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40295B - 野生银鲳室内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野生银鲳室内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0295B
CN113940295B CN202111362029.0A CN202111362029A CN113940295B CN 113940295 B CN113940295 B CN 113940295B CN 202111362029 A CN202111362029 A CN 202111362029A CN 113940295 B CN113940295 B CN 113940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it
domestication
pomfret
wild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620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0295A (zh
Inventor
祝斐
张志勇
高波
孙瑞健
贾超峰
孟乾
徐大凤
王亚军
陈淑吟
张志伟
张曹进
吴国均
沙士兵
於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36202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0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0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0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80Feed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04Containers for bait; Preparation of bait
    • A01K97/045Preparation of bait; Ingredi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野生银鲳养殖置于室内水泥池中;在野生银鲳适应一周后,驯食时,将一圆形半透明盘放置在水面上方,用挂钩将粘性团状的饵料挂在水面下方,底部用饵料食台接住饵料,鱼先被挂钩的饵料吸引,之后饵料自然落入下方饵料食台,银鲳跟随饵料到饵料食台上摄食;连续驯化一周,撤去圆形半透明盘,再过一周后可以撤去挂钩直接投喂在饵料食台上;经过三周驯化以及水泥池的适应,野生银鲳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饵料;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驯化装置。本发明中所采用圆形半透明盘会增加银鲳的兴趣,驯饵时采用挂钩相比放盘子或黏网片,摄食率更好,残饵更少,不易坏水。

Description

野生银鲳室内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银鲳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背景技术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市场需求,但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与环境恶化,我国野生银鲳种质资源已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因此,国内研究学者开始陆续开展银鲳的人工繁育工作。国内学者在野生亲鱼选择方面,得到了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赵峰等对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海域的银鲳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江苏和浙江的粗蛋白、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指标都优于其他两地,说明可将这两地的银娼成鱼作为亲鱼进行驯养养殖。王建刚等对养殖子一代在驯养过程中发现银鲳对饵料没有特别的选择性,不管采用软性饵料或硬颗粒配合饲料的驯食方式,均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其认为银鲳喜食浮性及半沉浮配合饲料。专利号CN110100771 A的中国专利,一种养殖银鲳幼鱼的快速驯化方法公开了包括4个驯化阶段,阶段一中驯化银鲳统一聚集绕圈游动,使在阶段二中都能进行定点投喂;阶段二中使用人工饵料配合天然饵料的方式,帮助银鲳幼鱼熟悉人工饲料;阶段三中,银鲳幼鱼已经对饲料较为熟悉,通过对银鲳幼鱼的上料台驯化,将普通撒料的投喂方式转化为料台投喂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银鲳的摄食率;在阶段四中,银鲳幼鱼基本已经被驯化为料台摄食的方式,且基本已经适应人工饲料。通过驯化规律游动—熟悉人工饲料—上料台摄食人工饲料的方法。专利号为:CN 105595051 A的中国专利,一种银鲳专用诱食剂及其应用,特点是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 :海蜇粉 40-50,复合氨基酸 20-30,甜菜碱 10-20,亚油酸 5-15,大蒜粉 1-3,阿魏 1-5,该诱食剂在银鲳饲料中的添加质量百分数为 1-3%,优点是能显著改善饲料适口性,掩盖饲料中的异味,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与利用。这些专利提及都是养殖银鲳的诱食饵料。
多年来,相关研究基本都是对银鲳的养殖子代的饵料进行了研究。目前掌握野生银鲳养殖单位或企业较少,中国专利,CN 106342731 A 中公开了本发明涉及一种银鲳野生苗种的驯化方法,包括:分阶段投喂。该方法通过投喂活饵与配合饲料组合的方式,根据野生鲳鱼的进食习惯,该活饵料采用海蜇苗,使野生鲳鱼进食习惯和消化系统逐步转换,避免换饵引起消化不良而造成的幼鱼成批胀气死亡;有效提高银鲳野生苗种转化为人工养殖银鲳的成活率及生长速率。 但是,在该驯化过程中,需要使用海蜇苗开始投喂,这样的驯化过程,驯化时间长,驯化过程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野生银鲳养殖置于室内水泥池前,全水泥池泼洒氟苯尼考,光照500lux-2000lux,水泥池的加氧方式为多气头加氧,气头密度为每3m2布置一个气头,在距离池边1m范围内的气头处于非打开状态;
步骤二:在野生银鲳适应一周后,开始驯食;驯食时,将一圆形半透明盘放置在水面上方,用挂钩将粘性团状的饵料挂在圆形半透明盘下方20cm;挂钩底部用饵料食台接住饵料,饵料会从挂钩掉落到饵料食台上,鱼会跟随着掉落的饵料到饵料食台上摄食;每天投喂3次;
步骤三:连续驯化一周,撤去圆形半透明盘,再过一周后可以撤去挂钩直接投喂在饵料食台上,饵料搓成6-8cm直径圆球;每天投喂3次;
步骤四:经过三周驯化以及水泥池的适应,野生银鲳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所选取的野生银鲳的规格叉长为:5cm-7cm。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半透明盘为红色、黄色、绿色或白色的圆形半透明盘。
进一步的,所述饵料包括75%-95% 主料和5% -25% 辅料,所述主料采用鱼粉和虾粉按照1:1配比制成;所述辅料至少包括淀粉和赖氨酸EM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的水泥池中全池泼洒氟苯尼考2.5mg/L,盐度25-28‰,溶解氧6.5 mg/L-8.0 mg/L,pH-8.5。
进一步的,水泥池规格7.7m×4.7m,水深1.1米,苗种投放密度为每池100-300尾。
进一步的,所述气头选用粗气石。
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还提供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用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台状支架、设置在圆台状支架上方的圆形半透明盘、用于挂住粘性团状的饵料的挂钩、用于承接散落饵料的饵料食台,所述挂钩设置在圆台状支架上端内部且设置在圆形半透明盘下方;所述饵料食台设置在圆台状支架的最下方。
优选的,所述圆形半透明盘为红色、黄色、绿色或白色的圆形半透明盘并置于水面上,圆形半透明盘直径12-20cm为宜,所述挂钩距离圆形半透明盘的距离为15-25cm。
优选的,所述圆形半透明盘可拆卸连接于圆台状支架的上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采用的驯化方法,所选用银鲳规格成活率高,容易驯养和驯化。鱼不容易应激,容易绕圈巡游,方便后面驯化饵料。本发明新型基于海里野生银鲳的习性可知,海里野生银鲳喜欢摄食海蜇或水母等,本发明中所采用圆形半透明盘会增加银鲳的兴趣,野生银鲳以为是海蜇待鱼上来后看到饵料,这样多次刺激,鱼会尝试摄食饵料了,挂着的方式比放盘子和黏在网上更好,摄食率更好,抢食明显,饵料完全没有浪费,鱼摄食方便。
(2)本发明所采用的驯化方法,驯化时间短,驯化全程都是用的人工饵料,增加了驯化过程的简便性和经济性。
(3)本发明粘性饵料配方是精心优选的,对银鲳有特异性引诱效果,通过实施例2中,对不同配方进行比对,75%-95%的主料为最佳配方。
(4)本发明的养殖方式对池形状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在摄食区不要分布气头即可,银鲳容易摄食气泡,以为是海蜇苗,这样会得气泡病等,造成死亡,因此在喂食区域内没有气头,驯化后鱼也不容易因摄食气泡得气泡病。
(5)本发明采用了圆形半透明盘后,野生银鲳受到圆形半透明盘的吸引后,主动靠近圆形半透明盘,圆形半透明盘的下方有挂钩,挂钩上有人工饵料,野生银鲳在食用饵料,后期撤去圆形半透明盘,野生银鲳也会主动食用饵料食台的饵料,整个驯化过程并不需要按照传统驯化方法进行海蜇皮或海蜇粉进行喂养,大大减少了驯化成本,驯化过程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用驯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1、圆台状支架;11、大圆环;12、小圆环;13、连接杆;2、圆形半透明盘;3、挂钩;4、饵料食台。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用驯化装置,包括圆台状支架1、设置在圆台状支架1上方的圆形半透明盘2、用于挂住粘性团状的饵料的挂钩3、用于承接散落饵料的饵料食台4,所述挂钩3设置在圆台状支架1上端内部且设置在圆形半透明盘2下方;所述饵料食台4固定设置在圆台状支架1的最下方;所述挂钩3固定连接在圆台状支架1上。
为达到更好的吸引野生银鲳的作用,圆形半透明盘2为红色、黄色、绿色或白色的圆形半透明盘2并置于水面上,这些颜色与野生银鲳所喜欢的海蜇或水母的颜色相近,对野生银鲳的吸引效果更佳。圆形半透明盘2的直径为12-20cm,所述挂钩3距离圆形半透明盘2的距离为15-25cm,该距离野生银鲳在受到吸引后,会靠近挂钩3,从而能够靠近挂钩3及挂钩3上的团状的饵料,进而食用团状的饵料。
由于在驯化后期,不需要再使用圆形半透明盘2,因此,在本实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圆形半透明盘2可拆卸连接在圆台状支架1的上方;在使用后期,可以拆卸掉圆形半透明盘2,优选的,所述圆形半透明盘2可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圆台状支架1上。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方式,所述饵料食台4设置为细网状结构或板式结构。这两种结构的饵料食台4,能够防止饵料散落在水池中,造成水质污染的。优选细网状结构的饵料食台4,一方面饵料不易散落在水中,同时,也可以减少水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台状支架1包括设置在上方的小圆环12、设置在下方的大圆环11、以及连接大圆环11与小圆环12的3-5根连接杆13,优选3根连接杆13,连接杆13不需要太多,太多的连接杆13可能会造成银鲳与连接杆13碰撞,3根连接杆13,结构稳定。
其中,所述大圆环11与饵料食台4固定连接,优选的,大圆环1与饵料食台4可采用螺栓及连接扣进行锁定;所述小圆环12与圆形半透明盘2可拆卸连接,可采用卡扣连接或螺栓及连接扣锁定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扣上具有供大圆环或小圆环放置的凹槽,且其两端具有连接孔,从而通过螺栓锁定在连接孔内与饵料食台4或圆形半透明盘2连接,饵料食台4或圆形半透明盘2应当具有连接用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小圆环12上设置有相互交叉的两定位杆,两所述定位杆的交点处位置下方固定连接有挂钩3;所述定位杆与小圆环一体成型或焊接固定,可根据材料选择连接方式;所述挂钩3的上方可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或扣环等方式固定在两定位杆交叉点。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饵料食台4的直径为90-120cm。
实施例1
1、利用大水桶从沿海滩涂的环沟内捕获野生银鲳,叉长在5cm-7cm,直接转移至室内池驯养。将所捕获的野生银鲳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置于不同室内池进行喂养。
2、在野生银鲳进室内池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野生银鲳的水池均进行全池泼洒氟苯尼考2.5mg/L, 光照控制在500LUX-1000LUX,盐度25-28,溶解氧6.5mg-8.0mg,pH-8.5,距离池边一米内不设置增氧气头,气头要粗气石,水泥池规格7.7m×4.7m,水深1.1米,水温28.6℃,苗种投放密度为每池100尾。
对照组的野生银鲳在饵料食台放置虾糜,进行虾糜投喂。
实验组的野生银鲳,以以下方式进行驯养:
(1)在刚入池的野生银鲳苗由于环境改变,游泳不集群和稳定,此时投放每平方20g活脊尾白虾苗,供其摄食,恢复体力,期间会有少部分鱼出现死亡。
(2)一周后,银鲳苗不出现死亡,开始集群巡游。
此时将圆形半透明盘置于水泥池水面,其下设置挂钩,人工饵料搓团挂在挂钩上,鱼和虾比例1:1,鱼虾占饲料比例85%,其余为淀粉和赖氨酸EM菌等,饲料总蛋白含量在55%,在挂钩底部有饵料食台。
早晨8:00左右投放饵料,大约1分钟后有2尾鱼开始围绕在圆形半透明盘底部,随即开始摄食人工饵料,大约半小时后绝大部分银鲳苗来摄食饵料,中午12:00 和下午4:00再次投放饵料,每天进行三顿投喂驯化。在摄食情况下,大约10分钟后,饵料会从挂钩掉落到饵料食台上,鱼逐渐上去摄食,连续驯化一周后,撤去圆形半透明盘,再过一周后可以撤去挂钩直接投喂在饵料食台上,饵料搓成6-8cm为宜,不容易散开。每次投喂量为体质量的2%-5%。
(3)经过三周驯化以及水泥池的适应,野生银鲳可以很好的摄食人工饵料,浪费的饵料小于1%。
实验结果如下:经过近三个月驯化,投喂虾糜的对照组,野生银鲳规格8cm-10cm,成活率30%,残饵率=13.6%,而饵料驯化养殖的银鲳平均叉长12.5cm,成活率76%,残饵率=1.2%。
实施例2
在完成驯饵后,在水泥池中投放100尾银鲳苗,尝试5种蛋白含量的银鲳饲料,含40%、60%、75%和85%、95%的比例添加鱼粉:虾粉 1:1,其余用淀粉和EM菌溶液替代,蛋白含量分别为26%,40%,50%,55%,95%。搓成圆球状,一次只放置一种饵料, 5分钟后拍照记录各饵料食台周边1m内鱼集群的数量,拍摄三次计数,拍照后取出饲料,每种饲料间隔1h,结果表明,26% 和40%的银鲳集群摄食数量仅为12-18尾,而75%,85%,95%比例的鱼数量达到45尾-70尾。饵料中85%的比例添加鱼粉:虾粉 1:1,其余用淀粉和EM菌溶液替代,吸引鱼数量达到70尾。
实施例3
银鲳苗圆盘对比试验
圆盘对比试验是在驯饵第一阶段时期进行的,实验期间亮光,光线保持在500LUX-920LUX,水温23℃,溶氧6.9mg/L,试验期间不投喂人工饵料。此时银鲳还不能很好的摄食人工饵料,因此,本实施例中银鲳苗圆盘对比试验采用天然饵料。具体方法如下:
设置2个水泥池,其中,一个水泥池的饵料食台上放置9cm的圆形半透明盘,下方挂上饵料,另一个水泥池的饵料食台只有挂钩没有圆形半透明盘,挂饵前称取饵料的重量,重复三次,每次间隔时间2h。
自上而下的对饵料食台1m内进行拍照,统计1min时周围鱼的数量,5min后捞取饵料团沥水表面后称重,1min时,有实验组(圆盘组),45尾银鲳围绕在圆形半透明盘周围,对照组(无圆盘组 )15尾,5min后捞取饵料称重,圆盘组从104g(三次合计)下降到68g(三次合计),摄食比例约为35%,而无圆盘组从106g下降到89g(三次合计),摄食比例16%(三次合计);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圆盘组与非圆盘组在银鲳摄食情况对比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由上表1可见,圆盘组相对于无圆盘组,饵料重量从挂钩前到捞出沥干后下降明显,摄食比例更高,因此,可见有圆形半透明盘的实验组对野生银鲳具有吸引力,利用圆形半透明盘能够更好、更快的驯化银鲳。
本发明通过21天的驯化试验,共保存活体银鲳300余尾,幼鱼活力强,体型正常,摄食配合饲料积极。通过优选的圆形半透明盘、优选的挂钩挂饵,优选的饵料食台球形饵料等方案,使得野生银鲳幼鱼的驯饵变得简便,野生银鲳的成活率从30%提高至约76%,残饵率从>10%减少到<1%。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野生银鲳养殖置于室内水泥池前,全水泥池泼洒氟苯尼考,光照500lux-2000lux,水泥池的加氧方式为多气头加氧,气头密度为每3m2布置一个气头,在距离池边1m范围内的气头处于非打开状态;
步骤二:在野生银鲳适应一周后,开始驯食;驯食时,将一圆形半透明盘放置在水面上方,用挂钩将粘性团状的饵料挂在圆形半透明盘下方20cm;挂钩底部用饵料食台接住饵料,饵料会从挂钩掉落到饵料食台上,鱼会跟随着掉落的饵料到饵料食台上摄食;每天投喂3次;
步骤三:连续驯化一周,撤去圆形半透明盘,再过一周后可以撤去挂钩直接投喂在饵料食台上,饵料搓成6-8cm直径圆球;每天投喂3次;
步骤四:经过三周驯化以及水泥池的适应,野生银鲳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饵料;
所述圆形半透明盘为红色、黄色、绿色或白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选取的野生银鲳的规格叉长为:5cm-7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包括75%-95% 主料和5% -25% 辅料,所述主料采用鱼粉和虾粉按照1:1配比制成;所述辅料至少包括淀粉和赖氨酸EM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水泥池中全池泼洒氟苯尼考2.5mg/L,盐度25-28‰,溶解氧6.5 mg/L-8.0 mg/L,pH-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泥池规格7.7m×4.7m,水深1.1米,苗种投放密度为每池100-300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头选用粗气石。
7.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用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台状支架、设置在圆台状支架上方的圆形半透明盘、用于挂住粘性团状的饵料的挂钩、用于承接散落饵料的饵料食台,所述挂钩设置在圆台状支架上端内部且设置在圆形半透明盘下方;所述饵料食台设置在圆台状支架的最下方;
所述圆形半透明盘为红色、黄色、绿色或白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用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半透明盘置于水面上,圆形半透明盘直径为12-20cm,所述挂钩距离圆形半透明盘的距离为15-25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用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半透明盘可拆卸连接于圆台状支架的上方。
CN202111362029.0A 2021-11-17 2021-11-17 野生银鲳室内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Active CN113940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2029.0A CN113940295B (zh) 2021-11-17 2021-11-17 野生银鲳室内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2029.0A CN113940295B (zh) 2021-11-17 2021-11-17 野生银鲳室内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295A CN113940295A (zh) 2022-01-18
CN113940295B true CN113940295B (zh) 2022-11-22

Family

ID=7933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2029.0A Active CN113940295B (zh) 2021-11-17 2021-11-17 野生银鲳室内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029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2030A (ja) * 2003-07-31 2005-03-03 Nippon Suisan Kaisha Ltd 摂餌を誘引する色を有する養魚用飼料
CN201995459U (zh) * 2011-04-21 2011-10-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鲳鱼饵料台
CN104430113A (zh) * 2014-11-28 2015-03-25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鳙鱼养殖驯化饲料台及其养殖驯化鳙鱼的方法
CN106342731A (zh) * 2016-08-29 2017-01-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银鲳野生苗种的驯化方法
CN207411243U (zh) * 2017-09-13 2018-05-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银鲳的饵料投喂装置
CN110214735A (zh) * 2019-05-14 2019-09-10 郑百成 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
CN209995165U (zh) * 2019-05-30 2020-01-31 厦门金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式饲料
CN112568149A (zh) * 2020-09-18 2021-03-30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60658A1 (en) * 2004-01-24 2005-07-28 Andrzej Buczkowski Fishing lure
US7877923B2 (en) * 2007-03-12 2011-02-01 David Dudley Fishing lures
CN103976156A (zh) * 2014-04-01 2014-08-13 宁波大学 一种银鲳的专用饲料
CN104798715B (zh) * 2015-04-20 2017-08-25 微山县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 一种投喂鱼种的双层食台的使用方法
CN110100771B (zh) * 2019-06-13 2021-07-20 宁波大学 一种养殖银鲳幼鱼的快速驯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2030A (ja) * 2003-07-31 2005-03-03 Nippon Suisan Kaisha Ltd 摂餌を誘引する色を有する養魚用飼料
CN201995459U (zh) * 2011-04-21 2011-10-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鲳鱼饵料台
CN104430113A (zh) * 2014-11-28 2015-03-25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鳙鱼养殖驯化饲料台及其养殖驯化鳙鱼的方法
CN106342731A (zh) * 2016-08-29 2017-01-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银鲳野生苗种的驯化方法
CN207411243U (zh) * 2017-09-13 2018-05-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银鲳的饵料投喂装置
CN110214735A (zh) * 2019-05-14 2019-09-10 郑百成 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
CN209995165U (zh) * 2019-05-30 2020-01-31 厦门金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式饲料
CN112568149A (zh) * 2020-09-18 2021-03-30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黄鱼仿生态养殖技术;叶春宇;《科学养鱼》;20050610(第06期);第52-5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295A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tanabe et al.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mutton snapper Lutjanus analis, a new candidate marine fish species for aquaculture
CN101637136B (zh)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CN101884311B (zh) 半滑舌鳎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方法
Zmora et al. Microalga for aquacultur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CN110100771B (zh) 一种养殖银鲳幼鱼的快速驯化方法
CN110074023B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CN102919186B (zh) 一种多鳞鱚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7926774B (zh) 大泷六线鱼野生亲鱼池塘网箱培育方法
CN112616739A (zh) 一种盐田虾养殖有效防治桃拉综合征方法
CN111316940A (zh) 一种密斑刺鲀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8935246B (zh) 一种乌贼育苗活饵料收集与室内暂养方法
Mims et al. Production of paddlefish
CN111296333A (zh) 一种高体雅罗鱼雌鱼与瓦氏雅罗鱼雄鱼杂交育种的方法
CN113940295B (zh) 野生银鲳室内快速驯化方法及驯化装置
Roca et al. Improving larval culture and rearing techniques on common snook (Centropomus undecimalis)
CN216164481U (zh) 野生银鲳室内养殖驯养与人工饵料快速驯化装置
CN102119678A (zh) 鬼鲉网箱养殖方法
Tamaru et al. Status of the culture of milkfish (Chanos chanos), striped mullet (Mugil cephalus), and grouper (Epinephelus sp.)
CN111316942B (zh) 一种防控外来海洋贝类生物入侵的规模化养殖方法
CN107372230A (zh) 一种唇鲮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14051958A (zh) 一种深远海鲍鱼养殖方法
CN113229182A (zh) 人工杂交鲈鱼及其育种方法
Boeing et al. Larval feed alternatives
CN112535129A (zh) 一种圆头楔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JP2006271209A (ja) 二枚貝成熟卵磨砕物の添加による二枚貝浮遊幼生飼育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