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3811A - 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3811A
CN113893811A CN202111329485.5A CN202111329485A CN113893811A CN 113893811 A CN113893811 A CN 113893811A CN 202111329485 A CN202111329485 A CN 202111329485A CN 113893811 A CN113893811 A CN 113893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olymerization
barrel
hol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294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oming Chuang Neng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oming Chuang Neng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oming Chuang Neng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oming Chuang Neng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294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38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3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3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1812Tubular reactors
    • B01J19/1818Tubular reactors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0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 B01J19/0013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19/0066Stirr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1812Tubular reactors
    • B01J19/1825Tubular reactors in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1856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laced in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1862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laced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8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20Stationary reactors having moving elements inside in the form of helices, e.g. screw re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40/00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nd mineral oils, e.g. petroleum resi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包括:根据需要热聚合的物料统计出热聚合时间;根据热聚合时间计算出新型热聚推送器需连接的数量;按照需连接的数量连接新型热聚推送器,使得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首尾互相连通;输送物料至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并控制该筒体对应的电机工作;以渐进方式控制加热件对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进行分段式加热,其中该筒体的热聚温度范围为100‑500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连接不同数量的新型热聚推送器,起到灵活控制热聚合的行程,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分段控制热聚时间及温度,使得产品生产质量稳定安全可控,提高工艺操作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聚石油树脂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釜能够为造粒机输送必要的聚合物物料,如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目前市面上的加热聚合釜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常用的是带搅拌器和釜内加热盘管的聚合釜,但是这种聚合釜的容积比较大(一般在5-10立方米),热聚时间及温度都是统一控制的,灵活性低,且生产质量差,对产品的生产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连接不同数量的新型热聚推送器,起到灵活控制热聚合的行程,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分段控制热聚时间及温度,使得产品生产质量稳定安全可控,提高工艺操作的灵活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热聚石油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需要热聚合的物料统计出热聚合时间;根据热聚合时间计算出新型热聚推送器需连接的数量;按照需连接的数量连接新型热聚推送器,使得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首尾互相连通,其中该新型热聚推送器包括有让物料进行热聚合反应的筒体、转动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电机以及用于为筒体加热的加热件,所述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输送片;输送物料至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并控制该筒体对应的所述电机工作;以渐进方式控制加热件对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进行分段式加热,其中该筒体的热聚温度范围为100-500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利用温度变送器检测每一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的温度,并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件进行加热,其中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筒体内的温度的温度变送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利用压力变送器检测每一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的压力,并在压力过大时,通过安全阀排气减压,其中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筒体内的压力的压力变送器和用于排出气体的安全阀。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物料至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的步骤包括:通过流量计和调节阀控制,泵送2-6.5吨/小时的物料至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件包括环绕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壁外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线圈,其中所述筒体由耐高温耐高压金属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长度范围为2000-6000mm,所述筒体的壁厚范围为10-30mm,所述筒体的内孔的孔径范围为200-600mm,所述旋转轴的直径范围为50-100mm,所述旋转轴的输送片与所述筒体的内孔的内壁的间隙范围为2-3mm,所述旋转轴由不锈钢材质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设置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中设置有安全阀,且所述排出管连接有闪蒸塔。
进一步的,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互相连通的多个热聚推送机构,该热聚推送机构包括:第一筒体,呈长条圆柱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筒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收容通孔;第一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输送片;第二筒体,呈长条圆柱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通孔连通的第二收容通孔;第二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二输送片;第三筒体,呈长条圆柱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三筒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通孔连通的第三收容通孔;第三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收容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三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三输送片;第四筒体,呈长条圆柱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筒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四筒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三收容通孔连通的第四收容通孔;第四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收容通孔内,其中所述第四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四输送片;其中,所述第二筒体所在的水平面比所述第一筒体所在的水平面低,所述第四筒体所在的水平面比所述第三筒体所在的水平面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筒体靠近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筒体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有通过第一倾斜管体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的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三筒体远离所述第四筒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的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筒体靠近所述第四筒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四筒体靠近所述第三筒体的另一端设有通过第二倾斜管体与所述第三出料口连通的第四进料口,所述第四筒体远离所述第三筒体的一端设有第四出料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所公开的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包括:根据需要热聚合的物料统计出热聚合时间;根据热聚合时间计算出新型热聚推送器需连接的数量;按照需连接的数量连接新型热聚推送器,使得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首尾互相连通;输送物料至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并控制该筒体对应的电机工作;以渐进方式控制加热件对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进行分段式加热,其中该筒体的热聚温度范围为100-500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连接不同数量的新型热聚推送器,起到灵活控制热聚合的行程,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分段控制热聚时间及温度,使得产品生产质量稳定安全可控,提高工艺操作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热聚石油树脂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发明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构成多个热聚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热聚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热聚推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所公开的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1:根据需要热聚合的物料统计出热聚合时间。
步骤S102:根据热聚合时间计算出新型热聚推送器需连接的数量。
步骤S103:按照需连接的数量连接新型热聚推送器,使得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首尾互相连通。
应理解,本实施例是通过单个电机控制单个筒体内的旋转轴转动,以通过单个筒体进行物料热聚合反应,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热聚合时间计算新型热聚推送器连接的数量,能够有效保证热聚合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新型热聚推送器包括有让物料进行热聚合反应的筒体、转动设置在筒体内的旋转轴、与旋转轴连接的电机以及用于为筒体加热的加热件,其中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输送片。优选地,筒体由耐高温耐高压金属材料构成。
步骤S104:输送物料至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并控制该筒体对应的电机工作。
应理解,由于是单个电机控制单个筒体内的旋转轴转动,因此可以在筒体内有物料时才控制旋转轴转动,可以起到灵活控制效果,一方面可以起到节省电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让更多不需要工作的新型热聚推送器得到休息,降低机械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4中输送物料至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的步骤包括:通过流量计和调节阀控制,泵送2-6.5吨/小时的物料至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
步骤S105:以渐进方式控制加热件对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进行分段式加热。
应理解,在步骤S105中,可以是在筒体内有物料时以温度递增方式升温,并在筒体内没有物料时以快速降温方式对筒体进行加热。
优选地,该筒体的热聚温度范围为100-500度。
应理解,本实施例也是通过单个加热件对单个筒体进行加热,这样能够根据热聚合温度的渐进过程,可以很好地进行分段控制热聚时间及温度,使得产品生产质量稳定安全可控,提高工艺操作的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包括环绕设置在筒体的外壁外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线圈,以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器为线圈供电,以使得为筒体实现电磁感应加热。应理解,控制器是分别与每一个筒体上的加热件的线圈电连接的,使得可以单独控制每一个筒体的加热件的工作。
进一步的,该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热聚石油树脂的方法还包括:利用温度变送器检测每一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的温度,并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件进行加热。
应理解,新型热聚推送器设有用于检测筒体内的温度的温度变送器。
进一步的,该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热聚石油树脂的方法还包括:利用压力变送器检测每一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的压力,并在压力过大时,通过安全阀排气减压。
应理解,新型热聚推送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筒体内的压力的压力变送器和用于排出气体的安全阀。
具体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设置有排出管,排出管中设置有安全阀,且排出管连接有闪蒸塔,使得能够将热聚合过程生产的超压气体移开至筒体外,排出至到蒸馏塔,以回收再利用,这样能够降低压力过大而导致热聚合过程中带来异常超压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的长度范围为2000-6000mm,筒体的壁厚范围为10-30mm,筒体的内孔的孔径范围为200-600mm,旋转轴的直径范围为50-100mm,旋转轴的输送片与筒体的内孔的内壁的间隙范围为2-3mm,旋转轴由不锈钢材质构成。
应理解,由于筒体比较长,为了能够起到大支撑效果,筒体的内孔的内壁通过支撑杆设置有轴承,其中旋转轴穿设并固定设置在轴承的内圈内。应理解,支撑杆是与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的,另外,由于旋转轴比较长,因此具有一定的重量,而设置轴承主要是进一步起到支撑旋转轴的作用。优选地,筒体的内孔的中部的顶壁沿其内壁设置有呈弧形状的连接板,其中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应理解,连接板呈弧形状,与筒体的内孔的顶壁的形状相同,连接更加稳定。
更详细一点的,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互相连通的多个热聚推送机构10,如图2-4所示,该热聚推送机构10包括第一筒体101、第一旋转轴102、第一电机103、第二筒体104、第二旋转轴105、第二电机106、第三筒体107、第三旋转轴108、第三电机109、第四筒体110、第四旋转轴111和第四电机112。应理解,第一筒体101、第一旋转轴102和第一电机103形成一新型热聚推送器,第二筒体104、第二旋转轴105和第二电机106形成一新型热聚推送器,第三筒体107、第三旋转轴108和第三电机109形成一新型热聚推送器,第四筒体110、第四旋转轴111和第四电机112形成一新型热聚推送器,即四个新型热聚推送器形成一热聚推送机构。
第一筒体101呈长条圆柱状,其中第一筒体101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01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收容通孔。
第一旋转轴102转动设置在第一收容通孔内,其中第一旋转轴10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输送片1021。应理解,当第一旋转轴102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输送片1021输送第一收容通孔内的物料。
第一电机103设置在第一筒体101远离第二筒体104的一端,其中第一电机103的转动轴与第一旋转轴102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电机103带动第一旋转轴102转动。
第二筒体104呈长条圆柱状,其中第二筒体104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筒体10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筒体104内设有与第一收容通孔连通的第二收容通孔,使得第一收容通孔内的物料输送至第二收容通孔内。
优选地,第二筒体104所在的水平面比第一筒体101所在的水平面低,使得第一收容通孔内的物料更加容易输送至第二收容通孔内。
第二旋转轴105转动设置在第二收容通孔内,其中第二旋转轴105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二输送片1051。应理解,当第二旋转轴105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输送片1051输送第二收容通孔内的物料。
第二电机106设置在第二筒体104远离第一筒体101的一端,其中第二电机106的转动轴与第二旋转轴105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电机106带动第二旋转轴105转动。
第三筒体107呈长条圆柱状,其中第三筒体107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二筒体104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筒体107内设有与第二收容通孔连通的第三收容通孔,使得第二收容通孔内的物料输送至第三收容通孔内。
第三旋转轴108转动设置在第三收容通孔内,其中第三旋转轴107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三输送片1081。应理解,当第三旋转轴107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三输送片1081输送第三收容通孔内的物料。
第三电机109设置在第三筒体107远离第四筒体110的一端,其中第三电机109的转动轴与第三旋转轴108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三电机109带动第三旋转轴108转动。
第四筒体110呈长条圆柱状,其中第四筒体110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三筒体107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筒体110内设有与第三收容通孔连通的第四收容通孔,使得第三收容通孔内的物料输送至第四收容通孔内。
优选地,第四筒体110所在的水平面比第三筒体107所在的水平面低,使得第三收容通孔内的物料更加容易输送至第四收容通孔内。
第四旋转轴111转动设置在第四收容通孔内,其中第四旋转轴11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四输送片111。应理解,当第四旋转轴111转动时,可以通过第四输送片1111输送第四收容通孔内的物料。
第四电机112设置在第四筒体110远离第三筒体107的一端,其中第四电机112的转动轴与第四旋转轴11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四电机112带动第四旋转轴11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01远离第二筒体104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料口,而第一筒体101靠近第二筒体10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使得物料从第一筒体101的一端进入第一收容通孔内,在第一收容通孔内进行热聚反应,并从第一筒体101的另一端输出。
进一步的,第二筒体104靠近第一筒体101的另一端设有通过第一倾斜管体1010与第一出料口连通的第二进料口,第二筒体104远离第一筒体101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使得从第一收容通孔所输出的物料在第二收容通孔内热聚反应,这样使得热聚行程比较长,反应更加均匀。应理解,由于第二筒体104所在的水平面比第一筒体101所在的水平面低,因此设置第一倾斜管体1010可以使得第一筒体101内的物料更加容易进入第二筒体104内。
进一步的,第三筒体107远离第四筒体110的一端设有与第二出料口连通的第三进料口,第三筒体107靠近第四筒体110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料口,使得第二筒体104内的物料从第三筒体107的一端进入,在第三收容通孔内进行热聚反应,并从第三筒体107的另一端输出。
进一步的,第四筒体110靠近第三筒体107的另一端设有通过第二倾斜管体与第三出料口连通的第四进料口,第四筒体110远离第三筒体107的一端设有第四出料口,使得从第三收容通孔所输出的物料在第四收容通孔内热聚反应,这样使得热聚行程比较长,反应更加均匀。应理解,由于第四筒体110所在的水平面比第三筒体107所在的水平面低,因此设置第二倾斜管体可以使得第三筒体107内的物料更加容易进入第四筒体110内。
进一步的,该热聚推送机构10还包括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第三加热组件和第四加热组件。
第一加热组件设置在第一筒体101外,用于对第一筒体101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组件包括环绕设置在第一筒体101的外壁外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线圈,其中第一筒体101由耐高温耐高压金属材料构成,以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器为第一线圈供电,以使得为第一筒体101实现电磁感应加热。
第二加热组件设置在第二筒体104外,用于对第二筒体104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环绕设置在第二筒体104的外壁外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线圈,其中第二筒体104由耐高温耐高压金属材料构成,以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器为第二线圈供电,以使得为第二筒体104实现电磁感应加热。
第三加热组件107设置在第三筒体107外,用于对第三筒体107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加热组件包括环绕设置在第三筒体107的外壁外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三线圈,其中第三筒体107由耐高温耐高压金属材料构成,以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器为第三线圈供电,以使得为第三筒体107实现电磁感应加热。
第四加热组件设置在第四筒体110外,用于对第四筒体110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加热组件包括环绕设置在第四筒体110的外壁外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四线圈,其中第四筒体110由耐高温耐高压金属材料构成,以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器为第四线圈供电,以使得为第四筒体110实现电磁感应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需要热聚合的物料统计出热聚合时间;
根据热聚合时间计算出新型热聚推送器需连接的数量;
按照需连接的数量连接新型热聚推送器,使得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首尾互相连通,其中该新型热聚推送器包括有让物料进行热聚合反应的筒体、转动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电机以及用于为筒体加热的加热件,所述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输送片;
输送物料至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并控制该筒体对应的所述电机工作;
以渐进方式控制加热件对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进行分段式加热,其中该筒体的热聚温度范围为100-50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温度变送器检测每一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的温度,并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件进行加热,其中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筒体内的温度的温度变送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压力变送器检测每一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的压力,并在压力过大时,通过安全阀排气减压,其中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筒体内的压力的压力变送器和用于排出气体的安全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物料至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的步骤包括:
通过流量计和调节阀控制,泵送2-6.5吨/小时的物料至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环绕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壁外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线圈,其中所述筒体由耐高温耐高压金属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长度范围为2000-6000mm,所述筒体的壁厚范围为10-30mm,所述筒体的内孔的孔径范围为200-600mm,所述旋转轴的直径范围为50-100mm,所述旋转轴的输送片与所述筒体的内孔的内壁的间隙范围为2-3mm,所述旋转轴由不锈钢材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热聚推送器的筒体设置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中设置有安全阀,且所述排出管连接有闪蒸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新型热聚推送器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互相连通的多个热聚推送机构,该热聚推送机构包括:
第一筒体,呈长条圆柱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筒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收容通孔;
第一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输送片;
第二筒体,呈长条圆柱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通孔连通的第二收容通孔;
第二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二输送片;
第三筒体,呈长条圆柱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三筒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二收容通孔连通的第三收容通孔;
第三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收容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三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三输送片;
第四筒体,呈长条圆柱状,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三筒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四筒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三收容通孔连通的第四收容通孔;
第四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收容通孔内,其中所述第四旋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四输送片;
其中,所述第二筒体所在的水平面比所述第一筒体所在的水平面低,所述第四筒体所在的水平面比所述第三筒体所在的水平面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筒体靠近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筒体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设有通过第一倾斜管体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的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三筒体远离所述第四筒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通的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筒体靠近所述第四筒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四筒体靠近所述第三筒体的另一端设有通过第二倾斜管体与所述第三出料口连通的第四进料口,所述第四筒体远离所述第三筒体的一端设有第四出料口。
CN202111329485.5A 2021-11-10 2021-11-10 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Pending CN113893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9485.5A CN113893811A (zh) 2021-11-10 2021-11-10 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9485.5A CN113893811A (zh) 2021-11-10 2021-11-10 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3811A true CN113893811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93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29485.5A Pending CN113893811A (zh) 2021-11-10 2021-11-10 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3811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0141A (zh) * 2007-01-10 2008-07-16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聚合物合成装置及其合成方法
CN101490104A (zh) * 2006-08-30 2009-07-22 居间胶带聚合物公司 再循环回路反应器本体聚合方法
CN101712729A (zh) * 2008-09-30 2010-05-26 居间胶带聚合物公司 循环回路反应器本体聚合方法
CN102190832A (zh) * 2010-03-12 2011-09-21 青岛科技大学 聚1-丁烯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5040A (zh) * 2015-05-12 2016-08-24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聚酰胺的装置、预聚方法、以及聚酰胺的生产设备、生产方法
CN108097169A (zh) * 2018-01-18 2018-06-01 山东齐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微量定量控制的石油树脂连续聚合设备及聚合方法
CN109908824A (zh) * 2019-04-17 2019-06-21 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调质装置及其调质方法
CN110028980A (zh) * 2019-04-04 2019-07-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反应器的搅拌装置
CN110281504A (zh) * 2019-06-27 2019-09-27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硅烷改性密封材料连续生产装置及方法
CN111032210A (zh) * 2017-07-12 2020-04-17 阿朗新科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续聚合的反应器和方法
CN111841478A (zh) * 2020-08-31 2020-10-30 吴志学 一种新型管式防结焦热聚设备
CN213006016U (zh) * 2020-04-01 2021-04-20 南京杰亚挤出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硅酮胶生产线
CN214082750U (zh) * 2020-11-30 2021-08-31 广德祥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挤出机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0104A (zh) * 2006-08-30 2009-07-22 居间胶带聚合物公司 再循环回路反应器本体聚合方法
CN101220141A (zh) * 2007-01-10 2008-07-16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聚合物合成装置及其合成方法
CN101712729A (zh) * 2008-09-30 2010-05-26 居间胶带聚合物公司 循环回路反应器本体聚合方法
CN102190832A (zh) * 2010-03-12 2011-09-21 青岛科技大学 聚1-丁烯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5040A (zh) * 2015-05-12 2016-08-24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聚酰胺的装置、预聚方法、以及聚酰胺的生产设备、生产方法
CN111032210A (zh) * 2017-07-12 2020-04-17 阿朗新科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连续聚合的反应器和方法
CN108097169A (zh) * 2018-01-18 2018-06-01 山东齐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微量定量控制的石油树脂连续聚合设备及聚合方法
CN110028980A (zh) * 2019-04-04 2019-07-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反应器的搅拌装置
CN109908824A (zh) * 2019-04-17 2019-06-21 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调质装置及其调质方法
CN110281504A (zh) * 2019-06-27 2019-09-27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硅烷改性密封材料连续生产装置及方法
CN213006016U (zh) * 2020-04-01 2021-04-20 南京杰亚挤出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硅酮胶生产线
CN111841478A (zh) * 2020-08-31 2020-10-30 吴志学 一种新型管式防结焦热聚设备
CN214082750U (zh) * 2020-11-30 2021-08-31 广德祥源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挤出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克清: "《安全工程大辞典》", 30 November 199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1218A1 (en) Biocoke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N214422703U (zh) 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热处理装置
CN201665533U (zh) 一种用于活性炭生产过程的外热式炭化转炉
CN103555921B (zh) 车轮热处理系统
CN113893811A (zh) 利用新型热聚推送器生产中间相c阶树脂高碳材料的方法
CN103978216A (zh) 一种连续生产烧结金属纤维过滤材料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038541A (zh) 一种碳化硅炉管材料的炉管固定式粉末活性炭再生炉
CN100364634C (zh) 双螺旋连续逆流提取装置
CN216172343U (zh) 一种生产新型中间相c阶高碳材料系统
CN201447490U (zh) 一种金属零件热处理设备
CN211120599U (zh) 一种水泥生产用回转窑
CN201665534U (zh) 一种用于活性碳生产过程的外热式氧化转炉
CN216538343U (zh) 一种新型防结焦压力热聚推送装置
CN210206801U (zh) 一种多种单体聚合反应的反应釜
CN111841478A (zh) 一种新型管式防结焦热聚设备
CN113250953A (zh) 熔体泵和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208907731U (zh) 一种压裂砂加工的节能型快速烘干系统
CN218422811U (zh) 一种用于聚合氯化铝生产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14210474U (zh) 一种高效加热反应釜
CN112097495A (zh) 一种间歇循环式麦芽酚生产回收过程水分含量检测装置
CN216712045U (zh) 一种自动控温的葡萄酒发酵罐
CN205058601U (zh) 热缩成型工业烘箱
CN206172983U (zh) 一种化学法制活性炭的多层链板式活化炉
CN218545257U (zh) 一种回转炉
CN216996229U (zh) 一种矿粉生产用矿粉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