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8750B - 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8750B
CN113948750B CN202111559116.5A CN202111559116A CN113948750B CN 113948750 B CN113948750 B CN 113948750B CN 202111559116 A CN202111559116 A CN 202111559116A CN 113948750 B CN113948750 B CN 113948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ipe
shell
box body
fue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91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8750A (zh
Inventor
杨继斌
武小花
陈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Bife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Bus Coad Da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Bus Coad Da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Bus Coad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91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87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8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8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8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8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7Arrangements for tightening a stack, for accommodation of a stack in a tank or for assembling different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60L50/7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14Heat exchange using gaseous fluids; Heat exchange by combustion of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7Arrangements for tightening a stack, for accommodation of a stack in a tank or for assembling different tanks
    • H01M8/2475Enclosures, casings or containers of fuel cel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el Cel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盒体和内胆,所述盒体的上端开口处内沿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内胆与橡胶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盒体内连接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与内胆的下端连接,所述盒体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侧壁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该混合动力汽车中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可以利用电池堆工作时产水对电池堆本体进行缓冲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电池堆辅助降温,同时也可对进入到进入到电池堆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有效的对燃料电池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阳极板,经过催化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失去电子的氢离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而电子是不能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这个电子,只能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电子到达阴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供应给阴极板的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因此只要不断地给阳极板供应氢,给阴极板供应空气,并及时把产出的水和蒸汽带走,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并且产出物为水和蒸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设置在压缩机前端的空滤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空气进行了过滤,因此对环境的治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优点,目前氢燃料电池正逐步在新能源汽车中推广,由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结构较大,主要在商用车上进行推广使用,主流的技术路线一般为氢燃料电池和传统柴油机作为双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系统,而由于氢燃料电池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传统柴油机上使用的冷却系统、减振装置也没有办法直接应用在氢燃料电池上。
由于燃料电池在发电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采用由水泵、节温器、去离子器、中冷器、水暖PTC、冷却模块以及冷却管路等配件组成一个散热系统,使电堆维持在最合适的温度进行工作,因此对达到提高氢燃料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合理的综合利用热量,有利于系统的节能减排。
目前,安装在压缩机前端的空滤器过滤效果有限,在环境空气较差时,依然有较多的颗粒物被压缩输送进入到电池堆中,进而严重影响了电池堆的使用寿命,此外,电池堆多直接装配在车体上,车辆走动时产生了较大的振动,不利于电池堆的安全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的氢燃料电池壳体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案已具备样品制备能力,在进行样品制备前的虚拟仿真过程中,已初步满足并解决上述各项问题,为了尽快对本方案进行有效保护,特对方案中的创新结构申请专利保护。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可以利用电池堆工作时产水对电池堆本体进行缓冲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电池堆辅助降温,同时也可对进入到进入到电池堆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有效的对燃料电池进行保护等优点,解决了环境空气较差时,依然有较多的颗粒物被压缩输送进入到电池堆中,进而严重影响了电池堆的使用寿命,此外,电池堆多直接装配在车体上,车辆走动时产生了较大的振动,不利于电池堆的安全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盒体和内胆,所述盒体的上端开口处内沿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内胆与橡胶圈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盒体内连接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与内胆的下端连接,所述盒体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侧壁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
降温机构,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时的产水对氢燃料电池进行降温,并且利用内胆与盒体之间的水压对氢燃料电池进行缓冲;
固定机构,用于与固定架配合将氢燃料电池固定安装在内胆中,并且在固定后实现氢燃料电池与内胆的柔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胆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L形杆,且L形杆为橡胶材质,多个所述L形杆交叉设置,所述L形杆的侧壁与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的竖直部上端与橡胶圈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橡胶圈、内胆和盒体之间共同组成循环通道,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循环通道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
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与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管,所述盒体与内胆的侧壁均通过圆口与橡胶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网格板,所述壳体内位于网格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挡水板,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板的上方均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板和挡水板均为直角结构,且拐角处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盘管,所述盒体的侧壁通过圆孔与散热盘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内并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孔,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护板,所述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的上端均与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翅片、护板和盒体的下端共同组成多个散热通道,所述翅片的侧壁通过安装孔与散热盘管的管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圆柱形结构的固定块,所述外壳的下端通过通孔与固定块套接,所述固定块的侧壁套接有压环,所述压环的上端与外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水囊,所述水囊的上端与外壳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橡胶圈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外壳并与水囊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排水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设有扩容部,所述扩容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水囊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管内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杆壁通过方孔套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杆壁上设有圆板,所述圆板的中心处通过矩形通孔与矩形杆的杆壁套接,所述圆板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口,多个所述排水口内均套接有橡胶挡块,所述橡胶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矩形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板的边缘处与导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并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槽,所述矩形杆的杆壁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横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矩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上端设有卡台,所述卡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均与外壳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同时车辆行驶产生抖动时,循环通道内的水配合橡胶圈和橡胶材质的L形杆实现内胆与盒体之间的柔性连接,可以有效的对电池堆进行缓冲和散热,此外,设置在外壳中的固定机构对电池堆实现软连接,进而可实现对电池堆的固定,也能够吸收电池堆产生的晃动力,避免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对电池堆造成损伤,并且排水管利用雾化喷头实现雾化排水,有利于水分的蒸发,避免直接滴落造成路面湿滑。
2、本发明设置有的降温机构,在使用时,电池堆产出的水经过橡胶管进入到壳体内,壳体的水经过水泵泵送至散热盘管内,并利用散热通道中的气流对散热盘管进行散热降温,降温后的水经过散热盘管进入到循环通道内,进而在循环通道内对内胆进行降温,实现热交换辅助降低电池堆的温度,并且循环通道内的水可以填充内胆与盒体之间的缝隙,实现对电池堆的降温缓冲保护。
3、本发明设置有的固定机构,在使用时,由于导管内设有圆板限制水从排水槽中排出,因此使得进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水压差较大,水压使水囊膨胀使固定块对电池堆的柔性连接,提高缓冲保护的效果,并且水压较大时,过压的水从圆板上的排水口内排出,增大排水管的排水速度进而降低水囊内的水压,使得固定机构不易对电池堆造成过度挤压,实现固定架对电池堆的柔性连接,有利于对电池堆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中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中散热盘管和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中导管和扩容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中圆板和橡胶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外壳;3、固定架;4、内胆;5、进水管;6、橡胶圈;7、进气管;8、护板;9、排气管;10、排水管;11、雾化喷头;12、出水管;13、扩容部;14、壳体;15、翅片;16、散热盘管;17、水泵;18、L形杆;19、橡胶管;20、压板;21、网格板;22、挡水板;23、固定块;24、水囊;25、第二弹簧;26、导管;27、连接板;28、横杆;29、排水槽;30、圆板;31、橡胶挡块;32、矩形杆;33、第一弹簧;3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附图8,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盒体1和内胆4,盒体1的上端开口处内沿固定连接有橡胶圈6,内胆4与橡胶圈6的内侧固定连接,盒体1内连接有降温机构,降温机构与内胆4的下端连接,降温机构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时的产水对氢燃料电池进行降温,并且利用内胆4与盒体1之间的水压对氢燃料电池进行缓冲,盒体1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固定架3的侧壁连接有外壳2,外壳2内连接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用于与固定架3配合将氢燃料电池固定安装在内胆4中,并且在固定后实现氢燃料电池与内胆4的柔性连接。橡胶圈6和L型杆可以为硬质橡胶,只能微型变形,一定程度上起缓冲作用。橡胶圈6是安装在内胆4与盒体1之间的一个弹性密封件,其外侧与盒体内侧固定连接,其内侧与内胆的外侧连接,在配合多条橡胶材质的L形杆18,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橡胶圈6的变形量,起缓冲作用。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0,内胆4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L形杆18,且L形杆18为橡胶材质,多个L形杆18交叉设置,L形杆18的侧壁与盒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L形杆18的竖直部上端与橡胶圈6的下端固定连接,L形杆18、橡胶圈6、内胆4和盒体1之间共同组成循环通道,排水管10的一端与循环通道连通,排水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排水管10的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11。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采用螺栓连接或卡箍连接中的一种连接方式,将燃料电池电池堆(图中未示出)安装在内胆4中,使用固定架3和外壳2对电池堆进行固定,同时车辆产生抖动时,循环通道内的水配合橡胶圈6和橡胶材质的L形杆18实现内胆4与盒体1之间的柔性连接,可以有效的对电池堆进行缓冲和散热,此外设置在外壳2中的固定机构对电池堆实现软连接,进而可实现对电池堆的固定,也能够吸收电池堆产生的晃动力,避免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对电池堆造成损伤,并且循环通道内的水流动后经过排水管10上的雾化喷头11排出,使排出的水呈雾状,有利于水分的蒸发,避免直接滴落造成路面湿滑。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有不同的是;
参照附图2-附图5,降温机构包括壳体14,壳体14与盒体1的下端通过螺栓或卡扣固定连接,壳体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管19,盒体1与内胆4的侧壁均通过圆口与橡胶管19的管壁固定连接,壳体14内固定连接有网格板21,壳体14内位于网格板2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挡水板22,其中相邻的两个挡水板22的上方均设有压板20,压板20与壳体14的内壁固定连接,压板20和挡水板22均为直角结构,且拐角处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壳体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17,水泵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盘管16,盒体1的侧壁通过圆孔与散热盘管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壳体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7,进气管7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4内并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孔,壳体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9;
盒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护板8,护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翅片15,多个翅片15的上端均与盒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翅片15、护板8和盒体1的下端共同组成多个散热通道,翅片15的侧壁通过安装孔与散热盘管16的管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设置有的降温机构,在使用时,将进气管7与空滤器(图中未示出)的出气端进行连接,排气管9与空压机(图中未示出)的进气管路进行连接,橡胶管19的上端与安装在内胆4中的电池堆排水端连接,电池堆产出的水经过橡胶管19进入到壳体14内,壳体14的水经过水泵17泵送至散热盘管16内,并利用散热通道中的气流对散热盘管16进行散热降温,降温后的水经过散热盘管16进入到循环通道内,进而在循环通道内对内胆4进行降温,实现热交换辅助降低电池堆的温度,并且循环通道内的水可以填充内胆4与盒体1之间的缝隙,实现对电池堆的降温以及缓冲保护,最后水经过排水管10并从雾化喷头11处喷出。
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有不同的是;
参照附图6-附图8,固定机构包括圆柱形结构的固定块23,外壳2内的固定机构压紧燃料电池电池堆,外壳2的下端通过通孔与固定块23套接固定块23的侧壁套接有压环,所述压环的上端与外壳2的下端固定连接,固定块23的上端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水囊24,水囊24的上端与外壳2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外壳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进水管5的一端与橡胶圈6的侧壁固定连接,进水管5的另一端穿过外壳2并与水囊24的一侧固定连接,外壳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的一端与排水管10的管壁固定连接,出水管12的另一端设有扩容部13,扩容部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6,导管26的一端与水囊24的一侧固定连接;
导管26内固定连接有横杆28,横杆28的杆壁通过方孔套接有矩形杆32,矩形杆32的杆壁上设有圆板30,圆板30的中心处通过矩形通孔与矩形杆32的杆壁套接,圆板3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口,多个排水口内均套接有橡胶挡块31,橡胶挡块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4,连接杆34的一端与矩形杆32的杆壁固定连接,圆板30的边缘处与导管26的内壁固定连接并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槽29,矩形杆32的杆壁上套接有第一弹簧33,第一弹簧33的一端与横杆28的杆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与矩形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块23上端设有卡台,卡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弹簧25,多个第二弹簧25的上端均与外壳2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设置有的固定机构,在使用时,循环通道内的水经过进水管5进入到水囊24中,水囊24受压膨胀后推动固定块23下移压紧电池堆,并且水囊24内部的水经过导管26排进出水管12内,出水管12内的水汇入到排水管10中排出,由于导管26内设有圆板30限制水从排水槽29中排出,因此,进水管5与导管26的排水量差距较大,使的水囊24内部具有充足的水压,保证了固定块23对电池堆的压力,并且电池堆晃动时,固定块23反向受力挤压水囊24,此时,圆板30受到的水压较大,此时水挤压圆板30上的橡胶挡块31,橡胶挡块31受力带动连接杆34使矩形杆32移动,矩形杆32移动时带动连接板27挤压第一弹簧33收缩,进而使得过压的水从圆板30上的排水口内排出,使得固定机构不易对电池堆造成过度挤压,从而实现固定架3对电池堆的柔性连接,有利于对电池堆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盒体(1)和内胆(4),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上端开口处内沿固定连接有橡胶圈(6),所述内胆(4)与橡胶圈(6)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盒体(1)内连接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与内胆(4)的下端连接,所述盒体(1)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的侧壁连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内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盒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0);
降温机构,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时的产水对氢燃料电池进行降温,并且利用内胆(4)与盒体(1)之间的水压对氢燃料电池进行缓冲;
固定机构,用于与固定架(3)配合将氢燃料电池固定安装在内胆(4)中,并且在固定后实现氢燃料电池与内胆(4)的柔性连接;
所述内胆(4)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L形杆(18),且L形杆(18)为橡胶材质,多个所述L形杆(18)交叉设置,所述L形杆(18)的侧壁与盒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18)的竖直部上端与橡胶圈(6)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L形杆(18)、橡胶圈(6)、内胆(4)和盒体(1)之间共同组成循环通道,所述排水管(10)的一端与循环通道连通,所述排水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排水管(10)的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14)与盒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管(19),所述盒体(1)与内胆(4)的侧壁均通过圆口与橡胶管(19)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4)内固定连接有网格板(21),所述壳体(14)内位于网格板(2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挡水板(22),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板(22)的上方均设有压板(20),所述压板(20)与壳体(1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板(20)和挡水板(22)均为直角结构,且拐角处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所述壳体(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盘管(16),所述盒体(1)的侧壁通过圆孔与散热盘管(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4)内并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孔,所述壳体(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护板(8),所述护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翅片(15),多个所述翅片(15)的上端均与盒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翅片(15)、护板(8)和盒体(1)的下端共同组成多个散热通道,所述翅片(15)的侧壁通过安装孔与散热盘管(16)的管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圆柱形结构的固定块(23),所述外壳(2)的下端通过通孔与固定块(23)套接,所述固定块(23)的侧壁套接有压环,所述压环的上端与外壳(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3)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水囊(24),所述水囊(24)的上端与外壳(2)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的一端与橡胶圈(6)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5)的另一端穿过外壳(2)并与水囊(2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的一端与排水管(10)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12)的另一端设有扩容部(13),所述扩容部(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6),所述导管(26)的一端与水囊(24)的一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6)内固定连接有横杆(28),所述横杆(28)的杆壁通过方孔套接有矩形杆(32),所述矩形杆(32)的杆壁上设有圆板(30),所述圆板(30)的中心处通过矩形通孔与矩形杆(32)的杆壁套接,所述圆板(30)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口,多个所述排水口内均套接有橡胶挡块(31),所述橡胶挡块(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的一端与矩形杆(32)的杆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板(30)的边缘处与导管(26)的内壁固定连接并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排水槽(29),所述矩形杆(32)的杆壁上套接有第一弹簧(33),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一端与横杆(28)的杆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7),所述连接板(27)与矩形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3)上端设有卡台,所述卡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弹簧(25),多个所述第二弹簧(25)的上端均与外壳(2)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
CN202111559116.5A 2021-12-20 2021-12-20 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Active CN113948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9116.5A CN113948750B (zh) 2021-12-20 2021-12-20 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9116.5A CN113948750B (zh) 2021-12-20 2021-12-20 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8750A CN113948750A (zh) 2022-01-18
CN113948750B true CN113948750B (zh) 2022-03-29

Family

ID=79339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9116.5A Active CN113948750B (zh) 2021-12-20 2021-12-20 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87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6116B (zh) * 2022-07-08 2023-10-24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氢能混合动力物流车燃料电池温度降温装置
CN115241498B (zh) * 2022-09-23 2023-03-14 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燃料电池
CN116373621B (zh) * 2023-06-05 2023-08-04 河南新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驱动力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3380A (zh) * 2018-05-14 2018-09-04 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8565370A (zh) * 2018-05-07 2018-09-21 安徽车鑫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能力的新能源保护装置
CN207967178U (zh) * 2018-03-30 2018-10-12 陈志旭 一种自动检测温度的可拆卸微型燃料电池保护装置
CA3008525A1 (en) * 2017-06-15 2018-12-15 Flex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ybrid cloud-edge computing method for automated decision making and probabilistic occurrence
CN109286030A (zh) * 2018-08-31 2019-01-29 广州巨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的散热系统
CN110085896A (zh) * 2019-05-21 2019-08-02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性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CN110544784A (zh) * 2019-09-04 2019-12-06 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压复合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为氢源的燃料电池物流车
CN211150679U (zh) * 2019-01-25 2020-07-31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便携式氢能电源
CN111725540A (zh) * 2020-06-03 2020-09-2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213150827U (zh) * 2020-08-13 2021-05-07 中国大唐集团未来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监测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4248B1 (fr) * 2013-11-29 2020-06-12 Symbiofcell Dispositif de recirculation d'une pile a combustibl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08525A1 (en) * 2017-06-15 2018-12-15 Flex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ybrid cloud-edge computing method for automated decision making and probabilistic occurrence
CN207967178U (zh) * 2018-03-30 2018-10-12 陈志旭 一种自动检测温度的可拆卸微型燃料电池保护装置
CN108565370A (zh) * 2018-05-07 2018-09-21 安徽车鑫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能力的新能源保护装置
CN108493380A (zh) * 2018-05-14 2018-09-04 上海力信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09286030A (zh) * 2018-08-31 2019-01-29 广州巨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的散热系统
CN211150679U (zh) * 2019-01-25 2020-07-31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便携式氢能电源
CN110085896A (zh) * 2019-05-21 2019-08-02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性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CN110544784A (zh) * 2019-09-04 2019-12-06 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压复合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为氢源的燃料电池物流车
CN111725540A (zh) * 2020-06-03 2020-09-2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213150827U (zh) * 2020-08-13 2021-05-07 中国大唐集团未来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监测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8750A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48750B (zh) 氢能混合动力商用汽车的氢燃料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CN115020887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05932352A (zh) 具有用于锂电池的冷却流体的冷却回路,以及包括所述冷却回路的车辆
CN102246331A (zh) 具有优异散热性能的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组
CN210516810U (zh) 一种独立内循环通风冷却的机车用动力蓄电池室模块
CA2261123A1 (en) Fuel cell syste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207896211U (zh) 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空气供气增湿中冷系统
CN110137621A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CN211238401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燃料电池车
CN209786018U (zh) 一种大功率密封型电池的全密封电池箱
CN216389519U (zh) 一种电动场内自卸车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CN210866284U (zh) 一种内置式汽车用燃料电池的冷却装置
CN206820091U (zh) 太阳能汽车电池水冷、气冷一体散热装置
CN21468910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
CN11173113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缆接线端冷却结构
CN21198083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109888434B (zh)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21706434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集成式控制器
CN216213570U (zh) 一种带进气旁通的燃料电池用中冷器
CN217804173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底盘及氢燃料电池车
CN21404381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封装结构
CN219658789U (zh) 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散热模组
CN211777696U (zh) 一种新型的u形循环铝制中冷器
CN109653992B (zh) 一种纳米水雾生成装置
CN211204951U (zh) 一种蒸汽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4

Address after: 116000 No.1, Wanli South Street, Dal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FAW BUS COAD (DALIAN)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39, No. 999, Jin Zhou road, Jinniu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Applicant before: XIHUA Univers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6000 No.1, Wanli South Street, Dal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lian Bife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000 No.1, Wanli South Street, Dal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AW BUS COAD (DALIA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