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1096A -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1096A
CN113931096A CN202111422738.3A CN202111422738A CN113931096A CN 113931096 A CN113931096 A CN 113931096A CN 202111422738 A CN202111422738 A CN 202111422738A CN 113931096 A CN113931096 A CN 113931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upporting
ro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27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友红
杨根胜
刘海华
李春盛
王祥
徐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anhua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anhua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anhua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anhua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227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10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1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1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7/00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now, sand drifts, side-wind effects, snowslides, avalanches or falling rocks; Anti-dazzle arrangements ; Sight-screens for roads, e.g. to mask accident site
    • E01F7/04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nowslides, avalanches or falling rocks, e.g. avalanche preventing structures, galleries
    • E01F7/04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tecting against falling rocks, e.g. galleries, nets, rock tra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5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modular blocks, e.g. pre-fabric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 E02D29/0258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02D29/0266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made up of preformed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包括主体、辅助支撑机构、拼装式防护机构、高度装接机构和加固式支撑机构,所述主体的外侧底部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拼装式防护机构,所述主体的上方装配有高度装接机构,所述主体的内侧两端设置有加固式支撑机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预留口,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侧下方;旋转组件,其装配于所述预留口的中部。该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当固定板底侧与岩土层之间贴合时,使用者可将插杆打插入连装杆顶端设置的预留中槽中,进行辅助限位即可,即使岩土层出现少量的塌方,也能够达到对主体的外侧配重和加固,从而两面均可达到支撑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而支撑防护装置则是对岩土工程起到多重防护的效果。
市场上的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在使用中,大多数的支撑防护装置都只是具备在内侧架设支撑,能起到防止岩石岩土落下造成的侧倾斜,但是当使用者在支撑防护装置的内侧施以压力时,很有可能导致其整体向岩石岩土面进行倾斜碰撞,极有可能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然而如果在支撑防护装置的两侧同步设置支撑机构时,则会占用岩石岩土那一面的占地面积,使其主体与岩石岩土之间距离较远,从而起不到较好程度的保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的支撑防护装置都只是具备在内侧架设支撑,能起到防止岩石岩土落下造成的侧倾斜,但是当使用者在支撑防护装置的内侧施以压力时,很有可能导致其整体向岩石岩土面进行倾斜碰撞,极有可能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然而如果在支撑防护装置的两侧同步设置支撑机构时,则会占用岩石岩土那一面的占地面积,使其主体与岩石岩土之间距离较远,从而起不到较好程度的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包括主体、辅助支撑机构、拼装式防护机构、高度装接机构和加固式支撑机构,所述主体的外侧底部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拼装式防护机构,所述主体的上方装配有高度装接机构,所述主体的内侧两端设置有加固式支撑机构;
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
预留口,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侧下方;
旋转组件,其装配于所述预留口的中部;
连装杆,其装配于所述旋转组件的中部;
固定板,其固定于所述连装杆的内侧;
预留中槽,其设置于所述连装杆的顶部中端;
插杆,其穿插于所述预留中槽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拼装式防护机构包括:
嵌装杆,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边端一侧;
嵌装槽,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边端另一侧;
印痕条,其分布于所述主体的外侧外壁;
装板,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侧两端;
连装板,其连接于所述装板的侧边;
螺纹组件,其设置于所述装板的边侧两端。
优选的,所述连装板通过装板与螺纹组件和主体构成螺纹装配结构,且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嵌装杆和嵌装槽。
优选的,所述高度装接机构包括:
拼接板,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上方;
销装槽口,其设置于所述拼接板的中部两侧;
销杆,其嵌装于所述销装槽口的中部;
锁孔槽,其分布于所述销杆的两侧;
圆槽,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
锁杆,其嵌入于所述圆槽的内侧内壁。
优选的,所述拼接板通过销装槽口与销杆和主体构成嵌装结构,且拼接板通过锁孔槽、圆槽与锁杆和主体相限位固定。
优选的,所述加固式支撑机构包括:
固定撑件,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侧两端;
底装块,其焊接于所述固定撑件的底端;
卡装槽,其设置于所述底装块的边侧;
卡杆,其嵌装于所述卡装槽的内部;
弹性件,其设置于所述卡杆的端头;
预留卡槽,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壁两侧。
优选的,所述卡杆通过弹性件与预留卡槽和主体构成弹性结构,且卡杆的末端与卡装槽之间呈嵌装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装杆通过预留口与旋转组件和主体构成转动结构,且连装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预留中槽呈中空槽孔状分布,且预留中槽沿着固定板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当固定板底侧与岩土层之间贴合时,使用者可将插杆打插入连装杆顶端设置的预留中槽中,进行辅助限位即可,即使岩土层出现少量的塌方,也能够达到对主体的外侧配重和加固,从而两面均可达到支撑作用。
1.本发明,当使用者将主体利用加固式支撑机构进行内侧固定后,其主体的另一面假设没有辅助支撑的话,当岩土层塌方时虽然可以起到防御外部的基本效果,但是当施工人员在主体的内侧部分因为自身或外在原因不慎施加压力时可能导致主体的外向坍塌,而外侧也像内侧设置加固式支撑机构时,则会占用施工场地的大多空间,从而给施工环境带来隐患,此时连装杆可利用旋转组件带动固定板进行翻转,由于固定板板面的面积占地较小,所以只需要使其主体的外侧与岩土层之间保持些许距离即可,当固定板底侧与岩土层之间贴合时,使用者可将插杆打插入连装杆顶端设置的预留中槽中,进行辅助限位即可,即使岩土层出现少量的塌方,也能够达到对主体的外侧配重和加固,从而两面均可达到支撑作用。
2.本发明,当主体的长度范围不够时,使用者可利用主体两侧分别设置的嵌装杆与嵌装槽中部的对位性进行对位装配即可,而在主体的外侧面等距分布的印痕条可以减少不慎塌方下来的岩土层造成的磨损,且较为大块的岩土层触碰到时可以有效达到分解的作用,方便使用人员的铲除和清理。
3.本发明,当主体的高度过矮不适配于现场施工环境时,使用者可先将销杆插在主体顶端两侧的销装槽口中,随后利用现场的吊起机构进行对位穿插进行限位,当然为了保证安全,在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圆槽,使用者可将锁杆插入其中直至穿过销杆两侧分布的锁孔槽中即可达到多方限位锁定的有益效果。
4.本发明,固定撑件与主体之间为固定安装,但是施工人员在加高主体的情况下,其固定撑件自身可承载的高度限位会因为超高而带来隐患,此时可利用在主体的内侧上段两侧设置的预留卡槽和固定撑件底端底装块侧边设置的卡装槽,将卡杆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槽中,当然为了保证其两端紧密限位的效果,卡杆一端所设置的弹性件可以起到弹性紧绷限位的作用,从而达到加高后的固定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立体拼装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外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装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加固式支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内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辅助支撑机构;201、预留口;202、旋转组件;203、连装杆;204、固定板;205、预留中槽;206、插杆;3、拼装式防护机构;301、嵌装杆;302、嵌装槽;303、印痕条;304、装板;305、连装板;306、螺纹组件;4、高度装接机构;401、拼接板;402、销装槽口;403、销杆;404、锁孔槽;405、圆槽;406、锁杆;5、加固式支撑机构;501、固定撑件;502、底装块;503、卡装槽;504、卡杆;505、弹性件;506、预留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外侧底部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2,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拼装式防护机构3,主体1的上方装配有高度装接机构4,主体1的内侧两端设置有加固式支撑机构5,辅助支撑机构2包括:预留口201,其设置于主体1的一侧下方;旋转组件202,其装配于预留口201的中部;连装杆203,其装配于旋转组件202的中部;固定板204,其固定于连装杆203的内侧,连装杆203通过预留口201与旋转组件202和主体1构成转动结构,且连装杆20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204,预留中槽205,其设置于连装杆203的顶部中端;插杆206,其穿插于预留中槽205的中部,预留中槽205呈中空槽孔状分布,且预留中槽205沿着固定板204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当使用者将主体1利用加固式支撑机构5进行内侧固定后,其主体1的另一面假设没有辅助支撑的话,当岩土层塌方时虽然可以起到防御外部的基本效果,但是当施工人员在主体1的内侧部分因为自身或外在原因不慎施加压力时可能导致主体1的外向坍塌,而外侧也像内侧设置加固式支撑机构5时,则会占用施工场地的大多空间,从而给施工环境带来隐患,此时连装杆203可利用旋转组件202带动固定板204进行翻转,由于固定板204板面的面积占地较小,所以只需要使其主体1的外侧与岩土层之间保持些许距离即可,当固定板204底侧与岩土层之间贴合时,使用者可将插杆206打插入连装杆203顶端设置的预留中槽205中,进行辅助限位即可,即使岩土层出现少量的塌方,也能够达到对主体1的外侧配重和加固,从而两面均可达到支撑作用。
如图2-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拼装式防护机构3包括:嵌装杆301,其设置于主体1的边端一侧;嵌装槽302,其设置于主体1的边端另一侧;印痕条303,其分布于主体1的外侧外壁;装板304,其设置于主体1的外侧两端;连装板305,其连接于装板304的侧边;螺纹组件306,其设置于装板304的边侧两端,连装板305通过装板304与螺纹组件306和主体1构成螺纹装配结构,且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嵌装杆301和嵌装槽302,当主体1的长度范围不够时,使用者可利用主体1两侧分别设置的嵌装杆301与嵌装槽302中部的对位性进行对位装配即可,而在主体1的外侧面等距分布的印痕条303可以减少不慎塌方下来的岩土层造成的磨损,且较为大块的岩土层触碰到时可以有效达到分解的作用,方便使用人员的铲除和清理。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高度装接机构4包括:拼接板401,其设置于主体1的上方;销装槽口402,其设置于拼接板401的中部两侧;销杆403,其嵌装于销装槽口402的中部;锁孔槽404,其分布于销杆403的两侧;圆槽405,其设置于主体1的两侧;锁杆406,其嵌入于圆槽405的内侧内壁,拼接板401通过销装槽口402与销杆403和主体1构成嵌装结构,且拼接板401通过锁孔槽404、圆槽405与锁杆406和主体1相限位固定,当主体1的高度过矮不适配于现场施工环境时,使用者可先将销杆403插在主体1顶端两侧的销装槽口402中,随后利用现场的吊起机构进行对位穿插进行限位,当然为了保证安全,在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圆槽405,使用者可将锁杆406插入其中直至穿过销杆403两侧分布的锁孔槽404中即可达到多方限位锁定的有益效果。
如图5-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加固式支撑机构5包括:固定撑件501,其固定于主体1的内侧两端;底装块502,其焊接于固定撑件501的底端;卡装槽503,其设置于底装块502的边侧;卡杆504,其嵌装于卡装槽503的内部;弹性件505,其设置于卡杆504的端头;预留卡槽506,其设置于主体1的内壁两侧,卡杆504通过弹性件505与预留卡槽506和主体1构成弹性结构,且卡杆504的末端与卡装槽503之间呈嵌装式连接,固定撑件501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安装,但是施工人员在加高主体1的情况下,其固定撑件501自身可承载的高度限位会因为超高而带来隐患,此时可利用在主体1的内侧上段两侧设置的预留卡槽506和固定撑件501底端底装块502侧边设置的卡装槽503,将卡杆504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槽中,当然为了保证其两端紧密限位的效果,卡杆504一端所设置的弹性件505可以起到弹性紧绷限位的作用,从而达到加高后的固定限位。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首先当使用者将主体1利用加固式支撑机构5进行内侧固定后,其主体1的另一面假设没有辅助支撑的话,当岩土层塌方时虽然可以起到防御外部的基本效果,但是当施工人员在主体1的内侧部分因为自身或外在原因不慎施加压力时可能导致主体1的外向坍塌,而外侧也像内侧设置加固式支撑机构5时,则会占用施工场地的大多空间,从而给施工环境带来隐患,此时连装杆203可利用旋转组件202带动固定板204进行翻转,由于固定板204板面的面积占地较小,所以只需要使其主体1的外侧与岩土层之间保持些许距离即可,当固定板204底侧与岩土层之间贴合时,使用者可将插杆206打插入连装杆203顶端设置的预留中槽205中,进行辅助限位即可,即使岩土层出现少量的塌方,也能够达到对主体1的外侧配重和加固,从而两面均可达到支撑作用,然而当主体1的长度范围不够时,使用者可利用主体1两侧分别设置的嵌装杆301与嵌装槽302中部的对位性进行对位装配即可,而主体1的高度过矮不适配于现场施工环境时,使用者可先将销杆403插在主体1顶端两侧的销装槽口402中,随后利用现场的吊起机构进行对位穿插进行限位,当然为了保证安全,在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圆槽405,使用者可将锁杆406插入其中直至穿过销杆403两侧分布的锁孔槽404中即可达到多方限位锁定的有益效果,最后固定撑件501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安装,但是施工人员在加高主体1的情况下,其固定撑件501自身可承载的高度限位会因为超高而带来隐患,此时可利用在主体1的内侧上段两侧设置的预留卡槽506和固定撑件501底端底装块502侧边设置的卡装槽503,将卡杆504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槽中,当然为了保证其两端紧密限位的效果,卡杆504一端所设置的弹性件505可以起到弹性紧绷限位的作用,从而达到加高后的固定限位。

Claims (9)

1.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辅助支撑机构(2)、拼装式防护机构(3)、高度装接机构(4)和加固式支撑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底部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2),所述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拼装式防护机构(3),所述主体(1)的上方装配有高度装接机构(4),所述主体(1)的内侧两端设置有加固式支撑机构(5);
所述辅助支撑机构(2)包括:
预留口(201),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一侧下方;
旋转组件(202),其装配于所述预留口(201)的中部;
连装杆(203),其装配于所述旋转组件(202)的中部;
固定板(204),其固定于所述连装杆(203)的内侧;
预留中槽(205),其设置于所述连装杆(203)的顶部中端;
插杆(206),其穿插于所述预留中槽(205)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式防护机构(3)包括:
嵌装杆(301),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边端一侧;
嵌装槽(302),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边端另一侧;
印痕条(303),其分布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外壁;
装板(304),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两端;
连装板(305),其连接于所述装板(304)的侧边;
螺纹组件(306),其设置于所述装板(304)的边侧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装板(305)通过装板(304)与螺纹组件(306)和主体(1)构成螺纹装配结构,且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嵌装杆(301)和嵌装槽(3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装接机构(4)包括:
拼接板(401),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上方;
销装槽口(402),其设置于所述拼接板(401)的中部两侧;
销杆(403),其嵌装于所述销装槽口(402)的中部;
锁孔槽(404),其分布于所述销杆(403)的两侧;
圆槽(405),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两侧;
锁杆(406),其嵌入于所述圆槽(405)的内侧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401)通过销装槽口(402)与销杆(403)和主体(1)构成嵌装结构,且拼接板(401)通过锁孔槽(404)、圆槽(405)与锁杆(406)和主体(1)相限位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式支撑机构(5)包括:
固定撑件(501),其固定于所述主体(1)的内侧两端;
底装块(502),其焊接于所述固定撑件(501)的底端;
卡装槽(503),其设置于所述底装块(502)的边侧;
卡杆(504),其嵌装于所述卡装槽(503)的内部;
弹性件(505),其设置于所述卡杆(504)的端头;
预留卡槽(506),其设置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504)通过弹性件(505)与预留卡槽(506)和主体(1)构成弹性结构,且卡杆(504)的末端与卡装槽(503)之间呈嵌装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装杆(203)通过预留口(201)与旋转组件(202)和主体(1)构成转动结构,且连装杆(203)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2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中槽(205)呈中空槽孔状分布,且预留中槽(205)沿着固定板(204)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
CN202111422738.3A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Pending CN1139310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2738.3A CN113931096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22738.3A CN113931096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1096A true CN113931096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88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22738.3A Pending CN113931096A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109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43956U (zh) * 2019-01-31 2019-12-06 吉林省星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用测绘仪支架
CN210459227U (zh) * 2019-07-04 2020-05-05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10658076U (zh) * 2019-08-09 2020-06-02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多功能泥石流防治装置
CN213508106U (zh) * 2020-10-26 2021-06-22 陕西中交兴华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不同坡面的桥墩加固装置
CN113250212A (zh) * 2021-05-21 2021-08-13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滚石防护用缓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625061A (zh) * 2021-09-02 2021-11-09 陈烁娜 一种基于通信的电磁辐射监测救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43956U (zh) * 2019-01-31 2019-12-06 吉林省星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用测绘仪支架
CN210459227U (zh) * 2019-07-04 2020-05-05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10658076U (zh) * 2019-08-09 2020-06-02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多功能泥石流防治装置
CN213508106U (zh) * 2020-10-26 2021-06-22 陕西中交兴华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不同坡面的桥墩加固装置
CN113250212A (zh) * 2021-05-21 2021-08-13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滚石防护用缓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625061A (zh) * 2021-09-02 2021-11-09 陈烁娜 一种基于通信的电磁辐射监测救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36670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113931096A (zh)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
CN213926311U (zh) 一种护坡加固结构
KR100758504B1 (ko) 지하 연속벽 시공방법 및 톱니형 합벽 지하 연속벽 구조
CN211113662U (zh) 基坑支护结构
KR102116111B1 (ko) 토류벽의 흙막이용 패널조립체
CN211922667U (zh) 一种交通工程施工管理用临时护坡
PT1754834E (pt) Estrutura de acesso de poço com alojamento para auxiliar de acesso
CN213417826U (zh) 一种基坑支护防脱落加固结构
KR101325383B1 (ko) 강관 버팀보 연결 구조
CN114320380B (zh) 一种隧道支护框架用可调节的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0976626U (zh) 一种地库外墙单侧支模加固装置
CN216108576U (zh) 一种应用于降水井上的平台搭设结构
CN215211077U (zh) 一种基坑桩土围护结构
CN21449850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CN219808385U (zh) 一种装配式可回收基坑支护结构
CN215518800U (zh) 一种支护稳定性高以及固定效果好的基坑支护
CN217053230U (zh) 一种水利堤坝结构
CN216110111U (zh) 一种工程建设用防撞式临时保护墙
CN220134289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化工用泵
CN217461184U (zh) 一种钢结构和混凝土组合结构
CN218373913U (zh) 一种土建施工基坑支护装置
CN209053521U (zh) 一种组合式道路施工安全防护栏
CN215166618U (zh) 一种用于人防建筑的建筑结构
CN219034280U (zh) 一种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