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6074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6074B
CN113946074B CN202010696740.9A CN202010696740A CN113946074B CN 113946074 B CN113946074 B CN 113946074B CN 202010696740 A CN202010696740 A CN 202010696740A CN 113946074 B CN113946074 B CN 113946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ata lin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electrod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67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6074A (zh
Inventor
张春旭
张云天
姜晓婷
杨海鹏
戴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67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6074B/zh
Priority to US17/772,674 priority patent/US11740523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966 priority patent/WO20220122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6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6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6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6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多个隔垫物。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设置在第二衬底上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栅线沿行方向设置,数据线沿列方向设置;和多个子像素,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包围形成多个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包括透光区。隔垫物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邻近子像素的透光区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隔垫物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数据线具有主体部和弯折部,弯折部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对于主体部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朝远离隔垫物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方向弯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通过封框胶密封。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盒内,为保持保证液晶盒的盒厚(英文表述为Cell Gap)在各个位置的均一性,通常在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之间设置有具有弹性回复力的隔垫物(简称为PS)。隔垫物处于压缩状态并起到支撑液晶盒的作用,从而保持液晶显示面板的盒厚稳定与均一。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不断提高,相应地,每一个像素的尺寸不断减小,这样,如何在小尺寸的像素中设置隔垫物,逐渐成为研发人员关注的课题。
在本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对本公开的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因此,以上信息可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多个隔垫物;和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
第二衬底;
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每一条所述栅线沿行方向设置,每一条所述数据线沿列方向设置;和
沿所述行方向和所述列方向成阵列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条栅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包围形成所述多个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均包括透光区,
其中,所述多个隔垫物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垫物,所述多条数据线至少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数据线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
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透光区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数据线具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朝远离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方向弯折。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弯折部包括弯折主体部和两个弯折连接部,所述弯折主体部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主体部的设置方向彼此平行,所述弯折主体部的一端通过一个弯折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主体部的一段,所述弯折主体部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弯折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主体部的另一段。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条数据线还包括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行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两侧,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行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行方向的距离。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数据线具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主体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朝远离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方向弯折。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包括弯折主体部和两个弯折连接部,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主体部的设置方向彼此平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主体部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二数据线的弯折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主体部的一段,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主体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数据线的另一个弯折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主体部的另一段。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条栅线包括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栅线,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栅线包括第一加宽部和第二加宽部,所述第一加宽部和所述第二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所述第一加宽部和所述第二加宽部中的每一个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栅线的其它部分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栅线的第一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栅线的第二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栅线还包括多个倾斜部,每一个倾斜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行方向成锐角的夹角;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栅线的一个倾斜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栅线的另一个倾斜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相邻的第二子像素,所述多条数据线还包括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两侧;所述第三数据线包括弯折部,所述第三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中的每一个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三数据线的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中的一个的弯折方向相同。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条公共电极线,每一条所述公共电极线沿所述行方向设置;所述多条公共电极线包括第一公共电极线,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邻,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具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在所述行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加宽部在所述行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主体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朝远离所述第一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方向弯折。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宽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加宽部和所述倾斜部中的每一个朝向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突出。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宽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之间沿所述列方向的间隔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加宽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主体部之间沿所述列方向的间隔距离。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主体部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像素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直接自所述第二数据线沿所述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沿所述行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沿所述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沿所述行方向的尺寸。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平行,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比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加宽部。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行方向间隔第一距离,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行方向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距离大于等于10微米。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沿所述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三凸起结构和第四凸起结构,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和所述第四凸起结构沿所述列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两侧;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二衬底的一侧;所述栅线和所述公共电极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数据线以及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包括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三凸台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凸台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隔垫物和所述第一加宽部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八边形形状,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多个弯折部;同一条数据线包括的多个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彼此相同,或者,同一条数据线包括的多个弯折部中的至少两个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彼此不同。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黑矩阵,所述栅线、所述数据线、所述公共电极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黑矩阵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二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一个中,所述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个中。
在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的隔垫物的分布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位于同一列的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平面结构;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多列子像素;
图5是图3中的显示面板包括的第一导电层的平面图;
图6是图3中的显示面板包括的第二导电层的平面图;
图7是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沿图3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沿图3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位于第一基板上的黑矩阵与位于第二基板上的膜层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多行子像素以及在多行子像素中延伸的数据线;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的目的,可以放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如此,各个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不必限于图中所示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当元件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所述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然而,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术语和/或表述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或“在……上”对“直接在……上”等。此外,术语“连接”可指的是物理连接、电连接、通信连接和/或流体连接。此外,X轴、Y轴和Z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并且可以以更广泛的含义解释。例如,X轴、Y轴和Z轴可彼此垂直,或者可代表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出于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和“从由X、Y和Z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可以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诸如XYZ、XYY、YZ和ZZ的X、Y和Z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如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相关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各种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而是,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相区分。因而,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部件、第一构件、第一元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和/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第二构件、第二元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部分,而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
为了便于描述,空间关系术语,例如,“上”、“下”、“左”、“右”等可以在此被使用,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如图中所示的关系。应理解,空间关系术语意在涵盖除了图中描述的取向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其它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颠倒,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或“上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表述“高度”或“厚度”指的是沿垂直于显示面板(例如彩膜基板或阵列基板)设置有各个膜层的表面的尺寸,即沿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的尺寸,或沿附图中Z方向的尺寸。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位于同一层”、“设置在同一层”或“同层设置”等类似表述表示所指的多个层、元件、部件、结构或器件由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它们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
在本文中,表述“在行方向的投影”、“在X方向的投影”等类似表述方式,表示如下意思:在行方向和列方向形成的平面内,即在XY平面内,平面的层、元件、部件、结构或器件投影到行方向或X方向上形成的投影;如果从三维结构考虑,该表述表示的是:立体的层、元件、部件、结构或器件投影到与列方向垂直的平面或与Y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类似地,表述“在列方向的投影”、“在Y方向的投影”等类似表述方式,表示如下意思:在列方向和列方向形成的平面内,即在XY平面内,平面的层、元件、部件、结构或器件投影到列方向或Y方向上形成的投影;如果从三维结构考虑,该表述表示的是:立体的层、元件、部件、结构或器件投影到与行方向垂直的平面或与X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多个隔垫物;和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每一条所述栅线沿行方向设置,每一条所述数据线沿列方向设置;和沿所述行方向和所述列方向成阵列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条栅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包围形成所述多个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均包括透光区,其中,所述多个隔垫物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垫物,所述多条数据线至少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数据线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透光区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线具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朝远离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方向弯折。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靠近隔垫物的数据线在对应第一隔垫物的位置处进行了弯折设计,从而能够给隔垫物提供足够的设置空间或滑移空间。
图1为一种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例如,该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与第一基板1对盒设置的第二基板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液晶分子层3。该液晶显示面板至少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基板2面向第一基板1的一侧的取向膜4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或第二基板2上的隔垫物5。应该理解,在第一基板1面向第二基板2的一侧也设置有取向膜。例如,如图1所示,隔垫物5可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取向膜4可诱导液晶分子层3中的液晶分子进行定向排列;例如,可通过摩擦工艺在取向膜4的表面形成定向沟道,从而诱导液晶分子层3中的液晶分子进行定向排列。当该液晶显示面板显示暗态时,液晶分子层3中的液晶分子不发生偏转,光无法透过液晶显示面板。当液晶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液晶分子层3中的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光可以透过液晶显示面板。并且,该液晶显示面板还可通过设置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的彩色滤光图案的作用,使得该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具有与该彩色滤光图案对应颜色的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垫物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起着保持保证液晶盒的盒厚(CellGap)在各个位置的均一性的作用,从而保持液晶显示面板的盒厚稳定与均一。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1上设置有黑矩阵12和彩膜层,隔垫物5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落入黑矩阵12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也就是说,一方面,隔垫物5的尺寸不能设置得过小。例如,当隔垫物5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时,此处的尺寸可以指所述圆形的直径;当隔垫物5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为矩形时,此处的尺寸可以指所述矩形的长和宽。这样,可以确保隔垫物5的支撑面积足够大,有利于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另一方面,由于隔垫物5需要落入黑矩阵12的范围内,所以,隔垫物也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也就是说,隔垫物5的尺寸不能设置得太大,否则会降低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示例性地,在分辨率为8K的显示面板中,隔垫物5在第一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并且隔垫物5的直径在15~30微米的范围内,例如为约20微米。
在下面的附图中,为了清楚地示出显示面板包括的各个膜层的相对位置关系,上述取向膜、彩膜层和黑矩阵可能被省略,但是,这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的隔垫物的分布的平面示意图。
结合参照图1和图2,所述多个隔垫物5可以包括多个主隔垫物(英文表述可以为Main PS)51和多个副隔垫物(英文表述可以为Sub PS)5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平面示意图中,隔垫物5(包括主隔垫物51和副隔垫物52)用“六边形”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对主隔垫物和副隔垫物的形状的限制,主、副隔垫物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隔垫物的各种形状,在此不再赘述。例如,隔垫物5在图2的平面示意图中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圆角矩形等形状。
例如,主隔垫物51的高度大于副隔垫物52的高度。例如,副隔垫物52的高度可以是主隔垫物51高度的70%~95%。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正常对盒的状态下,起支撑作用的是主隔垫物51,当显示面板受到较大的外力挤压作用时,副隔垫物52也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以提高耐压力,并且,在挤压消除时,可以由主隔垫物和副隔垫物提供回复力。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主隔垫物和副隔垫物,可以提高隔垫物的支撑能力,并且防止各种Mura或者不良的发生。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位于同一列的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平面结构。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多列子像素。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和图4的平面图中,为了清楚地示出位于第一基板上的隔垫物与位于第二基板上的膜层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省略了第一基板上形成的一些膜层结构(例如黑矩阵)。图5是图3中的显示面板包括的第一导电层的平面图。图6是图3中的显示面板包括的第二导电层的平面图。图7是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8是沿图3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9是沿图3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位于第一基板上的黑矩阵与位于第二基板上的膜层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
参照图2、图3和图4,所述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SP,多个子像素SP成阵列地布置,即,多个子像素SP沿行方向(图中的X方向)和列方向(图中的Y方向)布置。多个子像素SP可以至少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例如,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可以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例如,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可以组成一个像素。例如,在8K分辨率的显示面板中,设置有7680*4320个像素。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可以是其他颜色的子像素。
多个隔垫物5分别设置在多个子像素SP中。例如,每一个子像素SP中设置有至多一个隔垫物5(主隔垫物51和副隔垫物52中的一个)。
例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主隔垫物51和多个副隔垫物52。主隔垫物51的数量可以小于副隔垫物52的数量。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8行24列(即192个)子像素SP,其中,设置有64个隔垫物5,具体地设置有4个主隔垫物51,60个副隔垫物52。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确保隔垫物对液晶盒的支撑效果较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实施例中,并不是每一个子像素中设置有一个隔垫物,而是部分子像素中设置有所述隔垫物,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分布密度的实际需要,也可以在一个子像素中设置多个隔垫物,或者,也可以在每一个子像素中均设置一个隔垫物。再例如,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每一个主隔垫物51所在的子像素邻近的一个子像素中不设置任何隔垫物。
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特别适用于ADS(ADvanced Super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模式,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也以ADS模式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它还可以适用于各种其他模式的显示装置,例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等模式。另外,所述显示面板可以是触控显示面板。
可选地,第一基板1可以是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可以是阵列基板。
结合参照图3至图10,第一基板1可以包括第一衬底10和设置于第一衬底10上的黑矩阵12。各个隔垫物5(主隔垫物51和副隔垫物52中的每一个)位于第一衬底10上,且它们在第一衬底10上的正投影均落入黑矩阵12在第一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
第二基板2可以包括第二衬底20、设置于第二衬底20上的栅线GL、公共电极线CL和数据线DL。栅线GL和公共电极线CL沿行X方向设置,数据线DL沿列Y方向设置。栅线GL和数据线DL交叉限定出多个子像素SP。每一个子像素SP包括透光区TA,光可以从该透光区TA射出所述显示面板,从而实现显示功能。应该理解,各个子像素SP的透光区TA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黑矩阵1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各个隔垫物5、包括栅线GL、公共电极线CL和数据线DL的各种数据线、以及用于驱动各个子像素的各种薄膜晶体管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均落入所述黑矩阵1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
参照图3和图4,示意性示出了位于2个相邻行的像素以及这2行相邻的像素之间的不透光区的部分平面结构,其中,图3仅示出了一列子像素。为了方便描述,所述2行相邻的像素可以分别称为第一行像素(图4中位于上侧的一行像素)P1和第二行像素(图4中位于下侧的一行像素)P2。示例性地,每一行像素可以分别包括沿行X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每一个像素可以包括沿行X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例如,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分别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同样地,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透光区TA。
在第一行像素P1与第二行像素P2之间的不透光区(即被黑矩阵12遮挡的区域)中,一条栅线GL和一条公共电极线CL均沿行X方向设置,并且栅线GL和公共电极线CL沿列Y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栅线GL用于给第一行像素P1中的各个子像素SP供给栅极扫描信号。所述公共电极线CL电连接第一行子像素和第二行子像素中的各个子像素的公共电极。例如,公共电极线CL可以包括朝向第一行子像素延伸的多个部分,该多个部分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一行子像素中的各个子像素的公共电极在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这样,所述多个部分可以通过过孔与第一行子像素中的各个子像素的公共电极电连接。
在图3中,在第一子像素SP1的沿X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据线DL。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将位于第一子像素SP1右侧的数据线称为第一数据线DLA,将位于第一子像素SP1左侧的数据线称为第二数据线DLB。在第一子像素SP1的沿Y方向的下侧,依次设置有栅线GL和公共电极线CL,为了描述方便,将给第一子像素SP1供给栅极扫描信号的栅线GL称为第一栅线GL,将与第一栅线GL相邻设置的公共电极线称为第一公共电极线CL。应该理解,这仅是出于方便描述的目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数据线、栅线和公共电极线的限制。第一数据线DLA和第二数据线DLB除了在弯折设计处(下文将详细描述)的结构略有区别外,在其他位置处的结构均可以相同。
参照图3,示意性示出了位于第一行像素P1与第二行像素P2之间的不透光区中的一个隔垫物5。需要说明的是,该隔垫物5可以是主隔垫物51,也可以是副隔垫物52。也可以说,在图3的实施例中,隔垫物5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中。在本文中,表述“隔垫物设置在子像素中”或“隔垫物所在的子像素”表示的意思是:该隔垫物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该子像素在该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或落入该子像素在该衬底上的正投影内,或者说,该隔垫物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和与该子像素的透光区相邻的非透光区在该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更具体地,隔垫物5设置在第一行像素P1中的一个第一子像素SP1中,意味着隔垫物5设置在第一行像素P1中的第一子像素SP1的靠近第二行像素P2的边缘位置处,或者说,隔垫物5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子像素SP1的非透光区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继续参照图3,第一栅线GL可以包括第一加宽部GL1和第二加宽部GL2。在平行于数据线DL的设置方向的方向(即图中的Y方向)上,第一加宽部GL1的尺寸和第二加宽部GL2的尺寸较大,大于第一栅线GL的除第一加宽部GL1和第二加宽部GL2之外的部分的尺寸。例如,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近似多边形(例如八边形或正八边形)的形状,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近似矩形(例如圆角矩形)的形状。应该理解,这些形状不是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第一加宽部GL1和第二加宽部GL2还可以具有其他合适的形状。
再例如,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近似多边形(例如八边形或正八边形)的形状。应该理解,这些形状不是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隔垫物5还可以具有其他合适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垫物包括面向第一衬底的上表面和远离第一衬底的下表面,所述隔垫物的上表面的面积可以大于下表面的面积,即,所述隔垫物的截面呈梯形形状。在本文中,所述隔垫物在第一衬底或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可以指所述隔垫物的上表面(即具有较大面积的表面)在第一衬底或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一个隔垫物5(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称为第一隔垫物)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栅线GL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具体地,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栅线GL的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所述隔垫物支撑在所述栅线对应的位置处,避免其划伤取向膜。另外,可以使得所述隔垫物与邻近的各个子像素的透光区域的距离尽量最大化,避免其划伤取向膜。
第二基板2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衬底20上的薄膜晶体管6。薄膜晶体管6可以包括有源层ACT、栅极6G、第一电极6S(例如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和第二电极6D(例如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个)。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也可以将薄膜晶体管6称为第一晶体管。
薄膜晶体管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栅线GL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例如,薄膜晶体管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栅线GL的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示例性地,第一栅线GL的一部分形成薄膜晶体管6的栅极6G。第一栅线GL的一部分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6的有源层ACT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重合,例如,第一栅线GL的第二加宽部GL2的一部分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6的有源层ACT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重合。这样,栅线GL的该部分形成薄膜晶体管6的栅极6G。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将栅线GL所在的层称为第一导电层,将数据线DL所在的层称为第二导电层。应该理解,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是不同的层。例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二衬底20的一侧。公共电极线CL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电极6S和第二电极6D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薄膜晶体管6的第一电极6S可以电连接至左侧的数据线DL(即第二数据线DLB),第二电极6D可以电连接至像素电极7(下文将详细描述)。
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在第一栅线GL供应的栅极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线DL(例如第二数据线)供应的数据信号传输给像素电极7,从而产生用于控制液晶分子的电场。
继续参照图3,在X方向上,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位于薄膜晶体管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位于右侧的数据线DL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即,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位于右侧的数据线DL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
位于右侧的数据线DL(即第一数据线DLA)具有弯折部DL1。即,第一数据线DLA不是沿Y方向笔直延伸的,在与隔垫物5对应的位置处具有一弯折部DL1。具体地,隔垫物5在Y方向的投影落入弯折部DL1在Y方向的投影内。第一加宽部GL1在Y方向的投影与弯折部DL1在Y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地,第一数据线DLA具有主体部DL2和弯折部DL1。在X方向上,弯折部DL1相对于主体部DL2更远离第一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换句话说,在图3所示的平面图中,弯折部D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比主体部D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更远离第一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即在图3所示的平面图中,弯折部D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X方向的距离大于主体部D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X方向的距离。
更具体地,弯折部DL1还具有弯折主体部DL11和2个弯折连接部DL12。弯折主体部DL11沿Y方向笔直延伸。2个弯折连接部DL12分别位于弯折主体部DL11的两端,位于一端的一个弯折连接部DL12连接主体部DL2的一段,位于另一端的一个弯折连接部DL12连接主体部DL2的另一段。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文中以不同的部分(例如主体部DL2、弯折部DL1、弯折主体部DL11、弯折连接部DL12)来描述数据线DL,但是,应该理解,这些部分(例如主体部DL2、弯折部DL1、弯折主体部DL11、弯折连接部DL12)是连续延伸的一体结构,也就是说,一根数据线DL是连续延伸的结构,而不是分段设置的。
例如,每一个弯折连接部DL12的设置方向与X方向或Y方向的夹角可以为约45度。应该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所述夹角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角度,例如30度、60度等。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靠近第一隔垫物5的数据线DL(即第一数据线DLA)在对应第一隔垫物5的位置处进行了弯折设计,从而能够给第一隔垫物5提供足够的设置空间或滑移空间。具体地,隔垫物5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当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对盒时,受限于对盒精度,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之间可能会产生对盒偏差,通过所述弯折设计,在即使产生所述对盒偏差的情况下,仍可以避免隔垫物5抵靠在数据线上,从而能够确保隔垫物5对第二基板提供良好地支撑。另外,在按压显示面板时,可能导致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之间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通过所述弯折设计,给隔垫物5提供足够的滑移空间,可以避免隔垫物5触碰数据线。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所述数据线、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等位置的高度比其他地方高,即在这些位置会形成凸起,通过所述弯折设计,可以使得隔垫物尽量远离所述凸起,从而可以避免显示面板在数据线的位置处比其他位置的盒厚大。这样,可以减小产生暗态不均的风险。而且,由于数据线进行了弯折设计,所以,隔垫物5的尺寸可以设置得相对大,提高隔垫物5与第二基板2的接触面积,能够给第二基板2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并且降低出现黑Gap的风险。
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第一子像素SP1左侧的数据线DL(即第二数据线DLB)上也进行弯折设计。第二数据线DLB位于薄膜晶体管6远离隔垫物5的一侧。具体地,在X方向上,第二数据线DLB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位于薄膜晶体管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远离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的一侧。或者说,在X方向上,第二数据线DLB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薄膜晶体管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在X方向上,第二数据线DLB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数据线DLA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
第二数据线DLB具有弯折部DL6。即,第二数据线DLB不是沿Y方向笔直延伸的,在与第一隔垫物5对应的位置处具有一弯折部DL6。具体地,第一隔垫物5在Y方向的投影落入弯折部DL6在Y方向的投影内。第一加宽部GL1在Y方向的投影与弯折部DL6在Y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加宽部GL2在Y方向的投影与弯折部DL6在Y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地,第二数据线DLB具有主体部DL7和弯折部DL6。在X方向上,弯折部DL6相对于主体部DL7更远离第一隔垫物5、第一加宽部GL1或第二加宽部GL2。换句话说,在图3所示的平面图中,弯折部DL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比主体部DL7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更远离第一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即在图3所示的平面图中,弯折部DL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X方向的距离大于主体部DL7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X方向的距离。
更具体地,弯折部DL6还具有弯折主体部DL61和2个弯折连接部DL62。弯折主体部DL61沿Y方向笔直延伸。2个弯折连接部DL62分别位于弯折主体部DL61的两端,位于一端的一个弯折连接部DL62连接主体部DL7的一段,位于另一端的一个弯折连接部DL62连接主体部DL7的另一段。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文中以不同的部分(例如主体部DL7、弯折部DL6、弯折主体部DL61、弯折连接部DL62)来描述数据线DL,但是,应该理解,这些部分(例如主体部DL7、弯折部DL6、弯折主体部DL61、弯折连接部DL62)是连续延伸的一体结构,也就是说,一根数据线DL是连续延伸的结构,而不是分段设置的。
例如,每一个弯折连接部DL62的设置方向与X方向或Y方向的夹角可以为约45度。应该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所述夹角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角度,例如30度、60度等。
如图3所示。薄膜晶体管6位于第二数据线DLB与隔垫物5之间,具体地,在X方向上,薄膜晶体管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数据线DLB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第二数据线DLB在对应隔垫物5的位置处向左侧方向(即远离隔垫物5的方向)进行弯折,而第二数据线DLB与薄膜晶体管6沿X方向的距离基本上是不变的,这样有利于在第二衬底20上制作数据线和薄膜晶体管。所以,薄膜晶体管6在对应隔垫物5的位置处也相应地向左侧方向(即远离隔垫物5的方向)进行了偏移。结果,薄膜晶体管6与隔垫物5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从而增大了隔垫物5朝左侧滑移的空间。
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子像素SP1两侧的数据线在对应隔垫物5的位置处分别朝向远离隔垫物5的方向上弯折,从而增大了隔垫物5朝向两侧(例如图3中的左侧和右侧)滑移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减小、甚至避免由于两个基板对盒不准或隔垫物滑移导致的不良。
图4示意性示出了位于多列子像素两侧的多条数据线。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些子像素中可以不设置隔垫物,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中没有设置隔垫物5。所述多条数据线可以包括与第一数据线DLA相邻的第三数据线DLC。第三数据线DLC也可以进行弯折设计。
具体地,第三数据线DLC具有主体部DLC2和弯折部DLC1。即,第三数据线DLC不是沿Y方向笔直延伸的,在与第一隔垫物5对应的位置处具有一弯折部DLC1。具体地,第一隔垫物5在Y方向的投影落入弯折部DLC1在Y方向的投影内。第一加宽部GL1在Y方向的投影与弯折部DLC1在Y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可选地,第三数据线DLC的弯折方向可以与第二数据线DLB的弯折方向相同。如图4所示,第二数据线DLB的弯折部DL6朝左侧弯折,第三数据线DLC的弯折部DLC1也朝左侧弯折。
可选地,第三数据线DLC的弯折方向可以与第一数据线DLA的弯折方向相同。即,第一数据线DLB的弯折部DL1朝右侧弯折,第三数据线DLC的弯折部DLC1也均右侧弯折。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沿X方向依次排列,以组成一个像素。多个像素沿X方向和Y方向成阵列地排列。第一子像素SP1两侧的数据线为第二数据线DLB和第一数据线DLA,第二子像素SP2两侧的数据线为第一数据线DLA和第三数据线DLC,第三子像素SP3两侧的数据线为第三数据线DLC和第二数据线DLB。即,第二数据线DLB、第一数据线DLA和第三数据线DLC沿X方向依次排列。应该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这样的像素排列方式,相应地,当像素排列方式改变时,数据线、栅线和公共电极线等排列方式也可以相应地改变。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多行子像素以及在多行子像素中延伸的数据线。需要说明的是,图11A和图11B省略了栅线、公共电极线、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等部件的一些具体结构,以重点突出数据线沿Y方向设置的结构。
参照图11A,在相邻两列子像素(例如一列第一子像素和一列第二子像素)中,设置有多个隔垫物5,每一个隔垫物5可以位于第一数据线DLA的同一侧,例如,每一个隔垫物5可以均位于第一子像素中,即均位于第一数据线DLA的左侧。这样,在对应每一个隔垫物5的位置处,第一数据线DLA的弯折部DL1均朝向远离隔垫物5的方向(图中为右侧方向)弯折。即,同一条数据线上设置有多个弯折部,并且所述多个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同。
参照图11B,在相邻两列子像素(例如一列第一子像素和一列第二子像素)中,设置有多个隔垫物5,多个隔垫物5可以位于第一数据线DLA的不同侧,例如,一部分隔垫物5可以位于第一子像素中,即位于第一数据线DLA的左侧,另一部分隔垫物可以位于第二子像素中,即位于第一数据线DLA的右侧。这样,在对应每一个隔垫物5的位置处,第一数据线DLA的多个弯折部DL1的弯折方向不同,例如,一部分弯折部朝向左侧方向弯折,另一部分弯折部朝向右侧方向弯折。即,同一条数据线上设置有多个弯折部,并且所述多个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不相同。
在设置有隔垫物的子像素两侧的数据线具有弯折部,并且一根数据线可以具有多个弯折部。由于多个弯折部,所以设置有隔垫物的子像素两侧的数据线的长度会增加。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未设置有所述隔垫物的子像素两侧的数据线上也进行相同的弯折设计,即使得它们也具有多个弯折部,可以使得每一根数据线的长度都基本相同。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数据线的弯折设计而导致的数据线长度不一致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各根数据线的均一性,避免由于数据线上的电阻不同而导致的其上传输的信号不一致的情况。
返回参照图3和图4,第一栅线GL的第一加宽部GL1和第二加宽部GL2在Y方向的投影彼此至少部分交叠。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通过设置第一加宽部GL1,有利于使得第一隔垫物5的投影落入栅线GL的投影内。薄膜晶体管6的有源层ACT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薄膜晶体管6的有源层ACT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通过设置第二加宽部GL2,有利于薄膜晶体管6的栅极覆盖有源层ACT。
参照图5和图6,薄膜晶体管6的第一电极6S具有第一部分6S1和第二部分6S2,第一部分6S1与数据线DL(具体为第二数据线DLB)直接接触,或者说,第一部分6S1直接自第二数据线DLB沿X方向延伸,第一部分6S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数据线DLB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部分6S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例如,第二部分6S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
例如,第一部分6S1的宽度(例如沿Y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6S2的宽度(例如沿X方向的尺寸)。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电极6S与数据线的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二者的电接触能力,同时可以使得第一电极6S与栅极6G的交叠面积尽量小。
薄膜晶体管6的第一电极6S还可以包括第三部分6S3。第三部分6S3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均倾斜设置,第三部分6S3设置在第一部分6S1和第二部分6S2之间,用于连接第一部分6S1和第二部分6S2。
薄膜晶体管6的第二电极6D具有第一部分6D1和第二部分6D2,第一部分6D1与像素电极7部分交叠,或者说,第一部分6D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像素电极7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这样,第一部分6D1可以通过过孔VH1与像素电极7电接触。第二部分6D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例如,第二部分6D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加宽部G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
例如,第一部分6D1的宽度(例如沿X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6D2的宽度(例如沿X方向的尺寸)。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电极6D与像素电极的电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二者的电接触能力,同时可以使得第二电极6D与栅极6G的交叠面积尽量小。
薄膜晶体管6的第二电极6D还可以包括第三部分6D3,第三部分6D3可以直接自第一部分6D1朝向像素电极7延伸,即,第三部分6D3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像素电极7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三部分6D3的宽度(例如沿X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部分6D1的宽度(例如沿X方向的尺寸)。
例如,第一电极6S的第二部分6S2与第二电极6D的第二部分6D2基本平行,它们基本沿Y方向设置。第一电极6S的第二部分6S2与第二电极6D的第二部分6D2在Y方向的投影基本重合。第二电极6D的第二部分6D2比第一电极6S的第二部分6S2更靠近第一加宽部GL1。
参照图3至图6,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数据线DLA的弯折部D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X方向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一距离d1,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6D的第二部分6D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X方向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二距离d2。例如,第一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正多边形或圆形等形状,所述正多边形或圆形可以具有中心5O,第一数据线DLA的弯折部DL1具有靠近第一隔垫物5的边缘部DL3,第二电极6D的第二部分6D2具有靠近第一隔垫物5的边缘部6D21。所述第一距离d1可以用所述中心5O至所述边缘部DL3沿X方向的距离表示,或者,可以用所述第一隔垫物5与所述弯折部DL1之间沿X方向的间隔距离表示。所述第二距离d2可以用所述中心5O至所述边缘部6D21沿X方向的距离表示,或者,可以用所述第一隔垫物5与所述第二部分6D2之间沿X方向的间隔距离表示。
可选地,所述第一距离d1可以基本等于第二距离d2。即,隔垫物5在X方向上朝向左侧和朝向右侧具有基本相等的滑移距离。
例如,第一数据线DLA的每一个弯折连接部DL12可以具有靠近隔垫物5的边缘部DL13。所述中心5O至所述边缘部DL13之间的距离可以用第三距离d3表示。可选地,所述第三距离d3可以基本等于所述第一距离d1。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和第三距离d3可以在10微米以上,例如在10~50微米范围内取值。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对盒偏差通常在8微米以内,通过将所述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和第三距离d3可以在10微米以上,可以确保隔垫物5的投影位于数据线与薄膜晶体管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线DLA(例如它的主体部DL2和弯折连接部DL12)在X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加宽部GL1在X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线DLA(例如它的主体部DL2和弯折连接部DL12)在X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加宽部GL1在X方向的投影可以不交叠,即可以间隔设置。
参照图3和图4,栅线GL的第一加宽部GL1相对于栅线GL的其他部分(例如第二加宽部GL2)朝向公共电极线CL突出。公共电极线CL具有弯折部CL1。弯折部CL1在X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加宽部GL1在X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例如,弯折部CL1在X方向的投影与第一加宽部GL1在X方向的投影基本重合。
具体地,公共电极线CL具有主体部CL2和弯折部CL1。在Y方向上,弯折部CL1相对于主体部CL2更远离第一加宽部GL1。换句话说,在图3所示的平面图中,弯折部C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Y方向的距离大于主体部CL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Y方向的距离。
更具体地,弯折部CL1还具有弯折主体部CL11和2个弯折连接部CL12。主体部CL2和弯折主体部CL11沿X方向笔直延伸。2个弯折连接部CL12分别位于弯折主体部CL11的两端,位于一端的一个弯折连接部CL12连接主体部CL2的一段,位于另一端的一个弯折连接部CL12连接主体部CL2的另一段。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文中以不同的部分(例如主体部CL2、弯折部CL1、弯折主体部CL11、弯折连接部CL12)来描述公共电极线CL,但是,应该理解,这些部分(例如主体部CL2、弯折部CL1、弯折主体部CL11、弯折连接部CL12)是连续延伸的一体结构,也就是说,一根公共电极线CL是连续延伸的结构,而不是分段设置的。
通过在公共电极线CL上设置弯折部,可以使得公共电极线CL与第一加宽部GL1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公共电极线CL与第二加宽部GL2之间的距离,避免公共电极线CL与第一加宽部GL1之间的间隙过小。
参照图3和图4,栅线GL具有倾斜部GL3,倾斜部GL3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L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具体地,倾斜部GL3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L的弯折部D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结合参照图3、图4和图8,栅线GL基本沿X方向设置。在倾斜部GL3处,倾斜部GL3与X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例如,所述夹角可以在10~50度的范围内。在数据线DL与栅线GL交叠的位置处,数据线DL位于栅线GL上方,即,数据线DL需要爬升跨过栅线GL。通过设置所述倾斜部GL3,可以增大数据线DL的爬升长度,从而可以减小数据线DL在爬升栅线时断线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文中以不同的部分(例如第一加宽部GL1、第二加宽部GL2和倾斜部GL3)来描述栅线GL,但是,应该理解,这些部分(例如第一加宽部GL1、第二加宽部GL2和倾斜部GL3)是连续延伸的一体结构,也就是说,一根栅线GL是连续延伸的结构,而不是分段设置的。
进一步地,参照图7至图9,第二基板2可以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二衬底20上的第一电极层201、第一导电层(栅线GL、栅极6G和公共电极线CL所在的层)、栅绝缘层202、有源层ACT、层间介电层207、第二导电层(第一电极6S、第二电极6D、数据线DL等所在的层)、钝化层204和第二电极层205。第一电极层201和第二电极层205可以是ITO电极层。例如,公共电极8可以位于第一电极层201,像素电极7可以位于第二电极层205。公共电极8可以与公共电极线CL电连接,像素电极7可以与薄膜晶体管6的第二电极6D电连接。
可选地,第二基板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钝化层204远离第二衬底20一侧的平坦化层208。
结合参照图3和图7,在隔垫物5沿X方向的两侧,形成有两个凸起结构,即图7中所示的第一凸起结构21和第二凸起结构22。第一凸起结构2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数据线DLA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凸起结构2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薄膜晶体管6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在第二衬底20上设置第一数据线DLA和薄膜晶体管6的源极和漏极,导致第二衬底20上对应位置处的高度比其他位置处的高度高,从而形成了两个凸起结构21和2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第二基板包括的“凸起结构”表示如下的一种结构:由多个堆叠膜层形成的高于邻近部分的凸起结构,具体地,该凸起结构的上表面(即远离第二衬底20的表面)距离第二衬底20的上表面的距离大于其他位置处(例如透光区TA)的取向膜4的上表面(即远离第二衬底20的表面)距离第二衬底20的上表面的距离。
通过这样的方式,第一凸起结构21和第二凸起结构22可以对隔垫物5起止挡作用,将隔垫物5在X方向的移动范围限制在两个凸起结构限定的范围内。
结合参照图3和图9,在隔垫物5沿Y方向的两侧,也形成有两个凸起结构,即图9中所示的第三凸起结构23和第四凸起结构24。同样地,第三凸起结构23和第四凸起结构24中的每一个包括由多个堆叠膜层形成的高于邻近部分的结构。
例如,第三凸起结构23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公共电极线CL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具体地,第三凸起结构23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公共电极线CL的弯折部C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而且,第三凸起结构23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一凸台231。第一凸台23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落入公共电极线CL的弯折部C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为了承载所述第一凸台231,公共电极线CL的弯折部CL1得以加宽。具体地,公共电极线CL的弯折部CL1的弯折主体部CL11沿X方向的尺寸(即宽度)大于公共电极线CL的主体部CL2沿X方向的尺寸(即宽度)。
第三凸起结构23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像素电极7或公共电极8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该像素电极7或公共电极8为沿列Y方向与设置有隔垫物5的子像素相邻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
由此可见,利用公共电极线CL的弯折部CL1,并设置单独的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一凸台231,来形成第三凸起结构23。
再例如,第四凸起结构24包括第二凸台241和第三凸台242,第二凸台24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三凸台242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第三凸台24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凸台24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通过增加位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二凸台241和位于第二导电层的第三凸台242,可以增加相应位置处的高度,从而形成所述第四凸起结构24。
第四凸起结构24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像素电极7或公共电极8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此处的像素电极7或公共电极8为设置有隔垫物5的子像素的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
第三凸起结构23和第四凸起结构24沿Y方向分别位于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的两侧。具体地,第三凸起结构23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和第四凸起结构24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沿Y方向分别位于隔垫物5或第一加宽部GL1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的两侧。通过这样的方式,第三凸起结构23和第四凸起结构24可以对隔垫物5起止挡作用,将隔垫物5在Y方向的移动范围限制在两个凸起结构限定的范围内。
第三凸起结构23具有靠近所述隔垫物5的边缘部235,第三凸起结构24具有靠近所述隔垫物5的边缘部245。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凸起结构23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Y方向的距离可以称为第四距离d4,隔垫物5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第四凸起结构24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Y方向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五距离d5。例如,所述第四距离d4可以用所述中心5O至所述边缘部235沿Y方向的距离表示,所述第五距离d5可以用所述中心5O至所述边缘部245沿Y方向的距离表示。
可选地,所述第四距离d4可以基本等于第五距离d5。即,隔垫物5在Y方向上朝向上侧和朝向下侧具有基本相等的滑移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四距离d4可以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距离d1。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第一基板1相对于第二基板发生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的偏移(该偏移可能由对盒偏差引起)时,隔垫物5具有足够的滑移空间,并且可以阻挡隔垫物5滑入所述透光区中,可以避免隔垫物划伤位于透光区中的取向膜。
在上述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隔垫物5仅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中,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中未设置隔垫物5。返回参照图3和图4,栅线GL位于第二子像素SP2中的部分不具有第一加宽部GL1,仅具有第二加宽部GL2,相应地,公共电极线CL位于第二子像素SP2中的部分也不具有加宽部CL1。同样地,栅线GL位于第三子像素SP3中的部分不具有第一加宽部GL1,仅具有第二加宽部GL2,相应地,公共电极线CL位于第三子像素SP3中的部分也不具有加宽部CL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SP1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SP2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SP3为蓝色子像素。隔垫物5设置在红色子像素SP1中,这样,可以避免隔垫物5的设置对显示色温和显示颜色产生影响。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隔垫物5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中的至少一个中。
例如,像素电极7可以是狭缝电极,即,像素电极7具有多个狭缝71。公共电极8可以是面状电极,公共电极线CL可以与公共电极8电连接。像素电极7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与公共电极8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适用于AD-SDS(Advanced-Super Dimensional Switching,简称为ADS,即高级超维场开关)型、IPS型等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ADS型显示装置中,通过同一平面内像素电极边缘所产生的平行电场以及像素电极层与公共电极层之间产生的纵向电场,形成多维电场,使液晶盒内像素电极之间以及像素电极上方的所有液晶分子都能够产生旋转转换,从而提高了平面取向系液晶工作效率并增大了透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上面的描述,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电极层中的电极可以是像素电极,位于第二电极层中的电极可以是公共电极。
参照图10,隔垫物5、栅线GL、数据线DL、公共电极线CL和薄膜晶体管6中每一个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均落入黑矩阵12在第二衬底20上的正投影内。也就是说,它们均设置在黑矩阵12的覆盖范围之内,即都位于不透光区中。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图12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由此,该显示装置也同样具有与其包括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对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上述描述。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当然,本公开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公开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衬底;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多个隔垫物;和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
第二衬底;
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每一条所述栅线沿行方向设置,每一条所述数据线沿列方向设置;和
沿所述行方向和所述列方向成阵列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子像素,所述多条栅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包围形成所述多个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均包括透光区,
其中,所述多个隔垫物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垫物,所述多条数据线至少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数据线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
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透光区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数据线具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朝远离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方向弯折;
所述多条数据线还包括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
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在所述行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两侧,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行方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行方向的距离,
所述第二数据线具有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行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行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主体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朝远离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方向弯折,
所述多条栅线包括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的第一栅线,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其中,所述第一栅线包括第一加宽部和第二加宽部,所述第一加宽部和所述第二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条公共电极线,每一条所述公共电极线沿所述行方向设置;
所述多条公共电极线包括第一公共电极线,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栅线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邻,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具有主体部和弯折部,
其中,所述第一加宽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之间沿所述列方向的间隔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加宽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主体部之间沿所述列方向的间隔距离,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主体部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包括弯折主体部和两个弯折连接部,所述弯折主体部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主体部的设置方向彼此平行,所述弯折主体部的一端通过一个弯折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主体部的一段,所述弯折主体部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弯折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线的主体部的另一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包括弯折主体部和两个弯折连接部,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主体部的设置方向彼此平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主体部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二数据线的弯折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主体部的一段,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主体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数据线的另一个弯折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的主体部的另一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宽部和所述第二加宽部中的每一个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栅线的其它部分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栅线的第一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邻近所述第一子像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栅线的第二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栅线还包括多个倾斜部,每一个倾斜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行方向成锐角的夹角;
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栅线的一个倾斜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栅线的另一个倾斜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相邻的第二子像素,所述多条数据线还包括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两侧;
所述第三数据线包括弯折部,所述第三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行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中的每一个在所述行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三数据线的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弯折部中的一个的弯折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加宽部在所述列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主体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朝远离所述第一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方向弯折。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加宽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加宽部和所述倾斜部中的每一个朝向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像素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直接自所述第二数据线沿所述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沿所述列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沿所述行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沿所述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沿所述行方向的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平行,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比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部分更靠近所述第一加宽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行方向间隔第一距离,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所述行方向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大于等于10微米。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沿所述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两侧;
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三凸起结构和第四凸起结构,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和所述第四凸起结构沿所述列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隔垫物的两侧;
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二衬底的一侧;
所述栅线和所述公共电极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数据线以及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凸起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相对于所述行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凸台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线的弯折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四凸起结构包括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三凸台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凸台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隔垫物和所述第一加宽部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具有八边形形状,所述第一隔垫物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加宽部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数据线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多个弯折部;
同一条数据线包括的多个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彼此相同,或者,同一条数据线包括的多个弯折部中的至少两个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彼此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黑矩阵,所述栅线、所述数据线、所述公共电极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黑矩阵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二衬底的一侧;
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一个中,所述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另一个中。
2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696740.9A 2020-07-17 2020-07-1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946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6740.9A CN113946074B (zh) 2020-07-17 2020-07-1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7/772,674 US11740523B2 (en) 2020-07-17 2021-06-08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098966 WO2022012227A1 (zh) 2020-07-17 2021-06-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6740.9A CN113946074B (zh) 2020-07-17 2020-07-1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6074A CN113946074A (zh) 2022-01-18
CN113946074B true CN113946074B (zh) 2023-04-07

Family

ID=7932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6740.9A Active CN113946074B (zh) 2020-07-17 2020-07-1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0523B2 (zh)
CN (1) CN113946074B (zh)
WO (1) WO20220122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6328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95562A (zh) * 2022-08-24 2022-11-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107649A (ko) * 2003-06-09 2004-12-2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횡전계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CN101315506A (zh) * 2007-05-30 2008-12-0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结构
CN101825814A (zh) * 2009-03-04 2010-09-0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Tft-lc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05951A (zh) * 2016-11-18 2017-02-1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维修方法
CN107255879A (zh) * 2017-08-01 2017-10-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56576A (zh) * 2018-05-08 2019-11-1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4227B1 (ko) * 2002-12-06 2009-11-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331245B (en) 2005-07-20 2010-10-01 Au Optronics Corp Flat display apparatus with predetermined arrangement of photo spacer and photo spacer arrangement method
CN100428039C (zh) 2005-11-23 2008-10-2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ft lcd像素结构
US9052550B2 (en) * 2006-11-29 2015-06-09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650503B (zh) 2008-08-15 2012-11-21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器
US8493543B2 (en) * 2008-10-17 2013-07-23 Sony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756655B1 (ko) 2010-04-16 2017-07-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20004045A (ko) * 2010-07-06 2012-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095322B2 (ja) * 2012-10-19 2017-03-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6173705B2 (ja) 2013-02-07 2017-08-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204101855U (zh) 2014-10-27 2015-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291996B1 (ko) * 2014-12-23 2021-08-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CN105487278A (zh) 2016-02-15 2016-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及显示装置
JP2018136490A (ja) * 2017-02-23 2018-08-3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8165779A (ja) * 2017-03-28 2018-10-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WO2021195976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2846287U (zh) * 2020-09-11 2021-03-30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107649A (ko) * 2003-06-09 2004-12-2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횡전계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CN101315506A (zh) * 2007-05-30 2008-12-0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结构
CN101825814A (zh) * 2009-03-04 2010-09-0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Tft-lc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05951A (zh) * 2016-11-18 2017-02-1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及其维修方法
CN107255879A (zh) * 2017-08-01 2017-10-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56576A (zh) * 2018-05-08 2019-11-1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42675A1 (en) 2023-02-09
WO2022012227A1 (zh) 2022-01-20
CN113946074A (zh) 2022-01-18
US11740523B2 (en)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3703B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26704B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28895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3010769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high aperture ratio
US793643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09102A (zh) 横向电场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03676333A (zh) 滤色器基板和包括该滤色器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56367A (zh) 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1394607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329311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645589A (zh) 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JP560850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22503264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215067644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WO2018103330A1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JP2018205358A (ja) 表示装置
CN112987416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JP20170834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74837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494831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conductive layer having varying line widths
US20080013025A1 (en) Multi-domain horizont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11054704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770102B (zh) 影像显示系统
CN112782886A (zh) 阵列基板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2825331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