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5751A - 电压不足侦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压不足侦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5751A
CN113945751A CN202011037254.2A CN202011037254A CN113945751A CN 113945751 A CN113945751 A CN 113945751A CN 202011037254 A CN202011037254 A CN 202011037254A CN 113945751 A CN113945751 A CN 113945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urrent
termi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72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颖翔
廖容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45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5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65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 G01R19/16504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employed
    • G01R19/16519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employed using F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 G01R15/04Voltage divi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65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 G01R19/16528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using digital techniques or performing arithmetic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65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 G01R19/16533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G01R19/16538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in AC or DC supplies
    • G01R19/16552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in AC or DC supplies in I.C. power suppli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1Voltage to current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8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 G05F3/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 G05F3/1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5F3/2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 G05F3/26Current mirrors
    • G05F3/262Current mirrors us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8Supervision thereof, e.g. detecting power-supply failure by out of limits supervi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undervoltage or no-voltage
    • H02H3/24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undervoltage or no-voltage for DC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5/00Manipulating of pulses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3K5/22Circuit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put and one output for compar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input signal characteristics, e.g. slope, integral
    • H03K5/24Circuit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put and one output for comparing pulses or pulse trains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input signal characteristics, e.g. slope, integral the characteristic being amplitu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0007Details of 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the det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包括分压器、电压至电流转换器及电流比较器。所述分压器对电源电压进行分压以产生分压电压。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基于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将所述分压电压转换成第一电流,且基于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将所述分压电压转换成第二电流。所述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所述电流比较器比较所述第一电流及所述第二电流以产生比较信号。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是否足够大。通过适当地设计所述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及所述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所述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与制程和温度变异的相关性可以很小。

Description

电压不足侦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压侦测,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不足(undervoltage)侦测电路。
背景技术
电压不足侦测电路被应用在芯片中,以侦测芯片的电源电压是否足够大。当判定电源电压不够大时,芯片的其他电路会被闭锁,以避免误动作及短路电流。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与制程和温度变异的相关性很小是重要的。
现有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包括一个带隙电路及一个比较器。带隙电路产生与制程和温度变异无关的一个带隙电压。比较器比较带隙电压及从电源电压得出的一个电压,以决定电源电压是否足够大。带隙电路在电源电压大于一个大的启动阈值时才会工作,因此现有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不利地具有一个大的未定义区域(也就是电压不足侦测电路无法正常提供输出的电源电压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当所述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被适当地设计时,所述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与制程和温度变异的相关性很小。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包含分压器、电压至电流转换器及电流比较器。所述分压器接收电源电压,且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分压以产生分压电压。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电连接到所述分压器以接收所述分压电压,基于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将所述分压电压转换成第一电流,且基于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将所述分压电压转换成第二电流。所述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所述电流比较器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流及所述第二电流,且比较所述第一电流及所述第二电流以产生比较信号。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是否足够大。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中,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及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所述第一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地电压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具有发射极端、集电极端及基极端。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发射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且提供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端电连接到所述分压器以接收所述分压电压。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具有发射极端、集电极端及基极端。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发射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且提供所述第二电流。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端电连接到所述分压器以接收所述分压电压。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饱和电流小于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饱和电流。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中,所述电流比较器包括第一电流镜、第二电流镜及第三电流镜。所述第一电流镜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镜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二电流镜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镜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以接收所述第二电流。所述第三电流镜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镜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流镜的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镜的所述输出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流镜的所述输出端。所述比较信号在所述第二电流镜及所述第三电流镜的共同节点处提供。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中,所述分压电压对所述电源电压的比值随着所述比较信号而改变。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中,所述分压器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三电阻器及开关。所述第一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地电压中的一者。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所述第二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所述地电压中的另一者。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三电阻器并联,且具有控制端。所述开关在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足够大时导通,且在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不够大时不导通。所述分压电压在所述第一电阻器及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共同节点处提供。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还包含未定义区域限制器。所述未定义区域限制器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电阻性元件及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具有漏极端、源极端及栅极端。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源极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地电压中的一者。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产生电流,且其产生的电流是所述第一电流及所述第二电流中的一者的镜像。所述电阻性元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所述第一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所述地电压中的另一者。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漏极端。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是低临界电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且具有漏极端、源极端及栅极端。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漏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源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源极端。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漏极端。当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导通时,所述电流比较器使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不够大。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中,所述电阻性元件包括多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每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是低临界电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在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间串联。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每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具有栅极端,且其栅极端接收所述地电压。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还包含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电容器的所述第一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地电压中对应所述电源电压不够大的一者。所述电容器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的节点。所述比较信号在所述节点处提供。
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还包含第一反相器及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是低偏斜反相器及高偏斜反相器中的一者,且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以接收所述比较信号。所述第二反相器是所述低偏斜反相器及所述高偏斜反相器中的另一者,且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端。
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适当地设计所述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及所述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所述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与制程和温度变异的相关性可以很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电路图,说明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一个示意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及一个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
图3是一个时序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电源电压、一个比较信号及一个输出信号;
图4是一个电路图,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
图5是一个电路图,说明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第二实施例;
图6是一个电路图,说明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第三实施例;及
图7是一个电路图,说明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个分压器1、一个电压至电流转换器2、一个电流比较器3、一个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及两个反相器5、6。
分压器1接收一个电源电压VDD,且对电源电压VDD进行分压以产生一个分压电压Vdiv
电压至电流转换器2电连接到分压器1以接收分压电压Vdiv,基于一个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将分压电压Vdiv转换成一个第一电流I1,且基于一个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将分压电压Vdiv转换成一个第二电流I2。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不同于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
电流比较器3电连接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2以接收第一电流I1及第二电流I2,且比较第一电流I1及第二电流I2以产生一个比较信号COMP。比较信号COMP指示电源电压VDD是否足够大。
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电连接到电流比较器3。当电源电压VDD低于电流比较器3能正常提供比较信号COMP的范围时,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使比较信号COMP指示电源电压VDD不够大。
反相器5具有一个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反相器5的输入端电连接到电流比较器3以接收比较信号COMP。反相器5的输出端提供与比较信号COMP互补的一个输出信号OUT1。
反相器6具有一个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反相器6的输入端电连接到反相器5的输出端以接收输出信号OUT1。反相器6的输出端提供与输出信号OUT1互补的一个输出信号OUT2。
在本实施例中,分压电压对电源电压的比值(也就是Vdiv/VDD)随着比较信号COMP而改变,且分压器1包括三个电阻器11~13及一个开关14。电阻器11~13各自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且其各自的电阻值分别为R3、R4及R5。电阻器11的第一端电连接到一个第一电源导轨8以接收电源电压VDD。电阻器12的第一端电连接到电阻器11的第二端。电阻器13的第一端电连接到电阻器12的第二端。电阻器13的第二端电连接到一个第二电源导轨9以接收一个地电压。开关14(例如一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nMOSFET))与电阻器13并联,且具有一个控制端(例如一个栅极端)。开关14的控制端电连接到反相器5的输出端以接收输出信号OUT1。分压电压Vdiv在电阻器11、12的共同节点处提供。当比较信号COMP在一个逻辑0状态时,开关14导通,且比值Vdiv/VDD等于R4/(R3+R4)。当比较信号COMP在一个逻辑1状态时,开关14不导通,且比值Vdiv/VDD等于(R4+R5)/(R3+R4+R5)。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至电流转换器2包括两个电阻器21、22及两个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BJT)23、24。电阻器21、22各自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且其各自的电阻值分别为R1及R2。电阻器21的第一端电连接到第一电源导轨8以接收电源电压VDD。电阻器22的第一端电连接到电阻器21的第二端。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24各自具有一个发射极端、一个集电极端及一个基极端。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的发射极端电连接到电阻器22的第二端。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的集电极端提供第一电流I1。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的基极端电连接到电阻器11、12的共同节点以接收分压电压Vdiv。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4的发射极端电连接到电阻器21的第二端。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4的集电极端提供第二电流I2。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4的基极端电连接到电阻器11、12的共同节点以接收分压电压Vdiv。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4的饱和电流为Is,且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的饱和电流为k·Is,其中,k>1。换句话说,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4的饱和电流小于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的饱和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比较器3包括三个电流镜31~33。电流镜31~33各自具有一个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电流镜31的输入端电连接到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的集电极端以接收第一电流I1。电流镜32的输入端电连接到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4的集电极端以接收第二电流I2。电流镜33的输入端电连接到电流镜31的输出端。电流镜33的输出端电连接到电流镜32的输出端。比较信号COMP在电流镜32、33的共同节点处提供。电流镜31、32各自包括两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11/321、312/322。电流镜33包括两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pMOSFET)331、332。电流镜31~33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11~332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1)当n1·I1>n2·I2时,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1状态(也就是其电压等于电源电压VDD);及(2)当n1·I1<n2·I2时,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0状态(也就是其电压等于地电压),其中,n1及n2是常数,且彼此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包括两个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43及一个电阻性元件42。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具有一个漏极端、一个源极端及一个栅极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的源极端电连接到第二电源导轨9以接收地电压。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的栅极端电连接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21的栅极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产生一个电流,且其产生的电流是第二电流I2的镜像。电阻性元件42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电阻性元件42的第一端电连接到第一电源导轨8以接收电源电压VDD。电阻性元件42的第二端电连接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的漏极端。电阻性元件42包括多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21。电阻性元件42的每一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21是一个低临界电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电阻性元件42的所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21在电阻性元件4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间串联。电阻性元件42的每一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21具有一个栅极端,且其栅极端电连接到第二电源导轨9以接收地电压。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是一个低临界电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且具有一个漏极端、一个源极端及一个栅极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的漏极端电连接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32的栅极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的源极端电连接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的源极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的栅极端电连接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的漏极端。当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导通时,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32也会导通,以使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1状态。
图2说明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及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参阅图1及图2,当跨越电阻器21、22及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的基极发射极结的电压(或跨越电阻器21及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4的基极发射极结的电压)(也就是VDD-Vdiv)小于一个相应切换阈值Vdif,sw时,n1·I1>n2·I2,且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1状态以指示电源电压VDD不够大。当电压VDD-Vdiv等于切换阈值Vdif,sw时,n1·I1=n2·I2。当电压VDD-Vdiv大于切换阈值Vdif,sw时,n1·I1<n2·I2,且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0状态以指示电源电压VDD足够大。因此,在操作中,比较信号COMP在电压VDD-Vdiv等于切换阈值Vdif,sw时切换。
第一电流I1及第二电流I2可以分别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Figure BDA0002705465660000081
Figure BDA0002705465660000082
其中,VBE1表示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的基极发射极结的跨压,VBE2表示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4的基极发射极结的跨压,及VT表示热电压。
此外,第一电流I1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Figure BDA0002705465660000083
基于公式1~3,切换阈值Vdif,sw可以推导如下。
Figure BDA0002705465660000084
电压VBE2的温度系数约为-1.5mV/°K。热电压VT的温度系数约为0.087mV/°K。通过适当地选择参数k、n1、n2、R1、R2,切换阈值Vdif,sw的温度系数可以为零。
参阅图1及图3,当电源电压VDD逐渐上升且电流比较器3正常提供比较信号COMP时,本实施例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操作如下。一开始,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1状态,开关14不导通,且分压电压Vdiv等于
Figure BDA0002705465660000091
之后,当电源电压VDD等于一个相应切换阈值VDD,sw1(其值为
Figure BDA0002705465660000092
)时,比较信号COMP切换到逻辑0状态。当电源电压VDD逐渐下降且电流比较器3正常提供比较信号COMP时,本实施例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操作如下。一开始,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0状态,开关14导通,且分压电压Vdiv等于
Figure BDA0002705465660000093
之后,当电源电压VDD等于一个相应切换阈值VDD,sw2(其值为
Figure BDA0002705465660000094
)时,比较信号COMP切换到逻辑1状态。切换阈值VDD,sw2不同于切换阈值VDD,sw1。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具有迟滞现象。
在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被省略了的一个例子中,电流比较器3能正常提供比较信号COMP的范围的下限由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31的栅极端和源极端间的电压及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12的漏极端和源极端间的电压决定,且约为0.7V~0.8V。因此,未定义区域(也就是电压不足侦测电路无法正常提供输出信号OUT1、OUT2的电源电压VDD范围)的上限约为0.8V。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源电压VDD逐渐上升、电源电压VDD大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的临界电压及每一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21的临界电压、电源电压VDD小于切换阈值VDD,sw1时,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操作如下。一开始,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不导通,且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21和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导通,所以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32导通以使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1状态。之后,第二电流I2随着电源电压VDD的上升而快速增加,所以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导通,且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不导通。因此,未定义区域的上限等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3的临界电压及每一个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21的临界电压中的最大者(约为0.4V~0.5V)。与前述例子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未定义区域被缩小了。
回归参阅图1,需注意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对本实施例进行下列修改。
(1)电阻性元件42由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外的主动元件来实现,或由被动元件(例如电阻器)来实现。
(2)如图4所示,反相器5是一个低偏斜(low skew)反相器,且反相器6是一个高偏斜(high skew)反相器,借此进一步缩小未定义区域。
(3)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被省略了,反相器5是一个低偏斜反相器,且反相器6是一个高偏斜反相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具有下列优点。
(1)通过将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及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设计成使得切换阈值Vdif,sw的温度系数为零,电压不足侦测电路与制程和温度变异的相关性可以很小。
(2)通过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在电源电压VDD低于电流比较器3能正常提供比较信号COMP的范围时使比较信号COMP指示电源电压VDD不够大,可以缩小未定义区域。
参阅图5,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且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的栅极端是电连接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11的栅极端,而不是电连接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21的栅极端。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产生的电流是第一电流I1的镜像。
参阅图6,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且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1)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见图1)被省略了;及(2)电压不足侦测电路还包括五个电容器71~75。
在第三实施例中,电容器71~75各自具有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第二端。电容器71的第一端电连接到第一电源导轨8以接收电源电压VDD。电容器71的第二端电连接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12的栅极端。电容器72的第一端电连接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22的栅极端。电容器72的第二端电连接到第二电源导轨9以接收地电压。电容器73的第一端电连接到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32的栅极端。电容器73的第二端电连接到第二电源导轨9以接收地电压。电容器74的第一端电连接到第一电源导轨8以接收电源电压VDD。电容器74的第二端电连接到电流镜32、33的共同节点。电容器75的第一端电连接到反相器5的输出端。电容器75的第二端电连接到第二电源导轨9以接收地电压。当电源电压VDD低于电流比较器3能正常提供比较信号COMP的范围时,电容器71~75相配合使得比较信号COMP、输出信号OUT1及输出信号OUT2分别在逻辑1状态、逻辑0状态及逻辑1状态,借此缩小未定义区域。需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电容器71~75中的一些。
参阅图7,本发明电压不足侦测电路的第四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且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1)第一电源导轨8是传输地电压,而不是传输电源电压VDD;(2)第二电源导轨9是传输电源电压VDD,而不是传输地电压;(3)双极性结型晶体管23、24是NPN双极性结型晶体管,而不是PNP双极性结型晶体管;(4)开关14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11、312、321、322、41、43是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而不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5)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31、332、421是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而不是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当n1·I1>n2·I2时,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0状态以指示电源电压VDD不够大,且开关14不导通;而当n1·I1<n2·I2时,比较信号COMP在逻辑1状态以指示电源电压VDD足够大,且开关14导通。
需注意的是,对第一实施例进行以获得第四实施例的修改也可以对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的每一个进行。
还需注意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对第四实施例进行下列修改。
(1)电阻性元件42由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外的主动元件来实现,或由被动元件(例如电阻器)来实现。
(2)反相器5是一个高偏斜反相器,且反相器6是一个低偏斜反相器,借此进一步缩小未定义区域。
(3)未定义区域限制器4被省略了,反相器5是一个高偏斜反相器,且反相器6是一个低偏斜反相器。

Claims (9)

1.一种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分压器,接收电源电压,且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分压以产生分压电压;
电压至电流转换器,电连接到所述分压器以接收所述分压电压,基于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将所述分压电压转换成第一电流,且基于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将所述分压电压转换成第二电流,所述第二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至电流转换函数;及
电流比较器,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流及所述第二电流,且比较所述第一电流及所述第二电流以产生比较信号,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是否足够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包括:
第一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地电压中的一者;
第二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
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具有发射极端、集电极端及基极端,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发射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且提供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端电连接到所述分压器以接收所述分压电压;及
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具有发射极端、集电极端及基极端,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发射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集电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且提供所述第二电流,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所述基极端电连接到所述分压器以接收所述分压电压;
所述第二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饱和电流小于所述第一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饱和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比较器包括:
第一电流镜,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流镜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流;
第二电流镜,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镜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以接收所述第二电流;及
第三电流镜,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镜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流镜的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流镜的所述输出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流镜的所述输出端;
所述比较信号在所述第二电流镜及所述第三电流镜的共同节点处提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压对所述电源电压的比值随着所述比较信号而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器包括:
第一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地电压中的一者,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至电流转换器;
第二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
第三电阻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器的所述第一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器的所述第二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所述地电压中的另一者;及
开关,与所述第三电阻器并联,且具有控制端,所述开关在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足够大时导通,且在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不够大时不导通;
所述分压电压在所述第一电阻器及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共同节点处提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未定义区域限制器,所述未定义区域限制器包括:
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具有漏极端、源极端及栅极端,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源极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地电压中的一者,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产生电流,且其产生的电流是所述第一电流及所述第二电流中的一者的镜像;
电阻性元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所述第一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所述地电压中的另一者,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漏极端;及
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是低临界电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且具有漏极端、源极端及栅极端,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漏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源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源极端,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所述漏极端;
当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导通时,所述电流比较器使所述比较信号指示所述电源电压不够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性元件包括多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
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每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是低临界电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
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在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间串联;
所述电阻性元件的每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具有栅极端,且其栅极端接收所述地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所述电容器的所述第一端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及地电压中对应所述电源电压不够大的一者;
所述电容器的所述第二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的节点,所述比较信号在所述节点处提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不足侦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
第一反相器,是低偏斜反相器及高偏斜反相器中的一者,且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电流比较器以接收所述比较信号;及
第二反相器,是所述低偏斜反相器及所述高偏斜反相器中的另一者,且具有输入端及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所述输入端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所述输出端。
CN202011037254.2A 2020-07-17 2020-09-28 电压不足侦测电路 Pending CN1139457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32,563 US11199565B1 (en) 2020-07-17 2020-07-17 Undervoltage detection circuit
US16/932563 2020-07-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5751A true CN113945751A (zh) 2022-01-18

Family

ID=7828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7254.2A Pending CN113945751A (zh) 2020-07-17 2020-09-28 电压不足侦测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9565B1 (zh)
CN (1) CN113945751A (zh)
TW (1) TWI7364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0127B (zh) * 2023-06-09 2023-09-05 拓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欠压检测电路、电源管理芯片以及欠压检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2920U (en) * 2001-11-13 2002-12-01 Pauden Scient & Amp Technologi Circuit capable of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under low battery voltage in a water heater
CN102053198A (zh) * 2009-10-28 2011-05-11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压检测电路、方法及电子系统
CN103091548A (zh) * 2013-01-09 2013-05-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CN204556713U (zh) * 2015-02-08 2015-08-12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电池电压不足指示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21287T2 (de) 1995-03-24 2002-05-02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Erzeugung einer Referenzspannung und Detektion eines Versorgungsspannungsabfalls und zugehöriges Verfahren
JP4075823B2 (ja) * 2004-02-25 2008-04-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ンパレータ回路装置
US7440249B2 (en) * 2005-03-30 2008-10-21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Undervoltage detection circuit
WO2009136630A1 (ja) 2008-05-09 2009-11-1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
CN102103159B (zh) * 2009-12-21 2014-12-24 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与温度无关的欠压检测器和有关方法
TWI405991B (zh) 2010-04-29 2013-08-21 Ind Tech Res Inst 製程偏移偵測裝置與製程偏移偵測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2920U (en) * 2001-11-13 2002-12-01 Pauden Scient & Amp Technologi Circuit capable of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under low battery voltage in a water heater
CN102053198A (zh) * 2009-10-28 2011-05-11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压检测电路、方法及电子系统
CN103091548A (zh) * 2013-01-09 2013-05-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源电压检测电路
CN204556713U (zh) * 2015-02-08 2015-08-12 盐城师范学院 一种电池电压不足指示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6408B (zh) 2021-08-11
TW202204906A (zh) 2022-02-01
US11199565B1 (en)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5176B2 (en) Small-circuit-scale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ing circuit
US8063623B2 (en) Analog compensation circuit
US8451571B2 (en) Overhea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integrated circuit
US6815941B2 (en)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US6005374A (en) Low cost programmable low dropout regulator
US6362612B1 (en) Bandgap voltage reference circuit
CN103677054B (zh) 带隙基准电压发生器
TWI418968B (zh) 參考電壓與參考電流產生電路及方法
JP3319406B2 (ja) 比較増幅検出回路
CN102386895B (zh) 磁滞比较器
US6992472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setting the operation point of a BGR circuit
US8638127B2 (en) Temperature-independent undervoltage detector and related method
US20090224804A1 (en) Detect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detecting circuit
CN115145346B (zh) 带隙基准电路
CN111856124A (zh) 过压检测电路、过流检测电路以及保护检测电路
CN113945751A (zh) 电压不足侦测电路
RU2727713C1 (ru) Стабилизатор напряжения пита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ых схем
CN114942346A (zh) 供应电压检测电路与使用其的电路系统
US11216021B2 (en) Current generation circuit
CN112904923B (zh) 电流产生电路
JP2004341877A (ja) 基準電圧発生回路
US20220360260A1 (en) Circuit for preventing latch-up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15525090A (zh) 用于产生补偿电压基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JP2023043049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CN114610108A (zh) 偏置电流生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