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8122A -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8122A
CN113898122A CN202111216198.3A CN202111216198A CN113898122A CN 113898122 A CN113898122 A CN 113898122A CN 202111216198 A CN202111216198 A CN 202111216198A CN 113898122 A CN113898122 A CN 113898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avity
diaphragm plate
prefabricate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61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8122B (zh
Inventor
孙志娟
初明进
孙杰
初晓彤
武盛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21112161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8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8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8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8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8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0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with reinforcements or tensioning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包括梁体,梁体包括至少一段第一节段梁和至少一段第二节段梁,第一节段梁和第二节段梁沿梁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交替;第一节段梁从顶部向下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至少一块横隔板,横隔板用以将第一空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第一腔室靠近第一节段梁顶部设置;第二节段梁从顶部向下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一连接筋,第一连接筋至少延伸至第一节段梁和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通过上述方式,第一节段梁和第二节段梁部分不伸出钢筋,便于制作简化了梁体的制作工艺。

Description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叠合梁的预制部分的构造主要两种构造,一种是普通叠合梁,即梁有下部的实体预制钢筋混凝土部分和上部的后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构成,梁的箍筋从预制部分伸出,伸入到后浇部分。一种是模壳梁,由预制钢筋混凝土U形模壳,模壳内后浇混凝土组成,梁的箍筋伸出模壳上部。上述构造的连梁制作时模板需要在箍筋位置开槽或开孔,导致制作工艺复杂,边模无法通用,模板摊销较大,效率低、效益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梁预制部分箍筋伸出构件表面,模板摊销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包括:
梁体,包括至少一段第一节段梁和至少一段第二节段梁,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沿所述梁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交替;
所述第一节段梁从顶部向下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至少一块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用以将所述第一空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靠近所述第一节段梁顶部设置;
所述第二节段梁从顶部向下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所述第二连接筋内部设有多组第一纵筋。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纵筋位于所述第一腔室,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纵筋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所述第一节段梁内部还设有第一开口箍筋,所述第一开口箍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所述第一开口箍筋内还设有至少一组第二纵筋。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所述横隔板内部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箍筋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所述第二节段梁内部还设有第二开口箍筋,所述第二开口箍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的相对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叠合梁,包括上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上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包括梁体,梁体包括依次交替延伸的第一节段梁和第二节段梁,第一节段梁内部设置有横隔板,使得第一节段梁处刚度达到要求的同时整体重量降低,同时第二节段梁上设置第一连接筋,同时保证梁体与混凝土区域之间的连接刚度,如此第一节段梁和第二节段梁部分不伸出钢筋,便于制作简化了梁体的制作工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筑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叠合梁在第一节段梁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叠合梁在第一节段梁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叠合梁在第二节段梁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在第一节段梁处剖视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在第一节段梁处剖视出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在第一节段梁处剖视出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在第一节段梁处剖视出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在第一节段梁处剖视出的第五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2为图7所示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在第一节段梁处剖视出的的第六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梁体;
20、第一节段梁;210、第一空腔;2110、第一腔室;2111、第二连接筋;2112、第一纵筋;2120、第二腔室;220、横隔板;2220、加强筋;230、第一开口箍筋;2310、第二纵筋;
30、第二节段梁;310、第二空腔;320、第一连接筋;330、第二开口箍筋;340、第三纵筋;
40、混凝土;
50、预制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图1为墙体应用于墙体结构连梁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图2、图3为单独预制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包括梁体10,梁体10包括至少一段第一节段梁20和至少一段第二节段梁30,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沿梁体10的长度延伸方向交替。也即,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均为预制梁的一部分,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的延伸可以为从梁体10的一侧至另一侧,也即先设置一段第一节段梁20,然后设置一段第二节段梁30进而再设置一段第一节段梁20,如此往复。或者也可以先设置一段第二节段梁30,然后设置一段第一节段梁20,进而再设置一段第二节段梁30,如此往复。对于梁体10,梁体10两侧可以以第一节段梁20作为起始端,也可以以第二节段梁30作为起始端,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可以参照图1,从当前视图的左侧至右侧依次为第一节段梁20、第二节段梁30、第一节段梁20如此延伸设置。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先设置第二节段梁30,然后再设置第一节段梁20,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2至图4,第一节段梁20从顶部向下形成第一空腔210,第二节段梁30从顶部向下第二空腔310;第一空腔210内设有至少一块横隔板220,横隔板220用以将第一空腔210分隔形成第一腔室2110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2120,第一腔室2110靠近第一节段梁20顶部设置。请参照图2,在本发明可行的实施例中,横隔板2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此第一节段梁20包括一个第一腔室2110和一个第二腔室2120。或者在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横隔板220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如此使得第一节段梁20包括一个第一腔室2110和两个第二腔室2120,横隔板220的数量与第二腔室2120的数量相对应。而且,第一腔室2110和多个第二腔室2120均与第二空腔310连通,如此当后期进行浇筑时,可以经第二空腔310流向第二腔室2120使第二腔室2120内也浇筑混凝土40。
请参照图4至图6,对应叠合梁,也即在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顶部浇筑混凝土40形成。
请先参照图6,第二节段梁30从顶部向下形成第二空腔310,第二空腔310内设有第一连接筋320,第一连接筋320至少延伸至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顶部浇筑的混凝土40区域。第一连接筋320从第二空腔310内部延伸至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顶部浇筑的混凝土40区域,如此使得第二节段梁30与混凝土40浇筑区域连接整体性更好,构成叠合梁,并参与叠合梁抗剪,为叠合梁的主要抗剪箍筋;第一连接筋320设置在第二空腔310内,使梁体10无伸出的钢筋,制作时无需在上部的模板开孔或者开槽,进而模板制作工艺更加简单,且通用性更强。
请参照图4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室2110内设有第二连接筋2111,第二连接筋2111一端延伸至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顶部浇筑的混凝土40区域。第二连接筋2111用于提高混凝土40与梁体10的连接整体性,并参与叠合梁抵抗外荷载产生的剪力。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筋2111内部设有多组第一纵筋2112。对于第一纵筋2112,至少一组第一纵筋2112位于第一腔室2110内部,优选第二连接筋2111靠近底部的位置。同时,至少一组第一纵筋2112位于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顶部浇筑的混凝土40区域。第一纵筋21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也即第二连接筋211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一个第一纵筋2112,或者第一纵筋2112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六个等,在此不做限定。当第二纵筋2310的数量为四个时,可以在第二连接筋2111顶部设置两个,第二连接筋2111的底部设置两个。当第二纵筋2310的数量为六个时,可以在第二连接筋2111顶部设置三个,第二连接筋2111底部设置三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纵筋2112和第二纵筋2310是沿梁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穿过第二节段梁30,在此只是以第一节段梁20的图例进行示意,并非限定,也即当第一节段梁20中设置第一纵筋2112和第二纵筋2310时,第二节段梁30内也对应存在。当第一节段梁20内设置第二连接筋时2111,第二连接筋2111可以只设置于第一节段梁20,也可以延伸至第二节段梁30中,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段梁20内部还设有第一开口箍筋230,第一开口箍筋230的两肢分别在第一空腔210和第二空腔310的相对两侧。第一开口箍筋230用于提高第一节段梁20的强度,参与叠合梁抵抗外荷载产生的剪力。
进一步地,第一开口箍筋230内部还设有至少一组第二纵筋2310。第二纵筋2310设于第一开口箍筋230朝向第一空腔210一侧,第二纵筋23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开口箍筋230靠近底部侧且相对第一空腔210的两侧设置。在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纵筋2310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两个设于第一开口箍筋230顶部且位于第一空腔210相对两侧的位置,另外两个设于第一开口箍筋230底部且位于第一空腔210相对两侧的位置,如此便于进一步提高梁体10的整体刚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纵筋2310的数量也可以为六个、八个等,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请继续参照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节段梁30,第二节段梁30内部还设有第二开口箍筋330,第二开口箍筋330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二空腔310的相对两侧。也即,第二开口箍筋330可以提高第二节段梁30的结构刚度,同时,在第二节段梁30第二空腔310内设置第一连接筋320,如此第二节段梁30整体混凝土40浇筑完成后,第二节段梁30与混凝土40连接更加稳固,使得第二节段梁30整体强度更高。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筋320内部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三纵筋34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三纵筋340,在此不做限定。第三纵筋340设于朝向第二空腔310的内侧。可选地,第三纵筋3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设于第二开口箍筋330底部并位于第二空腔310相对两侧的位置。或者第三纵筋340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其中两个设于第二开口箍筋330顶部并位于第二空腔310相对两侧的位置,另外两个设于第二开口箍筋330底部并位于第二空腔310相对两侧的位置。此外,第三纵筋340的数量也可以为六个、八个等,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纵筋340沿梁体10长度方向延伸,也即设置第三纵筋340,与第一纵筋2112是同一钢筋。只是在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描述时对应不同标号而已,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请参照图7至图12,对应第一节段梁20不同实施例的截面图。
对于图7,第一节段梁20内设有第一开口箍筋230,且第一开口箍筋230朝向第一空腔210侧设有第二纵筋2310。进一步地,第二腔室2120底部还可以设置避让第二纵筋2310的安装位置,使得第二腔室2120的体积可以变大,具体可以参照图10,同理,第一节段梁20和第二节段梁30底部均可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再进一步地,在图7第一节段梁20的基础上,可以增设第二纵筋2310的数量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节段梁20的刚度,例如可以参照图8,第二纵筋2310的数量为4个。请参照图9,在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第一节段梁20的整体刚度,尤其是横隔板220处的结构强度。在横隔板220内部还设有加强筋2220,加强筋2220分别连接第一开口箍筋230的相对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筋2220的数量与横隔板220的数量一一对应,或者也可以在每一横隔板220内部设置多个加强筋2220均可,例如一个横隔板220内设置两根并排设置的加强筋2220,在此不做限定。请参照图11,为提高第一节段梁20与混凝土40连接的整体性,在第一腔室2110内设置第二连接筋2111并延伸至第一节段梁20顶部浇筑的混凝土40区域。请参照图12,另图示设置两个横隔板220的截面图,需要说明的是,横隔板220的数量在此仅为示例,并非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段梁20的长度(即沿梁跨度方向的尺寸)可取为建筑结构相关规范中梁箍筋的间距,即第一节段梁20沿梁纵向的尺寸为建筑结构相关规范中梁箍筋的间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保护一种建筑结构,包括上述的叠合梁,还包括预制楼板50,具体可参照图4至图6中,叠合梁和预制楼板50通过混凝土40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梁体,包括至少一段第一节段梁和至少一段第二节段梁,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沿所述梁体的长度延伸方向交替;
所述第一节段梁从顶部向下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至少一块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用以将所述第一空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靠近所述第一节段梁顶部设置;
所述第二节段梁从顶部向下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至少延伸至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二连接筋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筋内部设有多组第一纵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纵筋位于所述第一腔室,至少一组所述第一纵筋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梁和所述第二节段梁顶部浇筑的混凝土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梁内部还设有第一开口箍筋,所述第一开口箍筋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箍筋内还设有至少一组第二纵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内部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箍筋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段梁内部还设有第二开口箍筋,所述第二开口箍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的相对两侧。
9.一种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
还包括后浇于所述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的混凝土。
10.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合梁。
CN202111216198.3A 2021-10-19 2021-10-19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Active CN113898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6198.3A CN113898122B (zh) 2021-10-19 2021-10-19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6198.3A CN113898122B (zh) 2021-10-19 2021-10-19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8122A true CN113898122A (zh) 2022-01-07
CN113898122B CN113898122B (zh) 2023-03-31

Family

ID=79193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6198.3A Active CN113898122B (zh) 2021-10-19 2021-10-19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812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6455Y (zh) * 2004-10-20 2005-10-26 吴方伯 一种用于叠合梁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CN104594555A (zh) * 2014-12-05 2015-05-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带横向高强混凝土隔板的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
CN206034753U (zh) * 2016-09-09 2017-03-22 赤峰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预制钢筋混凝土轻型过梁
CN107165336A (zh) * 2017-04-26 2017-09-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组合梁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60361A (zh) * 2018-02-12 2018-08-03 攀枝花学院 一种预应力pbl加劲型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8586815U (zh) * 2018-07-17 2019-03-08 沈阳三一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梁模壳及免模板钢筋混凝土梁
CN211369257U (zh) * 2019-11-29 2020-08-28 湖南远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梁
CN111691598A (zh) * 2020-06-12 2020-09-2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CN112252586A (zh) * 2020-10-29 2021-01-22 山东大学 一种可更换保护层的预制装配式简支梁及其制作方法
CN212802267U (zh) * 2020-06-24 2021-03-26 厦门新长诚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u型钢骨梁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6455Y (zh) * 2004-10-20 2005-10-26 吴方伯 一种用于叠合梁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CN104594555A (zh) * 2014-12-05 2015-05-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带横向高强混凝土隔板的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
CN206034753U (zh) * 2016-09-09 2017-03-22 赤峰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预制钢筋混凝土轻型过梁
CN107165336A (zh) * 2017-04-26 2017-09-1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组合梁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60361A (zh) * 2018-02-12 2018-08-03 攀枝花学院 一种预应力pbl加劲型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8586815U (zh) * 2018-07-17 2019-03-08 沈阳三一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梁模壳及免模板钢筋混凝土梁
CN211369257U (zh) * 2019-11-29 2020-08-28 湖南远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梁
CN111691598A (zh) * 2020-06-12 2020-09-2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CN212802267U (zh) * 2020-06-24 2021-03-26 厦门新长诚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u型钢骨梁
CN112252586A (zh) * 2020-10-29 2021-01-22 山东大学 一种可更换保护层的预制装配式简支梁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8122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9235B1 (ko) 층고 절감형 철골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847447A (zh) 双皮墙连接结构
CN113898122B (zh)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CN113123461A (zh) 一种劲性混凝土柱中的梁钢筋焊接耳板的连接结构
CN112746554A (zh) 一种组合盖梁及具有其的桥梁
KR20120028764A (ko) ㄷ자형 부재와 역티자형 부재를 조립한 강재 보와 데크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합성보
CN111173193B (zh) 一种预应力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CN217268056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pec梁柱连接结构
KR101220678B1 (ko) 단면 최적화 리브 피씨슬래브
CN210067016U (zh) 一种抗剪力结构
KR101505719B1 (ko) 철근트러스 일체형 합성 데크플레이트의 제조방법
CN111485627B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主次梁连接结构
CN210597875U (zh) 一种交叉梁
CN216949090U (zh) 预制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CN220848250U (zh) 一种带肋叠合板
CN113356362A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CN108797305B (zh) 一种单箱砼-多t型钢混合连续梁桥结构
CN114108943B (zh) 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CN214461626U (zh) 一种配置空间架立筋的t型混凝土叠合梁
CN215630621U (zh) 一种劲性混凝土柱中的梁钢筋焊接耳板的连接结构
CN215977370U (zh) 大跨度站点结构及地铁换乘节点系统
CN114059712A (zh) 预制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CN212836059U (zh) Pc预制防屈曲钢板剪力墙
CN212714469U (zh) 混合桥梁结构及混合斜拉桥
CN217399923U (zh)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