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626A - 防护服 - Google Patents

防护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626A
CN113905626A CN202080042282.5A CN202080042282A CN113905626A CN 113905626 A CN113905626 A CN 113905626A CN 202080042282 A CN202080042282 A CN 202080042282A CN 113905626 A CN113905626 A CN 113905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nonwoven fabric
wearer
protective
protective gar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22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宽贵
林祐一郎
柴田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905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6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2Overalls, e.g. bodysuits or bib over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08Arm or ha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4Air permeable, i.e. capable of being penetrated by gases
    • A41D31/145Air permeable, i.e. capable of being penetrated by gases using layer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30Non-wo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护服,是具备一对袖部分和前后身大片部分的防护服,在一对袖部分中,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另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前后身大片部分具备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防护服具有透气度为30cm3/cm2/秒以上的第1布料和硬挺度为80mm以下的第2布料;第1布料被配置在部分C,并且具有第1纺粘无纺布和第1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第2布料被配置在部分A及部分B,并且具有第2纺粘无纺布和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

Description

防护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服。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粉尘、化学物质除去的作业,对粉尘、化学物质进行处置的作业中,有作业者在衣服之上穿戴防护服、橡胶手套、橡胶长靴及防尘口罩(mask)进行作业的情况。此外,近年来,在夏季也有酷热持续的时候,要求穿戴者能够凉快而舒适地进行作业的防护服。而且,作为上述的防护服,已知有由透气性较高并且防尘性也优良的布料构成的防护服。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防护服用的布料及由上述布料构成的防护服。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布料是依次层叠了纺粘无纺布、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及纺粘无纺布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208605号。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防护服用的布料,其纺粘无纺布和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借助热熔粘接剂的涂布、热压纹而被粘接。由此,上述的防护服用的布料硬挺度较高。进而,使用上述的布料的防护服上述的布料被配置于在穿戴时将穿戴者的肘覆盖的部分。此外,在穿戴防护服时,穿戴者的肘的运动容易变大。因为以上,穿戴者上述的防护服的穿戴者在将肘运动时容易感到阻力而难以运动。结果,上述的防护服容易使穿戴者的作业性下降,并且舒适性较差。
本发明鉴于以上说明的情况,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性和舒适性优良、并且作业性也优良的防护服。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防护服,是具备一对袖部分和前后身大片部分的防护服,在前述一对袖部分中,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另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前述防护服具有透气度为30cm3/cm2/秒以上的第1布料和硬挺度为80mm以下的第2布料;前述第1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C,并且具有第1纺粘无纺布和第1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前述第2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A及前述部分B,并且具有第2纺粘无纺布和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布料的截面的SEM图像视野的概念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防护服的前面的概念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防护服的背面的概念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7的防护服的前面的概念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7的防护服的背面的概念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8的防护服的前面的概念图。
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8的防护服的背面的概念图。
图8是作为以往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防护服的前面的概念图。
图9是作为以往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防护服的背面的概念图。
图10是作为以往的防护服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防护服的前面的概念图。
图11是作为以往的防护服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防护服的背面的概念图。
图1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0的防护服的前面的概念图。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0的防护服的背面的概念图。
图14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防护服的前面的概念图。
图15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防护服的背面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防护服是具有一对袖部分和前后身大片部分的防护服。一对袖部分中的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另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前后身大片部分具备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防护服具有透气度为30cm3/cm2/秒以上的第1布料和硬挺度为80mm以下的第2布料。第1布料被配置在部分C处,并且具有第1纺粘无纺布和第1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第2布料被配置在部分A及部分B处,并且具有第2纺粘无纺布和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身大片”是指在防护服被穿戴者穿戴时对应于比穿戴者的腰靠上方的部分。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穿戴者的身体尺寸没有被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的清楚化,例示了为以下的身体尺寸的穿戴者。即,穿戴者其身高为171cm,上臂长为32cm,颈侧—肩峰直线距离为15cm,颈窝高度为140cm,胸骨中点高度为128cm,前腋窝宽度为34cm,肩胛骨下角间直线距离为20cm,大腿长为44cm,胫骨上缘高度为43cm。
防护服的前后身大片部分具备的部分C是在穿戴时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防护服的部分。在人体中,胸大肌的附近较多存在心脏、肺等对于人体而言重要的内脏器官。由此,穿戴者在胸大肌及胸大肌的周围的部位,与这些部位以外的部位相比更容易敏感地感到热。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在部分C使用作为第1布料的透气性较高的布料。由此,能够使穿戴者的胸大肌的附近的温度及湿度接近于外部气体的温度及湿度。结果,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舒适性优良。
防护服的部分A及部分B是在穿戴时将穿戴者的肘关节覆盖的防护服的部分。由此,部分A及部分B是当穿戴者将肘屈伸时匹配于穿戴者的肘的屈伸的动作而防护服的布料弯折的部分。因此,在部分A及部分B中使用作为第2布料的柔软性优良的布料。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在穿戴时穿戴者的作业性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在将穿戴者的更容易敏感地感到热的部位(例如胸大肌及胸大肌的周围的部位)覆盖的防护服的部分配置有透气性较高的布料,并且,在将穿戴者的运动较多的部位(例如肘关节)覆盖的防护服的部分配置有柔软性较高的布料。因此,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兼顾穿戴时的舒适性和穿戴时的作业性。
进而,防护服的前后身大片部分优选的是具备在穿戴时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在此情况下,部分D优选的是配置有第1布料。在人体中,肩胛下肌的附近较多存在心脏、肺等对于人体而言重要的内脏器官。由此,穿戴者在肩胛下肌及肩胛下肌的周围的部位,与这些部位以外的部位相比更容易敏感地感到热。因此,通过在部分D使用作为第1布料的透气性较高的布料,容易使穿戴者的肩胛下肌的附近的温度及湿度接近于外部气体的温度及湿度。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舒适性更为优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优选的是在部分C和部分D的两者配置透气性较高的第1布料。这样的形态的防护服能得到以下的效果。在穿戴者步行时,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的前身大片受到风。借助前身大片受到的风,防护服的衣外的空气容易从防护服的部分C进入到防护服的衣内,接着,防护服的衣内的空气能够容易地从防护服的部分D排出到防护服的衣外。由此,防护服的衣内的空气容易被主动地与防护服的衣外的空气置换,能够使防护服的衣内的温度及湿度更接近于外部气体的温度及湿度。由此,穿戴者在穿戴防护服时能够感到更进一步的舒适。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优选的是还具备兜帽(hood)。防护服具备的兜帽是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头部覆盖的防护服的部分。在穿戴者的头部存在脑。因此,穿戴者的头部与穿戴者的头部以外的部位相比更容易敏感地感到热。更优选的是,通过在兜帽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作为第1布料的透气性较高的布料,防护服能够使防护服内的温度及湿度接近于外部气体的温度及湿度。由此,穿戴者在穿戴防护服时能够感到更舒适。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优选的是还具备下衣。下衣具备部分E及部分F。部分E是在穿戴时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防护服的部分。部分F是在穿戴时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防护服的部分。而且,部分E及部分F是当穿戴者将膝屈伸时防护服的布料弯折的部分。因此,通过在部分E及部分F使用作为第2布料的柔软的布料,穿戴者在穿戴防护服时作业性更加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其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另一方面,防护服其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通过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穿戴者在穿戴防护服时更容易感到舒适。此外,通过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穿戴者在穿戴防护服时作业性更容易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其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另一方面,防护服其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优选为85%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通过使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穿戴者在穿戴防护服时作业性更容易提高。此外,通过使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穿戴者在穿戴防护服时更容易感到舒适。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优选的是具备兜帽,更优选的是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兜帽成为一体。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兜帽成为分体的防护服在穿戴着具有前后身大片部分的上衣和兜帽时,在前后身大片部分与兜帽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间隙,产生在穿戴防护服时在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兜帽分别设置较多与对方重叠的部分的需要。这样的前后身大片部分与兜帽重叠的部分透气性及柔软性容易下降。相对于此,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兜帽成为一体的防护服在前后身大片部分与兜帽之间不产生间隙,在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兜帽不存在与对方重叠的部分。因此,防护服能够成为穿戴防护服时的舒适性和作业性同时优良的防护服。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优选的是,还具备下衣,上衣和下衣成为一体。上衣和下衣成为分体的防护服在穿戴着上衣和下衣时在上衣与下衣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间隙,产生在穿戴防护服时在上衣和下衣分别设置较多与对方重叠的部分的需要。这样的上衣与下衣重叠的部分透气性及柔软性容易下降。相对于此,上衣和下衣成为一体的防护服在上衣与下衣之间不产生间隙,在上衣和下衣不存在与对方重叠的部分。因此,防护服能够成为穿戴防护服时的舒适性和作业性同时优良的防护服。
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中,优选的是,在一对袖部分中,一方的袖部分具有将第1布料和第2布料缝制的第1缝制部,另一方的袖部分具有将第1布料和第2布料缝制的第2缝制部。在此情况下,更优选的是,第1缝制部在穿戴防护服时形成在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与右臂的根部分之间,第2缝制部在穿戴防护服时形成在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与左臂的根部分之间。通过这样将第1缝制部和第2缝制部形成在各个臂的肘关节与根部分之间,穿戴者的腋下部分被配置第1布料。结果,腋下部分、腋下的周围部分等容易出汗的部位的透气性容易提高。结果,防护服在穿戴防护服时的舒适性更优良。
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中,优选的是,前后身大片部分具有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腰周围覆盖的部分G、以及将第1布料和第2布料缝制的第3缝制部。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第2布料被配置在部分G,部分G具有将穿戴者的腰周围勒紧的褶裥部,第3缝制部设置在比褶裥部更靠穿戴者的头部侧。通过这样褶裥部将穿戴者的腰周围勒紧,防护服其褶裥部的上下的衣内的空气的移动被限制。结果,例如带有由下半身部分产生的热气的空气不易流入到上半身部分。此外,第3缝制部设置在比褶裥部更靠穿戴者的头部侧。即,以第3缝制部为边界,在比第3缝制部靠脚侧的部分设有第2布料,在比第3缝制部靠头侧的部分设有透气性较好的第1布料。结果,随着穿戴者的动作,衣内的防护服与穿戴者的身体之间的容积增减。通过这样的容积的增减被反复进行,衣内的空气容易以褶裥部为起点从比第3缝制部靠头侧的由第1布料构成的部分C排出到衣外,并且,衣外的空气容易被从部分C取入。因而,防护服容易进行防护服的内外的空气的置换。由此,穿戴者能够感到更进一步的舒适。
[第1布料]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只要透气度为30cm3/cm2/秒以上即可,优选为60cm3/cm2/秒以上,更优选为80cm3/cm2/秒以上。另一方面,第1布料的透气度优选为150cm3/cm2/秒以下,更优选为130cm3/cm2/秒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cm3/cm2/秒以下。通过透气度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防护服能够使穿戴着防护服的作业时的衣内的环境更接近于衣外的环境。结果,防护服舒适性优良。此外,通过使透气度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防护服更容易使对于粉尘、化学物质的防尘性提高。
第1布料具有第1纺粘无纺布和第1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
・第1熔喷无纺布
为了使防护服的防尘性和舒适性的两者优良,第1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优选为0.05g/cm3以上,更优选为0.08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g/cm3以上。另一方面,为了使防护服的防尘性和舒适性的两者优良,第1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优选为0.18g/cm3以下,更优选为0.16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g/cm3以下。
为了使防护服的防尘性和舒适性的两者优良,第1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6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0μm以下。另一方面,为了使防护服的防尘性和舒适性的两者优良,第1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优选为70μm以上,更优选为8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μm以上。
构成第1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4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μm以上。此外,构成第1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μm以下。通过平均纤维直径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第1熔喷无纺布强度更优良。此外,第1熔喷无纺布其网眼的尺寸变大。结果,防护服使用第1布料的部分的透气性更加提高。此外,通过平均纤维直径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第1熔喷无纺布其网眼的尺寸变小。结果,防护服使用第1布料的部位的防尘性更优良。
构成第1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原材料没有被特别限定。若举一例,则纤维的原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氟类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在这些之中,纤维的原材料从布料的生产率、质量风格优良的观点,优选的是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成分。此外,聚烯烃类树脂从借助驻极体加工而防尘性容易提高这一点看,优选的是聚丙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熔喷无纺布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成分,是指第1熔喷无纺布将聚烯烃类树脂以相对于第1熔喷无纺布的整体成为80质量%以上的方式含有。第1熔喷无纺布优选的是将聚烯烃类树脂以相对于第1熔喷无纺布的整体成为90质量%以上的方式含有,更优选的是仅由聚烯烃类树脂构成。另外,在熔喷无纺布层仅由聚烯烃类树脂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熔喷无纺布含有受阻胺等添加剂。
第1熔喷无纺布可以通过熔喷法得到。熔喷法一般是通过将从喷丝头挤出的热塑性聚合物进行热风喷射而细纤度化为纤维状、利用该纤维的自熔粘特性形成网的方法。熔喷法的纺丝条件有聚合物喷出量、喷嘴温度、空气压力等。通过将这些纺丝条件最优化,能得到具有希望的纤维直径的无纺布。具体而言,在生产用于第1熔喷无纺布的纤维时,通过减少树脂的喷出量、加快喷出速度、增大纤维的延伸的程度,容易使纤维细纤度化。
优选的是,第1熔喷无纺为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通过第1熔喷无纺布为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能够实现第1布料的高透气度和高防尘性的兼顾。
优选的是,第1熔喷无纺布为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并且,构成第1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μm以上15μm以下。具备这样的第1熔喷无纺布的第1布料其防尘性非常好,并且透气性也非常好。
・第1纺粘无纺布
构成第1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原材料没有被特别限定。举一例,纤维的原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氟类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在这些之中,纤维的原材料从布料的生产率、质量风格优良的观点,优选的是聚烯烃。
构成第1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18μm以上,更优选为19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此外,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6μm以下。通过平均纤维直径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第1纺粘无纺布能够提高片强度,并且,网眼的尺寸变大。因此,防护服其使用第1布料的部位的透气性更加提高。此外,通过平均纤维直径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第1纺粘无纺布其网眼的尺寸变小。因此,防护服其防尘性更加提高。
第1纺粘无纺布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被赋予功能。第1纺粘无纺布例如也可以被赋予疏水、疏油、防带电、难燃、防菌及防霉等功能。
回到第1布料整体的说明,在第1布料的制造工序中,将第1纺粘无纺布及第1熔喷无纺布层叠的方法没有被特别限定。
这里,第1布料如上述那样,优选为具备有带电的第1熔喷无纺布。在这样的优选的第1布料的制造方法中,有将有带电的第1熔喷无纺布和第1纺粘无纺布分别独立地制造的需要。有分别独立地制造出的有带电的第1熔喷无纺布和第1纺粘无纺布使用粘接剂(第1粘接剂)贴合或借助压纹加工贴合的需要。
在是具备有带电的第1熔喷无纺布的第1布料,将有带电的第1熔喷无纺布和第1纺粘无纺布借助粘接剂(第1粘接剂)贴合的情况下,在有带电的第1熔喷无纺布和第1纺粘无纺布的层间包含的粘接剂的含量优选为0.5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此外,粘接剂的含量优选为5.0g/m2以下,更优选为2.0g/m2以下。通过粘接剂的含量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第1纺粘无纺布与第1熔喷无纺布的层间的粘接力更好。结果,防护服在穿戴者穿戴防护服而进行作业时不易发生层间的剥离。另一方面,通过粘接剂的含量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第1布料透气性变高。结果,第1布料其硬挺度也变低,柔软性优良。
第1布料也可以还具备第3纺粘无纺布。在此情况下,第1布料优选为依次层叠有第1纺粘无纺布、第1熔喷无纺布及第3纺粘无纺布。如果使用这样的第1布料,以第3纺粘无纺布被配置在穿戴者侧的方式制作防护服,则防护服在第1熔喷无纺布的更外侧配置有第1纺粘无纺布。结果,防护服借助第1纺粘无纺布容易将第1熔喷无纺布从外部的应力保护。因而,防护服不易发生因第1熔喷无纺布的损伤等造成的防护服的防尘性等性能下降。进而,这样的防护服耐磨损性能优良。另外,第3纺粘无纺布可以使用与作为第1纺粘无纺布上述者同样的构造。
第1布料其QF值优选为0.30以上,更优选为0.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QF值根据捕集效率和压力损失求出。具体而言,QF值可以借助-Ln(T)/ΔP的计算式计算。这里,T为捕集效率,ΔP为测量捕集效率T时的试样的上游与下游的静压差。通过将QF值设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第1布料其透气性较高,进而防尘性提高。因此,使用第1布料的防护服在穿戴时能够使衣服内的气体环境变得舒适,并且从粉尘、化学物质的防尘性也优良。
第1布料的QF值优选的是比第2布料的QF值高。通过将QF值不同的布料组合,防护服在作业环境,大气中的灰尘等能够经由使用透气性较高、压力损失较低的第1布料的部分有选择地向衣服内侵入。因此,通过将第1布料的QF值相比第2布料提高,防护服在防护服整体中超过基于单纯的布料比率预想的防尘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尘性。
第1布料其捕集效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第1布料由于被配置在穿戴者的重要的内脏器官的附近(将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所以通过做成捕集效率较高的布料,能够更加提高穿戴者的安全。
[第2布料]
本实施方式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其硬挺度只要为80mm以下即可,优选为75mm以下,更优选为70mm以下。另一方面,第2布料的硬挺度优选为30mm以上,更优选为4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mm以上。通过硬挺度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防护服在穿戴着防护服的作业时,防护服变得容易追随于身体,穿戴者容易运动,作业性变好。此外,通过硬挺度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防护服容易抑制当穿戴者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出汗时、第2布料缠绕于人体、穿戴者的作业性下降。
第2布料具有第2纺粘无纺布与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
・第2熔喷无纺布
为了防护服发挥更优良的防尘性,第2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优选为0.20g/cm3以上,更优选为0.23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6g/cm3以上。另一方面,为了减小第2布料的硬挺度的值,第2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优选为0.53g/cm3以下,更优选为0.40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0g/cm3以下。
为了减小第2布料的硬挺度的值,第2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优选为12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μm以下。另一方面,为了使防护服的防尘性更为优良,第2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
构成第2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此外,构成第2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8μm以下,更优选为4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μm以下。通过平均纤维直径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第2布料其对于拉伸、撕裂的强度被提高。结果,能得到结实的防护服。此外,通过将平均纤维直径设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第2熔喷无纺布的网眼的尺寸变小。因此,防护服能够使使用第2布料的部分的防尘性变好,能够使使用第2布料的部分的柔软性更优良。
构成第2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原材料没有被特别限定。举一例,纤维的原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氟类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在这些之中,纤维的原材料从布料的生产率、质量风格优良的观点,优选的是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成分。此外,聚烯烃类树脂从硬挺度容易提高这一点看,优选的是聚丙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熔喷无纺布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成分,是指第2熔喷无纺布将聚烯烃类树脂以相对于第2熔喷无纺布的整体成为80质量%以上的方式含有。第2熔喷无纺布优选的是将聚烯烃类树脂以相对于第2熔喷无纺布的整体成为90质量%以上的方式含有,更优选的是仅由聚烯烃类树脂构成。
第2熔喷无纺布可以借助与第1熔喷无纺布同样的方法得到。
・第2纺粘无纺布
为了防护服发挥更优良的防尘性,第2纺粘无纺布的松密度优选为0.10g/cm3以上,更优选为0.11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2g/cm3以上。另一方面,为了减小第2布料的硬挺度的值,第2纺粘无纺布的松密度优选为0.15g/cm3以下,更优选为0.14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3g/cm3以下。
为了减小第2布料的硬挺度的值,第2纺粘无纺布的厚度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9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0μm以下。另一方面,为了使防护服的防尘性更为优良,第2纺粘无纺布的厚度优选为120μm以上,更优选为14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上。
构成第2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原材料没有被特别限定。举一例,纤维的原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氟类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在这些之中,纤维的原材料从布料的生产率、质量风格优良的观点看,优选的是聚烯烃。
构成第2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14μm以上,更优选为16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μm以上。此外,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优选为24μm以下,更优选为2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通过平均纤维直径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第2纺粘无纺布能够提高布料的拉伸、撕裂的强度。因此,能得到更结实的防护服。此外,通过平均纤维直径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第2纺粘无纺布其网眼的尺寸变小。因此,防护服其第2布料的防尘性更优良,并且,使用第2布料的部分的柔软性更加提高。
第2纺粘无纺布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范围被赋予功能。第2纺粘无纺布例如也可以被赋予疏水、疏油、防带电、难燃、防菌、防霉等功能。
回到第2布料整体的说明,第2纺粘无纺布和第2熔喷无纺布既可以被直接层叠,也可以借助粘接剂(第2粘接剂)被粘接。
在第2纺粘无纺布及第2熔喷无纺布借助粘接剂(第2粘接剂)被粘接的情况下,在第2纺粘无纺布及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间包含的粘接剂的含量优选的是超过0g/m2且为0.4g/m2以下。通过粘接剂的含量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第2布料其硬挺度非常低,柔软性非常优良。因为同样的理由,粘接剂的含量更优选为0.2g/m2以下,特别优选的是不使用粘接剂的情况。这里,如上述那样,第2布料被配置在防护服的部分A及部分B,对于第2布料要求较高的柔软性。另一方面,防护服的舒适性由配置在部分C的第1布料达成。因此,第2布料与第1布料相比不被要求较高的透气性。第1布料为了使布料的透气性成为优良,作为第1熔喷无纺布优选的是使用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由此,有将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分别独立地制造、将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借助粘接剂贴合的需要。但是,第2布料只要有较高的柔软性和较高的防尘性,不被要求较高的透气性。由此,第2布料不被要求使用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结果,在第2布料的制造工序中,也可以在第2纺粘无纺布的一方的面上直接形成第2熔喷无纺布。即,在第2布料的制造工序中,在得到第2纺粘无纺布与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叠体时,粘接剂(第2粘接剂)是任意的。结果,第2布料能够使第2纺粘无纺布及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间包含的粘接剂的含量成为0g/m2,能够更加提高柔软性。
这样,第2布料的制造方法为了得到第2纺粘无纺布与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叠体,优选的是不使用粘接剂(第2粘接剂)。但是,将第2纺粘无纺布及第2熔喷无纺布层叠的方法只要不损害本实施方式的效果,没有被特别限定。
第2布料也可以还具备第4纺粘无纺布。第2布料优选的是依次层叠有第2纺粘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及第4纺粘无纺布。由此,第4纺粘无纺布被配置在穿戴者侧的防护服在第2熔喷无纺布的更外侧被配置第2纺粘无纺布。因此,能够用第4纺粘无纺布将第2熔喷无纺布从外部的应力保护。结果,防护服容易被抑制因第2熔喷无纺布的损伤等造成的防护服的防尘性等性能下降,耐磨损性能优良。第4纺粘无纺布可以使用与作为第2纺粘无纺布上述者同样的构造。
作为第2布料的层叠构造,可以举出:(A)将第2纺粘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及第4纺粘无纺布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B)将第2纺粘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及第4纺粘无纺布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C)将第2纺粘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及第4纺粘无纺布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以及(D)将第2纺粘无纺布、第2纺粘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及第4纺粘无纺布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等。在这些层叠构造之中,第2布料从兼顾优良的防尘性和优良的硬挺度的观点,优选的是(D)将第2纺粘无纺布、第2纺粘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第2熔喷无纺布及第4纺粘无纺布依次层叠的层叠构造。
第2布料其QF值优选为0.20以下,更优选为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以下。另一方面,第2布料的QF值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以上。QF值根据捕集效率和压力损失求出。具体而言,QF值可以借助-Ln(T)/ΔP的计算式计算。这里,T是捕集效率,ΔP是测量捕集效率T时的试样的上游与下游的静压差。为了使QF值成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需要做成密度更低、厚度更小的布料。由此,能得到柔软的布料。此外,通过将QF值设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使用第2布料的部分其防尘性提高。因此,防护服在穿戴时较柔软,穿戴者容易作业,并且从粉尘、化学物质的防尘性也优良。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格外限定。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主要说明具有以下的结构的发明。
(1)一种防护服,是具备一对袖部分和前后身大片部分的防护服,在前述一对袖部分中,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另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前述防护服具有透气度为30cm3/cm2/秒以上的第1布料和硬挺度为80mm以下的第2布料;前述第1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C,并且具有第1纺粘无纺布和第1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前述第2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A及前述部分B,并且具有第2纺粘无纺布和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
(2)如(1)所述的防护服,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05g/cm3以上0.18g/cm3以下;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为70μm以上200μm以下;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是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前述第1纺粘无纺布和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借助第1粘接剂被粘接,前述第1粘接剂的含量为0.5g/m2以上5.0g/m2以下;前述第2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20g/cm3以上0.53g/cm3以下;前述第2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为30μm以上120μm以下;前述第2纺粘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10g/cm3以上0.15g/cm3以下;前述第2纺粘无纺布的厚度为120μm以上200μm以下;前述第2纺粘无纺布和前述第2熔喷无纺布被直接层叠或借助第2粘接剂被粘接,在使用前述第2粘接剂的情况下,前述第2粘接剂的含量为超过0g/m2且0.4g/m2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防护服,构成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μm以上15μm以下。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前述第1布料的QF值为0.30以上;前述第2布料的QF值为0.20以下。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前述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为15%以上70%以下;并且,前述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为30%以上85%以下。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还具备兜帽;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前述兜帽成为一体。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还具备下衣;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前述下衣成为一体。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还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前述第1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D。
(9)如(6)所述的防护服,前述兜帽的至少一部分由前述第1布料构成。
(10)如(7)所述的防护服,前述下衣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以及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前述第2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E及前述部分F。
(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在前述一对袖部分中,一方的袖部分具有将前述第1布料和前述第2布料缝制的第1缝制部;另一方的袖部分具有将前述第1布料和前述第2布料缝制的第2缝制部; 前述第1缝制部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形成在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与右臂的根部分之间;前述第2缝制部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形成在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与左臂的根部分之间。
(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具有: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腰周围覆盖的部分G;以及将前述第1布料和前述第2布料缝制的第3缝制部;前述第2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G;前述部分G具有将前述穿戴者的腰周围勒紧的褶裥部;前述第3缝制部设置在比前述褶裥部靠前述穿戴者的头部侧。
实施例
以下,借助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丝毫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首先,说明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各种测量方法、舒适性试验方法及作业性试验方法。
[测量方法]
(1)厚度
将布料使用切片机用与布料的面垂直的面切断。将布料的切断面使用(株)日立制作所制电场放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S-800以150倍摄影。此时,由摄影得到的图像的长度方向与拍摄在图像中的布料的厚度方向大致垂直。图1是布料的截面的SEM图像视野的概念图。参照图1,说明构成布料的各层的厚度的测量方法。在图1的SEM图像视野的概念图中,拍摄有由纺粘无纺布层和熔喷无纺布层构成的布料的切断面及背景3。首先,将与SEM图像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将SEM图像的长度方向的宽度均等地6分割的分割线4在SEM图像中画入5条。测量与纺粘无纺布层重叠的各分割线(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5表示与纺粘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一例)的长度。此外,也测量与熔喷无纺布层重叠的各分割线(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6表示与熔喷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一例)的长度。此时,上述的分割线的长度,为将分割线的长度以单位为μm时读入到小数点第一位、将小数点第一位四舍五入后的值。将上述的测量对于摄影了布料的截面的不同部位的10个SEM图像进行,将得到的与纺粘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长度的50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纺粘无纺布层的厚度。此外,将得到的与熔喷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长度的50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熔喷无纺布层的厚度。这里,在SEM图像的纺粘无纺布层与熔喷无纺布层的边界处观察到看起来为空洞的部位7(即,没有拍摄到纤维的部位),在该看起来为空洞的部位与分割线重叠的情况下,该看起来为空洞的部位作为熔喷无纺布层的一部分,测量与熔喷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长度及与纺粘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长度。即,在图1所示的一例中,由附图标记9表示的是与熔喷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4的长度,由附图标记8表示的是与纺粘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4的长度。另外,在布料还具备纺粘无纺布层的情况下,该纺粘无纺布层的厚度借助与上述的纺粘无纺布层的厚度的测量方法同样的测量方法测量。
(2)平均纤维直径
对于布料,将与关于(1)厚度上述的方法同样得到的布料的切断面使用(株)日立制作所制电场放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S-800以300倍和2000倍的倍率进行摄影。将这些图像取入到附属于本装置的图像解析软件中。此时,对于纤维直径为10μm以上的纤维使用以300倍的倍率测量的SEM图像,测量其纤维直径,对于纤维直径小于10μm的纤维使用以2000倍的倍率测量的SEM图像,测量其纤维直径。具体而言,从拍摄在SEM图像中的纺粘无纺布层随机地选择15条构成该纺粘无纺布层的纤维,测量这些纤维的纤维直径。然后,将得到的15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构成纺粘无纺布层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此外,从拍摄在SEM图像中的熔喷无纺布层随机地选择15条构成该熔喷无纺布层的纤维,测量这些纤维的纤维直径。然后,将得到的15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构成熔喷无纺布层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另外,纤维的纤维直径,为将纤维直径读入到以μm为单位时的小数点第一位、将小数点第一位四舍五入后的值。另外,在布料还具备纺粘无纺布层的情况下,构成该纺粘无纺布层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通过与上述的构成纺粘无纺布层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的测量方法同样的测量方法测量。
(3)松密度
松密度的测量借助Micromeritics Japan(マイクロメリティッ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制“GeoPyc1360”进行。将作为松密度的测量对象的特定的层(即,纺粘无纺布层或熔喷无纺布层)以外的层使用1000号的砂纸从防护服用布料除去。接着,将作为测量对象的特定的层切割出2mm×2mm的尺寸,作为测量用试样。准备10片该测量用试样,将测量用珠交替地堆叠到内径12.7mm的试样腔室,将珠填充到距试样腔室的底面为2cm的位置,进行测量。将从测量得到的松密度的结果的小数点第三位四舍五入,作为测量用试样的松密度。然后,将上述的测量用试样的松密度的测量进行3次。将得到的3个值的平均值作为特定的层的松密度。另外,松密度的测量对于纺粘无纺布层、熔喷无纺布层分别进行。
(4)透气度
布料的透气度的测量基于JIS L1913-2010弗雷泽形法,设为穿过15cm×15cm的大小的试验片的空气量。将得到的穿过的空气量的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透气度。
(5)捕集效率
捕集效率的测量对于布料由捕集性能测量装置进行测量。该捕集性能测量装置在安设测量试样的试样保持器的上游侧连结灰尘容纳箱,在下游侧连结流量计、流量调节阀、鼓风机。此外,可以在试样保持器中使用微粒计数器,经由转换旋塞对测量试样的上游侧的灰尘个数和下游侧的灰尘个数分别进行测量。进而,试样保持器可以具备压力计,将试样上游、下游的静压差ΔP读取。在捕集性能的测量时,将直径0.3μm的聚苯乙烯标准乳胶粉(将NacalaiTesque(株)制0.309U聚苯乙烯10质量%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到200倍)填充于灰尘容纳箱,将试料安设于保持器,用流量调节阀调节风量,以使过滤器穿过速度为1m/分钟,使灰尘浓度在1万~4万个/2.83×10-4m3(0.01ft3)的范围稳定,对于稳定后30秒后的试样的上游的灰尘个数D及下游的灰尘个数d,使用微粒计数器(Rion公司制,KC-01E)每1个试样测量3次,根据得到的上游的灰尘个数D(粒子直径0.5-1.0μm)和下游的灰尘个数d(粒子直径0.5-1.0μm)的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用下述算式求出捕集性能 T(%)。将本操作对10个试样同样进行,计算出10个试样的捕集效率的平均值。将得到的捕集效率为20%以上的情况设为合格。
捕集效率T(%)=〔1-(d/D)〕×100。
(6)QF值
根据在(5)中测量捕集效率T时的试样上游、下游的静压差ΔP,用下述算式求出QF值。
QF值=-Ln(T)/ΔP。
(7)硬挺度
基于由JIS L1096(1999)规定的A法(45°悬臂法)进行测量,将经向(纵向)及纬向(横向)的平均值作为值,将单位用mm表示。
(8)粘接剂的含量
准备5片边长100mm的方形的布料的试验片,将它们在温度20℃、湿度65%RH的气体环境中静置24hr,然后,测量5片试验片各自的初始质量(g)。接着,使5片试验片在填充于300ml容量的容器的被设定为温度50℃的200ml的溶剂(二甲苯)中浸渍6小时。接着,再次使5片试验片在填充于300ml容量的容器的被设定为温度50℃的200ml的溶剂(二甲苯)中浸渍6小时。接着,将5片试验片在温度140℃气体环境中静置2hr。接着,将5片试验片在温度20℃、湿度65%RH的气体环境中静置24hr,然后,测量5片试验片各自的质量(g),由下述式计算各试验片的粘接剂的含量(g/m2),将试验片5片平均值作为粘接剂的含量。
粘接剂的含量(g/m2)=(初始质量(g)-除去粘接剂后的质量(g))/0.01。
(9)舒适性试验方法
测试者(monitor)穿戴防护服(M尺寸)后,测试者对于进行梯凳上下后的衣服内的温湿度及舒适性(闷热度)做出评价。将上述舒适性试验由3名测试者对相同的防护服实施,采用3名测试者的评价中的最多的试验结果作为最终试验结果。参加舒适性试验的3名测试者为男性,体重为58~64kg,身高为168~174cm。
<试验方法>
使各测试者沿着以下的S1、S2、S3、S4、S5的顺序实施舒适性试验。
S1:仅穿着短裤(pants)(聚酯88%、聚氨酯12%)和棉的踝袜。
S2:在脖颈的后方粘贴温湿度传感器,穿戴防护服,穿上轻便运动鞋。
(温湿度传感器:T&D公司制SHA-3151,数据记录器:T&D公司制温度记录仪(おんどとり)TR-72wf)
S3:在20℃、50%RH气体环境的房间中就座30分钟,静止。
S4:向30℃、50%RH气体环境的房间移动,在同气体环境中将梯凳上下进行20分钟。
(梯凳上下间隔:15步/10秒,梯凳高度20cm)
S5:测量20分钟后的衣服内的温湿度,评价舒适性。
<评价基准>
各测试者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舒适性。
A:没有闷感,舒适性特别好。
B:闷感较少,舒适性较好。
C:闷感较多,舒适性较差。
(10)作业性试验方法
在测试者穿戴着防护服(M尺寸)后,测试者对进行梯凳上下时的作业性(行走容易度)和评价硬挺度时的作业性(评价的容易度)做出评价。将上述作业性试验由3名测试者对相同的防护服实施,采用3名测试者的评价中的最多的试验结果作为最终试验结果。参加作业性试验的3名测试者为男性,体重为58~64kg,身高为168~174cm。
<试验方法>
使各测试者实施以下的M1、M2的作业性试验。
M1:在(9)舒适性试验方法中,对进行梯凳上下时的作业性(行走容易度)做出评价。
M2:对(7)硬挺度的试样切割、评价时的作业性(评价的容易度)做出评价。
<评价基准>
各测试者按照以下的基准对作业性做出评价。
A:行走容易,评价容易,作业性特别好。
B:行走稍稍容易,评价稍稍容易,作业性较好。
C:行走困难,评价困难,舒适性较差。
(11)穿戴者的身体尺寸
身体尺寸使用卷尺测量下述的项目。
身高:从地面到头顶点的铅直距离
上臂长:从肩峰点到桡骨点的直线距离
颈侧—肩峰直线距离:从颈侧点到肩峰点的直线距离
颈窝高度:从地面到颈窝点的铅直距离
胸骨中点高度:从地面到胸骨中点的铅直距离
前腋窝宽度:左右的前腋窝点间的直线距离
肩胛骨下角间直线距离:左右的肩胛骨下角点间的直线距离
大腿长:从大转子点到胫骨点的铅直距离
胫骨上缘高度:从地面到胫骨点的铅直距离。
(实施例1)
准备具有两片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目付)20g/m2)和1片有带电的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松密度0.14g/cm3,厚度109μm,纤维直径6μm)。接着,准备依次层叠有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及纺粘无纺布并且各层间被粘接的第1布料。这里,第1布料的各层间的粘接将以聚乙烯为主成分的热熔粘接剂使用喷雾器配置到各层间来进行。第1布料的各层间的热熔粘接剂的含量为每个各层间为2.0g/m2
第1布料的特性为表1所示那样。此外,第1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2所示那样。第1布料具备的两片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3所示那样。
接着,在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20g/m2)的一方的面上直接形成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0g/m2),得到层叠体。接着,在该层叠体的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侧的面上直接形成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20g/m2),得到第2布料。第2布料的各层间的热熔粘接剂的含量为每个各层间为0g/m2
第2布料的特性为表4所示那样。此外,第2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5所示那样。第2布料具备的两片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6所示那样。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成为具有兜帽的连体型的防护服的形态,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1的防护服。
在图2及图3中表示得到的防护服的概念图。即,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防护服17的前面的概念图,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防护服17的背面的概念图。防护服17具备一对袖部分、前后身大片部分、下衣及兜帽15。而且,前面的前后身大片部分(前身大片部分)具备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和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另外,上述的部分C由附图标记12表示,上述的部分D由附图标记16表示。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另外,上述的部分A由附图标记10表示,上述的部分B由附图标记11表示。此外,下衣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和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另外,上述的部分E由附图标记13表示,上述的部分F由附图标记14表示。这里,兜帽、部分C及部分D由第1布料构成,部分A、部分B、部分E及部分F由第2布料构成。此外,除了兜帽部及部分A~F以外的防护服的其他部分由第2布料构成。即,与图中的以空白显示的区域对应的防护服的部分由第1布料构成,与图中的以点显示的区域对应的防护服的部分由第2布料构成。
实施例1的防护服17在一对袖部分中,一方的袖部分具有将第1布料和第2布料缝制的第1缝制部,另一方的袖部分具有将第1布料和第2布料缝制的第2缝制部。具体而言,一对袖部分左右分别形成有将部分C和部分D缝制的缝制部(第1缝制部S1及第2缝制部S2)。如图2及图3所示,第1缝制部S1在穿戴防护服17时形成在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与右臂的根部分之间,第2缝制部S2在穿戴防护服17时形成在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与左臂的根部分之间。
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38%,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62%。
接着,使用实施例1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7和表8所示那样。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具备的有带电的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设为有带电的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松密度0.15g/cm3,厚度100μm,纤维直径4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第1布料。第1布料的特性为表1所示那样。此外,第1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2所示那样。第1布料具备的两片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3所示那样。
接着,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2布料。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得到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同样的结构的防护服,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2的防护服。
接着,使用实施例2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7所示那样。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具备的有带电的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设为有带电的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松密度0.16g/cm3,厚度96μm,纤维直径3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第1布料。
第1布料的特性为表1所示那样。此外,第1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2所示那样。第1布料具备的两片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3所示那样。
接着,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2布料。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得到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同样的结构的防护服,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3的防护服。
接着,使用实施例3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7所示那样。
(实施例4)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1布料。接着,除了将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具备的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设为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20g/m2,松密度0.14g/cm3,厚度141μm,纤维直径18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第2布料。
第2布料的特性为表4所示那样。此外,第2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5所示那样。第2布料具备的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6所示那样。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得到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同样的结构的防护服,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4的防护服。
接着,使用实施例4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8所示那样。此外,在各部位使用的布料的种类及评价结果为表9所示那样。
(实施例5)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1布料。接着,除了将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具备的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设为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20g/m2,松密度0.13g/cm3,厚度149μm,纤维直径19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第2布料。
第2布料的特性为表4所示那样。此外,第2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5所示那样。第2布料具备的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6所示那样。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得到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同样的结构的防护服,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5的防护服。
接着,使用实施例5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8所示那样。
(实施例6)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1布料。接着,除了将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具备的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设为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20g/m2,松密度0.11g/cm3,厚度190μm,纤维直径22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第2布料。
第2布料的特性为表4所示那样。此外,第2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5所示那样。第2布料具备的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6所示那样。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得到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同样的结构的防护服,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6的防护服。
接着,使用实施例6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8所示那样。
(实施例7)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1布料。接着,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2布料。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成为具有兜帽的连体型的防护服的形态,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7的防护服。
在图4及图5中表示得到的防护服的概念图。即,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7的防护服18的前面的概念图,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7的防护服18的背面的概念图。防护服18具备一对袖部分、前后身大片部分、下衣及兜帽15。而且,前身大片部分具备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和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另外,上述的部分C由附图标记12表示,上述的部分D由附图标记16表示。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另外,上述的部分A由附图标记10表示,上述的部分B由附图标记11表示。此外,下衣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和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另外,上述的部分E由附图标记13表示,上述的部分F由附图标记14表示。这里,兜帽、部分C、部分D、部分E及部分F由第1布料构成,部分A及部分B由第2布料构成。此外,除了兜帽部及部分A~F以外的防护服的其他部分由第2布料构成。即,与图中的以空白显示的区域对应的防护服的部分由第1布料构成,与图中的以点显示的区域对应的防护服的部分由第2布料构成。
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64%,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36%。
接着,使用实施例7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在各部位使用的布料的种类及评价结果为表9所示那样。
(实施例8)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1布料。接着,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2布料。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成为具有兜帽的连体型的防护服的形态,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8的防护服。
在图6及图7中表示得到的防护服的概念图。即,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8的防护服19的前面的概念图,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8的防护服19的背面的概念图。防护服19具备一对袖部分、前后身大片部分、下衣及兜帽15。而且,前身大片部分具备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和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另外,上述的部分C由附图标记12表示,上述的部分D由附图标记16表示。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另外,上述的部分A由附图标记10表示,上述的部分B由附图标记11表示。此外,下衣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和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另外,上述的部分E由附图标记13表示,上述的部分F由附图标记14表示。这里,部分C由第1布料构成,兜帽、部分A、部分B、部分D、部分E及部分F由第2布料构成。此外,除了兜帽部及部分A~F以外的防护服的其他部分由第2布料构成。即,与图中的以空白显示的区域对应的防护服的部分由第1布料构成,与图中的以点显示的区域对应的防护服的部分由第2布料构成。
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23%,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77%。
接着,使用实施例8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在各部位使用的布料的种类及评价结果为表9所示那样。
(实施例9)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1布料。接着,除了将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具备的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设为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20g/m2,松密度0.18g/cm3,厚度113μm,纤维直径14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第2布料。
第2布料的特性为表4所示那样。此外,第2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5所示那样。第2布料具备的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6所示那样。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得到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同样的结构的防护服,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实施例9的防护服。
接着,使用实施例9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8所示那样。
(比较例1)
除了将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具备的有带电的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设为有带电的聚丙烯制的熔喷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15g/m2,松密度0.18g/cm3,厚度85μm,纤维直径3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第1布料。
第1布料的特性为表1所示那样。此外,第1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2所示那样。第1布料具备的两片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3所示那样。
接着,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2布料。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得到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同样的结构的防护服,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比较例1的防护服。
接着,使用比较例1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7所示那样。
(比较例2)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1布料。接着,除了将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具备的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设为聚丙烯制的纺粘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20g/m2,松密度0.09g/cm3,厚度227μm,纤维直径25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第2布料。
第2布料的特性为表4所示那样。此外,第2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结构为表5所示那样。第2布料具备的纺粘无纺布的结构为表6所示那样。
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及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得到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同样的结构的防护服,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比较例2的防护服。
接着,使用比较例2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8所示那样。
(比较例3)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1布料。然后,从得到的第1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成为具有兜帽的连体型的防护服的形态,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比较例3的防护服。
在图8及图9中表示得到的防护服的概念图。即,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防护服20的前面的概念图,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3的防护服20的背面的概念图。防护服20具备一对袖部分、前后身大片部分、下衣及兜帽15。而且,前身大片部分具备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和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另外,上述的部分C由附图标记12表示,上述的部分D由附图标记16表示。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另外,上述的部分A由附图标记10表示,上述的部分B由附图标记11表示。此外,下衣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和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另外,上述的部分E由附图标记13表示,上述的部分F由附图标记14表示。这里,兜帽、部分A、部分B、部分C、部分D、部分E及部分F由第1布料构成。此外,除了兜帽部及部分A~F以外的防护服的其他部分由第1布料构成。即,比较例3的防护服仅由第1布料构成。
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100%。接着,使用比较例3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在各部位使用的布料的种类及评价结果为表9所示那样。
(比较例4)
准备与实施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同样的布料作为第2布料。然后,从得到的第2布料,剪切出与构成防护服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部件。接着,为了成为具有兜帽的连体型的防护服的形态,将这些多个部件用缝纫机缝合。将得到的防护服作为比较例4的防护服。
在图10及图11中表示得到的防护服的概念图。即,图10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防护服21的前面的概念图,图11是作为本发明的防护服的一实施方式的比较例4的防护服21的背面的概念图。防护服21具备一对袖部分、前后身大片部分、下衣及兜帽15。而且,前身大片部分具备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和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另外,上述的部分C由附图标记12表示,上述的部分D由附图标记16表示。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此外,一对袖部分的一方具备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另外,上述的部分A由附图标记10表示,上述的部分B由附图标记11表示。此外,下衣具备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和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另外,上述的部分E由附图标记13表示,上述的部分F由附图标记14表示。这里,兜帽、部分A、部分B、部分C、部分D、部分E及部分F由第2布料构成。此外,除了兜帽部及部分A~F以外的防护服的其他部分由第2布料构成。即,比较例4的防护服仅由第2布料构成。
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100%。
接着,使用比较例4的防护服,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在各部位使用的布料的种类及评价结果为表9所示那样。
(实施例10)
除了在实施例4的防护服(防护服17,参照图2~图3)中将第1缝制部S1及第2缝制部S2的位置分别变更为穿戴者的右臂的根部分及左臂的根部分以外,借助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制作出防护服22。在图12及图13中表示得到的防护服的概念图。
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33%,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67%。
接着,使用实施例10的防护服22,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9所示那样。
(实施例11)
实施例11的防护服23在实施例4的防护服(防护服17,参照图2~图3)中,还在前后身大片部分具有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腰周围覆盖的部分G和将第1布料与第2布料缝制的缝制部(第3缝制部S3)。在图14及图15中表示防护服23的概念图。上述的部分G由附图标记24表示。在此情况下,第2布料被配置在部分G。此外,在部分G,形成有将穿戴者的腰周围勒紧的褶裥部G1。第3缝制部S3设置在比褶裥部G1靠穿戴者的头部侧。
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38%,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62%。
接着,使用实施例11的防护服23,3名测试者实施舒适性试验和作业性试验。使用的第1布料的特性及使用的第2布料的特性及评价结果为表9所示那样。
[表1]
Figure 316418DEST_PATH_IMAGE001
[表2]
Figure 233558DEST_PATH_IMAGE002
[表3]
Figure 950979DEST_PATH_IMAGE003
[表4]
Figure 346188DEST_PATH_IMAGE004
[表5]
Figure 160560DEST_PATH_IMAGE005
[表6]
Figure 920706DEST_PATH_IMAGE006
[表7]
Figure 119563DEST_PATH_IMAGE008
在表7中,对于由透气度不同的第1布料和硬挺度71mm的第2布料构成的防护服进行了汇总。具体而言,实施例1~3通过第1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设为0.14g/cm3以上,第1布料的透气度成为32cm3/cm2/秒以上。由此,在使用第1布料和第2布料的防护服中,穿戴时的衣服内的温度成为33℃,相对湿度成为78%以下。由此,在穿戴者的舒适性试验中也成为A或B的判定。此外,在穿戴者的作业性试验中也是B判定。因为这些,所以可以说实施例1~3的防护服能够将舒适性和作业性以更高的水平兼顾。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的透气度为22cm3/cm2/秒,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的硬挺度为71mm。比较例1的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具备的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18g/cm3是较高的。因此,第1布料的透气度较低。此外,使用上述的第1布料和上述的第2布料的比较例1的穿戴防护服时的防护服的衣服内的相对湿度为83%,比防护服的衣服外的相对湿度高。因此,防护服在穿戴者的舒适性试验中也为C判定,舒适性较差。
[表8]
Figure 318463DEST_PATH_IMAGE010
在表8中,对由透气度94cm3/cm2/秒的第1布料和硬挺度不同的第2布料构成的防护服进行了汇总。具体而言,实施例1、4~6通过第2布料具备的纺粘无纺布的松密度设为0.14g/cm3以下,纤维直径设为22μm以下,第2布料的硬挺度成为80mm以下。由此,使用第1布料和第2布料的防护服其穿戴时的衣服内的温度成为33℃,相对湿度成为70%。因此,防护服在穿戴者的舒适性试验中成为A的判定。此外,防护服在穿戴者的作业性试验中也为A或B判定。因为这些,所以可以说实施例1、4~6的防护服能够将舒适性和作业性以更高的水平兼顾。
此外,在实施例9中,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的透气度为94cm3/cm2/秒,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的硬挺度为12mm。实施例9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具备的纺粘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09g/cm3,纤维直径为14μm。因此,第2布料的硬挺度较低。此外,防护服在使用上述第1布料和上述第2布料的实施例9的穿戴防护服时的作业性试验中也为A判定,作业性优良。进而,实施例9的防护服其舒适性评价的结果也为A判定,舒适性优良。
此外,在比较例2中,防护服具有的第1布料的透气度为94cm3/cm2/秒,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的硬挺度为98mm。比较例2的防护服具有的第2布料具备的纺粘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16g/cm3,纤维直径为25μm,所以第2布料的硬挺度较高。因此,使用上述第1布料和上述第2布料的比较例2的防护服在穿戴时的作业性试验中为C判定,作业性较差。
[表9]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在表9中,对透气度94cm3/cm2/秒的第1布料的防护服的配置和硬挺度71mm的第2布料的防护服的配置不同的防护服进行了汇总。具体而言,实施例4将第1布料配置在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以及兜帽。此外,将第2布料配置在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以及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
实施例7将第1布料配置在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兜帽、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以及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此外,将第2布料配置在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以及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
实施例8将第1布料配置在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此外,将第2布料配置在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兜帽、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以及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
实施例10除了在实施例4的防护服(防护服17,参照图2~图3)中将第1缝制部S1及第2缝制部S2的位置分别变更为穿戴者的右臂的根部分及左臂的根部分以外,设为与实施例4同样的配置。
实施例11在实施例4的防护服(防护服17,参照图2~图3)中,还在前后身大片部分具有在穿戴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腰周围覆盖的部分G、以及将第1布料和第2布料缝制的缝制部(第3缝制部S3),在部分G形成有将穿戴者的腰周围勒紧的褶裥部G1。
此外,实施例4、7、8、10、11中,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23~64%,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的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为77~36%。
由此,穿戴防护服时的衣服内的温度成为33℃,相对湿度成为78%以下。由此,这些防护服在穿戴者的舒适性试验中为A或B的判定。此外,防护服在穿戴者的作业性试验中为B判定。因为这些,所以可以说实施例4、7、8、10、11的防护服能够将舒适性和作业性以更高的水平兼顾。特别是,实施例4的防护服17(参照图2、图3)在各个臂的肘关节与根部分之间形成有第1缝制部S1和第2缝制部S2。由此,穿戴者的腋下部分配置有第1布料。结果,腋下部分、腋下的周围部分等容易出汗的部位的透气性容易提高。因而,穿戴着实施例4的防护服17的穿戴者特别舒适。
此外,实施例10的防护服22(参照图12、图13)在各个臂的根部分形成有第1缝制部S1和第2缝制部S2。因此,穿戴者的腋下部分配置有第2布料。结果,腋下部分、腋下的周围部分等容易出汗的部位的透气性比实施例4的防护服17差一些。但是,该防护服22与实施例4的防护服17相比,臂的根部分、肩部分处的臂、肩的动作更容易进行,作业性优良。
进而,实施例11的防护服23(参照图14、图15)在比褶裥部G1靠穿戴者的头侧设有第3缝制部S3。因此,能够随着穿戴者的动作(例如作业性评价中的梯凳上下的动作),使衣内的防护服23与穿戴者的身体之间的容积增减。由此,防护服23的衣内的空气以褶裥部G1为起点从比第3缝制部S3靠头侧的由第1布料构成的部分C向衣外排出,并且,从部分C将衣外的空气取入。因而,防护服23能够进行防护服23的内外的空气的置换。由此,穿戴者能够感到更进一步的舒适。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是仅由第1布料构成的防护服。因此,在穿戴时的作业性试验中,防护服为C判定,作业性较差。此外,在比较例4中,是仅由第2布料构成的防护服。由此,仅由第2布料构成的防护服其穿戴时的衣服内成为温度34℃,相对湿度成为83%。由此,防护服在穿戴者的舒适性试验中为C判定,舒适性较差。
附图标记说明
1 纺粘无纺布层
2 熔喷无纺布层
3 背景
4 分割线
5 与纺粘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长度
6 与熔喷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长度
7 看起来为空洞的部位
8 与纺粘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长度
9 与熔喷无纺布层重叠的分割线的长度
10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
11 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
12 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
13 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
14 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
15 兜帽
16 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
17、18、19、20、21、22、23 防护服
24 将穿戴者的腰周围覆盖的部分G
G1 褶裥部
S1 第1缝制部
S2 第2缝制部
S3 第3缝制部。

Claims (12)

1.一种防护服,具备一对袖部分和前后身大片部分,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一对袖部分中,
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A;
另一方的袖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覆盖的部分B;
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胸大肌覆盖的部分C;
前述防护服具有透气度为30cm3/cm2/秒以上的第1布料和硬挺度为80mm以下的第2布料;
前述第1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C,并且具有第1纺粘无纺布和第1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
前述第2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A及前述部分B,并且具有第2纺粘无纺布和第2熔喷无纺布的层叠构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05g/cm3以上0.18g/cm3以下;
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为70μm以上200μm以下;
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是有带电的熔喷无纺布;
前述第1纺粘无纺布和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借助第1粘接剂被粘接,前述第1粘接剂的含量为0.5g/m2以上5.0g/m2以下;
前述第2熔喷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20g/cm3以上0.53g/cm3以下;
前述第2熔喷无纺布的厚度为30μm以上120μm以下;
前述第2纺粘无纺布的松密度为0.10g/cm3以上0.15g/cm3以下;
前述第2纺粘无纺布的厚度为120μm以上200μm以下;
前述第2纺粘无纺布和前述第2熔喷无纺布被直接层叠或借助第2粘接剂被粘接,在使用前述第2粘接剂的情况下,前述第2粘接剂的含量为超过0g/m2且0.4g/m2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构成前述第1熔喷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μm以上15μ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布料的QF值为0.30以上;
前述第2布料的QF值为0.2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布料的合计的面积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为15%以上70%以下;并且,
前述第2布料的合计的面积相对于防护服整体的面积为30%以上85%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兜帽;
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前述兜帽成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下衣;
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和前述下衣成为一体。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还具备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肩胛下肌覆盖的部分D;
前述第1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D。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前述兜帽的至少一部分由前述第1布料构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前述下衣具备:
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右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E;以及
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左腿的膝关节覆盖的部分F;
前述第2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E及前述部分F。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一对袖部分中,
一方的袖部分具有将前述第1布料和前述第2布料缝制的第1缝制部;
另一方的袖部分具有将前述第1布料和前述第2布料缝制的第2缝制部;
前述第1缝制部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形成在穿戴者的右臂的肘关节与右臂的根部分之间;
前述第2缝制部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形成在穿戴者的左臂的肘关节与左臂的根部分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
前述前后身大片部分具有:
在穿戴前述防护服时将穿戴者的腰周围覆盖的部分G;以及
将前述第1布料和前述第2布料缝制的第3缝制部;
前述第2布料被配置在前述部分G;
前述部分G具有将前述穿戴者的腰周围勒紧的褶裥部;
前述第3缝制部设置在比前述褶裥部靠前述穿戴者的头部侧。
CN202080042282.5A 2019-06-13 2020-04-14 防护服 Pending CN1139056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0102 2019-06-13
JP2019110102 2019-06-13
PCT/JP2020/016425 WO2020250565A1 (ja) 2019-06-13 2020-04-14 防護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626A true CN113905626A (zh) 2022-01-07

Family

ID=73781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2282.5A Pending CN113905626A (zh) 2019-06-13 2020-04-14 防护服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7688A1 (zh)
EP (1) EP3984395A4 (zh)
JP (1) JP6897898B1 (zh)
CN (1) CN113905626A (zh)
MX (1) MX2021014438A (zh)
WO (1) WO20202505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2176649A1 (zh) * 2021-02-18 2022-08-25
CN113100519A (zh) * 2021-04-13 2021-07-13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的防护服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190021A1 (ja) * 2022-03-29 2023-10-05 東レ株式会社 衣服
WO2024195691A1 (ja) * 2023-03-23 2024-09-26 東レ株式会社 防護服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30278U (zh) * 2010-01-28 2010-11-17 陈艳 一种多功能隔离服
CN105568563A (zh) * 2014-10-30 2016-05-11 世联株式会社 防护服用原材料和防护服
JP2016129992A (ja) * 2015-01-15 2016-07-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防護材料
JPWO2014208605A1 (ja) * 2013-06-27 2017-02-23 東レ株式会社 防塵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防護服
US20170326485A1 (en) * 2014-12-26 2017-11-16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tective clot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00423A (en) * 1975-04-02 1978-02-08 Cosalt Ltd Protective clothing
US4932078A (en) * 1984-03-05 1990-06-12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Unitized garment system for particulate control
US4683593A (en) * 1985-10-17 1987-08-04 Kappler, Inc. Protective garment
US5005216A (en) * 1990-07-30 1991-04-09 Abandaco, Inc. Self-ventilating protective garment
US5182812A (en) * 1991-03-28 1993-02-02 Goldsby Irma J Layered reducing garment
US5155867A (en) * 1991-05-23 1992-10-20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Protective undergarment
US5159716A (en) * 1991-07-03 1992-11-03 Allan Takata Surface suit with removable water and wind resistant inserts
US5586339A (en) * 1993-05-03 1996-12-24 Lathan; Betty S. Outer protective garment apparatus
GB9713014D0 (en) * 1997-06-20 1997-08-27 Minnesota Mining & Mfg Protective garments
US6854135B2 (en) * 2002-12-06 2005-02-15 Microtek Medical Holdings, Inc. Reusable, launderable water-soluble coveralls
US20070192947A1 (en) * 2003-07-10 2007-08-23 Cylena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ve apparel with improved doffing
US9643033B2 (en) * 2004-03-11 2017-05-09 Quest Environmental & Safety Products, Inc. Disposable safety garment with improved neck closure
US20080134407A1 (en) * 2006-12-12 2008-06-12 Carole Ann Winterhalter Disposable non-woven, flame-resistant coveralls and fabric therefor
WO2008107907A2 (en) * 2007-03-07 2008-09-12 Arvind Limited A composite fabric an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863783B2 (en) * 2007-04-16 2020-12-1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tective apparel with angled stretch panel
US9265292B2 (en) * 2007-07-20 2016-02-2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Easy donning garment
US20100031427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Aaron Drake Smith Garment With Interior Surface Indicator
JP5278237B2 (ja) * 2008-10-08 2013-09-04 Jnc株式会社 複合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MX342635B (es) * 2009-09-03 2016-10-07 First Quality Nonwovens Inc Tela no tejida hidrofilica/hidrofobica de dos lados y metodo para fabricar la misma.
AU2014279699B2 (en) * 2013-06-12 2019-08-0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containing a nonwoven web formed from porous polyolefin fibers
US11965083B2 (en) * 2013-06-12 2024-04-2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olyolefin material having a low density
AT515266B1 (de) * 2014-01-02 2016-03-15 Markus Harml Sportbekleidungssystem, Sportgerät sowie daraus gebildetes Sportsystem mit Antistatikfunktion
GB2529810A (en) * 2014-08-26 2016-03-09 Evy Mckenzie A garment
US20160059050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Lapco Manufacturing, Inc. Light-weight, flame-resistant coveralls with knitted, stretchable portion for upper torso
US10238156B2 (en) * 2015-01-13 2019-03-26 Under Armour, Inc. Suit for athletic activities
KR102718702B1 (ko) * 2015-12-22 2024-10-17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필터용 스펀본드 부직포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70216633A1 (en) * 2016-02-02 2017-08-03 Ilc Dover Ip, Inc. Compression augmented full pressure suit system
US10548358B2 (en) * 2016-08-16 2020-02-04 Under Armour, Inc. Suit for athletic activities
JP2018139899A (ja) * 2017-02-28 2018-09-13 東レ株式会社 防護服
JPWO2019171995A1 (ja) * 2018-03-09 2021-03-11 東レ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粉塵防護生地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防護服
JP1673964S (zh) * 2019-08-14 2020-12-07
KR20220059466A (ko) * 2019-09-11 2022-05-10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방호복
BE1027777B1 (fr) * 2019-11-22 2021-06-23 Bemicron Equipement de protection pour salle blanche ou milieu aseptisé
GB2609834A (en) * 2020-04-13 2023-02-15 Kimberly Clark Co Protective fabric and garments made therefrom
WO2021216540A1 (en) * 2020-04-21 2021-10-28 Ascend Performance Materials Operations Llc Filters and facemasks having antimicrobial or antiviral properties
JP2021183297A (ja) * 2020-05-20 2021-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フィルター、マスク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30278U (zh) * 2010-01-28 2010-11-17 陈艳 一种多功能隔离服
JPWO2014208605A1 (ja) * 2013-06-27 2017-02-23 東レ株式会社 防塵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防護服
CN105568563A (zh) * 2014-10-30 2016-05-11 世联株式会社 防护服用原材料和防护服
US20170326485A1 (en) * 2014-12-26 2017-11-16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tective clothing
JP2016129992A (ja) * 2015-01-15 2016-07-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防護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7898B1 (ja) 2021-07-07
MX2021014438A (es) 2022-01-06
JPWO2020250565A1 (ja) 2021-09-13
EP3984395A1 (en) 2022-04-20
EP3984395A4 (en) 2023-07-12
US20220167688A1 (en) 2022-06-02
WO2020250565A1 (ja)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05626A (zh) 防护服
US4932078A (en) Unitized garment system for particulate control
KR101870438B1 (ko) 발포체 성형층을 구비하는 안면부 여과식 호흡기
CN101657118B (zh) 带有成角度的拉伸片的防护服
JP6959340B2 (ja) 粒子バリアを含むフード
CN101208019B (zh) 可伸展及可渗透的非织造防护性手套
CN101558913A (zh) 带有微孔膜和活性碳的呼吸面罩
EP0157140A1 (en) Protective clothing for particulate control
KR20170098797A (ko) 방호복
US20210001158A1 (en) Protective hood
WO2021049375A1 (ja) 防護服
MXPA05004177A (es) Traje quirurgico con secciones discretas limitadas de materiales elastomericos.
JP7424056B2 (ja) 防護服
CN115697500A (zh) 呼吸防护罩
WO2022163855A1 (ja) 防護服
JP2013256746A (ja) 通気構造を有する布帛、衣服及びアウトドア製品
US20060162050A1 (en) Article of apparel incorporating a pleated structure
WO2022176649A1 (ja) 防護服
WO2001003528A1 (fr) Vetement jetable
JPH0411643B2 (zh)
JPH0429761B2 (zh)
KR101597313B1 (ko) 방진원단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진복
CN103957999B (zh) 具有包括环绕空气通道的凹陷区域的泡沫成形层的呼吸器
JPH0529684B2 (zh)
JP4084205B2 (ja) 釣り用パン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