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3254A - 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03254A CN113903254A CN202111055133.5A CN202111055133A CN113903254A CN 113903254 A CN113903254 A CN 113903254A CN 202111055133 A CN202111055133 A CN 202111055133A CN 113903254 A CN113903254 A CN 1139032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light emitting
- plate body
- emitting element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UJFBVNPYHVIYBF-UHFFFAOYSA-N 5-o-(2-bromoethyl) 3-o-methyl 2,6-dimethyl-4-(3-nitrophenyl)-1,4-dihydropyridine-3,5-dicarbox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OC(=O)C1=C(C)NC(C)=C(C(=O)OCCBr)C1C1=CC=CC([N+]([O-])=O)=C1 UJFBVNPYHVIYB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9923 CrO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显示元件包括多面体结构以及半穿反镜。多面体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实质上环绕第一空间。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为相对设置。半穿反镜设置于第一空间中,且半穿反镜与第一底板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半穿反镜的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大众运输工具(例如公车、捷运、火车等)会于车身贴上利用印刷制造的广告贴纸。为了最大化车身上可以设置广告的面积,有些广告贴纸会覆盖于车窗上。这些广告贴纸往往会具备有孔洞结构,使其不会遮挡住乘客的视线。然而,若使用这种广告贴纸的话,每次更换广告内容都需要将车身上的广告贴纸撕下来,接着再换上新的广告贴纸。这种做法除了消耗生产广告贴纸的成本之外,撕下来的废品也没办法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元件,兼具透光与发光的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兼具透光与显示画面的能力。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元件,包括多面体结构以及半穿反镜。多面体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实质上环绕第一空间。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为相对设置。半穿反镜设置于第一空间中,且半穿反镜与第一底板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透明显示屏幕。透明显示屏幕包含排列成阵列的多个第一显示元件。各第一显示元件包括第一多面体结构、半穿反镜以及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多面体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实质上环绕第一空间。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为相对设置。半穿反镜设置于第一空间中。半穿反镜与第一底板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第一像素电路分布于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上。相邻的第一显示元件的第一像素电路彼此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
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
图2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
图4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
图4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内侧的展开图。
图5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外侧的展开图。
图5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7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内侧的展开图。
图7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外侧的展开图。
图7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图9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非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图10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图10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非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显示装置
10、20、30、40、50、50a、60、60a:显示元件
100:多面体结构
110:第一板体
120:第二板体
130:第一顶板
140:第一底板
150:第三板体
160:第四板体
190:斜板
200:半穿反镜
200a:全反射镜
BM:遮光层
BS:后侧
C:电容
CL1、CL2:连接线
DL:数据线
DL1:第一数据线
DL2:第二数据线
DL3:第三数据线
E1、E2、E3、E4:转接电极
FS:前侧
IL、IL1、IL2、OL:光线
L1:第一发光元件
L2:第二发光元件
L3:第三发光元件
NTD1、NTD2:非透明显示屏幕
OP:开口
PL1:第一电源线
PL2:第二电源线
SL:扫描线
SP1:第一空间
SP1a:第一子空间
SP2a:第二子空间
T1:第一有源元件
T2:第二有源元件
TD1、TD2:透明显示屏幕
TH1、TH2、TH3、TH4、TH5:开孔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1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1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其中图1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半穿反镜200以及遮光层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考图1A、图1B与图1C,显示元件10包括多面体结构100(或称第一多面体结构)以及半穿反镜20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0还包括第一发光元件L1以及遮光层BM(或称第一遮光层)。
多面体结构100包括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连接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的顶板130与底板140。第一板体110以及第二板体120为相对设置。顶板130与底板140为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聚碳酸脂(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酰亚胺(PI)等塑胶基板,或导热性佳的陶瓷基板等软硬材质复合的基板等。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各自的厚度依其材质而定,例如约为一百微米以上。
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实质上环绕第一空间SP1。在本实施例中,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与后侧BS并未封闭。
半穿反镜200设置于第一空间SP1中。半穿反镜200垂直于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且半穿反镜200与底板140的夹角θ为30度至6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半穿反镜200与底板140的夹角等于半穿反镜200与顶板130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半穿反镜200的穿透率约为30%至70%,且半穿反镜200的反射率约为70%至30%。
遮光层BM位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上。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BM位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内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BM位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BM与第一板体110之间、遮光层BM与第二板体120之间、遮光层BM与顶板130之间及/或遮光层BM与底板140之间夹有其他绝缘层(未绘出)与导电层(未绘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遮光层BM的材料包括黑色树脂、黑化铬系材料(CrOx/CrNx/Cr)或其他不易反光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本身即包含遮光材料,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遮光层BM。
第一发光元件L1设置于底板14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设置于遮光层BM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与遮光层BM之间夹有其他绝缘层及/或导电层(未绘出)。
第一发光元件L1包括电致发光元件、无机发光二极管元件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等自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部分穿过半穿反镜200,接着被顶板130或顶板130上的遮光层BM所吸收。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部分被半穿反镜200反射,并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的人可以观察到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
外界的光线OL可以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进入多面体结构100,接着至少部分穿过半穿反镜200,并从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BS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BS的人可以观察到外界的光线OL。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元件10为边长1.7毫米至5毫米的长方体或立方体,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为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先于一平面上形成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之后,再将其凹折成多面体结构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先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上形成第一发光元件L1及半穿反镜200,接着再将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凹折成多面体结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面体结构100还包括斜板190,半穿反镜200形成于斜板190上。斜板190例如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为一体成形,举例来说,先于一平面上形成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底板140与斜板190之后,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底板140与斜板190上形成第一发光元件L1及半穿反镜200,接着将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凹折以形成第一空间SP1,最后再将斜板190凹折入第一空间SP1中。斜板190例如直接连接至顶板130与底板140中的至少其中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斜板190的厚度可能会造成叠影的问题,为使反射效果更佳,通常会使半穿反镜200面朝第一发光元件L1的发光侧,因此,若半穿反镜200与第一发光元件L1是形成于多面体结构100在展开时的同一侧(例如图1B所示),则设计成使斜板190与底板140连接能有助于使半穿反镜200朝向第一发光元件L1。
图2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2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2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其中图2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半穿反镜200以及遮光层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2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2A至图2C的实施例沿用图1A至图1C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图2A至图2C的显示元件20与图1A至图1C的显示元件10的差异在于:显示元件20还包括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
请参考图2A、图2B以及图2C,多面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为相对设置。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各自直接连接至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中的一者,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直接连接至顶板130。
第一板体110、第三板体150、第二板体120以及第四板体160依序连接且实质上环绕第一发光元件L1。第一板体110、第三板体150、第二板体120、第四板体16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实质上包围第一空间SP1,其中第一空间SP1近似为封闭空间(例如完全封闭或仅露出一些缝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间SP1包括第一子空间SP1a与第二子空间SP2a。第一子空间SP1a由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第四板体160以及斜板190(或半穿反镜200)所包围,第二子空间SP2a由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底板140、第三板体150以及斜板190(或半穿反镜200)所包围。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子空间SP1a中的物质的折射率与第二子空间SP2a中的物质的折射率以使部分光线得以穿过半穿反镜200,且部分光线会被半穿反镜200所反射。举例来说,第二子空间SP2a中的物质(例如额外于第二子空间SP2a中填入的有机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子空间SP1a中的物质(例如空气)的折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BM位于第一板体110、第三板体150、第二板体120以及第四板体16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上。遮光层BM不完全覆盖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使外界的光线OL可以穿过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BM未形成于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上。
图3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其中图3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二极管L3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其中图3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二极管L3、半穿反镜200以及遮光层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3A与图3B的实施例沿用图2A至图2C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图3A与图3B的显示元件30与图2A至图2C的显示元件20的差异在于:显示元件30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
请参考图3A与图3B,遮光层BM未形成于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上。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设置于底板140上。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包括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举例来说,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分别为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与蓝色发光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显示元件30即对应显示装置的一个彩色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多面体结构100包括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可以选择性地省略。
图4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4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4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展开图,其中图4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半穿反镜200以及遮光层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4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4A至图4C的实施例沿用图1A至图1C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图4A至图4C的显示元件40与图1A至图1C的显示元件10的差异在于:显示元件40还包括第二发光元件L2。
请参考图4A至图4C,第一发光元件L1设置于底板140上,且第二发光元件L2设置于顶板130上。半穿反镜200位于第一发光元件L1与第二发光元件L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1部分穿过半穿反镜200,接着被顶板130或顶板130上的遮光层BM所吸收。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1部分被半穿反镜200反射,并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FS的人可以观察到第一发光元件L1发出的光线IL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L2发出的光线IL2部分穿过半穿反镜200,接着被底板140或底板140上的遮光层BM所吸收。第二发光元件L2发出的光线IL2部分被半穿反镜200反射,并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BS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BS的人可以观察到第二发光元件L2发出的光线IL2,调整半穿反镜200的反射率可以调整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L1与第二发光元件L2)发出的光线相较穿透的光线(光线OL)的比率,如提高半穿反镜200的反射率,则可提高第一发光元件L1朝向前侧FS的出光以及L2朝向后侧BS的出光,但会抑制光线OL的穿透率。
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5A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二极管L3、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扫描线SL(包括连接线CL1、连接线CL2以及转接电极E4)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5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内侧的展开图,图5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外侧的展开图,其中图5B与图5C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二极管L3、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转接电极E1~E3、扫描线SL(包括连接线CL1、连接线CL2以及转接电极E4)、半穿反镜200以及黑矩阵BM,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5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5A至图5D的实施例沿用图3A与图3B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请参考图5A、图5B、图5C与图5D,显示元件50还包括像素电路PC1(或称第一像素电路)。像素电路PC1分布于顶板130、底板140、第一板体110以及第二板体120上,且电性连接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元件50还包括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如图3A与图3B的第三板体150以及第四板体160),且像素电路PC1未分布于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电路PC1包括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第三数据线DL3以及扫描线SL。
扫描线SL设置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底板140上,且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
扫描线SL设置于多面体结构100上,且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举例来说,扫描线SL包括设置于第一板体110外侧的连接线CL1、设置于第二板体120外侧的连接线CL2以及设置于底板140内侧的转接电极E4。转接电极E4自底板140内侧延伸至第一板体110内侧以及第二板体120内侧,并分别通过贯穿第一板体110的开孔TH4与贯穿第二板体120的开孔TH5而电性连接至连接线CL1与连接线CL2。遮光层BM位于多面体结构100内侧,且覆盖转接电极E4。遮光层BM具有重叠于转接电极E4的多个开口OP,使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能通过开口OP而电性连接至转接电极E4。
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设置于第一板体11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线DL1与扫描线SL之间、第二数据线DL2与扫描线SL之间以及第三数据线DL3与扫描线SL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未绘出),使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不会与扫描线SL短路。
第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至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至第三发光元件L3。
举例来说,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设置于多面体结构100上,且位于第一板体11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侧。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设置于底板140的内侧。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分别通过贯穿底板140的开孔TH1、TH2、TH3而电性连接至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遮光层BM位于多面体结构100内侧,且覆盖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遮光层BM具有重叠于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的多个开口OP,使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能通过开口OP而电性连接至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的阴极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且阳极电性连接至扫描线SL,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的阳极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且阴极电性连接至扫描线SL。
图7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内侧的展开图。图7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外侧的展开图。图7A与图7B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第二电源线PL2、转接电极E1~E3、扫描线SL(包括连接线CL1、连接线CL2以及转接电极E4)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7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7C绘出了多面体结构100、第一发光元件L1、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第二电源线PL2、扫描线SL(包括连接线CL1、连接线CL2以及转接电极E4)、遮光层BM以及半穿反镜200,并省略示出其他构件。图7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元件的等效电路图。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7A至图7D的实施例沿用图5A至图5C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图7A至图7D的显示元件60与图5A至图5D的显示元件50的差异在于:显示元件60不包含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且显示元件60的像素电路PC2包括第一有源元件T1、第二有源元件T2、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第二电源线PL2、扫描线SL以及电容C。
请参考图7A至图7D,扫描线SL设置于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底板140,且电性连接至第一有源元件T1的栅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源元件T1对应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内侧设置,且扫描线SL的转接电极E4电性连接至第一有源元件T1的栅极,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扫描线SL与第一有源元件T1的连接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
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以及第二电源线PL2设置于第一板体110、顶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侧。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设置于底板140的内侧。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分别通过贯穿底板140的开孔TH1、TH2、TH3而电性连接至数据线DL、第一电源线PL1以及第二电源线PL2。遮光层BM位于多面体结构100内侧,且覆盖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遮光层BM具有重叠于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的多个开口OP,使第一有源元件T1、第二有源元件T2与第一发光元件L1能通过开口OP而电性连接至转接电极E1、转接电极E2以及转接电极E3。
第二有源元件T2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一有源元件T1的漏极,且第二有源元件T2的漏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电容C的两个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二有源元件T2的栅极与第二有源元件T2的源极。
第一有源元件T1与第二有源元件T2可以为PMOS或NMOS。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考图8,显示装置1例如装载于大众交通工具的车身或其他适合的地方。显示装置1包括透明显示屏幕TD1以及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例如以拼接的方式与透明显示屏幕TD1组装在一起。拼接型态的显示装置1维修方便,且组装上亦容易作适应性地变化。此外,拼接型态的显示装置1的成本容易控制。
透明显示屏幕TD1例如包含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多个显示元件。举例来说,如图9A所示,透明显示屏幕TD1包含阵列的多个显示元件50,显示元件50的说明可以参考图5A至图5C以及相关段落。
请参考图5A、图5B、图5C、图5D以及图9A,在透明显示屏幕TD1中,相邻的显示元件50的像素电路PC1彼此电性连接。举例来说,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50的第一数据线DL1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50的第二数据线DL2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50的第三数据线DL3彼此电性相连,且位于同一列的显示元件50的扫描线SL彼此电性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同色系的发光元件通过数据线彼此电性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显示元件50通过异方性导电胶或其他导电材料而彼此相连。举例来说,先形成多个显示元件50,接着再以导电材料将多个显示元件50连在一起。
多个显示元件50的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以及第三数据线DL3电性连接至源极驱动电路DD。多个显示元件50的扫描线SL电性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GD。源极驱动电路DD与栅极驱动电路GD电性连接至时序控制电路TC。举例来说,以时序控制电路TC控制源极驱动电路DD与栅极驱动电路GD以对显示元件50定址并控制其出光强度。
请参考图5A、图5B、图5C、图5D以及图9B,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包含排列成阵列的多个显示元件50a。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元件50a与显示元件50有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显示元件50a以全反射镜200a取代了显示元件50的半穿反镜200。换句话说,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与透明显示屏幕TD1有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以全反射镜200a取代了半穿反镜200。
第二显示元件50a的遮光层的结构类似于图5A、图5B与图5C的实施例的遮光层BM的结构,且图9B省略绘出第二显示元件50a的遮光层。
请参考图5A、图5B、图5C与图9B,各第二显示元件50a包括多面体结构100(或称第二多面体结构)、遮光层(或称第二遮光层)、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第三发光元件L3、全反射镜200a以及像素电路PC1(或称第二像素电路)。
多面体结构50a包括第一板体110(或称第五板体)、第二板体120(或称第六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的顶板130与底板140。第二显示元件50a的遮光层设置于多面体结构50a的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顶板130与底板140上。
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设置于底板140上。全反射镜200a设置于多面体结构50a中,且全反射镜200a与多面体结构50a的底板140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
像素电路PC1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相邻的显示元件50a的像素电路PC1彼此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界的光线不能穿过全反射镜200a,因此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后侧的人不能通过显示元件50a观察到外界的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发出的光线被全反射镜200a反射,并自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离开多面体结构100,使位于多面体结构100的前侧的人可以观察到第一发光元件L1、第二发光元件L2以及第三发光元件L3发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与透明显示屏幕TD1可以共用源极驱动电路DD、栅极驱动电路GD以及时序控制电路TC,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与透明显示屏幕TD1分别具有各自的源极驱动电路DD、栅极驱动电路GD以及时序控制电路TC。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与透明显示屏幕TD1包括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全反射镜与半穿反镜),但本发明不意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非透明显示屏幕NTD1可以选用未包括阵列的多面体结构的其他任意形式的显示装置。
图10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透明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10A的实施例沿用图9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图10A的透明显示屏幕TD2与图9A的透明显示屏幕TD1的差异在于:透明显示屏幕TD2包含阵列的多个显示元件60,显示元件60的说明可以参考图7A至图7C以及相关段落。
请参考图7A、图7B、图7C、图7D以及图10A,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的数据线DL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的第一电源线PL1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的第二电源线PL2彼此电性相连,且位于同一列的显示元件60的扫描线SL彼此电性相连。
请参考图7A、图7B、图7C、图7D以及图10B,非透明显示屏幕NTD2包含排列成阵列的多个显示元件60a。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元件60a与显示元件60有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显示元件60a以全反射镜200a取代了显示元件60的半穿反镜200。换句话说,非透明显示屏幕NTD2与透明显示屏幕TD2有类似的结构,差异只在于非透明显示屏幕NTD2以全反射镜200a取代了半穿反镜200。
在非透明显示屏幕NTD2中,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a的数据线DL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a的第一电源线PL1彼此电性相连,位于同一行的显示元件60a的第二电源线PL2彼此电性相连,且位于同一列的显示元件60a的扫描线SL彼此电性相连。
Claims (15)
1.一种显示元件,包括:
一多面体结构,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的一第一顶板与一第一底板,其中该第一板体、该第二板体、该第一顶板与该第一底板环绕一第一空间,其中该第一板体以及该第二板体为相对设置;以及
一半穿反镜,设置于该第一空间中,且该半穿反镜与该第一底板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元件,还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底板上,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电致发光元件、无机发光二极管元件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元件,还包括:
一第二发光元件以及一第三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底板上,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以及该第三发光元件包括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元件,还包括:
一像素电路,分布于该第一顶板、该第一底板、该第一板体以及该第二板体上,且电性连接该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以及该第三发光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元件,还包括:
一第三板体以及一第四板体,其中该第三板体以及该第四板体为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一板体、该第三板体、该第二板体以及该第四板体依序连接且环绕该第一发光元件,其中该像素电路不分布于该第三板体以及该第四板体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元件,还包括:
一第三板体以及一第四板体,其中该第三板体以及该第四板体为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一板体、该第三板体、该第二板体以及该第四板体依序连接且环绕该第一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一板体、该第三板体、该第二板体、该第四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包围该第一空间,其中该第一空间为一封闭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元件,还包括:
一遮光层,位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三板体、该第二板体以及该第四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元件,还包括一遮光层位于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元件,还包括:
一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顶板上,其中该半穿反镜位于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之间。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透明显示屏幕,包含排列成阵列的多个第一显示元件,其中各该第一显示元件包括:
一第一多面体结构,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的一第一顶板与一第一底板,其中该第一板体、该第二板体、该第一顶板与该第一底板环绕一第一空间,其中该第一板体以及该第二板体为相对设置;以及
一半穿反镜,设置于该第一空间中,且该半穿反镜与该第一底板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以及
一第一像素电路,分布于该第一顶板、该第一底板、该第一板体以及该第二板体上,其中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彼此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显示元件还包括:
一第一发光元件、一第二发光元件以及一第三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底板上,其中该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以及该第三发光元件包括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其中该第一像素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以及该第三发光元件;以及
一第一遮光层,位于该第一多面体结构的该第一板体、该第二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第一底板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第一像素电路包括:
一第一数据线,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元件,其中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第一数据线彼此电性相连;
一第二数据线,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发光元件,其中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第二数据线彼此电性相连;
一第三数据线,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第三发光元件,其中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第三数据线彼此电性相连;以及
一扫描线,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二板体以及该第一底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元件、该第二发光元件以及该第三发光元件,其中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扫描线彼此电性相连。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该第一像素电路包括:
一第一有源元件;
一第二有源元件,其中该第二有源元件的栅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有源元件的漏极,且该第二有源元件的漏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元件;
一数据线,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有源元件的源极,其中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数据线彼此电性相连;
一第一电源线,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第二有源元件的源极,其中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源线彼此电性相连;
一第二电源线,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一顶板以及该第一底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元件,其中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第二电源线彼此电性相连;以及
一扫描线,设置于该第一板体、该第二板体以及该第一底板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有源元件的栅极,其中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扫描线彼此电性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非透明显示屏幕,其中该非透明显示屏幕与该透明显示屏幕拼接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非透明显示屏幕包含排列成阵列的多个第二显示元件,各该第二显示元件包括:
一第二多面体结构,包括一第五板体、一第六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五板体与该第六板体的一第二顶板与一第二底板;
一第二遮光层,设置于该第二多面体结构的该第五板体、该第六板体、该第二顶板以及第二底板上;
一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底板上;
一全反射镜,设置于该第二多面体结构中,且该全反射镜与该第二多面体结构的该第二底板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以及
一第二像素电路,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发光元件,其中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多个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彼此电性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3090330P | 2020-10-12 | 2020-10-12 | |
US63/090,330 | 2020-10-12 | ||
TW110112664A TWI795756B (zh) | 2020-10-12 | 2021-04-08 | 顯示裝置 |
TW110112664 | 2021-04-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03254A true CN113903254A (zh) | 2022-01-07 |
CN113903254B CN113903254B (zh) | 2023-11-14 |
Family
ID=7902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55133.5A Active CN113903254B (zh) | 2020-10-12 | 2021-09-09 | 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03254B (zh)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105118A1 (en) * | 1992-09-18 | 1994-03-19 | Noriko Sato |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
GB9616281D0 (en) * | 1996-08-01 | 1996-09-11 | Sharp Kk | Optical device |
KR970068686A (ko) * | 1996-03-15 | 1997-10-13 | 쯔지 하루오 | 화상 표시 장치(Image Display Device) |
JP2000330074A (ja) * | 1999-05-17 | 2000-1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ハーフミラー可変装置 |
WO2003034748A1 (en) * | 2001-10-11 | 2003-04-2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2d/3d display apparatus |
JP2003215497A (ja) * | 2002-01-24 | 2003-07-3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空間像型表示装置 |
EP1398204A1 (en) * | 2002-09-11 | 2004-03-17 | Optrex Corporation | Composite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WO2004051345A1 (ja) * | 2002-12-02 | 2004-06-17 | Sony Corporation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EP1441546A2 (en) * | 2003-01-23 | 2004-07-28 | Pioneer Corporation |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
EP1445965A2 (en) * | 2003-02-05 | 2004-08-11 | Pioneer Corporatio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
JP2004226855A (ja) * | 2003-01-24 | 2004-08-12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表示装置 |
WO2004075526A2 (en) * | 2003-02-21 | 2004-09-02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
GB0510192D0 (en) * | 2005-05-19 | 2005-06-22 | Sharp Kk | A display |
WO2009040097A1 (de) * | 2007-09-25 | 2009-04-02 | Visumotion Gmbh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räumlichen darstellung |
EP2402814A1 (en) * | 2010-06-30 | 2012-01-0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
JP2013197933A (ja) * | 2012-03-21 | 2013-09-3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立体テレビ電話装置 |
US20180143472A1 (en) * | 2016-11-21 | 2018-05-24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2021
- 2021-09-09 CN CN202111055133.5A patent/CN1139032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105118A1 (en) * | 1992-09-18 | 1994-03-19 | Noriko Sato |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
EP0588509A2 (en) * | 1992-09-18 | 1994-03-23 | Fujitsu Limited |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
KR970068686A (ko) * | 1996-03-15 | 1997-10-13 | 쯔지 하루오 | 화상 표시 장치(Image Display Device) |
GB9616281D0 (en) * | 1996-08-01 | 1996-09-11 | Sharp Kk | Optical device |
JP2000330074A (ja) * | 1999-05-17 | 2000-1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ハーフミラー可変装置 |
US6542297B1 (en) * | 1999-05-17 | 2003-04-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lf mirror varying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
WO2003034748A1 (en) * | 2001-10-11 | 2003-04-2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2d/3d display apparatus |
JP2003215497A (ja) * | 2002-01-24 | 2003-07-3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空間像型表示装置 |
EP1398204A1 (en) * | 2002-09-11 | 2004-03-17 | Optrex Corporation | Composite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WO2004051345A1 (ja) * | 2002-12-02 | 2004-06-17 | Sony Corporation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EP1441546A2 (en) * | 2003-01-23 | 2004-07-28 | Pioneer Corporation |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
JP2004226855A (ja) * | 2003-01-24 | 2004-08-12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表示装置 |
EP1445965A2 (en) * | 2003-02-05 | 2004-08-11 | Pioneer Corporatio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method |
WO2004075526A2 (en) * | 2003-02-21 | 2004-09-02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
GB0510192D0 (en) * | 2005-05-19 | 2005-06-22 | Sharp Kk | A display |
WO2009040097A1 (de) * | 2007-09-25 | 2009-04-02 | Visumotion Gmbh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räumlichen darstellung |
EP2402814A1 (en) * | 2010-06-30 | 2012-01-0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
JP2013197933A (ja) * | 2012-03-21 | 2013-09-3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立体テレビ電話装置 |
US20180143472A1 (en) * | 2016-11-21 | 2018-05-24 |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03254B (zh) | 2023-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20768B2 (en) |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0920118B1 (ko) |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7178963B2 (en) | Backlight unit uniformly illuminating object regardless of lapse of ti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I312143B (zh) | ||
TWI383211B (zh) | 顯示裝置 | |
JP5205914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US8162499B2 (en) | Backlight unit,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210202585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3000636A (zh) | 显示面板、显示器和电子单元 | |
CN108107627A (zh) | 显示面板及其使用的光学片 | |
KR20060110233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2840300B (zh) | 电子设备 | |
US11764195B2 (en) | Display panel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y regions overlap | |
CN11380911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7449280B2 (ja) | マイクロled素子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 |
US1091653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40301109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 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3903254B (zh) | 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 |
TWI795756B (zh) | 顯示裝置 | |
CN11104857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970063014A (ko) | 2차원 유기 박막 el 디스플레이 유닛 | |
TWI808685B (zh) | 顯示面板 | |
US11579473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uniform reflectance | |
CN118151415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756097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