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7576A -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7576A
CN113917576A CN202110651730.8A CN202110651730A CN113917576A CN 113917576 A CN113917576 A CN 113917576A CN 202110651730 A CN202110651730 A CN 202110651730A CN 113917576 A CN113917576 A CN 113917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layer
low refractive
meth
index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17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7576B (zh
Inventor
尾道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7878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74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7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7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抑制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能够降低光反射率、从而提高图像的黑度感的防反射膜。为此,本发明提供在基材层的至少一面依次层叠防眩层、低折射率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将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偏度Rsk调整为小于0,将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的光谱反射率的标准偏差σ调整为0.5以下,将光反射率调整为2.5以下。可以是,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1~0.5μm、轮廓曲线的最大截面高度Rt为0.1~1μm、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1~50μm。可以是,上述光学层叠体的雾度为30%以下、全光线透过率可以为90%以上。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光泽度60°可以为50%以下。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防止外部光源在各种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反射的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在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的反射,已提出了各种低反射膜,例如,已知有在表面设置低折射率层的类型、层叠折射率不同的层的类型等。
作为在表面设置低折射率层的类型,在日本特开2008-312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防反射膜,其低折射率层表面的表面电阻值为1×1010(Ω/cm2)以下,此外,在L*a*b*颜色系统中的反射色相为0≤a*≤3且-3≤b*≤3。
日本特开2010-282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透明基材上依次具备硬涂层、防反射层的防反射膜,其中,该硬涂层包含导电性聚合物,并且在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平均光反射率(視感反射率)为0.5%以上且1.5%以下,在低折射率层表面的表面电阻值为1×1010(Ω/cm2)以下。
日本专利第5846243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光透射性基材、和设置于该光透射性基材上的防眩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防眩层的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而成,将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设为θa、将凹凸的平均粗糙度设为Rz、将凹凸的平均间隔设为Sm、将Rz与Sm的比率ψ定义为比率ψ≡Rz/Sm,将基准长度设为0.25mm而测定θa、Rz,将基准长度设为0.80mm而测定Sm时,该光学层叠体同时满足下述式(I)及(II):1.2度≤θa≤2.5度(I)0.016≤ψ≤0.121(II),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内部雾度值为0%以上且50%以下,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表面雾度值为0.5%以上且4.5%以下。
日本特开2014-145914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防反射膜,其具有基材,并从该基材侧起依次具有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该基材的折射率为1.45~1.65的范围,该中折射率层通过将含有粘合剂树脂和无机微粒的中折射率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该基材上并进行固化而形成,该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7~1.78的范围、厚度为70nm~120nm,该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00~2.60的范围、厚度为10nm~25nm,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5~1.55的范围、厚度为70nm~120nm。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8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8462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459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在表面设置低折射率层的类型而言,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测定反射率时,具有反射光谱在波长550nm附近具有极小值、反射率在其低波长侧上升至3%左右的特性。因此,根据低折射率层的状态,有时着色会很显眼。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显示装置中可抑制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能够降低光反射率、从而提高图像的黑度感的防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基材层的至少一面依次层叠防眩层、低折射率层,并将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偏度Rsk调整为小于0,将使380~780nm的波长范围的光以入射角5°入射时的光谱反射率的标准偏差σ调整为0.5以下,将光反射率调整为2.5以下,能够提供可抑制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能够降低光反射率、从而提高图像的黑度感的防反射膜,进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包含:
基材层、
层叠于该基材层的至少一面的防眩层、以及
层叠于该防眩层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低折射率层,
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偏度(skewness)Rsk小于0,
该光学层叠体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的光谱反射率的标准偏差σ为0.5以下,并且光反射率为2.5以下。
就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而言,可以是: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1~0.5μm、轮廓曲线的最大截面高度Rt为0.1~1μm、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1~50μm。就上述光学层叠体而言,可以是:雾度为30%以下、全光线透过率为90%以上。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光泽度60°可以为50%以下。上述防眩层可以是含有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
在本发明中,也包括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转印用膜的转印面设为成型模具,在防眩层前体的被转印面形成作为上述转印面反转而成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防眩层形成工序(转印工序);以及在防眩层上层叠低折射率层的低折射率层形成工序。
本发明也包括具备上述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也可以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其它任何特征组合。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基材层的至少一面依次层叠有防眩层、低折射率层,且上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偏度Rsk被调整至小于0,在380nm~780nm的波长范围的光谱反射率的标准偏差σ被调整为0.5以下、光反射率被调整为2.5以下,因此,可抑制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能够降低光反射率、提高图像的黑度感。此外,在能够兼顾这样的特性和防眩性的基础上,还可以抑制由低折射率层的状态引起的着色,并且也可以提高表面硬度。
具体实施方式
[低折射率层]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具有层叠于防眩层上的低折射率层(防反射层)。该低折射率层具有偏度Rsk小于0的表面凹凸形状。即,低折射率层的表面形状具有负的Rsk,是谷多、且具有细长且陡峭的谷的表面形状(细长且陡峭的峰少的形状)。对于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而言,与具备峰多、且具有细长且陡峭的峰的表面形状的现有的防反射膜不同,在谷多的表面凹凸形状中,跨越着凹凸形状整体而形成了均匀的低折射率层。因此,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抑制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也可以降低光反射率。
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偏度Rsk(偏斜度)是评价高度分布的对称性的指标,只要小于0即可,可以从-10~-0.1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例如为-5~-0.2。Rsk为0以上时,无法抑制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
低折射率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例如为0.01~0.5μm、优选为0.015~0.3μm、进一步优选为0.02~0.2μm、更优选为0.025~0.1μm、最优选为0.03~0.05μm。Ra过小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相反,过大时,存在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及光反射率变大的隐患。
低折射率层表面的轮廓曲线的最大截面高度Rt例如为0.1~1μm、优选为0.15~0.9μm、进一步优选为0.2~0.8μm、更优选为0.25~0.6μm、最优选为0.3~0.4μm。Rt过小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相反,过大时,存在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及光反射率变大的隐患。
低折射率层表面的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例如为1~50μm、优选为3~30μm、进一步优选为5~25μm、更优选为10~20μm、最优选为12~18μm。RSm过小时,存在难以控制凹凸尺寸的隐患,相反,过大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对于偏度Rsk、算术平均粗糙度Ra、轮廓曲线的最大截面高度Rt及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可以使用非接触表面/层截面形状测量系统[株式会社菱化系统制“VertScan2.0”]、基于对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凹凸形状进行测量而得到的曲线求出,详细而言,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可以为1.37以上,只要小于防眩层的折射率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37~1.45、优选为1.37~1.4、进一步优选为1.37~1.39、更优选为1.37~1.38。折射率过高时,存在导致防反射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折射率可以基于JIS K7142进行测定。
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平均厚度)例如为50~300nm、优选为60~150nm、进一步优选为80~120nm、更优选为90~110nm。
低折射率层也可以是由低折射率树脂[例如,甲基戊烯树脂、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树脂、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等氟树脂等]形成的层,但从机械特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为由包含固化性树脂、并包含含氟化合物和/或低折射率的无机填料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层。
(固化性树脂)
固化性树脂可以是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中的任意树脂,从生产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为光固化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光固化树脂前体成分)是可以通过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或交联而形成树脂的化合物,可以是不含氟光固化性树脂。
不含氟光固化性树脂包含单体、低聚物(或树脂、特别是低分子量树脂)。
作为单体,可示例出例如:单官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乙烯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等具有桥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双官能性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氧四亚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氧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金刚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桥环式烃基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单体[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3~6官能性单体等]等。这些中,常用的是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低聚物或树脂,可示例出例如:双酚A-氧化烯加成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性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性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性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性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
这些不含氟光固化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中,从防眩层的机械特性的方面出发,可以是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单体,优选为三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单体,进一步优选为3~6官能性单体[特别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3~6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不含氟光固化性树脂优选含有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单体(特别是3~6官能性单体)5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不含氟固化性树脂也可以仅为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单体。
(含氟化合物和/或低折射率的无机填料)
含氟化合物包含氟化镁等金属氟化物、含氟光固化性树脂等。这些中,常用的是含氟光固化性树脂。
含氟光固化性树脂可以是作为上述不含氟光固化性树脂的单体及低聚物的氟化物。作为含氟光固化性树脂,可示例出例如:(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等]、氟化(聚)氧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氟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氟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氟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氟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含氟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这些含氟光固化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中,优选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氟代聚醚化合物、含氟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为含有氟及酯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低折射率的无机填料,可示例出例如:金属氧化物粒子、金属氮化物粒子、金属硫化物粒子、金属卤化物粒子等金属化合物粒子等。作为金属化合物的金属,可示例出例如:Mg、Ca、B、Si等。
这些无机填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填料中,优选为二氧化硅,从可以抑制雾度的上升、可以提高透明性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为中空二氧化硅。中空二氧化硅可以是日本特开2001-23361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9299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中空二氧化硅。
上述无机填料(特别是中空二氧化硅)的数均粒径为100nm以下、优选为80nm以下(例如10~80nm)、进一步优选为20~70nm左右。
上述无机填料也可以经偶联剂(钛偶联剂、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改性。
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只要通过含有含氟化合物、低折射率的无机填料中的至少一者而调整为低折射率即可,从防反射性优异的方面等考虑,优选含有含氟化合物与低折射率的无机填料的组合。
在将氟化合物与上述无机填料组合的情况下,相对于上述无机填料(特别是中空二氧化硅)100质量份,氟化合物的比例可以为0.1质量份以上,例如为0.1~1000质量份、优选为1~3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100质量份、更优选为5~50质量份。氟化合物的比例过少时,存在防反射性降低的隐患。
就形成低折射率层的组合物中的含氟化合物及上述无机填料的合计比例而言,例如,相对于上述组合物整体,可以为1质量%以上,也可以为例如5~90质量%。
(固化剂)
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可以根据固化性树脂的种类而进一步含有固化剂。例如,对于热固性树脂而言,可以含有胺类、多元羧酸类等固化剂,对于光固化性树脂而言,可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示例出惯用的成分,例如:苯乙酮类或苯丙酮类、苯偶酰类、苯偶姻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酰基氧化膦类等。
相对于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的比例例如为0.1~20质量份、优选为0.5~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
固化性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固化促进剂。特别是,光固化性树脂可以含有光固化促进剂,例如叔胺类(二烷基氨基苯甲酸酯等)、膦系光聚合促进剂等。
(其它成分)
上述固化性组合物中除了固化性树脂、含氟化合物和/或低折射率的无机填料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示例出惯用的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例如,具有硫羟基的硅烷偶联剂等)、流平剂、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上述无机填料以外的填充剂、交联剂、着色剂、阻燃剂、润滑剂、蜡、防腐剂、粘度调节剂、增粘剂、消泡剂等。
相对于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其它成分的比例例如为0.01~10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5质量份。
[防眩层]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进一步包含配设于上述低折射率层的下层的防眩层。该防眩层层叠于基材层的至少一面即可,也可以层叠于两面,但从操作性、机械特性、生产性等方面出发,通常仅层叠于一面。
在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中,优选上述低折射率层以大致均匀的厚度形成。因此,防眩层也优选具有与上述低折射率层大致相同的表面形状。可以推定:在本发明中,通过使防眩层也与低折射率层同样地,具备谷多、且具有细长且陡峭的谷的表面凹凸形状,可以基于以下的理由而降低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及光反射率。即,在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前体为上述固化性组合物等液态前体的情况下,防眩层的表面形状为细长且陡峭的峰多的形状时,上述液态前体会流向谷中,因此,在峰部(特别是峰顶附近),低折射率层变薄。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防眩层的表面凹凸形状是谷多、且具有细长且陡峭的谷的形状,因此,可以抑制上述液态前体流向谷中,因此可以形成均匀的低折射率膜,可以降低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及光反射率,
防眩层表面的偏度Rsk小于0即可,例如为-10~-0.05、优选为-8~-0.1、进一步优选为-5~-0.3、更优选为-3~-0.5、最优选为-2~-0.8。Rsk为0以上时,存在难以形成均匀的低折射率层的隐患。
防眩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例如为0.01~0.5μm、优选为0.015~0.3μm、进一步优选为0.02~0.2μm、更优选为0.025~0.1μm、最优选为0.03~0.05μm。
防眩层表面的轮廓曲线的最大截面高度Rt例如为0.1~1μm、优选为0.15~0.9μm、进一步优选为0.2~0.8μm、更优选为0.25~0.6μm、最优选为0.3~0.4μm。
防眩层表面的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例如为1~50μm、优选为3~30μm、进一步优选为5~25μm、更优选为10~20μm、最优选为12~18μm。
防眩层的折射率可以为1.53以下,例如为1.4~1.53、优选为1.45~1.53、进一步优选为1.48~1.53、更优选为1.5~1.53。
防眩层的厚度(平均厚度)例如为1~20μm、优选为1.5~10μm、进一步优选为2~8μm、更优选为4~7μ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防眩层的平均厚度可以通过使用光学式膜厚计对任意的10个部位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平均值而求出。
防眩层具有后述的光学层叠体的特性即可,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构成防眩层的材质,可以从透明的各种有机材料(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等)、无机材料(玻璃、陶瓷、金属等)中选择,从可以提高与上述防眩层的润湿性、容易通过与上述表面形状组合而形成均匀的低折射率层的方面考虑,优选含有表面调整剂的材料,从也可以提高机械特性、操作性等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为含有表面调整剂的固化性组合物。
(固化性树脂)
固化性组合物含有固化性树脂,固化性树脂可以是热固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中的任意树脂,从生产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为光固化性树脂。作为光固化性树脂,可示例出在低折射率层的项中示例出的光固化性树脂等。上述光固化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上述光固化性树脂中,优选双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单体,特别优选2~4官能性单体(例如,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与5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单体(例如,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5~6官能性单体等)的组合。
在光固化性树脂为2~4官能性单体与5官能以上的多官能性单体的组合的情况下,两者的质量比可以从前者/后者=1/99~90/10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例如为3/97~50/50、进一步优选为5/95~30/70、更优选为7/93~20/80。
(表面调整剂)
表面调整剂具有表面张力降低能力即可,可以为惯用的流平剂。作为惯用的流平剂,可示例出例如:有机硅类流平剂、氟类流平剂、乙炔二醇类流平剂、丙烯酸类流平剂等。这些流平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中,从可以提高低折射率层的润湿性(再涂布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含氟流平剂和/或(甲基)丙烯酸类流平剂。
作为氟类流平剂,只要是具有氟脂肪族烃骨架的流平剂即可。作为氟脂肪族烃骨架,可列举例如:氟甲烷、氟乙烷、氟丙烷、氟异丙烷、氟丁烷、氟异丁烷、氟叔丁烷、氟戊烷、氟己烷等氟C1-10烷烃等。这些氟脂肪族烃骨架中有至少一部分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了即可,但优选为全部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全氟脂肪族烃骨架。
进一步,氟脂肪族烃骨架也可以形成作为夹隔着醚键的重复单元的聚氟亚烷基醚骨架。作为重复单元的氟脂肪族烃基可以是选自氟亚甲基、氟亚乙基、氟亚丙基、氟亚异丙基等氟C1-4亚烷基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氟脂肪族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是多种的组合。氟亚烷基醚单元的重复数(聚合度)例如可以为10~3000、优选为30~1000、进一步优选为50~500左右。
作为氟类流平剂,可以使用市售的氟类流平剂。作为市售的氟类流平剂,可示例出例如: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Optool系列的流平剂(“DSX”、“DAC-HP”)、AGC Seimi Chemical株式会社制Surflon系列的流平剂(“S-242”、“S-243”、“S-420”、“S-611”、“S-651”、“S-386”等)、BYKJapan株式会社制BYK系列的流平剂(“BYK-340”等)、Algin Chemie公司制AC系列的流平剂(“AC 110a”、“AC 100a”等)、DIC株式会社制MEGAFACE系列的流平剂(“MEGAFACE F-114”、“MEGAFACE F-410”、“MEGAFACE F-444”、“MEGAFACE EXP TP-2066”、“MEGAFACE F-430”、“MEGAFACE F-472SF”、“MEGAFACE F-477”、“MEGAFACE F-552”、“MEGAFACE F-553”、“MEGAFACE F-554”、“MEGAFACE F-555”、“MEGAFACE R-94”、“MEGAFACE RS-72-K”、“MEGAFACE RS-75”、“MEGAFACE F-556”、“MEGAFACE EXP TF-1367”、“MEGAFACE EXP TF-1437”、“MEGAFACE F-558”、“MEGAFACE EXP TF-1537”等)、住友3M株式会社制FC系列的流平剂(“FC-4430”、“FC-4432”等)、株式会社Neos制FTERGENT系列的流平剂(“FTERGENT 100”、“FTERGENT 100C”、“FTERGENT 110”、“FTERGENT150”、“FTERGENT 150CH”、“FTERGENT A-K”、“FTERGENT 501”、“FTERGENT 250”、“FTERGENT 251”、“FTERGENT 222F”、“FTERGENT208G”、“FTERGENT 300”、“FTERGENT 310”、“FTERGENT 400SW”等)、北村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PF系列的流平剂(“PF-136A”、“PF-156A”、“PF-151N”、“PF-636”、“PF-6320”、“PF-656”、“PF-6520”、“PF-651”、“PF-652”、“PF-3320”等)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流平剂,只要是具有(甲基)丙烯酸类骨架的流平剂即可。作为(甲基)丙烯酸类骨架,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等。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氧四亚甲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聚)氧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C1-10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聚)氧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组合。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流平剂,可使用市售的(甲基)丙烯酸类流平剂。作为市售的(甲基)丙烯酸类流平剂,可示例出BYK Japan株式会社制BYK系列的流平剂(“BYK-350”、“BYK-354”、“BYK-355”、“BYK-356”、“BYK-358N”、“BYK-361N”、“BYK-381”、“BYK-392”、“BYK-394”、“BYK-399”、“BYK-3440”、“BYK-3441”等)、楠本化成株式会社制DISPARLON系列的流平剂(“DISPARLON 1970”、“DISPARLON 230”、“DISPARLON 230HF”、“DISPARLON LF-1980”、“DISPARLON LF-1980”、“DISPARLON LF-1982”、“DISPARLON LF-1983”、“DISPARLON LF-1984”、“DISPARLON LF-1985”、“DISPARLON UVX-35”、“DISPARLON UVX-36”等)等。
这些中,从与低折射率层的润湿性优异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类流平剂。
相对于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表面调整剂的比例例如为0.01~10质量份、优选为0.05~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3质量份、更优选为0.3~1质量份。表面调整剂的比例过少时,存在与低折射率层的润湿性降低的隐患,过多时,存在防眩层的机械特性降低的隐患。
(热塑性树脂)
上述固化性组合物中除固化性树脂及表面调整剂以外,从可以提高防眩层的机械特性的方面考虑,可以进一步含有热塑性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示例出例如: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有机酸乙烯基酯类聚合物、乙烯基醚类聚合物、含卤树脂、聚烯烃(包含脂环式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热塑性聚氨酯、聚砜类树脂(聚醚砜、聚砜等)、聚苯醚类树脂(2,6-二甲苯酚的聚合物等)、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纤维素醚等)、有机硅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等)、橡胶或弹性体(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等二烯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有机硅橡胶等)等。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热塑性树脂中,优选为纤维素酯。
作为纤维素酯,可列举例如: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乙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C2-6酸纤维素等。这些纤维素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中,优选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C2-4酸纤维素,特别优选乙酸丙酸纤维素等乙酸C3-4酸纤维素。
相对于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热塑性树脂的比例例如为0.1~30质量份、优选为0.5~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10质量份、更优选为1.5~5质量份。
(固化剂)
用于形成防眩层的固化性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在低折射率层的项中示例出的固化剂。优选的实施方式及比例也与低折射率层同样。
(其它添加剂)
上述固化性组合物中除固化性树脂、含氟化合物和/或低折射率的无机填料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示例出惯用的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例如,具有硫羟基的硅烷偶联剂等)、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填充剂、交联剂、着色剂、阻燃剂、润滑剂、蜡、防腐剂、粘度调节剂、增粘剂、消泡剂等。
相对于固化性树脂100质量份,其它成分的比例例如为0.01~10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5质量份。
[基材层]
基材层(光透射性基材层或透明基材层)由透明材料形成即可,可以根据用途进行选择,也可以是玻璃等无机材料,但从强度、成型性等方面出发,常用的是有机材料。作为有机材料,可示例出例如:纤维素酯、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这些中,常用的是纤维素酯、聚酯、聚碳酸酯等,优选纤维素衍生物、聚酯、聚碳酸酯。
作为纤维素酯,可列举三乙酸纤维素(TAC)等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乙酸C3-4酸纤维素等。
作为聚酯,可示例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芳酸亚烷基酯等。
作为聚碳酸酯,可示例出例如:双酚A型聚碳酸酯等双酚型聚碳酸酯等。
这些中,从机械特性、透明性、光学各向同性等的平衡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TAC等乙酸纤维素、PET等聚酯,特别优选乙酸纤维素。
基材层也可以含有在防眩层的项中示例出的惯用的添加剂。优选的实施方式及比例也与防眩层同样。
基材层也可以是单向或双向拉伸膜,但从低双折射、光学各向同性优异的方面考虑,可以为未拉伸膜。
基材层可以经过了表面处理(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臭氧、紫外线照射处理等),也可以具有易粘接层。
基材层的厚度(平均厚度)例如为5~2000μm、优选为15~10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500μm、更优选为30~100μm。
[光学层叠体的特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防反射性优异。就光学层叠体的光反射率而言,从低折射率层侧进行测定时为2.5以下即可,从防反射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2.3以下。优选的上述光反射率的范围可以从0.01~2.5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例如为0.05~2.3、优选为0.1~2.2、进一步优选为0.3~2、更优选为0.5~1.8。光反射率过高时,会由于反射光而导致视觉辨认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光反射率可以基于JIS Z8722而进行测定,详细而言,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对于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而言,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的光谱反射率的标准偏差σ为0.5以下即可,可以从0.01~0.5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例如为0.03~0.4、优选为0.05~0.3、进一步优选为0.08~0.2、更优选为0.1~0.15。标准偏差σ过大时,存在低波长区域的反射率变大、根据低折射率层的状态而导致着色变得显眼的隐患。
对于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而言,显示光谱反射率的极小值的波长例如为380~780nm、优选为400~700nm、进一步优选为450~650nm、更优选为500~600n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光谱反射率可以基于JIS Z8722而进行测定,详细而言,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具有给定的光散射性,防眩性优异。上述光学层叠体的雾度例如为0.1~50%、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3~20%、更优选为5~10%。雾度过小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过大时,存在视觉辨认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雾度可以基于JIS K7136而进行测定,详细而言,可以按照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透明性优异。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全光线透过率例如为70%以上(例如70~100%)、优选为90~99%、进一步优选为92~98%、更优选为93~97%。全光线透过率过低时,存在透明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全光线透过率可以基于JIS K7361而进行测定。详细而言,可以按照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防眩性也优异。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光泽度(gloss)60°(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光泽度)可以为50%以下,从可以兼顾防眩性和反射率的方面考虑,例如为5~50%、优选为10~45%、进一步优选为15~40%、更优选为20~35%。光泽度过大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光泽度60°可以基于JIS Z8741而进行测定。详细而言,可以按照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硬度也大,铅笔硬度可以为HB以上,例如为F以上、优选为H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H以上。铅笔硬度过低时,在用于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盖片等的情况下,存在耐磨耗性等保护功能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铅笔硬度可以通过基于JIS K5600-5-4的方法来测定。
上述光学层叠体除上述防眩层、上述低折射率层以外,还可以与作为惯用的功能层的偏振层、折射率调整层、粘合层等组合。
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厚度(平均厚度)例如为3~2000μm、优选为5~10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500μm。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对低折射率层赋予上述表面形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包括下述工序的方法:在防眩层形成凹凸形状的防眩层形成工序;以及在防眩层上层叠低折射率层的低折射率层形成工序。
在防眩层形成工序中,作为在防眩层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可利用惯用的方法。作为惯用的方法,可列举例如:使用粒子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例如,追随粒子的形状而形成凸部的方法等);使含有能够发生相分离的树脂成分的固化性组合物的上述树脂成分发生相分离后进行固化的方法;使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模具进行转印的方法(例如,基于用辊进行的压模的方法等);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例如,利用了激光等的切削加工等);通过抛光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例如,喷砂法、射珠法等);通过蚀刻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等。
这些中,从生产性等方面出发,优选将转印用膜的转印面作为成型模具,在防眩膜前体的被转印面形成作为上述转印面反转而成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方法。
本发明的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由于是细的峰多的现有的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形状反转而成的形状,因此,可以将现有的防眩膜用作成型模具(转印用膜)。
为了提高与防眩层的剥离性,转印用膜可以包含含氟化合物。作为含氟化合物,可列举在低折射率层的项中示例出的含氟化合物、在防眩层的项中示例出的氟类流平剂等。这些中,优选氟类流平剂。相对于构成转印用膜的树脂成分100质量份,含氟化合物的比例为0.1~10质量份、优选为0.5~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3质量份。
为了提高与防眩层的剥离性,转印用膜可以进一步在表面层叠有低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也包括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内,与上述光学层叠体的低折射率相同。在转印用膜不包含氟类流平剂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
在转印用膜中,为了在作为被转印面的防眩层的表面形成目标的凹凸形状,转印面的偏度Rsk例如为0~5、优选为0~3、进一步优选为0~1。
转印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例如为0.01~0.5μm、优选为0.03~0.4μm、进一步优选为0.05~0.3μm。
转印面的轮廓曲线的最大截面高度Rt例如为0.1~3μm、优选为0.2~2μm、进一步优选为0.3~1μm。
转印面的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例如为1~50μm、优选为3~40μm、进一步优选为5~30μm。
在上述防眩层形成工序(转印工序)中,作为将目标的凹凸形状转印至防眩层前体的被转印面的方法,只要是使可追随转印用膜的转印面的凹凸形状的状态的防眩层前体与转印面接触、使上述前体凝固或固化后、将凝固或固化后的防眩层从转印用膜剥离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防眩层的种类而适当选择惯用的方法。作为具体的方法,可以是下述方法:在将转印用膜嵌入模具内的状态下,将液态的防眩层前体在模具内进行注塑成型后,将凝固后的防眩层从转印用膜剥离的方法(模内成型方法);将液态的防眩层前体涂敷(涂布)于转印用膜的转印面,使其凝固后,将凝固后的防眩膜从转印用膜剥离的方法(涂敷法);将未固化而可变形的防眩层前体(膜状前体)与转印用膜层压后,使上述前体固化,然后将固化后的防眩膜从转印用膜剥离的方法(层压法)等。作为防眩膜前体,可示例出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未固化的固化性树脂(或含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性组合物)等。这些方法中,从生产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为层压法。
在层压法中,就防眩层而言,优选为基材层、与层叠于该基材层的至少一面且由含有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防眩层的层叠膜。在用于制造这样的层叠膜的层压法中,首先,可以通过在基材层的至少一面涂布含有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性组合物并进行干燥,从而制备防眩层前体。
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可以含有溶剂。溶剂可以根据光固化性树脂的种类及溶解性而选择,是可以至少使固体成分(例如,光固化性树脂、聚合物成分、光聚合引发剂、其它添加剂)均匀地溶解的溶剂即可。作为这样的溶剂,可示例出例如: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
Figure BDA0003111761290000161
烷、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化碳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水、醇类(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二醇单甲醚(1-甲氧基-2-丙醇)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二甲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另外,溶剂也可以是混合溶剂。这些溶剂中,优选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脂肪族酮类。
组合物中的溶质(光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固化剂、其它添加剂)的浓度可以在不损害流延性、涂敷性等的范围内选择,例如为1~80质量%、优选为1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50质量%、最优选为20~30质量%。
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惯用的方法,例如:辊涂法、气刀涂布法、刮涂法、棒涂法、反向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缺角轮涂布法、浸渍/挤压(dip squeeze)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微型凹版涂布法、丝网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等。这些方法中,常用的是绕线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涂布液经多次涂布。
可以在将上述组合物流延或涂布后进行干燥而使溶剂蒸发。干燥也可以是自然干燥,但根据溶剂的沸点,可以在例如为30~200℃、优选为50~150℃、进一步优选为80~12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
使用辊式层压机等惯用的层压机将如上所述地得到的防眩层前体与转印用膜进行层压。详细而言,通过以使由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前体的涂布层与转印用膜的转印面接触的方式将防眩层前体与转印用膜进行层压,可得到防眩层前体与转印用膜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
对得到的层叠体进行光照而使其固化后,将转印用膜从层叠体剥离,由此得到防眩层。光照可以根据光固化性树脂的种类等进行选择,通常可利用紫外线、电子束等。常用的光源通常为紫外线照射装置。
作为光源,例如在紫外线的情况下,可利用Deep UV灯、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激光光源(氦-镉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等光源)等。照射光量(以累积光量计的照射能量)根据涂膜的厚度而不同,例如为10~10000mJ/cm2、优选为20~5000mJ/cm2、进一步优选为30~3000mJ/cm2。根据需要,光照也可以在不活泼气体氛围中进行。
在低折射率层形成工序中,作为层叠低折射率层的方法,可利用惯用的方法,可以利用对将形成低折射率层的组合物溶解或分散于溶剂而得到的涂敷液进行涂布并进行干燥的方法,在上述组合物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防眩层同样的方法在干燥后进行固化。涂布方法也包括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内,与防眩层形成工序同样。
作为溶剂,可以利用在上述防眩层形成工序中使用的溶剂。在上述溶剂中,优选异丙醇(2-丙醇)等醇类。干燥温度例如为30~200℃、优选为50~120℃、进一步优选为60~100℃。
在不损害流延性、涂敷性等的范围内,组合物中的溶质(树脂成分、含氟化合物、无机填料等)的浓度可以从0.1~50质量%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从容易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目标的凹凸形状的方面考虑,例如为1~3质量%、优选为1.5~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8~3质量%、更优选为2~3质量%。
[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由于防眩性及防反射性优异,因此,可以在各种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器等中作为防反射膜使用,特别是,在高精细的LCD、有机EL显示器中是特别有用的。
详细而言,LCD可以是利用外部光而对具备液晶单元的显示单元进行照明的反射型LCD,也可以是具备用于对显示单元进行照明的背光灯单元的透射型LCD。在反射型LCD中,可以将来自外部的入射光经由显示单元导入,并利用反射构件对透过显示单元后的透射光进行反射从而对显示单元进行照明。在反射型LCD中,可以在上述反射构件的前方的光程内配设上述光学层叠体。例如,上述光学层叠体可以配设或层叠于显示单元的前表面(可视侧前表面)等,特别是,可以配设于具有准直背光灯单元、且不具有棱镜片的LCD的前表面。
在透射型LCD中,背光灯单元也可以具备用于使来自光源(冷阴极管等管状光源、发光二极管等点状光源)的光从一个侧部入射并从前表面的出射面出射的导光板(例如,截面楔形状的导光板)。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导光板的前面侧配设棱镜片。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导光板的背面配设有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出射面侧反射的反射构件。在这样的透射型LCD中,通常可以在光源前方的光程内配设上述光学层叠体,例如,可以在显示单元的前表面等配设或层叠上述光学层叠体。
在有机EL显示器中,有机EL的每个像素包含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通常由金属等的阴电极/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ITO等阳电极/玻璃板、透明的塑料板等基板形成。在有机EL显示器中也可以将上述光学层叠体配设于光程内。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原料及膜的详细情况以及涂敷液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对于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光学层叠体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原料]
防眩涂敷剂:日本化工涂料株式会社制“TOMAX FA-3317M”、固体成分50质量%
雾度调整用透明涂敷剂:日本化工涂料株式会社制“TOMAX FA-3317C”、固体成分50质量%
含氟基紫外线反应型表面改性剂:DIC株式会社制“MEGAFACE RS-75”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icel Ornex株式会社制“DPHA”
季戊四醇三及四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Aronix M-305”
乙酸丙酸纤维素:Eastman公司制“CAP-482-20”、乙酰化度=2.5%、丙酰化度=46%、聚苯乙烯换算数均分子量75000
丙烯酸类流平剂:BYK公司制“BYK3440”
光聚合引发剂:IGM Resins公司制“Omnirad184”
防反射涂敷液A: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制“ELCOM P-5062”、固体成分3质量%、
含氟固化性化合物溶液: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Y-1203”、固体成分20质量%
防反射涂敷液B: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Opstar SB023”、固体成分10质量%
[膜]
转印用膜A:株式会社大赛璐制“PF11-007F”
转印用膜B:株式会社大赛璐制“PK-100”
PET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O321”、厚度75μm或100μm
TAC膜:富士膜株式会社制“Fuji-TAC TG60UL”、厚度60μm
[用于形成转印用膜C的转印涂敷液的制备]
将防眩涂敷剂80质量份、用于调整该防眩涂敷剂的雾度的雾度调整用透明涂敷剂20质量份、含氟基紫外线反应型表面改性剂1质量份、丙二醇单甲醚与甲乙酮的混合溶剂[前者/后者=70/30(质量比)]混合溶剂4.5质量份混合,制备了转印涂敷液。
[用于形成防眩层的防眩涂敷液的制备]
将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90质量份、季戊四醇三及四丙烯酸酯10质量份、乙酸丙酸纤维素2质量份、丙烯酸类流平剂0.5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2质量份溶解于甲乙酮170质量份与甲基异丁基酮170质量份的混合溶剂,制备了防眩涂敷液。
[防反射涂敷液1的制备]
将防反射涂敷液A 100质量份、含氟固化性化合物溶液1.5质量份、异丙醇36重量份混合,制备了防反射涂敷液1。
[防反射涂敷液2的制备]
将防反射涂敷液B 100质量份、甲基异丁基酮317质量份混合,制备了防反射涂敷液2。
[防眩层的厚度]
使用光学式膜厚计,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叠体中的任意10个部位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平均值。
[表面形状]
基于JIS B0601,使用非接触表面/层截面形状测量系统[株式会社菱化系统制“VertScan2.0”],在50倍的物镜、视野253μm×189μm下对防反射层表面的凹凸形状进行测量,基于得到的轮廓曲线分别求出偏度Rsk、算术平均粗糙度Ra、轮廓曲线的最大截面高度Rt、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
[雾度]
基于JIS K7136,使用雾度仪(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NDH5000W”),以使防反射层表面成为受光器侧的方式进行配置,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防反射膜的雾度进行了测定。
[全光线透过率]
基于JIS K7361,使用雾度仪(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NDH5000W”),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防反射膜的全光线透过率进行了测定。
[光谱反射率的标准偏差σ及光反射率Y]
以尽可能不影响来自背面的反射的方式,在与防反射层相反侧的表面贴合OCA(光学透明粘合剂)而形成粘合面,并在该粘合面贴合黑色丙烯酸板,制作了测定样品。接着,对于得到的测定用样品的防反射层侧表面,使用反射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Hitachi High-Tech Science制“U-3900H”),基于JIS Z8722测定了光谱反射率。根据得到的反射率的光谱计算出了光谱反射率的标准偏差σ、光反射率Y。
[光泽度]
基于JIS Z8741,使用光泽计(TQC公司制“Polygloss KT-GL0030”),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膜的60°的光泽度进行了测定。
[铅笔硬度]
基于JIS K5600-5-4,对基于铅笔法的划痕硬度进行了测定。
实施例1(防反射膜的制作)
使用线棒在PET膜(厚度75μm)上涂敷防眩涂敷液,在100℃的烘箱内干燥1分钟,以使涂膜厚度达到6μm的方式形成了涂层(被转印层)。接下来,使用转印用膜A(防眩层A1),以使被转印面与转印用膜A的涂敷面(转印面)接触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使其通过辊式层压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制作了层叠体。进一步,利用高压水银灯(Eye Graphics株式会社制)从转印用膜A侧照射累积光量150mJ/cm2的紫外线之后,将使用的转印用膜A剥离,制作了防眩膜1(防眩层A2)。接下来,使用绕线棒涂布器在防眩层A2上涂敷防反射涂敷液1,在80℃的烘箱内干燥1分钟。然后,利用高压水银灯(Eye Graphics株式会社制)从未固化的涂层侧照射累积光量400mJ/cm2的紫外线,形成了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D1(厚度约为100nm),制作了防反射膜1。
实施例2(防反射膜的制作)
使用了转印用膜B(防眩层B1)来代替转印用膜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防反射膜2(防眩层B2、防反射层D1)。
实施例3
(转印用膜C的制作)
使用线棒在PET膜(厚度100μm)上涂敷转印涂敷液,在60℃的烘箱内干燥1分钟,以使涂膜厚度达到6μm的方式形成了涂层(转印层)。接下来,利用高压水银灯(Eye Graphics公司制)在氮气氛围中对转印层照射累积光量100mJ/cm2的紫外线,制作了转印用膜C。
(防反射膜的制作)
使用TAC膜(厚度60μm)来代替PET膜,并使用上述转印用膜C(防眩层C1)来代替转印用膜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防反射膜3(防眩层C2、防反射层D1)。
实施例4
除了使用防反射涂敷液2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了防反射膜4(防眩层C2、防反射层D2)。
比较例1~3
对实施例1~3中使用的转印用膜A~C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在电晕处理后的表面上与各实施例同样地制作防反射层,用作比较。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防反射膜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111761290000221
根据表1的结果可以明确,实施例的光学层叠体与比较例的光学层叠体相比,反射率降低。此外,实施例的光学层叠体的光泽度60°低,防眩性高,并且光谱反射率的σ也低,由低折射率层的状态引起的着色也不明显。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用作在各种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阴极管显示装置、有机或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FED)、表面电场显示器(SED)、背投电视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的表面所使用的防反射膜,特别是,适于要求高精细的图像的用途、例如游戏机、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笔记本型或膝上型PC、桌面型PC等)、笔式写字板等计算机用指定点设备、电视机等显示装置。

Claims (8)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包含:
基材层、
层叠于该基材层的至少一面的防眩层、以及
层叠于该防眩层上且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低折射率层,
所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偏度Rsk小于0,
该光学层叠体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的光谱反射率的标准偏差σ为0.5以下,并且光反射率为2.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低折射率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1~0.5μm、轮廓曲线的最大截面高度Rt为0.1~1μm、轮廓曲线要素的平均长度RSm为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雾度为30%以下、全光线透过率为9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光泽度60°为5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防眩层为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
6.一种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防眩层形成工序,将转印用膜的转印面作为成型模具,在防眩层前体的被转印面形成凹凸形状,该凹凸形状是所述转印面反转而成的形状;以及
低折射率层形成工序,在防眩层上层叠低折射率层。
7.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为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器。
CN202110651730.8A 2020-07-09 2021-06-11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Active CN113917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7850.XA CN116774325A (zh) 2020-07-09 2021-06-11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8722A JP7092828B2 (ja) 2020-07-09 2020-07-09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JP2020-118722 2020-07-0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7850.XA Division CN116774325A (zh) 2020-07-09 2021-06-11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7576A true CN113917576A (zh) 2022-01-11
CN113917576B CN113917576B (zh) 2023-06-23

Family

ID=792327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7850.XA Pending CN116774325A (zh) 2020-07-09 2021-06-11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CN202110651730.8A Active CN113917576B (zh) 2020-07-09 2021-06-11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7850.XA Pending CN116774325A (zh) 2020-07-09 2021-06-11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2828B2 (zh)
CN (2) CN11677432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4213A1 (ja) * 2022-05-31 2023-12-07 Agc株式会社 アンチグレア層付透明基体、アンチグレア層付透明基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995A (zh) * 2005-02-21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使用它的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08220A (zh) * 2007-03-19 2008-1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JP2009288732A (ja) * 2008-06-02 2009-12-10 Asahi Kasei Corp 防眩フィルム
CN102073082A (zh) * 2005-02-21 2011-05-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WO2020054249A1 (ja) * 2018-09-13 2020-03-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82097B2 (ja) 2006-02-28 2012-11-28 国立大学法人 筑波大学 反射防止構造および該反射防止構造を有する発光素子
JP2010139591A (ja) 2008-12-10 2010-06-24 Toray Ind Inc 防眩層、防眩性フィルム、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
KR101920523B1 (ko) 2011-07-26 2018-11-20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6880829B2 (ja) 2016-03-04 2021-06-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成形品、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転写シート
JP7119417B2 (ja) 2018-02-22 2022-08-17 Agc株式会社 透光性構造体
EP3879340A4 (en) 2018-11-06 2022-08-10 Riken Technos Corporation COATING MATERIAL FOR FORMING LIGHT DIFFUSING LAYER, FILM FOR PROJECTION SCREEN, AND PROJECTION SCRE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995A (zh) * 2005-02-21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使用它的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2073082A (zh) * 2005-02-21 2011-05-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1308220A (zh) * 2007-03-19 2008-1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JP2009288732A (ja) * 2008-06-02 2009-12-10 Asahi Kasei Corp 防眩フィルム
WO2020054249A1 (ja) * 2018-09-13 2020-03-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92828B2 (ja) 2022-06-28
CN116774325A (zh) 2023-09-19
JP2022015702A (ja) 2022-01-21
CN113917576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3411B2 (ja) 光学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US11906702B2 (e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use of same
CN111448487B (zh) 防眩膜、以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US20230373192A1 (en)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use of same
JP2024001168A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KR101627915B1 (ko) 터치 패널이 구비된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뉴튼 링의 발생의 억제 방법
JP652638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CN113917576B (zh)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WO2021014776A1 (ja)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WO2020054249A1 (ja)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CN112119331B (zh) 防牛顿环膜以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WO2019116662A1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JP2019113876A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CN111758050A (zh) 防牛顿环膜以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