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1598A -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1598A
CN111691598A CN202010537566.3A CN202010537566A CN111691598A CN 111691598 A CN111691598 A CN 111691598A CN 202010537566 A CN202010537566 A CN 202010537566A CN 111691598 A CN111691598 A CN 111691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ast
stirrups
post
cast strip
horizontal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75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文龙
肖明
郁银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75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15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1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1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 E04C3/20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with reinforcements or tensioning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04Prismatic or cylindrical reinforcement cages composed of longitudinal bars and open or closed stirrup rods
    • E04C5/0622Open cages, e.g. connecting stirrup bas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对叠合剪力墙的连梁预制部分及整体连梁构造进行优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不穿过生产阶段的边模,通过在空腔内布设连接钢筋或弯折伸出连梁预制部分的开口箍筋实现连梁预制部分与水平后浇带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内布设箍筋或借助连接钢筋及楼板支座负弯矩筋对连梁顶面受力纵筋、水平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浇筑后浇混凝土后连梁预制部分与空腔、水平后浇带内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本发明预制墙生产时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不穿过边模,可避免翻板、压合过程中连梁箍筋与边模的对位、配合问题,生产效率高,边模不开孔、通用化程度高,节点构造可保证整体连梁的受力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叠合剪力墙,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背景技术
叠合剪力墙结构具有成本低、连接方便且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在我国装配式住宅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多,代表性体系有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SPCS 钢筋焊接网叠合剪力墙等。此类叠合剪力墙结构中,连梁多与两端剪力墙整体预制,预制墙由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及二者之间的空腔的组成,两面预制板采用钢筋桁架或平面钢筋焊接网连接。预制墙一般经两次生产浇筑,首先将钢筋桁架或平面钢筋焊接网与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钢筋笼连接置入模具内,浇筑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待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预制混凝土壁板的基础上布设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钢筋;浇筑 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翻转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将其压入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混凝土中,压入过程中控制空腔厚度,待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即完成预制墙生产。
现有叠合剪力墙构造中,连梁预制部分的箍筋均从顶面伸出,施工现场在水平后浇带内绑扎连梁顶面受力,浇筑水平后浇带及空腔内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连梁预制部分的箍筋从顶面伸出,生产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时,边模需在伸出箍筋对应位置开孔以便箍筋伸出;生产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时,边模同样需在伸出箍筋对应位置开孔,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压入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混凝土过程中需注意伸出箍筋与边模开孔位置的对位配合,同时需控制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的外轮廓对齐以满足质量控制要求。连梁箍筋往往数量较多且箍筋位置易受施工扰动,连梁预制部分的箍筋从顶面伸出导致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压入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混凝土过程中伸出箍筋与边模开孔位置的对位配合困难,耗费大量工时,生产效率低且不利于发挥生产线最大产能;保证伸出箍筋与边模开孔位置的对位过程中,难以兼顾预制墙外轮廓尺寸控制要求;同时边模大量开孔,无法实现标准化、通用化,无法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叠合剪力墙中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从顶面伸出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综合考虑预制生产、现场施工及连梁受力性能,对连梁预制部分及整体连梁构造进行优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不穿过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压入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生产阶段的边模,通过在空腔内布设连接钢筋或弯折伸出连梁预制部分的开口箍筋实现连梁预制部分与水平后浇带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内布设箍筋或借助连接钢筋及楼板支座负弯矩筋对连梁顶面受力纵筋、水平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浇筑后浇混凝土后连梁预制部分与空腔、水平后浇带内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相较现有构造,本发明预制墙生产时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不穿过边模,可避免翻板、压入过程中连梁箍筋与边模的对位配合问题,生产效率高,同时边模不开孔,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可通过重复利用控制成本。此外,通过连接钢筋和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代替现有构造中的整体箍筋,可保证浇筑后浇混凝土后连梁预制部分与空腔、水平后浇带内后浇混凝土形成的整体连梁的受力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连梁预制部分1与叠合剪力墙的预制墙体部分2一体预制,包含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及二者之间的空腔13,现场浇筑后浇混凝土后连梁预制部分1与空腔13、水平后浇带3内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参与结构受力。
所述连梁预制部分1中,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不穿过生产阶段的边模,通过在空腔13内布设连接钢筋33或弯折伸出连梁预制部分1的开口箍筋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3内布设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或借助连接钢筋33及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对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水平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
所述连梁预制部分1中,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连梁预制部分1的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尺寸相同,二者顶面均预制至水平后浇带3下方,内部布设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仅位于连梁预制部分1范围内的封闭箍筋,或采用开口箍筋、开口部分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部弯折后经空腔13 伸出。
连梁两侧均有楼板且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仅位于连梁预制部分1范围内的封闭箍筋时:
在连梁预制部分1的空腔13及水平后浇带3之间布设连接钢筋33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内3布设箍筋对水平后浇带3内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连接钢筋33采用单根直钢筋、两根直钢筋或U形钢筋,与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经电阻点焊成为整体以方便现场布设、改善受力性能;或者,
借助布设于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连接钢筋33对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水平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此时不布设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连接钢筋33采用U形钢筋,封闭端位于空腔13内,开口端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经电阻点焊成为整体。
所述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和连接钢筋33采用一根钢筋兼做,此时连接钢筋33采用多折线形式,在水平后浇带3内一端封闭兼做箍筋,在连梁预制部分1的空腔13一端为直钢筋,或在其端部焊接横向钢筋34加强连接钢筋33在空腔13内的锚固性能。
连梁两侧均有楼板且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开口箍筋时,开口形式的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部弯折后经空腔13伸入水平后浇带3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而非直接从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伸入水平后浇带3,可实现生产时边模不开孔、无钢筋对位问题;在水平后浇带内3布设箍筋对水平后浇带3内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
所述连梁预制部分1中,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无楼板一侧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顶面预制至楼板顶面,有楼板一侧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预制至水平后浇带3下方,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内布设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及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布设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局部断开的箍筋,在B 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的部分不伸出,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顶部弯折后水平伸出至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侧面范围内,伸出部分端部设置90°或135°弯钩。
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侧布设连接钢筋33弥补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附近局部断开的削弱影响,连接钢筋33采用L形钢筋,一端伸入楼板后浇叠合层5、另一端伸入空腔 13,伸入空腔13一端设置135°弯钩加强其在空腔13内的锚固性能。
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的连接钢筋33与布设于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经电阻点焊成为整体以方便现场布设,此时连接钢筋33采用端部带135°弯钩的直钢筋,135°弯钩伸入空腔13内,上端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 51焊接。
所述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的直径、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连接钢筋33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总面积与其替代的总面积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面积相同,连接钢筋33伸入空腔13内的长度满足钢筋锚固要求或经设计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预制墙生产时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不穿过边模,可避免翻板、压入过程中连梁箍筋与边模开孔位置的对位配合问题,生产效率高,可有效提高生产线产能利用率,降低预制墙生产的固定设备投入。
(2)本发明预制墙生产时边模可不开孔,边模可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可通过重复利用降低模具成本。
(3)本发明在优化连梁预制部分生产效率的同时,兼顾连梁预制部分与空腔、水平后浇带内后浇混凝土形成的整体连梁的受力性能,通过创新整体连梁箍筋构造可保证整体连梁可实现与现有技术连梁基本接近的受力性能。
(4)本发明现场施工时连梁后浇部分钢筋多采用焊接成型整体钢筋,可减少现场钢筋绑扎工作,同时有利于钢筋的定位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连梁预制部分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的整体连梁节点构造的三维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截面示意图。
图5、图6为图4所示连梁节点构造的连接筋改进型。
图7为本发明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的整体连梁节点构造改进型一的三维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连梁节点构造的C-C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连梁节点构造的连接筋改进型。
图10为本发明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的整体连梁节点构造改进型二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的整体连梁节点构造的连梁预制部分箍筋改进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连梁预制部分的三维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D-D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的整体连梁节点构造的三维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连梁节点构造的E-E截面示意图。
图16、图17为图15所示连梁节点构造的连梁预制部分箍筋及连接筋改进型。
图18为现有叠合剪力墙结构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连梁预制部分的三维示意图,即本发明的对比例一。
图19为图18中F-F截面示意图。
图20为现有叠合剪力墙结构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的整体连梁节点构造的三维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连梁节点构造的G-G截面示意图。
图22为现有叠合剪力墙结构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连梁预制部分的三维示意图,即本发明的对比例二。
图23为图22中H-H截面示意图。
图24为现有叠合剪力墙结构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的整体连梁节点构造的三维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连梁节点构造的J-J截面示意图。
图中:1-连梁预制部分;2-预制墙体部分;3-水平后浇带;4-预制底板;5- 楼板后浇叠合层;11-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3-空腔; 14-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5-连梁侧面纵筋;16-连梁预制部分箍筋;31-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2-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3-连接钢筋;34-横向钢筋;51-楼板支座负弯矩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17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连梁预制部分1与叠合剪力墙的预制墙体部分2一体预制,包含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及二者之间的空腔13。本发明综合考虑预制生产、现场施工及连梁受力性能,根据连梁两侧是否有楼板,对连梁预制部分1及连梁预制部分与空腔13、水平后浇带3内后浇混凝土形成的整体连梁节点构造进行优化、改进,使得现场浇筑后浇混凝土后连梁预制部分1与空腔13、水平后浇带3内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参与结构受力,以实现高效加工。
对于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即内墙连梁,如图3~图11所示,本发明连梁预制部分1的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尺寸相同,二者顶面均预制至水平后浇带3下方,内部配置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 15。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可采用图1所示的全部位于连梁预制部分1范围内的封闭箍筋,或采用图11所示的开口箍筋、开口部分在两侧预制混凝土壁板顶部弯折后经空腔13伸出。
本发明用于内墙连梁、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全部位于连梁预制部分1 范围内的封闭箍筋时,在空腔13内及水平后浇带3之间布设连接钢筋33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3内布设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对布设于水平后浇带3内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及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作用,即采用连接钢筋33、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实现现有构造中从预制连梁顶面伸入水平后浇带3的整体箍筋的受力功能。本发明采用连接钢筋33和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实现连接连梁预制部分与水平后浇带、约束水平后浇内连梁顶面受力纵筋及后浇混凝土的功能,保证浇筑后浇混凝土后连梁预制部分与空腔、水平后浇带内后浇混凝土形成的整体连梁的整体性及受力性能。连接钢筋33可采用单根直钢筋、两根直钢筋或U形钢筋,与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 32经电阻点焊预先加工成为整体以方便现场布设、改善受力性能;也可采用一根钢筋兼做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和连接钢筋33,此时连接钢筋采用多折线形式,在水平后浇带3内一端封闭兼做箍筋,在空腔13内一端可为直钢筋,也可在其端部焊接横向钢筋34以加强在空腔13内的锚固性能。
具体地,连接钢筋33、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的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现场施工时紧靠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逐根对应布设。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直径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连接钢筋33采用单根直钢筋时,其面积不宜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截面面积的两倍;采用两根直钢筋或U形钢筋时,其直径不宜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的直径。
进一步地,考虑楼板后浇叠合层内钢筋的布设,可借助布设于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连接钢筋33对水平后浇带3内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不再在水平后浇带内布设单独箍筋。此时连接钢筋33采用U形钢筋,直径不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封闭端位于空腔13 内,开口端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经电阻点焊预先加工成为整体,现场整体紧靠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逐根对应布设,即可起到连接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约束水平后浇带3内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及后浇混凝土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用于内墙连梁时,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也可采用开口箍筋,开口形式的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部弯折后经空腔13伸入水平后浇带3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而非直接从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伸入水平后浇带3,同样可实现生产时边模不开孔、无钢筋对位问题。此时需配置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对水平后浇带3内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其直径、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紧邻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伸出部分布设。
对于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即外墙或单侧有楼板的内墙连梁,如图14~图 17所示,本发明连梁预制部分1无楼板一侧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顶面预制至楼板顶面,该侧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布设于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内,有楼板一侧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预制至水平后浇带3下方;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内布设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及连梁顶面受力纵筋 3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布设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局部断开的箍筋,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的部分不伸出,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顶部弯折后从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内侧水平伸出,伸至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侧面范围内,伸出部分端部设置90°或 135°弯钩,同时避开浇筑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时的边模。
本发明用于外墙或单侧有楼板的内墙连梁时,现场施工时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侧布设连接钢筋33以弥补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附近局部断开的削弱影响,连接钢筋33采用L形钢筋,一端伸入楼板后浇叠合层5、另一端伸入空腔13,伸入空腔13内一端可设置135°弯钩改善其在空腔13内的锚固性能。进一步地,考虑单侧楼板后浇叠合层内的楼板支座负弯矩筋,可将连接钢筋33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经电阻点焊预先加工成为整体以方便现场布设,此时连接钢筋33采用端部带135°弯钩的直钢筋,135°弯钩伸入空腔13内,上端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焊接。具体地,连接钢筋33的直径不宜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直径,连接钢筋33、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的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紧邻梁预制部分箍筋16布设。
本发明可用于预制墙经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和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 两次预制加工成型的叠合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时连梁的内力及配筋计算可考虑连梁预制部分1与空腔13、水平后浇带3内后浇混凝土全部截面的贡献,预制部分箍筋16、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1及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由计算确定,并应满足现行设计规范对现浇连梁的箍筋最小直径、间距及纵筋配筋率要求,连接钢筋33伸入空腔13内的长度满足钢筋锚固要求或经设计确定。特别地,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1、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及连梁侧面纵筋15的根数由设计确定,图1~图17相应钢筋的数量仅为示意,本发明同样适用于梁底面受力纵筋 11、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及连梁侧面纵筋15为其他数量的情况,此时根据构造要求调整钢筋位置即可。结构设计中连梁斜截面抗剪验算不考虑水平后浇带3 的贡献时,可不配置连接钢筋33。
图1~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用于内墙连梁。如图1、图2所示,连梁预制部分1内配置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及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封闭箍筋、全部位于连梁预制部分1截面范围内,不伸出连梁预制部分1顶面。如图3、图4所示,现场施工时在空腔13内及水平后浇带3之间布设连接钢筋33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连接钢筋33采用单根直钢筋沿空腔13中线布置,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截面面积的两倍,伸入空腔13内的长度满足钢筋锚固要求或经设计确定;在水平后浇带3内布设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对布设于水平后浇带3内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及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作用,其直径不宜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的直径。
图3、图4中连接钢筋33预先与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经电阻点焊加工成为整体,加强连接钢筋33在水平后浇带3内的锚固性能,同时方便现场布设、提供现场施工的工业化水平。现场施工时,连接钢筋33、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 32形成的整体钢筋紧靠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逐根对应布设。
优选实施例一的现场施工工序如下:安装预制墙及两侧预制底板4,调整其精度;绑扎预先焊接为整体的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连接钢筋33,穿设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并绑扎固定,也可将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与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连接钢筋33预先绑扎为整体,然后整体安装至设计要求位置;布设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其他钢筋,浇筑预制墙空腔13、水平后浇带3及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养护拆模。
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连接钢筋33可采用两根直钢筋或U形钢筋代替图3中的单根直钢筋,增强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作用。两根直钢筋或U形钢筋外皮距离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和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壁的距离不宜小于5mm,直径不宜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的直径。
图7、图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改进型一,连梁预制部分1的构造与优选实施例一相同,改进在于采用一根钢筋兼做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和连接钢筋33,连接钢筋33采用多折线、开口形式,在水平后浇带3内一端封闭兼做箍筋,在空腔13内一端为开口形式。连接钢筋33开口端外皮距离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和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壁的距离不宜小于5mm,直径不宜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的直径,现场施工时紧靠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逐根对应布设。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可在图8所示连接钢筋33开口端焊接横向钢筋34,以改善连接钢筋33在空腔13内的锚固性能,横向钢筋34的直径不宜小于连接钢筋33的直径。
图10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改进型二,连梁预制部分1的构造与优选实施例一相同,改进在于借助布设于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连接钢筋33对水平后浇带3内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不需单独配置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钢筋利用效率高。连接钢筋33采用U形钢筋,直径不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封闭端位于空腔13内,开口端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预先经电阻点焊加工成为整体,现场整体紧靠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逐根对应布设。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布设在连接钢筋33、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交叉位置。
图1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连梁预制部分箍筋改进型,改进在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开口箍筋,开口部分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部弯折后经空腔13伸入水平后浇带3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3内配置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对水平后浇带3内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其直径、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紧邻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伸出部分布设。
图12~图1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用于外墙或单侧有楼板的内墙连梁,连梁预制部分1无楼板一侧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顶面预制至楼板顶面,该侧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布设于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内,有楼板一侧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预制至水平后浇带3下方。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局部断开的箍筋,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的部分不伸出,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 11顶部弯折后从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内侧水平伸出,伸至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侧面范围内,伸出部分端部设置90°弯钩,同时避开浇筑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时的边模。
现场施工时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侧布设L形连接钢筋33以弥补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附近局部断开的削弱影响,连接钢筋33直径、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紧邻连梁预制部分箍筋 16布设,一端伸入楼板后浇叠合层5、另一端伸入空腔13,伸入空腔13内部分与B面预制板的净距为5~10mm,伸入空腔13内的长度满足钢筋锚固要求或经设计确定。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一侧对应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布设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连接钢筋33相交部位。
优选实施例二的现场施工工序如下:安装预制墙及预制底板4,调整其精度;将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一侧对应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穿设于预制部分箍筋16伸出部分弯钩内,绑扎连接钢筋33及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其他钢筋;浇筑预制墙空腔13、水平后浇带3及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养护拆模。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可在图15中连接钢筋33伸入空腔13内一端可设置135°弯钩改善其在空腔13内的锚固性能。
图17为图15所示连梁节点构造的连梁预制部分箍筋及连接筋改进型,改进在于将连接钢筋33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预先经电阻点焊加工成为整体以方便现场布设,连接钢筋33采用端部带135°弯钩的直钢筋,135°弯钩伸入空腔13内,上端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焊接。连接钢筋33的直径不宜小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直径,连接钢筋33、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的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紧邻梁预制部分箍筋16布设。
图18~图21为现有叠合剪力墙结构内墙连梁预制部分及节点构造,即本发明的对比例一。
图22~图25为现有叠合剪力墙结构外墙或单侧有楼板的内墙连梁预制部分及节点构造,即本发明的对比例二。
将本发明与对比例一、对比例二进行了对比,见表1。
表1
Figure RE-GDA0002624851930000131
综上,本发明对叠合剪力墙的连梁预制部分及整体连梁构造进行优化,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不穿过生产阶段的边模,通过在空腔内布设连接钢筋或弯折伸出连梁预制部分的开口箍筋实现连梁预制部分与水平后浇带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内布设箍筋或借助连接钢筋及楼板支座负弯矩筋对连梁顶面受力纵筋、水平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浇筑后浇混凝土后连梁预制部分与空腔、水平后浇带内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本发明预制墙生产时连梁预制部分箍筋不穿过边模,可避免翻板、压合过程中连梁箍筋与边模的对位、配合问题,生产效率高,边模不开孔、通用化程度高,节点构造可保证整体连梁的受力性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梁预制部分(1)与叠合剪力墙的预制墙体部分(2)一体预制,包含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及二者之间的空腔(13),现场浇筑后浇混凝土后连梁预制部分(1)与空腔(13)、水平后浇带(3)内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梁,参与结构受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预制部分(1)中,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不穿过生产阶段的边模,通过在空腔(13)内布设连接钢筋(33)或弯折伸出连梁预制部分(1)的开口箍筋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3)内布设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或借助连接钢筋(33)及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对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水平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预制部分(1)中,连梁两侧均有楼板时,连梁预制部分(1)的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尺寸相同,二者顶面均预制至水平后浇带(3)下方,内部布设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仅位于连梁预制部分(1)范围内的封闭箍筋,或采用开口箍筋、开口部分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部弯折后经空腔(13)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梁两侧均有楼板且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仅位于连梁预制部分(1)范围内的封闭箍筋时:
在连梁预制部分(1)的空腔(13)及水平后浇带(3)之间布设连接钢筋(33)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在水平后浇带内(3)布设箍筋对水平后浇带(3)内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连接钢筋(33)采用单根直钢筋、两根直钢筋或U形钢筋,与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经电阻点焊成为整体以方便现场布设、改善受力性能;或者,
借助布设于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连接钢筋(33)对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水平后浇带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此时不布设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连接钢筋(33)采用U形钢筋,封闭端位于空腔(13)内,开口端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经电阻点焊成为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和连接钢筋(33)采用一根钢筋兼做,此时连接钢筋(33)采用多折线形式,在水平后浇带(3)内一端封闭兼做箍筋,在连梁预制部分(1)的空腔(13)一端为直钢筋,或在其端部焊接横向钢筋(34)加强连接钢筋(33)在空腔(13)内的锚固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梁两侧均有楼板且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开口箍筋时,开口形式的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部弯折后经空腔(13)伸入水平后浇带(3)实现连梁预制部分(1)与水平后浇带(3)的连接,而非直接从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伸入水平后浇带(3),可实现生产时边模不开孔、无钢筋对位问题;在水平后浇带内(3)布设箍筋对水平后浇带(3)内的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后浇混凝土形成约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预制部分(1)中,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无楼板一侧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顶面预制至楼板顶面,有楼板一侧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预制至水平后浇带(3)下方,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内布设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及连梁顶面受力纵筋(31),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布设连梁底面受力纵筋(14)、连梁侧面纵筋(15);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采用局部断开的箍筋,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的部分不伸出,在A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1)顶部弯折后水平伸出至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侧面范围内,伸出部分端部设置90°或135°弯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内侧布设连接钢筋(33)弥补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在B面预制混凝土壁板(12)顶面附近局部断开的削弱影响,连接钢筋(33)采用L形钢筋,一端伸入楼板后浇叠合层(5)、另一端伸入空腔(13),伸入空腔(13)一端设置135°弯钩加强其在空腔(13)内的锚固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连梁仅单侧有楼板时的连接钢筋(33)与布设于楼板后浇叠合层(5)内的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经电阻点焊成为整体以方便现场布设,此时连接钢筋(33)采用端部带135°弯钩的直钢筋,135°弯钩伸入空腔(13)内,上端与楼板支座负弯矩筋(51)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或8或9所述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后浇带连梁箍筋(32)的直径、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连接钢筋(33)间距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相同,总面积与其替代的总面积与连梁预制部分箍筋(16)面积相同,连接钢筋(33)伸入空腔(13)内的长度满足钢筋锚固要求或经设计确定。
CN202010537566.3A 2020-06-12 2020-06-12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Pending CN1116915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7566.3A CN111691598A (zh) 2020-06-12 2020-06-12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7566.3A CN111691598A (zh) 2020-06-12 2020-06-12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1598A true CN111691598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7566.3A Pending CN111691598A (zh) 2020-06-12 2020-06-12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15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8122A (zh) * 2021-10-19 2022-01-07 北京建筑大学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8122A (zh) * 2021-10-19 2022-01-07 北京建筑大学 带横隔板的预制薄壳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7788B (zh) 一种具有超高性能的混凝土叠合板
CN217557315U (zh) 一种抗震叠合墙
CN111441511A (zh) 一种永久模板及采用永久模板浇筑剪力墙的方法
CN110512785B (zh) 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及支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730738A (zh) 一种预制箱梁横隔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836173U (zh) 一种四边不出筋的新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CN111691598A (zh)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CN212562177U (zh) 用于叠合剪力墙的高效加工预制连梁及节点构造
CN211143474U (zh) 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结构
CN210713385U (zh) 设置暗梁连接的叠合墙
CN111764249A (zh) 一种uhpc蜂窝预制板-钢箱梁的组合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7896916U (zh) 用于空心楼盖的预制底板及空心楼盖
CN21712863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模壳及装配式建筑墙体
CN217557871U (zh) 叠合板式混凝土预制池壁构件
CN110094006A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及其装配方法
CN214995101U (zh) 混凝土叠合板预制底板及混凝土叠合板连接构造
CN211037486U (zh) 一种端部企口不出筋单向叠合板及支模结构
CN210597875U (zh) 一种交叉梁
CN108442594A (zh) 一种薄楼板及其施工工艺
CN106836641A (zh) 侧贴钢板式混凝土组合连梁
CN114250913B (zh) 现浇钢筋混凝土弧形边梁及施工方法
CN214833903U (zh) 一种免支模的新型预制叠合梁板体系
CN220928305U (zh) 一种外挂墙板连接构造
CN220580341U (zh) 一种叠合板空间桁架配筋协同抗开裂构造结构
CN216865655U (zh) 板端及板侧均不出筋的叠合板及其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