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0387B - 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0387B
CN113910387B CN202111198652.7A CN202111198652A CN113910387B CN 113910387 B CN113910387 B CN 113910387B CN 202111198652 A CN202111198652 A CN 202111198652A CN 113910387 B CN113910387 B CN 113910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amboo
clamping
bamboo chips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986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0387A (zh
Inventor
蔡家斌
曹帅
李明晗
周楠
刘畅
王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ng Jinmu Arts & Crafts Co ltd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yang Jinmu Arts & Crafts Co ltd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ng Jinmu Arts & Crafts Co ltd,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yang Jinmu Arts & Craf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986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0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0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0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0387B/zh
Priority to US17/965,429 priority patent/US11951647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JMECHANICAL WORKING OF CANE, CORK, OR SIMILAR MATERIALS
    • B27J1/00Mechanical working of cane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Apparatuses For Bulk Treatment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eparing Feed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提供一种能够去除竹片内节,并将竹片的竹青面和竹黄面都朝一个方向顺序排序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包括沿着轴线前后排列的去内节装置、排序装置、夹紧输送装置;去内节装置,包括锥形圆筒,在锥形圆筒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压紧半环,压紧半环可以沿着锥形圆筒径向移动,在锥形圆筒外周周边设置刮环;排序装置,包括内筒、外筒组成的e形套筒,位于套筒两端的两个拨叉;h<内筒与外筒间隙t<2h,竹片厚度为h,远离轴线的内筒侧边和外筒侧边之间是横向出口;夹紧输送装置,包括在轴线上移动的内环,在内环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夹紧半环,夹紧半环与带动其沿着内环径向移动的夹紧动力装置相连,夹紧动力装置与带动其轴向移动的输送动力装置相连。

Description

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竹材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原竹剖分为竹片后的竹片去除内节、并把竹片的竹青面或者竹黄面都朝向一个方向排序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背景技术
竹集成材加工时需要将原竹剖分成几种宽度规格的竹片,再将竹片刨切加工成竹条,由于竹片的竹青面和竹黄面都是生产上不可使用的部分,需要用刨切机去除掉。在刨切机中需要将竹青面和竹黄面分别对应不同的刀具才能一次性高效刨切去除。因此刨切加工后需要将竹片按竹青面或竹黄面朝一个方向顺序排列好再送一根一根地入刨切机中加工。
目前国内竹集成材加工企业因为不能将竹青面或竹黄面都朝上或朝下依次顺序排列好,到刨切机加工时需要安排很多操作工人一边选面一边给刨切机喂竹片,增加了很多操作工人。而且由于竹片上有很多的纤维毛刺和竹黄面上的不整齐竹节,往往刺到工人,增加了操作危险性。因此,在刨切机加工后先将竹片按竹青面或竹黄面朝一个方向顺序排列好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去除竹片的内节,同时将竹片的竹青面和竹黄面都朝一个方向顺序排序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
该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包括沿着轴线前后排列的去内节装置、排序装置,在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之间或在排序装置之前设置夹紧输送装置,
去内节装置,包括后小前大的锥形圆筒,在锥形圆筒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压紧半环,压紧半环与带动其沿着锥形圆筒的径向移动的压紧动力装置相连,在锥形圆筒的大端外周周边设置有刮环;
压紧半环在压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从锥形圆筒与压紧半环之间通过的竹片压紧在刮环上;
排序装置,包括套筒,位于套筒两端的两个拨叉;套筒成e形,具有内筒、外筒,形成双层结构,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t满足:h<t<2h,竹片厚度为h,拨叉包括几个沿着套筒径向方向延伸的拨杆,两个拨叉与带动拨叉绕轴线转动的位于套筒内的拨叉驱动装置相连;远离轴线的内筒侧边和外筒侧边之间是横向出口;
当竹片沿轴向穿过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竹片的两端位于两个拨叉相邻的两个拨杆之间,拨叉转动,推动竹片在套筒周向沿间隙向横向出口移动,并从横向出口出来;
夹紧输送装置,用于在径向方向夹紧竹片,并沿轴向输送竹片,包括在轴线上移动的内环,在内环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夹紧半环,夹紧半环与带动其沿着内环的径向移动的夹紧动力装置相连,夹紧动力装置与带动其轴向移动的输送动力装置相连;
夹紧半环在夹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竹片夹紧在内环上,输送动力装置带动夹紧动力装置、被夹紧的竹片、内环沿轴向移动。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小头端在前、大头端在后的原竹在冲撞推动装置的推动下从后向前沿轴向移动,剖分刀环从其小头端对原竹逐渐剖分,使得原竹在周向被剖分开,成基本等宽的竹片。
环形排列的竹片通过锥形圆筒与压紧半环之间时,压紧半环在压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竹片压紧在刮环上,刮环将竹片上的内节刮除。
当夹紧输送装置在排序装置之前时,原竹在冲撞推动装置的动力推动下,向前移动的环形排列的竹片先穿过套筒的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后,竹片的前端再伸入到内环与夹紧半环之间,当原竹失去冲撞推动装置的动力后,夹紧半环在夹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竹片前端夹紧在内环与夹紧半环之间。然后输送动力装置动作,带动竹片轴向移动,直到内节被去除的竹片的后端从去内节装置中出来,竹片的两端位于两个拨叉上的相邻的两个拨杆之间,此时,输送动力装置即可停止动作,竹片不再轴向移动,夹紧半环松开竹片。
当夹紧输送装置在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之间时,从去内节装置中伸出的竹片先伸入到内环与夹紧半环之间再进入e型套筒的间隙内,当竹片失去冲撞推动装置的动力推动后,夹紧半环在夹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竹片夹紧在内环与夹紧半环之间。然后输送动力装置动作,带动竹片轴向移动,直到内节被去除的竹片的后端从去内节装置中出来,同时,竹片前端向前移动穿过套筒的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使得竹片两端位于两个拨叉上的相邻的两个拨杆之间,此时,输送动力装置即可停止动作,竹片不再轴向移动,夹紧半环松开竹片。
夹紧半环松开竹片后,夹紧半环在输送动力装置带动下移动(当夹紧输送装置在排序装置之前时,夹紧半环向前移动;当夹紧输送装置在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之间时,夹紧半环向后移动),使得竹片的端部在轴向方向上从夹紧半环内脱出。当然,当夹紧输送装置在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之间,如果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之间的轴向距离较短,夹紧半环向后移动到极限位置(夹紧半环与排序装置距离最大)时,夹紧半环在径向方向张开的距离要大,夹紧半环间的开口位置和开口大小不能阻碍竹片在拨叉的推动下在套筒周向沿间隙向横向出口移动。
此时,因竹片的两端位于两个拨叉上的相邻的两个拨杆之间,所以当拨叉驱动装置动作,拨叉即可推动竹片在套筒周向沿间隙向横向出口移动。由于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t满足h<t<2h,所以竹片在沿套筒周向移动过程中不会翻转,只能保持在间隙内竹黄面朝向套筒内筒的姿态,而不会出现竹片竹黄面朝向外筒的情形,这就保证了各竹片的竹黄面或竹青面都朝向一个方向顺序排列。竹片在拨叉的推动下,依次从套筒横向出口出来。
该过程实现了对原竹剖分为竹片,并去除竹片的内节,同时将竹片的竹青面和竹黄面都朝一个方向顺序排序的目的,免去了人工分拣排序,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
拨叉驱动装置位于套筒内,能够防止其对竹片的轴向移动和周向移动造成干涉。例如拨叉驱动装置设置在内筒的内部,通过一个轴向延伸的细长轴与拨叉连接,以带动拨叉转动。当然,拨叉驱动装置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说明。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间隙内具有多个弹性片,在套筒径向,弹性片的内端连接在内筒壁上,外端向外筒壁延伸形成翘起状,通过弹性片的弹性弹性片翘起外端将间隙内的竹片压紧在外筒壁上;在套筒轴向,弹性片成倾斜翘起状态,靠近内筒壁的内端在靠近外筒壁的外端后方,以使得竹片能够沿轴向从后向前进入间隙内;在套筒周向,靠近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一侧为近侧边,远离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一侧为远侧边,对于在套筒周向相邻的一个弹性片远侧边和另一个弹性片近侧边来说,弹性片远侧边更靠近套筒轴线,以使得竹片在拨叉的推动下能够向横向出口移动。在套筒周向相邻的弹性片远侧边和弹性片近侧边,弹性片远侧边更靠近套筒轴线,弹性片近侧边远离套筒轴线,也就是说,靠近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不会阻挡竹片的横向移动,竹片能够顺畅向横向出口移动。
最好,在套筒内共有多组弹性片,每组内的弹性片成螺旋形排布;各组弹性片在套筒轴向间隔排布。例如,总共有三组弹性片,在套筒轴向中部、两端各有一组。
最好,在套筒内共有多组弹性片,每组内的弹性片成环形排布,各组弹性片在套筒轴向间隔排布。总共有三组弹性片,在套筒轴向中部、两端各有一组。
设置弹性片的目的是将竹片压紧在外筒上,使得竹片在间隙内移动时始终能够与外筒壁贴合,也就是说,使得竹片基本与外筒壁形成相切状态,防止竹片与外筒壁形成相割状态和相互叠压,这样,周向相邻的竹片之间基本形成对接接触,推动竹片移动时更加顺畅。
但是,设置的弹性片不能对竹片沿着套筒轴向从后向前进入间隙内时造成妨碍,因此,连接在内筒壁上弹性片的内端要在后(靠近套筒后端),向外筒壁延伸的翘起外端要在前(靠近套筒前端),形成后部的内端低(靠近套筒轴线)前部的外端高(远离套筒轴线)的倾斜状态,这样竹片能够轴向顺利进入间隙内。
另外,设置的弹性片不能对竹片沿着套筒周向在间隙内向套筒的横向出口移动造成妨碍,因此,对于周向相邻的一个弹性片远侧边和另一个弹性片近侧边,远侧边比近侧边更靠近套筒轴线,也就是说,近侧边高(远离套筒轴线),远侧边低(靠近套筒轴线),这样在套筒周向相邻的两个弹性片中,近侧边在远侧边的上方,每组弹性片中周向相邻的弹性片的侧边形成叠压状态,这样竹片在间隙内沿套筒周向移动,由前一个弹性片到后一个弹性片时没有阻碍,竹片可以顺利向横向出口方向移动。
在套筒轴向间隔排布的多组弹性片能够把长度方向上翘曲、弯曲的竹片(竹片在轴向上的不同位置有的远离轴线、有的靠近轴线),整体压紧贴合在外筒壁上,防止其翘曲、弯曲,使得的竹片呈平直状态,保证其顺利沿周向移动。例如,参见图11,图中虚线代表的翘曲、弯曲的竹片在三组弹性片60中的弹性片6的作用下,整体压紧贴合在外筒42的外筒壁上,呈平直状态的实线所示的竹片101。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它还位于套筒的横向出口处、用于承接从横向出口处出来的竹片的载板,载板与外筒的侧边对接。载板承接从套筒横向出口处出来的竹片,以便后续作业。
最好,在套筒的横向出口处的上口位,设置有将从横向出口出来的竹片压紧在载板上的弹性压板。
最好,弹性压板有多个,间隔设置在套筒的横向出口处的内筒侧边。它还包括位于载板上方的平板,平板与载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竹片厚度。
为防止从横向出口出来的竹片翻转,导致竹片的竹青面或竹黄面不朝向一个方向,设置把竹片压紧在载板上的弹性压板。弹性压板既方便竹片横向移动,同时防止竹片在载板上翻转。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内筒、外筒均为开有漏孔的网状。网状结构的内筒和外筒,方便排出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小碎屑等。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拨叉包括周向均布的3-4个拨杆。
拨杆不宜过多,以防止与轴向移动的竹片相碰撞。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各压紧半环在轴向错开。防止压紧半环在对竹片压紧时,压紧半环之间出现干涉。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锥形圆筒外周上开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能够对竹片的内节起到刮除作用。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压紧半环为半圆形。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压紧动力装置为压紧气缸。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夹紧动力装置为夹紧气缸。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输送动力装置为输送油缸,或者为包括电机在内的机械输送动力装置。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各夹紧半环在轴向错开。防止夹紧半环在对竹片夹紧时,夹紧半环之间出现干涉。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内环与带动其沿着轴线移动的内环移动动力装置相连。最好,夹紧输送装置位于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中的拨叉之间,内环移动动力装置设置在去内节装置中的锥形圆筒内部。内环移动动力装置为内环驱动油缸。
内环与内环移动动力装置相连,更容易主动调节轴向位置,而不是仅仅在夹紧半环的夹紧下随着夹紧半环的轴向移动被动轴向移动。当夹紧输送装置位于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后部的拨叉之间时,能更好地起到对竹片的输送作用,尤其是在竹片仅仅依靠冲撞推动装置的推动不能完全穿过套筒间隙时,此时,夹紧输送装置能够把去除内节的竹片进行接力输送,使得整根竹片顺利完成去内节并穿过套筒。内环移动动力装置位于锥形圆筒内部,是为了防止其对竹片的轴向移动移动造成干涉,例如,位于锥形圆筒内部的内环移动动力装置通过细长杆与内环相连,以带动内环轴向移动。内环移动动力装置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说明。
作为对上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t小于竹片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示意图;
图2是原竹立体图;
图3是剖分刀环立体图;
图4是去内节装置立体图;
图5是夹紧输送装置立体图;
图6是套筒、拨叉等立体图;
图7是套筒、拨叉、载板、弹性压板等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的载板、弹性压板等A向视图;
图9是实施例2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中套筒、拨叉、弹性片、载板、弹性压板等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D-D剖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套筒、弹性压板等放大图;
图13是图12的内筒、弹性片的B向平面展开图(旋转);
图14是图13的C-C剖视图;
图15是实施例3中套筒、拨叉、弹性片、载板、弹性压板、扭转块、弧形板等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中的G-G剖面图;
图17是(图15中的)套筒、弹性片、扭转块、弧形板等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7的内筒、弹性片的E向视图(旋转);
图19是图18的F-F剖面图;
图20是扭转块、弧形板示意图。
图中,
剖分刀环1,剖分刀11;
去内节装置2,锥形圆筒21,刮环22,环形凹槽23,压紧半环24,压紧气缸25;
夹紧输送装置3,内环31,中心滑杆32,夹紧半环33,边缘滑杆34,夹紧气缸35,内环驱动油缸36;
排序装置4,内筒41,外筒42,横向出口43,间隙44,拨叉45,拨杆46,载板47,平板48,套筒轴线49;
冲撞推动装置5、原竹100,竹片101。
弹性片6、一组弹性片60、内端61,外端62,远侧边63,近侧边64;第一弹性片65、第二弹性片66,
弹性压板7、扭转块8、弧形板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包括沿着轴线依次前后排列的排序装置4、夹紧输送装置3、去内节装置2、剖分刀环1、冲撞推动装置5。
冲撞推动装置5,用于推动前小后大的原竹沿轴线向前移动,属于现有技术,如推动油缸等。
剖分刀环1,具有多个在周向排列的剖分刀11,属于现有技术,用于将被冲撞推动装置推动的原竹100在周向剖分成等宽竹片101。
去内节装置2中,后小前大的锥形圆筒21的大端外周周边设置有刮环22;锥形圆筒外周上开有多个环形凹槽23。在锥形圆筒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压紧半环24,压紧半环与带动其沿着锥形圆筒的径向移动的压紧动力装置即压紧气缸25相连。
夹紧输送装置3,用于在径向方向夹紧竹片,并沿轴向输送竹片。夹紧输送装置3中,内环31滑动设置在沿着轴线延伸的中心滑杆32上,内环31与带动其沿着中心滑杆32移动的内环移动动力装置即内环驱动油缸36相连。内环驱动油缸设置在锥形圆筒21内部。
在内环31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夹紧半环33,夹紧半环32与带动其沿着内环的径向移动的夹紧动力装置即夹紧气缸35相连,夹紧气缸35滑动设置在沿着平行于轴线延伸的边缘滑杆34上,夹紧气缸35与带动其沿着边缘滑杆34滑动的输送动力装置相连。输送动力装置为输送油缸,或者为包括电机在内的机械输送动力装置。
排序装置4,主要包括套筒,位于套筒两端的两个拨叉。套筒成e形,具有内筒41、外筒42,形成双层结构,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44高度(在套筒径向方向上的距离)t满足:h<t<2h,竹片平均厚度为h。远离轴线的内筒侧边和外筒侧边之间是横向出口43。
每个拨叉45包括在套筒周向均布的沿着套筒径向方向延伸的3个拨杆46。两个拨叉与带动拨叉绕轴线转动的位于套筒的内筒内部的拨叉驱动装置相连。载板47位于套筒的横向出口处、用于承接从横向出口处出来的竹片,载板47与套筒横向出口处的外筒的侧边对接。两个平板48的一端靠近套筒的横向出口处的内筒侧边,平板48与载板47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竹片厚度。
当竹片沿轴向穿过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竹片的两端位于两个拨叉相邻的两个拨杆之间,拨叉转动,推动竹片在套筒周向沿间隙向横向出口移动,并从横向出口出来到达载板47上。
实施例1装置使用时,小头端在前、大头端在后的原竹在冲撞推动装置作用下从后向前沿轴向移动,剖分刀环从其小头端对原竹逐渐剖分,使得原竹在周向被剖分开,形成竹片。
呈环形排列的竹片通过锥形圆筒与压紧半环之间时,压紧半环在压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竹片压紧在刮环上,刮环对竹片上的内节刮除。
呈环形排列的竹片在冲撞推动力作用下继续向前移动,竹片的前部伸入到内环与夹紧半环之间,再进入e型套筒间隙内,当竹片失去冲撞推动后,夹紧半环在夹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竹片夹紧在内环与夹紧半环之间。
输送动力装置动作,带动竹片轴向移动,使得整根原竹完全通过剖分刀环被剖分成环状排列的竹片经刮环的刮除,将竹片上的各内节被去除,同时竹片进入到e型套筒内的间隙内,直到竹片的后端从去内节装置中出来,竹片的两端位于两个拨叉上的相邻的两个拨杆之间,输送动力装置即可停止,竹片不再轴向移动,夹紧半环松开竹片,然后夹紧半环在输送动力装置带动下移动,使得竹片的后端在轴向方向上从夹紧半环内脱出。接着拨叉驱动装置动作,拨叉推动竹片在套筒周向沿间隙向横向出口移动。由于间隙高度t满足h<t<2h,且小于竹片宽带,所以竹片在周向移动过程中不会翻转,只能保持在套筒间隙内竹黄面朝向套筒内筒的姿态,而不会出现竹片竹黄面朝向外筒的情形,这就保证了各竹片的竹黄面或竹青面都朝向一个方向顺序排列。竹片在拨叉的推动下,依次从套筒横向出口出来,进入载板和平板之间。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排序装置。
实施例2的排序装置4相比实施例1多了弹性片6、弹性压板7。当然,由于实施例2中,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44内设置有弹性片6,所以实施例2中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44高度可以比实施例1大,只要自由状态下的弹性片6用于压紧竹片的外端62到外筒壁的距离(在套筒径向方向上的距离)j满足:0.5h≤j≤0.7h即可,竹片平均厚度为h。这样,竹片进入间隙44内后,竹片101被弹性片6压紧贴合在外筒壁上,也不会翻转。此时,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44高度t没有特殊要求,t≥2h。
下面对所述不同点详细说明。
在套筒的横向出口43处内筒侧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将从横向出口出来的竹片压紧在载板上的弹性压板7。
在间隙44内的弹性片6共有3组,每组弹性片均呈螺旋形排布,在套筒轴向中部、两端各有一组弹性片60。
在套筒径向,弹性片6的内端61连接在内筒壁上,外端62翘起向外筒壁延伸,通过弹性片的外端62将间隙内的竹片101压紧在外筒42的外筒壁上;在套筒轴向,弹性片内端61在外端62后方,以使得竹片能够沿轴向从后向前进入间隙内;在套筒周向方向,靠近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一侧为近侧边64,远离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一侧为远侧边63。对于周向相邻的两个弹性片,第一弹性片65的远侧边63比第二弹性片66的近侧边64更靠近套筒轴线49,也就是说,在套筒周向相邻的两个弹性片中,近侧边在远侧边的上方,每组弹性片中周向相邻的弹性片形成叠压状态,这样竹片能够在间隙内沿套筒周向顺利向横向出口方向移动。以使得竹片在拨叉的推动下能够向横向出口移动。
实施例2装置使用时,由于自由状态下的弹性片6用于压紧竹片的外端62到外筒壁的距离(在套筒径向方向上的距离)j满足0.5h≤j≤0.7h,所以竹片进入间隙44内后,竹片101被弹性片6压紧贴合在外筒壁上,也不会翻转,只能保持在间隙内竹黄面朝向套筒内筒的姿态,而不会出现竹片竹黄面朝向外筒的情形,这就保证了各竹片的竹黄面或竹青面都朝向一个方向顺序排列。
实施例3:
参见图15-19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弹性片的形状、其与内筒的具体连接结构、在内筒上排列方式不同,下面详细描述。
在套筒径向,弹性片6的内端61通过扭转块8、弧形板9间接连接在内筒壁上,弧形板9贴合在内筒41周向,扭转块8后端与弧形板9前端相连,扭转块8前端靠近内筒的一端与弹性片6的内端61相连(扭转块与弧形板的连接见图16方式)。扭转块8前端远离内筒,也就是说,在套筒轴向,扭转块8成倾斜状态,不会妨碍竹片沿套筒轴向从后向前移动进入套筒间隙内;同时,扭转块的前端相对于后端来说在内筒周向方向有一定扭转。参见图20,扭转块8在套筒周向的宽度比弧形板9、弹性片6都小。
弹性片6共有3组,在套筒轴向中部、两端各有一组。同一组内的弹性片、连接在同一组内的弹性片上的扭转块8、弧形板9均在内筒周向成环形排布。
在套筒周向方向,弹性片基本成弧形,靠近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一侧为近侧边64,远离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一侧为远侧边63。对于周向相邻的两个弹性片,第一弹性片65的远侧边63比第二弹性片66的近侧边64更靠近套筒轴线49,也就是说,在套筒周向相邻的两个弹性片中,近侧边在远侧边的上方,每组弹性片中周向相邻的弹性片形成叠压状态,这样竹片能够在间隙内沿套筒周向顺利向横向出口方向移动。以使得竹片在拨叉的推动下能够向横向出口移动。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是设计一款能在原竹剖分后同时将竹片的竹青面和竹黄面顺序排列好的设备。
传统的竹片加工的顺序是:原竹——通过剖切机剖分成竹片(也称为开片)——送入刨切机去除竹青和竹黄后成为竹条产品。
本发明的竹片加工顺序是:原竹通过剖分刀环剖分成竹片——呈环状排列的竹片(在剖分过程中)在保持相互位置、状态不变的情况下经过锥形圆筒上的刮环去除竹黄壁面上的竹节——以同样状态进入双层e形套筒的间隙内排列好;夹紧输送装置进一步将竹片全部从锥形圆筒内拉出,使得竹片都以同样状态的进入双层e形套筒间隙内的位置,保持竹片两端长出双层e形套筒的长度基本相等,拨叉(图4)拨动e形套筒间隙内的竹片,向到e形套筒的横向出口端移动,在横向出口端弹性压板的作用下顺序排放规律整齐地进入下一道工序或贮存起来。
本专利可以在原竹剖切机(开片机)的剖分刀环后设置锥形圆筒,锥形圆筒中心轴线的小端与剖分刀环中心轴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锥形圆筒小端外壁直径比剖分刀内环外径大10cm左右,因为原竹经剖分刀环剖分开的竹片呈锥形张开状态,要保证原竹剖分后的竹片能顺利到达锥形圆筒外壁上。锥形圆筒大端的外周边设置圆环形凸起刮环,在圆环形凸起刮环外侧设置两个相对的、可进行闭合运动的压紧半环,两个相对的可进行同时闭合运动的压紧半环分别与一个压紧气缸相连接,在两个压紧气缸的控制下活动的压紧半环能同时张开或闭合。通常保持张开状态,有竹片通过锥形圆筒外周时压紧气缸推动这两个活动的半圆环闭合,将竹片压制在锥形圆筒上,当竹片通过锥形圆筒外壁上的凸起刮环时将竹黄面的竹节剐蹭掉。
锥形圆筒大端与双层e形套筒的一端相对,并保持两者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双层 e形套筒的设置是实现竹片由纵向(轴向)输送转为横向(周向)输送,也是实现竹片按竹青面或竹黄面统一方向排列。双层 e形套筒为网状结构,方便排出加工碎屑,e形套筒周向侧部的底部是开口式的,形成套筒横向出口,方便竹片从e形套筒底部的套筒横向出口排出。对于实施例1来说,双层套筒的内筒与外筒间距(间隙高度t)一般为12-15mm,大于去内节后的竹片厚度h(h一般为7-10mm),小于竹片宽度(通常竹片宽度为22-24mm),双层套筒内外筒间的间隙层是竹片输送的路径。内筒的外径与刮环的外径基本一致,使得竹片在压紧气缸的压制下和在锥形圆筒的引导下呈环状排列能顺利进入到双层套筒的间隙层内,e形双层套筒内筒外筒之间的间隙大小可保证竹片能在间隙中顺利侧行但不能翻滚。
可以在双层套筒的前端设置夹紧输送装置,当竹片前端由双层套筒的前端出来进入夹紧输送装置,失去冲撞推力后夹紧半环首先将竹片夹紧并沿轴向拉动竹片行走一段距离,使得竹片完全脱离锥形圆筒。夹紧输送装置由夹紧和输送两部分机构组成,夹紧机构由内环和可作夹紧运动的两个夹紧半环及两个夹紧气缸组成;每个夹紧半环对应连接一个夹紧气缸,在夹紧气缸压力下这两个夹紧半环推动竹片紧压在内环上就可以将竹片夹紧。内环和夹紧装置的水平移动,由输送机构完成。输送机构由3条水平轨道(一中心滑杆,两个边缘滑杆)、输送动力装置等共同组成;可移动的内环是固定在中心滑杆上,夹紧气缸分别设置在两根不同的边缘滑杆上。在输送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带动夹紧机构和内环共同沿着滑杆作水平移动。因为原竹在冲撞推动装置的冲撞力作用下通过剖分刀环时变成了竹片,竹片可以通过剖分刀环,但一般不能全长通过锥形圆筒,因为竹片受到的是冲撞推动装置的推力作用,推力到剖分刀环后就停止了,即使原竹有后进惯性力,竹片也不可能全长通过锥形圆筒,所以,当竹片失去推力和惯性后,需要夹紧输送装置将竹片从锥形圆筒中拉出来。夹紧输送装置将还未完全通过锥形圆筒的竹片拉离锥形圆筒的大端。
竹片穿过套筒,此时竹片两端露在套筒外,中间部分就在e形双层套筒的间隙内了。
在双层套筒的两端设置有拨叉,拨叉有3-4个拨杆组成,两个拨叉可以连接在一根轴上,由拨叉驱动装置如电机带动旋转拨叉转动,每根拨杆带动几个竹片在双层套筒内沿套筒间隙横向(周向)移动,注意拨叉转动方向是要推动竹片沿竹片的侧向向着套筒横向出口方向移动。将进入e形双层套筒间隙内的竹片拨到套筒横向出口处,双层套筒间隙内的弹性片是让竹片不能翻滚、不能叠压、只能挨个并列的排列,e形套筒的尾部横向出口处的设置了弹性压板,拨叉将竹片拨送到弹性压板处时,就会在弹性压板的作用下依次将竹片平行排列好。为了保证竹片从e形套筒横向出口中出来时不受夹紧输送装置的妨碍,拨杆带动竹片在间隙内移动时,夹紧半环等夹紧输送装置就可以轴向移动,使得竹片脱离夹紧输送装置。
因为e形双层套筒是长圆形的,竹片的长度比双层套筒长,竹片两头就会露出双层套筒,转动拨叉在e形双层套筒的两端,竹片在双层套筒的间隙层内,拨叉转动时带动几个拨杆就可拨动竹片了,竹片就在拨杆的带动下到达套筒尾部的横向出口。由于每根拨杆拨动了几个竹片,这几个竹片在双层套筒内横向移动时可能出现搭叠的情况而堆在一起,所以设置了3-4根拨杆,减少竹片在横向移动时出现堆积在一起的可能性,也可减小波动时阻力,同时e型套筒内设置了弹性片压制每个竹片,不同厚度竹片都能被弹性片压制,使得每个竹片贴紧外筒壁,即使有堆积现象发生,堆积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前面介绍了实施例1中内筒与外筒间距(间隙高度t)为12-15mm,正常竹片的宽度是22-24mm,所以竹片不可能在套筒内翻转的,由于不同原竹生产的竹片厚度不一致,为了适应不同厚度竹片都能通过e型筒的间隙,需要设置较大的间隙t,因此厚度薄的竹片有叠加在一起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在间隙内设置弹性片,弹性片将竹片压紧在外筒壁上,等于动态控制了间隙t的大小,竹片基本上不可能在厚度上叠加了,使得竹片一根一根地从套筒横向出口出去。双层套筒的内筒和外筒为网状结构设置的原因是竹片在套筒间隙层内横向移动时,相互有碰撞,产生毛刺等就看从网孔掉落下来。
e形套筒的尾部横向出口与生产输送线相连,排列整齐的竹片由输送线送到刨切机或送到专用的贮存设备上。

Claims (7)

1.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沿着轴线前后排列的去内节装置、排序装置,在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之间或在排序装置之前设置夹紧输送装置,
去内节装置,包括后小前大的锥形圆筒,在锥形圆筒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压紧半环,压紧半环与带动其沿着锥形圆筒的径向移动的压紧动力装置相连,在锥形圆筒的大端外周周边设置有刮环;
压紧半环在压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从锥形圆筒与压紧半环之间通过的竹片压紧在刮环上;
排序装置,包括套筒,位于套筒两端的两个拨叉;套筒成e形,具有内筒、外筒,形成双层结构,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t满足:h<t<2h,竹片厚度为h,间隙t小于竹片宽度;拨叉包括多个沿着套筒径向方向延伸的拨杆,两个拨叉与带动拨叉绕轴线转动的位于套筒内的拨叉驱动装置相连;远离轴线的内筒侧边和外筒侧边之间是横向出口;
当竹片沿轴向穿过内筒与外筒之间的间隙,竹片的两端位于两个拨叉相邻的两个拨杆之间,拨叉转动,推动竹片在套筒周向沿间隙向横向出口移动,并从横向出口出来;
夹紧输送装置,用于在径向方向夹紧竹片,并沿轴向输送竹片,包括在轴线上移动的内环,在内环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夹紧半环,夹紧半环与带动其沿着内环的径向移动的夹紧动力装置相连,夹紧动力装置与带动其轴向移动的输送动力装置相连;
夹紧半环在夹紧动力装置的带动下,把竹片夹紧在内环上,输送动力装置带动夹紧动力装置、被夹紧的竹片、内环沿轴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其特征是:在间隙内具有多个弹性片,在套筒径向,弹性片的内端连接在内筒壁上,外端向外筒壁延伸形成翘起状,通过弹性片的翘起外端将间隙内的竹片压紧在外筒壁上;在套筒轴向,弹性片成倾斜翘起状态,靠近内筒壁的内端在靠近外筒壁的外端后方,以使得竹片能够沿轴向从后向前进入间隙内;在套筒周向,靠近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一侧为近侧边,远离套筒横向出口的弹性片一侧为远侧边,对于在套筒周向相邻的一个弹性片远侧边和另一个弹性片近侧边来说,弹性片远侧边更靠近套筒轴线,以使得竹片在拨叉的推动下能够向横向出口移动;自由状态下的用于压紧竹片的弹性片外端到外筒壁的径向距离j满足0.5h≤j≤0.7h,竹片厚度为h。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其特征是:在套筒内共有多组弹性片,每组内的弹性片成环形排布,各组弹性片在套筒轴向间隔排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其特征是:在套筒内共有多组弹性片,每组内的弹性片成螺旋形排布;各组弹性片在套筒轴向间隔排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位于套筒的横向出口处、用于承接从横向出口处出来的竹片的载板,载板与外筒的侧边对接;在套筒的横向出口处的上口位,设置有将从横向出口出来的竹片压紧在载板上的弹性压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其特征是:内环与带动其沿着轴线移动的内环移动动力装置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片去节排序装置,其特征是:夹紧输送装置位于去内节装置与排序装置中的拨叉之间,内环移动动力装置设置在去内节装置中的锥形圆筒内部。
CN202111198652.7A 2021-10-14 2021-10-14 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Active CN113910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8652.7A CN113910387B (zh) 2021-10-14 2021-10-14 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US17/965,429 US11951647B2 (en) 2021-10-14 2022-10-13 Node diaphragm scraping and sorting device for bamboo spli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8652.7A CN113910387B (zh) 2021-10-14 2021-10-14 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0387A CN113910387A (zh) 2022-01-11
CN113910387B true CN113910387B (zh) 2022-07-05

Family

ID=79240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8652.7A Active CN113910387B (zh) 2021-10-14 2021-10-14 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1647B2 (zh)
CN (1) CN11391038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0232Y (zh) * 2003-01-30 2004-01-21 刘物华 凉席竹块自动翻面机用翻面盘
CN100513106C (zh) * 2006-04-27 2009-07-15 南京林业大学 整竹无裂纹展开方法
CN201128182Y (zh) * 2007-11-22 2008-10-08 福建农林大学 转动式竹片自动定向排序装置
CN201760936U (zh) * 2010-09-19 2011-03-16 杨迪军 竹片排序装置
CN101941222B (zh) * 2010-09-19 2012-07-25 杨迪军 竹片排序装置
CN204869156U (zh) * 2015-01-28 2015-12-16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全自动竹架板生产系统
CN104772808B (zh) * 2015-01-28 2017-09-08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全自动竹架板生产系统
CN106738103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安庆市金丝制刷有限公司 一种筷子生产线
CN107160506B (zh) * 2017-06-23 2022-12-09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整竹无裂纹展开装置
CN108422509A (zh) * 2018-02-13 2018-08-21 福建呈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破竹机的竹筒对中夹持装置
CN109230426B (zh) * 2018-08-20 2020-06-09 童双喜 一种建筑板生产用竹片卸载装置
CN112192687A (zh) * 2020-10-26 2021-01-08 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 环形排列竹片传送系统
CN214265970U (zh) * 2020-10-26 2021-09-24 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 环形排列竹片平展装置
CN214265969U (zh) * 2020-10-26 2021-09-24 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 环形排列竹片传送系统
CN112621941B (zh) * 2020-12-23 2022-08-09 邱晓梅 一种竹制品加工用竹筒自动倒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19588A1 (en) 2023-04-20
US11951647B2 (en) 2024-04-09
CN113910387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15070B (zh) 竹片去节排序方法
EP1330343B1 (de) Vorrichtung zum aufschneiden von lebensmittelprodukten mit zwei schneidköpfen
KR20050071294A (ko) 대나무 가공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3910387B (zh) 竹片去节排序装置
CN110683405A (zh) 一种发泡橡胶布裁剪卷收综合处理设备
CN216031438U (zh) 原竹剖分去节排序系统
CN215905355U (zh) 竹片排序装置
CN215905356U (zh) 弯曲竹片排序装置
CN216031439U (zh) 竹片去内节装置
CN113955447A (zh) 弯曲竹片排序装置
CN211003863U (zh) 一种发泡橡胶布裁剪卷收综合处理设备
CN211250476U (zh) 刨片加工用旋切机
CN209304674U (zh) 一种瓦楞纸板开槽机
CN114274279A (zh) 一种圆木智能加工装置
CN209806974U (zh) 一种新型压面机
CN210998901U (zh) 一种发泡橡胶布复合裁剪装置
CN112207919A (zh) 一种竹子自动切丝工艺
CN218699744U (zh) 木制板材生产线
CN218370837U (zh) 一种翻转机
CN111702830B (zh) 一种生活用纸的连续裁断分切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15816544B (zh) 一种预制菜原料加工用分切筛选机
CN211964471U (zh) 一种饲料切碎机
CN110982573B (zh) 一种蜂窝状生物质颗粒的加工装置
CN217229685U (zh) 一种接纸装置及应用其的纸张折叠机
CN212763825U (zh) 一种葱粉机用高效率组合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