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5035U - 多角度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多角度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5035U
CN212565035U CN202021081421.9U CN202021081421U CN212565035U CN 212565035 U CN212565035 U CN 212565035U CN 202021081421 U CN202021081421 U CN 202021081421U CN 212565035 U CN212565035 U CN 212565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folding part
length
folded portion
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14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q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q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q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q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14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5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5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5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第一折叠部通过第一翻折部、第二翻折部分别连接支撑部、第二折叠部,第七折叠部通过第一辅助翻折部、第二辅助翻折部连接支撑部、第八折叠部;第三折叠部通过第三翻折部、第四翻折部连接第一通孔的左端壁、第四折叠部,第四折叠部通过第五翻折部连接第二通孔的右端壁;第五折叠部通过第六翻折部、第七翻折部连接第一折叠部的第二通孔的左端壁、第六折叠部的一端,第六折叠部通过第八翻折部连接第三通孔的右端壁;其可折叠便于携带和存放,也便于用户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调整使用者眼睛与屏幕之间的安全距离,还便于使用者在站立情况下使用,提高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移动终端的散热。

Description

多角度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上。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于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支架,其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收纳存放。而且,在使用时,很难适应移动终端的不同使用角度,不利于用户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导致使用者眼睛与屏幕之间的安全距离过大或过小。另外,现有的支架很难配合使用者在站立情况下使用,给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不适。还有,现有的支架一般只做支撑作用,很难对所承载的移动终端实现散热。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在不使用时,将其折叠收纳即可,便于携带和存放,大大减少其占用空间;在使用时,能够适应移动终端的不同使用角度,便于用户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调整使用者眼睛与屏幕之间的安全距离,而且,便于使用者在站立情况下使用,提高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移动终端的散热。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包括有支撑部、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第四折叠部、第五折叠部、第六折叠部、第七折叠部以及第八折叠部,其中:
所述支撑部的右端通过第一翻折部连接第一折叠部的左端,所述第一折叠部的右端通过第二翻折部连接第二折叠部的左端,所述第七折叠部的左端通过第一辅助翻折部连接支撑部,所述第七折叠部的右端通过第二辅助翻折部连接第八折叠部,所述第八折叠部位于第三折叠部的左侧;
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折叠部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折叠部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的左端壁通过第三翻折部连接第三折叠部的一端,所述第三折叠部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翻折部连接第四折叠部的一端,所述第四折叠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翻折部连接第二通孔的右端壁;
所述第二通孔的左端壁通过第六翻折部连接第五折叠部的一端,所述第五折叠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翻折部连接第六折叠部的一端,所述第六折叠部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翻折部连接第三通孔的右端壁;
所述支撑部、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四折叠部、第六折叠部以及第八折叠部内部均设置有磁性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第四折叠部、第五折叠部、第六折叠部、第七折叠部以及第八折叠部的内部均设置有承载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载件是塑胶片、玻璃片、碳纤维片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长度等于承载件的长度,所述第二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一折叠部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八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七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七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三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三折叠部的长度小于支撑部的长度,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长度的大于第四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四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五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五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六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七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八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六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二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五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二折叠部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凹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七折叠部和第八折叠部两者可选择地脱离第一让位槽或位于第一让位槽内,所述第七折叠部的左端通过第一辅助翻折部连接第一让位槽的左端壁,所述第八折叠部与第一让位槽的右端壁保持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下端面凹设有第二让位槽,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二让位槽位于第五折叠部的左端,所述第二让位槽内设有用于防止移动终端滑落的防滑凸条,所述防滑凸条与第二让位槽的顶壁枢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支撑部、多个折叠部、多个磁性件和多个翻折部的配合,当不使用时,将其折叠收纳即可,便于携带和存放,大大减少其占用空间;在使用时,只需外力作用相应折叠部即可形成支撑结构,能够适应移动终端的不同使用角度,便于用户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调整使用者眼睛与屏幕之间的安全距离,尤其是,能够将移动终端的高度垫高,作为站立式桌子,便于使用者在站立情况下使用,提高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而且,通过第三通孔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移动终端的散热;
其次是,通过承载件的设计,增加了相应折叠部的结构强度,继而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再者是,通过第二让位槽和防滑凸条的配合,在不使用时,第二让位槽能够收纳防滑凸条,减少防滑凸条的占用空间,在使用时,能够让移动终端的下端抵于防滑凸条上,防止移动终端滑落;
以及,本实用新型之支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功能多,实用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收纳时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展开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展开时的仰视图;
图4是图2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一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二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状态三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状态四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第一折叠部 111、第二通孔
112、第二让位槽 113、定位凸条
12、第二折叠部 121、第三通孔
13、第三折叠部 14、第四折叠部
15、第五折叠部 16、第六折叠部
17、第七折叠部 18、第八折叠部
19、凸起部
20、支撑部
21、第一通孔 22、第一让位槽
31、第一翻折部 32、第二翻折部
33、第三翻折部 34、第四翻折部
35、第五翻折部 36、第六翻折部
37、第七翻折部 38、第八翻折部
41、第一辅助翻折部 42、第二辅助翻折部
50、磁性件 60、承载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包括有支撑部20、第一折叠部11、第二折叠部12、第三折叠部13、第四折叠部14、第五折叠部15、第六折叠部16、第七折叠部17以及第八折叠部18,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0、第一折叠部11、第二折叠部12、第三折叠部13、第四折叠部14、第五折叠部15、第六折叠部16、第七折叠部17以及第八折叠部18的内部均设置有承载件60。优选地,所述承载件60是塑胶片、玻璃片、碳纤维片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长度是指相应折叠部沿左右方向的尺度。所述第一折叠部11的长度等于承载件的长度,所述第二折叠部12的长度小于第一折叠部11的长度。所述第八折叠部18的长度小于第七折叠部17的长度,所述第七折叠部17的长度小于第三折叠部13的长度,所述第三折叠部13的长度小于支撑部20的长度,所述第一折叠部11的长度的大于第四折叠部14的长度,所述第四折叠部14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13的长度。
所述第四折叠部14的长度大于第五折叠部15的长度,所述第五折叠部15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13的长度,所述第六折叠部16的长度小于第七折叠部17的长度,所述第八折叠部18的长度小于第六折叠部16的长度,所述第二折叠部12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13的长度,所述第五折叠部15的长度大于第二折叠部12的长度。
所述支撑部20的右端通过第一翻折部31连接第一折叠部11的左端,所述第一折叠部11的右端通过第二翻折部32连接第二折叠部12的左端,所述第七折叠部17的左端通过第一辅助翻折部41连接支撑部20,所述第七折叠部17的右端通过第二辅助翻折部42连接第八折叠部18,所述第八折叠部18位于第三折叠部13的左侧;
所述支撑部20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折叠部11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二通孔111,所述第二折叠部12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三通孔121;
所述第一通孔21的左端壁通过第三翻折部33连接第三折叠部13的一端,所述第三折叠部1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翻折部34连接第四折叠部14的一端,所述第四折叠部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翻折部35连接第二通孔111的右端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0的上端面凹设有第一让位槽22,所述第七折叠部17和第八折叠部18两者可选择地脱离第一让位槽22或位于第一让位槽22内,优选地,所述第八折叠部18收纳于第一让位槽22内时,第八折叠部18的磁性件50与支撑部20的磁性件50相适配。
所述第七折叠部17的左端通过第一辅助翻折部41连接第一让位槽22的左端壁,所述第八折叠部18与第一让位槽22的右端壁保持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部11的下端面凹设有第二让位槽112,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二让位槽112位于第五折叠部15的左端,所述第二让位槽112内设有定位凸条113,所述定位凸条113与第二让位槽112的顶壁枢接,优选地,所述定位凸条113与第二让位槽112的顶壁缝纫连接。
所述第二通孔111的左端壁通过第六翻折部36连接第五折叠部15的一端,所述第五折叠部15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翻折部37连接第六折叠部16的一端,所述第六折叠部16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翻折部38连接第三通孔121的右端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11至第八折叠部18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凸起部19,两相邻凸起部19之间连接处构成前述第一翻折部31至第七翻折部37,相应翻折部起到便于折叠之作用,让其使用更加可靠。
所述支撑部20、第一折叠部11、第二折叠部12、第四折叠部14、第六折叠部16以及第八折叠部18内部均设置有磁性件50。具体而言,
所述支撑部20内部设置有两磁性件50,且分别沿前后方向间距分布;所述第八折叠部18内部设置有两磁性件50,且分别沿前后方向间距分布;所述第四折叠部14内部设置有三磁性件50,且分别沿前后方向按第一间距分布;所述第一折叠部11内部设置有三磁性件50,且分别沿前后方向按第二间距分布;所述第六折叠部16内部设置有三磁性件50,且分别沿前后方向按第三间距分布;所述第二折叠部12内部设置有三磁性件50,且分别沿前后方向按第四间距分布;所述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以及第四间距的间隔均相等,且所述第四折叠部14的三磁性件50与第一折叠部11的三磁性件50相互平行并列设置,所第六折叠部16的三磁性件50以及第二折叠部12的三磁性件50相互平行并列设置。
接下来,大致说明下本实施例的常用状态,当然,并不限于以下状态。
如图1所示,收纳时(此处为其中一收纳的使用状态,还有其他的收纳状态,在此不作限定),所述第二折叠部12叠设于第一折叠部11和第五折叠部15上,所述第一折叠部11叠设于支撑部20上,所述第六折叠部16叠设于第五折叠部15上,所述第五折叠部15叠设于第四折叠部14和第一折叠部11上,所述第四折叠部14叠设于第三折叠部13、支撑部20、第七折叠部17以及第八折叠部18上;
如图2至图4所示,展开时,所述第三折叠部13和第四折叠部1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七折叠部17和第八折叠部1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五折叠部15和第六折叠部1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四折叠部14叠设于第五折叠部15上;
如图5所示,折叠状态一时,所述第一折叠部11、第二折叠部12、第六折叠部16以及第五折叠部15构成第一三角形支撑架,所述第二折叠部12叠设于第六折叠部16上,且,所述支撑部20、第一折叠部11、第四折叠部14、第三折叠部13、第七折叠部17以及第八折叠部18构成第二三角形支撑架,所述第三折叠部13共同叠设于第七折叠部17和第八折叠部18上;
在第一三角形支撑架中,所述第五折叠部15为一斜边,所述第一折叠部11为另一斜边,所述第二折叠部12为底边。在第二三角形支撑架中,所述第四折叠部15为一斜边,所述第一折叠部11为另一斜边,所述支撑部20为底边。所述第一三角形支撑架位于第二三角形支撑架的右上方,两者共用第一折叠部11,所述第二折叠部12作为移动终端的承载面,且,通过第二折叠部12的第三通孔121,在移动终端放置后有利于移动终端的底部散热。
如图6所示,折叠状态二时,支撑部20、第一折叠部11、第二折叠部12、第三折叠部13、第四折叠部14、第五折叠部15、第六折叠部16、第七折叠部17和第八折叠部18构成第三三角形支撑架;在第三三角形支撑架中,所述第七折叠部17为一斜边,所述第一折叠部11为另一斜边,所述支撑部20为底边;所述第一折叠部11作为移动终端的承载面,且通过第一折叠部11上的定位凸条113能够防止移动终端放置滑落。
所述第二折叠部12叠设于第一折叠部11上,所述第一折叠部11叠设于第八折叠部18上,所述第八折叠部18的磁性件50与第一折叠部11的磁性件50相适配;所述第六折叠部16叠设于第五折叠部15上,所述第五折叠部15叠设于第四折叠部14上,所述第五折叠部15叠设于第四折叠部14上;
如图7所示,折叠状态三时,支撑部20、第一折叠部11、第二折叠部12、第三折叠部13、第四折叠部14、第五折叠部15、第六折叠部16、第七折叠部17和第八折叠部18构成第四三角形支撑架;
在第四三角形支撑架中,所述第二折叠部12为一斜边,所述第一折叠部11为另一斜边,所述支撑部20为底边;所述第一折叠部11作为移动终端的承载面,且通过第一折叠部11上的定位凸条113能够防止移动终端放置滑落;
所述第八折叠部18叠设于第二折叠部12和第六折叠部16上,所述第七折叠部17叠设于第二折叠部12上,所述第五折叠部15叠设于第四折叠部14和第一折叠部11上。
如图8所示,折叠状态四时,支撑部20、第一折叠部11、第二折叠部12、第三折叠部13、第四折叠部14、第五折叠部15、第六折叠部16、第七折叠部17和第八折叠部18构成第五三角形支撑架;
在第五三角形支撑架中,形成有两个三角形,分别定义为外三角形和内三角形;其中,在外三角形中,所述第二折叠部12、第八折叠部18以及第七折叠部17依次连接形成为一斜边,所述第一折叠部11为另一斜边,所述支撑部20为底边;在内三角形中,所述第四折叠部14为一斜边,所述第一折叠部11为另一斜边,所述第三折叠部13为底边;外三角形和内三角形共用第一折叠部11,所述第一折叠部11作为移动终端的承载面,且通过第一折叠部11上的定位凸条113能够防止移动终端放置滑落;
所述第五折叠部15叠设于第一折叠部11上,第二折叠部12夹设于第四折叠部14和第八折叠部18之间,所述第八折叠部18的磁性件50与第四折叠部14的磁性件50相适配,所述第七折叠部17叠设于第四折叠部14上,所述第三折叠部13叠设于支撑部20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支撑部、多个折叠部、多个磁性件和多个翻折部的配合,当不使用时,将其折叠收纳即可,便于携带和存放,大大减少其占用空间;在使用时,只需外力作用相应折叠部即可形成支撑结构,能够适应移动终端的不同使用角度,便于用户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调整使用者眼睛与屏幕之间的安全距离,尤其是,能够将移动终端的高度垫高,作为站立式桌子,便于使用者在站立情况下使用,提高使用者的操作舒适度,而且,通过第三通孔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移动终端的散热;
其次是,通过承载件的设计,增加了相应折叠部的结构强度,继而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再者是,通过第二让位槽和防滑凸条的配合,在不使用时,第二让位槽能够收纳防滑凸条,减少防滑凸条的占用空间,在使用时,能够让移动终端的下端抵于防滑凸条上,防止移动终端滑落;
以及,本实用新型之支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功能多,实用性强,利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部、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第四折叠部、第五折叠部、第六折叠部、第七折叠部以及第八折叠部,其中:
所述支撑部的右端通过第一翻折部连接第一折叠部的左端,所述第一折叠部的右端通过第二翻折部连接第二折叠部的左端,所述第七折叠部的左端通过第一辅助翻折部连接支撑部,所述第七折叠部的右端通过第二辅助翻折部连接第八折叠部,所述第八折叠部位于第三折叠部的左侧;
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折叠部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折叠部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的左端壁通过第三翻折部连接第三折叠部的一端,所述第三折叠部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翻折部连接第四折叠部的一端,所述第四折叠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翻折部连接第二通孔的右端壁;
所述第二通孔的左端壁通过第六翻折部连接第五折叠部的一端,所述第五折叠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七翻折部连接第六折叠部的一端,所述第六折叠部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翻折部连接第三通孔的右端壁;
所述支撑部、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四折叠部、第六折叠部以及第八折叠部内部均设置有磁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第四折叠部、第五折叠部、第六折叠部、第七折叠部以及第八折叠部的内部均设置有承载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是塑胶片、玻璃片、碳纤维片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长度等于承载件的长度,所述第二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一折叠部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七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七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三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三折叠部的长度小于支撑部的长度,所述第一折叠部的长度的大于第四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四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五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五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六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七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八折叠部的长度小于第六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二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三折叠部的长度,所述第五折叠部的长度大于第二折叠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凹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七折叠部和第八折叠部两者可选择地脱离第一让位槽或位于第一让位槽内,所述第七折叠部的左端通过第一辅助翻折部连接第一让位槽的左端壁,所述第八折叠部与第一让位槽的右端壁保持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下端面凹设有第二让位槽,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二让位槽位于第五折叠部的左端,所述第二让位槽内设有用于防止移动终端滑落的防滑凸条,所述防滑凸条与第二让位槽的顶壁枢接。
CN202021081421.9U 2020-06-12 2020-06-12 多角度折叠支架 Active CN212565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1421.9U CN21256503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多角度折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1421.9U CN21256503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多角度折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5035U true CN212565035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1421.9U Active CN212565035U (zh) 2020-06-12 2020-06-12 多角度折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50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494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494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架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4411B1 (en) Foldable chair with utility side desk
CN201403757Y (zh) 一种具有滑动式折叠桌腿的对折桌
CN212565035U (zh) 多角度折叠支架
CN205250714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US8118292B2 (en) Operation table with telescopic table board positioned with eccentric rocker
CN218483990U (zh) 一种可自动收降的桌子
CN214480751U (zh) 一种可折叠收纳的手机支架
CN104002610A (zh) 坐立两用便携式写生画架
CN204091464U (zh) 折叠床床架及折叠床
CN201504959U (zh) 折叠晾衣架
CN201145884Y (zh) 可折叠式键盘
CN209883534U (zh) 一种折叠式板凳
CN214803110U (zh) 一种可隐藏且具有多功能的折叠桌
CN2540551Y (zh) 一种带管脚收合固定座的脚架
CN214650287U (zh) 一种可折叠的便捷式储物袋
CN218920459U (zh) 一种多角度支撑的手机壳
CN214803646U (zh) 折叠陪护床的尾板支撑结构
CN213484920U (zh) 一种折叠隐藏式伸缩支架
CN213452527U (zh) 一种折叠式支架
CN214432424U (zh) 可折叠电脑包
CN218978240U (zh) 一种折合箱包的把手结构
CN213213555U (zh) 一种可伸缩、折叠收纳的手机支架
CN219515599U (zh) 一种可折叠的箱式户外桌
CN217090272U (zh) 一种可折叠架子
CN219339279U (zh) 一种可收纳小桌板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