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9229A - 静态增益校准 - Google Patents

静态增益校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9229A
CN113939229A CN202080042412.5A CN202080042412A CN113939229A CN 113939229 A CN113939229 A CN 113939229A CN 202080042412 A CN202080042412 A CN 202080042412A CN 113939229 A CN113939229 A CN 113939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calibration
static
dynamic
scan
ray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24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J·维塔根
E·胡梅尔
F·S·B·范尼亚纳滕
J·A·范鲁伊杰恩
P·G·范德哈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ublication of CN113939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9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2Calibration
    • A61B6/585Calibration of detector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064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beam
    • A61B6/4085Cone-be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coupled by a rigid structure
    • A61B6/444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coupled by a rigid structure the rigid structure being a C-arm or U-ar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像的X射线系统(1、10)和一种增益校准方法。所述系统的组件(4、14)可移动到不同的扫描坐标,以当所述组件移动时以动态模式在多个所述扫描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所述组件还可移动到预定参考坐标,以当所述组件静止时以静态模式在所述参考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由所述X射线系统包括的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被配置为接收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一输入,并且获得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二输入,并且确定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每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根据在所述扫描坐标中的一个处以所述动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所述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根据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

Description

静态增益校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射线系统,并且涉及用于X射线系统的增益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准确和可靠地工作,复杂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或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扫描器需要由现场服务工程师在每年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校准。重度使用的CT或CBCT扫描器需要甚至更频繁的校准,在此情况下,不复杂的校准程序将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执行频繁的校准扫描是耗时的程序,在该程序期间,CT或CBCT扫描器不可用于患者使用,并且因此应当提前被充分地安排。
用于灵活X射线CT/CBCT系统中的图像均匀性校正的增益校准在2015年4月16日的文献US2015/0103972A1(BREDNO等人)中已经被描述为系统元件(其中包括源和探测器)的相对移动的必要结果。系统元件的相对运动是由这种灵活系统中的缺乏结构刚性(其放大了系统磨损、臂运动等的影响)引起的。为了在尽管有系统元件之间的可能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实现增益校准,公开了一种运动层分解单元和方法,其将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分解成系统元件在不同机架取向处的相对位置的指示。传感器输入可以作为进一步的输入数据贡献给分解单元。校正单元使用如此获得的系统元件在不同机架取向处的相对位置的指示来校正测量的衰减。
所提出的分解单元和方法导出针对每个系统元件的位置信息,这使得典型的多元件X射线系统的增益校准更加复杂。仅针对系统元件的初始位置的准确测量实现准确的增益校准结果,并且可能需要对分解单元的额外传感器输入来获得令人满意的增益校准。此外,所描述的用于增益校准和均匀性校正的方法在每个机架位置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这使得校准方法在灵活X射线CT扫描器中是耗时的校准方法,对于灵活X射线CT扫描器,存在涉及不同臂移动的各种各样的扫描轨迹并且均需要专用的校准扫描。
鉴于CT/CBCT扫描器的频繁且更广泛的使用,更快且要求更低的增益校准方法因此是期望的。
发明内容
在图像引导的诊断和介入程序中(例如,在涉及血管、心血管、非血管和神经干预或诊断的诊断和微创外科手术的医学领域中)存在朝向更灵活的开放式机架X射线成像系统的更大部署的趋势。这些用于医学成像的更灵活的开放式X射线系统在介入程序期间提供对患者和患者周围的更好可接近性,并且同时最小化出于成像目的的患者的不必要的重新定位。与快速采集协议一起,这允许依赖于图像引导的节省时间的程序,例如在手术室中,其占用时段被有效地减少。与具有封闭机架的永久安装的CT扫描器相比,更灵活的开放式X射线系统的缺点是降低的结构刚性。这引起在开放式台架的移动期间对机械振动、机械负载、动态力等的灵敏度增加,这些都对关键系统部件相对于彼此的几何对准具有显著影响,包括诸如X射线源、准直器和滤波器、X射线探测器、X射线防散射栅格等部件。例如,在运动、旋转或加速期间分别存在于灵活C型臂/C型弧中并施加到灵活C型臂/C型弧上的振动和弯曲力通常导致源中的X射线管与探测器之间的位置的相对变化,所述探测器可能具有附接到其上的防散射栅格。即使X射线管与探测器之间的位置的小变化也引起由探测器探测到的白场曝光图案的显著变化。取决于C型弧的速度和加速度,投射到探测器上的防散射栅格的阴影也可能显著偏移。如果没有例如借助于充分的校准方法适当地考虑,这些影响通常通过出现不想要的伪影而使重建图像质量劣化。这在X射线投影图像采集期间经历失真的探测器增益是首要和最该注意的,该增益动态地偏离针对理想的刚性系统几何配置记录的理想增益,对于该理想的刚性系统几何配置,个体系统部件不经受其相应位置的变化。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合适的增益校准方法以及应用该增益校准方法的相关X射线成像系统,以便以易于操作且更快速的方式减少和/或校正不想要的时间相关的增益变化。
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来实现。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成像的X射线系统包括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源和探测器。所述探测器被布置成远离所述源以探测由所述源发射的在穿过成像区域之后的辐射。所述组件可移动到由所述成像区域周围的至少一条扫描轨迹限定的不同扫描坐标,以当所述组件移动时以动态模式在多个所述扫描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所述组件还可移动到预定参考坐标,以当所述组件静止时以静态模式在所述参考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至少一个处理单元由所述X射线系统包括,并且被配置为:接收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一输入;获得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二输入;并且至少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输入和所获得的第二输入来确定与所述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中的每个相对应的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每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根据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至少一条扫描轨迹的所述扫描坐标中的一个扫描坐标处以所述动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所述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根据在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并且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比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更晚地发生,使得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和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时间上不交叠。
根据特定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获得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三输入;并且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输入、所获得的第二输入和所获得的第三输入来确定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所述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根据在紧接在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之后的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所述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在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所述开始时间之前,使得所述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和所述后续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时间上不交叠。
根据特定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结束时或者在其之后确定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
根据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校准用于成像的X射线系统的增益参数的方法,所述X射线系统包括源和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源和所述探测器可共同移动到由所述成像区域周围的至少一条扫描轨迹限定的不同扫描坐标,以在移动时以动态模式在多个所述扫描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并且所述组件还可共同移动到预定参考坐标,以在静止时以静态模式在所述参考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获得静态增益校准参数,并且至少基于所获得的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和所获得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来确定与所述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中的每个相对应的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每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根据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至少一条扫描轨迹的所述扫描坐标中的一个扫描坐标处以所述动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所述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根据在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并且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比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更晚地发生,使得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和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时间上不交叠。
本文描述的增益校准方法特别有用地用于成像的X射线系统是更灵活的开放式机架X射线成像系统,诸如可移动和永久安装的C型臂X射线成像系统。然而,本文描述的增益校准方法也适用于具有封闭机架的常规计算机断层摄影(CT)X射线成像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加速了由用户或有经验的现场工程师在安装系统的场所处执行的X射线CT或CBCT系统的常规静态增益(重新)校准。该增益校准可以以不太耗时的方式执行,因为并非系统操作者可用的每一个单个轨迹都需要对应的旋转扫描,而是仅需要有限数量的快得多的静态扫描。因此,即使对于频繁使用的X射线CT和CBCT系统,也以成本和时间有效的方式确保质量保证。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静态增益校准导致重建的图像数据中的伪影的减少,并且吸收系数可以被更准确地确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静态增益校准可以用于所采集的X射线投影数据的非均匀性校正和/或用于重建的图像数据的校正。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静态增益校准可以容易地并入到现有的X射线系统和扫描程序、协议等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静态增益校准还可以与更灵活或开放式X射线系统(诸如可移动或固定安装的C型臂X射线系统)一起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静态增益校准可以将空气扫描用于增益校准参数调整,并且因此不依赖于体模。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例如在X射线系统的安装期间的初始校准扫描期间或在一个或多个规律服务间隔期间获得的先前增益校准的所得参数可以存储在X射线系统的存储单元上或网络驱动器上的数据记录中,以供在随后的静态增益校准期间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特定和优选方面在所附独立和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以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和其他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适当地组合,而不仅仅是如权利要求中明确阐述的。
为了概述本发明和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达成的优点的目的,已经在这里和前文中描述本发明的某些目的和优点。当然,应理解到,不一定根据本发明的任何的特定的实施例来达成所有的这些目的或优点。因此,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可以达成或最佳化的方式来体现或实现如在此教导的一个优点或一组优点,而不一定达成如在此教导或建议的其他的目的或优点。
参考下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本发明现在将会以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来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移动C型臂X射线成像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永久安装的C型臂X射线成像系统。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校准X射线成像系统中的增益参数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附图中,为了说明的目的,元件中的一些的大小能够被夸大并且未按比例绘制。尺寸和相对尺寸不一定对应于本发明的实践的实际减少。
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对范围的限制。
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特定实施例并且参考某些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要注意的是,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后列出的模块;它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因此,它被解释为指明所提及的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或部件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因此,表述“包含模块A和B的设备”的范围不应限于仅由组件A和B组成的设备。这意味着对于本发明,设备的仅相关部件是A和B。
在本说明书全文中对“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的多个地方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的出现不一定但可以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如依据本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类似地,应当理解,在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描述中,为了简化本公开内容并有助于理解各种发明性方面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各种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然而,本公开内容的方法不应被解读为反映要求保护的发明需要比每个权利要求中明确叙述的更多特征的意图。相反,如以下权利要求所反映的,发明性方面在于比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更少的特征。因此,详细描述后的权利要求由此明确地并入本详细描述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在本文提供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避免掩蔽对本说明的理解。
参考图1,示出了可移动C型臂X射线成像系统1的示范性实施例。可移动C型臂系统1包括组件4,例如采用典型的C形的弧形机械支撑结构,其包括被提供在其面对的端部部分处的源2和探测器3。X射线辐射由X射线源2生成和发射,并且在它到达远离源2且与源2相对布置的探测器3的顶表面之前穿过感兴趣成像(体积)区域,在感兴趣成像(体积)区域中,X射线辐射被散射和/或吸收。在对象或物体扫描中,除了在空气中发生的散射和吸收的量之外,所发射的X射线辐射还被对象(例如患者)或物体(例如体模)散射和/或吸收。探测器3将入射的X射线辐射信号转换为适于图像处理和重建的电信号。源到探测器的距离通常使得要被扫描的物体(例如,体模)或对象(例如,患者)适合在其间的空气空间中,例如,可以在从70cm至140cm的范围内变动,例如,约100cm。源到探测器的距离可以被设计为固定的,忽略与源到探测器的距离相比小的上述位置变化,或可以被设计为在距离范围内是可调节的。尽管源2在图1中被示出为处于顶部位置,但是通常优选的是以床下构造来操作C型臂成像系统1,在床下构造中,源2被放置在对象支撑件(例如床)下方以用于对医务人员的更好辐射保护。X射线源2可以包括X射线生成器块(例如DC转换块或高频生成器块)和X射线管(例如固定或旋转阳极管),以生成和发射X射线。发射的X射线谱通常是多色的。因此,C型臂成像系统1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滤波器元件和/或射束整形元件。合适的X射线探测器3优选地被提供为平板探测器,意味着X射线成像系统及其校准方法通常是针对锥形束CT设想的。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校准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封闭机架的常规扇形束CT扫描器,但是鉴于其更刚性的机架结构,后者的益处可能没那么显著。如果探测器3被提供为平板探测器,则通常使用脉冲源2。平板探测器鉴于其较低的高度轮廓(这在C型臂组件4的端部部分之间产生大的可接近空间)、其较宽的动态范围以及其无失真成像质量而具有优点。替代地,探测器3可以包括耦合到相机单元的图像增强器单元。
组件4通过臂11机械地连接到可移动工作站9。为了在与和C型臂组件4在空间中的不同取向和位置相关联的不同投影相对应的多个扫描坐标处收集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C型臂组件4在空间中的取向可以由运动控制器来控制。例如,C型臂组件4可以在第一方向A上是可旋转的,例如通过使它沿着围绕颅/尾成角方向的滚动轴线旋转,和/或可以在第二方向P上是可旋转的,例如通过使它围绕沿着右角度倾斜/左角度倾斜旋转方向的推进器轴线旋转。围绕推进器轴线的运动可以通过臂11本身的旋转或经由C型臂组件4相对于臂11的旋转来获得。在每个不同的扫描坐标处,源2可以被触发以发射X射线脉冲,并且探测器3可以被触发以利用充分设置的曝光时间捕获对应的X射线投影图像。可以分步执行围绕推进器轴线和/或滚转轴线的旋转,以在各种角度和/或推进器角度处记录一系列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用于感兴趣的体积成像区域的2D或3D图像重建。为了获得(一个或多个)重建的图像,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可用锥形束CT图像重建算法,诸如用于锥形束CT的Feldkamp算法或其变型。用于旋转扫描的扫描轨迹可以涉及在100弧度和360弧度之间(例如在100弧度和240弧度之间)的角度扫描范围。例如,针对在+90弧度和-45弧度之间的范围内变动的角度和/或针对在从+135弧度到-135弧度的范围内变动的推进器角度执行旋转扫描。
可以关于等中心(例如,在纵向或颅/尾方向上的x轴、在横向方向或左/右角度倾斜(LAO/RAO)上的y轴以及在高度方向或背/腹方向上的z轴)来定义用于C型臂的坐标系。然后可以关于该坐标系指示系统部件的相对位置。所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的投影视图可以表示为在这样的坐标系中的取向矢量或相关联的扫描坐标、以及可以在该坐标系中被定义为曲线的整条扫描轨迹。可以经由表示沿着曲线的特定投影视图的连接的扫描轨迹点(例如,扫描坐标)的集合来定义扫描轨迹的曲线。插值技术可以用于生成额外的扫描轨迹点,该额外的扫描轨迹点将被放置在扫描轨迹点的集合(例如,由成像协议定义)中的相继扫描轨迹点之间,并且如果这改善了所得到的曲线的平滑度或路径特异性方面(例如,与开放式机架的速度或加速度、可允许的角度和旋转范围、图像分辨率、总体扫描速度等有关的路径特异性方面),则将被连接到扫描轨迹点的集合(例如,由成像协议定义)中的相继扫描轨迹点。例如,可能有利的是,提供针对在采集更少的X射线图像投影(例如,视图)的情况下的快速扫描轨迹(这减少了由于对象移动(诸如呼吸)引起的运动伪影)和该扫描轨迹的对应慢速版本(对于该慢速版本采集更多的X射线图像投影(例如,视图),这导致重建图像分辨率增加)两者的选项。
可移动工作站9可以包括提供图形用户接口的显示单元8,或者根据备选实施例,可以被连接到提供图形用户接口的单独显示单元,例如远程屏幕或交互式触摸屏。具有图形用户接口的显示单元8允许与C型臂成像系统1的用户友好的交互。示例性交互可以包括扫描坐标、扫描轨迹、扫描速度、视场、成像协议、采集模态(例如源和探测器设置)等的选择或定义。此外,患者特异性细节和重建的锥形束CT图像可以由显示单元8显示,包括从存储器或图像/患者数据库检索的重建图像和用于在图像引导诊断或介入流程期间使用的重建的实况图像。然后,医学从业者可以选择感兴趣区域以便执行图像分析、对比度增强、尺寸或长度测量等。
存储单元6可以被包括在可移动工作站9中。替代地,存储单元6可以被实施为单独的远程存储单元,例如集中式或分布式外部存储单元,其可以是文件托管系统、基于服务器或云的存储服务等的一部分。存储单元6可以存储原始投影图像数据或数据集,例如包括针对扫描轨迹的扫描坐标中的每个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的序列的投影图像数据集。另外,存储单元6还可以存储与要扫描的对象有关的数据记录、重建图像、与采集模态有关的数据、由制造商提供的成像系统数据、校准数据等。
此外,可移动工作站9还可以提供可连接到网络7(例如局域网或广域网,诸如专用安全网络、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客户端-服务器通信网络等)的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这带来了分布式应用部署的益处,包括但不限于作为客户端-服务器应用运行的应用、基于服务器和云的计算、远程(网格)计算等。此外,对网络的访问能力可以同时访问远程存储单元/服务。例如,包括工作站9的C型臂成像系统1可以适于将所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以用于存储和/或用于基于服务器的图像重建。继而,服务器可以被配置为将重建图像发送回到客户端工作站9,例如用于显示或本地归档。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由C臂成像系统1包括,例如可以由场所上的工作站9包括。替代地,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在多个位置处,例如,在依赖于分布式处理的成像系统1中的不同服务器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或远程计算设备表示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其可以由工作站9经由网络7或等效通信链路访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被配置为执行增益校准方法的步骤,这些步骤在下面进一步更详细地描述。除此之外,(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通常被配置为执行各种图像处理任务,例如,执行均匀性校正或执行之前已经提到的图像重建。
参考图2,示出了永久安装的C型臂X射线成像系统10的示范性实施例。这样的C型臂成像系统可以通过天花板安装件被永久地安装,所述天花板安装件可以包括实现悬挂C型臂/C型弧组件14的横向(侧向)和/或纵向位移(例如,多达两米或更多的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和多达两米或更多(例如,多于4m)的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天花板安装的轨道系统。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天花板安装的开放式台架;备选实施例可以包括例如地板安装的C型臂组件。用于C型臂组件14的悬挂机构可以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接头的机械联动装置。例如,一个或多个旋转接头可以实现悬挂C型臂组件14的非常灵活的定位,以在感兴趣的体积区域周围收集X射线投影图像,而不损害对该感兴趣区域(例如,在假体瓣膜的定位期间对心脏)的可接近性。在图2中,示出了实现悬挂C型臂组件14的单轴线旋转Q的旋转接头。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单个旋转轴线Q,并且用于C型臂组件14的机械联动装置可以包括其他接头和连杆以提供另外的自由度,例如,用于使悬挂C型臂组件14围绕转台旋转的可旋转L形臂。悬挂C型臂组件14本身通常允许双轴线旋转,提供两个另外的自由度:在头部/尾部方向上的第一旋转运动A(也称为围绕滚动轴线轴线的成角)和在RAO/LAO方向上的第二旋转运动P(也称为围绕推进器轴线的推进器旋转)。两个旋转运动A和P实现角度扫描,在该角度扫描期间,为了使用计算机断层摄影(CT)的图像重建的目的,收集多幅X射线投影图像,非常像常规的封闭机架CT扫描器,但是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并确保对象可接近性。
作为示例,C型臂成像系统10可以包括多达八个自由度,以便例如沿着扫描轨迹定位悬挂C型臂组件14和/或收集各种X射线投影视图。C型臂成像系统10的各种移动通常由运动控制器或控制系统(例如,智能运动学引擎)控制。运动控制器或控制系统还可以存储或接收标准的预定或用户定义的开始位置作为输入,例如,C臂成像系统10可以被提供有准确的位置存储器召回功能。如果C型臂组件14被带入头部位置,则沿着扫描轨迹的角度扫描范围可以分别被给出为对于在头部和尾部两者方向上的第一移动的A的90弧度和对于在LAO和ROA方向上的第二移动P的120弧度和185弧度,或如果C型臂组件14被带入侧面位置,分别被给出为对于在尾部和头部方向上的第一移动A的120弧度和185弧度和对于在LAO和ROA两者方向上的第二移动P的90弧度。
悬挂C型臂组件14还包括远离彼此布置并且面对彼此的X射线源2和X射线敏感探测器3。通常,X射线源2和探测器3牢固地连接到或集成到C型臂组件14的相应端部部分中。源到探测器的距离可以是可调的,并且在80cm至130cm之间的范围内变动。对于空气扫描和对象扫描,应用与先前实施例中相同的扫描。X射线源2和探测器3的典型示例是如先前所描述的示例。
转台17被提供在永久安装的C型臂成像系统10旁边并与C型臂成像系统10协作。特别地,由转台17包括的患者支撑件19和台枢转单元20进一步补充由C型臂成像系统10提供的自由度。通过协作,转台17和C型臂成像系统10可以有效地形成扩大的成像系统的部分。例如,患者支撑件的纵向平移T可以结合C型臂成像系统10的各种程度的定位来使用。平移T可以用于调整对象的纵向位置或扩展C型臂成像系统10的纵向扫描范围,例如以获得全身覆盖。平移T在悬挂C型弧的情况下允许更短的轨道系统安装或避免其在扫描轨迹期间的不必要的移动也是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可以由于在不存在开放式机架的运动或加速的情况下成像系统部件的相对位置的更小变化而改善图像质量,例如减少重建图像伪影。以类似的方式,可以控制台枢转单元20围绕横向轴线和/或纵向轴线倾斜患者支撑件19。这通常允许介入期间的更好的对象可接近性,或可以在规划扫描轨迹时用作附加的自由度。例如,如果控制枢转单元20例如围绕纵向轴线倾斜患者支撑件19以扩展可扫描RAO/LAO投影视图的范围,则C型臂成像系统10的成角范围可以受益于更大的扫描范围,因为由此防止了例如转台17与源2之间的碰撞或移动限制。最终,转台17也可以是高度可调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个或多个脚踏板、遥控器或语音命令功能也可以被包括在C型臂成像系统1、10中,以向成像系统提供(不用手的)用户输入。这样的系统输入可以包含用于执行对象或空气扫描的开始命令,以采集单幅X射线投影图像,以将C型臂组件4、14移动到缺省位置(例如,具有零缺省推进器和成角旋转角度的头部位置)或扫描轨迹的开始位置。
此外,C型臂成像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并且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8、存储单元6和网络访问接口(未示出)。对于这些元件,应用与关于图1描述的实施例相同的考虑,并且在此不再重复。
如已经提到的,各种各样的扫描轨迹通常可用于灵活C型臂成像系统以覆盖在图像引导的诊断或介入期间发生的各种成像要求和约束。这意味着,优选地借助于这样的灵活C型臂成像系统可用于用户或操作者的每一个单条扫描轨迹在校准程序中被个体地校准。这进一步得到以下事实的支持:扫描轨迹的预先选择通常是困难的或不可能的,因为图像引导的诊断或介入的演变通常是不可预测的,这取决于许多因素,诸如手术台周围的手术室中的可用空间、介入医务人员的数量、患者的生理特征、对设备、管和线的可接近性的额外约束等。包括多幅X射线投影图像采集的快速旋转对象扫描通常持续几秒,例如四至五秒,这有利于减少运动伪影。相比之下,更慢的旋转对象扫描或与更复杂的优化的扫描轨迹有关的扫描可以持续几十秒,例如多达20秒或更长。因此,包括C型臂成像系统的所有可用扫描轨迹(特别是更慢的扫描轨迹)的完整增益校准程序可以持续几分钟,这取决于系统,例如多达五分钟或更长。针对在沿着每条扫描轨迹的对应的多个扫描坐标处采集的多幅X射线投影图像的规律增益校准对于临床环境中的质量保证是最重要的,因为增益中的不规律性直接转变为重建图像的可见伪影。这可能导致错误的医学发现,并且因此将患者置于风险中。尽管现场工程师通常在每年的基础上执行X射线成像系统的全面校准(例如,包括考虑到长期漂移和系统磨损的几何校准),但是对于动态(例如,旋转)增益校准,更频繁的服务间隔通常是可取的。这可以在实践中在每周或每天的基础上(例如,在每一天开始的时候)完成,这取决于患者负荷/X射线成像系统的使用并且还取决于所需的成像质量。例如,对于神经病学领域中的程序,所需的成像质量通常高于腹部成像。因此,提供一种可以由场所处的用户(例如由临床工作人员)容易地执行的增益校准方法是更具成本效益的。这里,动态或旋转增益校准通常是指沿着X射线成像系统的至少一条扫描轨迹(例如,沿着每条扫描轨迹)的增益校准,其涉及机架的移动或加速,并且因此经受导致投影图像采集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系统部件(诸如源、探测器和防散射栅格)的相对位置的小但显著的临时变化的弯曲或加速力。相对位置的这些瞬时变化取决于所选择的扫描轨迹的细节,这使得增益校准是动态的且非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对于频繁使用的X射线成像系统(例如,可移动或灵活的、永久安装的C型臂成像系统),由现场工程师或用户操作的更快的动态增益校准程序将允许更高的每日患者负荷。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这样的更快的动态增益校准方法,现在将参考图3中的流程图来描述该更快的动态增益校准方法。应当注意,各种方法步骤以及附加步骤在技术实施方式中可由X射线成像系统(例如,在图1和图2中参考的实施例的C型臂成像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执行,或可以响应于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上运行的软件/计算机程序的指令而被执行。
在图3中,获得了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例如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接收作为第一输入INP1,并且还获得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例如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接收或确定作为第二输入INP2。接下来,确定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其中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中的每个是多个所提供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例如,第一输入INP1)中的一个的对应的重新校准值。这里,单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可以针对给定扫描坐标与X射线成像系统的探测器的单个像素单元相关联,例如,可以是针对该像素和针对偏移校正之后的该给定扫描坐标的测量或提取的标称增益。替代地,单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可以针对给定扫描坐标与X射线成像系统的探测器的一组像素单元相关联,例如,可以是针对该组像素并且在偏移校正之后针对该给定扫描坐标测量或提取的平均标称增益,即,针对该给定扫描坐标的像素块的空间平均增益。注意,这自然地导致(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的序列或系列,其中序列内的每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被链接到被选择用于动态增益校准的扫描轨迹的扫描坐标的对应序列内的给定扫描坐标。对于沿着扫描轨迹的每个扫描坐标,例如,可以获得对应的增益像素图,例如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接收作为第一输入INP1。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可以从数据库或数据存储设备中的数据记录中检索,例如,从C型臂成像系统1、10的本地或远程存储单元6中检索。根据该增益校准方法,从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101期间在至少一条扫描轨迹的扫描坐标中的一个处以动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每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在本发明的背景下,动态模式是指移动或加速的组件(例如开放式机架)在扫描坐标之间构成连续运动(例如推进器或成角旋转),针对所述扫描坐标记录对应的投影视图,例如通过在到达每个扫描坐标时触发X射线投影图像的采集。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是指在其期间已经扫描至少一条扫描轨迹并且已经完成扫描的时间段,例如,桥接至少一条扫描轨迹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时间跨度。
类似地,单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可以针对预定参考坐标与X射线成像系统的探测器的单个像素单元相关联,例如,可以是针对该像素和针对偏移校正之后的该预定参考坐标的测量或提取的标称增益。替代地,单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可以针对预定参考坐标与X射线成像系统的探测器的一组像素单元相关联,例如,可以是针对该组像素并且在偏移校正之后针对该预定参考坐标测量或提取的平均标称增益,即,针对该预定参考坐标的像素块的空间平均增益。根据该增益校准方法,从在静态增益校准时段102期间在预定参考坐标处以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至少一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在本发明的背景下,静态模式是指静止的、非加速的组件(例如开放式机架),针对其记录对应的投影视图,例如通过触发X射线投影图像(或出于平均和降噪的目的的若干X射线投影图像)在预定参考坐标处的采集。参考坐标可以是由制造商指定的X射线成像系统的缺省位置,或可以是X射线成像系统的用户定义的位置,例如,程序中常用的开始位置,例如,头部位置对于旋转方向A和P处于零角度,并且源2和探测器3分别处于下位置和上位置。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是指在其期间已经完成一个或多个静态扫描采集的时间段,例如,桥接参考坐标处的单个静态采集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结束时间的时间跨度。如果在完成被选择用于增益校准的扫描轨迹之后立即进行参考坐标处的一个或多个静态扫描采集,则静态增益校准时段还可以包括将组件带回到参考坐标所需的时间间隔。
在最小实施例中,针对参考坐标处的单个像素单元或像素单元的单个平均值采集的X射线投影数据是用于确定作为第二输入INP2的单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的基础,而针对经历增益校准的扫描轨迹的每个扫描坐标处的像素单元的该单个像素单元或该像素单元的单个平均值采集的X射线投影数据的序列是用于确定作为第一输入INP1的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的基础。然而,在特定实施例中,针对在参考坐标处的探测器的多个像素单元(例如,探测器的每个像素单元)采集的多个X射线投影数据是用于确定作为第二输入INP2的多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例如,以静态增益像素图的形式)的基础。因此,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可以以动态增益像素图的时序序列的形式被提供作为第一输入INP1。
根据该增益校准方法,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发生在比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更晚的时刻,即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比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晚的开始时间处开始,并且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和动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时间上不交叠。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参考坐标处的静态模式采集可以在更早的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发生以提供(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输入INP3,或可以在更晚的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发生以提供(一个或多个)第二输入INP2,其中更早和更晚是相对于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的结束时间来评价的。因此,如果根据该增益校准方法,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发生在比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更晚的时间处,则这可以包括首先以动态模式扫描每个可用扫描轨迹以便提供针对每条扫描轨迹的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的情况,并且仅在时间上更晚的时刻,更早的初始静态增益时段或更晚的静态增益时段从参考坐标处以第一静态采集开始。如果多于一条扫描轨迹可用,则存在其他情况–例如,在每个个体完成的扫描轨迹之后在移动到下一条扫描轨迹之前的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参考坐标处执行一次或多次静态采集的情况。在时间上更晚的时刻,在已经循环通过所有可用扫描轨迹之后,更晚的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开始。通常,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如果被提供为以便获得(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输入INP3)被安排得在时间上比总是被提供以便获得(一个或多个)第二输入INP2的(更晚的)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更靠近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的结束时间。在这方面,在时间上更靠近通常意味着在几分钟或更少内(例如,在五分钟或更少内,例如在一分钟或更少内),使得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如果被提供的话)直接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之后,而(更晚的)静态增益校准时段不直接在它之后,而是在更远的时刻(例如在从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的结束时间的几天、几周或甚至几个月内)发生,这取决于患者负荷和所需的成像质量,其确定在通过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的提供来重新校准动态增益之前的时间间隔。
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例如,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101期间扫描所有可用的扫描轨迹。与每个个体扫描轨迹相关联的X射线投影图像的序列用于(在偏移补偿之后)提取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例如,针对每条扫描轨迹的动态增益校准像素图。该动态增益校准时段可以在X射线成像系统已经被制造、首次安装在场所处的时候、或在定期服务间隔的预定时刻发生。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然后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或作为数据记录存储在合适的数据存储设备上以供稍后用作第一输入INP1,例如存储在C臂成像系统1、10的存储单元6上。可能的是,例如,作为由服务工程师的预定维护例程结果而覆盖或更新最初记录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并且稍后使用覆盖或更新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替代地作为第一输入INP1。然后,假设针对C型臂成像系统1、10的每周质量保证间隔,临床工作人员被指示重新校准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在该特定实施例中,临床工作人员因此每周在静态增益校准时段102期间在参考坐标处以静态模式执行一个或多个静态增益采集,例如通过经由图形用户接口触发一个或多个静态增益采集或通过对C型臂成像系统1、10进行编程以自动地安排和执行(在针对X射线保护的确认之后)一个或多个静态增益采集。根据(一个或多个)经偏移校正的静态模式采集,至少一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被提取并直接用作第二输入INP2或被存储以供稍后在查询时用作第二输入INP2。接下来,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被确定作为重新校准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集。这可以由C臂成像系统1、1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例如通过首先通过对存储单元6的数据请求而接收所存储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一输入INP1并且通过直接使用或还从存储单元6接收至少一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一个或多个)第二输入INP2来实现。然后,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确定为例如R(m,n)[i]=INP1(m,n)[i]*INP2(m,n)/D(m,n)。这里,索引元组(m,n)指定与探测器3的第m行且第n列中的像素单元相关联的经调整的动态/动态/静态增益校准参数,并且单个索引[i]表示对该组可用扫描轨迹的索引。注意,至少一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例如INP2)不依赖于特定扫描轨迹,因为它是由参考坐标处的(一个或多个)静态模式采集产生的。分母中的系数d(m,n)充当归一化常数。系数d(m,n)可以取决于或者可以不取决于所选择的扫描轨迹。它们可以由制造商提供为启发式确定的多个常数或单个常数,或可以从存储或提取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导出。例如,D(m,n)可以对应于已经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结束的时候从最后采集的动态模式X射线投影图像提取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像素图。替代地,D(m,n)可以对应于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已经从多个采集的动态模式X射线投影图像中提取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像素图的平均值,例如,属于单条扫描轨迹的采集的动态模式X射线投影图像上或所有可用扫描轨迹的采集的动态模式X射线投影图像上的平均值。以又一替代方式,可以通过外推与不同扫描速度相关联的一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像素图(例如,通过外推到零扫描速度)来获得D(m,n)。或,以又一种方式,D(m,n)可以对应于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结束之后立即在不同于参考坐标的扫描坐标处从采集的静态模式X射线投影图像中提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像素图。存在提供足够系数D(m,n)的许多其他可能性。因此,为重新校准的动态增益获得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而不必再次对针每条扫描轨迹执行更耗时的校准扫描。如已经提到的,对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的调整(导致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可以例如在每天或每周的基础上重复多次。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101期间扫描所有可用的扫描轨迹。与每个个体扫描轨迹相关联的X射线投影图像的序列用于(在偏移补偿之后)提取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例如每条扫描轨迹的动态增益校准像素图。该动态增益校准时段可以在X射线成像系统已经被制造、首次安装在场所处的时候、或在定期服务间隔的预定时刻发生。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然后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或作为数据记录存储在合适的数据存储设备上以供稍后用作第一输入INP1,例如存储在C臂成像系统1、10的存储单元6上。可能的是,例如作为由服务工程师的预定维护例程的结果而覆盖或更新最初记录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并且稍后使用覆盖或更新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替代地作为第一输入INP1。紧接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101之后(例如,在几分钟时间内,例如,在小于一分钟直到五分钟内),在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103期间以静态模式在参考坐标处执行一次或多次初始静态采集(例如,t_start[103]>t_end[101])。根据(一个或多个)更晚的经偏移校正的静态模式采集,至少一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被提取并且被存储以供稍后用作第三输入INP3,例如与动态增益参数一起被存储。在时间上稍后的时刻,例如分别在制造时、首次安装时、定期服务时的初始静态增益时段103结束之后,再次在静态增益校准时段102(例如,t_start[1032>t_end[103])期间,在参考坐标处执行一次或多次静态采集。对于前面的示例我,在时间上更晚的时刻可以是指点下一天、下一周或下一月,这取决于患者负载或所需的图像质量。根据(一个或多个)更晚的经偏移校正的静态模式采集,至少一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被提取并直接用作第二输入INP2或被存储以供稍后在查询时用作第二输入INP2。接下来,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被确定作为重新校准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集。这可以由C型臂成像系统1、1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5例如通过首先通过对存储单元6的数据请求而接收所存储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和至少一个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分别作为作为第一输入INP1和(一个或多个)第三输入INP3并且通过直接使用或还从存储单元6接收至少一个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一个或多个)第二输入INP2来实现。然后,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确定为例如R(m,n)[i]=INP1(m,n)[i]*INP2(m,n)/INP3(m,n)。替代地,对于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中的小的时间相关的变化,可以将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确定为R(m,n)[i]=INP1(m,n)[i]*(INP2(m,n)-INP3(m,n))。在又一替代方式中,以下函数表达式可以用于已经在为动态增益校准选择的每条扫描轨迹结束的收集分别获得多个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的情况:R(m,n)[i]=INP1(m,n)[i]*INP2(m,n)/INP3(m,n)[i]。因此,为重新校准的动态增益获得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而不必再次对针每条扫描轨迹执行更耗时的校准扫描。而且在这里,对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的调整(导致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可以例如以规律的或不规律的时间间隔(在每天或每周的基础上)重复多次。
在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中,以静态模式的静态采集和以动态模式的动态采集是在源2与探测器3之间的X射线传播区域中不存在任何对象的情况下执行的,分别作为静态空气采集和动态空气扫描来执行。
通过从所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进行提取来确定静态或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可以由与用于确定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的处理单元相比相同或不同的处理单元来执行。从X射线投影图像提取增益参数通常涉及偏移校正的步骤。然而,探测器偏移不受X射线成像系统1、10的机架/组件4、14的移动影响,或至少不与探测器增益一样显著地受X射线成像系统1、10的机架/组件4、14的移动影响。因此,偏移重新校准可以由现场服务工程师定期执行,例如,每当在定期维护期间覆盖或更新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时。
经调整的动态增益参数R可以用于在可选的后续非均匀性校正步骤104中校正探测器3的非均匀性。探测器3的不均匀性通常由诸如源2的不均匀性、射束滤波元件的存在、防散射格栅的阴影等的任何因素引起。由于X射线成像系统的部件的相对位置的暂时变化,还预期探测器3的均匀性的变化。如果探测器3的不均匀性不被考虑,则探测器3的不均匀性在重建图像中引起严重的伪影。在另外的任选步骤(图像重建步骤105)中,重建针对对象扫描轨迹的所采集的且经均匀性校正的X射线投影图像以显示感兴趣体积区域的2D或3D视图,例如,在图像引导的诊断或介入程序期间在显示单元8上显示给医学专家。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权利要求,在实践请求保护的发明时能够理解并实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在权利要求中,“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词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都不应被解读为对范围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成像的X射线系统(1、10),包括:
组件(4、14),其包括源(2)和探测器(3),所述探测器被布置为远离所述源以探测由所述源发射的、在穿过成像区域之后的辐射,所述组件能够被移动到由所述成像区域周围的至少一条扫描轨迹限定的不同扫描坐标,以当所述组件移动时以动态模式在多个所述扫描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并且所述组件还能够被移动到预定参考坐标,以当所述组件静止时以静态模式在所述参考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
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其被配置为:
接收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一输入(INP1),
获得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二输入(INP2),
至少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输入和所获得的第二输入来确定与所述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中的每个相对应的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
其中,
每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是根据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至少一条扫描轨迹的所述扫描坐标中的一个扫描坐标处以所述动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的,
所述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是根据在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的,并且
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比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发生的更晚,使得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和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时间上不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还被配置为:获得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第三输入(INP3),并且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输入、所获得的第二输入和所获得的第三输入来确定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所述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是根据在紧接在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之后的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的,所述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在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所述开始时间之前,使得所述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和后续的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时间上不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还被配置为在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结束时或在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之后确定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参数(R)中的每个和对应的接收到的动态增益参数与所述探测器(3)在所述扫描坐标中的一个扫描坐标处的像素单元相关联,并且根据以下函数关系来确定:R=INP1*INP2/INP3,接收到的第二所述输入(INP2)和所述第三输入(INP3)与所述探测器(3)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的相同像素单元相关联。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还被配置为在多个时间步中的每个处重复地获得静态增益校准参数作为所述第二输入(INP2)并且在所述多个时间步中的每个处重复地确定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参数(R),所述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是根据在包括所述时间步的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还被配置为接收X射线投影图像并从其提取静态和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和/或使用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参数(R)来对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均匀性校正。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还被配置为通过访问存储单元(6)上的数据记录来接收和/或提供输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基于以旋转模式收集的图像投影数据来确定在第一时刻获得的旋转增益参数。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组件(4)包括可旋转C型臂,所述可旋转C型臂具有面对彼此的两个相对的端部部分,所述源(2)和所述探测器(3)分别被耦合到所述端部部分中的一个。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源(2)被布置为以锥形束的方式发射辐射。
11.一种用于校准用于成像的X射线系统(1)的增益参数的方法,所述系统(1)包括源(2)和探测器(3),所述探测器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源和所述探测器能够被共同移动到由成像区域周围的至少一条扫描轨迹限定的不同扫描坐标,以在移动时以动态模式在多个所述扫描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并且所述源和所述探测器还能够被共同移动到预定参考坐标,以在静止时以静态模式在所述参考坐标处采集X射线投影图像,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INP1),
获得静态增益校准参数(INP2),
至少基于所获得的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和所获得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来确定与所述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中的每个相对应的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
其中,
每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是根据在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至少一条扫描轨迹的所述扫描坐标中的一个扫描坐标处以所述动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的,
所述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是根据在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的,并且
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比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发生的更晚,使得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和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时间上不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获得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INP3),并且
其中,
基于所获得的多个动态增益校准参数、所获得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和所获得的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来确定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
所述另外的静态增益校准参数是根据在紧接在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之后的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以所述静态模式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获得的,
所述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开始时间在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的所述开始时间之前,使得所述初始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和后续的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在时间上不交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动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针对所述至少一条扫描轨迹以所述动态模式执行第一X射线校准扫描,以采集针对所述探测器的每个像素单元并且针对所述至少一条扫描轨迹的每个扫描坐标的第一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
从所采集的所述探测器的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一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并且针对所述至少一条扫描轨迹的每个扫描坐标提取动态增益校准参数,
在所述静态增益校准时段期间以在所述预定参考坐标处所述静态模式采集针对所述探测器的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二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并且
从针对所述预定参考坐标的所采集的所述探测器的每个像素单元的第二X射线投影图像数据中提取静态增益校准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多个经调整的动态增益校准参数(R)用于在对象扫描期间采集的X射线投影图像的图像均匀性校正和/或图像重建。
15.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指令在由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至少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c)。
CN202080042412.5A 2019-04-10 2020-04-10 静态增益校准 Pending CN1139392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68386.1A EP3721809A1 (en) 2019-04-10 2019-04-10 Static gain calibration
EP19168386.1 2019-04-10
PCT/EP2020/060300 WO2020208217A1 (en) 2019-04-10 2020-04-10 Static gain calibr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9229A true CN113939229A (zh) 2022-01-14

Family

ID=6610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2412.5A Pending CN113939229A (zh) 2019-04-10 2020-04-10 静态增益校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2621A1 (zh)
EP (2) EP3721809A1 (zh)
JP (1) JP7222118B2 (zh)
CN (1) CN113939229A (zh)
WO (1) WO2020208217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8719A (en) * 1996-12-23 1998-10-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dulating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gain
CN1264269A (zh) * 1999-02-19 2000-08-23 Ge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双谐振发生器的方法
US20060159223A1 (en) * 2005-01-14 2006-07-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for beam hardening in CT images
CN101489486A (zh) * 2006-07-20 2009-07-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散射辐射分数的x-射线探测器增益校准
CN103282941A (zh) * 2011-01-05 2013-09-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门控信号检测和校正列表模式pet数据中的运动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96502A (zh) * 2011-04-05 2014-02-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针对断层摄影成像系统的自适应校准
CN108201447A (zh) * 2017-11-21 2018-06-2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静态ct系统几何参数校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8135B3 (de) * 2002-06-24 2004-01-1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Kalibrierung einer Röntgenanlage sowie Röntgenanlage mit einem Kalibrierungssystem
DE102006021373A1 (de) * 2006-05-08 2007-11-15 Siemens Ag Röntgendiagnostikeinrichtung
JP2009131563A (ja) 2007-12-03 2009-06-18 Toshiba Corp X線ct装置
JP5399444B2 (ja) * 2011-05-30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検出方法
JP2013244360A (ja) 2012-05-29 2013-12-09 Toshiba Corp X線検査装置
US9636079B2 (en) 2012-06-05 2017-05-0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otion layer decomposition calibration of x-ray CT imagers
US9036783B2 (en) * 2012-08-07 2015-05-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ain calibration technique for digital imaging systems
DE102013200021B4 (de) * 2013-01-02 2016-01-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alibrierung eines zählenden digitalen Röntgendetektors, Röntgensysteme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solchen Verfahrens und Verfahren zur Aufnahme eines Röntgenbildes
JP6542772B2 (ja) 2013-12-04 2019-07-1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イメージングディテクタ自己診断回路
US10646194B2 (en) * 2018-03-05 2020-05-12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Automatic air-calibr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8719A (en) * 1996-12-23 1998-10-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dulating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gain
CN1264269A (zh) * 1999-02-19 2000-08-23 Ge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双谐振发生器的方法
US20060159223A1 (en) * 2005-01-14 2006-07-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for beam hardening in CT images
CN101489486A (zh) * 2006-07-20 2009-07-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散射辐射分数的x-射线探测器增益校准
CN103282941A (zh) * 2011-01-05 2013-09-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门控信号检测和校正列表模式pet数据中的运动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96502A (zh) * 2011-04-05 2014-02-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针对断层摄影成像系统的自适应校准
CN108201447A (zh) * 2017-11-21 2018-06-26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静态ct系统几何参数校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1809A1 (en) 2020-10-14
EP3952748B1 (en) 2022-10-26
JP7222118B2 (ja) 2023-02-14
WO2020208217A1 (en) 2020-10-15
US20220192621A1 (en) 2022-06-23
EP3952748A1 (en) 2022-02-16
JP2022529119A (ja)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0783B2 (en) Method for recording images of a definable region of an examination object using a computed tomography facility
US1100025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atient scan setup
US6814489B2 (en) 3D reconstr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a variable X-ray source to image distance
EP2068713B1 (en) Shifting an object for complete trajectories in rotational x-ray imaging
CN1973771B (zh)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和控制该设备的方法
JP4611225B2 (ja) X線ct装置
JP4664493B2 (ja) 自動的な患者配置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1470783B1 (en) Radi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and tomographic image producing method
JP5830753B2 (ja) X線ct撮影装置及びx線ct画像の表示方法
US2015026523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of an object
JP5618292B2 (ja) X線ct撮影装置及びx線ct画像の表示方法
JP2001299737A (ja) より良い再構成のための従来型ctを使用するデータ獲得修正
CN102427767A (zh) 用于计算机断层摄影中低剂量介入引导的数据采集和可视化模式
US20080144913A1 (en) Composite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therapy and alignment correction data producing method
US8213565B2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truncated projection data
US11096649B2 (en) Medical image diagnostic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3725277B2 (ja) X線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x線ctスキャナ
EP3952748B1 (en) Static gain calibration
CN110267594B (zh) C型臂计算机断层摄影中的等中心
US11622739B2 (en) Intra-surgery imaging system
JP2005253572A (ja) 画像処理装置、x線診断装置、医用画像情報システム、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テーブル付帯方法
WO2010046839A1 (en) Reverse helical x-ray tomography with a ceiling mounted c-arm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