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3788A -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3788A
CN113923788A CN202111350303.2A CN202111350303A CN113923788A CN 113923788 A CN113923788 A CN 113923788A CN 202111350303 A CN202111350303 A CN 202111350303A CN 113923788 A CN113923788 A CN 113923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etwork element
sensing result
sensing
plan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03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艳
李福昌
龙青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03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37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3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03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converged personal network application service interworking, e.g. OMA converged personal network services [CP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在融合通信中用户面网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处理感知数据的网元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接收接入网设备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确定传输信息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促进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发展,融合通信(Rich CommunicationSuite,RCS)应用而生。融合通信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合成一体的新通信模式,即融合计算机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在一个网络平台上,从而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众多应用服务。然而,由于融合通信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并没有用户面网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处理感知数据的网元的部署方案。
因此,在融合通信中用户面网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处理感知数据的网元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解决了在融合通信中用户面网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处理感知数据的网元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面网元,包括:接收接入网设备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确定传输信息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或者,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终端比例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的情况下,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向数据网网元发送通信数据。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控制面网元,包括: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其中,锚点变更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传输数据;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确定传输数据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在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在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其中,第一感知结果为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第二感知结果为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根据第三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一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三感知结果和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二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三感知结果、第二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三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四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四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四感知结果和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五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四感知结果、第二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六融合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向下一级网元发送通信数据。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面网元,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收发单元接收的传输信息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或者,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终端比例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收发单元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收发单元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收发单元向数据网网元发送通信数据。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面网元,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收发单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其中,锚点变更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传输数据;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收发单元接收的传输数据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其中,第一感知结果为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第二感知结果为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三感知结果和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一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三感知结果和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二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三感知结果、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二感知结果和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三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四感知结果和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四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四感知结果和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五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第四感知结果、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二感知结果和收发单元接收的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六融合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收发单元向下一级网元发送通信数据。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面网元,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用户面网元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用户面网元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面网元,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控制面网元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控制面网元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九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用户面网元,或者控制面网元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用户面网元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第三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三方面、第五方面、第六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第四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以及第十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四方面、第八方面、第九方面以及第十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上述用户面网元,或者控制面网元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发明类似,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的通信系统图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新的PUCCH信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新的PUSCH信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面网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
终端1、接入网设备2、控制面网元3、用户面网元4、下一级网元5和数据网网元6。
其中,终端1将当前周期需要上报的通信数据以及采集的感知数据上报给接入网设备2。其中,感知数据包括控制面感知数据和用户面感知数据。接入网设备2通过向周围发送感知信号,感知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产生回波信号,如此接入网设备2会接收到由于反射所产生的回波信号,这些回波信号形成了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之后,接入网设备2向用户面网元4发送传输数据。其中,传输数据中包括接入网设备2当前周期接收的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以及该接入网设备2的覆盖范围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用户面网元4接收接入网设备2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用户面网元4确定传输信息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用户面网元4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向数据网网元6发送通信数据。用户面网元4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用户面网元4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或者,用户面网元4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用户面网元4在终端比例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的情况下,向控制面网元3发送指示信息,向控制面网元3发送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控制面网元3接收用户面网元4发送的指示信息;控制面网元3向接入网设备2发送锚点变更信息。其中,锚点变更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2向控制面网元3发送传输数据;控制面网元3接收接入网设备2发送的传输数据;控制面网元3确定传输数据中接入网设备2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2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控制面网元3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向下一级网元5发送通信数据。控制面网元3在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控制面网元3在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控制面网元3接收用户面网元4发送的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控制面网元3根据第三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一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控制面网元3根据第三感知结果和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二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控制面网元3根据第三感知结果、第二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三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控制面网元3根据第四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四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控制面网元3根据第四感知结果和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五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控制面网元3根据第四感知结果、第二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六融合感知结果。
具体的,接入网设备通过N2接口与控制面网元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通过N3接口与用户面网元进行通信,控制面网元通过Ns接口与用户面网元进行通信其中,N2接口、N3接口和Ns接口都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中规定的接口,s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些示例中,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包括如下6种情况:
1、终端上传通信数据,且终端不上传感知数据,且接入网设备被动收集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这种情况下,传输数据中包括终端上传的通信数据和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
2、终端上传通信数据和感知数据,且接入网设备被动收集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这种情况下,传输数据中包括终端上传的通信数据、感知数据和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
3、终端不上传通信数据,且终端不上传感知数据,且接入网设备被动收集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这种情况下,传输数据中仅包括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
4、终端不上传通信数据,但是终端上传感知数据,且接入网设备被动收集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这种情况下,传输数据中包括终端上传的感知数据和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
具体的,终端获取的感知信数据包括接触式的感知数据和非接触式的感知数据。其中,接触式的感知数据包括身体温度、心跳和血压等。非接触时的感知数据需要终端通过向周围环境主动发送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信号,该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此时终端可以接收到该信号由于发射所返回的回波信号,并进行统计后所得到的,如:图像、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位置信息,海拔高度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无线通信的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 e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station,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 B,N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基站(evolvedNode B,eNB),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或者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of things,NB-IoT)中的eNB,未来5G移动通信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如:新空口(New Radio,NR)),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控制面网元可以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
用户面网元可以是用户端口功能(User Port Function,UPF)。
下一级网元可以是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统一数据管理功能(The Unified DataManagement,UDM)、网络切片选择(Th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和提供注册和发现功能的新功能(NFRepository Function,NRF)中的任一项。
数据网网元可以是运营商服务器,网络接入服务器,或者第三方服务。
终端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服务。终端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车辆用户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可选的,终端可以为各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例如,手持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车载设备可以是车载导航系统。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计算机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以及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中,终端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感知数据,也可以不发送,这样具有较好的前向网络兼容性。如果终端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感知数据,可以选取通过控制面或者用户面的进行输出。如:在控制面信令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进行感知数据传输,构建新的PUCCH信道。示例性的,新的PUCCH信道如图2所示,新增的感知数据(如:控制面感知数据)可以通过协议与PUCCH的控制信令进行交叉放置。
或者,在控制面信令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上进行感知数据传输,构建新的PUSCH信道。示例性的,新的PUSCH信道如图3所示,新增的感知数据(如:用户面感知数据)可以通过协议与PUSCH的控制信令进行交叉放置。
以下结合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以用户面网元为UPF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S14的内容:
S11、UPF接收接入网设备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
具体的,UPF需将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实时地存储起来,从而保证后续查询以及管理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由于传输数据中包括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以及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待处理数据。对于不同的数据,UPF处理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UPF在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后,需要对传输数据中的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以及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待处理数据进行区分,以确定传输数据中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以及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之后,在该待处理数据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UPF将传输数据中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网网元。
S12、UPF确定传输信息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回波数据和待处理数据对应不同的数据标识。AMF根据数据标识确定回波数据和待处理数据。或者,回波数据和待处理数据通过不同格式的数据包传输至AMF,AMF可以根据数据包的格式,确定回波数据和待处理数据。
具体的,位置信息可以为导航系统提供的位置信息,如导航系统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者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等。终端通过周期性地采集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UPF。如此,UPF可以根据终端在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的移动速率。
S13、UPF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UPF可以服务一个或者多个接入网设备,每个接入网设备可以为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者多个终端提供服务。在一些特殊的场景,如工业园区,终端的移动速率普遍低于速率阈值(如80km/h),为了降低园区数据的外流,运营商通过将UPF下沉到工业园区中,并通过终端的移动速率来筛选工业园区的数据,如此可以降低工业园区的用户数据外流的风险,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些示例中,UPF需确定当前服务的每个终端的移动速率。其中,UPF当前服务的终端是根据UPF在当前周期服务的一个或者多个接入网设备中的每个接入网设备在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所得到的,如:UPF当前周期服务的接入网设备包括接入网设备1和接入网设备2,接入网设备1在当前周期服务的终端包括终端1和终端2,接入网设备2在当前周期服务的终端包括终端3和终端4,如此可以确定UPF当前服务的终端为终端1、终端2、终端3和终端4。
具体的,UPF需确定当前服务的每个终端的移动速率,包括:UPF根据当前服务的终端在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该终端在一个周期内移动的距离。如:该位置信息为GPS所提供的,则终端在一个周期内移动的距离d等于
Figure BDA0003355520660000111
x1表示终端在上一周期的经度,x2表示终端在当前周期的经度,y1表示终端在上一周期的纬度,y2表示终端在当前周期的纬度。之后,UPF根据该终端在一个周期内移动的距离,和一个周期对应的总时长,确定该终端的移动速率v等于
Figure BDA0003355520660000112
d表示终端在一个周期内移动的距离,t一个周期对应的总时长。
之后,UPF在得到当前服务的每个终端的移动速率后,筛选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如:UPF当前周期服务的接入网设备包括接入网设备1和接入网设备2,接入网设备1在当前周期服务的终端包括终端1和终端2,接入网设备2在当前周期服务的终端包括终端3和终端4。UPF确定终端1、终端2和终端3三者的移动速率均小于或等于速率阈值,终端4的移动速率均大于速率阈值。如此,可以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等于25%
Figure BDA0003355520660000113
S14、UPF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或者,UPF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上述S13给出的示例,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景,如工业园区,UPF可以通过终端的移动速率来筛选工业园区的数据。如此,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如30%)的情况下,说明该场景中非工业园区的数据较少。因此,在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UPF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UPF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以降低工业园区的用户数据外流的风险,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结合图4,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S15。
S15、UPF在终端比例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的情况下,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上述S14给出的示例,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景,如工业园区,UPF可以通过终端的移动速率来筛选工业园区的数据。如此,在终端比例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的情况下,说明该场景中工业园区的数据较少。此时,UPF需要重新选择处理该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如该感知网元为AMF,为了保证AMF能够处理该传输数据。UPF需要在终端比例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的情况下,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指示信息,从而AMF在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通知接入网设备向AMF发送传输数据。AMF在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后,对该传输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结合图4,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S16。
S16、UPF向控制面网元发送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方便对感知结果进行融合,UPF通常将已得到的全部感知结果存储在控制面网元中。如此,控制面网元始终能够拿到全部的感知结果,这样会提高控制面网元所确定的融合感知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结合图4,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S17。
S17、UPF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向数据网网元发送通信数据。
以下结合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以控制面网元为AMF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S25的内容:
S21、AMF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
S22、AMF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其中,锚点变更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向控制面网元发送传输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由于接入网设备并不能判别感知网元是否能处理传输数据,因此AMF在接收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后,说明用户面网元当前无法在处理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如此,AMF需要通知接入网设备不再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传输数据,而是指示接入网设备向AMF发送传输数据,如:AMF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锚点变更信息这个周期(如周期1)起,至周期1结束,始终向AMF发送传输数据。在周期1之后的周期2,接入网设备继续向用户面网元发送传输数据。
S23、AMF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
S24、AMF确定传输数据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回波数据和待处理数据对应不同的数据标识。AMF根据数据标识确定回波数据和待处理数据。或者,回波数据和待处理数据通过不同格式的数据包传输至AMF,AMF可以根据数据包的格式,确定回波数据和待处理数据。
S25、AMF在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AMF在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AMF对收集到的一段时间内的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基于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基于多个时间点数据的叠加,并对该叠加后的感知数据进行感知、定位、成像等操作,从而确定感知结果。
如: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中包括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此时,AMF在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终端或者接入网设备的位置。或者AMF在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终端或者接入网设备的位置。
具体的,确定终端或者接入网设备的位置的过程如下:
信号接收端的RSSI与收发两端的距离成反比,进而可以通过信号强度估计出距离,进而用于定位解算。通过对路径损耗建立相关描述模型,可以准确描述不同场景下接收信号功率和收发两端之间的距离关系。
Figure BDA0003355520660000141
其中,Pr(d)表示当信号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距离为d时,接收到的信号功率,P(d0)表示距离d0时的标准功率参数,η表示损耗系数,ε表示环境影响因子。
然后,根据得到的信号功率,确定终端或者接入网设备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RSSI的定位方法常见于蓝牙、无线网络通信技术wifi等近距离通信定位场景下,尽管该方法在计算距离参数时比较方便快捷,然而,不同环境场景下,信号传输路径的损耗系数也不同,并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来描述所有的场景,场景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模型的失效。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AMF在接收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二指示信息后,说明用户面网元当前无法处理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此时,AMF需要通知接入网设备向AMF发送传输数据。AMF在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后,由于不同的数据需要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因此,AMF需要对该传输数据进行解析,确定用于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以及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待处理数据。之后,AMF在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AMF在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如此,用户面网元可以实时地根据终端比例与比例阈值的大小关系,选择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解决了在融合通信中用户面网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处理感知数据的网元的问题。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结合图5,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S26和S27。
S26、AMF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其中,第一感知结果为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第二感知结果为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
S27、AMF根据第三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一融合感知结果;或者,AMF根据第三感知结果和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二融合感知结果;或者,AMF根据第三感知结果、第二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三融合感知结果;或者,AMF根据第四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四融合感知结果;或者,AMF根据第四感知结果和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五融合感知结果;或者,AMF根据第四感知结果、第二感知结果和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六融合感知结果。
在一些示例中,AMF在对传输数据进行处理时,为了保证得到的感知结果的完整性,需要将UPF处理的感知结果和AMF处理的感知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可以得到融合感知结果,以保证AMF得到所有的感知结果,方便后续使用。
具体的,AMF还可以对得到的所有的融合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感知结果。如:AMF当前总共得到了4个融合感知结果,分别为第一融合感知结果、第二融合感知结果、第三融合感知结果和第四融合感知结果,此时AMF还可以对第一融合感知结果、第二融合感知结果、第三融合感知结果和第四融合感知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感知结果。
在一些可实施的方式中,结合图5,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S28。
S28、AMF在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向下一级网元发送通信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AMF在对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鉴权、移动性管理等),与现有技术中AMF对通信数据处理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面网元30的结构示意图。用户面网元30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确定传输信息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或者,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用户面网元3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301和处理单元302。
收发单元301,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例如,结合图4,收发单元301可以用于执行S11。结合图5,收发单元301可以用于执行S15、S16和S17。
处理单元302,用于确定收发单元302接收的传输信息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或者,处理单元,还用于在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例如,结合图4,处理单元302可以用于执行S12、S13和S14。结合图5,处理单元302可以用于执行S15、S16和S17。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其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网元3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用户面网元3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303。存储单元303可以用于存储该写用户面网元30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用于存储写用户面网元30在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如写请求中的数据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面网元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用户面网元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存储器72、通信接口73和通信总线74。
下面结合图8对用户面网元3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71是用户面网元3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7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7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8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用户面网元3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8中所示的处理器71和处理器7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7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7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74与处理器71相连接。存储器72也可以和处理器71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72,用于存储本发明中的数据和执行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处理器7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内的数据,执行用户面网元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7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终端、云端等。通信接口73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实现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
通信总线7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7,用户面网元30中的收发单元301实现的功能与图8中的通信接口73的功能相同,处理单元302实现的功能与图8中的处理器71的功能相同,存储单元303实现的功能与图8中的存储器72的功能相同。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法可以实施为以机器可读格式被编码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或者被编码在其它非瞬时性介质或者制品上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图9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概念性局部视图,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在计算设备上执行计算机进程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是使用信号承载介质610来提供的。所述信号承载介质6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其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提供以上针对图4描述的功能或者部分功能。因此,例如,参考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S11-S14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由与信号承载介质61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来承担。此外,图9中的程序指令也描述示例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信号承载介质61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611,诸如但不限于,硬盘驱动器、紧密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数字磁带、存储器、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61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记录介质612,诸如但不限于,存储器、读/写(R/W)CD、R/W DVD、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610可以包含通信介质613,诸如但不限于,数字和/或模拟通信介质(例如,光纤电缆、波导、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等)。
信号承载介质610可以由无线形式的通信介质613(例如,遵守IEEE802.41标准或者其它传输协议的无线通信介质)来传达。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可以是,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者逻辑实施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诸如针对图4描述的写数据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611、计算机可记录介质612、和/或通信介质613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提供各种操作、功能、或者动作。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网元20的结构示意图。控制面网元20用于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确定传输数据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在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在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控制面网元2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201和处理单元202。
收发单元201,用于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例如,结合图5,收发单元201可以用于执行S21、S22和S23。结合图6,收发单元201可以用于执行S28。
处理单元202,用于控制收发单元201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处理单元202,还用于确定收发单元201接收的传输数据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处理单元202,还用于在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处理单元202,还用于在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例如,结合图5,处理单元202可以用于执行S22、S24和S25。结合图6,处理单元202可以用于执行S26、S27和S28。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其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网元2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控制面网元2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203。存储单元203可以用于存储该写控制面网元20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用于存储写控制面网元20在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如写请求中的数据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网元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控制面网元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存储器62、通信接口63和通信总线64。
下面结合图11对控制面网元2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61是控制面网元2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6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1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控制面网元2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1中所示的处理器61和处理器6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6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6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64与处理器61相连接。存储器62也可以和处理器61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62,用于存储本发明中的数据和执行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处理器6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2内的数据,执行控制面网元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6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终端、云端等。通信接口63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实现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
通信总线6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10,控制面网元20中的收发单元201实现的功能与图11中的通信接口63的功能相同,处理单元202实现的功能与图11中的处理器61的功能相同,存储单元203实现的功能与图11中的存储器52的功能相同。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法可以实施为以机器可读格式被编码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或者被编码在其它非瞬时性介质或者制品上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图12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概念性局部视图,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在计算设备上执行计算机进程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是使用信号承载介质510来提供的。所述信号承载介质5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其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提供以上针对图5描述的功能或者部分功能。因此,例如,参考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S21-S25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由与信号承载介质51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来承担。此外,图12中的程序指令也描述示例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信号承载介质51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511,诸如但不限于,硬盘驱动器、紧密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数字磁带、存储器、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51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记录介质512,诸如但不限于,存储器、读/写(R/W)CD、R/W DVD、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410可以包含通信介质413,诸如但不限于,数字和/或模拟通信介质(例如,光纤电缆、波导、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等)。
信号承载介质510可以由无线形式的通信介质513(例如,遵守IEEE802.41标准或者其它传输协议的无线通信介质)来传达。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可以是,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者逻辑实施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诸如针对图5描述的写数据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511、计算机可记录介质512、和/或通信介质513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提供各种操作、功能、或者动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面网元,包括:
接收接入网设备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
确定所述传输信息中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
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
在所述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所述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或者,在所述终端比例小于所述比例阈值,并且所述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回波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比例阈值的情况下,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感知结果和/或所述第二感知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向数据网网元发送所述通信数据。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面网元,包括:
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
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其中,所述锚点变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传输数据;
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
确定所述传输数据中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
在所述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在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回波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感知结果为所述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所述第二感知结果为所述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
根据所述第三感知结果和所述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一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三感知结果和所述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二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三感知结果、所述第二感知结果和所述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三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四感知结果和所述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四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四感知结果和所述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五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四感知结果、所述第二感知结果和所述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六融合感知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向下一级网元发送所述通信数据。
8.一种用户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当前周期发送的传输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传输信息中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上一周期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当前周期的位置信息,确定移动速率大于速率阈值的终端比例;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终端比例小于比例阈值,并且所述待处理处理中仅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一感知结果;或者,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终端比例小于所述比例阈值,并且所述待处理处理中包含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回波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二感知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终端比例大于或等于所述比例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收发单元向控制面网元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面网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感知结果和/或所述第二感知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用户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收发单元向数据网网元发送所述通信数据。
12.一种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面网元作为处理传输数据的感知网元;
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单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锚点变更信息;其中,所述锚点变更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传输数据;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传输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传输数据中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感知的回波数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和待处理数据,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通信数据和/或感知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待处理数据仅包括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回波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三感知结果;或者,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感知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回波数据和所述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第四感知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面网元发送的第一感知结果和/或第二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感知结果为所述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所述第二感知结果为所述用户面网元对回波数据和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所得到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感知结果和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一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三感知结果和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二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三感知结果、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感知结果和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三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四感知结果和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四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四感知结果和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感知结果,确定第五融合感知结果;或者,根据所述第四感知结果、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感知结果和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感知结果,确定第六融合感知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待处理处理中包含通信数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收发单元向下一级网元发送所述通信数据。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7.一种用户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
当所述用户面网元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用户面网元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8.一种控制面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总线;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
当所述控制面网元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控制面网元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111350303.2A 2021-11-15 2021-11-15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Pending CN1139237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0303.2A CN113923788A (zh) 2021-11-15 2021-11-15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0303.2A CN113923788A (zh) 2021-11-15 2021-11-15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788A true CN113923788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4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0303.2A Pending CN113923788A (zh) 2021-11-15 2021-11-15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378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322A1 (zh) * 2022-03-21 2023-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78532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感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16256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提供无线感知服务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4000166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数据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4012252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322A1 (zh) * 2022-03-21 2023-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78532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感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16256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提供无线感知服务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4000166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数据提供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4012252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3788A (zh)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US11153721B2 (en) Sensor network enhancement mechanisms
US11019183B2 (en) Network provenance with multi-interface translation
CN113923614B (zh)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EP3857386B1 (en) Data stored or free space based fifo buffer
WO2020156127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5104348A (zh) 一种定位信息上报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222545B2 (en) Technologies for providing signal quality based route management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N114070895B (zh) 数据传输方法、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CN115442011A (zh) 一种参考信号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747264A (zh) 用户设备定位信息上报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2130729A1 (ja) 電波マップ提供装置、及び電波マップ取得利用装置
CN110519172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22079980A1 (ja) 電波マップ更新装置、及び通信品質特定装置
WO2022064802A1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
CN114731529A (zh) 用户设备位置信息上报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051233B (zh)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EP411374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connection state for providing ultra-low-latency lo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596997A (zh) 一种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1156547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2338868B1 (ko)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312501B (zh) 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确定方法和终端
CN113891411B (zh) 一种mec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30079177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136571A (zh) 侧行链路sl定位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