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7136B -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7136B
CN101637136B CN2008100411408A CN200810041140A CN101637136B CN 101637136 B CN101637136 B CN 101637136B CN 2008100411408 A CN2008100411408 A CN 2008100411408A CN 200810041140 A CN200810041140 A CN 200810041140A CN 101637136 B CN101637136 B CN 101637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water mussel
seedling
mussels
host fish
incubation st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411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7136A (zh
Inventor
李家乐
白志毅
汪桂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411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7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7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7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7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7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亲蚌培育、采苗、寄生阶段蚌苗培育、脱苗后蚌苗培育和小蚌培育步骤。所述亲蚌优选蚌龄为4~5龄;所述亲蚌的选择时间晚秋并专池培育;寄主鱼为黄颡鱼;寄主鱼营养强化培育以蚌肉投喂;所述寄主鱼附着钩介幼虫的密度为3~4万个/kg寄主鱼;寄生阶段蚌苗培育、蚌苗培育和小蚌培育步骤放养密度分别为:1~1.5kg/m2,2~3万个/m2,150~250个/m2,控制流速分别为:1~1.5T/h,0.5~2T/h,2~3T/h。每日量化添加营养泥一次;每日至少操池2次。本发明使池蝶蚌幼蚌出苗率达3~4万个/m2,提高30%,繁育出的幼蚌体质优良,规格整齐。

Description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属于淡水贝类的繁育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珍珠产量达到1800多吨,98%以上是淡水珍珠。我国珍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珠大国,但产值仅占世界珍珠总产值的10%,主要原因是大规格、高质量的珍珠比例很低,而种质问题是造成珍珠规格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于是上海海洋大学和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进行联合攻关,自2000年至2006年历经7年时间共同培育出新品种康乐蚌[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Figure G2008100411408D00011
)],国家品种登记号:GS~02~001~2006,2007年1月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委会审定为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的优良杂交种。它是以池蝶蚌选育群体为母本,三角帆蚌鄱阳湖选育群体为父本,杂交而获得。
池蝶蚌系软体动物门Mollusca,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蚌科Unionidae,帆蚌属Hypriosis,池蝶蚌与三角帆蚌同属,原产于琵琶湖、赤霞湖等地,池蝶蚌是日本淡水珍珠的主要育珠贝类,我国1997年从日本引进了池蝶蚌,目前,池蝶蚌繁育技术完全照搬三角帆蚌相应技术规程,暴露出出苗率低、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为了扩大康乐蚌的推广范围,必须建立稳定的亲蚌杂交配套系。因此亟待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池蝶蚌幼蚌繁育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池蝶蚌幼蚌稳定高效的繁育方法。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亲蚌培育步骤;
(2)采苗步骤;
(3)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
(4)脱苗后蚌苗培育步骤;及
(5)小蚌培育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蚌培育步骤包括优质亲蚌选择:所述亲蚌蚌龄为3~5龄,体重为600~800g、壳长为15~20cm;优选的亲蚌蚌龄为4~5龄;所述亲蚌的外观,蚌壳外表疏密相间的生长线宽大,清晰可见;蚌体厚实,蚌壳鲜艳光亮,呈青蓝色,或褐红色,或黑褐色,或黄褐色;外鳃整齐无缺损,无寄生物;体质健壮,无任何病害;受惊后两壳闭合迅速,喷水有力;所述亲蚌的选择时间为繁育前一年的秋冬季节,优选的选择时间为晚秋,并专池培育,避免了劣质种源的混杂;
所述采苗步骤包括寄主鱼营养强化培育:投喂饲料有切断的蚯蚓、鲜蛋、切碎煮熟的蚌肉、煮熟轧碎的猪肠、小虾、小鱼,以切碎煮熟的蚌肉最佳;蚌肉切碎煮熟后喂寄主鱼,香味更浓,可增强寄主鱼类的适口性和食欲;投喂时严格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要求,做到匀、足、好,切忌时多时少;根据黄颡鱼摄食习性每天投喂两次,分早上6时左右、傍晚18时左右投喂,傍晚投喂量应多于早上,早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傍晚占2/3;日投喂量为寄主鱼体重的1.5%~2%,以30min左右吃完为准,让寄主鱼吃到七八成饱。寄苗前两天停食。
所述采苗步骤中,寄主鱼附着的钩介幼虫的密度为3~4万个/kg寄主鱼;所述寄主鱼为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ldraco(Richardson);所述黄颡鱼为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色泽鲜艳、无伤无病个体,体重在50±10g最佳。
所述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中,寄主鱼的放养密度以1m2育苗池放养寄主鱼1~1.5kg为宜。
所述蚌苗培育步骤中,蚌苗的放养密度以1m2育苗池放养蚌苗2~3万个为宜。
所述小蚌培育步骤中,小蚌的放养密度以1m2水泥池放养蚌苗150~250个为宜。
所述小蚌培育步骤中,小蚌的放养密度以每网箱放养100~150只蚌苗,每公顷放养60万个为宜。
所述蚌苗培育步骤中,添加营养泥技术,每天加入营养泥,营养泥的加入量与稚蚌的壳高一致,为了避免淤泥过多以及出现淤泥堆积的死角,造成稚蚌埋于其中而窒息死亡,严格量化添加营养泥,每日一次。
所述蚌苗培育步骤中,操池技术,每日至少操池2次,疏散蚌苗,操池时,手不要碰到池底。
所述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中,控制育苗池水的流速以1~1.5T/h为佳。
所述蚌苗培育步骤中,控制池水流速先期慢后期快,流速0.5~2T/h,夜间大于白天。
所述小蚌培育步骤中,控制流速前期小后期大,流速2~3T/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进一步完善了苗种繁育工艺,增加了亲蚌选种培育和寄主鱼营养强化技术环节,改进了添加营养泥和操池技术,并结合池蝶蚌的生物学特性,数字化了池蝶蚌幼蚌繁育过程中的各技术参数,包括亲蚌的选择,寄主鱼的暂养和营养强化,寄苗密度的控制,操池技术等,使池蝶蚌幼蚌稳定出苗率达到3~4万个/m2,提高了30%,同时繁育出的幼蚌体质优良,规格整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蚌培育步骤;2.采苗步骤;3.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4.脱苗后蚌苗培育步骤;及5.小蚌培育步骤。
1.亲蚌培育步骤
(1)进行亲蚌的雌雄鉴别,雌蚌和雄蚌的性状鉴别详见表1。
表1雌蚌和雄蚌的性状鉴别
  项目   雌蚌   雄蚌
蚌壳形状   在相同环境下,同龄的个体比雄蚌稍大,两壳较膨且较宽,后缘较圆钝。   在相同环境下,同龄的个体比雌稍小,蚌壳较狭长,后端略尖。
外鳃形状   鳃丝排列紧密,鳃丝数100~120条。   鳃丝排列稀疏,鳃丝数60~80条。
性腺颜色   生殖期间性腺呈桔黄色,用针刺后有颗粒状物质流出。   生殖期间性腺呈乳白色,用针刺后有白色浆液流出。
(2)优质亲蚌选择
雌蚌与雄蚌来自无病区的池蝶蚌保种池。选择亲蚌的年龄3~5龄、体重600~800g、壳长15~20cm。优选亲蚌为4~5龄。外观为蚌壳外表疏密相间的生长线宽大,清晰可见。蚌体厚实,蚌壳鲜艳光亮,呈青蓝色,或褐红色,或黑褐色,或黄褐色。外鳃整齐无缺损,无寄生物。体质健壮,无任何病害。受惊后两壳闭合迅速,喷水有力。
(3)亲蚌的贮存和运输
在晚秋,气温在5~15℃的日子选择亲蚌。选好后立即运输。运输时避免剧烈颠颇。亲蚌用竹筐装运。先在筐底放一层水草铺垫,然后放入亲蚌摆齐,让蚌的出水口向上,逐个靠紧。然后再在上方铺一层水草,再摆上蚌。这样层复一层,加盖封固即可装运。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打开筐,将亲蚌入池养殖。
(4)亲蚌的放养与培育
将亲蚌放于亲蚌培育池专池培养。放养时,先在雌雄亲蚌的外壳做好性别标记,然后按1∶1的性比装在底径为45cm的锥形网笼里,每笼装4只,吊养于水面下30~35cm处,笼与笼间距1m,行间距1m。亲蚌放养密度为9000~12000只/ha。
来年2月一3月,用施肥和加换水的方法把池水的水色调至黄绿色;经常用生石灰将池水的PH值调至7~8;使用增氧设备,把池水的溶氧量调至5mg/L以上培育亲蚌。
2.采苗步骤
采苗在每年的4月~6月进行,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较为合适。采苗水温在18~30℃之间,最适水温为20~25℃。
所述寄主鱼选择个体重50g左右、体表光滑且粘液丰富,无病无伤的健康的黄颡鱼为佳。繁殖100万只幼蚌需要75kg寄主鱼。运输应激后的池养黄颡鱼成鱼充分恢复和驯化所需的最少时间是3周,因此,为了恢复黄颡鱼的体质,应提前至少3周将鱼运到生产基地进行暂养。
(1)寄主鱼暂养
黄颡鱼暂养一般采用池塘或网箱。寄主鱼未购进之前,池塘要进行清整消毒,采用生石灰消毒,塘底要整平,修补塘埂,开好进排水沟,安装好拦鱼设备,采取微流水和流水培育,以增强寄主鱼的体质。池塘面积不要过大,以1亩左右为好,以便于及时捕捞。网箱一般设在育蚌池、成鱼塘或鱼种池内,网箱规格4m×4m×2m。网目不要过大,一般采用1.5~2cm。网箱应于寄主鱼种入箱前10~15d安装下水,箱壁附着藻类后可防止寄主鱼体磨擦损伤,以提高成活率。另外,网箱暂养,寄主鱼在箱内活动不慎时,鱼鳍容易挂到网线,因此,每天需检查网箱2~3次,发现鱼鳍挂网要及时解脱,否则,会出现少数寄主鱼因饥饿等而逐渐死亡。放养密度,池塘暂养每亩放养1000kg左右。网箱暂养,每箱放养85~110kg。
(2)寄主鱼营养强化培育
投喂饲料有切断的蚯蚓、鲜蛋、切碎煮熟的蚌肉、煮熟轧碎的猪肠、小虾、小鱼,以切碎煮熟的蚌肉最佳。每年养蚌场有大批植珠手术分离外套膜和除去贝壳后的斧足、肌肉和内脏等以及剖蚌取珠后的蚌肉,数量较多,资源较丰富,利用这批蚌肉喂养黄颡鱼,能大大降低蚌苗生产成本。蚌肉切碎煮熟后喂寄主鱼,香味更浓,可增强寄主鱼类的适口性和食欲。蚌肉经煮熟过程的高温杀灭了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降低了寄主鱼类的发病率。投喂时严格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要求,做到匀、足、好,切忌时多时少。根据黄颡鱼摄食习性每天投喂两次,分早上6时左右、傍晚18时左右投喂,傍晚投喂量应多于早上,早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傍晚占2/3。日投喂量为寄主鱼体重的1.5%~2%,以30分钟左右吃完为准,让寄主鱼吃到七八成饱。实际操作中,随水温、气候适当调整,气压低、天气闷热、雷阵雨或连绵阴雨时,要少喂或停喂。
(3)停食
用作采苗的寄主鱼在采苗前须停食两天。
(4)亲蚌产苗
1)挑选钩介幼虫成熟的雌性亲蚌
以外鳃丰满厚实,颜色呈褐黄色、或紫黑色与灰黄色相间;用针刺入外鳃中段部位,然后顺着鳃丝方向小心地取出钩介幼虫,能带出一条连续不断的细线到壳外的雌亲蚌为佳。
2)检查钩介幼虫成熟度
外观:外鳃瓣非常丰满,鳃丝粗壮,呈现橙黄色或暗红色。
足丝:用解剖针点刺鳃瓣,若能带出一条丝状的钩介蚴虫,则说明“育儿囊”内的钩介蚴虫发育已成熟。成熟的钩介蚴虫足丝发达,相互交织在一起而形成了丝状体。
镜检:将取出的钩介幼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如果一个视野里的钩介幼虫全部或大部破膜,且两壳巳能微微扇动,足丝粘连,则表明钩介幼虫大多成熟。
3)产苗
将选好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雌蚌洗干净,在阴凉处露空0.5~1h,时间的长短视空气湿度做调整。平放在底径约50cm、高20~25cm的大盆中每盆放10个为宜,加清水(与池水温度差不超过1℃)至刚好浸没雌蚌为准。雌蚌排出成团状的絮状物,约30~45min已有一定密度后,取出雌蚌,放入另一大盆中继续让其产苗。
(5)采苗
用手在大盆中轻轻地搅动水体,使含钩介幼虫的絮状物散开。将寄主鱼放入产苗盆内,每只雌蚌通常放入寄主鱼0.5~1kg,进行静水采苗。采苗时间控制在10~20min,密度以3~4万个/kg寄主鱼为宜。采苗期间,用一个小型增氧泵给产苗盆中增氧。采好苗的寄主鱼应及时放入流水育苗池内饲养。
3.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
寄生阶段蚌苗培育重点是寄主鱼饲养。
1m2育苗池以放养寄主鱼1~1.5kg为宜。育苗池水的流速以1~1.5T/h为佳。
每日投饲二次活蚯蚓或碎蚌肉,日投喂量为寄主鱼重量的1.5%~2%左右。残饵要及时清除。
每日上午8时、中午12时和下午5时各测水温一次,并求平均值。累计水温达180℃时,将要脱苗。一般需7~16d。
脱苗前1~2d,停止给寄主鱼投食,把寄主鱼捞出放入盛水的容器内,将育苗池打扫干净,放新水至17cm,再放入寄主鱼。至鳃丝及鳍条上的小白点消失,累计水温达200℃,蚌苗已基本脱完。及时将寄主鱼轻轻捞出,转入蚌苗培育。
4.蚌苗培育步骤
(1)放养密度
1m2育苗池放养蚌苗2~3万个为宜。
(2)控制流速
池水流速先期慢后期快,流速0.5~2T/h,夜间大于白天。
(3)增加溶氧
池水溶氧量不得低于5mg/L。
(4)添加营养泥
每天加入营养泥,营养泥的加入量与稚蚌的壳高(0.3mm~1cm)一致,为了避免淤泥过多以及出现淤泥堆积的死角,严格量化添加营养泥,每日一次。
(5)操池炼苗
为了避免蚌苗过于集中而窒息死亡,坚持勤操池,每日至少2次,疏散蚌苗。操池时,手不要碰到池底。
5.小蚌培育步骤
采用水泥池培育小蚌。
(1)水体消毒
生石灰消毒浓度为350mg/L,使用时先将生石灰加适量水化开迅速,全池均匀泼洒,药效时间为7~10d。
(2)放养规格
壳长0.8~1cm的蚌苗。
(3)放养密度
1m2放养蚌苗150~250个为宜。
(4)控制流速
保持流水,流速一般2~3T/h,前期小后期大。
实施例2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蚌培育步骤;2.采苗步骤;3.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4.脱苗后蚌苗培育步骤;及5.小蚌培育步骤。技术规程前4个步骤与实施例1同,不同之处在小蚌培育步骤,采用网箱培育。
5.小蚌培育步骤
采用网箱培育。
(1)水体和网箱消毒
与实施例1的5.小蚌培育的(1)水体消毒部分相同。
(2)放养规格
壳长0.8cm~1cm的蚌苗。
(3)放养密度
所述网箱大小为50cm×50cm×10cm,以每网箱放养100~150只蚌苗,每公顷放养60万个为宜。
(4)网箱吊养
每箱间距4m左右,吊养于水下30cm处为宜。
(5)添加营养泥
厚度以幼蚌能直立为度,0.8~1cm。
(6)勤洗网衣
网衣上的附着藻类要勤洗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

1.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亲蚌培育步骤;所述亲蚌培育步骤进一步包括一优质亲蚌选择步骤;所述优质亲蚌选择蚌龄为4~5龄、体重为600~800g、壳长为15~20cm的亲蚌;所述亲蚌的选择时间为晚秋;将亲蚌放于亲蚌培育池专池培养;放养时,先在雌雄亲蚌的外壳做好性别标记,然后按1∶1的雌雄比装在底径为45cm的锥形网笼里,每笼装4只,吊养于水面下30~35cm处,笼与笼间距1m,行间距1m;亲蚌放养密度为9000~12000只/ha;来年2月-3月,用施肥和加换水的方法把池水的水色调至黄绿色;经常用生石灰将池水的PH值调至7~8;使用增氧设备,把池水的溶氧量调至5mg/L以上培育亲蚌;
(2)采苗步骤;
(3)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
(4)脱苗后蚌苗培育步骤;及
(5)小蚌培育步骤;
所述采苗步骤包括寄主鱼营养强化培育;
所述寄主鱼通过投喂切碎煮熟的蚌肉为饲料进行营养强化培育;
所述寄主鱼每天投喂两次,早上6时投喂一次、傍晚18时投喂一次;
所述寄主鱼的傍晚投喂量应多于早上投喂量;
所述寄主鱼的早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1/3,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2/3;
所述日投喂量为寄主鱼体重的1.5%~2%,以30min左右吃完为准,让寄主鱼吃到七八成饱;
所述采苗步骤中,寄主鱼附着的钩介幼虫的密度为3~4万个/kg寄主鱼;
所述采苗步骤中,所述寄主鱼为黄颡鱼;
所述黄颡鱼为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色泽鲜艳、无伤无病个体,体重在50±10g;
所述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中,寄主鱼的放养密度为1m2育苗池放养寄主鱼1~1.5kg;
所述蚌苗培育步骤中,蚌苗的放养密度为1m2育苗池放养蚌苗2~3万个;
所述蚌苗培育步骤中,每天量化添加营养泥一次,所述营养泥的加入量与稚蚌的壳高一致;
所述蚌苗培育步骤中,每日至少操池2次,疏散蚌苗;
所述寄生阶段蚌苗培育步骤中,控制育苗池水的流速为1~1.5T/h;
所述蚌苗培育步骤中,控制池水流速先期慢后期快,流速0.5~2T/h,夜间大于白天;
所述小蚌培育步骤中,控制流速前期小后期大,流速2~3T/h。
CN2008100411408A 2008-07-29 2008-07-29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Active CN101637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11408A CN101637136B (zh) 2008-07-29 2008-07-29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11408A CN101637136B (zh) 2008-07-29 2008-07-29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7136A CN101637136A (zh) 2010-02-03
CN101637136B true CN101637136B (zh) 2011-12-14

Family

ID=41612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411408A Active CN101637136B (zh) 2008-07-29 2008-07-29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7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4585B (zh) * 2011-03-24 2013-06-05 湖州师范学院 池蝶蚌与大宗淡水鱼混合养殖方法
CN102283158A (zh) * 2011-07-18 2011-12-21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构建三角帆蚌大规模家系的亲蚌繁育配组设施及方法
CN102550457B (zh) * 2012-01-17 2015-04-15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方法
CN106172125A (zh) * 2016-07-15 2016-12-07 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蝶尾金鱼繁殖和选育的方法
CN110301382B (zh) * 2019-08-13 2021-08-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橄榄蛏蚌稚蚌培育的方法
CN112205330A (zh) * 2020-10-28 2021-01-12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猪耳丽蚌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方法
CN112262797A (zh) * 2020-10-28 2021-01-26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2535129A (zh) * 2020-11-25 2021-03-23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头楔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CN112471017A (zh) * 2020-12-17 2021-03-12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鱼尾楔蚌的人工繁育技术
CN112616733A (zh) * 2020-12-18 2021-04-09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蚌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2655613A (zh) * 2020-12-21 2021-04-16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线裂脊蚌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2616734A (zh) * 2020-12-30 2021-04-09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圆顶珠蚌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2616735A (zh) * 2020-12-31 2021-04-09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洞穴丽蚌的人工繁育技术
CN112690234A (zh) * 2021-01-18 2021-04-23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寄主鱼的橄榄蛏蚌幼蚌人工繁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7136A (zh)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7136B (zh) 一种池蝶蚌幼蚌的繁育方法
CN103283652B (zh)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方法
CN104206329B (zh) 一种池塘克氏原螯虾春苗繁育方法
CN104855310B (zh) 一种光唇鱼仿生态工厂规模化繁育驯养方法
CN104472412B (zh) 一种刀鲚阶梯式繁育方法
CN106172101B (zh) 一种月鳢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养殖方法
CN101411311A (zh) 松江鲈鱼苗种的生产方法
CN101664011A (zh) 克氏原螯虾的土池繁殖方法
CN104542407B (zh) 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
CN109804953B (zh) 一种紫伪翼手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KR20180047631A (ko) 어미 해삼 육상관리를 통한 해삼 인공종묘 생산시기 조절방법
CN104026070B (zh) 一种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CN103314898A (zh) 一种规模化网箱养殖鲤鱼的方法
KR102134555B1 (ko) 어미 해삼 육상관리를 통한 해삼 인공종묘의 조기생산방법
CN106942103B (zh) 一种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JP3486585B2 (ja) 肉食性巻き貝の養殖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771430A (zh) 一种湘云鲫2号发塘方法
CN103314909A (zh) 一种湖泊底播增殖河蚬方法
CN107211934A (zh) 罗非鱼网箱养殖
CN113349117A (zh) 一种脉红螺池塘生态育苗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60170A (zh) 湘鲶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方法
CN107223598B (zh) 一种一龄刀鲚池塘串联式生态繁育养殖方法
CN102369892A (zh) 青虾立体养殖方法
CN104304181A (zh) 中华鳖的高密度池塘养殖技术
CN111066695B (zh) 一种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空心菜立体种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