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9923U -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9923U
CN217399923U CN202123401214.4U CN202123401214U CN217399923U CN 217399923 U CN217399923 U CN 217399923U CN 202123401214 U CN202123401214 U CN 202123401214U CN 217399923 U CN217399923 U CN 217399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girder
side wall
mai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012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修秀
宋九祥
陈大好
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012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9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9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9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梁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主梁,包括设于型钢混凝土主梁中心的工字型钢主梁,工字型钢主梁包括两个主梁翼板以及连接两个主梁翼板的主梁腹板;连接板,一端连接于主梁腹板的侧壁面上,另一端与钢次梁相连接;钢次梁的长度方向与型钢混凝土主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或二者间呈一定角度;加劲板,相邻的两端面分别连接至连接板的侧壁面和主梁腹板的侧壁面上,且加劲板的侧壁面与主梁翼板的侧壁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型钢混凝土结构因型钢混凝土梁(或柱)充分发挥了钢材与混凝土优良的力学性能,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施工方便、耐火性能较好、经济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与大跨结构中。而在实际应用中,出于对结构整体受力和建筑净高的考量,通常会在某些大跨度或者大悬挑的部位采用钢梁作为次梁,与型钢混凝土主梁连接构建建筑结构。目前,一般采用将钢次梁直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至型钢混凝土主梁中的钢梁上的方式连接钢次梁和型钢混凝土主梁,但是,梁连接节点作为结构体系的关键部位,是影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受力性能、抗震性能,目前的连接节点的连接稳固性以及安全性并不能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型钢混凝土建筑结构中,钢次梁和型钢混凝土主梁的连接节点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梁连接结构,包括:
型钢混凝土主梁,包括设于型钢混凝土主梁中心的工字型钢主梁,工字型钢主梁包括两个主梁翼板以及连接两个主梁翼板的主梁腹板;连接板,一端连接于主梁腹板的侧壁面上,另一端与钢次梁相连接;钢次梁的长度方向与型钢混凝土主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或两者间呈一定角度;加劲板,相邻的两端面分别连接至连接板的侧壁面和主梁腹板的侧壁面上,且加劲板的侧壁面与主梁翼板的侧壁面平行。
进一步地,连接板的两个侧壁面上均连接有加劲板,且连接板的两个侧壁面上的加劲板对称设置;型钢混凝土主梁还包括设置于加劲板处的连接腰筋,连接腰筋包括分别位于连接板两侧的两个腰筋段,且两个腰筋段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加劲板的侧壁面上。
进一步地,连接腰筋连接于加劲板的侧壁面且位于加劲板远离主梁腹板的端部;型钢混凝土主梁还包括若干贯通纵筋,以及若干对连接腰筋和贯通纵筋形成约束的外围箍筋。
进一步地,加劲板远离主梁腹板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主梁腹板的一端的宽度;腰筋段的端部抵接于连接板的侧壁面上。
进一步地,加劲板上还具有贯通孔,加劲板两侧的混凝土通过贯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贯通纵筋包括设置于工字型钢主梁顶部的顶部贯通纵筋,以及设置于工字型钢主梁底部的底部贯通纵筋,型钢混凝土主梁还包括若干环设于工字型钢主梁外围,并对顶部贯通纵筋和底部贯通纵筋形成约束的内围箍筋;加劲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内围箍筋之间。
进一步地,连接板还与两个主梁翼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钢次梁为工字型钢次梁,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工字型钢次梁的次梁腹板的侧壁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梁连接结构,通过设置一端连接于型钢混凝土主梁中的工字型钢主梁(具体为工字型钢主梁中的主梁腹板侧壁面上),另一端连接于钢次梁上的连接板,实现了对型钢混凝土主梁和钢次梁的稳固刚性连接;再通过设置相邻两个端面分别连接至连接板的侧壁面和主梁腹板侧壁面上的加劲板,所设置加劲板的侧壁面与主梁翼板的侧壁面平行,在为连接板提供有效的面外支撑的同时,还提高了该钢梁连接结构的载荷承受能力(基于梁承受的主要为上部载荷,而为了更好的发挥型钢混凝土梁中的钢材的优良力学性能,一般设置型钢混凝土梁中的受力面为与主梁翼板的侧壁面对应平行的壁面,因而与主梁翼板的侧壁面平行的加劲板也能够有效地承担载荷);此外,加劲板还能够提高连接节点处与型钢混凝土主梁中的混凝土的接触面,提高该钢梁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因而,该钢梁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梁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型钢混凝土主梁中位于加劲板处的腰筋为连接腰筋,并设置连接腰筋包括分别位于连接板两侧的两个腰筋段,且二者分别连接至加劲板对应的侧壁面上,在实现型钢混凝土主梁中加劲板处的腰筋的有效连接的同时,避免对水平加劲板进行开孔,降低了该钢梁连接结构的施工难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梁连接结构,通过将连接腰筋设置于加劲板远离主梁腹板的端部,从而使型钢混凝土主梁中位于加劲板处的外围箍筋能够直接环箍约束贯通纵筋和连接腰筋,也即使加劲板有效避让外围箍筋,能够进一步降低该钢梁连接结构的施工难度,并进一步保证该钢梁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梁连接结构,通过在加劲板上设置贯通孔,从而使型钢混凝土主梁中位于加劲板两侧的混凝土能够通过贯通孔连通,从而能够提高加劲板两侧的混凝土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该该钢梁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梁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位置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型钢混凝土主梁;11-主梁腹板;12-主梁翼板;13-连接腰筋;131- 腰筋段;14-贯通纵筋;16-内围箍筋;2-钢次梁;21-次梁腹板;22-次梁翼板;3-连接板;4-加劲板;41-贯通孔;5-高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梁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钢梁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主梁1、钢次梁2、连接板3和加劲板4。
其中,如图1所示,型钢混凝土主梁1内部的钢梁为工字型钢主梁,且为了描述方面,将这里的工字型钢主梁中的两个翼板命名为主梁翼板12,相应的,将工字型钢主梁中的腹板命名为主梁腹板11。
其中,钢次梁2的长度方向与型钢混凝土主梁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或两者间呈一定角度;具体地,由于梁承受的主要为上部载荷,且为了更好的发挥钢材的优良力学性能,一般设置钢材的壁面为受力面,具体到图1 所示状态下,位于型钢混凝土主梁1上端的主梁翼板12为型钢混凝土主梁 1中的受力面,且钢次梁1中的受力面同样为位于上端的一个板的壁面,因此位于型钢混凝土主梁1上端的主梁翼板12和钢次梁1中的位于上端的一个板处于同一平面(或者处于平行的平面)。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到的侧壁面均是指对应板材的板面,也即长*宽的面,而其余的四个面均为端面。
其中,连接板3的一端连接于主梁腹板11的侧壁面上,另一端与钢次梁2相连接。具体地,连接板3可以为钢板,或者为现有技术中刚度与钢板类似的其他板材;且该连接板3可以为矩形板,当然,其也可以为梯形板或者具有切角的矩形板(一般适用于钢次梁2的梁高小于工字型钢主梁的梁高的场景中)等。具体地,连接板3可以仅连接至主梁腹板11的侧壁面,也可以同时连接主梁腹板11的侧壁面以及两个主梁翼板12的侧壁面。具体地,连接板3可以与工字型钢主梁焊接。
其中,加劲板4相邻的两端面分别连接至连接板3的侧壁面和主梁腹板11的侧壁面上,且加劲板4的侧壁面与主梁翼板12的侧壁面平行。具体地,基于钢次梁2中具有与主梁翼板12平行(或者位于同一平面)的板,而加劲板4的侧壁面与主梁翼板12的侧壁面平行,加劲板4的端面与连接板3的侧壁面连接,因而,连接板3在钢次梁2中连接的为,钢次梁2中除了与主梁翼板12平行的板以外的板,具体地,若钢次梁2同样为工字型钢次梁,且其中的次梁翼板22(为了便于描述,将工字型钢次梁中的翼板命名为次梁翼板22,并将其中的腹板命名为次梁腹板21)与主梁翼板12 相平行,则连接板3与次梁腹板21相连接(图2中即是以此情形为例进行示出),且此时,连接板3还可以同时与次梁腹板21以及次梁翼板22相连接(具体地,与次梁腹板21连接的为连接板3的侧壁面,与次梁翼板22 相连接的为连接板3的端面);若钢次梁2为矩形钢次梁(其包括板A、B、 C和D),且其中的板A和板C与主梁翼板12相平行,则连接板3连接的为板B或者板D,当然,此时也可以设置连接板3为两个,两个连接板3 分别与板B和板D相连接。具体地,连接板3可以与钢次梁2焊接或者通过高强螺栓5连接。
具体地,加劲板4可以为矩形板也可以为梯形板,当加劲板4为梯形板时,与主梁腹板11相连接的为梯形板下底边(较长的底边)对应的端面;且加劲板4的数量可以根据主梁腹板11的高度(也即工字型钢主梁的高度) 进行设置,主梁腹板11的高度越高,加劲板4的数量设置的越多,如图1 中即是以加劲板为3个为例进行示出。
本申请中的钢梁连接结构,通过设置一端连接于型钢混凝土主梁1中的工字型钢主梁(具体为工字型钢主梁中的主梁腹板11侧壁面上),另一端连接于钢次梁2上的连接板3,实现了对型钢混凝土主梁1和钢次梁2的稳固刚性连接;再通过设置相邻两个端面分别连接至连接板3的侧壁面和主梁腹板11侧壁面上的加劲板4,所设置加劲板4的的侧壁面与主梁翼板 12的侧壁面平行,在为连接板3提供有效的面外支撑的同时,还提高了该钢梁连接结构的载荷承受能力(基于梁承受的主要为上部载荷,而为了更好的发挥型钢混凝土梁中的钢材的优良力学性能,一般设置型钢混凝土梁中的受力面为与主梁翼板12的侧壁面对应平行的壁面,因而与主梁翼板12 的侧壁面平行的加劲板4也能够有效地承担载荷);此外,加劲板4还能够提高连接节点处与型钢混凝土主梁1中的混凝土的接触面,提高该钢梁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因而,该钢梁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钢梁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如图2 所示,还可以在连接板3的两个侧壁面上均设置加劲板4,并使连接板3的两个侧壁面上的加劲板4对称设置。具体地,若将连接板3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劲板4作为一组,则加劲板4的组数可以根据主梁腹板11的高度 (也即工字型钢主梁的高度)进行设置,主梁腹板11的高度越高,加劲板 4的组数设置的越多。
本申请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进一步在加劲板4处设置连接腰筋13,并设置连接腰筋13包括分别位于连接板3两侧的两个腰筋段131,两个腰筋段131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加劲板4的侧壁面上,从而实现型钢混凝土主梁1中位于加劲板4处的腰筋的有效设置,保证了钢梁连接结构的稳固性,且避免对水平加劲板4进行开孔,降低了该钢梁连接结构的施工难度。
具体地,当加劲板4为梯形板时,腰筋段131连接于梯形板的上底边 (较短的底边)处,相应的,梯形板的上底边的长度以能够使腰筋段131 具有足够的连接锚固长度为准。
本申请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进一步设置连接腰筋13,使其位于加劲板4远离主梁腹板11的端部,从而使型钢混凝土主梁1中位于加劲板4处的外围箍筋能够直接环箍约束贯通纵筋14和连接腰筋13,也即使加劲板4有效避让外围箍筋,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该钢梁连接结构的施工难度,并进一步保证该钢梁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中,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加劲板4上设置贯通孔41,使加劲板4两侧的混凝土通过贯通孔41连通,从而提高加劲板4两侧的混凝土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该该钢梁连接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中,如图1所示,贯通纵筋14中位于工字型钢主梁顶部的为顶部贯通纵筋,位于工字型钢主梁底部的为底部贯通纵筋,该钢梁连接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主梁1还可以包括若干环设于工字型钢主梁外围,并对顶部贯通纵筋和底部贯通纵筋形成约束的内围箍筋16,此时,加劲板4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内围箍筋16之间。本申请中,连接腰筋13、贯通纵筋14、外围箍筋和内围箍筋16组成型钢混凝土主梁1的钢筋骨架系统。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钢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型钢混凝土主梁(1),包括设于所述型钢混凝土主梁(1)中心的工字型钢主梁,所述工字型钢主梁包括两个主梁翼板(12)以及连接两个所述主梁翼板(12)的主梁腹板(11);
连接板(3),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梁腹板(11)的侧壁面上,另一端与钢次梁(2)相连接;所述钢次梁(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型钢混凝土主梁(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或两者间呈一定角度;
加劲板(4),相邻的两端面分别连接至所述连接板(3)的侧壁面和所述主梁腹板(11)的侧壁面上,且所述加劲板(4)的侧壁面与所述主梁翼板(12)的侧壁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两个侧壁面上均连接有加劲板(4),且所述连接板(3)的两个侧壁面上的加劲板(4)对称设置;
所述型钢混凝土主梁(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劲板(4)处的连接腰筋(13),所述连接腰筋(1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3)两侧的两个腰筋段(131),且两个所述腰筋段(131)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加劲板(4)的侧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腰筋(13)连接于所述加劲板(4)的侧壁面且位于所述加劲板(4)远离所述主梁腹板(11)的端部;
所述型钢混凝土主梁(1)还包括若干贯通纵筋(14),以及若干对所述连接腰筋(13)和所述贯通纵筋(14)形成约束的外围箍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4)远离所述主梁腹板(11)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主梁腹板(11)的一端的宽度;所述腰筋段(131)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连接板(3)的侧壁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4)上还具有贯通孔(41),所述加劲板(4)两侧的混凝土通过所述贯通孔(4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纵筋(14)包括设置于所述工字型钢主梁顶部的顶部贯通纵筋,以及设置于所述工字型钢主梁底部的底部贯通纵筋,所述型钢混凝土主梁(1)还包括若干环设于所述工字型钢主梁外围,并对所述顶部贯通纵筋和所述底部贯通纵筋形成约束的内围箍筋(16);
所述加劲板(4)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围箍筋(1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钢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还与两个所述主梁翼板(12)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次梁(2)为工字型钢次梁,所述连接板(3)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工字型钢次梁的次梁腹板(21)的侧壁面相连接。
CN202123401214.4U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Active CN217399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01214.4U CN217399923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01214.4U CN217399923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9923U true CN217399923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4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01214.4U Active CN217399923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9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5917B1 (ko)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된 강콘크리트 합성보
CN113279501A (zh) 带撑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11037028U (zh) 一种钢桁架及筏板基础
CN111576641A (zh) 一种新型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CN215166489U (zh) 一种预制柱和预制梁连接的装配式节点结构
CN111188456A (zh) 一种多段式分节可替换组合工字形钢梁结构
CN113585467A (zh) 一种甲壳梁与各类钢柱的连接结构
CN217399923U (zh) 一种钢梁连接结构
CN211774633U (zh) 超高层结构中外框架梁与混凝土核心筒内钢骨柱连接节点
CN217268056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pec梁柱连接结构
CN215563326U (zh) 一种方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结构
CN215802267U (zh) 一种甲壳梁与各类钢柱的连接结构
CN209989692U (zh) 组合箱梁
CN214833419U (zh) 梁节点和钢结构
CN210737907U (zh) 一种钢-木-混凝土组合梁
CN211775086U (zh) 多段式分节可替换组合工字形钢梁结构
CN209924186U (zh) 一种带钢筋桁架钢板组合剪力墙
CN113202212A (zh) 带撑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7420236U (zh) 一种半刚性装配式钢连梁
CN215802270U (zh) 一种免防火涂料的h型钢和混凝土组合支撑结构
CN217150621U (zh) 一种内嵌钢支撑框架转换柱连接结构以及梁柱连接节点
CN109914230B (zh) 组合箱梁
CN212248891U (zh) 一种抗压h型钢梁
CN114351859B (zh) 一种内嵌钢支撑框架转换柱连接结构以及梁柱连接节点
CN217680008U (zh) 一种劲性钢骨混凝土梁内拉结筋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