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8376B - 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8376B
CN113928376B CN202111349794.9A CN202111349794A CN113928376B CN 113928376 B CN113928376 B CN 113928376B CN 202111349794 A CN202111349794 A CN 202111349794A CN 113928376 B CN113928376 B CN 113928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running
turnout
mod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97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8376A (zh
Inventor
赵士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ffic Control Technology T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97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8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8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8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8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根据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若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列车运行模式和位置关系对道岔状态进行管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结合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对不同位置关系的处于未锁闭状态下的道岔状态进行管理,减少了不同模式的运行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道岔异常引起的制动输出,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若确定联锁已为进站的通信列车办理了侧线接车进路,且确定通信列车的安全车尾已完全进入到发线,RBC(Radio Blocking Center,无线闭塞中心)则控制联锁取消对应的接车进路,只要联锁汇报的到发线区段方向与之前办理接车进路时的区段方向保持一致,RBC即可为通信车保持先前的行车许可。但是,在目前列车道岔管理的过程中,确定侧线接车进路中通信列车的安全车尾完全进入到发线后, RBC控制联锁取消对应的接车进路,并控制到发线区段的道岔保持预设时长的锁闭状态。预设时长后,RBC控制到发线区段的道岔不再保持原有的锁闭状态,导致道岔失去了锁闭状态,使得列车由于车身范围道岔异常引起不必要的制动输出,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旨在提高列车道岔管理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包括:
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
确定所述车身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身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
所述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
确定所述车头前方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头前方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
所述根据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道岔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
确定所述车尾后方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尾后方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
所述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特殊控制报文,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
所述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保持未锁闭状态;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继续未锁闭状态。
所述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计算所述运行列车的第一行车许可,以基于所述第一行车许可控制所述运行列车行驶;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特殊控制报文控制所述运行列车停止行驶;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控制联锁关闭信号,并将所述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回撤至进路始端;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计算所述运行列车的第二行车许可,以基于所述第二行车许可控制所述运行列车行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列车道岔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管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列车道岔管理的过程中,结合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对不同位置关系的处于未锁闭状态下的道岔状态进行管理,减少了不同模式的运行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道岔异常引起的制动输出,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二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三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四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参照图1至图8,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一应用场景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二应用场景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三应用场景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四应用场景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数据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完成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作为执行主体进行举例,本申请实施例以闭塞中心系统作为电子设备的形式之一,并不对电子设备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闭塞中心系统即无线闭塞中心(Radio Blocking Center),闭塞中心系统是重载移动闭塞系统在地面核心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闭塞中心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线路条件和运行列车实时汇报的列车位置,综合计算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进一步地,运行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将自身的运行信息发送至闭塞中心系统,其中,运行信息包括但不限制于自身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自身的列车位置,列车运行模式包括但不限制于目视行车模式、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和LKJ控车模式,列车位置包括但不限制于车头最大安全距离、车头最小安全距离、车尾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因此,闭塞中心系统接收到运行列车发送的运行信息时,对运行信息进行解析,确定运行信息中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需要说明的是,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可以理解为相距运行列车的车头的最大制动距离+ 第一预设安全距离,最大制动距离即运行列车在一定的初速度下到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车尾最小安全距离即相距运行列车的车尾的第二预设安全距离,第一预设安全距离和第二预设安全距离都是根据运行列车的列车类型而设定。
步骤S20,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闭塞中心系统根据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以及根据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确定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以及根据运行列车的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接着,闭塞中心系统确定运行列车所在路线中的列车道岔。最后,闭塞中心系统根据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列车道岔是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还是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或者是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具体如步骤S201至步骤S209所述。
进一步地,步骤S201至步骤S203的描述如下:
步骤S201,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
步骤S202,确定所述车身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步骤S203,若所述车身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
具体地,闭塞中心系统根据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最大头部距离与最大尾部距离之间的距离范围,并将该距离范围确定为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根据步骤S10中所描述的内容可知,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不是从运行列车的车头到车尾的实际车身范围,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要远远大于运行列车的实际车身范围。接着,闭塞中心系统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是否存在列车道岔,若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存在列车道岔,闭塞中心系统则将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若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不存在列车道岔,闭塞中心系统则将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准确地确定出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以及确定车身范围是否存在列车道岔,从而准确定地确定出列车道岔与车身范围之间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步骤S204至步骤S206的描述如下:
步骤S204,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
步骤S205,确定所述车头前方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步骤S206,若所述车头前方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
具体地,根据步骤S10中所描述的内容可知,闭塞中心系统根据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最大制动距离和预设安全距离)进行计算,确定距离运行列车的车头的前方最远距离,并将运行列车的车头与前方最远距离之间的距离范围确定为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接着,闭塞中心系统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是否存在列车道岔,若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存在列车道岔,闭塞中心系统则将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若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不存在列车道岔,闭塞中心系统则将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准确地确定出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以及确定车头前方范围是否存在列车道岔,从而准确定地确定出列车道岔与车头前方范围之间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步骤S207至步骤S209的描述如下:
步骤S207,根据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
步骤S208,确定所述车尾后方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步骤S209,若所述车尾后方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
具体地,根据步骤S10中所描述的内容可知,闭塞中心系统根据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第二预设安全距离)进行计算,确定距离运行列车的车尾的后方最远距离,并将运行列车的车尾与后方最远距离之间的距离范围确定为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接着,闭塞中心系统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是否存在列车道岔,若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存在列车道岔,闭塞中心系统则将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若确定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不存在列车道岔,闭塞中心系统则将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车尾最小安全距离准确地确定出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以及确定车尾后方范围是否存在列车道岔,从而准确定地确定出列车道岔与车尾后方范围之间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1至步骤S209在实际场景中是相结合分析的。可以理解为,在某一应用场景中的执行顺序如下:确定列车道岔是否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若确定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外,则确定列车道岔是否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若确定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确定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若确定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外,则确定列车道岔是否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若确定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确定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上述某一应用场景仅仅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进行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步骤 S201至步骤S209的执行顺序进行限制。
步骤S30,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闭塞中心系统确定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其中,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包括锁闭状态和未锁闭状态。若确定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锁闭状态,闭塞中心系统则计算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并根据行车许可控制运行列车进行行驶,其中,行车许可是指列车运行的起始命令,包含但不限制于列车运行的距离信息和列车运行的速度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计算行车许可不是本申请的侧重内容,因此在本申请中不作过多赘述。若确定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闭塞中心系统则需要根据当前的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的位置关系,确定是将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还是将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继续保持为未锁闭状态,具体如步骤S301至步骤S304所述。
进一步地,步骤S301至步骤S302的描述如下:
步骤S301,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
步骤S302,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特殊控制报文,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将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或LKJ 控车模式定义为第一预设模式,目视行车模式定义为第二预设模式。
由于运行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若车身范围内存在未锁闭的列车道岔,运行列车会引起不必要的制动输出。因此,若确定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且同时确定列车运行模式为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或LKJ控车模式任意一种模式,闭塞中心系统则需要将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进一步可以理解为,由于在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或LKJ控车模式任意一种模式下,闭塞中心系统都是完全自动监控的,因此可以理解为闭塞中心系统自动控制相关设备将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其中,相关设备是与闭塞中心系统连接的操作设备。
进一步地,若确定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且列车运行模式为目视行车模式,闭塞中心系统则生成特殊控制报文,并通过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特殊控制报文将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进一步可以理解为,由于在目视行车模式下道岔状态是人为调整的,因此,闭塞中心系统生成特殊控制报文,并通过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将特殊控制报文发送至运行列车的列车终端,列车人员通过列车终端接收到特殊控制报文时,根据特殊控制报文将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情境中,若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直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需要控制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一直保持锁闭状态,直至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外,即进一步可以理解为,运行列车的车身处于道岔区域时,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则需要一直保持锁闭状态,直至运行列车行驶离开道岔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列车运行模式,以及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之间的位置关系,准确地将车身范围内的列车道岔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从而精准地控制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内不存在未锁闭的列车道岔,进一步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步骤S303至步骤S304的描述如下:
步骤S303,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保持未锁闭状态;
步骤S304,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继续未锁闭状态。
若确定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因此,不管此时列车运行模式为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LKJ控车模式还是目视行车模式,运行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制动输出,因此,闭塞中心系统不需要将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可以将继道岔状态续保持为未锁闭状态。同理,若确定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说明运行列车已经离开了道岔区域,在后续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再受列车道岔的影响,因此,不管此时列车运行模式为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LKJ控车模式还是目视行车模式,运行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制动输出,因此,闭塞中心系统不需要将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可以将继道岔状态续保持为未锁闭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列车运行模式,以及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之间的位置关系,准确地将车身范围之外的列车道岔保持未锁闭状态,从而精准地控制运行列车的运行,提高了列车运营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在列车道岔管理的过程中,结合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对不同位置关系的处于未锁闭状态下的道岔状态进行管理,减少了不同模式的运行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道岔异常引起的制动输出,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所述上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计算所述运行列车的第一行车许可,以基于所述第一行车许可控制运行列车行驶。
若确定列车运行模式为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或者LKJ控车模式的任意一种模式,且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说明闭塞中心系统已经将车身范围内的列车道岔从未锁闭状态调整到了锁闭状态,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一应用场景示意图,因此,闭塞中心系统需要计算运行列车的第一行车许可,并根据第一行车许可控制运行列车行驶。
步骤S50,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特殊控制报文控制所述运行列车停止行驶。
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二应用场景示意图,由图4分析可知,在运行列车的运行过程中,若列车运行模式为目视行车模式,列车道岔从锁闭状态变为未锁闭状态,且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的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此时,闭塞中心系统通过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将特殊控制报文发送至运行列车的列车终端,列车人员通过列车终端接收到特殊控制报文时,根据特殊控制报文将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同时控制运行列车停止行驶。
步骤S60,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控制联锁关闭信号,并将所述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回撤至进路始端。
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三应用场景示意图,由图5分析可知,在运行列车的运行过程中,若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的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说明此时的运行列车还未抵达道岔区域,只需要将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进行调整即可,因此,闭塞中心系统则需要控制联锁关闭信号,并将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回撤至进路始端,即将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回撤至未锁闭的列车道岔之前。
步骤S70,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计算所述运行列车的第二行车许可,以基于所述第二行车许可控制所述运行列车行驶。
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第四应用场景示意图,由图6分析可知,在运行列车的运行过程中,若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的位置关系为列车道岔在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说明此时的运行列车已经行驶通过了道岔区域,因此,闭塞中心系统则需要计算运行列车的第二行车许可,并根据第二行车许可控制运行列车行驶。
本实施例提供了列车道岔管理方法,通过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列车道岔与运行列车之间的位置关系,精准地控制了运行列车处于不同状态下的运行,提升了列车运营效率。
进一步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列车道岔管理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列车道岔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管理模块703,用于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702还用于: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
确定所述车身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身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702还用于: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
确定所述车头前方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头前方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702还用于:
根据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
确定所述车尾后方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尾后方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模块703还用于: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特殊控制报文,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模块703还用于: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保持未锁闭状态;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继续未锁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模块703还用于: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计算所述运行列车的第一行车许可,以基于所述第一行车许可控制所述运行列车行驶;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特殊控制报文控制所述运行列车停止行驶;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控制联锁关闭信号,并将所述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回撤至进路始端;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计算所述运行列车的第二行车许可,以基于所述第二行车许可控制所述运行列车行驶。
本申请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与上述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图8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所述第一预设模式为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或LKJ控车模式;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特殊控制报文,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所述第二预设模式为目视行车模式;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保持未锁闭状态;
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继续未锁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
确定所述车身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身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
确定所述车头前方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头前方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道岔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
确定所述车尾后方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列车道岔;
若所述车尾后方范围内存在所述列车道岔,则确定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计算所述运行列车的第一行车许可,以基于所述第一行车许可控制所述运行列车行驶;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特殊控制报文控制所述运行列车停止行驶;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控制联锁关闭信号,并将所述运行列车的行车许可回撤至进路始端;
若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计算所述运行列车的第二行车许可,以基于所述第二行车许可控制所述运行列车行驶。
6.一种列车道岔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运行列车的列车运行模式,以及确定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最大安全距离和车尾最小安全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头最大安全距离或/和所述车尾最小安全距离,确定所述运行列车与列车道岔的位置关系;
管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列车道岔的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则根据所述列车运行模式和所述位置关系对所述道岔状态进行管理;
所述管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所述第一预设模式为完全监控模式、引导模式或LKJ控车模式;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身范围之内,则基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特殊控制报文,将所述道岔状态从未锁闭状态调整至锁闭状态;所述第二预设模式为目视行车模式;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头前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保持未锁闭状态;若所述道岔状态为未锁闭状态,且所述列车运行模式为第一预设模式或/和第二预设模式,且所述位置关系为所述列车道岔在所述运行列车的车尾后方范围之内,则将所述道岔状态继续未锁闭状态。
7.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列车道岔管理方法的步骤。
CN202111349794.9A 2021-11-15 2021-11-15 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Active CN113928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9794.9A CN113928376B (zh) 2021-11-15 2021-11-15 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9794.9A CN113928376B (zh) 2021-11-15 2021-11-15 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8376A CN113928376A (zh) 2022-01-14
CN113928376B true CN113928376B (zh) 2024-06-14

Family

ID=79286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9794.9A Active CN113928376B (zh) 2021-11-15 2021-11-15 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83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948B (zh) * 2011-05-16 2014-06-25 铁道部运输局 道岔应答器报文处理方法及列控车载设备
CN107054413B (zh) * 2016-12-21 2019-08-16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全自动驾驶精简方法及系统
CN109774747B (zh) * 2017-11-14 2021-04-27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资源的控制方法、智能车载控制器和对象控制器
US20190225246A1 (en) * 2018-01-23 2019-07-25 Arup Ventures Limited Wireless Train Management System
CN112572541B (zh) * 2020-12-17 2023-03-24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货运铁路列车安全位置计算方法、装置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后波.城市轨道交通计轴系统在列车折返区域的冗余控制方案.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全文. *
杨小会 ; 乔玉蓉 ; .新型有轨电车道岔控制系统方案研究.电子科技.2016,(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8376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46889A1 (en) Cooperative formation train anti-colli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169511B (zh) Cbtc系统下列车控制权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061180B (zh) 一种道岔侧冲防护方法及系统
CN110775112A (zh) 列车运行图实时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0834651B (zh) 进路保护区段的解锁方法及系统
CN112124376B (zh) 兼容数字轨道电路与cbtc制式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N113401186A (zh) 道岔资源管理方法与装置
CN114954581B (zh) 轨道资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1104358A1 (zh) 列车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19559A (zh) 列车停车方法及装置
CN113844493B (zh) 道岔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72878B (zh) 一种列车限速曲线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3212495A (zh) 虚拟编组列车的道岔资源控制方法及道岔管理设备
CN113548098A (zh) 列车降级管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228788B (zh) 一种失位列车的轨旁辅助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928376B (zh) 列车道岔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KR101355672B1 (ko) 열차제어장치 및 열차제어방법
CN110843863B (zh) 移动闭塞制式下的固定闭塞列车追踪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022400A (zh) 基于共管区延伸的移动授权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5535039A (zh) 列车降级运行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071788A (zh) 一种基于复示信号机的感知运行方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N116714642B (zh) 列车区间疏散防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683235B1 (ko) 퇴행 운전에 의한 열차 사고를 방지하기 위한 철도 선로전환기 쇄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4715230B (zh) 列车防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52505B (zh) 列车脱轨防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