所述主旋转轴穿设在所述安装通道内,且所述主摆杆可绕所述主旋转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两端的止挡件,
所述柔性屏体限制在两个所述止挡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两个连接支撑板和两个侧面支撑板;
两个所述连接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侧面支撑板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撑板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其中,所述固定座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座的延伸方向;
所述滑动盖板背离所述主摆杆的一侧固定在所述侧面支撑板上,部分所述柔性屏体盖设在所述固定座、所述连接支撑板及所述侧面支撑板背离所述滑动盖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弧形限位结构;
所述连接支撑板在所述弧形限位结构的引导下沿着预定路径转动,所述预定路径平行于所述连接支撑板上的柔性屏体的活动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限位结构包括弧形凸出部和与所述弧形凸出部相匹配的弧形槽;
所述弧形凸出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支撑板中的一者上,所述弧形槽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支撑板的另一者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板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
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弧形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支撑板靠近所述连接支撑板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所述连接支撑板上延伸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安装槽相匹配;
所述侧面支撑板随所述滑动盖板展开时,所述延伸部沿所述安装槽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延伸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延伸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16.一种折叠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体及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
所述柔性屏体设置所述铰链机构的表面,其中,所述柔性屏体位于所述滑动盖板背离所述主摆杆的一侧。
CN202010685556.4A 2020-07-16 2020-07-16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Pending CN113949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5556.4A CN113949753A (zh) 2020-07-16 2020-07-16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5556.4A CN113949753A (zh) 2020-07-16 2020-07-16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9753A true CN113949753A (zh) 2022-01-18

Family

ID=79326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5556.4A Pending CN113949753A (zh) 2020-07-16 2020-07-16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97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065A1 (zh) * 2022-05-19 2023-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065A1 (zh) * 2022-05-19 2023-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70997U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和折叠显示装置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416039B2 (en) Complex moving/rotating pivot shaft device
CN214661469U (zh) 双轴式铰链
CN114095592B (zh) 折叠机构和移动终端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CN101480023A (zh) 具有纤细外形的折叠式移动电话
KR101285799B1 (ko) 이동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CN217761887U (zh) 阻尼机构、铰链装置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795059A (zh) 铰链装置及具备其的折叠式显示装置
CN112751960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076144A (zh) 转轴机构、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14247981U (zh)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3949753A (zh)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CN111601484B (zh) 同步装置、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KR101285837B1 (ko) 힌지모듈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218934999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4067674A (zh) 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4060398A (zh)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KR100875856B1 (ko) 휴대전화기용 스윙힌지
CN217234111U (zh) 双轴铰链装置
CN213655445U (zh) 铰链装置及具备其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KR20040036071A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CN115199636A (zh) 双轴式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