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0913A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20913A CN113920913A CN202111165712.5A CN202111165712A CN113920913A CN 113920913 A CN113920913 A CN 113920913A CN 202111165712 A CN202111165712 A CN 202111165712A CN 113920913 A CN113920913 A CN 1139209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anning
- signal
- transistor
- level
- shift regi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01000005569 Gou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9/00—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 G11C19/28—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6—Details of a shift regist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8—Details of timing specific for flat panels, other than clock recover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中,移位寄存电路的同一移位寄存单元中,下拉模块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电平信号端以及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下拉模块在第一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将第一电平信号端的第一电平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和信号输出端;下拉模块至少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第一节点;下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节点和扫描控制端电连接;下拉控制模块控制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而阵列基板行驱动(Gate Driver on Array,GOA)技术,利用GOA技术将栅极驱动电路集成于阵列基板的周边区域,从而在实现窄边框设计的同时,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集成度,并降低其制造成本。
现有的显示面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时,其GOA电路会输出异常,导致显示面板出现G线抖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在显示面板工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时,能够确保显示面板的移位寄存电路输出正常的扫描信号,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移位寄存电路;所述移位寄存电路包括多个级联设置的移位寄存单元;
每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扫描控制端、信号输出端、第一电平信号端、下拉模块和下拉控制模块;
同一所述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下拉模块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端以及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下拉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端的第一电平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信号输出端;所述下拉模块至少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下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与所述扫描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下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所述扫描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在所述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所述扫描控制信号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
其中,各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各条所述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所述扫描阶段,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在所述非扫描阶段,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多个扫描周期,每个所述扫描周期包括扫描阶段和非扫描阶段;
在所述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且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
在所述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非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且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芯片和上述显示面板;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执行上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保持为使能电平,使得第一晶体管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导通,确保各移位寄存单元能够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至各条扫描信号线,实现逐行扫描功能;而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使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包括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以在第一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时,漏电流无法通过第一晶体管,减少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的放电电量,减少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的电荷损失量,确保在非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能够长时间维持在非使能电平,避免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异常,进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与图8对应的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驱动时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GOA电路通常包括多级移位寄存器单元,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出端与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通过依次向各条扫描信号线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以实现逐行扫描功能,使得显示面板呈现出相应的显示画面。现有技术中,显示画面显示一帧画面的时间为一扫描周期,在一扫描周期的部分时间内各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此为该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而在一扫描周期的另一段时间内,各级移位寄存单元持续输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路,此为该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此时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及与该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的节点均应保持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
但是,由于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以及相应节点电连接的晶体管存在固有的漏电流,因而使得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以及相应节点无法保持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致使信号输出端以及相应的节点处的电位发生漂移,且在扫描频率较低时,非扫描阶段的时长较长,使得移位寄存单元输出的扫描信号受晶体管的漏电流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在高温和/或高湿环境时,晶体管内部载流子活性较高,晶体管的特性发生漂移,对信号输出端以及与信号输出端相关联的节点处的电位影响更为明显,使得移位寄存单元输出异常的现象更为明显,从而影响下一帧显示画面的正常显示,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非显示区包括移位寄存电路;该移位寄存电路包括多个级联设置的移位寄存单元;每个移位寄存单元包括扫描控制端、信号输出端、第一电平信号端、下拉模块和下拉控制模块;同一移位寄存单元中,下拉模块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电平信号端以及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下拉模块用于在第一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将第一电平信号端的第一电平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和信号输出端;下拉模块至少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第一节点;下拉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节点和扫描控制端电连接;下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其中,各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各条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在非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保持为使能电平,使得第一晶体管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导通,确保各移位寄存单元能够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至各条扫描信号线,实现逐行扫描功能;而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使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包括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以在第一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时,漏电流无法通过第一晶体管,减少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的放电电量,减少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的电荷损失量,确保在非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能够长时间维持在非使能电平,避免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异常,进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显示区101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10,非显示区102包括移位寄存电路20,该移位寄存电路20包括多个级联设置的移位寄存单元21;每个移位寄存单元21包括扫描控制端FW、信号输出端OUT、第一电平信号端VGL、下拉模块213和下拉控制模块212;同一移位寄存单元21中,下拉模块213分别与第一节点Q、第二节点P、第一电平信号端VGL以及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该下拉模块213用于在第一节点Q的电位的控制下,将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的第一电平信号Vgl传输至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且该下拉模块213至少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电连接于第一节点Q;下拉控制模块212分别与第一节点Q和扫描控制端FW电连接;下拉控制模块212用于控制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传输至第一节点Q,使得第一晶体管M1能够在该扫描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关闭;同时,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OUT与各条扫描信号线10一一对应电连接,以一一对应的向各条扫描信号线10提供扫描信号。
通常显示面板100所呈现的图像是由多帧显示画面组成,每显示一帧显示画面,移位寄存电路20完成一扫描周期,每个扫描周期可以包括扫描阶段和非扫描阶段。由于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OUT与各条扫描信号线10一一对应电连接,因此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能够依次输出扫描信号Gout的使能电平至各条扫描信号线10,以及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能够持续输出扫描信号Gout的非使能电平至各条扫描信号线10。
示例性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3,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01还可以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30和多个子像素40,位于同一行的至少部分子像素40共用扫描信号线10,位于同一列的至少部分子像素40共用数据信号线30,以在各条扫描信号线10依次传输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的使能电平时,各条数据信号线30传输的数据信号能够一一对应地写入至各子像素40中,以控制各子像素40显示出相应亮度和颜色的光,使得显示面板100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显示图像。在显示面板100的图像显示期间,其可显示多帧显示画面,即包括多个扫描周期,每个扫描周期包括扫描阶段Display和非扫描阶段Blanking;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Display,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下拉模块213和下拉控制模块212等协同作用,依次向各条扫描信号线10提供扫描信号Gout(Gout1、Gout2、Gout3、…、Goutn-1、Goutn)的使能电平;而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Blanking,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下拉模块213和下拉控制模块212等协同作用,向各条扫描信号线10提供扫描信号Gout(Gout1、Gout2、Gout3、…、Goutn-1、Goutn)的非使能电平,此时显示面板100会保持相应显示画面。其中,扫描信号Gout的使能电平即为能够使显示区101的子像素40中相应薄膜晶体管导通的信号,而扫描信号Gout的非使能电平即为能够使显示区101的子像素40中相应薄膜晶体管关闭的信号。其中,当显示面板的各子像素中薄膜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N型晶体管导通的高电平,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N型晶体管关闭的低电平;而当显示面板的各子像素中薄膜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P型晶体管导通的低电平,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P型晶体管关闭的高电平。为便于描述,以下均以扫描信号Gout的使能电平为高电平,而非使能电平可以为低电平。
由于在第一晶体管M1导通时,能够将第一电平信号端OUT的第一电平信号Vgl通过第一晶体管M1传输至第二节点P或信号输出端OUT;而在第一晶体管M1关闭时,第一电平信号Vgl无法通过第一晶体管M1传输至第二节点P,也无法从第二节点P经第一晶体管M1到第一电平信号端Vgl形成相应的电流路径;因此,若在非扫描阶段Blanking,下拉控制模块212持续将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的使能电平提供至第一节点Q,则会使第一晶体管M1在非扫描阶段Blanking保持持续导通的状态,使得从第二节点P经第一晶体管M1到第一电平信号端Vgl形成相应的电流路径,从而对信号输出端OUT和/或第二节点P处的电荷进行放电,导致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OUT和/或第二节点P处的电荷减少,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扫描信号的电位向0V漂移,使得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Gout1、Gout2、Gout3、…、Goutn-1、Goutn)无法保持为固有的非使能电平,进而影响显示面板100当前帧的显示画面,同时影响显示面板100下一帧显示画面。
继续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3,通过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Display,将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设置为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M1导通的使能电平,以使第一晶体管M1能够在需要导通的时刻进行导通,从而控制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能够依次输出扫描信号Gout(Gout1、Gout2、Gout3、…、Goutn-1、Goutn)的使能电平;而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Blanking,将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设置为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M1关闭的非使能电平,以在下拉控制模块212将扫描控制端FW的非使能电平传输至第一节点Q时,第一晶体管M1能够处于关闭状态,无法从第二节点P经第一晶体管M1到第一电平信号端Vgl形成相应的电流路径,从而无法对信号输出端OUT和/或第二节点P处所存储的电荷进行放电,减少信号输出端OUT和/或第二节点P处所存储的电荷的损失量,确保在非扫描阶段Blanking,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Gout1、Gout2、Gout3、…、Goutn-1、Goutn)能够长时间维持在非使能电平,避免因移位寄存电路20信号输出异常,而致使显示区101中扫描信号线10传输的扫描信号Gout(Gout1、Gout2、Gout3、…、Goutn-1、Goutn)异常,造成显示面板100显示异常的情况产生,进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晶体管M1为P型晶体管时,扫描控制信号Fw的使能电平为低电平,扫描控制信号Fw的非使能电平为低电平;而当第一晶体管M1为N型晶体管时,扫描控制信号Fw的使能电平可以为高电平,而扫描控制信号Fw的非使能电平可以为低电平。为便于描述,以下均以扫描控制信号Fw的使能电平可以为高电平,而扫描控制信号Fw的非使能电平可以为低电平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此外,图2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附图,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节点Q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P电连接,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
示例性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与图2中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对图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处仅针对图4与图2中不同之处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如图4所示,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节点Q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此时,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将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设置为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M1关闭的非使能电平,以在下拉控制模块212将扫描控制端FW的非使能电平传输至第一节点Q时,第一晶体管M1能够处于关闭状态,无法从信号输出端OUT经第一晶体管M1到第一电平信号端Vgl形成相应的电流路径,从而无法对信号输出端OUT和/或第二节点P处所存储的电荷进行放电,减少信号输出端OUT和/或第二节点P处所存储的电荷的损失量,确保在非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能够长时间维持在非使能电平,同样能够避免因移位寄存电路20信号输出异常,而致使显示区101中扫描信号线10传输的扫描信号异常,造成显示面板100显示异常的情况产生,进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均以图2中示出的第一晶体管的连接方式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越高,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的时间越短,相应的其扫描频率越高,扫描周期越短;而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越低,显示面板显示一帧画面的时间越长,其扫描频率越低,扫描周期越长。虽然较高的刷新频率,会使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动态画面显示质量,但是其会致使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功耗。因此,在显示面板无需较高的刷新频率时,可将显示面板由较高的刷新频率切换为较低的刷新频率。相应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第一工作模式的扫描频率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扫描频率。
可选的,在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时,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和非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均为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在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时,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为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以及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
具体的,示例性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如图5所示,由于显示面板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显示时,其扫描频率较大,扫描周期较短,每个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Blanking的时间较短,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处的放电时间较短,使得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处的电位变化较小,以至于不会对扫描信号Gout具有较大的影响,即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同时,因扫描控制信号Fw通常由相应的信号传输线进行传输,当扫描控制信号Fw进行切换时,需要重新对信号传输线以及扫描控制端进行充电,以到达其切换电位,此过程会引起不必要的功耗;因此,在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的前提下,当显示面板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显示时,可以使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Display和非扫描阶段Blanking,扫描控制信号Fw均保持为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相应的,如图3所示,由于显示面板以第二工作模式进行显示时,其扫描频率较低,扫描周期较长,每个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Blanking的时间较长,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处的放电时间较长,使得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处的电位变化较大,以至于对扫描信号Gout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当显示面板以第二工作模式进行显示时,在非扫描阶段Blanking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Fw的非使能电平,以控制第一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以防第一晶体管长时间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进行放电,而影响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此外,随着温度、湿度等的升高,各级移位寄存单元中的晶体管发生特性漂移,使得因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进行放电,而造成的显示异常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可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非扫描阶段,可使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为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表一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温度和频率下各级移位寄存单元输出情况验证表。
由上述表一可知,在非扫描阶段的扫描控制信号保持为使能电平时,环境温度较低、刷新频率较高,如表一中序号1对应的情况,经过长时间(10天)的试验发现,移位寄存单元输出无异常,或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环境温度升至较高的问题,如表一中序号2对应的情况,经过10天试验,移位寄存单元可保持为输出无异常的情况;在保持较高的刷新频率,将试验温度继续升高,如表一中序号3对应的情况,试验10天后会有1/16的移位寄存单元输出异常;而在环境温度保持为较高的温度,降低刷新频率,如表一中序号5对应的情况,试验2天的时间就会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移位寄存单元输出异常。由此可知,当非扫描阶段的扫描控制信号保持为使能电平时,即使是在较高的刷新频率下,环境温度持续升高时也会出现部分移位寄存单元输出异常,且在较低的刷新频率、较高的环境温度下,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出异常情况更为明显。
在非扫描阶段的扫描控制信号包括非使能电平时,刷新频率较低、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如表一中序号6对应的情况,试验2天的时间各级移位寄存单元保持为输出无异常;在保持较低的刷新频率,继续升高环境温度,加长试验时间的情况下,如表一中序号4对应的情况,试验10天后各级移位寄存单元仍然保持为输出无异常。
由此可知,在高温环境且刷新频率较低时,因第一晶体管放电而引起的移位寄存单元输出异常的情况更为明显,此时将扫描控制信号设置为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能够有效缓解移位寄存单元输出异常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当第一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扫描频率)为120Hz时,第二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扫描频率)可以为60Hz;或者,第一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扫描频率)为240Hz时,第二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扫描频率)可以为120Hz或60Hz;或者,第一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扫描频率)为90Hz时,第二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扫描频率)可以为45Hz;即第一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可以为第二工作模式下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的两倍。本发明实施例对显示面板的刷新频率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3和图5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示例性的附图,图3和图5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各信号的使能电平为高电平,而非使能电平为低电平;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子像素中相应的薄膜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为低电平,而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为高电平;同样的,当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为低电平,而扫描控制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为高电平。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示例性的附图,图1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中仅包括一个移位寄存电路20,且该移位寄存电路20位于显示区101的一侧;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两个移位寄存电路,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00的两个移位寄存电路201和202可以位于显示区101相对的两侧,且移位寄存电路201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可以和与奇数行子像素40对应的扫描信号线10电连接,而移位寄存电路202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可以和与偶数行子像素40对应的扫描信号线10电连接。为便于描述,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均以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移位寄存单元21的下拉模块213中除包括第一晶体管M1外,还可以包括第二晶体管M2;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同样与第一节点Q电连接;此时,同一移位寄存单元21中,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和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均与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电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电连接于第二节点P,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并且,第一晶体管M1的沟道类型与第二晶体管M2的沟道类型相同,即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M1导通的信号,同时也能够控制第二晶体管M2导通,而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M1关闭的信号,同时也能够控制第二晶体管M2关闭。
如此,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当下拉控制模块212将扫描控制信号Fw的使能电平传输至第一节点Q时,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导通;而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当下拉控制模块212将扫描控制信号Fw的非使能电平传输至第一节点Q时,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能够处于关闭状态,从而无法从第一节点P经第一晶体管M1到第一电平信号端VGL形成电流路径,同时也无法从信号输出端OUT经第二晶体管M2到第一电平信号端VGL形成电流路径,从而能够同时减少第一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处的电荷损失量,确保在非扫描阶段,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能够长时间维持在非使能电平,避免移位寄存电路信号输出异常,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可选的,继续结合参考图1和图7,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启动信号线51,该启动信号线51位于非显示区102;相应的,每个移位寄存单元21还可以包括输入模块211、输出模块214、存储电容C1、信号输入端IN1和时钟信号端CK;同一移位寄存单元21中,输入模块211分别与扫描控制端FW、信号输入端IN1和第二节点P电连接;输入模块211用于在信号输入端IN1的输入信号的控制下,将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传输至第二节点P;存储电容C1电连接于第二节点P与信号输出端OUT之间,存储电容C1能够存储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的电位;输出模块214分别与第二节点P、时钟信号端CK和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输出模块214用于在第二节点P的电位的控制下,将时钟信号端CK的时钟信号Ck传输至信号输出端OUT。其中,第一级移位寄存的信号输入端IN1与启动信号线51电连接,从第二级移位寄存单元到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入端IN1与其上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
具体的,继续结合参考图1、图7和图3,在每个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开始时,启动信号线51会将启动信号的使能电平传输至第一级移位寄存单元,使得第一极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入模块在启动信号的控制下,将其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传输至其第二节点P,以对第二节点P和存储电容C1进行充电;直至第二节点P为使能电平时,输出模块214在第二节点P的控制下,将时钟信号端CK的时钟信号Ck传输至信号输出端OUT,并经信号输出端OUT输出至对应的扫描信号线10的同时,传输至第二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入端IN1,以控制第二级移位寄存单元进入对第二节点P和存储电容C1进行充电的阶段;在第二级移位寄存单元完成对第二节点P和存储电容C1的充电时,第二级移位寄存单元的输出模块214会将其时钟信号端CK的时钟信号Ck(Ck2)传输至其信号输出端OUT,并经由其信号输出端OUT分别传输至其对应的扫描信号线10和第三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入端IN1;同时,该第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下拉控制模块212会将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的使能电平传输至第一节点Q,控制其下拉模块213中的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导通,分别将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的第一电平信号Vgl传输至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并经信号输出端OUT将第一电平信号Vgl传输至其对应的扫描信号线10的同时,输入至第二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入端IN1。如此,通过上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控制下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输入的信号,能够使各级移位寄存单元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
在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其时钟信号端CK的时钟信号后,将会进入非扫描阶段。在非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入端IN1不再接受到输入信号的使能电平,使得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保持为第一电平信号Vgl;同时,当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为非使能电平时,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处于关闭状态,能够防止因在第一晶体管M1与第二晶体管M2导通时,对存储电容C1中存储的电荷进行放电,而致使存储电容C1中电荷减少,影响第一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的电位;如此,在非扫描阶段,能够使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持续保持为第一电平信号Vgl,确保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正常的扫描信号,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此外,当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包括第一电平信号端VGL、扫描控制端BW和时钟信号端CK时,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102还应设置有用于传输第一电平信号Vgl的低电平传输线54、用于传输扫描控制信号Fw的信号传输线55以及用于传输时钟信号Ck(Ck1、Ck2)的时钟信号线52和53;其中,连接奇数行子像素40对应的扫描信号线10的移位寄存单元21的时钟信号端CK与时钟信号线52电连接,以接收时钟信号线52传输的时钟信号Ck1,连接偶数行子像素40对应的扫描信号线10的移位寄存单元21的时钟信号端CK与时钟信号线53电连接,以接收时钟信号线53传输的时钟信号Ck2。其中,在同一时刻,时钟信号Ck1和时钟信号Ck2的极性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参考图1、图7和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位寄存电路20可以为仅能够进行单向扫描的移位寄存电路,即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仅能够从上至下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或仅能够从下至上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或者,移位寄存电路20也可以为能够进行双向扫描的移位寄存电路,即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能够实现从上至下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也能够实现从下至上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通常将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从上至下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的过程称为正向扫描过程,而将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从下至上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称为反向扫描过程;此时,每个移位寄存单元21还包括复位输入端IN2,复位输入端IN2与其下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同样的,每个移位寄存单元21的还可以包括复位模块216,每个移位寄存模块复位控制端BW,且在正向扫描的过程中,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为使能电平,复位控制端BW的复位控制信号Bw为非使能电平;而在反向扫描的过程中,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为非使能电平,复位控制端BW的复位控制信号Bw为使能电平。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均以正向扫描的过程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7,每个移位寄存单元21还包括上拉模块215;同一移位寄存单元21中,上拉模块215分别与下拉控制模块212、第一节点Q、第二节点P和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电连接;该上拉模块215用于在第二节点P的电位的控制下,将第一电平信号Vgl分别传输至第一节点Q和下拉控制模块212。如此,能够在第二节点P处为能够控制输出模块214将时钟信号端CK的时钟信号Ck(Ck1或Ck2)传输至信号输出端的使能电平时,上拉模块215能够将第一电平信号Vgl分别传输至第一节点Q和下拉控制模块212,以阻止下拉控制模块212将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传输至第一节点Q,即能够使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因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导通而影响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的电位。
可选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下拉控制模块212可以包括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同一移位寄存单元21中,第三晶体M3的第一极、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以及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均与扫描控制端FW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极电连接于第一节点Q;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分别与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极和上拉模块215电连接。此时,当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能够在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和上拉模块215的协同控制下导通或关闭,并在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导通时,能够使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传输至第一节点Q,而在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关闭时,能够阻止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传输至第一节点Q;相应的,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能够在上拉模块215和下拉控制模块212的协同控制下导通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各移位寄存单元21中各模块的结构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下就移位寄存单元的典型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8,移位寄存单元21中,输入模块211可以包括第五晶体管M5,输出模块214可以包括第六晶体管,上拉模块215可以包括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复位模块216可以包括第九晶体管M9。
以图8中各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为例,图9是与图8对应的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驱动时序图,结合参考图8和图9,在一个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移位寄存单元的工作过程为:
在t1阶段,信号输入端IN1接收到的上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m-1为高电平,时钟信号端CK时钟信号Ck的为低电平,使得第五晶体管M5导通,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的高电平传输至第二节点P,使得第二节点P为高电平,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导通,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的第一电平信号经由第七晶体管M7传输到第一节点Q,以及经由第八晶体管M8传输到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第三晶体管M3、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关闭,第六晶体管M6导通,时钟信号端CK的时钟信号Ck传输到信号输出端OUT,使得信号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的扫描信号Goutm。
在t2阶段,信号输入端IN1接收到的上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m-1为低电平,时钟信号端CK的时钟信号Ck为高电平,第二节点P由于没有低电平信号输入,仍旧保持t1阶段的高电平,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保持导通状态,在第七晶体管M7的控制下,第一电平信号Vgl输入到第一节点Q,第一节点Q为低电平;由于时钟信号Ck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的时钟信号Ck通过第六晶体管M6传输至信号输出端OUT,使得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的扫描信号Goutm;由于存储电容C1的自举效应,第二节点P的电位进一步升高。
在t3阶段,复位输入端IN2接收到的下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m+1为高电平,时钟信号Ck为低电平,第九晶体管M9导通,复位控制端BW的复位控制信号Bw的低电平写入至第二节点P,使得第二节点P变为低电平,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和第八晶体管M8关闭,第三晶体管M3在第四晶体管M4传输的高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Fw的控制下导通,使得高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Fw通过第三晶体管M3传输至第一节点Q,从而控制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导通,以使第一电平信号Vgl传输至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信号输出端OUT稳定输出低电平的扫描信号Goutm。
在t3阶段之后,由于扫描控制信号Fw一直为高电平,且在t2阶段通过第九晶体管M9已对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进行了放电,此时第七晶体管M7处于关闭状态,所以不会对第一节点Q进行放电,能够使得信号输出端OUT稳定输出低电平的扫描信号Goutm,直至进入该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
在进入非扫描阶段blanking后,扫描控制信号Fw变为低电平,复位控制端BW保持为低电平,时钟信号Ck保持为持续的低电平,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由导通状态变为关闭状态,上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m-1保持低电平的信号,下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m+1也保持低电平的信号,第五晶体管M5和第九晶体管M9均保持为关闭状态;低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Fw无法控制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导通,该扫描控制信号Fw不会传输至第一节点Q,且因第一节点Q处未设置相应的存储电容,使得第一节点Q无法接收到高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Fw时,其会变为低电平的状态;第一节点Q的低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处于关闭状态,无法形成从第二节点P到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的电流通路,也无法形成从信号输出端OUT到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的电流通路,从而不会对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进行放电,使得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保持为低电平的状态,从而能够确保输出端OUT稳定输出低电平的扫描信号Goutm,直至进入下一扫描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图8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示例性的附图,在能够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核心发明点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对移位寄存单元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单元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每个移位寄存单元还可以包括第十晶体管M10、第十一晶体管M11、清零信号端REST和关闭信号端GOFF;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与清零信号端REST电连接,第十晶体管M10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电连接,第十晶体管M10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P电连接;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栅极与关闭信号端GOFF电连接,第十一晶体管M1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平信号端VGL电连接,第十一晶体管M11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出端OUT电连接;如此,清零信号端REST和关闭信号端GOFF可在非扫描阶段时为高电平,使得第十晶体管M10和第十一晶体管M11导通,控制第二节点P和信号输出端OUT保持为低电平,以防因其它信号(例如触控信号)干扰,而影响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信号,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60;此时,非扫描阶段还应包括触控阶段;在触控阶段,各触控电极接收和/或发射触控信号,且扫描控制信号为连续的使能电平或连续的非使能电平。
其中,触控电极可以为如图11所示的块状的触控电极,也可以为条状或面状的触控电极等。相应的,触控电极60可以为自容式的触控电极,也可以为互容式的触控电极;当其为自容式的触控电极60时,每个触控电极60即为触控驱动电极又为触控感应电极,在触控阶段各触控电极60会接收相应的触控信号(即触控驱动信号),并发射相应的触控信号(即触控检测信号),以能够根据其接收的触控驱动和其发射的触控检测信号确定出触控位置;而当触控电极60为互容式的触控电极时,其可以包括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或者其可以仅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其也可以仅为触控驱动电极;当互容式的触控电极60包括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时,该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极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异层设置,通过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相应的触控信号(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感应电极发射的触控信号(触控检测信号),以确定出触控位置;当互容式的触控电极60为触控驱动电极时,触控感应电极可以设置在其它包括模组结构(例如盖板)中,此时触控电极60仅接收触控信号(触控驱动信号);而当互容式的触控电极60为触控感应电极时,触控驱动电极可以设置在其它包括模组结构(例如盖板)中,此时触控电极60仅发射触控信号(触控检测信号)。
在触控阶段,需要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信号,且触控信号通常为具有较小幅值的脉冲信号,触控感应电极对应发射的触控信号同样为具有较小幅值的脉冲信号,当触控感应电极发射的触控信号与触控驱动电极接收的触控信号具有较大差异时,会认为该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所在位置处为触摸物的触摸位置;由于显示面板中个信号之间相互关联,因此若在触控阶段,显示面板中其它信号具有较大的波动,将会影响触控电极接收和/或发射的触控信号,将会引起触控位置的误判。
示例性的,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结合参考图10、图11和图12,非扫描阶段Blanking包括触控阶段Tp和非触控NTP,在触控阶段TP和非触控阶段NTP,扫描控制端FW的扫描控制信号Fw可以均保持为连续的非使能电平,即扫描控制信号Fw为能够控制N型的第一晶体管保持关闭状态的连续低电平信号,使得触控阶段TP和非触控阶段NTP扫描控制信号Fw均不会发生突变,以防因扫描控制信号Fw发生波动,而影响触控准确性。
可选的,在非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除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外,还可以包括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如此,在扫描控制信号为非使能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而在扫描控制信号为使能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相较于整个非扫描阶段第一晶体管均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能够减小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的放电电量,此时同样能够确保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当在非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即包括使能电平又包括非使能电平时,能够使得第一晶体管在导通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能够防止因第一晶体管长期处于某一状态,而致使第一晶体管发生阈值漂移,进而在下一扫描周期中,影响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
示例性的,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结合参考图10、图11和图13,在非扫描阶段Blanking的非触控阶段NTP,扫描控制信号Fw为使能电平,而在非扫描阶段Blanking的触控阶段TP,扫描控制信号Fw为联系的非使能电平;如此,能够在提高触控准确性的前提下,还能够确保各级移位寄存单元21的信号输出端OUT输出的扫描信号Gout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的是,图12和图13均示例性的示出了在触控阶段TP,扫描控制信号Fw为持续的非使能电平;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触控阶段TP,扫描控制信号Fw也可以为持续的使能电平,此时在非触控阶段NTP,扫描控制信号Fw为持续的非使能电平。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均以在触控阶段,扫描控制信号Fw为持续的非使能电平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面板显示一帧显示画面的期间,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触控阶段,通过该两个触控阶段,至少能够确认出当前帧显示画面期间是否有触摸物触控显示面板。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一帧显示画面期间包括两个触控阶段TP,其中一个触控阶段TP位于扫描阶段Display,另一个触控阶段位于非扫描阶段Blanking;且在扫描阶段Display的触控阶段TP,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保持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以防触控与显示相互影响。
可选的,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位寄存电路的驱动时序图,如图16所示,在非扫描阶段Blanking,至少部分扫描控制信号Fw为包括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的脉冲信号。
具体的,由于第一晶体管的导通或关闭由其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压差Vgs决定,以第一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为例,当其Vgs大于其阈值电压Vth时,第一晶体管导通;但是,当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Vg长时间大于其源极电压Vs时,该第一晶体管会处于正偏压状态,且长期处于正偏压状态可能会对第一晶体管的性能造成影响,使得第一晶体管的阈值Vth发生漂移,而再次进入扫描阶段Display时将无法在准确的时间段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致使移位寄存单元输出异常。如此,通过将部分扫描控制信号Fw设置包括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的脉冲信号,使得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Vg在扫描控制信号Fw的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之间进行切换,从而避免第一晶体管长期处于正偏压状态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使各移位寄存单元能够输出准确的扫描信号。
其中,扫描控制信号Fw的脉冲信号中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呈周期性变化,该脉冲信号的脉冲周期为T1+T2。当每个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时钟信号端,该时钟信号端用于接收时钟信号Ck,且时钟信号Ck的频率为F1时,脉冲信号的频率为F2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5F1≤F2≤2F1;如此,能够确保脉冲信号具有较高的频率,从而缩短第一晶体管长期处于某一状态的时间。
此外,如图17所示,在不考虑触控的情况下,在整个非扫描阶段扫描控制信号Fw为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交替变化的脉冲信号,从而在非扫描阶段,第一晶体管能够在导通状态和关闭状态下交替变化。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具备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以及能够达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描述。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多个扫描周期,每个扫描周期包括扫描阶段和非扫描阶段。,如图18,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S110、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且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
S120、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非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且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
其中,当显示面板的各像素中薄膜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N型晶体管导通的高电平,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N型晶体管关闭的低电平;而当显示面板的各像素中薄膜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P型晶体管导通的低电平,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P型晶体管关闭的高电平。同样的,当第一晶体管M1为N型晶体管时,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的高电平,扫描控制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低电平;而当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低电平,扫描控制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为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高电平。
如此,通过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使得移位寄存单元中的第一晶体管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导通,确保各移位寄存单元能够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至各条扫描信号线,实现逐行扫描功能;而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非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以能够控制第一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减少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的放电电量,减少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的电荷损失量,确保在非扫描阶段,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能够长时间维持在非使能电平,避免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异常,进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可选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两个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第一工作模式时的扫描频率大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的扫描频率;此时,在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之前,还应获取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以确定出显示面板的当前工作模式后,再确定向扫描控制端提供的扫描控制信号。相应的,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9所示,该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S210、获取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
S220、若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和非扫描阶段,均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
S230、若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则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非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
具体的,由于显示面板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显示时,其扫描频率较大,扫描周期较短,每个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的时间较短,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处的放电时间较短,使得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处的电位变化较小,以至于不会对扫描信号具有较大的影响,即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因此在确保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的前提下,当显示面板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显示时,可以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和非扫描阶段,均向扫描控制信号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相应的,由于显示面板以第二工作模式进行显示时,其扫描频率较低,扫描周期较长,每个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的时间较长,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处的放电时间较长,使得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处的电位变化较大,以至于对扫描信号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当显示面板以第二工作模式进行显示时,而在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以控制第一晶体管按照需要进行导通,确保各级移位寄存单元能够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实现逐行扫描;在非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非使能电平,以控制第一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以防第一晶体管长时间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进行放电,而影响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从而能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还向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如此,在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非使能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而在向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相较于整个非扫描阶段第一晶体管均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能够减小第一晶体管对第二节点和/或信号输出端的放电电量,此时同样能够确保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扫描信号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当在非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的扫描控制信号即包括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时,能够使得第一晶体管在导通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能够防止因第一晶体管长期处于某一状态,而致使第一晶体管发生阈值漂移,进而在下一扫描周期中,影响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
可选的,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具体包括:在至少部分非扫描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的脉冲信号;如此,通过将部分扫描控制信号Fw设置包括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的脉冲信号,使得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在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和非使能电平之间进行切换,从而避免第一晶体管长期处于正偏压状态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使各移位寄存单元能够输出准确的扫描信号。
可选的,当每个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时钟信号端时,在扫描阶段,还向时钟信号端提供时钟信号;其中,当时钟信号的频率为F1时,脉冲信号的频率F2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5F1≤F2≤2F1,以使得脉冲信号具有较高的频率,加快第一晶体管在导通和关闭之间的切换速率,从而缩短第一晶体管处于某一状态(导通或关闭状态)下的时间。
可选的,当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时,非扫描阶段还包括触控阶段;在所述触控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连续使能电平或连续非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以及,各触控电极接收和/或发射触控信号。如此,能够防止因触控阶段,向扫描控制端提供的扫描控制信号具有较大的波动,而致使触控误判,从而能够提高触控准确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芯片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显示面板;其中,驱动芯片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因此,该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的技术特征,能够达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显示装置300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和驱动芯片20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0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手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移位寄存电路;所述移位寄存电路包括多个级联设置的移位寄存单元;
每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包括扫描控制端、信号输出端、第一电平信号端、下拉模块和下拉控制模块;
同一所述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下拉模块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端以及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下拉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端的第一电平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信号输出端;所述下拉模块至少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下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扫描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下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在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所述扫描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在所述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所述扫描控制信号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
其中,各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各条所述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所述扫描阶段,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在所述非扫描阶段,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模块还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同一所述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中的一个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信号线;
每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存储电容、信号输入端和时钟信号端;
同一所述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输入模块分别与所述扫描控制端、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扫描控制端的扫描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存储电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所述输出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时钟信号端和所述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将所述时钟信号端的时钟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输出端;
其中,第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启动信号线电连接,从第二级移位寄存单元到最后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各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其上一级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上拉模块;
同一所述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上拉模块分别与所述下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上拉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分别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下拉控制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
同一所述移位寄存单元中,所述第三晶体的第一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所述扫描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上拉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扫描阶段,所述扫描控制信号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扫描阶段,至少部分所述扫描控制信号为包括所述使能电平和所述非使能电平的脉冲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时钟信号端;所述时钟信号端用于接收时钟信号;
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为F1;所述脉冲信号的频率为F2;其中,0.5F1≤F2≤2F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所述非扫描阶段包括触控阶段;在所述触控阶段,各所述触控电极接收和/或发射触控信号,且所述扫描控制信号为连续的所述使能电平或连续的所述非使能电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的扫描频率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的扫描频率;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扫描周期的所述扫描阶段和所述非扫描阶段,所述扫描控制信号均为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扫描周期的所述扫描阶段,所述扫描控制信号为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的使能电平,以及所述扫描周期的所述非扫描阶段,所述扫描控制信号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的非使能电平。
11.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多个扫描周期,每个所述扫描周期包括扫描阶段和非扫描阶段;
在所述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且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的使能电平;
在所述扫描周期的非扫描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非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且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扫描信号的非使能电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扫描周期的所述非扫描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周期的所述非扫描阶段具体包括:
在至少部分所述非扫描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所述使能电平和所述非使能电平的脉冲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位寄存单元还包括时钟信号端;
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扫描阶段,还向所述时钟信号端提供时钟信号;
其中,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为F1;所述脉冲信号的频率为F2;0.5F1≤F2≤2F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非扫描阶段还包括触控阶段;
在所述触控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连续使能电平或连续非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以及,各所述触控电极接收和/或发射触控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的扫描频率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的扫描频率;
在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
若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在所述扫描周期的所述扫描阶段和所述非扫描阶段,均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
若所述显示面板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则在所述扫描周期的扫描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扫描控制信号的使能电平,在所述扫描周期的所述非扫描阶段,向所述扫描控制端提供包括非使能电平的扫描控制信号。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芯片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5712.5A CN113920913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US17/723,731 US11721261B2 (en) | 2021-09-30 | 2022-04-19 | Display panel, method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5712.5A CN113920913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20913A true CN113920913A (zh) | 2022-01-11 |
CN113920913B CN113920913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79237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65712.5A Active CN113920913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21261B2 (zh) |
CN (1) | CN11392091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55687A (zh) * | 2022-02-15 | 2022-03-2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373423A (zh) * | 2022-02-07 | 2022-04-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30998A1 (ko) * | 2020-08-04 | 2022-02-1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
CN115035871B (zh) * | 2022-06-28 | 2024-04-05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5862509B (zh) * | 2022-11-29 | 2024-08-0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7456941A (zh) * | 2023-05-15 | 2024-01-26 |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Goa电路及显示面板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6414A (zh) * | 2013-07-16 | 2013-12-04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CN105139822A (zh) * | 2015-09-30 | 2015-12-09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 |
CN106981270A (zh) * | 2016-01-18 | 2017-07-25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US20180074569A1 (en) * | 2014-10-29 | 2018-03-15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apparatus |
CN109410831A (zh) * | 2017-08-16 | 2019-03-0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选通驱动器电路以及使用该选通驱动器电路的显示装置 |
CN109658858A (zh) * | 2019-01-28 | 2019-04-19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CN109656397A (zh) * | 2017-10-12 | 2019-04-19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09979396A (zh) * | 2018-02-26 | 2019-07-05 |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栅极驱动电路、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US20210118389A1 (en) * | 2020-11-16 | 2021-04-22 |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 Shift register and driving method of shift register,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
CN112951146A (zh) * | 2021-04-25 | 2021-06-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驱动方法、扫描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装置 |
CN113450861A (zh) * | 2021-06-28 | 2021-09-28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单元、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6370B (zh) | 2014-05-30 | 2017-01-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CN105702294B (zh) * | 2016-01-13 | 2019-09-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单元及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触控显示装置 |
CN106898287B (zh) * | 2017-03-28 | 2020-12-01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11165712.5A patent/CN113920913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4-19 US US17/723,731 patent/US1172126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6414A (zh) * | 2013-07-16 | 2013-12-04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US20180074569A1 (en) * | 2014-10-29 | 2018-03-15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apparatus |
CN105139822A (zh) * | 2015-09-30 | 2015-12-09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 |
CN106981270A (zh) * | 2016-01-18 | 2017-07-25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CN109410831A (zh) * | 2017-08-16 | 2019-03-0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选通驱动器电路以及使用该选通驱动器电路的显示装置 |
CN109656397A (zh) * | 2017-10-12 | 2019-04-19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09979396A (zh) * | 2018-02-26 | 2019-07-05 |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栅极驱动电路、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CN109658858A (zh) * | 2019-01-28 | 2019-04-19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
US20210118389A1 (en) * | 2020-11-16 | 2021-04-22 |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 Shift register and driving method of shift register,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
CN112951146A (zh) * | 2021-04-25 | 2021-06-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器、驱动方法、扫描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装置 |
CN113450861A (zh) * | 2021-06-28 | 2021-09-28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单元、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东华;: "基于TFT-LCD下的Flicker研究与优化"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73423A (zh) * | 2022-02-07 | 2022-04-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4373423B (zh) * | 2022-02-07 | 2023-09-1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4255687A (zh) * | 2022-02-15 | 2022-03-2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255687B (zh) * | 2022-02-15 | 2024-03-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移位寄存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38056A1 (en) | 2022-07-28 |
CN113920913B (zh) | 2023-07-18 |
US11721261B2 (en) | 2023-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20913B (zh)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KR102246726B1 (ko) | 시프트 레지스터 유닛, 게이트 구동 회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구동 방법 | |
US20220343858A1 (en) | Shift register, gate drive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 |
US11302276B2 (en) | Gate drive circuit,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 |
US11721277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driving circuit | |
CN107464519B (zh) | 移位寄存单元、移位寄存器、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装置 | |
US20070024567A1 (en) | Shift registe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 |
US11062654B2 (en) | Shift register unit, gate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 |
US11217148B2 (en) | Shift register unit, driving method, gate driver on array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597468B (zh)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存储介质 | |
US1208024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081031B2 (en) | Gate control un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gate driver on arr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7516505B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 |
WO2020168895A1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驱动方法、栅极驱动器、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8766381B (zh) | 一种移位寄存器电路、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0168887A1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
US11087706B2 (en) |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having source auxiliary circuit and gate auxiliary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264948A (zh) |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087498A1 (en) | Shift regist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light-emitting control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577554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2951146A (zh) | 移位寄存器、驱动方法、扫描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装置 | |
CN108877696B (zh)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170942B (zh)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495784A (zh) | 一种扫描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CN113450861B (zh) | 移位寄存单元、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