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8851A -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8851A
CN113898851A CN202111478155.2A CN202111478155A CN113898851A CN 113898851 A CN113898851 A CN 113898851A CN 202111478155 A CN202111478155 A CN 202111478155A CN 113898851 A CN113898851 A CN 113898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 plate
supporting plate
support
fol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81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8851B (zh
Inventor
吴崚
霍国亮
唐奉
杨德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81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88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8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8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8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885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7536 priority patent/WO2023103494A1/zh
Priority to EP22868458.5A priority patent/EP4215794A4/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16M11/38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by folding, e.g. pivoting or scissors tong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1Allowing quick release of th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007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omprising means allowing pivoting adjus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05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integral with the apparatus or articles to be suppor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27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input arrangement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of a compu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2Locking means
    • F16M2200/021Locking means for rotational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2Locking means
    • F16M2200/021Locking means for rotational movement
    • F16M2200/022Locking means for rotational movement by fri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2200/00Details of stands or supports
    • F16M2200/02Locking means
    • F16M2200/021Locking means for rotational movement
    • F16M2200/024Locking means for rotational movement by positive interaction, e.g. male-female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可折叠支架的底板与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卡持部安装于第一支撑板,并可相对第一支撑板滑动。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卡持部卡持第二转动部以锁持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相对底板转动,以使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呈夹角设置,卡持部与第二转动部解锁并与第一转动部卡持,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定位在呈夹角设置的状态,且第二转动部的解锁使第二支撑板可以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至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呈夹角设置。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支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支架开合异常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由于其便携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可折叠支架用于放置平板电脑或手机,可便于人们更方便地的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现有的转轴式可折叠支架主要依靠主副转轴扭力的不同来实现支架的开合。然而,可折叠支架在不断开合过程中会造成转轴自身扭力的衰减,从而会导致开合异常。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支架开合异常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底板、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卡持部。底板与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一侧;并且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一支撑板的相对两侧。卡持部安装于第一支撑板,并可相对第一支撑板滑动。
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并排且均层叠于底板,卡持部卡持第二转动部以锁持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同时相对底板转动,以使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呈夹角设置,卡持部与第二转动部解锁并与第一转动部卡持。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定位在呈夹角设置的状态,且第二转动部的解锁使第二支撑板可以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至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呈夹角设置,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卡持部卡持第二转动部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被限位并保持相对不动,转动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可共同相对底板转动;卡持部卡持第一转动部时,第一支撑板和底板被限位并保持相对不动,转动第二支撑板时,第二支撑板可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通过设置卡持部对第一转动部或第二转动部进行卡持固定,从而可以保证可折叠支架的开合逻辑正常,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背向底板的表面为外表面,第二转动部解锁,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转动部可以相对第一支撑板往复转动,且第二支撑板可与第一支撑板定位在一支撑角,支撑角为第二支撑板与外表面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转动第二支撑板带动第二转动部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支撑角的角度。当移动终端位于第二支撑板时,可以实现调整用户观看角度的作用,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卡持部包括卡持体和弹性体,卡持部安装于第一支撑板,弹性体连接卡持体和第一支撑板,且卡持体可相对第一支撑板滑动。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弹性体处于预压缩状态,且弹性体具有朝向第一转动部方向弹性张开的趋势。
本实施例中,当可折叠支架从闭合状态变换到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转动第一支撑板,使第一支撑板相对底板转动,卡持体受到朝向第一转动部方向的力,卡持体在弹性体的伸长作用下,朝向第一转动部方向滑动,进而使卡持部卡持第一转动部。
一种实施方式中,卡持部包括两个弹性体。两个弹性体分别连接于卡持体相对两侧,且卡持体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弹性体远离卡持体的端部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弹性体的预压缩回弹力使卡持体可以沿第一支撑板向第一转动部滑动,以使卡持体与第一转动部卡持,卡持体可以沿第一支撑板向第二转动部滑动,以使卡持体与第二转动部卡持,并卡持体滑动时压缩弹性体。
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持体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即可使卡持体朝向第一转动部方向移动或朝向第二转动部方向,以实现对第一转动部或第二转动部的卡持。并且,通过弹性体的弹性力即可带动卡持体移动,当可折叠支架从闭合状态变换到半展开状态时,弹性体可带动卡持体朝向第一转动部方向移动,以实现对第一转动部卡持。
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体为曲形条状的弹片或者弹簧,弹性体长度延伸方向与卡持体滑动方向相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弹性体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为与卡持体滑动方向相交,起到节约空间的作用。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底板固定连接,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板可绕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第一支撑板相对底板转动,卡持体与第一转轴卡持时,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定位在呈夹角设置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转轴,并通过第一转轴实现底板和第一支撑板的转动连接。卡持部可直接通过卡持第一转轴,以实现对第一支撑板和底板之间的限位,从而可以简化可折叠支架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包括锁持件,锁持件安装于第一转轴,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锁持件锁持第一转轴,以使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定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转动可带动第二转轴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以使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转轴,并通过第二转轴实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转动连接。卡持部可直接通过卡持第二转轴,以实现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限位,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可折叠支架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卡持体卡持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板可绕第一转轴转动;卡持体卡持第一转轴并释放第二转轴,第二支撑板可带动第二转轴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卡持体卡持第二转轴,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被限位并保持相对不动;同时,第一转轴解锁,转动第一支撑板或第二支撑板时,第一支撑板可绕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可共同相对底板转动,以调节第一支撑板和底板之间的角度。进而使可折叠支架可以顺利从闭合状态变换为半展开状态。
并且,通过卡持体卡持第一转轴,从而使第一支撑板和底板被限位并保持相对不动;同时,第二转轴解锁,转动第二支撑板,可带动第二转动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从而使第二支撑板可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以调节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角度。进而使可折叠支架可以顺利从呈夹角设置的状态变换为打开状态,或者从打开状态变换为呈夹角设置的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与卡持体朝向第一转轴的一端相对;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卡持体朝向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卡槽错位设置;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卡持体朝向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卡槽卡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转轴设置第一卡槽,当卡持体的一端位于第一卡槽内时,即可实现对第一转轴的卡持,从而实现对底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限位。当卡持体脱离第一卡槽时,第一转轴的解锁,第一支撑板可绕第一转轴转动,以使第一支撑板绕底板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设有第二卡槽,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卡持体朝向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二卡槽卡持;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第一支撑板与底板成夹角状态时,卡持体朝向第二转轴的一端脱离第二卡槽,并释放第二转轴。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转轴设置第二卡槽,当卡持体的一端位于第二卡槽内时,即可实现对第二转轴的卡持,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限位。当卡持体脱离第二卡槽时,第二转轴的解锁,转动第二支撑板可带动第二转轴绕第一支撑板转动,以使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包括凸块,凸块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与卡持体朝向第一转轴的一端相对;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凸块抵持卡持体;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凸块脱离卡持体。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转轴设置凸块,通过凸块抵持卡持体,使卡持体朝向第二转轴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二转轴的卡持。当凸块脱离卡持体时,卡持体朝向远离第二转轴方向移动,即可实现对第二转轴的解锁。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部包括合页,合页连接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并可相对第二转轴转动;在第一支撑板与底板定位在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合页将第二支撑板支撑于第一支撑板,以限制第二支撑板朝向底板方向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部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带动第二转轴相对第一固定板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相对第一固定板转动,进而使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并通过第二固定板相对第一固定板转动,进而使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从而可以增加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的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支架包括定位件,定位件安装于第二转动部,卡持部与第一转动部卡持,定位件用于将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一支撑板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支撑板绕第二转轴转动至打开状态时,此时,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定位件对第二支撑板进行定位,以阻止第二支撑板继续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防止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夹角。并且,通过设置定位件还可以对第二支撑板起到固定作用,可以使可折叠支架保持在打开状态。当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一支撑板转动至与第一支撑板平行时,定位件对第二支撑板进行定位,以阻止第二支撑板继续绕第二转轴转动,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保持平行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表面,表面上凹设有安装槽,卡持部收容于安装槽内,弹性体远离卡持体的端部与安装槽的槽侧壁固定,且卡持体可在安装槽内滑动以使弹性体产生弹性形变。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卡持部收容与安装槽内,从而可以减小可折叠支架的厚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终端和上述可折叠支架,移动终端安装于可折叠支架的第二支撑板。
本实施例中,当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时,可对本体起到支撑作用,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当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的体积小,以方便用户携带,并且本体位于底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可折叠支架对本体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支架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支架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支架在第三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可折叠支架中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可折叠支架中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中的卡持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可折叠支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支架100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支架100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支架100在第三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便于描述,将可折叠支架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可折叠支架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可折叠支架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图1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图3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
可折叠支架100用于承载平板电脑、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其中,第一种状态即为闭合状态,第二种状态即为半展开状态,第三种状态即为打开状态。
可折叠支架100包括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底板10、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卡持部50。底板10与第一支撑板20通过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0通过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0一侧;并且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位于第一支撑板20的相对两侧。卡持部50安装于第一支撑板20,并可相对第一支撑板20滑动。
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并排且均层叠于底板10,卡持部50卡持第二转动部以锁持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可同时相对底板10转动,以使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呈夹角设置的过程中,卡持部50与第二转动部解锁并滑动直至与第一转动部卡持,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定位在呈夹角设置的状态,且第二转动部的解锁使第二支撑板30可以相对第一支撑板20转动,至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呈夹角设置,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呈夹角设置的状态”即为半展开状态,也就是图2所示状态。
如图1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沿X方向并排设置,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均与底板10层叠设置。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体积小,方便收纳,便于携带,增加了可折叠支架100的实用性。如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平行,底板10与第一支撑板20呈夹角设置。如图3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呈夹角设置,底板10与第一支撑板20呈夹角设置。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支撑板30可用于放置平板电脑,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请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可折叠支架100中的底板1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底板10为矩形。底板10包括上表面11、下表面12、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相对设置,且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均与底板10的厚度方向垂直,即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均与Z方向垂直。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相对设置,且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的长度方向均与Y方向平行。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均连接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为曲面,第一侧面13用于与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3也可以是平面。底板10设有第一避让槽15。第一避让槽15凹设于第一侧面13。第一避让槽15贯穿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
请参阅图5,图5是图1所示可折叠支架100中的第一支撑板20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支撑板20包括第一本体21和第一轴套22。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设置第一参考面O。第一参考面O与X方向和Z方向平行,且第一支撑板20关于第一参考面O对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参考面O实际是不存在的。
第一本体21为矩形薄板,且第一本体21的长度与底板10的长度相等。当然,第一本体21与底板10的长度也可以允许有少量偏差(在公差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板20在Y方向的尺寸与底板10在Y方向的尺寸相同。第一本体21包括第一表面211、第二表面212、第三侧面213和第四侧面214。第一表面211与第二表面212相对设置,且在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均与Z方向垂直。第三侧面213与第四侧面214相对设置,且第三侧面213和第四侧面214的长度方向均与Y方向平行。第三侧面213和第四侧面214均连接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之间。
第一表面211凹设有安装槽23、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位于安装槽23的相对两侧并与安装槽23间隔设置。安装槽23包括第一侧壁231和第二侧壁232,第一侧壁231与第二侧壁232相对设置,且第一侧壁231和第二侧壁232均与X方向平行。安装槽23在X方向贯穿第三侧面213和第四侧面214。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3设于第一本体21在Y方向的中心,且安装槽23关于第一参考面O对称。安装槽23还设有贯穿第三侧面213和第四侧面214的开口,开口位于X方向上,并位于第一侧壁231与第二侧壁232的相对两端位置。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沿Y方向间隔设置,并对称设于安装槽23在Y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均位于第一表面211靠近第四侧面214的一端,并贯穿第四侧面214。
第一轴套22为中空的圆柱形。第一轴套22设有第一轴孔221,第一轴孔221在Y方向贯穿第一轴套22。第一轴套22还设有第二避让槽222,第二避让槽222位于第一轴套22的中部,且第二避让槽222将第一轴套22分隔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子轴套。第一轴套22与第三侧面213固定连接,并位于安装槽23朝向第三侧面213的开口位置,第一轴套22关于第一参考面O对称,第一轴孔221的轴线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三侧面213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套22的长度与安装槽23在Y方向的尺寸相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套22的长度与可以稍小于安装槽23在Y方向的尺寸。第一轴套22用于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二避让槽222用于避让卡持部50,以使卡持部50穿过第二避让槽222卡持与底板10连接的第一转动部。
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套22与第一本体21为一体成型件,以保证第一支撑板20结构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套22与第一本体21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6,图6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一连接部即为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为圆柱杆体,其设有第一卡槽411。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411位于第一转轴41的中部。第一卡槽411用于与卡持部50卡合。第一转轴41的长度与底板10的长度及第一支撑板20的长度相同。也就是第一转轴41在Y方向的尺寸、第一支撑板20在Y方向尺寸以及底板10在Y方向的尺寸均相同。当然,第一转轴41的长度也可以稍小于底板10的长度和第一支撑板20的长度。第一转轴41与底板10固定连接,与第一支撑板20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板20可绕第一转轴41转动,以使第一支撑板20相对底板10转动。
第一支撑板20通过第一转轴41与底板10转动连接,第一转轴41装于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轴套22的第一轴孔221内,且两端伸出第一轴套22,第一转轴41上的第一卡槽411与第一轴套22的第二避让槽222相对,并从第二避让槽222露出,用于与卡持部50卡持。第一转轴41与第一轴套22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41伸出第一轴套22的两端的外周面均与底板10的第一侧面13固定连接,同时,第一轴套22位于第一避让槽15内。第一轴套22可绕第一转轴4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0绕第一转轴41转动,以使第一支撑板20相对底板10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套22为圆筒,第二避让槽222将第一轴套22分为两段。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避让槽222也可以占第一轴套22外周缘的一半,或者第二避让槽222占第一轴套22外周缘的四分之一。只要能保证在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半展开状态时,第一卡槽411可以通过第二避让槽222露出,以使卡持部50能够卡持第一转轴41即可。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避让槽15,可以为第一轴套22的转动提供避让空间。
请一并参阅图1,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层叠设置。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表面211与底板10的上表面11相对设置。当然,第一表面211也可以与上表面11接触。
逆时针ω1转动第一支撑板20,使第一轴套22绕第一转轴41逆时针ω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0绕第一转轴41逆时针ω1转动。第一支撑板20朝向远离底板10方向运动,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呈夹角设置,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或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或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小于或等于90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为45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也可以是30度,或者60度,或者70度。
请一并参阅图2,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顺时针ω2转动第一支撑板20,使第一轴套22绕第一转轴41顺时针ω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0绕第一转轴41顺时针ω2转动。第一支撑板20朝向靠近底板10方向运动,直至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层叠设置,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回到闭合状态(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支撑板20绕第一转轴41顺时针ω2转动或逆时针ω1转动,即可使第一支撑板20靠着靠近或远离底板10方向运动,以使第一支撑板20相对底板10闭合或打开;与此同时,第一支撑板20会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支撑板30一并相对底板10转动,而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的角度可通过第二转动部调节。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还包括锁持件(图未示),锁持件安装于第一转轴41。锁持件用于锁持第一转轴41,进而锁持第一支撑板20,以使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定位。具体的,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锁持件锁持第一转轴41,从而阻止第一支撑板20绕第一转轴41转动,使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的夹角始终保持在第一夹角α。
请参阅图7,图7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二支撑板30包括第二本体31和第二轴套32。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设置第二参考面P。第二参考面P与X方向和Z方向平行,且第二支撑板30关于第二参考面P对称。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参考面P实际是不存在的。
第二本体31为矩形薄板,且第二本体31的长度与第一本体21的长度相等。当然,第二本体31与第一本体21的长度也可以允许有少量偏差(在公差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二支撑板30在Y方向的尺寸与第一支撑板20在Y方向的尺寸相同。第二本体31包括第三表面311、第四表面312、第五侧面315和第六侧面314。第三表面311和第四表面312相对设置,且在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表面311和第四表面312均与Z方向垂直。第五侧面315和第六侧面314相对设置,且第五侧面315和第六侧面314的长度方向均与Y方向平行。第五侧面315和第六侧面314均连接第三表面311和第四表面312之间。
第三表面311设有第三凹槽33和第四凹槽34。第三凹槽33和第四凹槽34沿Y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三凹槽33和第四凹槽34均位于靠近第五侧面315的一端,并贯穿第五侧面315。第三凹槽33的位置与第一凹槽24的位置对应,第四凹槽34的位置与第二凹槽25的位置对应。
第二轴套32包括第一子轴套321和第二子轴套322。第一子轴套321和第二子轴套322均为中空的圆柱体。第一子轴套321设有第一子轴孔321a,第二子轴套322设有第二子轴孔。第一子轴套321和第二子轴套322分别位于第五侧面315的相对两端,并与第五侧面315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子轴孔321a和第二子轴孔的轴线共线并与第五侧面315的长度方向平行。其中,第一子轴套321和第二子轴套322之间为缺口,缺口和第五侧面315形成第三避让槽35。第五侧面315即为第三避让槽35的底壁。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子轴套321和第二子轴套322也可以是实心的圆柱体。第一子轴套321和第二子轴套322用于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套32与第二本体31为一体成型件,以保证第二支撑板30结构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轴套32与第二本体31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7,图7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一合页42、第二合页43及第二转轴44。第一合页42和第二合页43转动装于第二转轴44上,第二转轴44与第二支撑板30固定连接。第一合页42和第二合页43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且保证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可以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合页42包括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均为矩形薄板,第一固定板421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孔421a,第二固定板422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孔(图未示)。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对接时,第一连接孔421a与第二连接孔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一连接孔421a与第二连接孔连通。第二转轴44穿过第一连接孔421a与第二连接孔,以将第二固定板422与第一固定板421装于第二转轴44上,且第二转轴44与第一固定板421转动连接,与第二固定板422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21可绕第二转轴44转动,以使第二固定板422相对第一固定板421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44与第一固定板421之间具有阻尼,第二固定板422相对第一固定板421转动时,第二固定板422可以在任意角度悬停。也就是说,第一合页42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悬停在任意角度。
第二合页43包括第三固定板431和第四固定板432。第三固定板431和第四固定板432均为矩形薄板,第三固定板431的一侧设有第三连接孔431a,第四固定板432的一侧设有第四连接孔(图未示)。第三固定板431和第四固定板432对接时,第三连接孔431a与第四连接孔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三连接孔431a与第四连接孔连通。第二转轴44穿过第三连接孔431a和第四连接孔,以将第四固定板432与第三固定板431转动装于第二转轴44上,且第二转轴44与第三固定板431转动连接,与第四固定板432固定连接。第三固定板431可绕第二转轴44转动,以使第四固定板432可相对第三固定板431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44与第三固定板431之间具有阻尼,第四固定板432相对第三固定板431转动时,第四固定板432可以在任意角度悬停。也就是说,第二合页43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悬停在任意角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44设有第二卡槽441。第二卡槽441位于第二转轴44的中部。第二卡槽441用于与卡持部50卡合。第二转轴44的长度与第一支撑板20的长度及第二支撑板30的长度大致相同。也就是第二转轴44在Y方向的尺寸、第一支撑板20在Y方向的尺寸和第二支撑板30在Y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当然,第二转轴44的长度也可以稍小于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的长度。
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连接,装有第一合页42和第二合页43的第二转轴44与第二轴套32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4的相对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子轴孔321a和第二子轴孔内,并分别与第一子轴套321和第二子轴套322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合页42连接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第一固定板421位于第一凹槽24内,并与第一凹槽24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422位于第三凹槽33内,并与第三凹槽33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合页43连接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第三固定板431位于第二凹槽25内,并与第二凹槽25的内壁固定连接。第四固定板432位于第四凹槽34内,并与第四凹槽34的内壁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实际装配过程中,也可以先将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三固定板431装于第一支撑板20,将第二固定板422和第四固定板432装于第二支撑板30,然后将第二支撑板30和第一支撑板20对接,并且第一固定板421与第二固定板422对接,第三固定板431与第四固定板432对接。接着,将第二转轴44依次穿过第一子轴孔321a、第一连接孔421a、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431a、第四连接孔和第二子轴孔,同时使第二转轴44与第一子轴套321、第二固定板422、第四固定板432和第二子轴套322固定连接,与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三固定板431转动连接。
如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平行。第一表面211和第三表面311在同一侧,第二表面212和第四表面312在同一侧。逆时针ω1转动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轴44在第一连接孔421a和第三连接孔431a内逆时针ω1转动,以使第二转轴44相对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三固定板431逆时针ω1转动。也就是,通过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轴44相对第一支撑板20逆时针ω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422相对第一固定板421逆时针ω1转动,第四固定板432相对第三固定板431逆时针ω1转动,进而使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逆时针ω1转动。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图3所示打开状态。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呈夹角设置。此时,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大于0小于180度。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β为10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夹角β也可以是90度,或者120度。
请参阅图3,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顺时针ω2转动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轴44在第一连接孔421a和第三连接孔431a内顺时针ω2转动,以使第二转轴44相对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三固定板431顺时针ω2转动。也就是,通过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轴44相对第一支撑板20顺时针ω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422相对第一固定板421顺时针ω2转动,第四固定板432相对第三固定板431顺时针ω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顺时针ω2转动。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回到图2所示的半展开状态。此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平行。
第一支撑板20背向底板10的表面为外表面,外表面即为第二表面212。第二转动部解锁,第二支撑板30通过第二转动部可以相对第一支撑板20往复转动,且第二支撑板30可与第一支撑板20定位在以一支撑角,支撑角为第二支撑板30与外表面的夹角,也就是第二夹角β。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动部相对第一支撑板20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支撑角的角度。也就是,以底板10和第一支撑板20为底座,调整观看角度。当移动终端位于第二支撑板30时,可以实现调整用户观看角度的作用,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支架100包括定位件,定位件第一转轴41。定位件用于对第二支撑板30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以使第二支撑板30可以悬停在任意角度。本实施例中,定位件为阻尼器。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件也可以是磁性件。
其中,当第二支撑板30绕第二转轴44逆时针ω1转动至打开状态时,也就是,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时,定位件对第二支撑板30进行定位,以阻止第二支撑板30继续相对第一支撑板20逆时针ω1转动,防止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夹角β。并且,通过设置定位件还可以对第二支撑板30起到固定作用,可以使可折叠支架100保持在打开状态。当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顺时针ω2转动至与第一支撑板20平行时,定位件对第二支撑板30进行定位,以阻止第二支撑板30继续绕第二转轴44顺时针ω2转动,使第二支撑板30和第一支撑板20保持平行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二转轴44与第一固定板421之间,以及第二转轴44与第三固定板431之间设置阻尼,从而对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
请参阅图8,图8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卡持部50包括卡持体51和弹性体52。本实施例中,卡持体51为长条形块体。卡持体51包括第一卡持端511和第二卡持端512,第一卡持端511和第二卡持端512分别位于卡持体51的相对两端。卡持体51还包括第一边513和第二边514,第一边513和第二边514相对设置,且第一边513和第二边514均连接第一卡持端511和第二卡持端512之间。
弹性体52为弹片或弹簧。弹性体52包括第一弹性体521和第二弹性体522。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521和第二弹性体522为曲形的弹片,具体为波浪形。弹性体52具有平行于卡持体51的弹性形变力。第一弹性体521为两个,每一第一弹性体521均包括第一端521a和第二端521b,第一端521a和第二端521b相对设置。每一第一弹性体521的第一端521a与第一边513固定连接,第二端521b与第一侧壁231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弹性体521沿与卡持体51平行的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第二弹性体522为两个,每一第二弹性体522均包括第三端522a和第四端522b,第三端522a和第四端522b相对设置。每一第二弹性体522的第三端522a与第二边514固定连接,第四端522b与第二侧壁232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弹性体522沿与卡持体51平行的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弹性体521和两个第二弹性体522对称设于卡持体51相对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521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第二弹性体522也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或者三个以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卡持部50安装于第一支撑板20的安装槽23内,从而可以节省空间,有利于减薄可折叠支架100的厚度,实现轻薄化。并且,卡持体51可相对安装槽23沿着卡持体51的长度方向移动。在卡持部50位于安装槽23内时,弹性体52处于预压缩状态,且弹性体52具有朝向第一轴套22方向的形变力,从而使弹性体52具有朝向第一轴套22方向滑动的趋势。
请参阅图9,图9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中的卡持部5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卡持部5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53和第二固定件54。第一固定件53和第二固定件54均条状结构。第一固定件53和第二固定件54分别位于卡持体5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固定件53和第二固定件54的延伸方向均与卡持体51的延伸方向平行。每一第一弹性体521的第一端521a与第一边513固定连接,第二端521b与第一固定件53固定连接。每一第二弹性体522的第三端522a与第二边514固定连接,第四端522b与第二固定件54固定连接。卡持部50安装于安装槽23,第一固定件53与第一侧壁23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54与第二侧壁232固定连接,且第一固定件53和第二固定件54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平行。弹性体52处于压缩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53和第二固定件54也可以与安装槽23的底壁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10,图10是图1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沿X方向并排设置,且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均与底板10层叠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为一个整体平板状。卡持体51的第二卡持端512位于第二卡槽441内,并卡持第二转轴44,从而阻止第二转轴44在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三固定板431内转动,以阻止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转动。同时,第一卡持端511与第一卡槽411错位,且第一卡持端511抵持第一转轴41表面。弹性体52处于预压缩状态,且弹性体52的弹性回复力具有朝向第一转轴41方向的分力,从而使得卡持体51具有朝向第一转轴41方向滑动的趋势。
逆时针ω1转动第一支撑板20或第二支撑板30,使第一轴套22绕第一转轴41逆时针ω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0绕第一转轴41逆时针ω1转动。也就是,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共同相对底板10逆时针ω1转动。此时,卡持部50跟随第一支撑板20相对第一转轴41转动,直至第一卡持端511转动至与第一卡槽411相对时,弹性体52发生弹性回复,带动卡持体51朝向第一转轴41方向滑动,使第一卡持端511位于第一卡槽411内,并卡持第一转轴41,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卡持部50,且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卡持体51卡持第二转轴44,转动第一支撑板20或第二支撑板30时,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能够保持相对不动,也就是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能够共同相对底板10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可折叠支架100从闭合状态转化为半展开状态。
请参阅图2和图11,图11是图2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平行,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卡持体51的第一卡持端511位于第一卡槽411内,并卡持第一转轴41,同时,锁持件锁持第一转轴41,卡持体51和锁持件共同锁持第一转轴41,从而可以阻止第一支撑板20继续绕第一转轴41转动。第二卡持端512脱离第二卡槽441,并释放第二转轴44。转动第二支撑板30,可使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转动。
逆时针ω1转动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轴44相对第一支撑板20逆时针ω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422相对第一固定板421逆时针ω1转动,第四固定板432相对第三固定板431逆时针ω1转动,进而使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逆时针ω1转动,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此时,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定位件对第二支撑板30进行定位,使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的夹角保持在第二夹角β,可折叠支架100保持在打开状态。并且,卡持体51的状态与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的状态一致,卡持体51的第一卡持端511位于第一卡槽411内,并卡持第一转轴41,以阻止第一支撑板20相对底板10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3,顺时针ω2转动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轴44相对第一支撑板20顺时针ω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422相对第一固定板421顺时针ω2转动,第四固定板432相对第三固定板431顺时针ω2转动,进而使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顺时针ω2转动,直至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平行,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图2所示半展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顺时针ω2转动第二支撑板30需要的力小于卡持体51和锁止件对第一转轴41的锁持力,从而可以保证在顺时针ω2旋转第二支撑板30时,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转动,而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相对静止,从而保证可折叠支架100的开合逻辑。
请参阅图2和图11,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平行,第一支撑板20与底板10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卡持体51的第一卡持端511位于第一卡槽411内,并卡持第一转轴41。同时,第一合页42和第二合页43对第二支撑板30进行定位,以阻止第二支撑板30继续相对第一支撑板20顺时针ω2转动,使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保持在平行状态。
顺时针ω2转动第一支撑板20或第二支撑板30,使第一轴套22绕第一转轴41顺时针ω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0绕第一转轴41顺时针ω2转动。也就是,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共同相对底板10顺时针ω2转动。此时,卡持部50跟随第一支撑板20相对第一转轴41转动,第一卡持端511脱离第一卡槽411,并且在第一转轴41的抵持作用下,卡持体51朝向第二转轴44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卡持端512位于第二卡槽441内,并卡持第二转轴44,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图1所示闭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411其中一个侧壁为弧面。当可折叠支架100从半展开状态变换为闭合状态时,顺时针ω2转动第一支撑板20时,卡持部50跟随第一支撑板20相对第一转轴41转动,第一卡持端511从第一卡槽411的弧形侧壁滑出,并脱离第一卡槽411。
请参阅图3,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支撑板30可用于放置平板电脑或手机,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底板10的上表面11可用于放置键盘,键盘与平板电脑连接,以实现平板电脑与键盘之间的信号传输。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支架100还包括键盘。键盘位于底板10的上表面11,并与底板10固定连接。键盘与平板电脑连接,以实现平板电脑与键盘之间的信号传输。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支架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可折叠支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转动部包括凸块412,凸块412与第一转轴41固定连接,并凸出于第一转轴41的表面,且凸块412位于第一转轴41的中部,与卡持部50相对设置。可以理解为凸块位于第一卡槽411内。
可折叠支架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凸块412抵持第一卡持端511,卡持体51的第二卡持端512位于第二卡槽441内,并卡持第二转轴44,从而阻止第二转轴44转动,以阻止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转动。转动第一支撑板20,可使第一轴套22绕第一转轴4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0相对第一转轴41转动。
逆时针ω1转动第一支撑板20或第二支撑板30,使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共同相对底板10逆时针ω1转动。此时,卡持部50跟随第一支撑板20相对第一转轴41转动,直至第一卡持端511转动至与凸块412脱离时,弹性体52发生弹性回复,带动卡持体51朝向第一转轴41方向滑动,使第二卡持端512脱离凸块412,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
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锁持件锁持第一转轴41,从而可以阻止第一支撑板20继续转动。同时,第二卡持端512脱离第二卡槽441,并释放第二转轴44。转动第二支撑板30,可使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转动。
逆时针ω1转动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轴44相对第一支撑板20逆时针ω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422相对第一固定板421逆时针ω1转动,第四固定板432相对第三固定板431逆时针ω1转动,进而使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逆时针ω1转动,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可折叠支架100处于打开状态时,卡持体51的状态与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的状态一致,卡持体51的第一卡持端511脱离凸块412,第二卡持端512脱离第二卡槽441,并释放第二转轴44。
顺时针ω2转动第二支撑板30,带动第二转轴44相对第一支撑板20顺时针ω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422相对第一固定板421顺时针ω2转动,第四固定板432相对第三固定板431顺时针ω2转动,进而使第二支撑板30相对第一支撑板20顺时针ω2转动,直至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共面,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图2所示半展开状态。
可折叠支架100处于半展开状态时,顺时针ω2转动第一支撑板20或第二支撑板30,使第一轴套22绕第一转轴41顺时针ω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0绕第一转轴41顺时针ω2转动。也就是,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共同相对底板10顺时针ω2转动。此时,卡持部50跟随第一支撑板20相对第一转轴41转动,凸块412抵持第一卡持端511,使卡持体51朝向第二转轴44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卡持端512位于第二卡槽441内,并卡持第二转轴44,以使可折叠支架100回到图1所示闭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凸块412的侧面为弧面,当可折叠支架100从半展开状态变换为闭合状态时,顺时针ω2转动第一支撑板20时,卡持部50跟随第一支撑板20相对第一转轴41转动,第一卡持端511顺着凸块412的侧面滑动至与凸块相对,使凸块412抵持第一卡持端。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200包括移动终端110和上述可折叠支架100。移动终端110可以是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移动终端110安装于可折叠支架100,具体安装于第二支撑板30的第三表面311,并与第二支撑板30连接。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10与第二支撑板30也可以是磁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10也可以粘接于第二支撑板30,或者移动终端110与第二支撑板30卡持连接,或者移动终端110与第二支撑板30螺接,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实现移动终端110与第二支撑板30的连接即可。
其中,移动终端110还与键盘连接,以实现移动终端110与键盘之间的信号传输。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10与键盘通过无线方式实现连接,如蓝牙连接或无线局域网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10与键盘也可以有线连接。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底板、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卡持部;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并且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卡持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并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
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并排且均层叠于所述底板,所述卡持部卡持所述第二转动部以锁持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同时相对所述底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解锁并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卡持;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解锁状态使所述第二支撑板可以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为外表面,所述第二转动部解锁,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部可以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往复转动,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定位在一支撑角,所述支撑角为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外表面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卡持体和弹性体,所述卡持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弹性体连接所述卡持体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且所述卡持体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弹性体处于预压缩状态,且所述弹性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转动部方向弹性张开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两个弹性体;两个所述弹性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卡持体相对两侧,且所述卡持体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弹性体远离所述卡持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体的预压缩回弹力使所述卡持体可以沿所述第一支撑板向第一转动部滑动,以使卡持体与第一转动部卡持,所述卡持体可以沿所述第一支撑板向第二转动部滑动,以使卡持体与第二转动部卡持,并所述卡持体滑动时压缩所述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曲形条状的弹片或者弹簧,所述弹性体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持体滑动方向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可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所述底板转动,所述卡持体与所述第一转轴卡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定位在呈夹角设置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锁持件,所述锁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所述锁持件锁持所述第一转轴,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体卡持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可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卡持体卡持所述第一转轴并释放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卡持体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相对;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卡持体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槽错位设置;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所述卡持体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卡持体朝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持;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成夹角状态时,所述卡持体朝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脱离所述第二卡槽,并释放所述第二转轴。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卡持体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相对;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凸块抵持所述卡持体;所述可折叠支架处于打开状态,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所述凸块脱离所述卡持体。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合页,所述合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并可相对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定位在呈夹角设置的状态时,所述合页将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底板方向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进而使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架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卡持,所述定位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定位。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表面,表面上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卡持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体远离所述卡持体的端部与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固定,且所述卡持体可在所述安装槽内滑动以使所述弹性体产生弹性形变。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和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支架,所述移动终端安装于所述可折叠支架的第二支撑板。
CN202111478155.2A 2021-12-06 2021-12-06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898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8155.2A CN113898851B (zh) 2021-12-06 2021-12-06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117536 WO2023103494A1 (zh) 2021-12-06 2022-09-07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EP22868458.5A EP4215794A4 (en) 2021-12-06 2022-09-07 FOLDABLE STAN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8155.2A CN113898851B (zh) 2021-12-06 2021-12-06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8851A true CN113898851A (zh) 2022-01-07
CN113898851B CN113898851B (zh) 2022-02-08

Family

ID=79195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8155.2A Active CN113898851B (zh) 2021-12-06 2021-12-06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15794A4 (zh)
CN (1) CN113898851B (zh)
WO (1) WO20231034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494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69518U (zh) * 2013-07-05 2014-01-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保護套
CN205101793U (zh) * 2015-11-05 2016-03-23 李亿呈 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撑装置
CN108604109A (zh) * 2016-01-04 2018-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支起功能的电子设备
CN209103592U (zh) * 2018-05-15 2019-07-12 清大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科普演示板
CN210724887U (zh) * 2019-11-28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20200208773A1 (en) * 2018-12-27 2020-07-02 Solution Expert 33 International Co., Ltd. Mobile device and computer device st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3651A (ja) * 2000-06-27 2002-01-23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角度調整装置
CN102720933B (zh) * 2011-03-30 2015-02-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折叠支架
US8550421B2 (en) * 2011-07-06 2013-10-08 Free-Free Industrial Corp. Foldable supporting stand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023087A1 (en) * 2014-07-22 2016-01-28 Alcides Corrales Support Stand Device
CN104216475B (zh) * 2014-08-22 2017-09-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554289U (zh) * 2015-04-17 2015-08-12 杭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支架
CN208204392U (zh) * 2018-05-15 2018-12-07 王蛟 一种电子产品折叠支撑架
JP7187224B2 (ja) * 2018-09-13 2022-12-12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モニターアーム
CN210624073U (zh) * 2019-08-23 2020-05-26 曾斌 一种多功能折叠支架
CN210920677U (zh) * 2019-10-19 2020-07-03 曾斌 一种折叠支架
WO2021145886A1 (en) * 2020-01-17 2021-07-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puting device hinges
CN212565035U (zh) * 2020-06-12 2021-02-19 东莞市红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角度折叠支架
CN214093653U (zh) * 2020-11-12 2021-08-31 深圳市鹏福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支架
CN113898851B (zh) * 2021-12-06 2022-02-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69518U (zh) * 2013-07-05 2014-01-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保護套
CN205101793U (zh) * 2015-11-05 2016-03-23 李亿呈 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支撑装置
CN108604109A (zh) * 2016-01-04 2018-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支起功能的电子设备
CN209103592U (zh) * 2018-05-15 2019-07-12 清大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科普演示板
US20200208773A1 (en) * 2018-12-27 2020-07-02 Solution Expert 33 International Co., Ltd. Mobile device and computer device stand
CN210724887U (zh) * 2019-11-28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494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5794A1 (en) 2023-07-26
WO2023103494A9 (zh) 2023-09-07
CN113898851B (zh) 2022-02-08
EP4215794A4 (en) 2024-05-15
WO2023103494A1 (zh)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37062A (en) Hinge module for mounting a flip onto a portable telephone set
US7836554B2 (en) Double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650671B2 (en) Slide hinge module and slide type equipment utilizing the same
US7821783B2 (en) Double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984533B2 (en) Dual-axis hinge mechanism
TWI462682B (zh) 連接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CN113898851B (zh)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KR20040090908A (ko) 휴대단말용 연결장치
US79245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ovable display
US7036186B2 (en) Swing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US8477486B2 (en) Linka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TW201328528A (zh) 支撐裝置
US7404235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90241292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computer housing using the same
KR20090105623A (ko) 서로 슬라이드 이동하고 회전하는 두 유닛을 구비하는휴대장치에 사용되는 개폐장치
CN217234111U (zh) 双轴铰链装置
US20110120742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1146025A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
CN112612324B (zh) 一种角度调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KR101113712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프리스탑 힌지모듈
KR101034578B1 (ko) 힌지 모듈
TWI428084B (zh) 旋轉機構及應用該旋轉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KR200387241Y1 (ko) 힌지 장치
TWM622803U (zh) 智慧眼鏡
TW202044970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