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0214B - 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0214B
CN113900214B CN202110684814.1A CN202110684814A CN113900214B CN 113900214 B CN113900214 B CN 113900214B CN 202110684814 A CN202110684814 A CN 202110684814A CN 113900214 B CN113900214 B CN 113900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unit
axis
movable body
fixed body
bear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48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0214A (zh
Inventor
新井努
须江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418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9529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00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0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02B7/18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for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具备反射部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大幅位移的光学单元。光学单元(1)具备:使入射光束从来自外部的入射方向(D1)向朝向摄像元件(103a)的反射方向(D2)反射的反射部(10);具备反射部(10)的可动体(220);固定体(210);使可动体(220)能够相对于固定体(210)运动的可动机构;具备将可动体(220)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线(A1)摆动的第一支承部(240a)的万向架机构(240);以及将万向架机构(240)支承为能够绕与第一轴线(A1)方向交叉的第二轴线(A2)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的轴承机构(250)。

Description

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各种光学单元。其中,使用一种能够使具备使来自外部的入射光束朝向摄像元件反射的反射部的可动体能够相对于固定体运动的光学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学单元,其利用板簧支承具备作为反射部的棱镜的可动体,使该棱镜能够相对于固定体运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CN107357026A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使具备反射部的可动体能够相对于固定体运动的结构的光学单元中,理想的是,使具备反射部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大幅位移。这是因为能够有效地消除例如手抖动。但是,在使具备反射部的可动体能够相对于固定体运动的结构的现有光学单元中,有时难以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大幅位移。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光学单元中,虽然当降低板簧的强度时,能够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大幅位移,但是存在当降低板簧的强度时,可动体变得容易振动并且光学单元的驱动频率和可动体的共振频率接近的情况等。因此,难以采用强度低的板簧。另外,作为使具备反射部的可动体能够相对于固定体运动的结构,有使透镜相对于反射部移位的结构、使反射部仅以一个轴摆动的结构,但在这样的结构中,难以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大幅位移。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具备反射部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大幅位移的光学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使入射光束从来自外部的入射方向向朝向摄像元件的反射方向反射;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所述反射部;固定体;可动机构,所述可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运动;万向架机构,所述万向架机构具备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线摆动的第一支承部;以及轴承机构,所述轴承机构将所述万向架机构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交叉的第二轴线摆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具备将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线摆动的第一支承部的万向架机构;以及将所述万向架机构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能够绕与第一轴线的方向交叉的第二轴线摆动的轴承机构。通过在这样的万向架机构和轴承机构中具备用双轴将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摆动(旋转)的结构,可以使具备反射部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大幅位移。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所述万向架机构配置为使得所述可动体能够以与沿着所述反射方向的滚动轴交叉的俯仰轴为基准摆动,所述轴承机构配置为使得所述万向架机构能够以与所述滚动轴交叉并且还与所述俯仰轴交叉的偏转轴为基准摆动。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以俯仰轴及偏转轴为摆动轴大幅位移。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可动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可动体上的磁体和设置于所述固定体的与所述磁体对置的位置的线圈。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地形成可动机构,能够抑制与线圈连接的电缆等妨碍可动体的可动。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可动机构作为所述磁体具有设置于所述可动体的所述反射方向侧的第一磁体和设置于所述可动体的两方的与所述反射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侧的比所述第一磁体小的第二磁体。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可动机构的性能伴随将光学单元在入射方向上形成得较薄而降低。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万向架机构具有沿着所述第二轴线的支轴,所述轴承机构的内圈固定至所述支轴,外圈固定至形成在所述固定体上的外壳,所述固定体具有将所述支轴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按压到所述外壳上的预压产生部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且便宜的结构对轴承机构有效地赋予预压。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预压产生部件是弹性部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且廉价地构成预压产生部件。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弹性部件是板簧。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增加结构部件简单且廉价地构成预压产生部件。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板簧以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以设置于另一端部的接触部将所述支轴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按压到所述外壳。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对旋转轴上的一个点施加预压,即使施加较强的预压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滑动阻力。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板簧以多个方向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以设置于与所述多个方向的端部不同的位置的接触部将所述支轴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按压到所述外壳。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以对轴承机构赋予较强预压,并且即使施加所需的较强的预压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滑动阻力。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接触部具有凸部,所述支轴以平面或曲率小于所述凸部的曲率的凹部与所述接触部接触。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以对旋转轴上的一个点赋予预压,即使发生基于轴承机构的部件精度等的轴承的中心偏移等,也能够抑制施加多余的负载。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支轴具有凸部,所述接触部以平面或曲率小于所述凸部的曲率的凹部与所述凸部接触。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以对旋转轴上的一个点赋予预压,即使发生基于轴承机构的部件精度等的轴承的中心偏移等,也能够抑制施加多余的负载。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单元能够使具备反射部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大幅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智能手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轴承机构及轴承机构安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轴承机构安装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中的与图7及图8不同的轴承机构及轴承机构安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单元中的与图7及图8、以及图9不同的轴承机构安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轴承机构安装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2是通常使用的轴承机构及轴承机构安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与图12的轴承机构及轴承机构安装部不同的、通常使用的轴承机构及轴承机构安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学单元;10…棱镜(反射部);10a…反射面;30…螺旋弹簧;31…止动块;100…智能手机;101…透镜;102…透镜;103…基板;103a…摄像元件;104…照相机;200…反射单元;210…固定体;211a…线圈(可动机构);211b…线圈(可动机构);212…固定框;212a…肩部分;212b…轴承机构安装部;213…FFC;214…卡合部;220…可动体;221a…磁体(第一磁体;可动机构);221b…磁体(第二磁体;可动机构);222…保持架框;230…保持机构(可动机构);240…万向架机构;240a…第一支承部;240b…支轴;240c…框架部;250…轴承机构(可动机构);2100…板簧(预压产生部件;弹性部件);2100a…凸部(接触部);2100b…平面部(接触部);2101…外壳;2102…端部;2103…端部;2104…位置;2105…端部;2400…底部(端部);2400a…平面部;2400b…凸部;2501…内圈;2501a…槽;2502…外圈;2502a…槽;2503…球体;A1…第一轴线;A2…第二轴线;B…突部;C…孔部;D1…入射方向;D2…反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X轴、Y轴及Z轴是分别正交的方向,将沿+X方向及-X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侧视图,将沿+Y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俯视图,将沿-Y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仰视图,将沿+Z方向观察的图设为后视图,将沿-Z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主视图。此外,+Y方向与来自外部的光束的入射方向D1相对应。
<具备光学单元的装置的概略>
图1是作为具备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智能手机100的示意性立体图。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能够优选地在智能手机100中使用。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能够构成为薄型,能够将智能手机100的Y轴方向上的厚度构成得较薄。但是,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不限于智能手机100,且没有特别限定,还能够应用于照相机、录像机等各种装置。
如图1所示,智能手机100具备入射光束的透镜101。在智能手机100中的透镜101的内部具备光学单元1。智能手机100是能够经由透镜101从外部沿入射方向D1入射光束,并基于入射光束拍摄被摄体像的结构。
<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具有:具有作为反射部的棱镜10的反射单元200;以及具有设置有摄像元件103a的基板103和透镜102的照相机104。反射单元200经由透镜101从外部沿入射方向D1入射光束,利用棱镜10的反射面10a将入射光束向朝向摄像元件103a的反射方向D2反射。此外,本实施例的反射单元200具备棱镜10作为反射部,但反射部的结构不限于棱镜10,也可以是具备镜子作为反射部的结构等。
<反射单元的结构>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的反射单元200的内部结构等的主视图。另外,图4是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的反射单元200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从与图4相同的方向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的反射单元200的剖视图。此外,图6是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的反射单元2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反射单元200具备固定体210、具备棱镜10的可动体220、万向架机构240以及轴承机构250。
<关于万向架机构>
作为反射单元200的结构,首先,对万向架机构24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万向架机构”是指能够在相对于进行卡合的被卡合物(在本实施例中,为可动体220)的卡合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保持机构230)绕轴线摆动(旋转)的结构。因此,以固定在相对于进行卡合的被卡合物的卡合部分上且本身变形为前提的“板簧”不对应于本发明的“万向架机构”。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万向架机构240具备将可动体220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线A1摆动的第一支承部240a。另外,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在可动体220上设置有与第一支承部240a卡合的卡合部214。而且,由第一支承部240a和卡合部214构成将可动体220保持为能够相对于万向架机构240摆动的保持机构230。详细地说,如图5及图6所示,两个卡合部214均朝向外侧设置有球状的突部B,在对应的每个第一支承部240a设置有接收该突部B的以球面状凹陷的凹部C。通过像这样设为具备具有球状的部件和接收该球状的部件的接收部件的结构的保持机构230的结构,能够减少滑动摩擦,可以以较低的电力消耗使可动体220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此外,作为接收球状的部件的接收部件,除了以球面状凹陷的凹部以外,也可以设为圆形的孔部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如图3、图5及图6所示,万向架机构240具有第一支承部240a设置于两端部分并且平行于X轴Z轴平面的棒状的框架部240c。而且,在棒状的框架部240c的中央部分,设置有与轴承机构250连接的圆柱状的支轴240b。
<关于轴承机构>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从Y轴方向观察(俯视),轴承机构250呈环状,在中央部设置有插入并支承支轴240b的插入口,在该插入口的周围以环状排列设置有未图示的多个球体。而且,轴承机构250固定在设置于图5及图6所示的固定体210的固定框212上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
支轴240b插入到固定在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的轴承机构250的插入口250a的万向架机构240能够以其插入方向即Y轴方向为摆动轴(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旋转)。换句话说,万向架机构240能够绕沿着Y轴方向(与第一轴线A1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轴线A2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
这样,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具备:具备将可动体220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线A1摆动的第一支承部240a的万向架机构240;以及将万向架机构240支承为能够绕与第一轴线A1方向交叉的第二轴线A2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的轴承机构250。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通过具备这样的在万向架机构240和轴承机构250中用双轴将可动体220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210能够摆动(能够旋转)的结构,可以使具备棱镜10的可动体220相对于固定体210大幅位移。另外,通过设为具备万向架机构240的结构,能够将可动体220相对于固定体210保持在浮动的状态,所以抗冲击能力变强。
另外,作为可以使具备棱镜10的可动体220相对于固定体210大幅位移的结构,可考虑通过万向架机构240用交叉的双轴将可动体2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的结构。但是,当要形成较薄的光学单元1时,如果设为通过万向架机构240用交叉的双轴将可动体2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的结构,则有时难以构成由线圈和磁体构成的磁路。这是因为线圈、磁体的配置空间变小。但是,通过像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那样,设为通过万向架机构240用一个轴将可动体2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通过轴承机构250用另一个轴将可动体2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210摆动的结构,容易确保线圈、磁体的配置空间,即使在要形成较薄的光学单元1的情况下,也容易构成磁路。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万向架机构240配置为使得可动体220能够以与沿着反射方向D2(-Z方向)的滚动轴(Z轴)交叉的俯仰轴(X轴)为基准摆动,并且轴承机构250配置为使得万向架机构240能够以与滚动轴交叉并且还与俯仰轴交叉的偏转轴(Y轴)为基准摆动。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可动体220相对于固定体210以俯仰轴及偏转轴为摆动轴大幅位移。另外,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如图3所示,可以使正面视时的固定框212上的肩部分212a凹陷,以将该部分形成得较薄。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万向架机构240的摆动轴即第一轴线A1沿着俯仰轴方向(X轴方向),轴承机构250的摆动轴即第二轴线A2沿着偏转轴方向(Y轴方向)。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根据万向架机构240及轴承机构250的结构,万向架机构240对可动体220的保持方向及轴承机构250对万向架机构240的保持方向也可以偏离可动体220通过万向架机构240而摆动的摆动轴方向及万向架机构240通过轴承机构250而摆动的摆动轴方向。换句话说,第一轴线A1及第二轴线A2也可以是偏离俯仰轴方向(X轴方向)及偏转轴方向(Y轴方向)的方向。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变更轴承机构250的位置,设为如下结构等:将万向架机构240配置为与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同样,使可动体220能够以与沿着反射方向D2的滚动轴交叉的俯仰轴为基准摆动,将轴承机构250配置为万向架机构240能够以滚动轴为基准摆动。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可动体220相对于固定体210以俯仰轴及偏转轴为摆动轴大幅位移,并且能够使俯视时固定框212上的肩部分凹陷以形成得较薄。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万向架机构240具有设置有第一支承部240a并且平行于X轴Z轴平面的棒状的框架部240c。而且,在框架部240c的两端部具有臂状的第一支承部240a。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变得容易调整臂状的第一支承部240a相对于框架部240c的配置,能够简单地减低万向架机构240制造公差的影响。
<关于可动体的驱动机构>
作为反射单元200的结构,下面,对可动体220的驱动机构进行说明。如图5及图6所示,除了棱镜10及卡合部214以外,可动体220在保持架框222上具备磁体221a及221b。磁体221a设置于比棱镜10靠+Z方向侧(反射方向D2上的后方侧)的位置,磁体221b设置于比棱镜10靠+X方向侧及-X方向侧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4~图6所示,固定体210在固定框212上具备与FFC(柔性扁平电缆)213电连接的线圈211a及211b。线圈211a设置于与磁体221a对置的位置,线圈211b设置于与磁体221b对置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线圈211a及211b作为一个例子构成为绕组线圈,但也可以是将线圈作为图案设在基板配线内的图案基板(线圈基板)。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通过使电流流过线圈211a及211b,可以改变可动体220相对于固定体210的位置。而且,由磁体221a及221b、线圈211a及211b、保持机构230、轴承机构250构成使可动体220能够相对于固定体210运动的可动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使可动体220能够相对于固定体210运动的可动机构具有设置于可动体220上的磁体221a及221b和设置于固定体210的与磁体221a及221b对置的位置的线圈211a及211b。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地形成可动机构,抑制作为与线圈211a及211b连接的电缆的FFC213等妨碍可动体220的可动。
在此,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可动机构具有相对于棱镜10设置于可动体220的反射方向D2上的后方侧的一个第一磁体221a和相对于棱镜10设置于可动体220的两方的与反射方向D2交叉的交叉方向侧的比第一磁体221a小的共计两个第二磁体221b。第二磁体221b比第一磁体221a小是因为能够配置第二磁体221b的空间较小。此外,固定体210具有与一个第一磁体221a对应的一个线圈211a和与两个第二磁体221b对应的两个线圈211b。如果只将一个磁体减小,则存在可动机构的性能降低的风险,而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通过设为设置两个第二磁体221b的结构,抑制了可动机构的性能伴随将光学单元1在入射方向D1上形成得较薄而降低。
在此,下面,参照图7及图8、以及作为目前使用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的参考例的图12及图13,对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的详情进行说明。首先,对图12表示的现有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2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为如下结构:用收容于外壳2101中的两个轴承机构250将收容于螺旋弹簧收容部2110的螺旋弹簧30夹住,在两个轴承机构250的两外侧设置止动块31,并用螺旋弹簧30的弹力将两个轴承机构250中的每一个朝向止动块31按压,由此,能够沿图中的方向F对轴承机构250赋予预压。在此,两个轴承机构250都是与本实施例的轴承机构250同样的结构,内圈2501通过粘接固定于支轴240b,外圈2502通过压入或铆接来固定到形成在固定体210上的外壳2101。在此,在内圈2501和外圈2502之间配置有多个球体2503。在内圈2501的与球体2503的接触面形成有圆周状的槽2501a,在外圈2502的与球体2503的接触面形成有圆周状的槽2502a。球体2503能够在与槽2501a及槽2502a对置的位置环绕转动。
但是,由于图12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是用两个轴承机构250将螺旋弹簧30夹住的结构,所以容易大型化且结构变得复杂。于是,像图13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那样,有一种使用一个轴承机构250的结构。下面,对图13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进行说明。
图13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为如下结构:通过使用收容于螺旋弹簧收容部2110的螺旋弹簧30按压轴承机构250的端部,能够沿图中的方向F对轴承机构250赋予预压。但是,图13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由于螺旋弹簧30与螺旋弹簧收容部2110、支轴240b摩擦,所以产生滑动阻力,不能对轴承机构250有效地赋予预压。此外,关于图13所示的轴承机构250的结构、以及内圈2501和支轴240b的固定方法及外圈2502和外壳2101的固定方法,与图12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是一样的,所以省略它们的说明。
另一方面,图7及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具备作为沿图7中的方向F按压支轴240b的底部2400的预压产生部件的板簧2100。这样,通过设为按压支轴240b的底部2400的结构,能够抑制预压产生部件与收容部、支轴240b摩擦,能够向轴承机构250有效地赋予预压。此外,关于图7及图8所示的轴承机构250的结构、以及内圈2501和支轴240b的固定方法及外圈2502和外壳2101的固定方法,与图12及图13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是一样的,所以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此,总之,在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中,万向架机构240具有沿着第二轴线A2的支轴240b,轴承机构250的内圈2501固定到支轴240b上,外圈2502固定到形成于固定体210的外壳2101上。此外,固定体210具有作为将支轴240b的端部即底部2400沿着第二轴线A2按压到外壳2101的预压产生部件的板簧2100。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是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用简单并且廉价的结构有效地对轴承机构250赋予预压。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预压产生部件是作为弹性部件的板簧2100。换句话说,不增加新的结构部件,而是将固定体210的一部分作为预压产生部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例如不必新准备螺旋弹簧等增加结构部件就能够简单并且便宜地构成预压产生部件。
此外,如上所述,支轴240b呈圆柱状,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支轴240b呈内部具有空洞的圆筒状,在底部2400具有平面部2400a。此外,如图7所示,板簧2100上的作为相对于支轴240b的接触部的凸部2100a与平面部2400a接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底部2400具有平面部2400a,但也可以在底部2400具备曲率小于凸部2100a的曲率的凹部。这样,接触部具有凸部2100a,通过构成为支轴240b以平面或曲率小于凸部2100a的曲率的凹部与凸部2100a接触,可以向旋转轴上的一个点赋予预压,即使发生基于轴承机构250的部件精度等的轴承的中心偏移等,也能够抑制施加多余的负载。
下面,参照图9对与图7及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不同的结构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进行说明。在此,图9是与图7相对应的图。此外,除了下面说明的部位以外,图9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是与图7及图8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同样的结构,具有与图7及图8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同样的特征。
在具备图9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的光学单元中,支轴240b具有凸部2400b,板簧2100上的与支轴240b的接触部具有平面部2100b。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与支轴240b的接触部具有平面部2100b,但也可以在该接触部具备曲率小于凸部2400b的曲率的凹部。这样,支轴240b具有凸部2400b,通过设为与支轴240b的接触部以平面或曲率小于凸部2400b的曲率的凹部与凸部2400b接触的结构,可以对旋转轴上的一个点赋予预压,即使发生基于轴承机构250的部件精度等的轴承的中心偏移等,也能够抑制施加多余的负载。
在图7及图8所示的光学单元1以及图9所示的光学单元1中,板簧2100均为以一端部2102固定于固定体210,以设置于另一端部2105的接触部将支轴240b的端部即底部2400沿着第二轴线A2按压到外壳2101的结构。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以对轴承机构250赋予不过强的预压。另外,可以对旋转轴上的一个点施加预压,即使施加强的预压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滑动阻力。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0及图11对与图7及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还有图9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不同的结构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进行说明。在此,图10是与图7相对应的图,图11是与图8相对应的图。此外,除了以下说明的部位以外,图10及图11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是与图7及图8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以及图9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同样的结构,具有与图7及图8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以及图9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同样的特征。
在具备图10及图11所示的轴承机构安装部212b的光学单元中,板簧2100为如下结构:以多个方向的端部2102及2103固定于固定体210,以作为设置于与多个方向的端部2102及2103不同的位置2104的接触部的凸部2100a将支轴240b的端部即底部2400沿着第二轴线A2按压到外壳2101。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以向轴承机构250赋予较强的预压,并且即使施加所需的较强的预压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滑动阻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端部2102及2103两个部位固定于固定体210,但也可以以三个以上部位固定于固定体210。
此外,如图7及图9所示,在图7及图8所示的轴承机构250以及图9所示的轴承机构250中,不仅沿方向F,而且也沿相对于方向F倾斜地偏离的方向对轴承机构250施加了预压。另一方面,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轴承机构250中,仅在方向F上施加预压。因此,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轴承机构250中,有效地施加预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多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发明内容栏中记载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其技术特征在说明书中未被描述为必须的特征,则可以适当地删除。

Claims (9)

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使入射光束从来自外部的入射方向向朝向摄像元件的反射方向反射;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所述反射部;
固定体;
可动机构,所述可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运动;
万向架机构,所述万向架机构具备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线摆动的第一支承部;以及
轴承机构,所述轴承机构将所述万向架机构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交叉的第二轴线摆动,
所述可动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可动体的磁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体的与所述磁体对置的位置的线圈,
所述可动机构作为所述磁体具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于所述反射部设置于所述可动体的所述反射方向上的后方侧,所述第二磁体相对于所述反射部设置于所述可动体的两方的与所述反射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侧,且比所述第一磁体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架机构配置为使得所述可动体能够以俯仰轴为基准摆动,所述俯仰轴与沿着所述反射方向的滚动轴交叉,
所述轴承机构配置为使得所述万向架机构能够以偏转轴为基准摆动,所述偏转轴与所述滚动轴交叉并且还与所述俯仰轴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架机构具有沿着所述第二轴线的支轴,
所述轴承机构的内圈固定至所述支轴,外圈固定至形成在所述固定体上的外壳,
所述固定体具有将所述支轴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按压到所述外壳上的预压产生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压产生部件是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是板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以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以设置于另一端部的接触部将所述支轴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按压到所述外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以多个方向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以设置于与所述多个方向的端部不同的位置的接触部将所述支轴的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轴线按压到所述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凸部,
所述支轴以平面或曲率小于所述凸部的曲率的凹部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轴具有凸部,
所述接触部以平面或曲率小于所述凸部的曲率的凹部与所述凸部接触。
CN202110684814.1A 2020-06-22 2021-06-21 光学单元 Active CN1139002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6996 2020-06-22
JP2020-106996 2020-06-22
JP2020-141808 2020-08-25
JP2020141808A JP7495298B2 (ja) 2020-06-22 2020-08-25 光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214A CN113900214A (zh) 2022-01-07
CN113900214B true CN113900214B (zh) 2023-11-17

Family

ID=79023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4814.1A Active CN113900214B (zh) 2020-06-22 2021-06-21 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7826B2 (zh)
CN (1) CN1139002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4215A (zh) * 2022-02-17 2022-11-1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构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203A (zh) * 2006-09-29 2008-05-21 富士能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单元、图像抖动校正装置、摄影装置及便携设备
JP2018077395A (ja) * 2016-11-10 2018-05-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8073011A (zh) * 2016-11-10 2018-05-2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693680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8180506A (ja) * 2017-04-12 2018-11-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3軸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9200270A (ja) * 2018-05-15 2019-11-2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7026A (zh) 2016-05-10 2017-11-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系统
JP7066982B2 (ja) * 2017-05-30 2022-05-1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203A (zh) * 2006-09-29 2008-05-21 富士能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单元、图像抖动校正装置、摄影装置及便携设备
JP2018077395A (ja) * 2016-11-10 2018-05-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8073011A (zh) * 2016-11-10 2018-05-2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693680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8180506A (ja) * 2017-04-12 2018-11-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3軸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9200270A (ja) * 2018-05-15 2019-11-2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214A (zh) 2022-01-07
US20210396954A1 (en) 2021-12-23
US11927826B2 (en)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33622A1 (en) Camera device having hand-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US963526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US11372260B2 (en) Camera device having hand-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JP5090410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
JP2019015846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216052393U (zh) 光学单元
JP2019086680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3900214B (zh) 光学单元
CN217385951U (zh) 光学单元及智能手机
US11215900B2 (en)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18097313A (ja) 揺動型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217385953U (zh) 光学单元和智能手机
JP7237744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20220082851A1 (en) Optical unit
JP7495298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5447501B2 (ja) 駆動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9150922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撮像機器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JP4262769B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撮像機器、及び電子機器
CN113204152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2001931A (ja) 光学ユニット
CN114355552A (zh) 光学单元
CN113900215B (zh) 光学单元
CN219202100U (zh) 光学单元
KR102642909B1 (ko) 센서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0370322Y1 (ko) 카메라 자동초점조절용 액튜에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