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5562A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5562A
CN115295562A CN202211016526.XA CN202211016526A CN115295562A CN 115295562 A CN115295562 A CN 115295562A CN 202211016526 A CN202211016526 A CN 202211016526A CN 115295562 A CN115295562 A CN 115295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egment
array substrate
edge
conducti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65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星
臧公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65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55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586 priority patent/WO202404073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5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55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01L27/124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本体、弯折部、第二本体,第一本体通过弯折部连接于第二本体,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弯折部包括弯折本体以及设置于弯折本体靠近第一本体一侧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连接段至少一侧的第一外扩段,弯折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于第一本体,弯折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平齐。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增大第一连接段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强度,降低该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风险。

Description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显示设备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年来,例如电子手表等小尺寸的显示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较小尺寸的显示设备,往往意味着制备难度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尺寸显示设备的良品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产品良品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本体、弯折部、第二本体,第一本体通过弯折部连接于第二本体,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弯折部包括弯折本体以及设置于弯折本体靠近第一本体一侧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连接段至少一侧的第一外扩段,弯折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段连接于第一本体,弯折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扩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且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外扩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中的至少一者为曲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扩段在第一方向上且远离第一本体的一侧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第一外扩段在第二方向上且远离第一连接段的一侧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垂直或呈钝角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扩部还包括连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弧形连接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扩段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段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包括位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导电部,位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导电部以及位于弯折部内且连接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的传导部,其中,传导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外扩段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导部包括连接于第一导电部的第一子段、连接于第二导电部的第二子段以及连接于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的第三子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段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外扩段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段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外扩段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段、第二子段以及第三子段中至少一者为波浪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段、第二子段以及第三子段中至少一者具有沿阵列基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导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至少一者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导部的厚度为H1,第一导电部的厚度为H2,H1和H2满足: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021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传导部的厚度为H1,第二导电部的厚度为H3,H1和H3满足: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本体和第一外扩段的连接端向靠近第一本体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在第二方向上对称分布于弯折部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不大于第二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小宽度,弯折部还包括设置于弯折本体靠近第二本体一侧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段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二连接段至少一侧的第二外扩段,弯折本体通过第二连接段连接于第二本体,弯折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段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外扩段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段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的直径为L1,弯折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为L2,L1和L2满足:10%≤L2/L1≤30%。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阵列基板以及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在阵列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本体内。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一外扩段,并让第一外扩段位于第一连接段在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从而能够增大第一连接段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强度,并且由于第一外扩段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能够分散该位置处的应力强度,从而降低该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风险。此外,第一外扩段的存在还能增大第一连接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宽度尺寸的增大意味着第一连接部的结构强度的增强,提高第一连接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区域Q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不同对比例下的不同阵列基板的扭矩测试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走线布局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区域P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区域O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第一本体;11、第一导电部;
2、第二本体;21、第二导电部;
3、弯折部;31、弯折本体;32、第一连接部;321、第一连接段;322、第一外扩段;33、第二连接部;331、第二连接段;332、第二外扩段;
4、传导部;41、第一子段;42、第二子段;43、第三子段;
5、凹槽结构;
6、发光器件层;
E1、第一边缘;E2、第二边缘;E3、弧形连接段;
HL、通孔;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近年来市场中出现了较多小尺寸的柔性显示面板,其中包括有电子手表在内的多种穿戴产品。由于这类显示面板本身体积较小,系统集成度要求往往较高,因此大大压缩了非显示区域的结构尺寸。而为了满足显示面板的布线需要,因此很多方案选择将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光面一侧,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显示面板制备过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之间会存在有弯折区,非显示区域能够通过弯折区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光面一侧。通常情况下,弯折区的宽度较小,显示面板在弯折区位置附近的宽度会急剧减小。在模组作业时,例如人工操作时,由于受力不均等问题,弯折区与显示区的连接处容易承载较大的应力,从而在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进一步则容易导致弯折区与显示区之间发生裂痕现象,影响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X并排设置的第一本体1、弯折部3、第二本体2,第一本体1通过弯折部3连接于第二本体2,弯折部3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本体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
弯折部3包括弯折本体31以及设置于弯折本体31靠近第一本体1一侧的第一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2包括第一连接段321以及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一连接段321至少一侧的第一外扩段322,弯折本体31通过第一连接段321连接于第一本体1,弯折本体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32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在第一方向X上平齐。
第一本体1、弯折部3以及第二本体2在第一方向X上并排且依次设置,阵列基板的第一本体1对应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阵列基板的第二本体2对应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第二本体2通过弯折部3能够弯折至第一本体1的背面一侧,以实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阵列基板厚度方向上的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指的是:显示面板在第一本体1对应位置处的大部分区域均为可显示区域。当然在显示面板中第一本体1对应位置处且位于可显示区域外周侧,可以存在有小部分区域用于设置走线而无法实现显示效果。或者显示面板也可以为全面屏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在第一本体1对应位置处的全部区域均为可显示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弯折部3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本体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第二方向Y可以为第一本体1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对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大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
对于第一本体1的轮廓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第一本体1为圆形结构,沿第一本体1靠近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一本体1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先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然后再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或者第一本体1也可以为三角形的结构,沿第一本体1靠近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一本体1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阵列基板在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连接处的宽度会急剧变化,从而在模组作业时,由于阵列基板自身受力不均等因素的影响,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连接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弯折部3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具体地说,弯折部3包括在第一方向X并排设置的弯折本体31和第一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2位于弯折本体31和第一本体1之间。弯折本体31为弯折部3中实现弯折作用的区域,而第一连接部32为弯折部3中用于与第一本体1实现连接的区域。第一连接部32虽然在弯折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折,但是在弯折过程以及其他模组作业时,第一连接部32为弯折部3中最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问题的区域。
第一连接部32包括第一连接段321,第一连接段321能够实现第一本体1和弯折本体31的连接。换言之,第一连接段321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与弯折本体31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相同,并且弯折本体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32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在第一方向X上平齐,因此第一连接段321能够实现第一本体1与弯折本体31之间的连接。
第一连接部32除了第一连接段321外还包括有第一外扩段322,第一外扩段322位于第一连接段321在第二方向Y上的至少一侧,第一连接段321以及第一外扩段3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与第一连接段321相同的是,第一外扩段322同样连接于第一本体1;但是不同的是,第一外扩段322不连接于弯折本体31。
由前述内容可知,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连接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在现有显示面板中,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的连接位置即为第一连接段321在第二方向Y上的端部,该位置处容易出现裂痕等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一外扩段322,并让第一外扩段322位于第一连接段321在第二方向Y上的至少一侧,从而能够增大第一连接段321在第二方向Y上的端部的强度,并且由于第一外扩段322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能够分散该位置处的应力强度,从而降低该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风险。
此外,第一外扩段322的存在还能增大第一连接部32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宽度尺寸的增大意味着第一连接部32的结构强度的增强,提高第一连接部32的可靠性。可选地,第一外扩段3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二方向Y上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21的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适用于需要将非显示区弯折至背光面一侧的显示面板。而对于显示面板中除阵列基板外的其他膜层来说,其他部分膜层同样会随阵列基板一同弯折,因此该部分膜层同样可以采用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相同的形状轮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申请人在通过多次实验测试后,得到了图4所示的数据。其中,纵方向上的数据表示扭矩值,该图表示在四种不同情况下,并在多次试验下的阵列基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其中,现有技术表示未增设有第一外扩段322的阵列基板,而对比例一、二以及三均表示增设有第一外扩段322的阵列基板,对比例一、对比例二以及对比例三的区别在于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不同。对比例三的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二方向上宽度大于对比例二,对比例二的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二方向上宽度大于对比例一。
通过比较现有技术与对比例一可知,通过增设第一外扩段322,可以较大程度地增加阵列基板的最大可承受力矩。具体地说,在不增设第一外扩段322的前提下,阵列基板在特定条件下的平均可承受力矩为6.19N·mm;在增设第一外扩段322,并将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二方向Y的尺寸设置为0.8mm的前提下,阵列基板在相同条件下的平均可承受力矩为12.81N·mm。
并且比较对比例一、二以及三可知,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二方向Y的宽度越大,其对应的阵列基板在相同条件下平均可承受力矩越大,即阵列基板的结构越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一方向X上远离第一本体1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E1,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二方向Y上远离第一连接段321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E2。其中,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中的至少一者为曲形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外扩段311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一连接部32的至少一侧。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小第一外扩段311的外轮廓对显示面板使用手感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外扩段311中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中的至少一者为曲形结构。示例性地,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均为弧形结构,这种设计可以提高第一外扩段311位置处的使用手感,同时当第一外扩段311受到外力冲击时,这种设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效果,提高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一方向X上远离第一本体1的一侧具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边缘E1,第一外扩段322在第二方向Y上远离第一连接段321的一侧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边缘E2。
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之间通常采用弧角结构进行过渡连接,而弧角结构通常朝靠近第一本体1的方向突出,即弧角结构向内突出,这种设计导致在弧角结构处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不利于显示面板的制备。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外扩段322包括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第一边缘E1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边缘E2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这种设计下的第一外扩段322会向远离第一本体1的方向突出,即第一外扩段322向外突出成型。与现有技术中的弧形结构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扩段322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连接部32的尺寸,并且能够分散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连接处的应力强度,从而降低该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缘E1可以与第二边缘E2直接接触连接,或者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过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并且对于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之间的夹角,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直角,甚至可以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垂直或呈钝角设置。
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分别沿不同方向延伸,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夹角大小决定了第一外扩段322的形状轮廓。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垂直或呈钝角设置,即避免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具体地说,当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时,此时若将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直接连接,则第一外扩段322则会形成一个尖锐的端部。在显示面板使用过程中,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连接位置处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磕碰损坏,同时尖锐的端部同样容易伤害到使用者。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垂直或呈钝角设置。对于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之间的具体夹角尺寸,需要根据显示面板的实际使用需要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一外扩段322还包括连接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的弧形连接段E3。
弧形连接段E3用于实现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的连接,弧形连接段E3的设计能够使得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连接位置处能够具备圆滑过渡,从而能够降低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连接位置处发生磕碰损坏的风险,同时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更好地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阵列基板包括位于第一本体1内的第一导电部11,位于第二本体2内的第二导电部21以及位于弯折部3内且连接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21的传导部4,其中,传导部4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外扩段322内。
第一导电部11位于第一本体1,示例性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本体1内的像素电极,第一导电部11电连接于像素电极,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第二导电部21位于第二本体,示例性地,第二本体2部还包括有驱动芯片,第二导电部21电连接于驱动芯片,用于将驱动芯片中的驱动信号传递至不同位置。
传导部4位于弯折部3内并用于实现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21的电连接,传导部4可以将第二导电部21中的信号传递至第一导电部11中,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导电部11中的信号传递至第二导电部21中。可选地,第一导电部11中用于连接传导部4的部分呈扇出结构,且至少部分第一导电部11沿第一本体1的外轮廓延伸;第二导电部21中用于连接传导部4的部分呈扇出结构,且至少部分第二导电部21沿第二本体2的外轮廓延伸。
由于弯折部3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本体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因此位于弯折部3内相邻传导部4的间距往往会小于位于第一本体1内相邻第一导电部11的间距。换言之,弯折部3内的走线密度大于第一本体1内的走线密度。
在现有显示面板中,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连接处附近设置有密集且复杂的走线,在走线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等工艺成膜制备,在制备完成后的表面容易出现沟道结构,从而在微观上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一外扩段322,以此来缓解应力集中问题。同时还将传导部4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外扩段322内,从而可以增大位于第一连接部32内相邻传导部4之间的距离,降低信号串扰的风险。或者可以在第一连接部32内布置更多传导部4,以此来满足高像素密度显示面板的走线需要,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传导部4包括连接于第一导电部11的第一子段41、连接于第二导电部21的第二子段42以及连接于第一子段41和第二子段42的第三子段43。
第一子段41电连接于第一导电部11,用以实现与第一导电部11的信号传递;第二子段42电连接于第二导电部21,用以实现与第二导电部21的信号传递;第三子段4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子段41和第二子段42,用以实现第一子段41和第二子段42的信号传递。
在现有显示面板中,位于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之间且位于弧角结构附近的走线通常为弧形走线。在模组作业时,弧角结构附近存在有应力集中效应,同时该处走线的延伸方向容易与受力方向垂直,即该处走线容易受到垂直的切向作用力,因此容易出现走线断裂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导部4包括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为单独的三个部分,通过调节这三个部分的延伸方向,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走线延伸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的问题出现,以此能够降低传导部4发生断裂的风险,有利于提高产品良品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段4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外扩段322内。
由于第一子段4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第二边缘E2同样沿第一方向X延伸,因此第一子段41平行于第二边缘E2设置。在第一子段41制备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子段41相对贴合第二边缘E2设置,并使其顺着第二边缘E2的方向延伸成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子段41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在模组作业时,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之间的受力方向通常位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因此可以避免第一子段41的延伸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降低其所受到外力的切向分力,从而能够降低第一子段41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良品率以及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段43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外扩段322内。
由于第三子段43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第一边缘E1同样沿第二方向Y延伸,因此第三子段43平行于第一边缘E1设置。在第三子段43制备过程中,可以将第三子段43相对贴合第一边缘E1设置,并使其顺着第一边缘E1的方向延伸成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三子段43沿第二方向Y延伸,而在模组作业时,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之间的受力方向通常位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因此可以避免第三子段43的延伸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降低其所受到外力的切向分力,从而能够降低第三子段43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良品率以及可靠性。
此外,对于第二子段42的延伸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第二子段42沿第一方向X延伸,即第二子段42可以平行于第一子段41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中至少一者为波浪型。可选地,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均为波浪型。
波浪型设计能够降低传导部4发生断裂的风险,具体地说,由于外部应力影响,传导部4容易在外力拉扯作用下出现断裂问题,进而导致连接失效或不良。在此基础上,若将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和第三子段43中至少一者设置为波浪型,由于波浪型结构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因此能够提高传导部4的整体强度,确保传导部4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仍可以确保自身结构完整可靠。
对于波浪型走线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在波浪型走线中,相邻的波峰对齐,相邻的波谷对齐。并且波浪深度H即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可以大于波浪宽度W即相邻波峰之间的间距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为波浪型时,第一子段41和第三子段43的延伸方向,为波浪型结构的整体延伸趋势。示例性地,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的延伸方向可以为对应波浪型结构中相邻波峰之间的连线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8,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中至少一者具有沿阵列基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HL。可选地,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中均具有通孔HL。
对于通孔HL数量以及相对于第一子段41或第二子段42或第三子段43的具体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当第一子段41上设置有通孔HL时,通孔HL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通孔HL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即沿着第一子段41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
通孔HL的存在可以降低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发生断裂的风险,具体地说,在通孔HL位置处,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中至少一者会在通孔HL两侧形成两个相互连接的子部。两个子部的存在使得第一子段41、第二子段42以及第三子段43中至少一者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恢复力,因此能够提高传导部4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导部4的厚度大于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21中至少一者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传导部4的厚度”指的是:传导部4在阵列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同理“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21的厚度”指的是: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21在阵列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走线的厚度通常与走线自身强度呈正相关,因此传导部4的厚度越大,其自身强度也就越大,发生断裂的风险越小。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传导部4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21中至少一者的厚度,从而降低传导部4在模组作业时,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产品良品率。可选地,传导部4的厚度大于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21的厚度。
此外,走线的厚度通常也与走线自身电阻值呈负相关,因此通过增大厚度能够减小传导部4的阻值,降低电流电压在传导部4处的损失,有助于提高第一导电部11和第二导电部21的信号传递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导部4的厚度为H1,第一导电部11的厚度为H2,H1和H2满足: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141
由前述内容可知,通过增加传导部4的厚度可以提高传导部4的强度,同时还能降低传导部4自身阻值,但是若传导部4与第一导电部11的厚度相差无几,则表明对传导部4强度的增强效果不足;若传导部4与第一导电部11的厚度偏差过大,则容易导致在传导部4位置处膜层厚度过大,不利于显示面板的制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传导部4与第一导电部11的厚度差H1-H2设置在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142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143
之间,从而在提高传导部4强度的同时,避免传导部4位置处膜层厚度过大。示例性地,传导部4与第一导电部11的厚度差H1-H2可以为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144
以及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145
中的一者。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部21的厚度为H3,H1和H3满足: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146
示例性地,传导部4与第二导电部21的厚度差H1-H3可以为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147
以及
Figure BDA0003812739850000148
中的一者。进一步地,第一导电部11的厚度H2可以与第二导电部21的厚度H3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9,弯折本体31和第一外扩段322的连接端向靠近第一本体1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结构5。
弯折本体31与第一外扩段322的连接端位于弯折部3在第二方向Y上的至少一侧,在模组工作过程中,弯折本体31与第一外扩段322的连接端为阵列基板中最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位置处增设了凹槽结构5,凹槽结构5相靠近第一本体1的方向凹陷成型。对于凹槽结构5的具体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凹槽结构5为弧形槽结构。并且对于凹槽结构5的具体凹陷方向,本申请实施例同样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凹槽结构5的凹陷方向与第一方向X呈45°夹角。
凹槽结构5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弯折本体31与第一外扩段322的连接端处所受到的应力,从而降低裂纹出现的风险。同时假若出现裂纹,凹槽结构5也可以降低裂纹向第一本体1扩散的风险,进而能够有效防止走线断裂,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能够正常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结构5的数量为两个且在第二方向Y上对称分布于弯折部3的两侧。
弯折本体31和第一外扩段322的连接端通常具有两个,并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弯折部3的两侧。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凹槽结构5同样设置有两个,同时两个凹槽结构5在第二方向Y上对称分布于弯折部3的两侧,即每个弯折本体31和第一外扩段322的连接端上均设置有一个凹槽结构5。
在这种设计下,两个凹槽结构5可以更好地起到应力分散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阵列基板出现裂纹的风险,提高制备可靠性以及产品良品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弯折部3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不大于第二本体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小宽度,弯折部3还包括设置于弯折本体31靠近第二本体2一侧的第二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3包括第二连接段331以及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二连接段331至少一侧的第二外扩段332,弯折本体31通过第二连接段331连接于第二本体2,弯折本体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段3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在第一方向X上平齐。
弯折部3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宽度不大于第二本体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小宽度。对于第二本体2的轮廓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同样不作限制。示例性地,在第二本体2远离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二本体2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先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然后保持固定不变。在此基础上,可选地,至少部分第二导电部21沿第二本体2的外轮廓延伸,也即第二导电部21中用于连接传导部4的部分呈扇出结构,以增大第二导电部21之间的间距。
阵列基板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除了会在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还会在弯折部3与第二本体2连接处发生急剧变化。在阵列基板自身受力不均等因素的影响下,弯折部3与第二本体2连接处同样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外扩段322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外扩段332,并让第二外扩段332位于第二连接段331在第二方向Y上的至少一侧,从而能够增大第二连接段331在第二方向Y上的端部的强度,并且由于第二外扩段332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能够分散该位置处的应力及强度,从而降低该位置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风险,可选地,第二外扩段33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段33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第一本体1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的直径为L1,弯折本体31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为L2,L1和L2满足:10%≤L2/L1≤30%。
第一本体1为圆形结构,适用于电子手表在内的穿戴显示产品。其中弯折本体31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L2,相当于弯折部3在第一本体1上安装位置处的对应径长。若L2/L1过小,则表明阵列基板在弯折部3与第一本体1连接处的宽度变化过大,从而不利于走线排布。同时容易在模组作业时,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若L2/L1过大,则表明弯折部3相对于第一本体1而言,占用了过大空间,从而导致第一本体1尺寸过小,这样不利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L2/L1设置在10%至30%之间,在满足阵列基板制备需要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的可显示面积,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示例性地,L2/L1为10%、15%、20%、25%以及30%中的一者。
第二方面,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阵列基板以及发光器件层6,发光器件层6在阵列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本体1内。
在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中的第二本体2需要通过弯折部3弯折至第一本体1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发光器件层6位于阵列基板上,发光器件层6内包括有多个用于实现发光效果的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以及蓝色发光单元等。其中发光器件层6只需要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因此发光器件层6在阵列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本体1内。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发光器件层和阵列基板外,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有其他功能膜层,对于其他功能膜层的种类和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具有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阵列基板的有益效果,具体请参照前述对于阵列基板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适用于穿戴显示设备在内的多种显示设备,对于显示装置的具体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虽然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其他连接方式的替换等,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本体、弯折部、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且所述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弯折部包括弯折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弯折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至少一侧的第一外扩段,所述弯折本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弯折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扩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且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外扩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侧具有第二边缘;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中的至少一者为曲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扩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且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
所述第一外扩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垂直或呈钝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扩段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弧形连接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扩段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导电部、位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导电部以及位于所述弯折部内且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传导部;
其中,所述传导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外扩段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一子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第二子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子段和所述第二子段的第三子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外扩段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子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外扩段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段、所述第二子段以及所述第三子段中至少一者为波浪型走线;或者,
所述第一子段、所述第二子段以及所述第三子段中至少一者具有沿所述阵列基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中至少一者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传导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传导部的厚度为H1,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厚度为H2,H1和H2满足:
Figure FDA0003812739840000021
优选地,所述传导部的厚度为H1,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厚度为H3,H1和H3满足:
Figure FDA00038127398400000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本体和所述第一外扩段的连接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结构;
优选地,所述凹槽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称分布于所述弯折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小宽度,所述弯折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弯折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本体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段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至少一侧的第二外扩段,所述弯折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弯折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平齐;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扩段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为圆形结构,所述圆形结构的直径为L1,所述弯折本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为L2,L1和L2满足:10%≤L2/L1≤30%。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以及,
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016526.XA 2022-08-24 2022-08-24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955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6526.XA CN115295562A (zh) 2022-08-24 2022-08-24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127586 WO2024040736A1 (zh) 2022-08-24 2022-10-26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6526.XA CN115295562A (zh) 2022-08-24 2022-08-24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5562A true CN115295562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6526.XA Pending CN115295562A (zh) 2022-08-24 2022-08-24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5562A (zh)
WO (1) WO202404073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79081B1 (ko) * 2018-08-20 2021-07-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이미드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
CN113946074B (zh) * 2020-07-17 2023-04-07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02229A (zh) * 2020-08-20 2020-11-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片及显示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0736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813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155395A1 (zh)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模组
CN10993516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60253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US20080253074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alignment marks in particular positions
US20070268441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CN11377826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9178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955021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883129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454569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母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69750A (zh) 一种阵列基板、驱动芯片以及显示装置
CN218827138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41122A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428430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9556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335977A1 (en) Fan-out wiring structure 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KR20220055759A (ko) 연성 인쇄회로기판, cof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디바이스
CN110085123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9087589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02723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7598823B2 (en) High-speed digital transmission signal line for providing a desired dynamic resistance
CN112466216B (zh) 柔性线路板、曲面显示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CN110827685B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96862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