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7981U -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7981U
CN214247981U CN202022894626.5U CN202022894626U CN214247981U CN 214247981 U CN214247981 U CN 214247981U CN 202022894626 U CN202022894626 U CN 202022894626U CN 214247981 U CN214247981 U CN 214247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oldable mobile
pivot
arc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46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锋
汤海舰
周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46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7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7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7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该状态保持机构包括:锁止接合结构,该锁止接合结构设置于支撑壳体,并包括与折叠位置对应的第一锁止接合部和与展开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接合部;以及弹性锁止组件,设置于中间壳体并与支撑壳体配合;其中,当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切换至折叠位置时或展开位置时,弹性锁止组件对应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配合,以将支撑壳体锁止于中间壳体;弹性锁止组件还适于在预设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以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脱离配合,以使得支撑壳体相对于中间壳体解锁。该状态保持机构能够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时保持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Description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柔性屏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采用可折叠式柔性屏的终端既能满足大屏显示又能方便携带,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而现有采用可折叠式柔性屏的终端在处于展开和折叠的两个状态时,柔性屏通常无法得到良好的支撑,特别是在柔性屏的终端处于展开位置时,用户在柔性屏上操作时可能会出现柔性屏自动折叠的情况,这样不仅可能会导致柔性屏出现损伤,甚至还会对用户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该状态保持机构能够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时保持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两支撑壳体和中间壳体,所述两支撑壳体分别与所述中间壳体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状态保持机构包括:锁止接合结构,该锁止接合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并且包括与所述折叠位置对应的第一锁止接合部和与所述展开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接合部;以及弹性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并与所述支撑壳体配合;其中,当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折叠位置时或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止组件对应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或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配合,以将所述支撑壳体锁止于所述中间壳体;所述弹性锁止组件还适于在预设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以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脱离配合,以使得所述支撑壳体相对于所述中间壳体解锁。
可选地,所述弹性锁止组件包括活动构件和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形变方向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平行,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活动构件压向所述锁止接合结构,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活动构件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相配合,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活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其中,所述活动构件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或与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构造为在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线的预设转矩作用下能够脱离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均构造为容纳槽,所述活动构件构造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的球形表面,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球形表面的半径,或者,所述容纳槽中构造有导向斜面,以用于引导所述活动构件进入或离开所述容纳槽。
可选地,所述状态保持机构还包括基座和受力构件,所述基座固设于所述中间壳体,所述受力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支撑壳体通过其对应的所述受力构件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弹性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锁止接合结构形成于所述受力构件。
可选地,所述受力构件包括连接主体和枢接体,所述连接主体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壳体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连接主体具有在该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上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部,每个所述端部连接有一所述枢接体,所述枢接体与所述基座枢转配合,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形成于所述枢接体。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用于装配所述弹性锁止组件的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部分地位于同一受力构件的两个所述枢接体之间,同一受力构件两个所述枢接体中的至少一者对应有一所述活动构件。
可选地,同一受力构件的每个枢接体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活动构件,且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活动构件之间,以分别将所述活动构件压向对应的枢接体。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分形成有沿所述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活动构件安装在所述贯通孔中,所述安装部分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相贯的开槽,所述基座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部分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能够覆盖于所述开槽以支撑所述弹性构件的翼部。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沿所述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连接在所述安装部分的端部的枢接部分,所述枢接部分与所述安装部分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所述枢接体插入所述装配间隙中,并且所述枢接体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所述枢接部分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枢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一弧形滑轨,所述第一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所述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上,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一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所述枢接体背离所述安装部分的表面,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一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所述枢接部分朝向所述枢接体的表面。
可选地,两个所述受力构件在轴向上错位布置;和/或,两个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相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状态保持机构包括沿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横向延伸的连接板构件,所述连接板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的数量一一对应并且固连于相应的所述支撑壳体靠近于所述中间壳体的位置,以用于在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柔性屏的下方提供支撑。
可选地,所述受力构件通过固连于对应的连接板构件而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所述连接总成包括上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总成包括同步转动机构,该同步转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构件,每个所述支撑壳体均对应连接有所述传动构件并且通过其对应的传动构件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中间壳体;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壳体各自对应的传动构件通过同步传动结构连接,以绕各自的轴线彼此方向相反地相对于所述中间壳体同步转动。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导向构件,每个所述支撑壳体均对应设有所述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用于引导对应的支撑壳体相对于所述中间壳体的枢转;与同一所述支撑壳体连接的导向构件和传动构件彼此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同步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用于固设于所述中间壳体,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主体和固定主体,所述支撑主体沿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的两个端部均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固定主体,每个所述固定主体和所述支撑主体对应的端部之间枢接有一传动构件,每个所述固定主体枢接有一导向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传动构件和导向构件枢接于不同的固定主体,同一固定主体上所枢接的导向构件和传动构件的枢接位置沿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错位布置。
可选地,所述传动构件与各自对应的固定主体之间通过第二枢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枢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轨,所述第二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上,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所述传动构件背离所述支撑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所述固定主体朝向所述支撑主体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导向构件与各自对应的固定主体之间通过第三枢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三枢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三弧形滑槽和第三弧形滑轨,所述第三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三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所述导向构件朝向对应的所述固定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三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三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所述固定主体朝向对应的所述导向构件的表面,所述第三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上。
可选地,所述同步传动结构构造为齿轮式同步传动结构。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中,在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切换至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时,通过弹性锁止组件来对应地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配合,从而限制两支撑壳体与中间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实现将支撑壳体锁定于中间壳体,这样可以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对应地保持在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另外,弹性锁止组件能够在预设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以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脱离配合,这样,通过施加预设外力,可以解除两支撑壳体与中间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的限制,即,使得支撑壳体相对于中间壳体解锁,这样可以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能够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移动。这样,可折叠式移动终端能够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并且能够在处于折叠位置时保持在折叠位置,在处于展开位置时保持展开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自动折叠或展开而导致的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柔性屏损伤以及对用户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因此,通过本公开提供的状态保持机构能够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时保持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展开位置;
图2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折叠位置;
图3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状态保持机构和同步转动机构;
图5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步转动机构处于展开位置;
图6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步转动机构处于折叠位置;
图7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中的同步转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中的同步转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传动构件和第二传动构件;
图9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中的支撑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中的同步转动机构处于展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连接板构件;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中的同步转动机构处于折叠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连接板构件;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状态保持机构处于展开位置;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状态保持机构处于折叠位置;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的爆炸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中的第一锁止接合部和弹性锁止组件处于配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受力构件和第二受力构件;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中的第二锁止接合部与弹性锁止组件处于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受力构件和第二受力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状态保持机构;11-基座;111-第一枢接部分;1111-第一上弧形滑轨;112-第二枢接部分;1121-第一下弧形滑轨;113-第一安装部分;1131-第一贯通孔;1132-第一开槽;114-第二安装部分;1141-第二贯通孔;1142-第二开槽;115-盖板;1151-翼部;12-第一受力构件;121-第一连接主体;122-第一枢接体;1221-左上弧形滑槽;123-第二枢接体; 1231-左下弧形滑槽;124-第一容纳槽;1241-导向斜面;125-第二容纳槽;13-第二受力构件;131-第二连接主体;132-第三枢接体;1321-右上弧形滑槽;133-第四枢接体;1331- 右下弧形滑槽;134-第三容纳槽;135-第四容纳槽;141-第一连接板构件;142-第二连接板构件;15-弹性锁止组件;151-第一活动构件;152-第一弹性构件;153-第二活动构件; 154-第二弹性构件;
2-同步转动机构;21-固定座;211-第一固定主体;2111-第二上弧形滑轨;2112-第三上弧形滑轨;212-第二固定主体;2121-第二下弧形滑轨;2122-第三下弧形滑轨;213-支撑主体;2131-第一轴孔;2132-第二轴孔;2133-第三轴孔;2134-第四轴孔;22-第一传动构件;221-第二下弧形滑槽;222-第一齿轮;23-第二传动构件;231-第二上弧形滑槽; 232-第二齿轮;24-第一导向构件;241-第三上弧形滑槽;25-第二导向构件;251-第三下弧形滑槽;261-第一中间齿轮;262-第二中间齿轮;263-第三中间齿轮;264-第四中间齿轮;265-第五中间齿轮;266-第六中间齿轮;
1000-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中间壳体;301-第一安装槽;302-第二安装槽;400-柔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具有相互垂直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其中,X方向为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纵向方向,对应长度,限定前、后方位,Y方向为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横向方向,对应宽度,限定左、右方位, Z方向为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垂向方向,对应高度,限定上、下方位,具体地,第一壳体100所在的一侧为前,第二壳体200所在的一侧为后,当用户面向前方时,左手所在的一侧为左方位,右手所在的一侧为右方位,头部对应的一侧为上,脚部对应的一侧为下,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对应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外”。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词的使用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中在参考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参考图1和图2所示,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包括两支撑壳体和中间壳体300,两支撑壳体分别与中间壳体300转动连接,以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参考图12至图17所示,该状态保持机构1包括:锁止接合结构,该锁止接合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并且包括与折叠位置对应的第一锁止接合部和与展开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接合部;以及弹性锁止组件15,设置于中间壳体300并与支撑壳体配合,其中,当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切换至折叠位置时或展开位置时,弹性锁止组件15对应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配合,以将支撑壳体锁止于中间壳体300;弹性锁止组件15还适于在预设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以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脱离配合,以使得支撑壳体相对于中间壳体300解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中,在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切换至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时,通过弹性锁止组件15来对应地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配合,从而限制两支撑壳体与中间壳体300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实现将支撑壳体锁定于中间壳体300,这样可以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 对应地保持在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另外,弹性锁止组件15能够在预设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以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脱离配合,这样,通过施加预设外力,可以解除两支撑壳体与中间壳体300之间的转动连接的限制,即,使得支撑壳体相对于中间壳体300解锁,这样可以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能够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移动。这样,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能够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并且能够在处于折叠位置时保持在折叠位置,在处于展开位置时保持展开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自动折叠或展开而导致的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柔性屏400损伤以及对用户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因此,通过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能够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时保持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两支撑壳体分别对应于图1至图3中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其中,第一壳体100能够绕第一轴线相对于中间壳体300转动,第二壳体200 能够绕于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相对于中间壳体300转动,以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1000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锁止结合结构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弹性锁止组件15设置于中间壳体300并分别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 200配合。下面,本公开将以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弹性锁止组件15可以包括活动构件和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形变方向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平行,弹性构件将活动构件压向锁止接合结构,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处于展开位置时,活动构件与第一锁止接合部能够相配合,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处于折叠位置时,活动构件与第二锁止接合部能够相配合,其中,活动构件与第一锁止接合部或与第二锁止接合部可以构造为在相对于枢转轴线的预设转矩作用下能够脱离配合。即,通过弹性构件将活动构件对应地压向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上的锁止接合结构,并使得活动构件与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上对应的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从而能够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能够在切换至展开位置或折叠位置时分别对应地保持在展开位置或折叠位置。
其中,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切换至展开位置时,第一活动构件151在第一弹性构件152的作用下与对应的第一锁止接合部相配合,以将第一壳体100锁止于中间壳体300,第二活动构件153在第二弹性构件154的作用下与对应的第一锁止接合部相配合,以将第二壳体200锁止于中间壳体300,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壳体 100和第二壳体200相对于中间壳体300静止并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保持在展开位置。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活动构件151在第一弹性构件152 的作用下与对应的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以使得第一壳体100相对于中间壳体300解锁,第二活动构件153在第二弹性构件154的作用下与对应的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以使得第二壳体200相对于中间壳体300解锁,这样能够使得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 200相对于中间壳体300静止并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保持在折叠位置。
在需要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从展开位置切换至折叠位置时,通过预设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一活动构件151和第二活动构件153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锁止接合部脱离配合,进而通过下文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2带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转动,进而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从展开位置切换至折叠位置。在需要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从折叠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时,通过预设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一活动构件 151和第二活动构件153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锁止接合部脱离配合,进而通过下文所述的同步转动机构2带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转动,进而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 从折叠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锁止接合部和活动构件分别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配合。可选择地,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第一锁止接合部和第二锁止接合部均可以构造为容纳槽,活动构件可以构造有用于与第一锁止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的球形表面,容纳槽的深度不大于球形表面的半径,或者,容纳槽中构造有导向斜面1241,以用于引导活动构件进入或离开容纳槽,通过容纳槽和具有球形表面的活动构件配合以对应的限制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相对于中间壳体300的转动,并通过容纳槽的设置,使得具有球形表面的活动构件从容纳槽中脱出,以脱离配合并允许对应的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能够相对于中间壳体300转动。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锁止接合部和活动构件分别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做任何限制。
其中,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在第一壳体100中,第一锁止接合部构造为第一容纳槽124,第二锁止接合部构造为第二容纳槽125,第一活动构件151可以具有能够与第一容纳槽124和第二容纳槽125相配合的球形表面。在第二壳体200中,第一锁止接合部构造为第三容纳槽134,第二锁止接合部构造为第四容纳槽135,第二活动构件153可以具有能够与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相配合的球形表面。为了使得第一活动构件151在预设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与对应的第一容纳槽124和第二容纳槽125脱离配合,以及使得第二活动构件153在预设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与对应的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脱离配合,第一容纳槽124、第二容纳槽125、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 的深度不大于对应的第一活动构件151和第二活动构件153的球形表面的半径,从而使得落入第一容纳槽124和第二容纳槽125的第一活动构件151能够从对应的第一容纳槽 124和第二容纳槽125中脱离出来,以脱离配合,而落入到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 135中的第二活动构件153能够从对应的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中脱出,以脱离配合。还可选择的是,第一容纳槽124、第二容纳槽125、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中均构造有导向斜面1241,从而使得分别落入第一容纳槽124、第二容纳槽125 的第一活动构件151能够沿着导向斜面1241对应地脱离第一容纳槽124和第二容纳槽 125,以脱离配合,而落入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中的第二活动构件153能够沿着导向斜面1241对应脱离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以脱离配合。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2至图17所示,所述状态保持机构还可以包括基座11和受力构件,所述基座11固设于中间壳体300,所述受力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一一对应地连接,支撑壳体通过其对应的受力构件枢转地连接于基座11,弹性锁止组件15设置于基座11,锁止接合结构形成于受力构件。即,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 200分别对应地连接于一个受力构件,并分别通过该受力构件枢转地连接于设置于中间壳体300上的基座1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受力构件分别对应于图12至图17所示的第一受力构件12和第二受力构件13,其中,第一受力构件12适于与第一壳体100固连且可绕第一轴线枢转地连接于基座11,第二受力构件13适于与第二壳体200固连且可绕第二轴线枢转地连接于基座11。下面,本公开将以此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受力构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受力构件可以包括连接主体和枢接体,连接主体形成用于与支撑壳体连接的连接部,并且连接主体具有在该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上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部,每个端部连接有一枢接体,枢接体与基座11枢转配合,第一锁止接合部和第二锁止接合部形成于枢接体。其中,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第一受力构件12包括第一连接主体121、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第一连接主体121在第一轴线上的两个端部连接有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在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均位于第一连接主体121靠近基座11的一侧,第一枢接体122 和第二枢接体123分别具有在第一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枢接体122的第一端面和第二枢接体123的第二端面均与基座11枢转配合,第一枢接体 122的第二端面和第二枢接体123的第一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24和第二容纳槽 125,其中,这里的第一容纳槽124对应于下文所述的第一安装部分113上安装的弹性锁止组件15中的第一锁止接合部,第二容纳槽125对应于该弹性锁止组件15中的第二锁止接合部。
其中,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第二受力构件13包括第二连接主体131、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第二连接主体131在第二轴线上的两个端部连接有第三枢接体 132和第四枢接体133,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在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均位于第二连接主体131靠近所述基座11的一侧,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具有在第二轴线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三枢接体132的第一端面和第四枢接体133的第二端面均与基座11枢转配合,第三枢接体132的第二端面和第四枢接体133的第一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其中,这里的第三容纳槽134对应于下文所述的第二安装部分114上安装的弹性锁止组件15中的第一锁止接合部,第四容纳槽135对应于该弹性锁止组件15中的第二锁止接合部。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受力构件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2至图17所示,基座11可以包括用于装配弹性锁止组件15的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部分地位于同一受力构件的两个枢接体之间,同一受力构件两个枢接体中的至少一者对应有一活动构件。其中,参考图12至图17所示,基座11包括第一安装部分113和第二安装部分114,第一安装部分113位于第一受力构件12的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之间,以用于装配对应于第一受力构件12 的弹性锁止组件15,从而使得该弹性锁止组件15中的第一活动构件151能够至少与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中的一者上设置的第一容纳槽124和第二容纳槽125对应配合,进而用于限制第一受力构件12相对于基座11的转动,以将第一受力构件12锁止于基座11,第二安装部分114位于第二受力构件13的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 之间,以用于装配对应于第二受力构件13的弹性锁止组件15,从而使得该弹性锁止组件 15中的第二活动构件153能够至少与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上设置的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对应配合,进而用于限制第二受力构件13相对于基座11的转动,以将第二受力构件13锁止于基座11。
可选择地,参考图12至图17所示,同一受力构件的每个枢接体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活动构件,且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活动构件之间,以分别将所述活动构件压向对应的枢接体。其中,参考图12至图17所示,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 对应于第一活动构件151,与第一活动构件151对应的第一弹性构件152设置在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之间且在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的两端均抵接于一第一活动构件151,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通过第一弹性构件152将其两端的第一活动构件151对应地压向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以分别与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 上的第一容纳槽124和第二容纳槽125相配合,其中,第一枢接体122的第一容纳槽124 和第二枢接体123的第一容纳槽124在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枢接体 122的第二容纳槽125和第二枢接体123的第二容纳槽125在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从而可以用于限制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相对于基座11的转动,有利于提高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保持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稳定性。第三枢接体132 和第四枢接体133对应于第二活动构件153,与第二活动构件153对应的第二弹性构件 154设置在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之间且在平行于第二轴线的方向上的两端均抵接于一第二活动构件153,以通过第二弹性构件154将该两个第二活动构件153对应地压向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以分别与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上的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相配合,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通过第二弹性构件154 将其两端的第二活动构件153对应地压向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以分别与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上的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容纳槽135相配合,其中,第三枢接体132的第三容纳槽134和第四枢接体133的第三容纳槽134在平行于第二轴线的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枢接体132的第四容纳槽135和第四枢接体133的第四容纳槽135在平行于第二轴线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从而可以用于限制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相对于基座11的转动,有利于提高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保持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活动构件和弹性构件分别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第一活动构件151和第二活动构件153可以构造为滚珠,该滚珠具有能够与第一锁止接合部和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的球形表面。第一弹性构件152和第二弹性构件154可以对应的构造为弹簧,弹簧安装在上述的贯通孔中且弹簧的两端抵接于对应地活动构件。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活动构件和弹性构件分别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做任何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4至图16所示,安装部分可以形成有沿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弹性构件和活动构件安装在贯通孔中,便于限制活动构件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的移动方向,从而使得活动构件能够落入对应的锁止接合部,安装部分可以形成有与贯通孔相贯通的开槽,以便于安装弹性构件和活动构件,基座11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部分的盖板115,盖板115具有能够覆盖于开槽以支撑弹性构件的翼部1151,盖板115的设置能够防止贯通孔中的弹性构件和活动构件从开槽中脱离出来。
其中,参考图12至图17所示,第一安装部分113形成有沿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1131,第一安装部分113上形成有于第一贯通孔1131相贯通的第一开槽1132,两个第一活动构件151和第一弹性构件152均从第一开槽1132处安装于第一贯通孔1131 中,且第一弹性构件15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活动构件151。第二安装部分114形成有沿第二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贯通孔1141,第二安装部分114上形成有于第二贯通孔1141 相贯通的第二开槽1142,两个第二活动构件153和第二弹性构件154均从第二开槽1142 处安装于第二贯通孔1141中,且第二弹性构件15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活动构件153。盖板115具有覆盖于第一开槽1132和第二开槽1142以支撑第一弹性构件152和第二弹性构件154的翼部1151,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弹性构件152和第一活动构件151从第一开槽1132中脱离出来以及第二弹性构件154和第二活动构件153从第二开槽1142中脱离出来。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4和图15所示,基座11可以包括沿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连接在安装部分的端部的枢接部分,枢接部分与安装部分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枢接体插入装配间隙中,并且枢接体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枢接部分配合。其中,参考图14和图15所示,基座11包括沿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连接在安装部分的两个端部的第一枢接部分111和第二枢接部分112,第一枢接部分111和第二枢接部分112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分113之间形成供第一枢接体122和第二枢接体123插入的装配间隙,在该装配间隙中,第一枢接体122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第一枢接部分111配合,第二枢接体 123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第二枢接部分112配合。第一枢接部分111和第二枢接部分112 分别与第二安装部分114之间形成供第三枢接体132和第四枢接体133插入的装配间隙,在该装配间隙中,第三枢接体132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第一枢接部分111配合,第四枢接体133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第二枢接部分112配合。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枢接结构可以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一弧形滑轨,第一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上,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一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枢接体背离安装部分的表面,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一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枢接部分朝向枢接体的表面。通过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一弧形滑轨的相互配合,来使得枢接体能够相对于基座11转动,并且能够使得第一受力构件12和第二受力构件 13上的枢接体的枢转轴不共线,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供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 的折叠和展开,从而有利于避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柔性屏400在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等,从而有利于提高柔性屏400的使用寿命以及用户体验。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枢接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参考图14至图17所示,第一枢接体122与第一枢接部分111之间的第一枢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枢接体122背离第一安装部分113的表面的左上弧形滑槽122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部分111朝向第一枢接体122的表面的第一上弧形滑轨1111,左上弧形滑槽1221和该第一上弧形滑轨1111相配合。第二枢接体123与第二枢接部分112 之间的第一枢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枢接体123背离第一安装部分113的表面的左下弧形滑槽123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部分112朝向第二枢接体123的表面的第一下弧形滑轨1121,左下弧形滑槽1231和该第一下弧形滑轨1121相配合。第三枢接体132与第一枢接部分111之间的第一枢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三枢接体132背离第二安装部分114 的表面的右上弧形滑槽132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部分111朝向第三枢接体132的表面的第一上弧形滑轨1111,右上弧形滑槽1321和该第一上弧形滑轨1111相配合。第四枢接体133与第二枢接部分112之间的第一枢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四枢接体133背离第二安装部分114的表面的右下弧形滑槽133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部分112朝向第四枢接体133的表面的第一下弧形滑轨1121,右下弧形滑槽1331和该第一下弧形滑轨1121 相配合。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2至图17所示,两个所述受力构件在所述轴向上错位布置;和/或,两个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相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即第一受力构件12和第二受力构件13在轴向上错位布置,第一壳体100的第一轴线和第二壳体 200的第二轴线相平行,这样的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便于布置第一受力构件12和第二受力构件13且有利于第一受力构件12和第二受力构件13相对于基座11的转动,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内部空间。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受力组件可以包括沿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横向延伸的连接板构件,连接板构件与支撑壳体的数量一一对应并且固连于相应的支撑壳体靠近于中间壳体300的位置,以用于在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柔性屏400的下方提供支撑,从而可以避免在柔性屏400上操作的过程中出现损伤。其中,参考图3和图4 所示,连接板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构件141和第二连接板构件142,柔性屏400设置在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和中间壳体300的上表面,第一连接板构件141固连于第一壳体100靠近于中间壳体300的位置,第二连接板构件142固连于第二壳体200靠近于中间壳体300的位置,因而,第一连接板构件141和第二连接板构件142的设置能够支撑柔性屏400的中部位置,从而可以避免在柔性屏400上操作的过程中出现损伤。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受力构件可以通过固连于对应的连接板构件而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内部结构,以节省内部空间,还还可以减轻状态保持机构1,从而有利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轻量化。其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受力构件 12固定于第一连接板构件141,从而通过该第一连接板构件141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第二受力构件13固定于第二连接板构件142,从而通过该第二连接板构件142连接于第二壳体20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3至图11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所述连接总成包括上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至图11所示,连接总成可以包括同步转动机构2,该同步转动机构2包括: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构件,每个支撑壳体均对应连接有传动构件并且通过其对应的传动构件枢转地连接于中间壳体300;其中,两个支撑壳体各自对应的传动构件通过同步传动结构连接,以绕各自的轴线彼此方向相反地相对于中间壳体300同步转动。通过两个传动构件分别带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以使得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绕自身的轴线彼此相反地相对于中间壳体300同步转动,以有利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折叠和展开。其中,参考图4至图7所示,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第一传动构件22与第一壳体100连接且绕第一轴线枢转地连接于中间壳体300,第二传动构件23与第二壳体200连接且绕第二轴线枢转地连接于中间壳体300,第一传动构件22通过同步传动结构连第二传动构件23,从而使得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以绕各自的轴线彼此方向相反地相对于中间壳体300同步转动。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至图11所示,传动组件还可以包括两个导向构件,每个支撑壳体均对应设有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用于引导对应的支撑壳体相对于中间壳体300的枢转;进一步地,与同一所述支撑壳体连接的导向构件和传动构件彼此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导向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通过同步传动结构连接的两个传动构件的转动更加平稳可靠,进而保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转动可靠性。
其中,参考图5至图11所示,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构件24和第二导向构件25,第一导向构件24与第一壳体100连接且绕第一轴线枢转地连接中间壳体300,第二导向构件25与第二壳体200连接且可绕第二轴线枢转地连接于中间壳体300,其中,第一导向构件24位于中间壳体300靠近第一壳体100的一侧且与第一传动构件22彼此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第二导向构件25位于中间壳体300靠近第二壳体200的一侧且与第二传动构件23彼此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第一导向构件24和第二导向构件25的设置能够平衡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 23能够带动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更加平稳地转动,以实现可折叠是移动终端的折叠和展开。另外,第一导向构件24与第一传动构件22的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二导向构件25与第二传动构件23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第一导向构件24、第一传动构件22、第二导向构件25和第二传动构件23与基座11的连接以及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 之间的连接。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同步转动机构可以包括固定座21,该固定座21用于固设于中间壳体300,其中,固定座2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5至图8所示,固定座21可以包括支撑主体213和固定主体,支撑主体213沿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的两个端部均可拆卸地连接有固定主体,每个固定主体和支撑主体213 对应的端部之间枢接有一传动构件,每个固定主体枢接有一导向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传动构件和导向构件枢接于不同的固定主体,同一固定主体上所枢接的导向构件和传动构件的枢接位置沿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错位布置,从而便于布置导向构件和传动部件。另外,固定座21包括下文所述的第一固定主体211、第二固定主体212 和支撑主体213,能够便于安装同步传动结构、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固定座21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参考图5至图8所示,固定座21包括第一固定主体211、第二固定主体212 以及用于固定同步传动结构的支撑主体213,支撑主体213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211和第二固定主体212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固定主体211和第二固定主体212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第一固定主体211和支撑主体213之间枢转地连接有第二传动构件23,第二固定主体212和支撑主体213之间枢转地连接有第一传动构件22,第一导向构件24枢转地连接于第一固定主体211,第二导向构件25枢转地连接于第二固定主体212,且第一固定主体211上的第一导向构件24和第二传动构件23的枢接位置沿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错位布置,第二固定主体212上的第二导向构件25和第一传动构件22的枢接位置沿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错位布置。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传动构件与各自对应的固定主体之间通过第二枢接结构连接,即,第一传动构件22与第二固定主体212以及第二传动构件23与第一固定主体211之间通过第二枢接结构连接。
其中,第二枢转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5至图7所示,第二枢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轨,第二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传动构件背离支撑主体213的表面,第二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固定主体朝向支撑主体213的表面,第二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对应的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上。其中,参考图5至图7所示,第一传动构件22背离支撑主体213 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下弧形滑槽221,第二固定主体212朝向支撑主体213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下弧形滑轨2121,第二下弧形滑槽221和第二下弧形滑轨2121相配合,其中,第二下弧形滑槽221的圆心位于第一轴线上。第二传动构件23背离支撑主体213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上弧形滑槽231,第一固定主体211朝向支撑主体213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上弧形滑轨2111,第二上弧形滑轨2111和第二上弧形滑槽231相配合,其中,第二上弧形滑槽231的圆心位于第二轴线上。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枢接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构件与各自对应的固定主体之间通过第三枢接结构连接,即,第一导向构件24与第一固定主体211以及第二导向构件25与第二固定主体212之间通过第三枢接结构连接。
其中,第三枢接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5至图7所示,第三枢接结构可以包括相配合的第三弧形滑槽和第三弧形滑轨,第三弧形滑槽和第三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导向构件朝向对应的固定主体的表面,第三弧形滑槽和第三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固定主体朝向对应的导向构件的表面,第三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对应的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上。其中,参考图5至图7所示,第一导向构件24朝向第一固定主体211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三上弧形滑槽241,第一固定主体211朝向第一导向构件24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三上弧形滑轨2112,第三上弧形滑槽241和第三上弧形滑轨2112 相配合,其中,第三上弧形滑槽241的圆心位于第一轴线上。第二导向构件25朝向第二固定主体212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三下弧形滑槽251,第二固定主体212朝向第二导向构件 25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三下弧形滑轨2122,第三下弧形滑槽251和第三下弧形滑轨2122 相配合,其中,第三下弧形滑槽251的圆心位于第二轴线上。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三枢接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同步传动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7和图8所示,同步传动结构可以构造为齿轮式同步传动结构。其中,参考图7和图8所示,齿轮式同步传动结构包括第一齿轮222、第二齿轮232和固定于支撑主体213上的中间传动齿轮,第一齿轮222设置于第一传动构件22朝向支撑主体213的一侧的表面上,第二齿轮232设置于第二传动构件23朝向支撑主体213的一侧的表面上,第一齿轮222和第二齿轮232通过中间传动齿轮连接,以使得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绕各自的轴线彼此方向相反地相对于固定座21同步转动。中间传动齿轮包括第一中间齿轮261、第二中间齿轮262、第三中间齿轮263、第四中间齿轮264、第五中间齿轮265和第六中间齿轮266,其中,第一中间齿轮261和第二中间齿轮262固定于同一传动轴且该传动轴的两端设置于支撑主体213上的第一轴孔2131,第三中间齿轮263 和第四中间齿轮264对应地设置于支撑主体213上的第二轴孔2132和第三轴孔2133,第五中间齿轮265和第六中间齿轮266固定于同一传动轴且该传动轴的两端设置于支撑主体213上的第四轴孔2134。第一中间齿轮261与第一齿轮222啮合连接,第二中间齿轮 262、第三中间齿轮263、第四中间齿轮264和第五中间齿轮265依次啮合连接,第六中间齿轮266与第二齿轮232啮合连接,从而使得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以绕各自的轴线彼此方向相反地相对于固定座21同步转动。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同步传动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同步传动机构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不作任何限制。可选择地,参考图4至图8所示,同步传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同步传动机构关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分别固定于中间壳体300上的第二安装槽302内,状态保持机构1固定于中间壳体300的第一安装槽301内,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受力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100绕第一轴线的转动以及第二壳体200绕第二轴线的转动的可靠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选择。
在此,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的连接总成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其中,参考图1至图17所示,当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从折叠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时,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在预设转矩作用能够使得第一受力构件12中的第二容纳槽125与第一安装部分113上对应的第一活动构件151脱离配合、第二受力构件13中的第四容纳槽135与第二安装部分114上对应的第二活动构件153脱离配合,从而允许第一受力构件12和第二受力构件13能够相对于基座11转动,然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通过同步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以绕自身的轴线彼此相反地相对于中间壳体300同步转动至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处于展开位置,并使得第一活动构件151在第一弹性构件152的作用下压向第一容纳槽124、第二活动构件153在第二弹性构件154的作用下压向第三容纳槽134,即限制第一壳体100 绕第一轴线的转动以及第二壳体200绕第二轴线的转动,进而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1000保持展开位置即可。
当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从展开位置切换至折叠位置时,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 200在预设转矩作用能够使得第一受力构件12中的第一容纳槽124与第一安装部分113上对应的第一活动构件151脱离配合、第二受力构件13中的第三容纳槽134与第二安装部分114上对应的第二活动构件153脱离配合,从而允许第一受力构件12和第二受力构件13能够相对于基座11转动,然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通过同步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构件22和第二传动构件23以绕自身的轴线彼此相反地相对于中间壳体300同步转动至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处于折叠位置,并使得第一活动构件151在第一弹性构件152的作用下压向第二容纳槽125、第二活动构件153在第二弹性构件154的作用下压向第四容纳槽135,即限制第一壳体100绕第一轴线的转动以及第二壳体200绕第二轴线的转动,进而使得可折叠式移动终端1000保持折叠位置即可。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参考图1至图3所示,该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1)

1.一种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包括两支撑壳体和中间壳体,所述两支撑壳体分别与所述中间壳体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保持机构包括:
锁止接合结构,该锁止接合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壳体,并且包括与所述折叠位置对应的第一锁止接合部和与所述展开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接合部;以及
弹性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并与所述支撑壳体配合;
其中,当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折叠位置时或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弹性锁止组件对应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或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配合,以将所述支撑壳体锁止于所述中间壳体;所述弹性锁止组件还适于在预设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以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或第二锁止接合部脱离配合,以使得所述支撑壳体相对于所述中间壳体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止组件包括活动构件和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形变方向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平行,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活动构件压向所述锁止接合结构,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活动构件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相配合,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活动构件与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
其中,所述活动构件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或与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构造为在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线的预设转矩作用下能够脱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均构造为容纳槽,所述活动构件构造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相配合的球形表面,
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不大于所述球形表面的半径,或者,所述容纳槽中构造有导向斜面,以用于引导所述活动构件进入或离开所述容纳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保持机构还包括基座和受力构件,所述基座固设于所述中间壳体,所述受力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支撑壳体通过其对应的所述受力构件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弹性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锁止接合结构形成于所述受力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构件包括连接主体和枢接体,所述连接主体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壳体连接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连接主体具有在该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上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部,每个所述端部连接有一所述枢接体,所述枢接体与所述基座枢转配合,所述第一锁止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锁止接合部形成于所述枢接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用于装配所述弹性锁止组件的安装部分,该安装部分部分地位于同一受力构件的两个所述枢接体之间,同一受力构件两个所述枢接体中的至少一者对应有一所述活动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同一受力构件的每个枢接体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活动构件,且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活动构件之间,以分别将所述活动构件压向对应的枢接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分形成有沿所述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活动构件安装在所述贯通孔中,所述安装部分形成有与所述贯通孔相贯的开槽,所述基座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部分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能够覆盖于所述开槽以支撑所述弹性构件的翼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沿所述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连接在所述安装部分的端部的枢接部分,所述枢接部分与所述安装部分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所述枢接体插入所述装配间隙中,并且所述枢接体通过第一枢接结构与所述枢接部分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一弧形滑轨,所述第一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所述受力构件的枢转轴线上,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一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所述枢接体背离所述安装部分的表面,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一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所述枢接部分朝向所述枢接体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受力构件在轴向上错位布置;和/或,
两个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相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4-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保持机构包括沿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横向延伸的连接板构件,所述连接板构件与所述支撑壳体的数量一一对应并且固连于相应的所述支撑壳体靠近于所述中间壳体的位置,以用于在所述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柔性屏的下方提供支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构件通过固连于对应的连接板构件而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
14.一种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总成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状态保持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总成包括同步转动机构,该同步转动机构包括:
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构件,每个所述支撑壳体均对应连接有所述传动构件并且通过其对应的传动构件枢转地连接于所述中间壳体;
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壳体各自对应的传动构件通过同步传动结构连接,以绕各自的轴线彼此方向相反地相对于所述中间壳体同步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导向构件,每个所述支撑壳体均对应设有所述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用于引导对应的支撑壳体相对于所述中间壳体的枢转;
与同一所述支撑壳体连接的导向构件和传动构件彼此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用于固设于所述中间壳体,
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主体和固定主体,所述支撑主体沿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的两个端部均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固定主体,每个所述固定主体和所述支撑主体对应的端部之间枢接有一传动构件,每个所述固定主体枢接有一导向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传动构件和导向构件枢接于不同的固定主体,同一固定主体上所枢接的导向构件和传动构件的枢接位置沿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错位布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构件与各自对应的固定主体之间通过第二枢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枢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轨,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所述传动构件背离所述支撑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所述固定主体朝向所述支撑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构件与各自对应的固定主体之间通过第三枢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三枢接结构包括相配合的第三弧形滑槽和第三弧形滑轨,所述第三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三弧形滑轨中的一者形成于所述导向构件朝向对应的所述固定主体的表面,所述第三弧形滑槽和所述第三弧形滑轨中的另一者形成于所述固定主体朝向对应的所述导向构件的表面,所述第三弧形滑槽的圆心位于对应的所述支撑壳体的枢转轴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传动结构构造为齿轮式同步传动结构。
21.一种可折叠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可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连接总成。
CN202022894626.5U 2020-12-03 2020-12-03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Active CN214247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4626.5U CN214247981U (zh) 2020-12-03 2020-12-03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4626.5U CN214247981U (zh) 2020-12-03 2020-12-03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7981U true CN214247981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36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4626.5U Active CN214247981U (zh) 2020-12-03 2020-12-03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798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0909A (zh) * 2021-12-14 2022-03-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5789073A (zh) * 2021-09-30 2023-03-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WO2023159769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9073A (zh) * 2021-09-30 2023-03-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5789073B (zh) * 2021-09-30 2023-08-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4170909A (zh) * 2021-12-14 2022-03-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US11974407B2 (en) 2021-12-14 2024-04-3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WO2023159769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47981U (zh) 连接总成及其状态保持机构以及可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387305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48279B (zh) 铰链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09070993B (zh) 无人机的机架组件及无人机
CN114095592B (zh) 折叠机构和移动终端
CN217849479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CN114244934A (zh) 电子设备
CN218294183U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405615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KR102432149B1 (ko)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CN114170909B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14507123U (zh) 新型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7167396A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WO2023160591A1 (zh) 铰链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16691845U (zh) 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234111U (zh) 双轴铰链装置
CN113027899A (zh) 同动式铰链
CN113949753A (zh) 铰链机构及折叠屏设备
CN115314574A (zh) 铰链机构及折叠终端
CN114542587B (zh) 一种转轴装置
CN117685288B (zh) 一种阻尼结构及扫描笔
CN220996734U (zh) 机臂锁止机构及飞行器
CN219854571U (zh) 可折叠外骨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