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0800A - 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10800A CN114710800A CN202210441936.2A CN202210441936A CN114710800A CN 114710800 A CN114710800 A CN 114710800A CN 202210441936 A CN202210441936 A CN 202210441936A CN 114710800 A CN114710800 A CN 1147108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ice
- area
- network element
- perception
- deploy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7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60 body temper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15 thoracic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如何在现有网络架构选择处理感知数据的网元的问题,够确定合适的网元作为感知处理网元,实现通感架构的构建。该方法包括: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总感知移动性用于表征待部署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性;其中,移动性和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计算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根据目标占比和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目标占比为感知占比或通信占比;感知处理网元用于处理通信业务的业务数据和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和感知融合(简称为通感融合)是未来通信网络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中,通信即两点或多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感知即探测物理环境的参数。通感融合可以极大的复用通信和感知的频率和站址资源,实现通信、感知功能统一的设计,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还能实现感知的功能,从而实现整体性能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但是,目前通感融合还处于技术定义阶段,为方便构建,如何在现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网元作为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处理单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能够确定合适的网元作为感知处理网元,以实现通感融合架构的构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总感知移动性用于表征待部署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性;其中,移动性和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计算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总业务需求量为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根据目标占比和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目标占比为感知占比或通信占比;感知处理网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针对某个待部署区域构建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前,本申请首先会获取到待部署区域中所有通信业务需要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具体可以是单位时间内所有通信业务的业务需求量)、所有感知业务需要的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具体可以是单位时间内所有感知业务的业务需求量)以及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总感知移动性。之后,计算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之后,可以基于总感知移动性和目标占比(通信占比或感知占比)这两个参数确定感知处理网元。因为总感知移动性可以反映出待部署区域内拟部署的感知业务的移动性,而通信占比或者感知占比则又可以反映出待部署区域内是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是否较多。所以基于这两个参数确定出的感知处理网元是能够符合待部署区域中拟部署感知业务的具体情况的,能够在后续实际部署后,对待部署区域中的感知业务更顺利的处理。
在感知业务较多且感知业务的移动性较大时,表明待部署区域内移动性较高的感知业务的数据更需要及时处理。在感知业务较少且感知业务的移动性较大时,则可以表明待部署区域内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计算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总感知移动性用于表征待部署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性;其中,移动性和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获取模块获取的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总业务需求量为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占比和确定模块确定的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目标占比为确定模块确定的感知占比或通信占比;感知处理网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单独封装,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方案,均用于执行上文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上述接入网设备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发明类似,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另外,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应用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规划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感融合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感融合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感融合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通信和感知融合(简称通感融合)是未来通信网络的一项重要技术,但是其目前还处于技术定义阶段。现有的网络架构中仅针对通信业务存在相应的网元以处理通信业务的业务数据,不存在针对感知业务设立对应的网元以处理相应的业务数据。所以如何在现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网元作为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处理单元是通感融合的网络架构构建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能够现有网元中选择合适的网元作为感知处理网元,以实现通感融合架构的构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该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规划服务器01、待部署区域的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02和待部署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用户终端03。网络规划服务器01、接入网设备02和用户终端03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网络规划服务器01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核心网中的某个网元中的一部分,亦或者还可以是核心网中单独部署的网元,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图1中以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02包括接入网设备02-1、接入网设备02-2和接入网设备02-3为例,以至少一个用户终端03包括用户终端03-1、用户终端03-2和用户终端03-3为例,实际中接入网设备02或用户终端03可以更多或更少。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无线通信的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 B,N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基站(evolvedNode B,eNB),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或者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of things,NB-IoT)中的eNB,未来5G移动通信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服务。所述终端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车辆用户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可选的,所述终端可以为各种具有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例如,手持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车载设备可以是车载导航系统。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计算机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以及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
示例性的,参照图2所示,网络规划服务器01中可以包括有区域信息收集模块011和感知一体化架构选取模块012。
其中,区域信息收集模块011可以对需要进行通感融合部署的待部署区域进行信息采集。具体的,区域信息收集模块011采集的信息可以包括:待部署区域内所有通信业务(已部署的通信业务或者拟部署的通信业务)的业务需求量即后续实施例提到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待部署区域内所有拟部署感知业务的业务需求量级即后续实施例提到的总感知业务需求量,以及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其中,总感知移动性可以表征待部署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性;移动性和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其中,移动速度具体是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速度。例如,若感知业务A是定位出于某种交通工具上的用户终端的位置,则感知业务A对应的感知物体为该用户终端。又例如,感知业务B是对某个不同的人体进行呼吸监测,则感知业务B对应的感知物体可以是该人体的胸腔。因为感知业务A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感知业务B对应的感知物体,所以感知业务A的移动性大于感知业务B的移动性。
示例性的,区域信息收集模块011具体可以是通过接入网设备02和用户终端03获取到前述需要获取的数据的。具体如何获取,可以为任意可行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感知一体化架构选取模块012用于根据感知一体化架构选取模块012得到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移动性,从已有的网元中确定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感知处理网元。
基于上述图1-图2所示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应用于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上述的网络规划服务器01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参照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301-304:
301、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
其中,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可以为待部署区域内所有已部署的通信业务和所有拟部署的通信业务在单位时间内的业务数据总量。这里的业务数据不包括通信业务相关的信令数据。示例性的,这里的单位时间可以是1小时(仅为示例,实际中可以更长或更短)。通信业务的业务数据可以简称为通信数据。
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可以为待部署区域内所有拟部署的感知业务在单位时间内的业务数据总量。这里的业务数据不包括感知业务相关的信令数据。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可以简称为感知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具体可以是各类用户终端(例如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获取到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可简称为感知数据)可以包括接触式的感知数据和非接触式的感知数据。其中,接触式的感知数据包括身体温度、心跳和血压等。非接触时的感知数据需要终端通过向周围环境主动发送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信号,该信号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此时终端可以接收到该信号由于发射所返回的回波信号,并进行统计后所得到的,如:图像、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位置信息,海拔高度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因为待部署区域中可能存在两类区域,即部署了基站的区域即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以及未部署基站的区域即未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中通信业务是均已部署的,第二区域中的通信业务则由于基站的缺失则未能部署。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感知业务则均未部署。基于此,结合图3,参照图4所示,301步骤具体可以包括3011-3014:
3011、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结合图4,参照图5所示,3011步骤具体可以包括S11-S13:
S11、获取待部署区域中每个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以及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
其中,上行空口数据至少包括:基站覆盖范围中每个用户终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的吞吐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吞吐量。第一感知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
示例性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可以直接从待部署区域中每个基站处获取其上行空口数据,也可以从基站所属的运营商的相关网管服务器中获取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中基站的功率是可以设置的很大的,下行数据的单位时间内的数据量是可以很大的,基本是不受网络架构限制的。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通感融合网络架构中的感知处理网元时,主要考虑上行数据即可。即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和通信业务的业务数据具体为感知业务的上行业务数据和通信业务的上行业务数据。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实施的相关流程中,获取的所有相关数据均可以是上行数据。后续不再赘述。
对于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而言,其通信业务是已经部署的,所以可以直接通过每个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进而确定出第一区域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
对于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而言,因为感知业务均是未部署的,所以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获取则需要依据业务调研方式来获取。其中,业务调研可以是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向第一区域内所有用户终端发送调研问卷,以获取到第一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业务调研还可以是人工调研,即人为向第一区域内的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问卷调研,以获取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第一感知数据。进而依据每种感知业务第一感知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
示例性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获取到的第一区域内的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类别id | 业务名称 | 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 | 业务个数 |
type1 | 定位 | T<sup>sense</sup><sub>type1</sub> | N<sup>sense</sup><sub>type1</sub> |
type2 | 成像 | T<sup>sense</sup><sub>type2</sub> | N<sup>sense</sup><sub>type2</sub> |
type3 | 呼吸监测 | T<sup>sense</sup><sub>type3</sub> | N<sup>sense</sup><sub>type3</sub> |
其中,类别id和业务名称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感知业务,实际中也可以是其他可行的标识,此处仅为示例,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具体指感知业务在单位时间内的上行业务数据量。
参照前述301步骤的相关表述,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可以为待部署区域内所有已部署的通信业务和所有拟部署的通信业务在单位时间内的业务数据总量。所以这里为了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而获取的上行空口数据为单位时间内的上行空口数据,第一感知数据为单位时间内的第一感知数据。
另外,因为要保证后续待部署区域部署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后,网络架构能够处理任意时间段的业务数据,而忙时(例如工作日的9:00-11:00)的单位时间内的业务数据量是必然大于其他单位时间的。也就是说,如果采集忙时的业务数据,以忙时的业务数据计算上述单位时间内的上行空口数据以及单位时间内的第一感知数据,是符合大多数场景下的业务需求的(通信业务的业务需求和感知业务的业务需求)。
所以这里的单位时间内的上行空口数据可以是忙时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上行空口数据,单位时间内的第一感知数据可以是忙时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第一感知数据。
具体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可以采集预设时间段内属于忙时的每个单位时间内的上行空口数据,以及预设时间段内属于忙时的每个单位时间内的第一感知数据。之后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则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所有单位时间内的上行空口数据计算该平均上行空口数据,同时根据采集到的所有单位时间内的第一感知数据计算该平均第一感知数据。
示例性的,上述的预设时间段可以为连续两周的周二(任一工作日皆可)和周日(任一休息日皆可)。忙时可以为运营商根据自身对应用户的流量或者通话使用情况确定,例如在工作日可以是9:00-11:00和14:00-17:00,休息日则可以是10:00-17:00。这样一来,最后得到的忙时每小时的平均上行空口数据和平均第一感知数据也会更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S12、根据每个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
示例性的,以上行空口数据包括每个用户终端的PUSCH的吞吐量和PUCCH的吞吐量,待部署区域内的基站均为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NR(new radio,新空口),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通信业务需求量,单位时间为一小时为例,第一区域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可以依据下述公式(1)和公式(2)计算得到:
其中,为第一区域中第k个NR覆盖区域内第i个用户终端的通信业务在忙时每小时的平均PUSCH吞吐量,为第一区域中第k个NR覆盖区域内第i个用户终端的通信业务在忙时每小时的平均PUCCH吞吐量,为第一区域中第k个NR的忙时每小时通信业务的平均吞吐量,为第一区域中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K为第一区域中NR的数量,N为第k个NE覆盖区域中用户终端的数量。
S13、根据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
示例性的,以第一感知数据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第一区域中采集到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如上表1,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感知业务需求量,单位时间为一小时为例,第一区域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可以依据下述公式(3)计算得到:
基于上述S11-S13对应的技术方案,根据每个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便可以准确知晓基站覆盖范围内每个用户终端的上行吞吐量,包括PUSCH和PUCCH两个信道的吞吐量。进而也就可以准确计算得到所有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的第一通信需求量。此外,通过获取第一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也可以顺利确定得到第一区域的第一感知需求量。如此一来,也就为后续计算待部署区域的总统新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提供了对应第一区域的数据支持。
3012、获取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的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结合图4,参照图6所示,3012步骤具体可以包括S21-S23:
S21、获取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以及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
其中,通信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第二感知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
对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而言,因为感知业务和通信业务均是未部署的,所以感知业务和通信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获取则需要依据业务调研方式来获取。其中,业务调研可以是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向第而区域内所有用户终端发送调研问卷,以获取到第二区域内拟部署的所有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以及每种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业务调研还可以是人工调研,即人为向第一区域内的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问卷调研,以获取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和每种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
示例性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获取到的第二区域内的拟部署的每种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可以如下表2所示。
表2
类别id | 业务名称 | 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 | 业务个数 |
type1 | 高清视频 | T<sup>tele</sup><sub>type1</sub> | N<sup>tele</sup><sub>type1</sub> |
type2 | 小包业务 | T<sup>tele</sup><sub>type2</sub> | N<sup>tele</sup><sub>type2</sub> |
… | … | … | … |
其中,类别id和业务名称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通信业务,实际中也可以是其他可行的标识,此处仅为示例,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具体指通信业务在单位时间内的上行业务数据量。
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获取到的第二区域内的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则可以如前述实施例中表示1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前述S11的相关表述,出于要保证后续待部署区域部署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后,网络架构能够处理任意时间段的业务数据的目的。S21中获取的通信数据可以是忙时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通信数据,第二感知数据可以是忙时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第二感知数据。
具体如何获取上述的平均通信数据和平均第二感知数据,可以参照S11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22、根据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确定第二区域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
示例性的,以通信数据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第二区域中采集到的每种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如上表2所示,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通信业务需求量,单位时间为一小时为例,第二区域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可以依据下述公式(4)计算得到:
S23、根据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计算第二区域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
示例性的,以第二感知数据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第二区域中采集到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类似上表1所示,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感知业务需求量,单位时间为一小时为例,第二区域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可以依据下述公式(5)计算得到:
基于上述S21-S23对应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未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区域内拟部署的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以及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其中,因为第二区域内所有业务均未部署,所以可以通过业务调研等方式获取。基于获取的通信数据和第二感知数据便可以顺利估算确定第二区域的通信业务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如此一来,也就为后续计算待部署区域的总统新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提供了对应第二区域的数据支持。
3013、计算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的和作为总通信业务需求量。
3014、计算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和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作为总感知业务需求量。
基于上述3011-3014的技术方案,便可以顺利得到待部署区域则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以为后续感知处理网元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302、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
其中,总感知移动性用于表征待部署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性;其中,移动性和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基于上述总感知移动性的定义可知,在需要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则需要获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每种感知业务的移动性,进而对总感知移动性进行确定。基于此,结合图3,参照图7所示,302步骤具体可以包括3021-3025:
3021、获取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三感知数据。
其中,第三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
具体的,对于第一区域而言,因为感知业务均未部署,所以这里第三感知数据需要通过业务调研的方式获取。业务调研的具体实现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获取到的第一区域内的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三感知数据可以如下表3所示。
表3
类别id | 业务名称 | 业务个数 | 移动性 |
type1 | 定位 | N<sup>sense</sup><sub>type1</sub> | M<sup>sense</sup><sub>type1</sub> |
type2 | 成像 | N<sup>sense</sup><sub>type2</sub> | M<sup>sense</sup><sub>type2</sub> |
type3 | 呼吸监测 | N<sup>sense</sup><sub>type3</sub> | M<sup>sense</sup><sub>type3</sub> |
其中,类别id和业务名称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感知业务,实际中也可以是其他可行的标识,此处仅为示例,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移动性具体用于表征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对象的移动速度大小,移动速度越大则相应的移动性则越趋近于1,移动速度越小则相应的移动性则越趋近于0。若某个感知对象的移动速度等于预设最大值,则其相应的感知业务的移动性为1。若某个感知对象的移动速度等于0即感知对象为静止状态,则其相应的感知业务的移动性为0。
参照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表述,为了和前述获取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匹配,3021中获取的第三感知数据可以是忙时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第三感知数据。具体如何获取上述的平均第三感知数据,可以参照S11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3021步骤获取的可以与S11同时执行。在这种情况下,S11中获取的第一感知数据便可以包括第三感知数据中的移动性,3021步骤则可以不存在。此时,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获取到的第一区域内的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则可以如下表4所示。
表4
3022、获取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四感知数据。
其中,第四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获取第四感知数据的具体实现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第三感知数据的获取,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表述,为了和前述获取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匹配,3022中获取的第四感知数据可以是忙时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第四感知数据。具体如何获取上述的平均第三感知数据,可以参照S11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3022步骤获取的可以与S21同时执行。在这种情况下,S21中获取的第二感知数据便可以包括第四感知数据中的移动性,3022步骤则可以不存在。
3023、根据所有第三感知数据,确定第一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一平均移动性。
示例性的,以第三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第一区域中采集到的第三感知数据如表3所示,单位时间为一小时为例,第一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一平均移动性可以依据下述公式(6)计算得到:
3024、根据所有第四感知数据,确定第二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二平均移动性。
示例性的,以第四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第二区域中采集到的第四感知数据类似表3所示,单位时间为一小时为例,第二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二平均移动性可以依据下述公式(7)计算得到:
3025、计算第一平均移动性和第二平均移动性的和作为总感知移动性。
基于上述3021-3025对应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第一区域中与感知业务移动性相关的第三感知数据,以及第二区域中与感知业务移动性相关的第四感知数据,可以确定得到第一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一平均移动性和第二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二平均移动性。进一步的,则可以额根据第一平均移动性和第二平均移动性,确定得到整个待部署区域内的总感知移动性。这样一来,也就为后续确定处理感知数据的感知处理网元的确定过程提供部分判断依据,使得后续感知处理网元的确定更为合理。
303、计算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总业务需求量为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
示例性的,以TTele为总通信业务需求量,TSense为总感知业务需求量为例,感知占比Psense=TSense/(TTele+TSense);通信占比Ptele=TTele/(TTele+TSense)。
304、根据目标占比和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
目标占比为感知占比或通信占比;感知处理网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占比为感知占比,则结合图3,参照图8所示,304具体可以为3041A-3043A:
3041A、在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且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
其中,第一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大于第二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第二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大于第一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百分比可以为20%,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0.5。第一预设百分比和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结合实际网络情况来定,这里仅为示例,具体数值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时,可以认为在待部署区域中拟部署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量较多,而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在待部署区域中拟部署的感知业务总体上的移动速度较快,移动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确定的感知处理网元既要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较大的业务数据,又要能够更好处理移动性较高的感知业务即处理感知业务的能力较强。而实际中具备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较大的业务数据的能力的第二网元往往处理感知业务的能力不够强,而处理感知业务能力较强的第一网元则在单位时间内处理不了较大的业务数据。
基于此,在这种情况下,则选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的组合作为感知处理网元对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示例性的,第一网元可以为增加了感知处理单元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第二网元可以为增加了感知处理单元的用户端口功能(user port function,UPF)网元。当然,实际中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网元,本申请对比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感知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因为目前的AMF网元和UPF网元本身不具备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所以在确定将AMF网元和UPF网元的组合作为感知处理网元时,需要在AMF网元和UPF网元分别增加感知处理单元。在本申请中,增加了感知处理单元的AMF网元可以称为新AMF网元,增加了感知处理单元的UPF网元可以称为新UPF网元。
示例性的,在选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的组合作为感知处理网元对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以第一网元为新AMF网元,第二网元为新UPF网元为例,通感融合的网络架构可以如图9所示。其中,用户终端91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至接入网设备92,接入网设备92通过N2接口与新AMF网元连接,接入网设备92通过N3接口与新UPF网元连接。其中,N2接口和N3接口都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中规定的接口。另外,因为感知处理网元是两种网元的组合,所以为了使得接入网设备92在接收到来自用户终端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情况下,将业务数据合理分配给这两种网元。该接入网设备92中可以存在有按照预设规则分配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网元选择模块921。
在该网络架构的工作过程中,接入网设备92接收来自用户终端91上报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之后,接入网设备92中的网元选择模块921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将该业务数据分成对应新AMF网元和对应新UPF网元的两部分。接入网设备92中的网元选择模块921还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将该业务数据全部确定为对应新AMF网元的部分或者将该业务数据全部确定为对应新UPF网元的部分。然后接入网设备则可以将该业务数据中对应新AMF网元的部分转发给新AMF网元处理,将该业务数据中对应新UPF网元的部分转发给新UPF网元处理。
这里的预设规则可以个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申请对比不做具体限制。
3042A、在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且总感知移动性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二网元。
在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时,可以认为在待部署区域中拟部署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量较多,而总感知移动性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在待部署区域中拟部署的感知业务总体上的移动速度较慢,移动性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确定的感知处理网元则要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较大的业务数据,即需要选择具备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较大的业务数据的能力的第二网元作为感知处理网元。
基于此,在这种情况下,则选用第二网元作为感知处理网元对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示例性的,第二网元可以为增加了感知处理单元的UPF网元。其中,感知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在选用第二网元作为感知处理网元对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以第二网元为新UPF网元为例,通感融合架构的网络架构可以如图10所示。其中,用户终端101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至接入网设备102,接入网设备102通过N3接口与新UPF网元连接。
在该网络架构的工作过程中,接入网设备102接收来自用户终端101上报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之后,接入网设备102将该业务数据全部确转发给新UPF网元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感知占比等于第一预设百分比这种情况,可以归于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的情况中,也可以归于感知占比小于第一预设百分比情况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总感知移动性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同理。
3043A、在感知占比小于第一预设百分比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
在感知占比小于第一预设百分比时,可以认为在待部署区域中拟部署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量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确定的感知处理网元则仅需要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较少的业务数据,此时则可以选择能够更好处理移动性较高的感知业务即即处理感知业务的能力较强的第一网元。
基于此,在这种情况下,则选用第一网元作为感知处理网元对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示例性的,第一网元可以为增加了感知处理单元的AMF网元。其中,感知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在选用第一网元作为感知处理网元对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以第一网元为新AMF网元为例,通感融合架构的网络架构可以如图11所示。其中,用户终端111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至接入网设备112,接入网设备112通过N2接口与新AMF网元连接。
在该网络架构的工作过程中,接入网设备112接收来自用户终端111上报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之后,接入网设备112将该业务数据全部确转发给新AMF网元处理。
基于上述3041A-3043B对应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感知占比确定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量,根据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所有感知业务总体的移动性大小。进而确定合适的网元作为最终的感知处理网元,使得感知处理网元可以更好的对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目标占比为通信占比,则结合图3,参照图12所示,304具体可以为3041B-3043B:
3041B、在通信占比小于第二预设百分比,且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
其中,第一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大于第二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第二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大于第一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百分比可以为80%,第二预设百分比和第一预设百分比之和可以为1。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0.5,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相等。
3042B、在通信占比小于第二预设百分比,且总感知移动性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二网元。
3043B、在通信占比大于第二预设百分比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
因为总业务需求量由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组成,而感知占比和通信占比又分别代表了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和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在总业务需求量的占比,基于感知占比和通信占比均可以确定在待部署区域中拟部署的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多少。所以3041B-3043B的相关具体实现和有益效果可以参照前述3041A-3043A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需要针对某个待部署区域构建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前,本申请首先会获取到待部署区域中所有通信业务需要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具体可以是单位时间内所有通信业务的业务需求量)、所有感知业务需要的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具体可以是单位时间内所有感知业务的业务需求量)以及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总感知移动性。之后,计算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之后,可以基于总感知移动性和目标占比(通信占比或感知占比)这两个参数确定感知处理网元。因为总感知移动性可以反映出待部署区域内拟部署的感知业务的移动性,而通信占比或者感知占比则又可以反映出待部署区域内是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是否较多。所以基于这两个参数确定出的感知处理网元是能够符合待部署区域中拟部署感知业务的具体情况的,能够在后续实际部署后,对待部署区域中的感知业务更顺利的处理。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当采用功能模块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参照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如图1中所示的网络规划服务器01中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04。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31、确定模块32、计算模块33和处理模块34。这三个模块共同配合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区域信息收集模块和感知一体化架构选取模块的功能。结合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获取模块31用于执行其中的301步骤、3011-3014步骤、S11-S13步骤、S21-S23步骤;确定模块32用于执行其中的302步骤、3021-3025步骤;计算模块33用于执行其中的303步骤;处理模块34用于执行其中的304步骤、3031A-3033A步骤、3031B-3033B步骤。
具体的,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总感知移动性用于表征待部署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性;其中,移动性和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计算模块33,用于计算获取模块31获取的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总业务需求量为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处理模块34,用于根据目标占比和确定模块32确定的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目标占比为确定模块32确定的感知占比或通信占比;感知处理网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可选的,获取模块31具体用于:获取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获取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的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计算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的和作为总通信业务需求量;计算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和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作为总感知业务需求量。
进一步可选的,获取模块31具体用于:获取待部署区域中每个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以及第一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上行空口数据至少包括:基站覆盖范围中每个用户终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吞吐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吞吐量;第一感知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根据每个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根据每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确定第一区域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
进一步可选的,获取模块31具体用于:获取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以及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通信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第二感知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根据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确定第二区域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根据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计算第二区域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
可选的,确定模块32具体用于:获取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三感知数据;第三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获取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四感知数据;第四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根据所有第三感知数据,确定第一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一平均移动性;根据所有第四感知数据,确定第二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二平均移动性;计算第一平均移动性和第二平均移动性的和作为总感知移动性。
进一步可选的,在目标占比为感知占比的情况下,处理模块34具体用于:在计算模块33计算的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且确定模块32确定的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第一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大于第二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第二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大于第一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在计算模块33计算的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且确定模块32确定的总感知移动性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二网元;在计算模块33计算的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
进一步可选的,在目标占比为通信占比的情况下,处理模块34具体用于:在计算模块33计算的通信占比小于第二预设百分比,且确定模块32确定的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第一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大于第二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第二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大于第一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在计算模块33计算的通信占比小于第二预设百分比,且确定模块32确定的总感知移动性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二网元;在计算模块33计算的通信占比大于第二预设百分比时,确定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主要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所以其对应的有益效果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以及接口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管理,例如,接口单元和处理单元配合用于支持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执行前述实施例中获取模块31、确定模块32、计算模块33和处理模块34所执行的步骤;接口单元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其他装置的信息交互。例如与核心网设备的交互。存储单元,用于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以处理单元为处理器,存储单元为存储器,接口单元为通信接口为例。参照图1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41、处理器42、总线43和通信接口44;存储器41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42与存储器41通过总线43连接;当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运行时,处理器42执行存储器41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2(42-1和4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4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42,例如图4中所示的处理器42-1和处理器42-2。这些处理器42中的每一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42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4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41(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1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43与处理器42相连接。存储器41也可以和处理器42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41,用于存储本申请中的数据和执行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对应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42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1内的数据,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4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控制系统、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44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总线4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4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经由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
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所述总感知移动性用于表征所述待部署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性;其中,移动性和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
计算所述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所述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所述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所述总业务需求量为所述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
根据目标占比和所述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所述目标占比为所述感知占比或所述通信占比;所述感知处理网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包括: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的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
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所述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的和作为所述总通信业务需求量;
计算所述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和所述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作为所述总感知业务需求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包括: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中每个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以及所述第一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所述上行空口数据至少包括:基站覆盖范围中每个用户终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吞吐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吞吐量;所述第一感知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
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
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的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包括: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所述通信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
根据所述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
根据所述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包括: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三感知数据;所述第三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四感知数据;所述第四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
根据所有所述第三感知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一平均移动性;
根据所有所述第四感知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二平均移动性;
计算所述第一平均移动性和所述第二平均移动性的和作为所述总感知移动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占比为所述感知占比的情况下,所述根据目标占比和所述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包括:
在所述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且所述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包括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二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所述第二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
在所述感知占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百分比,且所述总感知移动性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
在所述感知占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百分比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所述第一网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占比为所述通信占比的情况下,所述根据目标占比和所述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包括:
在所述通信占比小于第二预设百分比,且所述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二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所述第二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
在所述通信占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百分比,且所述总感知移动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
在所述通信占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百分比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所述第一网元。
8.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部署区域的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总感知移动性;所述总感知移动性用于表征所述待部署区域中所有感知业务对应的感知物体的移动性;其中,移动性和移动速度成正比关系;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总感知业务需求量占总业务需求量的感知占比,或者计算所述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占所述总业务需求量的通信占比;所述总业务需求量为所述总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总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占比和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总感知移动性,确定感知处理网元;所述目标占比为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感知占比或所述通信占比;所述感知处理网元用于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内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的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拟部署的所有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
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和所述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的和作为所述总通信业务需求量;
计算所述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和所述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的和作为所述总感知业务需求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中每个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以及所述第一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所述上行空口数据至少包括:基站覆盖范围中每个用户终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吞吐量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吞吐量;所述第一感知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
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上行空口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通信业务需求量;
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一感知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感知业务需求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所述通信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至少包括:上行业务保障业务量和业务个数;
根据所述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所有通信业务的通信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通信业务需求量;
根据所述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二感知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感知业务需求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三感知数据;所述第三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
获取所述待部署区域中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第二区域中,拟部署的每种感知业务的第四感知数据;所述第四感知数据包括:业务个数和移动性;
根据所有所述第三感知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一平均移动性;
根据所有所述第四感知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区域中所有种类的感知业务的第二平均移动性;
计算所述第一平均移动性和所述第二平均移动性的和作为所述总感知移动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占比为所述感知占比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所述感知占比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比,且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二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所述第二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
在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所述感知占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百分比,且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总感知移动性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
在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所述感知占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百分比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所述第一网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占比为所述通信占比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所述通信占比小于第二预设百分比,且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总感知移动性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大于所述第二网元处理感知业务的业务数据的能力,所述第二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一网元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
在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所述通信占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百分比,且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总感知移动性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
在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所述通信占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百分比时,确定所述待部署区域的感知处理网元为所述第一网元。
15.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当所述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感知处理网元确定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41936.2A CN114710800B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41936.2A CN114710800B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10800A true CN114710800A (zh) | 2022-07-05 |
CN114710800B CN114710800B (zh) | 2024-05-03 |
Family
ID=82174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41936.2A Active CN114710800B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10800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14431A (zh) * | 2022-09-16 | 2023-04-04 |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感知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4007326A1 (en) * | 2022-07-08 | 2024-01-11 | Zte Corporation | Coordination of wireless sensing with multiple network nodes |
WO2024103970A1 (zh) * | 2022-11-18 | 2024-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19044A1 (en) * | 2007-11-07 | 2009-05-07 | Institut National D'optique |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n optical systems used for ranging applications |
CN104684000A (zh) * | 2013-12-03 | 2015-06-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对象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
CN104811961A (zh) * | 2014-01-24 | 2015-07-2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无线网络拥塞感知和缓解的方法以及系统 |
CN108901036A (zh) * | 2018-07-04 | 2018-11-27 |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 小区网络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263375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volte上下行覆盖平衡判断方法及装置 |
US20210028265A1 (en) * | 2019-07-23 | 2021-01-2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degradation of display device |
CN113923614A (zh) * | 2021-11-15 | 2022-01-1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
CN114071405A (zh) * | 2020-08-06 | 2022-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感知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2081330A1 (en) * | 2020-10-14 | 2022-04-21 | Mower Morton M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iral monitoring in effluent |
-
2022
- 2022-04-25 CN CN202210441936.2A patent/CN1147108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19044A1 (en) * | 2007-11-07 | 2009-05-07 | Institut National D'optique |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n optical systems used for ranging applications |
CN104684000A (zh) * | 2013-12-03 | 2015-06-0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对象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
CN104811961A (zh) * | 2014-01-24 | 2015-07-2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te无线网络拥塞感知和缓解的方法以及系统 |
CN108901036A (zh) * | 2018-07-04 | 2018-11-27 |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 小区网络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263375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volte上下行覆盖平衡判断方法及装置 |
US20210028265A1 (en) * | 2019-07-23 | 2021-01-2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degradation of display device |
CN114071405A (zh) * | 2020-08-06 | 2022-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感知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2081330A1 (en) * | 2020-10-14 | 2022-04-21 | Mower Morton M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iral monitoring in effluent |
CN113923614A (zh) * | 2021-11-15 | 2022-01-1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R1-155904 Discussion on CW size adjustment based on eNB sensing"", 3GPP TSG_RAN\\WG1_RL1, 25 September 2015 (2015-09-25) * |
""R1-162363 Intel - V2V Sensing"", 3GPP TSG_RAN\\WG1_RL1, 2 April 2016 (2016-04-02) * |
""R1-2109009 Remaining issues on traffic model and EVM for XR"", 3GPP TSG_RAN\\WG1_RL1, 1 October 2021 (2021-10-01) * |
SA WG2: "SP-170931 "Presentation of TS 23.501 amp;apos;System Architecture for the 5G System; Stage 2 (Release 15) amp;apos; v2.0.1 for approval"", 3GPP TSG_SA\\TSG_SA, no. 78, 15 December 2017 (2017-12-15) * |
邹洁;郑淑琴;肖慧;姜松;: "基于DPI大数据分析的移动互联网端到端业务感知KQI质差定段预定位方法", 广东通信技术, no. 04, 15 April 2017 (2017-04-15)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07326A1 (en) * | 2022-07-08 | 2024-01-11 | Zte Corporation | Coordination of wireless sensing with multiple network nodes |
CN115914431A (zh) * | 2022-09-16 | 2023-04-04 |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感知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4103970A1 (zh) * | 2022-11-18 | 2024-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10800B (zh) | 2024-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18588B (zh) | 一种用户接入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4710800B (zh) | 一种感知处理网元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3923614B (zh)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 |
CN113923788B (zh) |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 | |
CN11158679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818576B (zh) | 一种用户接入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565435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3055948B (zh) | 一种下行资源块预留方法和装置 | |
CN114727403A (zh) | 一种上行资源块分配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用户终端 | |
CN112333835A (zh) | 一种载波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14760701A (zh) | 无线帧确定方法、接入网设备、核心网网元和用户终端 | |
CN114070895B (zh) | 数据传输方法、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 |
CN114786265A (zh) | 一种上行资源块分配方法和装置 | |
CN113055933B (zh) | 小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13115376B (zh) | 一种下行资源块预留方法和装置 | |
CN109315001A (zh)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网络系统 | |
CN11156543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586795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4710836A (zh) | 一种上行资源块分配方法、感知终端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565438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565432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565434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56543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565433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
CN111586798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网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