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8057A - 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8057A
CN113898057A CN202111385948.XA CN202111385948A CN113898057A CN 113898057 A CN113898057 A CN 113898057A CN 202111385948 A CN202111385948 A CN 202111385948A CN 113898057 A CN113898057 A CN 113898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loor drain
plate
floating ball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59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奔
徐建林
朱田兵
唐高锋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59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80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8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8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7Floor drains for indoor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9/00Accommodation for crew or passeng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29/16Soil water dischar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1Accessori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2Arrangements of means against overflow of water, backing-up from the drai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6Gully gra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2005/0416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with an odour se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该地漏包括浮球组件、环形密封圈及水封组件,浮球组件位于水封组件的底座与盖板的导向筒之间,并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在正常情况下,当舱室内有积水需排出时,水流从盖板的下水孔进入地漏,进一步通过出水短管排出。当遇到水流向上反涌至地漏时,上涌的水流产生的浮力会使浮球漂浮至环形密封圈位置,并与环形密封圈形成紧密贴合,从而达到密封效果,避免上涌的水流通过地漏进入舱室中,实现防反水功能。同时,水封组件的围板能够建立良好的水封,避免臭气上逆至舱室中,实现防臭功能。此外,该地漏的各部件均可方便的进行拆卸,便于更换、清洗等日常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排水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的甲板排水系统,由附件和管路组成,用于排出各层甲板、各生活舱室和工作舱室的积水。甲板排水系统主要利用水的向下自流作用,通过设置在甲板上的地漏和排水管道,将各个区域的积水排出舷外。
甲板漏水口作为积水排除的第一个附件,在船舶不同区域,需选择不同形式的地漏,以满足各种不同舱室的设计要求。如露天甲板由于积水较大,则需要选择能够快速排水的形式,在居住舱室或者有人员长期驻扎的工作舱室等,则需要选择能够防臭防反水的地漏。
大型船舶甲板层很多,上下层甲板排水通常共用一根排水总管。船上结构复杂,电缆、风管和其他设备众多,甲板排水管路放样条件苛刻,当上下层地漏所接排水总管相对落差不足、露天区域地漏和室内地漏共用同一根总管或者最底层排水管路被堵塞,此时若上层甲板或露天区域甲板排水量较大,排水总管来不及将水排至舷外时,下层甲板的地漏将有可能会出现反水的现象,上层管路来的水将会通过下层地漏反出至下层舱室地板。
甲板排水系统管路从上而下几乎贯穿船舶的各层甲板,虽然甲板排水管路在布置时已要求一路向下中途不能上下起伏,以求达到最佳排水状态并避免管路内积水。但是由于甲板排水管路所排除的多为雨水、甲板上浪的海水、甲板清洗和设备排放水等非清洁水,管路内多多少少有一些残留,管路内壁会有附着物,长时间以后,管路内部会发臭,臭味会顺着管道从舱室地漏中反出,影响舱室居住环境,不利于船员的身体健康。
以往建造的船舶,多是选用带水封的地漏或在下方排水管路上增加U型水封以防止地漏反臭的情况发生,对于反水的地漏,市场上有可手动关闭式地漏供选择使用。但是现有的带水封地漏、可关闭式地漏和在下层管路增加U行水封,都有不足之处:
管路增加U型水封,对于管路布置空间要求较高,须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在管路上增加出水封,且若是后期增加造成的施工返工量很大。地漏的布置基本在舱室后壁靠角落的低点或在后壁的舷侧,下方舱室设备、管路、风管、电缆等较多处或下方管道竖直向下,则极有可能没有空间增加水封,且如果有灰尘、泥沙或其他固体颗粒在管路U型水封处沉积,长时间后则有可能堵塞管道,无法排水,为解决U型水封被堵塞的风险,还需在U型水封底部加装泄放塞或者泄放管,这又要求有检修泄放的空间,目前大型船舶大多情况无法满足所需空间。
市场上现有的带水封、可关闭式地漏,手动将地漏关闭后可以解决反水、反臭的问题,但是每次手动关闭后还需要手动打开。舱室地漏反水时,正巧有人在舱室看到反水情况并立刻将地漏关闭,这种情况很少。根据以往经验,地漏反水通常在舱室内已经有很多积水以后,船员进入舱内或者路过偶然发现,此时再关闭地漏已经来为时已晚,且如果被关闭的地漏忘记打开了,则在需要排水时无法及时排水。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急需在现有地漏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彻底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地漏防臭防反水效果较差、操作繁琐、不易拆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所述地漏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固定有底板;
出水短管,所述出水短管贯穿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短管伸至所述筒体部分的侧壁开设有流水孔;
浮球组件,所述浮球组件位于所述出水短管上方,包括浮球及固定于所述浮球上方的导向杆;
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位于所述浮球上方,且所述环形密封圈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
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包括固定于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导向筒,且所述导向筒与所述导向杆相套设。
可选地,所述地漏还包括:水封组件,所述水封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环板,所述连接环板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位于所述出水短管上端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板的外围沿连接有围板,所述围板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流水孔的下端面。
可选地,所述出水短管的上部设有凹缘,下端套设有第一法兰。
可选地,所述环形密封圈的上端面与环形挡板的内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挡板的外边缘与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壁的挡板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盖板还具有下水孔、螺钉孔,所述螺钉孔与螺钉配合连接,从而将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筒体内壁的盖板安装座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出水短管、第一法兰,将所述第一法兰套设在所述出水短管下端并可靠焊接在一起,所述出水短管的上部设有凹缘,且所述出水短管的上端设有外螺纹;
S2:提供筒体,在筒体的内壁分别均匀布置焊接盖板安装座及挡板安装座;
S3:在筒体的下端焊接固定底板,将出水短管贯穿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短管伸至所述筒体部分的侧壁开设有流水孔;
S4:提供顶板,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焊接固定底座,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焊接固定连接环板,在所述顶板的外围沿焊接固定围板,从而组成水封组件;其中,所述围板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流水孔的下端面,所述连接环板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
S5:将所述水封组件放入所述出水短管上方并将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拧紧固定;
S6:提供浮球组件,将所述浮球组件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浮球组件包括浮球及固定于所述浮球上方的导向杆;
S7:提供环形挡板及环形密封圈,将所述环形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所述环形挡板的内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挡板的外边缘与所述挡板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S8:提供盖板,所述盖板包括下水孔、螺钉孔、以及固定于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导向筒,将所述导向筒套设在所述导向杆外围,通过所述螺钉孔与螺钉配合连接,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可选地,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
S9:将步骤S1-S8组装完成的防臭防反水地漏安装于舱室甲板面的安装孔内,所述地漏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甲板面
可选地,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
S10:将所述地漏与系统管路连接,具体为:所述系统管路的上端套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以完成短管与系统管路的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设有垫片。
可选地,在首次使用所述地漏时,向所述地漏内倒入水以建立水封,所述水封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围板的下端面;对于长时间没有排水的所述地漏,要定期检查所述地漏里水封的液面高度是否高于所述围板的下端面并及时加水。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该地漏包括浮球组件、环形密封圈及水封组件,浮球组件位于水封组件的底座与盖板的导向筒之间,并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在正常情况下,当舱室内有积水需排出时,水流从盖板的下水孔进入地漏,进一步通过出水短管排出。当遇到水流向上反涌至地漏时,上涌的水流产生的浮力会使浮球漂浮至环形密封圈位置,并与环形密封圈形成紧密贴合,从而达到密封效果,避免上涌的水流通过地漏进入舱室中,实现防反水功能。同时,水封组件的围板能够建立良好的水封,避免臭气上逆至舱室中,实现防臭功能。此外,该地漏的各部件均可方便的进行拆卸,便于更换、清洗等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防臭防反水地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防臭防反水地漏中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防臭防反水地漏与系统管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盖板
2 螺钉
3 螺钉
4 筒体
5 底板
6 出水短管
7 第一法兰
8 盖板安装座
9 挡板安装座
10 环形挡板
11 环形密封圈
12 浮球组件
13 水封组件
18 第二法兰
19 系统管路
20 垫片
21 螺栓
22 螺母
61 外螺纹
62 流水孔
63 凹缘
101 下水孔
102 导向筒
103 螺钉孔
121 浮球
122 导向杆
131 底座
132 顶板
133 围板
134 连接环板
135 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如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了方便描述,此处可能使用诸如“之下”、“下方”、“低于”、“下面”、“上方”、“上”等的空间关系词语来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到,这些空间关系词语意图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器件的、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向之外的其他方向。此外,当一层被称为在两层“之间”时,它可以是所述两层之间仅有的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介于其间的层。本文使用的“介于……之间”表示包括两端点值。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臭放反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包括:
筒体4,所述筒体4的下端固定有底板5;
出水短管6,所述出水短管6贯穿所述底板5并与所述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短管6伸至所述筒体4部分的侧壁开设有流水孔62,所述出水短管6的上端外表面设有外螺纹61;
浮球组件12,所述浮球组件12位于所述出水短管6上方,包括浮球121及固定于所述浮球121上方的导向杆122;
环形密封圈11,所述环形密封圈11位于所述浮球121上方,且所述环形密封圈11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121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
盖板1,所述盖板1设于所述筒体4的上端,包括固定于所述盖板1下表面的导向筒102,且所述导向筒102与所述导向杆122相套设。
水封组件13,所述水封组件13包括顶板132,所述顶板132的上表面固定有底座131,所述底座131的上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121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所述顶板132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环板134,所述连接环板134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135,所述内螺纹135与位于所述出水短管6上端的外螺纹61配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浮球组件12位于所述水封组件13的底座131与所述盖板1的导向筒102之间,并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在正常情况下,当舱室内有积水需排出时,水流从所述盖板1上的下水孔101进入所述筒体4内,进一步通过所述流水孔62及出水短管6排出。当遇到排水总管来不及排水,即水流向上反涌至地漏时,上涌的水流产生的浮力会使所述浮球121漂浮起来,当所述浮球121上浮至所述环形密封圈11位置时,由于所述环形密封圈11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121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因此所述浮球121会与所述环形密封圈11形成紧密贴合,从而达到密封效果,避免上涌的水流通过所述地漏进入舱室中,实现防反水功能,当排水总管内水流量减小时,地漏内的水又会自然顺着管路排出,浮球自然下降至初始位置,从而恢复正常状态。所述环形密封圈11优选为橡胶材料。
所述导向筒102与所述导向杆122的相互套设能够限制所述浮球组件12的横向移动,避免所述浮球组件12偏离预定轨迹,所述水封组件13的底座131上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121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在正常状态下能够对所述浮球121实现稳固的承托。所述浮球121和导向杆122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薄壁不锈钢,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非金属材质,直接通过胶水粘接。所述浮球121的形状优选为椭球型,可以节省空间,降低地漏的整体高度。所述导向杆122可以是内部空心、上端封口的不锈钢棒,以减轻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水封组件13的顶板132外围沿连接有围板133,所述围板133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流水孔62的下端面。
具体地,所述水封组件13用于实现水封防臭功能,更具体地是通过所述围板133实现,因为所述围板133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流水孔62的下端面,因此使用时只要保证地漏中水封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围板133的下端面,使得所述流水孔62与所述围板133之间建立水封,管路中的臭气便会被水封阻隔而不会进入所述筒体4中,从而避免臭气上逆至舱室中。
所述水封组件13与所述出水短管6通过所述连接环板134的内螺纹135及外螺纹61实现连接,一方面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更重要的一面是可以方便的拆卸。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地漏内部不可避免地会沉积一些泥沙、灰尘或其他固体颗粒沉积,通过螺纹配合,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以清除沉积物。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短管6的上部设有凹缘63,下端套设有第一法兰7。
具体地,所述出水短管6是从所述底板5下部插入并焊接在一起的,因此,在出水短管6的上部设置凹缘63,保证上部的尺寸略小于下部尺寸,从而便于插入所述底板5中,下端的第一法兰7则用于与其他管路进行连接,例如图3所示的系统管路19。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1还具有下水孔101、螺钉孔103,所述螺钉孔103与螺钉2配合连接,从而将所述盖板1固定于所述筒体4内壁的盖板安装座8上。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密封圈11的上端面与环形挡板10的内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挡板10的外边缘与设置在所述筒体4内壁的挡板安装座9通过螺钉3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盖板安装座8与挡板安装座9可为相同的结构,所述环形密封圈11的上端面为平面,便于与所述环形挡板10固定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环形密封圈11与所述环形挡板10均是与所述筒体4同圆心的连续闭合环形结构,不存在间断或镂空,从而与浮起后的所述浮球121紧密贴合时,达到较好的密封阻隔效果。
本发明防臭防反水地漏的各部件均可拆卸,包括所述盖板1、环形挡板10、环形密封圈11、浮球组件12、水封组件13均可方便的进行拆卸,便于更换、清洗等日常维护,特别是对于所述环形密封圈11和浮球121上的沾染物,以免所述浮球121浮起后因有杂物而密封不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的使用方法,如图1-3所示,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出水短管6、第一法兰7,将所述第一法兰7套设在所述出水短管6下端并可靠焊接在一起,所述出水短管6的上部设有凹缘63,且所述出水短管6的上端设有外螺纹61;
S2:提供筒体4,在筒体4的内壁分别均匀布置焊接盖板安装座8及挡板安装座9;
S3:在筒体4的下端焊接固定底板5,将出水短管6贯穿所述底板5并与所述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短管6伸至所述筒体4部分的侧壁开设有流水孔62;
S4:提供顶板132,在所述顶板132的上表面焊接固定底座131,在所述顶板132的下表面焊接固定连接环板134,在所述顶板132的外围沿焊接固定围板133,从而组成水封组件13;其中,所述围板133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流水孔62的下端面,所述连接环板134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61匹配的内螺纹135,所述底座131的上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121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
S5:将所述水封组件13放入所述出水短管6上方并将所述内螺纹135与所述外螺纹61拧紧固定;
S6:提供浮球组件12,将所述浮球组件12放于所述底座131上,所述浮球组件12包括浮球121及固定于所述浮球121上方的导向杆122;
S7:提供环形挡板10及环形密封圈11,将所述环形密封圈11的上端面与所述环形挡板10的内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挡板10的外边缘与所述挡板安装座9通过螺钉3固定连接;
S8:提供盖板1,所述盖板1包括下水孔101、螺钉孔103、以及固定于所述盖板1下表面的导向筒102,将所述导向筒102套设在所述导向杆122外围,通过所述螺钉孔103与螺钉2配合连接,使所述盖板1固定于所述安装座8上;
通过上述步骤S1-S8组装完成实施例一中的所述防臭防反水地漏,关于所述地漏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实施例一中的所述防臭防反水地漏不局限于上述步骤S1-S8的使用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
S9:将步骤S1-S8组装完成的防臭防反水地漏安装于舱室甲板面的安装孔内,所述地漏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甲板面。
具体地,使所述地漏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甲板面,制造出高度差,从而更方便的将甲板面的积水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
S10:将所述地漏与系统管路19连接,具体为:所述系统管路19的上端套设有第二法兰18,所述第一法兰7与第二法兰18通过螺栓21及螺母22连接,以完成短管6与系统管路19的连接,所述第一法兰7与第二法兰18之间设有垫片20。
进一步地,在首次使用所述地漏时,向所述地漏内倒入水以建立水封,所述水封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围板133的下端面;对于长时间没有排水的所述地漏,要定期检查所述地漏里水封的液面高度是否高于所述围板133的下端面并及时加水,从而保证良好的水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该地漏包括浮球组件、环形密封圈及水封组件,浮球组件位于水封组件的底座与盖板的导向筒之间,并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在正常情况下,当舱室内有积水需排出时,水流从盖板的下水孔进入地漏,进一步通过出水短管排出。当遇到水流向上反涌至地漏时,上涌的水流产生的浮力会使浮球漂浮至环形密封圈位置,并与环形密封圈形成紧密贴合,从而达到密封效果,避免上涌的水流通过地漏进入舱室中,实现防反水功能。同时,水封组件的围板能够建立良好的水封,避免臭气上逆至舱室中,实现防臭功能。此外,该地漏的各部件均可方便的进行拆卸,便于更换、清洗等日常维护。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固定有底板;
出水短管,所述出水短管贯穿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短管伸至所述筒体部分的侧壁开设有流水孔;
浮球组件,所述浮球组件位于所述出水短管上方,包括浮球及固定于所述浮球上方的导向杆;
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位于所述浮球上方,且所述环形密封圈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
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筒体的上端,包括固定于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导向筒,且所述导向筒与所述导向杆相套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还包括:水封组件,所述水封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环板,所述连接环板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位于所述出水短管上端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外围沿连接有围板,所述围板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流水孔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短管的上部设有凹缘,下端套设有第一法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的上端面与环形挡板的内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挡板的外边缘与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壁的挡板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具有下水孔、螺钉孔,所述螺钉孔与螺钉配合连接,从而将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筒体内壁的盖板安装座上。
7.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出水短管、第一法兰,将所述第一法兰套设在所述出水短管下端并可靠焊接在一起,所述出水短管的上部设有凹缘,且所述出水短管的上端设有外螺纹;
S2:提供筒体,在筒体的内壁分别均匀布置焊接盖板安装座及挡板安装座;
S3:在筒体的下端焊接固定底板,将出水短管贯穿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短管伸至所述筒体部分的侧壁开设有流水孔;
S4:提供顶板,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焊接固定底座,在所述顶板的下表面焊接固定连接环板,在所述顶板的外围沿焊接固定围板,从而组成水封组件;其中,所述围板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流水孔的下端面,所述连接环板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具有与所述浮球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形状;
S5:将所述水封组件放入所述出水短管上方并将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拧紧固定;
S6:提供浮球组件,将所述浮球组件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浮球组件包括浮球及固定于所述浮球上方的导向杆;
S7:提供环形挡板及环形密封圈,将所述环形密封圈的上端面与所述环形挡板的内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挡板的外边缘与所述挡板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S8:提供盖板,所述盖板包括下水孔、螺钉孔、以及固定于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导向筒,将所述导向筒套设在所述导向杆外围,通过所述螺钉孔与螺钉配合连接,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
S9:将步骤S1-S8组装完成的防臭防反水地漏安装于舱室甲板面的安装孔内,所述地漏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甲板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
S10:将所述地漏与系统管路连接,具体为:所述系统管路的上端套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以完成短管与系统管路的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设有垫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首次使用所述地漏时,向所述地漏内倒入水以建立水封,所述水封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围板的下端面;对于长时间没有排水的所述地漏,要定期检查所述地漏里水封的液面高度是否高于所述围板的下端面并及时加水。
CN202111385948.X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38980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5948.XA CN113898057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5948.XA CN113898057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8057A true CN113898057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9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5948.XA Pending CN113898057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80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6413A (zh) * 2022-02-25 2022-05-17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用防倒灌地漏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3288Y (zh) * 2007-01-26 2008-04-02 刘震东 防臭防虫防返水地漏
CN201933575U (zh) * 2011-01-28 2011-08-17 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有限公司 浮球多封逆止防臭地漏
CN104047360A (zh) * 2014-07-01 2014-09-17 太原金德尔洁具设备有限公司 大流量防反溢防干涸水封防臭可泄洪安全地漏
CN205242596U (zh) * 2015-12-28 2016-05-18 杨志明 防臭地漏
CN205776675U (zh) * 2016-05-24 2016-12-07 高兴武 一种浮球水封地漏
CN108755914A (zh) * 2018-07-18 2018-11-06 山西桐鑫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漂浮式大流量防溢排堵地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3288Y (zh) * 2007-01-26 2008-04-02 刘震东 防臭防虫防返水地漏
CN201933575U (zh) * 2011-01-28 2011-08-17 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有限公司 浮球多封逆止防臭地漏
CN104047360A (zh) * 2014-07-01 2014-09-17 太原金德尔洁具设备有限公司 大流量防反溢防干涸水封防臭可泄洪安全地漏
CN205242596U (zh) * 2015-12-28 2016-05-18 杨志明 防臭地漏
CN205776675U (zh) * 2016-05-24 2016-12-07 高兴武 一种浮球水封地漏
CN108755914A (zh) * 2018-07-18 2018-11-06 山西桐鑫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漂浮式大流量防溢排堵地漏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6413A (zh) * 2022-02-25 2022-05-17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用防倒灌地漏及安装方法
CN114506413B (zh) * 2022-02-25 2023-05-12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船用防倒灌地漏及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91295A (en) Spill containment system
US8668105B2 (en) Buoyant plug for emergency drain in floating roof tank
CA2650296C (en) Storage tank with self-draining full-contact floating roof
CN113898057A (zh) 一种防臭防反水地漏及使用方法
US6848465B1 (en) Dual-action vent check valve
US5679246A (en) Spill containment system
CN208760839U (zh) 一种多用途人孔盖
CN111911672A (zh) 一种虹吸式单向阀
JP2958641B1 (ja) 配水本管内貯留緊急給水装置
CN211367053U (zh) 一种船舶甲板防污排水装置
CN206034573U (zh) 一种存水弯排水组
CN2892823Y (zh) 浮子式紧急排水装置
CN217557128U (zh) 一种多接口下水管地漏
CN212637813U (zh) 一种甲板漏水口
CN214877296U (zh) 一种多功能水箱
CN210391470U (zh) 一种附壁落水口
CN211859284U (zh) 一种不锈钢双层防雨、导水箱
CN215442746U (zh)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JP4322078B2 (ja) 排水口金物における流入遮断装置
CN214169298U (zh) 一种可折叠座便器
CN220842884U (zh) 一种船舶居住区楼顶游泳池的排水装置
JP2005306429A (ja) 給油所用のマンホール装置
CN114506413B (zh) 船用防倒灌地漏及安装方法
JPH10121524A (ja) 簡易水槽
KR200439464Y1 (ko) 선박의 선실 외부 배수용 배수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