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32424U - 可折叠电脑包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电脑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32424U CN214432424U CN202023115828.1U CN202023115828U CN214432424U CN 214432424 U CN214432424 U CN 214432424U CN 202023115828 U CN202023115828 U CN 202023115828U CN 214432424 U CN214432424 U CN 2144324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uter bag
- bag body
- folding line
- computer
- front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电脑包,包括电脑包本体,所述的电脑包本体前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折叠线组,所述的折叠线组在折叠时形成突出于电脑包本体前侧面的支撑凸起,所述的支撑凸起用于支撑笔记本电脑;所述的电脑包本体前侧面还设有防止支撑凸起横向塌陷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支撑功能的可折叠电脑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电脑包。
背景技术
电脑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方便学习和办公我们常常需要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而目前世面上常见的笔记本电脑包也就是仅仅满足收纳携带以及装饰等一些简单功能。据现有技术,市面上的电脑包多数为常规包袋的属性,起到容纳笔记本并防止磕碰的作用,少数电脑包有支撑功能的结构设计,可以作为笔记本支架使用,但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起来并不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支撑功能的可折叠电脑包。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电脑包,包括电脑包本体,所述的电脑包本体前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折叠线组,所述的折叠线组在折叠时形成突出于电脑包本体前侧面的支撑凸起,所述的支撑凸起用于支撑笔记本电脑;所述的电脑包本体前侧面还设有防止支撑凸起横向塌陷的限位机构。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电脑包本体前侧面设折叠线组,折叠线组包括多条折叠线,从电脑包本体两侧对电脑包本体前侧面进行挤压,在折痕线的辅助下自行被挤压为预设的承重结构,可以用来支撑笔记本电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利用限位机构防止支撑凸起横向塌陷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条,所述的限位条与电脑包本体前侧面之间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条一端固定在电脑包本体上,所述的限位条另一端扣合在电脑包本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条两端分别位于电脑包本体的左右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条沿电脑包本体长度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折叠线组包括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第三折叠线和第四折叠线,所述的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第三折叠线和第四折叠线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类“W”形,所述的类“W”形的开口方向与电脑包本体开口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的折叠线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折叠线组分别位于电脑包本体前侧面的左右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脑包本体前侧面的厚度小于电脑包本体后侧面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电脑包未折叠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电脑包折叠后的立体图。
其中,1、电脑包本体,2、支撑凸起,3、限位条,4、第一折叠线,5、第二折叠线,6、第三折叠线,7、第四折叠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脑包,包括电脑包本体1,所述的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折叠线组,所述的折叠线组在折叠时形成突出于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的支撑凸起2,所述的支撑凸起2用于支撑笔记本电脑;所述的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还设有防止支撑凸起2横向塌陷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设折叠线组,折叠线组包括多条折叠线,从电脑包本体1两侧对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进行挤压,在折痕线的辅助下自行被挤压为预设的承重结构,可以用来支撑笔记本电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利用限位机构防止支撑凸起2横向塌陷。
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条3,所述的限位条3与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之间活动连接。结构简单,具体地,限位条3可以一端固定,另一端扣接、卡接或粘接;也可以两端均扣接、卡接或粘接。扣接就是利用按钮和扣子扣接,粘接就是利用胶水或魔术贴等,卡接就是在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设卡槽,利用限位条3卡在卡槽内实现。具体地,在限位条3两端均与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活动连接的情况下,扣接、卡接或粘接之间可以互相搭配组合。
如图2,所述的限位条3一端固定在电脑包本体1上,所述的限位条3另一端扣合在电脑包本体1上。结构简单,限位条3的长度及位置可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改动。具体地,限位条3设在近电脑包本体1开口的位置,效果最佳。
所述的限位条3两端分别位于电脑包本体1的左右两端,效果好。
所述的限位条3沿电脑包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能更好地防止支撑凸起2横向塌陷。
如图1,所述的折叠线组包括第一折叠线4、第二折叠线5、第三折叠线6和第四折叠线7,所述的第一折叠线4、第二折叠线5、第三折叠线6和第四折叠线7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类“W”形,所述的类“W”形的开口方向与电脑包本体1开口方向一致。结构简单,利用折叠使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形成截面类似“W”的承重结构,以达到承重支撑的目的。第一折叠线4两端、第二折叠线5两端、第三折叠线6两端和第四折叠线7两端均分别位于电脑包本体1上下两端的端部。具体地,折叠线组连接成的图形也可以为波浪形。具体地,针对粘接的情形,在对应第一折叠线4和第二折叠线5组成的内侧面设胶水层或魔术贴,在对应第三折叠线6和第四折叠线7组成的内侧面设胶水层或魔术贴。这样对应第二折叠线5和第三折叠线6组成的外表面为支撑笔记本电脑的表面。
所述的折叠线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折叠线组分别位于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的左右两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所述的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的厚度小于电脑包本体1后侧面的厚度,使得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更容易被挤压成支撑凸起2。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设折叠线组,折叠线组包括多条折叠线,从电脑包本体1两侧对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进行挤压,在折痕线的辅助下自行被挤压为预设的承重结构,可以用来支撑笔记本电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利用限位机构防止支撑凸起2横向塌陷。具体地,限位机构可以是利用限位条3拉住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也可以是利用胶水涂覆在电脑包本体内表面,当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被挤压为预设的承重结构时利用胶水把支撑凸起2的内侧面粘接在一起,另外胶水也可以利用预设在电脑包本体1内侧面的魔术贴进行粘接来实现。
具体地,在未折叠前,限位条3可设在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上。具体地,如图1,限位条3一端固定,在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的中间位置设扣字,利用限位条3另一端的按钮与扣子扣接,这样限位条3不会丢失,可靠性高,可随时使用限位条3。
工作过程:一、把笔记本从电脑包本体1内取出;二、将电脑包本体1开口方向面向使用者,平放于桌面,双手从两侧向内挤压远离身体未开口的一侧,电脑包本体1将在折痕的辅助下自行被挤压为预设的承重结构;三、将限位条3与另一侧按扣扣合,以防止承重结构横向塌陷。
上述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均以图1为基础的。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折叠电脑包,包括电脑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折叠线组,所述的折叠线组在折叠时形成突出于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的支撑凸起(2),所述的支撑凸起(2)用于支撑笔记本电脑;所述的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还设有防止支撑凸起(2)横向塌陷的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条(3),所述的限位条(3)与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之间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条(3)一端固定在电脑包本体(1)上,所述的限位条(3)另一端扣合在电脑包本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折叠电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条(3)两端分别位于电脑包本体(1)的左右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条(3)沿电脑包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线组包括第一折叠线(4)、第二折叠线(5)、第三折叠线(6)和第四折叠线(7),所述的第一折叠线(4)、第二折叠线(5)、第三折叠线(6)和第四折叠线(7)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类“W”形,所述的类“W”形的开口方向与电脑包本体(1)开口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线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折叠线组分别位于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的左右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脑包本体(1)前侧面的厚度小于电脑包本体(1)后侧面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15828.1U CN214432424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可折叠电脑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15828.1U CN214432424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可折叠电脑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32424U true CN214432424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9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15828.1U Active CN214432424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可折叠电脑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32424U (zh) |
-
2020
- 2020-12-22 CN CN202023115828.1U patent/CN2144324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432424U (zh) | 可折叠电脑包 | |
US5540443A (en) | Portable corrugated cardboard game board | |
CN212565035U (zh) | 多角度折叠支架 | |
CN213567391U (zh) | 一种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 | |
CN203948016U (zh) | 多功能梯子 | |
CN2652208Y (zh) | 可手提或肩背的两用包 | |
CN213247316U (zh) | 一种可折叠展开的购物袋 | |
CN112278571A (zh) | 一种成型便捷的手提方底定型便袋 | |
CN206032124U (zh) | 一种纸质手提袋 | |
CN210479508U (zh) | 一种折叠手提袋 | |
CN212951557U (zh) | 一种免胶手提袋 | |
CN210539424U (zh) | 储物包 | |
CN212852767U (zh) | 一种多功能手提包 | |
CN220299166U (zh) | 一种折叠包装袋 | |
CN211845277U (zh) | 一体式可盛放番茄酱的薯条盒 | |
CN212938460U (zh) | 一种便于折叠收藏的手提袋 | |
CN212788006U (zh) | 一种便携式折叠凳 | |
USD277793S (en) | Folding shopper's cart | |
CN218752335U (zh) | 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袋 | |
CN213912127U (zh) | 一种便于收纳和携带的舞蹈垫 | |
CN210028553U (zh) | 红酒收纳手拎纸盒 | |
CN201026035Y (zh) | 折叠凳子 | |
CN201010091Y (zh) | 折扣式提盒 | |
CN221746499U (zh) | 一种智能电脑一体机 | |
CN221417786U (zh) | 一种能竖立的文件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