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2001B - 星轮力矩器 - Google Patents
星轮力矩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92001B CN113892001B CN201980045479.1A CN201980045479A CN113892001B CN 113892001 B CN113892001 B CN 113892001B CN 201980045479 A CN201980045479 A CN 201980045479A CN 113892001 B CN113892001 B CN 1138920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r wheel
- end cover
- transmission
- wheel
- transmission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星轮力矩器,其包括机座、机壳、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以及传动系统,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装设有轴承;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部件用以输入传动动力;第二传动部件用以输出传动动力;输入轴滑接于第一端盖,并与第一传动部件固定;输出轴滑接于第二端盖,并与第二传动部件固定,且与输入轴滑接;太阳轮固定于输入轴;转盘其与第一端盖的轴承的轴承座滑接;轮轴与转盘滑接;第一星轮固定于轮轴且与太阳轮啮合;第二星轮固定于轮轴且与内齿圈啮合,内齿圈固定于机壳上;动盘设置于第一星轮和第二星轮之间,其与输出轴固定,且与轮轴滑接。所述星轮力矩器的能量损失少且传动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星轮力矩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机械传动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应用中,齿轮传动、液压传动及磁力传动等传动方式较为常见。其中,齿轮传动具有传动平稳、传动效率高,且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的优点,因此,对于齿轮传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星轮力矩机构作为齿轮传动中的一种,其应用亦十分普遍。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星轮力矩机构虽然具有传动稳定性高的特点,但由于其内部的传动结构较为复杂,导致齿轮之间的摩擦大,从而使得能量损失大,且限制了传动效率的提高。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星轮力矩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损失少且传动效率高的星轮力矩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星轮力矩器,其包括机座、支撑于所述机座的机壳、分别固定于所述机壳的相对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以及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传动系统,所述机壳、所述第一端盖及所述第二端盖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装设有轴承,所述传动系统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其相对两侧分别通过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所述传动系统包括:
第一传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外并与所述第一端盖的外侧面相对间隔设置,用以输入传动动力;
第二传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外并与所述第二端盖的外侧面相对间隔设置,用以输出传动动力;
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端盖的轴承滑接于所述第一端盖,其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固定,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端盖的轴承滑接于所述第二端盖,其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固定,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远离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远离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一端滑接;
太阳轮,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输入轴;
转盘,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太阳轮之间,其上设有分别贯穿所述转盘设置的中心轴承孔、定位槽和转盘轴承孔,其通过所述中心轴承孔与所述第一端盖的轴承的轴承座滑接;所述定位槽至少包括两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转盘的周缘位置,且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呈半圆形或呈多边形;所述轴承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轴承孔与所述定位槽之间;
轮轴,其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孔与所述转盘滑接;
第一星轮,固定于所述轮轴靠近所述转盘的一侧并与所述转盘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
第二星轮,固定于所述轮轴远离所述转盘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星轮间隔设置;
动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星轮和所述第二星轮之间,其上设有中心轴孔、定位柱和动盘轴承孔,其通过所述中心轴孔与所述输出轴固定,且通过所述动盘轴承孔设置内轴承与所述轮轴滑接;所述定位柱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插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转盘的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柱的形状与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匹配,所述定位柱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以设置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将所述转盘和所述动盘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转盘和所述动盘的一体结构;所述动盘轴承孔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轴孔与所述定位柱之间;
内齿圈,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机壳上,且与所述第二星轮啮合,用以为所述第二星轮提供转动支撑;
其中,所述滑接是指在滑接位置设置轴承以实现部件之间的滑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传动部件为齿轮、皮带轮和法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为齿轮、皮带轮和法兰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太阳轮、所述第一星轮和所述第二星轮为外齿轮,所述内齿圈为内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星轮到所述第二星轮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星轮到所述转盘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输入轴通过推力轴承滑接于所述输出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其包括用以提供输入动力的动力机以及本发明所述的星轮力矩器;所述动力机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连接以形成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用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转动,以实现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向所述星轮力矩器输入传动动力;所述动力机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运输交通工具,其包括车轮组件以及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车轮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带动所述车轮组件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舶,其包括推动桨叶以及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推动桨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带动所述推动桨叶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升机,其包括升力桨叶以及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升力桨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带动所述升力桨叶转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电机组,其包括桨叶、发电机以及本发明所述的星轮力矩器;所述桨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连接,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的优化了其内部传动系统的结构,且第一星轮与第二星轮固定在轮轴两端,动盘设置在第一星轮与第二星轮之间,第一星轮受力于太阳轮,内齿圈支撑于第二星轮,轮轴形成杠杆,动盘滑接轮轴之处形成受力点,轮轴受力于第一星轮且同时支撑于动盘,动盘固接于输出轴且传动输出轴的输出动力,从而使得内部的轮系传动效率提高,大大的减小了传动过程中能量损失,使得本发明星轮力矩器传动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与内燃机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与电动机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与四轮车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与两轮电动车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与船舶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与直升机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与发电机组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星轮力矩器100,其包括机座1、机壳2、第一端盖3、第二端盖4以及传动系统5。
所述机壳2支撑于所述机座1,所述机壳2与所述机座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壳2与所述机座1形成一体结构,有效地提高整体性,而在实际应用中,使得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在实际应用中的固定更加可靠,为所述传动系统5的传动提供可靠的条件。
所述第一端盖3和所述第二端盖4分别固定于所述机壳2的相对两端;所述机壳2、所述第一端盖3及所述第二端盖4共同形成收容空间10,所述传动系统;所述第一端盖3装设有轴承(图未标),所述第二端盖4装设有轴承(图未标)。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系统5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端盖3和所述第二端盖4;具体的,所述传动系统5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且其相对两侧分别通过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一端盖3和所述第二端盖4。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系统5包括:
第一传动部件501,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外并与所述第一端盖3的外侧面30相对间隔设置,其作为星轮力矩器100的动力输入端用以输入传动动力,即在外力的作用下,该第一传动部件501转动,从而实现传动动力的输入。
第二传动部件502,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外并与所述第二端盖4的外侧面40相对间隔设置,其作为星轮力矩器100的动力输出端用以输出传动动力,即外力经过第一传动部件501输入所述传动系统5后,经过所述传动系统5内部的传动,最后通过该第二传动部件502输出传动动力。
输入轴503,通过所述第一端盖3的轴承滑接于所述第一端盖3,其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10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固定,而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转动,以带动所述输入轴503转动。
输出轴504,通过所述第二端盖4的轴承滑接于所述第二端盖4,其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10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固定,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输出轴504远离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轴503远离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的一端滑接。在经过所述传动系统5的轮系传动后的传动动力的作用下,所述输出轴504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转动。
太阳轮505,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固定于所述输入轴503。
转盘506,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3与所述太阳轮505之间,其上设有分别贯穿所述转盘506设置的中心轴承孔(图未标)、定位槽(图未标)和转盘轴承孔(图未标);所述转盘506通过所述中心轴承孔设置内轴承(图未标)与所述第一端盖3的轴承的轴承座31滑接。
值得一提的是,定位槽至少包括两个且均匀分布在转盘的周缘位置,且定位槽的形状呈半圆形或呈多边形;轴承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中心轴承孔与定位槽之间。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槽包括两个,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呈半圆形。当然,定位槽的数量及形状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而进行具体的设置。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盘轴承孔包括两个;当然,转盘轴承孔的数量也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而进行具体的设置。
轮轴507,其靠近所述第一端盖3的一端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孔设置内轴承(图未标)与所述转盘506滑接;所述轮轴507的转动带动所述转盘506转动。
第一星轮508,固定于所述轮轴507靠近所述转盘506的一侧并与所述转盘506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星轮508与所述太阳轮505啮合,所述第一星轮508为所述太阳轮505的行星轮,其随所述太阳轮505的转动而绕所述太阳轮505的中心轴实现公转。
第二星轮509,固定于所述轮轴507远离所述转盘506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星轮间隔设置,所述轮轴507带动所述第二星轮509转动。
动盘510,设置于所述第一星轮508和所述第二星轮509之间,其上设有中心轴孔(图未标)、定位柱(图未标)和动盘轴承孔(图未标);所述动盘510通过所述中心轴孔与所述输出轴504固定,且通过所述动盘轴承孔与所述轮轴507滑接;所述轮轴507带动所述动盘510与所述转盘506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定位柱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插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动盘轴承孔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轴孔与所述定位柱之间。由于所述定位柱为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定位结构,其形状与所述定位槽匹配,且其数量亦与所述定位槽的数量匹配;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柱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内,以实现所述转盘506和所述动盘510之间的定位;而所述动盘轴承孔的数量与所述转盘轴承孔的数量匹配,且每一所述动盘轴承孔与一所述转动轴承孔相对设置,所述动盘轴承孔与所述转动轴承孔分别通过轴承为所述轮轴507提供转动支撑。
更优的,为了提高所述转盘506和所述动盘510之间的转动的可靠性,所述定位柱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以设置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将所述转盘506和所述动盘510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转盘506和所述动盘510的一体结构,有效提高了所述转盘506与所述动盘510同步转动的可靠性,使得传动更加可靠平稳,从而优化传动效果。
内齿圈51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机壳上,且与所述第二星轮啮合,用以为所述第二星轮提供转动支撑。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滑接是指在滑接位置设置轴承以实现部件之间的滑动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所述传动系统5的传动的可靠性,所述收容空间10内设置有润滑油101,所述传动系统5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浸入所述润滑油101中,所述润滑油101不仅能够为所述传动系统5的齿轮传动结构提供润滑条件,降低齿轮传动结构在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有效地使得所述传动系统5的传动更加稳定,更进一步地降低了能量损失,使得传动效率更高。
更优的,所述的第一传动部件501为齿轮、皮带轮和法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为齿轮、皮带轮和法兰中的任意一种;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场景而进行具体的选择。
更选的,所述太阳轮505、所述第一星轮508和所述第二星轮509均为外齿轮,外齿轮即轮齿在外侧的齿轮结构;所述内齿圈511为内齿轮,内齿轮为轮齿在内侧的齿轮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太阳轮505的齿轮模数与所述第一星轮508的齿轮模数相同,所述第二星轮509的齿轮模数与所述内齿圈51的齿轮模数相同。
更优的,所述第一星轮到所述第二星轮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星轮到所述转盘的距离。
更选的,所述输入轴503通过推力轴承滑接于所述输出轴504。
上述结构中优化了其所述星轮力矩器100的内部传动系统的结构,第一星轮508与第二星轮509固定在轮轴507两端,动盘510设置在第一星轮于第二星轮509,轮轴507形成杠杆,动盘510滑接轮轴507之处形成受力点,轮轴507受力于第一星轮508,且轮轴507同时支撑着动盘510并带动动盘510转动,动盘510固接于输出轴504且传动输出轴504输出动力,从而轮系传动效率得以提高,大大的减小了传动过程的能量损失,使得星轮力矩器100传动效率高。
由于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具有上述优点,其能够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面将通过多个具体的实施方式说明:
实施方式一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力系统200,其包括用以提供输入动力的动力机201以及本发明所述的星轮力矩器100。
在本实施方式一中,所述动力机201与所述第一传动部501件连接以形成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201用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转动,以实现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向所述星轮力矩器100输入传动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201包括但不限于内燃机和电动机中的任意一种;而在本实施方式一中,所述动力机201选择为内燃机。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为法兰,所述动力机201的输出端通过法兰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连接,所述动力机201工作通过法兰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输入轴503转动,以使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工作,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输出动力,从而形成动力系统。
实施方式二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力系统200’,该动力系统200’的具体结构、传动原理及连接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动力系统200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相同的部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述动力系统200’的动力机201’为电动机。
在本实施方式二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为法兰,所述动力机201’的输出端通过法兰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连接,所述动力机201’工作通过法兰盘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输入轴503转动,以使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工作,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输出动力,从而形成动力系统。
实施方式三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运输交通工具,所述运输交通工具为四轮车301,所述四轮车301包括车轮组件3011以及本实施方式二中的动力系统200’。
所述车轮组件3011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200’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带动所述车轮组件3011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三中,所述四轮车301还包括车架3012、分别装设于所述车架3012的电池组3013和控制器3014,所述车轮组件3011也装设于所述车架3012上;所述车轮组件3011包括依次形成连接的传动齿轮3011a、传动轴3011b和车轮3011c。
所述动力系统200’固定在车架3012上,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为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与所述传动齿轮3011a啮合。
在实际运用中,当所述控制器3014接收到指令,则所述电池组3013向所述动力机201’供电,所述动力机201’工作,以带动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工作,使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转动,以带动所述传动齿轮3011a转动,所述传动齿轮3011a带动所述传动轴3011b及所述车轮3011c转动,从而形成前进动力。
实施方式四
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运输交通工具,所述运输交通工具为两轮电动车302,所述两轮电动车302包括车轮组件3021以及动力系统200a;所述动力系统200a其包括用以提供输入动力的动力机201a以及本发明所述的星轮力矩器100;所述动力机201a为电动机,所述星轮力矩器100的第一传动部件501为齿轮。
在本实施方式四中,所述动力系统200a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动力机201a的传动齿轮202a以及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和所述传动齿轮202a的传动链203a。
所述动力机201a用以带动所述传动齿轮202a转动,再通过所述传动链203a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以实现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向所述星轮力矩器100输入传动动力;所述车轮组件3021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200a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带动所述车轮组件3021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两轮电动车302还包括车架3022、分别装设于所述车架3022的电池组3023和控制器3024,所述车轮组件3021也装设于所述车架3012上;所述车轮组件3021包括依次形成连接的轮架3021a、轮盘3021b和车轮3021c,所述轮架3021a与所述轮盘3021b为一体机构。
所述动力系统200a固定在车架3022上,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为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与所述轮架3021a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502外端部通过轴承支撑于所述车架3022上。
在实际运用中,当所述控制器3024接收到指令,则所述电池组3023向所述动力机201a供电,所述动力机201a工作,以带动所述传动齿轮202a转动,再通过所述传动链203a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转动,以使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工作,进而使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转动,以带动所述轮架3021a转动,所述轮架3021a带动所述轮盘3021b及所述车轮3021c一起转动,从而形成前进动力。
实施方式五
请参阅图3及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船舶400,其包括推动桨叶401以及本实施方式二中的动力系统200’。
所述推动桨叶401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200’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带动所述推动桨叶401转动;当然,所述推动桨叶401直接与所述输出轴504连接也是可以的,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该连接方式并不影响该方法的实施。
在本实施方式五中,所述船舶400还包括船体402、分别装设于所述船体402的电池组403和控制器404;所述动力系统200’装设于所述船体401,所述动力系统200’的电动机与所述电池组403形成电连接。
在实际运用中,所述推动桨叶401放置与水下,当所述控制器404接收到指令,则所述电池组403向所述动力机201’供电,所述动力机201’工作,以带动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工作,使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转动,以带动推动桨叶401旋转,从而形成在水中的推动力。
实施方式六
请参阅图2及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升机600,其包括上升桨叶601以及本实施方式一中的动力系统200。
所述上升桨叶601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200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带动所述上升桨叶601转动;当然,所述上升桨叶601直接与所述输出轴504连接也是可以的,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该连接方式并不影响该方法的实施。
在本实施方式六中,所述直升机600还包括机体602,所述动力系统200装设于所述机体602。
在实际运用中,当所述动力机201(即内燃机)工作,以带动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工作,使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转动,以带动上升桨叶601旋转,从而形成在上升推力。
实施方式七
请参阅图1及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电机组700,其包括桨叶701、发电机702以及本发明所述的星轮力矩器100。
所述桨叶701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连接,所述发电机702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50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七中,所述发电机组700还包括水流管703,所述水流管设有流管7031及与所述流管7031固定连接的流颈7032;所述桨叶701设置于所述流颈7032内。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流管7031设置在地基上,当水流通过所述流颈7032时,水流推动所述桨叶701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501转动,驱动所述星轮力矩器100工作,使所述第二传动部502转动,以带动所述发电机701的发电转子旋转,发电转子在磁场感应的作用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星轮力矩器的优化了其内部传动系统的结构,且第一星轮与第二星轮固定在轮轴两端,动盘设置在第一星轮与第二星轮之间,第一星轮受力于太阳轮,内齿圈支撑于第二星轮,轮轴形成杠杆,动盘滑接轮轴之处形成受力点,轮轴受力于第一星轮且同时支撑于动盘,动盘固接于输出轴且传动输出轴的输出动力,从而使得内部的轮系传动效率提高,大大的减小了传动过程中能量损失,使得本发明星轮力矩器传动效率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星轮力矩器,其包括机座、支撑于所述机座的机壳、分别固定于所述机壳的相对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以及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传动系统,所述机壳、所述第一端盖及所述第二端盖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装设有轴承,所述传动系统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其相对两侧分别通过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包括:
第一传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外并与所述第一端盖的外侧面相对间隔设置,用以输入传动动力;
第二传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外并与所述第二端盖的外侧面相对间隔设置,用以输出传动动力;
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一端盖的轴承滑接于所述第一端盖,其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固定,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端盖的轴承滑接于所述第二端盖,其一部分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固定,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远离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轴远离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一端滑接,所述输出轴通过推力轴承滑接于所述输入轴;
太阳轮,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输入轴;
转盘,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太阳轮之间,其上设有分别贯穿所述转盘设置的中心轴承孔、定位槽和转盘轴承孔,其通过所述中心轴承孔与所述第一端盖的轴承的轴承座滑接;所述定位槽至少包括两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转盘的周缘位置,且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呈半圆形或呈多边形;所述轴承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轴承孔与所述定位槽之间;
轮轴,其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通过所述转盘轴承孔与所述转盘滑接;
第一星轮,固定于所述轮轴靠近所述转盘的一侧并与所述转盘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
第二星轮,固定于所述轮轴远离所述转盘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星轮间隔设置;
动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星轮和所述第二星轮之间,其上设有中心轴孔、定位柱和动盘轴承孔,其通过所述中心轴孔与所述输出轴固定,且通过所述动盘轴承孔设置内轴承与所述轮轴滑接;所述定位柱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插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转盘的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柱的形状与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匹配,所述定位柱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以设置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将所述转盘和所述动盘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转盘和所述动盘的一体结构;所述动盘轴承孔至少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轴孔与所述定位柱之间;
内齿圈,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机壳上,且与所述第二星轮啮合,用以为所述第二星轮提供转动支撑;
其中,所述滑接是指在滑接位置设置轴承以实现部件之间的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轮力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部件为齿轮、皮带轮和法兰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为齿轮、皮带轮和法兰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轮力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所述第一星轮和所述第二星轮为外齿轮,所述内齿圈为内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星轮力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星轮到所述第二星轮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星轮到所述转盘的距离。
5.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用以提供输入动力的动力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星轮力矩器;所述动力机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连接以形成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用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转动,以实现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向所述星轮力矩器输入传动动力;所述动力机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运输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交通工具包括车轮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车轮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带动所述车轮组件转动。
7.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包括推动桨叶以及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推动桨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带动所述推动桨叶转动。
8.一种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升机包括升力桨叶以及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升力桨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系统驱动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带动所述升力桨叶转动。
9.一种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组包括桨叶、发电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星轮力矩器;所述桨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连接,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01342X | 2019-04-03 | ||
CN201910297698 | 2019-04-03 | ||
CN201920501342 | 2019-04-03 | ||
CN2019102976980 | 2019-04-03 | ||
PCT/CN2019/095575 WO2020011226A1 (zh) | 2018-07-11 | 2019-09-05 | 星轮力矩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92001A CN113892001A (zh) | 2022-01-04 |
CN113892001B true CN113892001B (zh) | 2023-10-20 |
Family
ID=7901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45479.1A Active CN113892001B (zh) | 2019-04-03 | 2019-09-05 | 星轮力矩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92001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54791A1 (fr) * | 1989-11-20 | 1991-05-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une rotation avec mecanisme de transmission limitant le couple. |
KR970046249A (ko) * | 1995-12-29 | 1997-07-26 | 나종오 | 유성기어와 차동기어 세트로 구성된 감속장치 |
CN102678890A (zh) * | 2011-03-16 | 2012-09-19 | 诺迈士科技有限公司 | 齿轮箱结构及模块、轴、端盖、密封、润滑及风力发电机 |
CN203756446U (zh) * | 2014-02-25 | 2014-08-06 | 北京巴付勒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机传动结构 |
WO2016146067A1 (zh) * | 2015-03-16 | 2016-09-22 | 刘刚 | 星轮力矩器 |
CN206171811U (zh) * | 2016-10-14 | 2017-05-17 | 大连宏翼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单旋翼无人直升机多级减速系统及单旋翼无人直升机 |
CN107013649A (zh) * | 2017-05-16 | 2017-08-04 | 阳泉三鼎科贸有限公司 | 推进装置、包括这种推进装置的运输设备和平板搬运器 |
-
2019
- 2019-09-05 CN CN201980045479.1A patent/CN1138920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654791A1 (fr) * | 1989-11-20 | 1991-05-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une rotation avec mecanisme de transmission limitant le couple. |
KR970046249A (ko) * | 1995-12-29 | 1997-07-26 | 나종오 | 유성기어와 차동기어 세트로 구성된 감속장치 |
CN102678890A (zh) * | 2011-03-16 | 2012-09-19 | 诺迈士科技有限公司 | 齿轮箱结构及模块、轴、端盖、密封、润滑及风力发电机 |
CN203756446U (zh) * | 2014-02-25 | 2014-08-06 | 北京巴付勒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风力发电机传动结构 |
WO2016146067A1 (zh) * | 2015-03-16 | 2016-09-22 | 刘刚 | 星轮力矩器 |
CN107407377A (zh) * | 2015-03-16 | 2017-11-28 | 刘刚 | 星轮力矩器 |
CN206171811U (zh) * | 2016-10-14 | 2017-05-17 | 大连宏翼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单旋翼无人直升机多级减速系统及单旋翼无人直升机 |
CN107013649A (zh) * | 2017-05-16 | 2017-08-04 | 阳泉三鼎科贸有限公司 | 推进装置、包括这种推进装置的运输设备和平板搬运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92001A (zh) | 202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845731A (en) | Hybrid motor vehicle | |
US9783039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
US8430190B2 (en) | Driving apparatus for hybrid vehicle | |
CN102133857B (zh) | 具有单个马达/发电机的混合动力动力系及组装方法 | |
CN102371882A (zh) | 驱动系统以及具有这种驱动系统的机动车辆 | |
CN102570709A (zh) | 包括具有集成的差速器的电机的变速器部件 | |
CN102801247A (zh) | 轮内驱动设备 | |
KR20120121270A (ko) | 인휠 구동장치 | |
CN102826003A (zh) | 轮内驱动装置 | |
CN206237216U (zh) | 一种电动车轮毂的永磁同步电机安装结构 | |
CN201761640U (zh) | 风柴混合动力船 | |
CN108128135A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布置结构 | |
CN103507628B (zh) | 一种轮边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轮边驱动装置的车辆 | |
CN113892001B (zh) | 星轮力矩器 | |
CN101269623A (zh) |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 | |
WO2020011226A1 (zh) | 星轮力矩器 | |
KR101555143B1 (ko) | 전기 자동차의 휠 구동장치 | |
CN105313666A (zh) | 用于陆地车辆的驱动系统 | |
CN201118359Y (zh) | 电动轮毂 | |
US20090251029A1 (en) | Stator can housing welded to bearing suppor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hybrid transmission utilizing the same | |
CN201422054Y (zh) | 装有驱动电机的耦合箱 | |
KR20210125009A (ko) | 회전 항공기의 메인 로터용 드라이브 | |
CN201478930U (zh) | 轮毂马达及变速装置 | |
CN217582378U (zh) | 风力发电传动系统 | |
CN116080885A (zh) | 一种全回转推进器集成电机式转舵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