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42746U -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42746U
CN215442746U CN202121959914.2U CN202121959914U CN215442746U CN 215442746 U CN215442746 U CN 215442746U CN 202121959914 U CN202121959914 U CN 202121959914U CN 215442746 U CN215442746 U CN 215442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ll body
heat
waterproof
rea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99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敏
邹贤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9599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42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42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42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包括混泥土地基、后墙体、前墙体和屋面板;后墙体与前墙体相对设置于混泥土地基上方,前墙体高度低于后墙体高度,屋面板设置于后墙体和前墙体的上方;后墙体和前墙体之间固定有防水固定板,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螺栓,且屋面板通过螺栓锁紧于防水固定板上,并与后墙体与前墙体相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含水腔以及隔温腔起到隔热的作用,每隔一段时间,含水腔一侧的出水阀门打开,将水排入蓄水槽内,将水温降低,然后出水阀门关闭,启动水泵将水重新排入含水腔内,起到恒温的作用;蓄水槽内的水每过一段时间便打开出水管道将内部的水排除,然后打开外接水管,往蓄水槽内充水,以保证温度恒定。

Description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屋面通过螺栓将屋面板和横梁固定在一起,同时在螺栓处安装橡胶密封圈以防止雨水进入屋面板上的螺纹孔,以达到防水以及防止屋面板生锈的目的;但是橡胶密封圈长时间被雨水和光照腐蚀后,容易产生破损和老化,雨水会从橡胶密封圈破损的缝隙处渗漏到屋面板的底部,从而导致钢结构屋面出现漏水的问题,所以现有技术中将固定屋面板和横梁的螺栓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造成钢结构屋面漏水,而且现有的钢结构屋面不具备保温隔热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混泥土地基、后墙体、前墙体和屋面板;
后墙体与前墙体相对设置于混泥土地基上方,前墙体高度低于后墙体高度,屋面板设置于后墙体和前墙体的上方;后墙体和前墙体之间固定有防水固定板,屋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螺栓,且屋面板通过螺栓锁紧于防水固定板上,并与后墙体与前墙体相接触;屋面板上方设置有多条遮挡条,且遮挡条设置于多个螺栓上方;后墙体、前墙体、防水固定板和屋面板形成一含水腔,含水腔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混泥土地基内部一侧设置有水泵,且进水管道与水泵相连接;水泵一侧设置有蓄水槽,且水泵与蓄水槽相连接;蓄水槽另一侧设置有排水管道和外接水管;含水腔另一侧设置有出水阀门,且出水阀门下方设置有天沟,天沟下方设置有回流管道,且回流管道连接蓄水槽;多条遮挡条与屋面板连接形成多条导水沟,且导水沟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进水孔与含水腔连接;防水固定板下方设置有一隔温板,且隔温板与防水固定板之间形成一隔温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螺栓上均套设有防水管,且防水管与防水固定板和屋面板的接触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后墙体一侧设置有一延长板,且延长板与屋面板之间亦采用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进水孔以及天沟上均设置有滤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遮挡条呈三角形结构,起到导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含水腔以及隔温腔起到隔热的作用,每隔一段时间,含水腔一侧的出水阀门打开,将水排入蓄水槽内,将水温降低,然后出水阀门关闭,启动水泵将水重新排入含水腔内,起到恒温的作用;蓄水槽内的水每过一段时间便打开出水管道将内部的水排除,然后打开外接水管,往蓄水槽内充水,以保证温度恒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包括混泥土地基1、后墙体2、前墙体3和屋面板6;
后墙体2与前墙体3相对设置于混泥土地基1上方,前墙体3高度低于后墙体2高度,屋面板6设置于后墙体2和前墙体3的上方;后墙体2和前墙体3之间固定有防水固定板5,屋面板6上设置有多个螺栓7,且屋面板6通过螺栓7锁紧于防水固定板5上,并与后墙体2与前墙体3相接触;屋面板6上方设置有多条遮挡条8,且遮挡条8设置于多个螺栓7上方;后墙体2、前墙体3、防水固定板5和屋面板6形成一含水腔9,含水腔9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10;混泥土地基1内部一侧设置有水泵11,且进水管道10与水泵11相连接;水泵11一侧设置有蓄水槽12,且水泵11与蓄水槽12相连接;蓄水槽12另一侧设置有排水管道13和外接水管14;含水腔9另一侧设置有出水阀门15,且出水阀门15下方设置有天沟16,天沟16下方设置有回流管道17,且回流管道17连接蓄水槽12;多条遮挡条8与屋面板6连接形成多条导水沟18,且导水沟18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19,进水孔19与含水腔9连接;防水固定板5下方设置有一隔温板4,且隔温板4与防水固定板5之间形成一隔温腔20,起到隔热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多个螺栓7上均套设有防水管21,且防水管21与防水固定板5和屋面板6的接触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放置螺栓7生锈导致稳固性变差。
本实施例中,后墙体2一侧设置有一延长板22,且延长板22与屋面板6之间亦采用螺栓7连接,使屋面板6与后墙体2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进水孔19以及天沟16上均设置有滤网23,起到过滤杂质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遮挡条8呈三角形结构,起到导流的作用。
工作原理如下:
当天气降雨时,通过导流槽将雨水引入含水腔中,通过含水腔以及隔温腔起到隔热的作用;每隔一段时间,含水腔一侧的出水阀门打开,将水排入蓄水槽内,将水温降低,然后出水阀门关闭,启动水泵将水重现排入含水腔内;
蓄水槽内的水每过一段时间便打开出水管道将内部的水排除,然后打开外接水管,往蓄水槽内充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泥土地基(1)、后墙体(2)、前墙体(3)和屋面板(6);
所述后墙体(2)与前墙体(3)相对设置于混泥土地基(1)上方,前墙体(3)高度低于后墙体(2)高度,屋面板(6)设置于后墙体(2)和前墙体(3)的上方;所述后墙体(2)和前墙体(3)之间固定有防水固定板(5),屋面板(6)上设置有多个螺栓(7),且屋面板(6)通过螺栓(7)锁紧于防水固定板(5)上,并与后墙体(2)与前墙体(3)相接触;所述屋面板(6)上方设置有多条遮挡条(8),且遮挡条(8)设置于多个螺栓(7)上方;所述后墙体(2)、前墙体(3)、防水固定板(5)和屋面板(6)形成一含水腔(9),含水腔(9)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10);所述混泥土地基(1)内部一侧设置有水泵(11),且进水管道(10)与水泵(11)相连接;所述水泵(11)一侧设置有蓄水槽(12),且水泵(11)与蓄水槽(12)相连接;所述蓄水槽(12)另一侧设置有排水管道(13)和外接水管(14);所述含水腔(9)另一侧设置有出水阀门(15),且出水阀门(15)下方设置有天沟(16),天沟(16)下方设置有回流管道(17),且回流管道(17)连接蓄水槽(12);所述多条遮挡条(8)与屋面板(6)连接形成多条导水沟(18),且导水沟(18)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19),进水孔(19)与含水腔(9)连接;所述防水固定板(5)下方设置有一隔温板(4),且隔温板(4)与防水固定板(5)之间形成一隔温腔(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螺栓(7)上均套设有防水管(21),且防水管(21)与防水固定板(5)和屋面板(6)的接触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体(2)一侧设置有一延长板(22),且延长板(22)与屋面板(6)之间亦采用螺栓(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19)以及天沟(16)上均设置有滤网(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条(8)呈三角形结构,起到导流的作用。
CN202121959914.2U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Active CN215442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9914.2U CN215442746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9914.2U CN215442746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42746U true CN215442746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69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9914.2U Active CN215442746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42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2649U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泵站
CN210369608U (zh) 一种节能房屋建筑排水装置
CN203939524U (zh) 一种隧道可维护式减压排水的装置
CN201241323Y (zh) 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
CN105735406B (zh) 一种公共建筑屋面雨水利用收集和储存装置
CN215442746U (zh) 一种屋面防水保温隔热一体化结构
CN114465354A (zh) 海上风电五连筒基础智能在位纠倾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685639U (zh) 一种深基坑排水系统
CN207381444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及使用该电池箱的动力电池模块、车辆
CN216587387U (zh) 排水槽疏水结构及坡屋面系统
CN212721659U (zh) 一种地桩式水位监测装置
CN214426227U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水箱
CN212715691U (zh) 带渗漏水排水口屋面雨水斗
CN100362176C (zh) 防止倒流的密封式排水设备
CN206205134U (zh) 一种锥状密封自动排涝装置
CN212026332U (zh) 一种雨水快速排放的管廊装置
CN219638065U (zh) 一种景观排水系统
CN217815546U (zh) 一种风管安装结构
CN219157858U (zh) 一种抗浮式地埋水箱
CN215105432U (zh) 一种无人值守的电缆井排水装置
CN214090663U (zh) 一种预埋式屋顶雨水斗
CN217949575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汽车坡道口结构
CN219083137U (zh) 一种内陷式排烟防雨引流机构
CN218867747U (zh) 一种地埋式配电箱
CN220814589U (zh) 一种防水用建筑工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