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2596B -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2596B
CN113902596B CN202111094145.9A CN202111094145A CN113902596B CN 113902596 B CN113902596 B CN 113902596B CN 202111094145 A CN202111094145 A CN 202111094145A CN 113902596 B CN113902596 B CN 113902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ost
class
session service
assoc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41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2596A (zh
Inventor
贺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enzhe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enzhe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enzhe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enzhe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41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2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2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2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2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2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课后服务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和第二类用户的信息;第一类用户包括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一用户,第二类用户包括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二用户,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基于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该课后服务方法用以降低数据匹配难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课后服务,是一种在学生的课后时间为学生提供额外的教学或者指导的服务。课后服务通常对应有单独设立的课后服务系统,在该课后服务系统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课后服务对应的数据处理时,存在着数据处理效率低、数据匹配难度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用以降低数据匹配难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和第二类用户的信息;所述第一类用户包括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类用户包括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和用户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用户和所述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将课后服务对应的对象分为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第一类用户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第二类用户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针对这两类用户,分别获取相应的信息,包括各自的用户特征信息,和第一类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针对第一类用户,可以根据其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对应的课后服务,实现第一类用户的数据的高效处理;针对第二类用户,没有课后服务需求,先利用用户特征信息确定用户关联关系,然后利用已有课后服务需求的第一类用户与第二类用户之间的用户关联关系,和第一类用户已经确定的课后服务,确定第二类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实现第二类用户的数据的高效处理。并且,上述处理过程中,不仅将数据分成两类数据进行处理,还利用关联关系进行两类数据的匹配,降低数据匹配难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包括:确定多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根据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与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满足预设条件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二课后服务,所述第二课后服务与所述第一课后服务不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时,先确定多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然后基于该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第一课后服务,以及基于预设的频次条件确定第二课后服务;实现第一类用户数据的高效处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与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包括: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判断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是否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若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将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若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不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确定出与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将与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可以理解为第一用户有必要学习的课后服务;如果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属于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则可直接将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如果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不属于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可以将与其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作为第一用户有必要学习的课后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第一类用户的数据的高效处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用户和所述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包括: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和任意一个第二用户,计算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该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根据所述关联度和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计算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结合预设的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关联关系的有效确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用户年龄、用户学习成绩、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特征信息,能够确定出较为准确的关联关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计算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该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包括: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年龄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年龄之间的年龄差值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年龄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学习成绩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学习成绩之间的用户学习成绩差值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学习成绩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异确定家长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和该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差异,或者相似度的计算,可以实现对应的关联度的有效计算。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在所述年龄关联度、所述学习成绩关联度、所述家长关联度、所述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和所述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中,若只有一个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若存在两个以上的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且存在着关联度小于预设关联度的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二关联关系;若全部的关联度均大于预设的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应关系中,大于预设关联度的关联度的数量不同,对应不同的关联关系,降低数据匹配的难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包括:针对任意一个第二用户,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且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和/或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第二课后服务中,与该第二用户的年龄匹配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的关联关系,和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实现第二用户的数据的高效处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课后服务方法还包括: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以及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若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中,任意一个课后服务的效果满足预设效果,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中删除该课后服务,并为该第一用户增加新的课后服务;根据所述用户关联关系和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更新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进行应用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反馈结果,通过该反馈结果,可以对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进行更新,实现数据的有效更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系统,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课后服务方法的各个功能模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课后服务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课后服务方法的流程;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课后服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学生端;12-家长端;13-课后服务系统;130-获取模块;132-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课后服务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学生端11、家长端12和课后服务系统13。其中,学生端11、家长端12和课后服务系统13任意两者之前均通信连接。
学生端11,可以理解为学生所在的客户端,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11录入个人信息,然后学生端11将学生的个人信息传输给课后服务系统13,以作为课后服务系统13进行信息匹配的数据基础。
家长端12,可以理解为家长所在的客户端,家长可以通过家长端12录入家长的个人信息,也可以录入家长的孩子(即学生)的信息,然后家长端12将相关的信息传输给课后服务系统13,以作为课后服务系统13进行信息匹配的数据基础。
课后服务系统13,可作为数据存储平台和数据处理平台,一方面,其可以基于学生端11和家长端12传输的信息,以及本地存储的信息,利用信息匹配,实现用户数据的处理,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为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另一方面,在获得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之后,可以将数据处理结果反馈给学生端11和家长端12,以便于学生端11和家长端12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确认或者应用。
此外,该数据处理结果,也可作为课后服务的安排机构的应用数据,比如:学校,教务组等。举例来说,在该数据处理结果中,确定20个学生与某一项课后服务对应,则,学校则为该20个学生安排该项课后服务,包括安排该项课后服务的时间、该项课后服务的老师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重点是如何利用信息匹配确定用户(学生)对应的课后服务,即,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至于确定出的课后服务(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如何应用,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课后服务系统13。该课后服务系统13的硬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客户端、服务器+客户端等。
接下来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课后服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10:获取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和第二类用户的信息。第一类用户包括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一用户,第二类用户包括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二用户,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和用户特征信息,第二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
步骤220: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步骤230: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
步骤240:基于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将课后服务对应的对象分为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第一类用户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第二类用户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针对这两类用户,分别获取相应的信息,包括各自的用户特征信息,和第一类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针对第一类用户,可以根据其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对应的课后服务,实现第一类用户的数据的高效处理;针对第二类用户,没有课后服务需求,先利用用户特征信息确定用户关联关系,然后利用已有课后服务需求的第一类用户与第二类用户之间的用户关联关系,和第一类用户已经确定的课后服务,确定第二类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实现第二类用户的数据的高效处理。并且,上述处理过程中,不仅将数据分成两类数据进行处理,还利用关联关系进行两类数据的匹配,降低数据匹配难度。
接下来对该方法的详细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在步骤210中,用户的信息包括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和第二类用户的信息。该信息可以预先收集在课后服务系统13中,以便于随时进行应用,其中,不管是第一类用户,还是第二类用户,可以理解为需要确定课后服务的用户,比如:学生,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老师、家长也可以需要确定课后服务,在此不作绝对限定。
对于该信息的收集,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先通过课后服务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信息。如果用户填写了课后服务问卷,则根据填写结果可确定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包括确定用户是否有课后服务需求,以及用户所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项。如果用户没有填写课后服务文件,则可默认该用户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
基于收集的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信息,可以划分出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需要注意的是,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用户应当理解为对自身所需求的课后服务清楚的用户。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用户应当包括:对自身所需求的课后服务不清楚的用户,和确实没有需求的课后服务的用户。
举例来说,用户一,在课后服务问卷中填写到,具有课后服务需求,具体的课后服务需求为:书法学习、篮球学习,则该用户一具有课后服务需求,属于第一类用户,且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为:书法学习和篮球学习。
用户二,在课后服务问卷中填写到,具有课后服务需求,但是具体的课后服务需求不清楚,则该用户二应当属于第二类用户。
用户三,在课后服务问卷中填写到,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则该用户三也属于第二类用户。
不管是第一类用户,还是第二类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可以从各个平台处获取,基于不同的用户特征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获取方式。当然,也可以直接向用户发起用户特征信息获取请求,其中包含所有需要获取的用户特征信息项,然后获取用户反馈的用户特征信息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用户年龄、用户学习成绩、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
如果采用发起获取请求的方式,则上述信息可以直接一并获取到。如果采用从不同的平台处获取的方式,用户年龄可以从用户对应的用户端处获取,如前述实施例中的学生端11处获取。用户成绩可以从用户对应的用户端处获取,也可以从教务系统等处获取。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可以从家长端12处获取,也可以从学生端11处获取。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可作为本地数据获取,在课后服务系统13中,存储有课后服务的各个历史数据,通过在历史数据中进行查找,便可确定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如果某个用户没有课后服务经历,则该项信息的信息值为空。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同样的也可作为本地数据获取,在课后服务系统13中,存储有课后服务的各个历史数据,其中包括各项课后服务对应的反馈结果,通过在历史数据中进行查找,便可确定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如果某个用户没有课后服务经历,则也对应的没有反馈结果,该项信息的信息值同样为空。
在步骤210中获取到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和第二类用户的信息之后,可以利用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课后服务。
在步骤220中,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20包括:确定多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根据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与各个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将各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满足预设条件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二课后服务,第二课后服务与第一课后服务不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时,先确定多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然后基于该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第一课后服务,以及基于预设的频次条件确定第二课后服务;实现第一类用户数据的高效处理。
在第一类用户中,包括多个第一用户,可以先统计多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各个课后服务需求的频次,可以理解为每个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第一用户的数量。然后将各个课后服务需求的频次进行排序,便可确定出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
其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果是多个,这多个课后服务需求的频次相同,因此,均为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
进而,基于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和各个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第一课后服务,包括: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判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是否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若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将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若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不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确定出与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将与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类用户中的每个第一用户均可按照上述实施方式确定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
其中,将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与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进行比对,如果属于其中的课后服务需求,则将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如果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有多个,则,将这多个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中,属于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一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可以根据预设的课后服务需求与课后服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例如:学习书法需求与书法课后服务对应,学习篮球需求与篮球课后服务对应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一一举例,通常来说,该对应关系为已知信息,可以直接获取。
如果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不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则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确定出与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将与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
其中,课后服务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通过计算课后服务需求之间的相似度确定。例如:先计算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领域之间的相似度,再计算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难度之间的相似度,最终再结合两个相似度确定最终的相似度。或者,直接计算两个课后服务需求的文本相似度,作为两者的相似度。
基于两者的相似度,一方面,可以直接将两者的相似度作为关联性的表征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先将相似度转换为关联性值。
在各个课后服务需求与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之间的关联性之后,将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一课后服务。当然,如果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有多个,则第一课后服务也有多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可以理解为第一用户有必要学习的课后服务;如果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属于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则可直接将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如果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不属于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可以将与其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作为第一用户有必要学习的课后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第一类用户的数据的高效处理。
在确定第一课后服务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第二课后服务。其中,频次的预设条件可以是:将各个课后服务需求按照频次排序,频次排序在预设序位之前,例如:在10位之前。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第二课后服务应当区别于第一课后服务。因此,对应的,前述的频次的预设条件中,应当除去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均不满足频次的预设条件,则可以将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二课后服务。
在步骤220中确定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之后,在步骤230中,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30包括: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和任意一个第二用户,计算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该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和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计算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结合预设的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关联关系的有效确定。
结合前述实施例中用户特征信息的介绍,在确定关联关系时,计算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该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包括: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年龄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年龄之间的年龄差值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年龄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学习成绩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学习成绩之间的用户学习成绩差值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学习成绩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异确定家长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和该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
其中,年龄差值和年龄关联度之间可以预设有对应关系,例如:年龄关联度直接等于年龄差值;或者,不同的年龄差值范围,分别对应不同的年龄关联度等。在计算出年龄差值之后,便可以基于对应关系确定年龄关联度。
用户学习成绩差值,当用户有多科目的学习成绩时,可以先计算用户的平均学习成绩,然后再计算用户的平均学习成绩之间的差值。当然,也可以先计算用户各科的学习成绩的差值,再计算学习成绩的差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学习成绩差值。
学习成绩差值与学习成绩关联度之间可以预设有对应关系,例如:不同的学习成绩差值,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成绩关联度等。在计算出学习成绩差值之后,便可以基于对应关系确定学习成绩关联度。
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硕士以及更高。对应的,文化程度差异可以是不同的等级之间的差距,例如:小学与初中之间的差异为一级,小学与高中的差异为二级。
文化程度差异与家长关联度之间可以预设有对应关系,例如:不同的文化程度差异,分别对应不同的家长关联度等。在计算出文化程度差异之后,便可以基于对应关系确定家长关联度。
课后服务经历中,包括,学习过的课后服务;因此,可以比较学习过的课后服务之间的相似度。当然,如果一个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为0,另一个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不为0,则两者的课后服务经历之间的相似度为0。
针对两个课后服务经历,可以直接比较学习过的课后服务是否属于同一领域的课后服务,也可以比较是否属于同一难度的课后服务等,具体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关于课后服务需求的相似度的计算的实施方式。
课后服务经历的相似度与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之间可以预设有对应关系,例如,不同的课后服务经历的相似度,分别对应不同的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基于该对应关系,和确定出的相似度,便可以确定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
课后服务反馈结果中,可以包括服务效果,例如:学生成绩、学生评价等,因此,在计算课后服务反馈结果的相似度时,可以计算各个服务效果项之间的相似度,再结合各个相似度,确定出最终的相似度。
课后服务反馈结果与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之间可以预设有对应关系,例如,不同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的相似度,分别对应不同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基于该对应关系,和确定出的相似度,便可以确定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差异,或者相似度的计算,可以实现对应的关联度的有效计算。
基于上述确定的各个关联度,可以根据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关联关系。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在年龄关联度、学习成绩关联度、家长关联度、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和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中,若只有一个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则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若存在两个以上的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且存在着关联度小于预设关联度的关联度,则关联关系为第二关联关系;若全部的关联度均大于预设的关联度,则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
其中,第一关联关系可以理解为关联性较小的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可以理解为关联性一般的关联关系,第三关联关系可以理解为关联度较强的关联关系。
预设关联度可以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灵活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其值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关联度对应的预设关联度还可以不同,此时判断时,需要分别将各个关联度与其对应的预设关联度进行比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应关系中,大于预设关联度的关联度的数量不同,对应不同的关联关系,降低数据匹配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对应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在确定关联关系之后,在步骤240中,基于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40包括:针对任意一个第二用户,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且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和/或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第二课后服务中,与该第二用户的年龄匹配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具有第三关联关系,则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可确定为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如果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之间具有第一关联关系和/或第二关联关系,则将与第二用户的年龄匹配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其中,可以预设各个年龄匹配的课后服务,进而,将第二用户的年龄与预设的各个年龄匹配的课后服务进行比对,便可确定出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的关联关系,和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实现第二用户的数据的高效处理。
在步骤240中确定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之后,则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均确定,此时可以将最终的结果进行存储;或者,将最终的结果反馈给对应的需求端。
不管是直接存储,还是反馈给对应的需求端,所确定的课后服务通常都会进行相应的应用,在应用之后,会产生相应的应用结果,基于该应用结果,还可以对前述确定的结果进行更新,实现数据的更新。
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获取各个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以及获取各个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若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中,任意一个课后服务的效果满足预设效果,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中删除该课后服务,并为该第一用户增加新的课后服务;根据用户关联关系和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更新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用户的某个课后服务的效果满足预设效果,比如:学生成绩大于预设成绩、学生评价高于预设评价等,则说明该第一用户可能不再需要该课后服务,此时,可以将该课后服务从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中删除。
在删除之后,还可以为其增加新的课后服务。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新的课后服务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中,没有被选用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预设课后服务的层级关系,在该层级关系中,如果用户完成了当前层级的课后服务,可继续为其增加下一层级的课后服务。基于该层级关系,查找任意一个课后服务对应的下一层级的课后服务,将其作为新的课后服务。
此外,如果任意一个课后服务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目标效果,则此时可以将该课后服务保留在该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列表中。
对于第二用户,根据用户关联关系和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更新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果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中,任意一个课后服务的效果满足预设效果,则也删除该课后服务,并为其新增课后服务。新增的课后服务可以是与之具有第三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中的任意一个与自身的课后服务不重复的课后服务,如果不存在不重复的课后服务,则新增的课后服务为与之具有第一关联关系或者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中的任意一个与自身的课后服务不重复的课后服务。其中,第二关联关系优先于第一关联关系。
此外,如果任意一个课后服务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目标效果,则此时可以将该课后服务保留在该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列表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进行应用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反馈结果,通过该反馈结果,可以对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进行更新,实现数据的有效更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课后服务系统13,包括:获取模块130和处理模块132。
获取模块130,用于获取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和第二类用户的信息;所述第一类用户包括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类用户包括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和用户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
处理模块132,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用户和所述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32具体用于:确定多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根据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与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满足预设条件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二课后服务,所述第二课后服务与所述第一课后服务不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32具体用于: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判断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是否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若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将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若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不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确定出与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将与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32具体用于: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和任意一个第二用户,计算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该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根据所述关联度和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32具体用于: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年龄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年龄之间的年龄差值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年龄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学习成绩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学习成绩之间的用户学习成绩差值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学习成绩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异确定家长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和该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32具体用于:针对任意一个第二用户,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且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和/或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第二课后服务中,与该第二用户的年龄匹配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30还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以及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处理模块132还用于: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若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中,任意一个课后服务的效果满足预设效果,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中删除该课后服务,并为该第一用户增加新的课后服务;根据所述用户关联关系和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更新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系统13与前述的课后服务方法对应,因此,各个功能模块与各个步骤一一对应,各个模块的实施方式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重复介绍。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课后服务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和第二类用户的信息;所述第一类用户包括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类用户包括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和用户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
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用户和所述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
基于所述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包括:
确定多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根据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与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满足预设条件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二课后服务,所述第二课后服务与所述第一课后服务不相同;
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用户和所述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包括:
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和任意一个第二用户,计算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该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
根据所述关联度和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
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用户年龄、用户学习成绩、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
所述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年龄关联度、所述学习成绩关联度、所述家长关联度、所述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和所述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中,若只有一个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若存在两个以上的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且存在着关联度小于预设关联度的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二关联关系;若全部的关联度均大于预设的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
所述基于所述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包括:
针对任意一个第二用户,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且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和/或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第二课后服务中,与该第二用户的年龄匹配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后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与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包括:
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判断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是否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
若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将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
若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不属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确定出与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将与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的关联性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后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该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包括:
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年龄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年龄之间的年龄差值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年龄关联度;
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学习成绩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学习成绩之间的用户学习成绩差值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学习成绩关联度;
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之间的文化程度差异确定家长关联度;
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和该第二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
根据该第一用户的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和该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后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课后服务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以及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
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若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中,任意一个课后服务的效果满足预设效果,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中删除该课后服务,并为该第一用户增加新的课后服务;
根据所述用户关联关系和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的反馈结果,更新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课后服务。
5.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和第二类用户的信息;所述第一类用户包括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类用户包括不具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多个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和用户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类用户的信息包括: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类用户和所述第二类用户的用户关联关系;基于所述用户关联关系,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确定多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根据所述频次最高的课后服务需求与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课后服务需求确定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需求中频次满足预设条件的课后服务需求对应的课后服务确定为第二课后服务,所述第二课后服务与所述第一课后服务不相同;
针对任意一个第一用户和任意一个第二用户,计算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和该第二用户对应的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关联度;
根据所述关联度和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用户和该第二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
用户特征信息包括:用户年龄、用户学习成绩、用户家长的文化程度、用户的课后服务经历、用户的课后服务反馈结果;
所述预设的关联度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年龄关联度、所述学习成绩关联度、所述家长关联度、所述课后服务经历关联度和所述课后服务反馈结果关联度中,若只有一个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若存在两个以上的关联度大于预设关联度,且存在着关联度小于预设关联度的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二关联关系;若全部的关联度均大于预设的关联度,则所述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
针对任意一个第二用户,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且将与该第二用户的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和/或第二关联关系的第一用户对应第二课后服务中,与该第二用户的年龄匹配的课后服务确定为该第二用户对应的课后服务;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不相同。
CN202111094145.9A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902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4145.9A CN113902596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4145.9A CN113902596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2596A CN113902596A (zh) 2022-01-07
CN113902596B true CN113902596B (zh) 2022-06-14

Family

ID=79028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4145.9A Active CN113902596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2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4633B (zh) * 2022-07-21 2023-04-11 维迈科建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网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6068B (zh) * 2014-09-26 2019-06-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以及人体生物特征数据与账号的关联方法、装置
CN104933172A (zh) * 2015-06-30 2015-09-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搜索行为的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5307031B (zh) * 2015-10-21 2019-06-28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信息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7492000A (zh) * 2016-06-13 2017-12-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WO2018059025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6658161B (zh) * 2016-12-31 2020-05-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基于连接关系的机顶盒信息推送方法和机顶盒
CN107688984A (zh) * 2017-07-27 2018-02-13 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182626B (zh) * 2017-12-28 2022-03-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推送方法、信息采集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42235A (zh) * 2018-07-04 2019-01-18 江苏寓见旅行社有限公司 基于人际关系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310019B (zh) * 2018-12-11 2023-10-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信息推荐方法、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105291B (zh) * 2019-11-29 2022-07-12 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推荐策略数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5186241A (zh) * 2020-02-17 2022-10-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创建关联关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61084A (zh) * 2021-01-28 2021-05-28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3450A (zh) * 2021-03-26 2021-06-01 深圳市大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机械控制系统的图标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2596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6087B2 (en)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education support program, education support method, and education support apparatus
Okello-Obura et al.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LIS postgraduate students at Makerere University, Uganda
CN111628876B (zh) 建立群组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Karbhari et al. Recommendation system using content filtering: A case study for college campus placement
US20140342325A1 (en)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 curriculum tailored for a particular employment position
CN113902596B (zh) 一种利用信息匹配的课后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14860791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资源推荐方法
CN111932414A (zh) 一种培训管理系统及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4050243A (zh) 一种将搜索与社交相结合的网络搜索方法及其系统
CN109584127B (zh) 一种用于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929169A (zh) 基于改进Canopy聚类协同过滤算法的职位推荐方法
US2006025357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an electronic mentoring program
JP2002108201A (ja) 通信教育システム
CN107862639B (zh) 一种教务管理系统中的项目统计方法
KR101245824B1 (ko) 학습 정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16483948B (zh) 基于云计算的SaaS运维管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10650B (zh) 案例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lves et 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diated by the google classroom tool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rivedi et al. Prediction of Intention to Use Social Media in Online Blended Learning Using Two Step Hybrid Feature Selection and Improved SVM Stacked Model
Nyamboga et al. Experiences i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t Egerton University Library, Njoro-Kenya
Li et al. An Integrated Customer Knowledge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English Teaching Training
CN114510628A (zh) 一种中小学学科学习资源的推送方法及系统
Mohammed et al. Use of library’s internet facilities by Teachers of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s Basawa District in Sabon Gari Local Government Area of Kaduna State
Zahari et al. An Identification of Software Requirement for Web Based Judging System
Junaedi et al. Development of Participation-Collaboration-Based Football Community Media in Indonesia: Issues and Conditions in Editorial Ro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e Fan

Inventor after: Chen Xiuying

Inventor before: He F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