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698A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698A
CN113891698A CN202080039470.2A CN202080039470A CN113891698A CN 113891698 A CN113891698 A CN 113891698A CN 202080039470 A CN202080039470 A CN 202080039470A CN 113891698 A CN113891698 A CN 113891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region
absorbent article
skin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94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698B (zh
Inventor
富田美奈
白川贵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91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with wetness indicator or ala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防漏片(3)和位于两片间的吸收体(4)的吸收性主体(1A),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X)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Y),且具有腹侧区域(F)、背侧区域(R)和裆部区域(M)。在防漏片(3)的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通过颜色变化来告知排尿的指示部(1D),且在防漏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5)。外装片(5)覆盖吸收性主体(1A)中的配置有指示部(1D)的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从干燥且无载重状态成为湿润且载重0.5N/cm2的加压状态时的厚度变化率为20%以上且75%以下。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包括根据颜色来判断穿戴者是否已排泄的指示部(indicator)的一次性尿布。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一次性尿布,在吸收性芯与背面片之间配置有通过与水分接触而变色的亲水性组合物、即所谓的指示部。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在背面片与吸收体之间以遍及裆部和背侧部地在纵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指示部,该指示部包含通过与水分接触而变色的药剂的涂敷部而构成。该文献中也记载了,在指示部的背侧区域设置有:与该指示部的其他部位相比变色后的辨识性较低的低辨识性部;和与低辨识性部相比辨识性较高的高辨识性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213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4-147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防漏片和位于该正面片与该防漏片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具有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和位于该腹侧区域与该背侧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
在所述防漏片的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通过颜色变化来告知排尿的指示部,且在所述防漏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
所述外装片覆盖所述吸收性主体中的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从干燥且无载重状态成为湿润且载重0.5N/cm2的加压状态时的厚度变化率为20%以上且75%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中,示意性地表示其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内表面侧)的展开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I-I放大截面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图样的辨识性的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吸收性物品所具有的指示部因其灵敏度较高,有时即使在仅存在少量尿等排泄液的情况下也会变色。在该情况下,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或其辅助者有时会因从外部辨识(视觉观察到)指示部的变色而误认为吸收性物品的更换时期到来,从而取下吸收性物品来确认排泄液量、或者将吸收性物品更换为新的吸收性物品。即,有时无法从外部准确地掌握吸收性物品的适当的更换时期。关于该点,专利文献1和2中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未作任何研究。
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从外部掌握适当的更换时期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和图2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以下,也将其简称为“尿布”)。图1中示出了从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侧观察时的结构。该图所示的尿布1在其展开且伸长状态下,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且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长度方向X、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Y。尿布1具有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F和配置在背侧的背侧区域R、和位于腹侧区域F与背侧区域R之间的裆部区域M。各区域是将尿布1的长度方向X的全长三等分所得的区域,在穿戴者的前后方向上连续延伸。裆部区域M具有在穿戴尿布1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和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难透过性(也包含拨水性)的防漏片3。在正面片2与防漏片3之间配置有吸收体4,这些部件构成吸收性主体1A。正面片2和防漏片3分别具有大于吸收体4的尺寸,从吸收体4的外周缘向外侧延伸出来。如图1所示,正面片2和防漏片3从吸收体4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Y的外侧延伸出来。本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片2和防漏片3的各长度方向两端缘与尿布1的长度方向两端缘大致一致。
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该图所示的吸收体4为大致长方形,以其长度方向与尿布的长度方向X一致的方式配置。吸收体4从腹侧区域F配置至背侧区域R。如图2所示,吸收体4是用液体透过性的包芯片42覆盖具有吸收性能的吸收性芯41而形成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吸收体4在裆部区域M具有在宽度方向Y上内缩的部位。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两端缘位于比尿布1的长度方向两端缘靠内侧的位置。
本说明书中,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成为展开状态,使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而扩展至设计尺寸(与在完全排除了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成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为止的状态。此外,在着眼于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时,“肌肤相对面”是在穿戴尿布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在穿戴尿布时朝向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反的一侧的面。即,肌肤相对面是相对靠近穿戴者的肌肤一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相对远离穿戴者的肌肤一侧的面。“穿戴时”和“穿戴状态”是指尿布被维持在合适的穿戴位置而被穿戴的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包括指示部1D,该指示部1D与水分接触而变色,通过颜色的变化能够告知排尿的情况。指示部1D配置在防漏片3的肌肤相对面侧,以被吸收体4吸收的液体能够与指示部1D接触的方式配置。指示部1D优选配置成与吸收体接触的状态。此外,优选指示部1D至少配置在裆部区域M。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指示部1D以经由裆部区域M遍及腹侧区域F和背侧区域R地在长度方向X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各指示部1D并排地配置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区域。图2所示的各指示部1D被表示为其克重不同,但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才如此表示,可以如该图所示形成为其克重不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形成为克重相同。
此处所谓的“变色”和“颜色的变化”除了包括从某一颜色变为其他颜色的方式以外,还包括从无色状态变为有色状态的所谓的“显色”、从显色状态变为无色状态的所谓的“消色”。指示部1D的变色能够由穿戴者或穿戴者的养育者或看护者目视确认指示部1D的变色,从而大体地推测尿布1的更换时期。
作为指示部1D,能够使用包含通过与尿、汗等含有水分的排泄物接触而变色的有色材料的指示部,能够适当使用一直以来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被用作指示部的材料。作为构成指示部的有色材料,例如能够使用pH指示剂与氧化化合物的混合物等。
如图2所示,在吸收性主体1A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5。外装片5是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能够从外部辨识的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的部件,外装片5的周缘形成腹侧区域F、裆部区域M和背侧区域R各者的轮廓线。外装片5在防漏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从腹侧区域F在长度方向X上配置至背侧区域R。如该图所示,外装片5覆盖吸收性主体1A中的配置有指示部1D的区域(以下,也将该区域称为“指示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外装片5构成为能够从外装片5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辨识配置在其肌肤相对面侧的指示部1D。
本发明中所配置的外装片5的特征之一是使用如下无纺布: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的厚度与湿润且加压状态下的厚度的厚度变化率处于规定范围内。通过使用此种无纺布,在刚穿戴尿布后为指示部的辨识性较低的状态,在吸收了排泄液后指示部的辨识性变高,因此容易从外部掌握尿布的更换时期。
详细而言,外装片5从其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片成为湿润且负担0.5N/cm2载重而加压的状态时的厚度变化的百分率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进而优选为40%以上,此外,优选为75%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而优选为65%以下。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未作特别说明,也将以负担0.5N/cm2载重而加压的状态简称为“加压状态”。
外装片5的干燥状态是指片中的含水量低于10质量%。外装片5的湿润状态是指片中的含水量为60质量%以上。片中的含水量可以使用例如含水量测量装置(A&D股份有限公司制,MS-70)进行测量。
外装片5的厚度变化率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来测量。即,在23℃、50%RH(relativehumidity,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使用厚度测量装置(KEYENCE公司制,LK-080),在对外装片5施加0.05kPa(0.005N/cm2)的载重的状态下,测量5点以上的厚度,将它们的算术平均值设为“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厚度a(mm)”。接着,对实施了湿润且加压处理的外装片5,按同样的步骤测量厚度,将它们的算术平均值设为“湿润且加压状态的厚度b(mm)”。用于测量的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片使用的是以下述方式得到的片:通过使用冷喷机(cold spray)等从吸收性物品剥离等方法取出评估对象的外装片5,将所取出的片切成约10cm见方的大小后,将所切取的片在23℃、50%RH的环境下放置12小时以上。此外,用于测量的湿润且加压状态的片使用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得到的片:将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片放置在含有水分的Kimtowel(NIPPON PAPER CRECIA公司制)等纤维体上,接着,以对片赋予的载重成为0.5N/cm2的方式在隔着丙烯酸板的状态下在片上层叠砝码进行加压。在湿润且加压状态的片厚度的测量中,进行上述加压10分钟后,取出片,在15秒以内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厚度测量。根据所测得的各厚度和以下的式(A)算出厚度变化的百分率,将其作为厚度变化率(%)。
厚度变化率(%)=100×(湿润且加压状态的厚度b[mm])/(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厚度a[mm])……(A)
就兼顾指示部的辨识性的隐蔽性和质感的观点而言,外装片5的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厚度a优选为0.3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进而优选为0.7mm以上,此外,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进而优选为1.5mm以下。
就提高指示部的辨识性的观点而言,外装片5的湿润且加压状态的厚度b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进而优选为0.3mm以上,此外,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下,进而优选为1mm以下。
如图1和图2所示,也可以在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侧部设置有一对防漏翻边6、6。防漏翻边6由拨水性且透气性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1构成。在各防漏翻边6的自由端部的附近,在长度方向X上以伸长状态配置有一根以上的线状的防漏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62。防漏翻边6通过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62在穿戴尿布1时收缩而至少在裆部区域M中立起,由此阻止尿等排泄物向宽度方向Y的外侧流出。
外装片5可以从吸收性主体1A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向宽度方向Y的外侧延伸出来,与构成防漏翻边6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1一起形成侧翼部S。侧翼部S在腹侧区域F和背侧区域R中分别形成有一对。代替该结构,各侧翼部S也可以进一步包含正面片2和防漏片3等从吸收体4向宽度方向Y的外侧延伸出的部件而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形成于背侧区域R的各侧翼部S分别设置有一对粘扣带7、7。各粘扣带7以从各背侧侧翼部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缘延伸出来的方式配置。
此外,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腹侧区域F中的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能够供粘扣带7所具有的固接部71可拆装地固定的作为固定区域的着扣带72。着扣带72可以根据粘扣带7所具有的固接部71的材料来选择适当的材料。在例如固接部71为机械扣结件的公材的情况下,作为着扣带72,能够使用能够与该公材扣合的纤维片、例如编织物、无纺布作为机械扣结件的母材。此外,在固接部71为粘着剂的情况下,作为着扣带72,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平滑的膜。
如图1所示,在尿布1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侧部分别沿着长度方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有腿部褶皱形成用的多根腿部弹性部件85,通过腿部弹性部件85的收缩能够形成腿部褶皱。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尿布1的腹侧区域F和背侧区域R的各长度方向端部区域不存在弹性部件,但只要能起到本发明的效果,例如也可以进一步在宽度方向Y上以伸长状态配置弹性部件,通过弹性部件的收缩能够形成腰部褶皱。
作为正面片2、防漏片3和吸收体4,分别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一直以来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作为正面片2,例如能够使用液体透过性的无纺布和开孔膜等。作为防漏片3,以能够从外部辨识指示部1D为前提,能够使用液体难透过性的树脂膜、或树脂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压片等。吸收体4中,作为吸收性芯41,能够使用木浆、经亲水化处理的合成纤维等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或在该集合体中保持有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此外,作为包芯片42,能够使用与正面片2相同的材料。此外,作为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1能够使用拨水性的无纺布。
此外,作为外装片5,以能够从外部辨识指示部1D为前提,优选使用不具有伸缩性的非伸缩片。外装片5例如能够使用以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合成树脂为原料,通过各种制法制造出的无纺布。详细而言,作为外装片5,例如能够使用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包含对合成纤维赋予了亲水性的合成纤维作为构成纤维的亲水性无纺布、或它们的层叠无纺布等。这些无纺布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对合成纤维赋予了亲水性的亲水性合成纤维、或棉等亲水性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其构成纤维。此外,这些无纺布也可以实施热风回复处理等蓬松处理。外装片5可以如图2所示由一个片材构成,也可以代替该结构,由多个片的层叠体构成。
其中,就增大干燥时与湿润时的片厚度的变化率,进一步提高湿润且加压状态下的指示部的辨识性的观点而言,作为外装片5,优选使用热风无纺布、实施了热风回复处理的热风无纺布、包含对合成纤维赋予了亲水性的亲水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和包含棉等亲水性天然纤维的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具有以上结构的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通过使用具有规定的厚度变化率的外装片,在相当于刚穿戴尿布后的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利用外装片的适度的厚度容易隐藏指示部,因此成为指示部的从外部的辨识性较低的状态。此外,在穿戴尿布后,伴随来自汗和尿等排泄液的水蒸气的存在、或因尿布与衣服的抵接所引起的外压的负担,湿润且加压状态的程度阶段性地增加,因此随着穿戴时间的经过,外装片的厚度逐渐变薄,其结果是,经由外装片5观察的指示部的辨识性随着穿戴时间的经过而阶段性地提高。如此,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穿戴后,随着时间的经过,其指示部的辨识性阶段性地逐渐变高,因此无需特意将尿布从穿戴者取下以进行确认,能够从外部容易且准确地掌握尿布的适当的更换时期的到来。
就使上述效果更加显著的观点而言,在由至少2个以上的指示部1D形成指示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当着眼于2个指示部1D时,外装片5的在厚度方向Z上和一个指示部1D即第1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与在厚度方向上和另一个指示部1D即第2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不同。在配置有3个以上的指示部1D的情况下,只要当着眼于所配置的指示部1D中的2个时,在厚度方向Z上和第1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与在厚度方向上和第2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不同即可。详细而言,以第1和第2指示部处的各平均厚度不同为前提,在厚度方向Z上和其他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可以与第1指示部处的平均厚度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同样地,在厚度方向Z上和其他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可以与第2指示部处的平均厚度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在厚度方向Z上和至少1根以上且低于总数的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可以与在厚度方向上和其他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不同。
为了形成此种外装片5,例如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形成从外装片5的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多个凸条部51和位于凸条部51间的凹条部52,使在厚度方向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的外装片5的平均厚度不同。在该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指示部1D(第1指示部)与凸条部5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此外,另一个指示部1D(第2指示部)与凹条部5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即,本实施方式的外装片5通过使凸条部51的平均厚度高于凹条部52的平均厚度,而使得在厚度方向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的外装片5的平均厚度不同。在该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除第1和第2指示部以外的指示部1D与第1指示部同样,在厚度方向上与凸条部51重叠。图3所示的各指示部1D被表示为其克重不同,但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才如此表示,可以如该图所示形成为其克重不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形成为克重相同。
该图所示的凸条部51是由外装片5从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突出而形成的。外装片5在形成有凹条部52的部位,经由粘接剂5a接合于防漏片3。该图所示的凸条部51以与防漏片3隔开间隔的方式突出地形成,凸条部51中由外装片5与防漏片3划分出的区域是中空的。另一方面,防漏片3和凹条部52均大致平坦。多个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可以分别形成为散布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交替地形成有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垄状的凸条部51和槽状的凹条部52的垄槽形状。
外装片5可以如图2和图3所示由单层形成,也可以代替该结构,使用层叠多个片而成的外装片。详细而言,代替图3所示的形态,外装片5可以由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Y上间隔性地在多个部位被接合的2个无纺布构成,该2个无纺布中的一个无纺布在不接合于另一个无纺布的部分,向离开该另一个无纺布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凸条部51。该情况下的凸条部51中优选由一个无纺布和另一个无纺布划分出的区域是中空的。此外,2个无纺布可以分别独立地为单层构造或2层以上的层叠构造中的任一者。凸条部51可以在凸条部的内部具有纤维密度小于该凸条部的表面部的低密度部,以代替上述的在外装片5与防漏片3之间、或在构成外装片5的2个无纺布间形成有中空部的结构。
通过具有此种结构,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与凹条部52重叠的位置的指示部1D,因外装片5中的存在凹条部52的部位的平均厚度较薄,即使在存在少量排泄液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观察到,因此能够早期地辨识排泄液的存在和其量。此外,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与凸条部51重叠的位置的指示部,因刚穿戴尿布1后,形成于外装片5的凸条部51的中空构造得以维持而平均厚度较厚,于是难以从外部辨识该指示部。在湿润且加压状态下,随着穿戴时间的经过,凸条部51被压扁,外装片5的凸条部51处的平均厚度逐渐变薄,因此指示部的辨识性阶段性地提高。其结果是,能够更容易且准确地掌握尿布的适当的更换时期的到来。
凸条部51的平均厚度例如能够设为外装片5的形成凹条部52的面与凸条部51的顶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的距离H1(以下,也将其称为“高度H1”)。此外,凹条部52的平均厚度能够设为外装片5的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的厚度D1(以下,也将其称为“厚度D1”)。
凸条部51的高度H1(参照图3)优选为0.2mm以上,进而优选为0.4mm以上,此外,优选为3mm以下,进而优选为2mm以下。凸条部51的高度H1,凸条部51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全宽W1(参照图3)优选为0.2mm以上,进而优选为0.4mm以上,此外,优选为12mm以下,进而优选为6mm以下。此外,凹条部52的沿着宽度方向Y的全宽W2(参照图3)优选为0mm以上,进而优选为0.2mm以上,此外,优选为5mm以下,进而优选为2mm以下。
上述高度H1、全宽W1和全宽W2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得到。即,用锋利的剃刀将形成有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的样品沿着与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观察其切断面,测量形成凹条部52的面与凸条部51的顶部的上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将所获得的值设为凸条部的高度H1。在上述切断面中,根据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的非肌肤相对面中的轮廓线,确定出凸条部51与凹条部52的边界点,将以隔着凸条部51的方式测得的边界点间的最短距离(参照图3)设为全宽W1,将以隔着凹条部52的方式测得的边界点间的最短距离(参照图3)设为全宽W2。边界点是指在切断面中观察到的从凸的形状变为沿凹条部的轮廓线延伸的直线的边界的点、以及从该直线变为凸的形状的边界的点,该边界点可以通过根据相对于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的上述轮廓线画出的切线求出拐点来确定。在无法确定出边界点的情况下,将连结各凸条部51的高度H1的各中点的假想直线与凸条部51的非肌肤相对面的轮廓线的交点设为边界点进行测量,将所测得的边界点间的最短距离设为全宽W1,全宽W2设为零。此外,在外力长时间作用于测量对象的外装片的情况下、具体而言例如在组装至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该吸收性物品以被压缩填充至包装中的状态被保管的情况下,为了排除该外力的影响,将该外装片从该吸收性物品取出,对在常温常压的环境下放置1天以上的外装片如上述那样用剃刀进行切断。
以下,以对外装片5以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交替地形成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垄状的凸条部51和槽状的凹条部52的垄槽形状的情况为例,对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长条带状的防漏片3的一个面,以在防漏片3的输送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优选以在沿着防漏片3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带状地涂敷多条粘接剂。即,在防漏片3上,在与防漏片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优选在与防漏片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形成附着有粘接剂的涂敷部与未附着粘接剂的非涂敷部。
接着,在与防漏片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赋予了张力的状态下,使涂敷有粘接剂的防漏片3与长条带状的外装片5贴合。此时,施加于外装片5的张力是与防漏片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且成为比输送防漏片3时的张力高的状态(以下,也将该状态称为“高张力状态”)。由于高张力状态的外装片5与未被赋予张力的外装片5相比在输送方向上伸长,因此在外装片5的宽度变小的状态下与防漏片3贴合。
其后,使施加于贴合了的片的张力成为输送防漏片3时的张力,而向下游工序输送。由于使片彼此贴合后施加于外装片5的张力低于使片彼此贴合前施加于外装片5的张力,因此外装片5的高张力状态被解除。由此,外装片5的宽度以在宽度方向Y上扩展的方式恢复,并且位于非涂敷部的外装片5以与防漏片3隔开间隔的方式突出,而成为沿着粘接剂的涂敷方向延伸的凸条部51。此外,位于涂敷部的外装片5不与防漏片3分开而是被固定,因此位于涂敷部的外装片5成为沿着粘接剂的涂敷方向延伸的凹条部52。如此,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垄槽形状形成于外装片5。
此外,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交替地形成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垄状的凸条部51和槽状的凹条部52的垄槽形状时,例如,只要对长条带状的防漏片3的一个面,以在与防漏片3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优选以在与防漏片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带状地涂敷多条粘接剂,其后贴合高张力状态的外装片5即可。在制造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有垄槽形状的尿布1时,只要以目标的尿布1的宽度方向与垄槽形状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将包含外装片5的贴合片切断,而成形尿布1即可。
此外,关于垄槽形状的延伸方向与指示部的延伸方向的关系,例如可以在使垄槽形状的延伸方向与指示部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状态下配置外装片5而成形尿布1,或者也可以在使垄槽形状的延伸方向与指示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状态下配置外装片5而成形尿布1。就更有效地兼顾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的指示部的隐蔽性和湿润且加压状态下的指示部辨识性的提高的观点而言,优选以垄槽形状的延伸方向与指示部的延伸方向彼此一致的方式成形尿布1。
在对由多个片构成的外装片5形成垄槽形状时,例如,对外装片5中的构成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内层侧片带状地涂敷多条粘接剂,接着,将该内层侧片与成为高张力状态的另一片贴合。接着,只要解除另一片的高张力状态,在另一片形成垄槽形状即可。本实施方式的外装片5优选至少另一片使用热风无纺布或包含亲水性纤维的无纺布。
就同样的观点而言,也优选在外装片5使用具有克重高于其他部位的高克重区域的片,以代替具有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的外装片5。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外装片5在其平面方向上形成有多个高克重区域53。高克重区域53是与外装片5中的未形成高克重区域53的部位相比克重较高的部位。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外装片5具有高克重区域53和位于其周围的低克重区域54。关于具有高克重区域53和低克重区域54的外装片5,例如通过对外装片5的构成无纺布,实施使用能够相互啮合的一对凹凸辊使其局部地延伸等加工,能够形成低克重区域54,没有局部地被延伸的部位能够成为高克重区域53。关于高克重区域53和低克重区域54,只要满足下述的存在比率,其配置形态就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沿着指示部1D的延伸方向或与该方向交叉的方向连续线状地或不连续线状地配置,也可以形成为散布状,或者还可以形成在片的整个区域。图4所示的各指示部1D表现为其克重不同,但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才如此表示,可以如该图所示形成为其克重不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形成为克重相同。
形成于外装片5的高克重区域53和低克重区域54能够基于例如以下方法测量克重。即,对于高克重区域53和低克重区域54各者,切割出10个小片,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各者的质量,将该10个小片的质量的平均值除以该10个小片的面积的平均值,将所得的值设为克重。
此外,在存在2个以上的指示部1D的情况下,也优选存在于在厚度方向Z上和一个指示部1D(第1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的高克重区域53的存在比率、与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另一个指示部1D(第2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的高克重区域53的存在比率不同。“高克重区域53的存在比率不同”包括以下两种方式:在厚度方向上与一个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存在高克重区域53,但在厚度方向上与另一个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不存在高克重区域53;以及在厚度方向上与各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分别存在高克重区域53,但其存在比率不同。作为前一方式,例如只要将交替地形成有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克重区域53和低克重区域54的外装片5,以使各克重区域53、54的延伸方向与指示部1D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状态,且以在厚度方向Z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存在高克重区域53的方式配置即可。
在配置有3个以上的指示部1D的情况下,只要当着眼于所配置的指示部1D中的2个时,在厚度方向Z上和第1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高克重区域53的存在比率、与在厚度方向上和第2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该存在比率不同即可。详细而言,以第1和第2指示部处的高克重区域53的各存在比率不同为前提,在厚度方向Z上和其他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该存在比率可以与第1指示部处的该存在比率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同样地,在厚度方向Z上和其他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该存在比率可以与第2指示部处的平均厚度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在厚度方向Z上和至少1个以上且低于总数的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的高克重区域53的存在比率可以与在厚度方向上和其他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的该存在比率不同。
关于在厚度方向Z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高克重区域53的存在比率,例如对形成有高克重区域53的片照射光,通过目视将产生光透射率的差的部位判定为高克重区域53和低克重区域54的存在位置,使用OHP(overhead projector,高架式投影机)片等透明的膜拍摄各区域,测量各者的面积。其后,将获得的高克重区域的面积的值除以指示部1D的涂敷面积,以所得的值的百分率的方式求出该存在比率。
存在于在厚度方向Z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的高克重区域53的存在比率以至少在与2个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分别不同为条件,可以为0%(即实质上不存在),或者优选为50%以上,进而优选为70%以上,此外,优选为100%以下,进而优选为95%以下。存在于高克重区域53的存在比率较多的位置的指示部1D在刚穿戴尿布1后难以辨识。
通过具有此种结构,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与低克重区域54重叠的位置的指示部1D,因低克重区域54的纤维量与高克重区域53相比较少,而即使存在少量排泄液也能够容易地辨识,因此能够早期地辨识排泄液的存在和其量。此外,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与高克重区域53重叠的位置的指示部1D在刚穿戴尿布1后,被纤维量较多的高克重区域53覆盖,而该指示部难以辨识。在湿润且加压状态下,随着穿戴时间的经过,高克重区域53逐渐被压扁,因此指示部的辨识性阶段性地提高。结果能够更容易且准确地掌握尿布的适当的更换时期的到来。
此外,就同样的观点而言,也优选如图5所示使用具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孔部55的外装片5,来代替上述外装片5的实施方式。在该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外装片5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开孔部55。具有多个开孔部的外装片5能够通过例如下述方式形成:将外装片5的构成无纺布供给至周面上具有多个穿孔针的辊与砧辊之间,对规定区域实施穿孔加工、或者使实施该加工的比率在片平面方向上变化,从而形成开孔部55。关于开孔部55,只要满足下述的存在比率,其配置形态就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沿着指示部1D的延伸方向或与该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成排状,也可以形成为散布状,或者还可以形成在片的整个区域。图5所示的各指示部1D表示为其克重不同,但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才如此表示,可以如该图所示形成为其克重不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形成为克重相同。
此外,在存在2个以上的指示部1D的情况下,也优选存在于在厚度方向Z上和一个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的开孔部55的存在比率、与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另一个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开孔部55的存在比率不同。“开孔部55的存在比率不同”包括以下两种方式:在厚度方向上与一个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存在开孔部55,但在厚度方向上与另一个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不存在开孔部55;以及在厚度方向上与各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分别存在开孔部55,但其存在比率不同。作为前一方式,例如只要将多个开孔部55形成为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排状的外装片5,以使开孔部55的排的延伸方向与指示部1D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状态,且以在厚度方向Z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存在开孔部55的方式配置即可。
在配置有3个以上的指示部1D的情况下,只要当着眼于所配置的指示部1D中的2个时,在厚度方向Z上和第1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开孔部55的存在比率、与在厚度方向上和第2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该存在比率不同即可。详细而言,以第1和第2指示部处的开孔部55的各存在比率不同为前提,在厚度方向Z上和其他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该存在比率可以与第1指示部处的该存在比率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同样地,在厚度方向Z上和其他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开孔部55的各存在比率可以与第2指示部处的该存在比率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在厚度方向Z上和至少1个以上且低于总数的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的开孔部55的各存在比率可以与在厚度方向上和其他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的该存在比率不同。
关于在厚度方向Z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开孔部55的存在比率,例如使用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VHX-1000)以20~100倍的倍率观察在厚度方向Z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开孔部55,对5个以上的开孔部分别测量其面积,将它们的算术平均值设为开孔部的开孔面积。此外,通过同样的观察方法分别测量存在于与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的开孔部的个数。将所获得的开孔面积乘以开孔部的个数所得的值除以指示部的涂敷面积,将所得的值的百分率设为存在比率。
关于存在于在厚度方向Z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的开孔部55的存在比率,以至少在与2个指示部1D重叠的部位分别不同为条件,可以为0%(即实质上不存在),或者优选为5%以上,进而优选为10%以上,此外,优选为50%以下,进而优选为40%以下。存在于开孔部55的存在比率较少的位置的指示部1D在刚穿戴尿布1后难以辨识。
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对构成外装片5的无纺布实施了某些加工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通过除此之外、或者代替该结构,还对外装片5以外的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材料实施加工,而使指示部1D的从物品外部的辨识性阶段性地变化。即使采用此种结构,也能够充分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对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未特别说明的部分,能够适当应用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外装片5在厚度方向Z上与配置有指示部1D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形成有从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片凹陷部58。此外,在厚度方向上与片凹陷部58重叠的位置,吸收体4形成有从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吸收体凹陷部4A。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干燥和无载重状态下的外装片5沿着吸收体凹陷部4A的形状凹陷,而形成有片凹陷部58。图6所示的各指示部1D表示为其克重不同,但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才如此表示,可以如该图所示形成为其克重不同,也可以代替该结构,形成为克重相同。
图6所示的吸收体凹陷部4A是形成吸收性芯41的材料的克重少于其他部位的低积纤部。也可以代替它,为不存在形成吸收性芯41的材料的非积纤部。当着眼于一个吸收体凹陷部4A时,吸收体凹陷部4A可以仅由低积纤部和非积纤部中的一者形成,也可以以低积纤部和非积纤部两者混合存在的状态形成。此外,在存在多个吸收体凹陷部4A的情况下,可以仅由低积纤部和非积纤部中的一者形成、或者为低积纤部和非积纤部的任意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由非积纤部构成的吸收体凹陷部4A与指示部1D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情况下,指示部1D也配置在吸收体4与防漏片3之间。
吸收体凹陷部4A只要至少形成于在厚度方向上与指示部1D重叠的位置即可,例如,可以沿着指示部1D的延伸方向或与该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成连续线状或不连续线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散布状。
通过代替上述方式、或除上述方式之外,在裆部区域M以伸长状态配置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弹性部件(未图示),能够在厚度方向Z上与配置有指示部1D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形成片凹陷部58。即,片凹陷部58通过弹性部件的收缩而形成。指示部1D的延伸方向与上述弹性部件的收缩方向优选彼此交叉,更优选彼此正交。通过采用此种配置,形成为在上述弹性部件收缩时,片状凹陷部58在与收缩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片状凹陷部58对指示部的隐蔽性。
通过在外装片5形成片凹陷部58,在刚穿戴尿布后的状态和吸收保持有少量排泄液的状态下,外装片5本身的适度的厚度与片凹陷部58互相配合,容易隐藏指示部,因此指示部的从外部的辨识性被维持为较低的状态。当变为吸收体中吸收保持有大量排泄液的状态时,因吸收体4的膨润而片凹陷部58向外侧被推出,片凹陷部58的凹陷状态消失,并且外装片5本身的厚度以变薄的方式变化,因此指示部的辨识性随着穿戴时间的经过而阶段性地显著提高。如此,构成为随着吸收体4中的排泄液的吸收保持量增加,指示部的辨识性进一步提高,于是能够从外部更容易且准确地掌握尿布的适当的更换时期。
接下来,对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事项进行说明。就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尿布的适当的更换时期的观点而言,如图7的(a)至(c)所示,优选在防漏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施加从尿布的外部能够辨识的图样P1。在俯视时,图样P1可以与指示部1D的一部分或整体重叠、或者也可以不与指示部1D重叠。此外,在该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除了图样P1以外,还施加有作为图样P1的相似形的第2图样P2,它们为从尿布的外部能够辨识的状态。
尤其是,就除了提高指示部的辨识性以外,也提高图样的辨识性,而更容易从外部掌握尿布的适当的更换时期的到来的观点而言,优选在片的俯视时,至少一个图样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与如下部位重叠:外装片5中的形成有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的部位、外装片5中的形成有高克重区域53和低克重区域54的部位、外装片5中的形成有开孔部55的部位和未形成开孔部55的部位、或者形成有片凹陷部58的部位。通过采用此种结构,在刚穿戴尿布后,从尿布外表面观察时,凸条部51、高克重区域53、未形成开孔部55的部位、或形成有片凹陷部58的部位与其他部位相比,难以辨识指示部1D和图样P1。随着尿布的穿戴时间的经过,外装片5的厚度逐渐变薄,使得外装片5整体的厚度差变少,因此能够更清晰地辨识指示部1D和图样,结果能够更容易从外部掌握尿布的适当的更换时期的到来。
图7的(a)至(c)中示意性地示出形成有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的外装片5中的指示部1D和各图样P1、P2的辨识性的经时间的变化。图7的(a)示出刚穿戴尿布后、即外装片5的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的指示部1D和各图样P1、P2。如该图所示,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两者以在厚度方向上与至少一个图样P1重叠的方式配置。由于形成有凸条部51的部位的平均厚度较厚,因此与形成有凹条部52的部位相比,指示部1D和各图样P1、P2不清晰,为隐蔽性较高的状态。此外,在形成有平均厚度较薄的凹条部52的部位,指示部1D和各图样P1、P2能够比形成有凸条部51的部位更清晰地被观察到。
图7的(b)和图7的(c)示出在穿戴图7的(a)所示的尿布1后,外装片5的湿润且加压状态的程度阶段性逐渐变化的情况。如图7的(b)所示,当外装片5变为湿润且加压状态时,外装片5本身的厚度逐渐变薄,并且凸条部51向尿布的肌肤相对面侧逐渐被压扁,因此凸条部51的平均厚度变小。结果与刚穿戴尿布后相比,能够从尿布外部更清晰地辨识指示部1D和各图样P1、P2。当湿润且加压状态的程度变得显著时,如图7的(c)所示,能够更清晰地辨识指示部1D和各图样P1、P2。由此,能够从外部更容易地掌握尿布的适当的更换时期的到来。
就使上述效果更加显著的观点而言,施加于防漏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图样也优选施加有多种。另外,“多种”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如上所述施加有多个虽然为相同图样但其大小不同的相似形的图样的情况;和施加有2种以上不同的图样的情况。
就增大片厚度的变化率,进一步提高湿润且加压状态下的指示部的辨识性的观点而言,外装片5的克重以整个片的克重表示,优选为12g/cm2以上,更优选为15g/cm2以上,优选为45g/cm2以下,更优选为30g/cm2以下。
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以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也可以应用于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或短裤型经期卫生棉等其他吸收性物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垄槽形状形成有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的情况下的垄槽的延伸方向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X的方式,但该延伸方向不限于此。即,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所成的垄槽形状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为与尿布1的长度方向X交叉的方向、或者还可以与沿着尿布1的宽度方向Y的方向一致。此外,垄槽形状可以为直线状,也可以为波形等曲线形状。无论哪种情况,都能充分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记载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防漏片和位于该正面片与该防漏片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具有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和位于该腹侧区域与该背侧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中,
在所述防漏片的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通过颜色变化来告知排尿的指示部,且在所述防漏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
所述外装片覆盖所述吸收性主体中的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从干燥且无载重状态成为湿润且载重0.5N/cm2的加压状态时的厚度变化率为20%以上且75%以下。
<2>
如上述<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片选自热风无纺布、实施了热风恢复处理的热风无纺布、包含对合成纤维赋予亲水性而得的亲水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包含亲水性天然纤维的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
<3>
如上述<1>或<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厚度变化率为30%以上且70%以下,优选为40%以上且65%以下。
<4>
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所述外装片的厚度为0.3mm以上且2.5mm以下,优选为0.5mm以上且2mm以下,更优选为0.7mm以上且1.5mm以下。
<5>
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成为所述湿润且载重0.5N/cm2的加压状态时的所述外装片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优选为0.2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0.3mm以上且1mm以下。
<6>
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配置有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指示部和第2指示部的至少2个指示部,
所述外装片的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1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2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不同。
<7>
如上述<6>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外装片形成有从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多个凸条部和位于该凸条部间的凹条部,
所述第1指示部与所述凸条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所述第2指示部与所述凹条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8>
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片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时具有克重较高的高克重区域,
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配置有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指示部和第2指示部的至少2个指示部,
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1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所述高克重区域的存在比率,与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2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所述高克重区域的存在比率不同。
<9>
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片具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孔部,
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配置有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指示部和第2指示部的至少2个指示部,
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1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开孔部的存在比率,与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2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开孔部的存在比率不同。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片在厚度方向上与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具有从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片凹陷部。
<11>
如上述<10>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吸收体形成有从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吸收体凹陷部,
利用所述吸收体凹陷部形成所述片凹陷部。
<12>
如上述<10>或<1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裆部区域配置有在所述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弹性部件,
利用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所述片凹陷部。
<13>
如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防漏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图样。
<14>
如上述<13>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所述防漏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多种图样。
<15>
如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片的克重以片整体的克重表示时,为12g/cm2以上且45g/cm2以下,优选为15g/cm2以上且30g/cm2以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载重0.5N/cm2的加压状态简称为“加压状态”。
〔实施例1〕
使用包含具有芯鞘构造的合成纤维的单层热风无纺布(克重:20g/cm2)作为外装片5,来制造图1所示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上述芯鞘构造中芯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鞘成分为聚乙烯(PE)。本实施例的外装片5形成有垄状的凸条部51和槽状的凹条部52,凸条部51和凹条部52以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实施例2〕
使用包含具有芯鞘构造的合成纤维且实施了热风恢复处理的单层热风无纺布(克重:20g/cm2)作为外装片5,来制造图1所示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上述芯鞘构造中芯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鞘成分为聚乙烯(PE)。
〔实施例3〕
使用包含对具有芯鞘构造的合成纤维实施了亲水化处理所得的亲水性合成纤维的单层热风无纺布(克重:20g/cm2)作为外装片5,来制造图1所示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上述芯鞘构造中芯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鞘成分为聚乙烯(PE)。
〔实施例4〕
使用包含以15:1的质量比混合了具有芯鞘构造的合成纤维和棉花所得的混合纤维的单层热风无纺布(克重:20g/cm2)作为外装片5,来制造图1所示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上述芯鞘构造中芯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鞘成分为聚乙烯(PE)。
〔实施例5〕
使用对包含以聚丙烯(PP)为原料的合成纤维的纺粘无纺布(克重:18g/cm2)实施穿孔加工而形成有多个开孔部55的无纺布作为外装片5,来制造图1所示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本实施例的外装片5在俯视时形成为各开孔部55存在于假想六边形的顶点那样的宏观图案。
〔比较例1〕
使用包含以聚丙烯(PP)树脂为原料的合成纤维的单层纺粘无纺布(克重:15g/cm2)作为外装片5,来制造图1所示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2〕
使用包含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为原料的合成纤维的单层气纺无纺布(克重:40g/cm2)作为外装片5,来制造图1所示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片的厚度测量〕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外装片5,分别测量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的片厚度a和湿润且加压状态下的片厚度b。片厚度的测量方法基于上述方法进行测量,根据所获得的厚度a和厚度b,将厚度b相对于厚度a的百分率设为厚度变化率(%)。将结果示在表1。
〔指示部的辨识性〕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尿布,比较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尿布与湿润且加压状态的尿布,按以下基准评估指示部的辨识性。在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指示部的辨识性较低、在湿润且加压状态下指示部的辨识性较高的尿布在判断适当的更换时期方面是优选的。将结果示在表1。
A:能够明确地辨识指示部的配置位置和其变色。
B:稍微不易辨识指示部的配置位置和其变色。
C:难以辨识指示部的配置位置和其变色。
[表1]
Figure BDA0003376778980000231
根据表1所示可知,使用具有规定的厚度变化率的外装片5的实施例的尿布,与比较例的尿布相比,在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辨识性较低,在湿润且加压状态下辨识性较高。尤其是可知,使用在干燥且无载重状态下厚度较大的外装片5的实施例2、或使用包含亲水性纤维的外装片5的实施例3和4,当从干燥且无载重状态变为湿润且加压状态时,指示部的辨识性显著提高。因而可知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能够从外部容易且准确地掌握适当的更换时期。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能够从外部容易且准确地掌握适当的更换时期。

Claims (15)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防漏片和位于该正面片与该防漏片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且具有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配置在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和位于该腹侧区域与该背侧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漏片的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通过颜色变化来告知排尿的指示部,且在所述防漏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配置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
所述外装片覆盖所述吸收性主体中的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从干燥且无载重状态成为湿润且载重0.5N/cm2的加压状态时的厚度变化率为20%以上且7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选自热风无纺布、实施了热风恢复处理的热风无纺布、包含对合成纤维赋予亲水性而得的亲水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包含亲水性天然纤维的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厚度变化率为30%以上且7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且无载重状态的所述外装片的厚度为0.3mm以上且2.5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成为所述湿润且载重0.5N/cm2的加压状态时的所述外装片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配置有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指示部和第2指示部的至少2个指示部,
所述外装片的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1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2指示部重叠的部位的平均厚度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片形成有从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多个凸条部和位于该凸条部间的凹条部,
所述第1指示部与所述凸条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所述第2指示部与所述凹条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展开状态的俯视时具有克重较高的高克重区域,
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配置有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指示部和第2指示部的至少2个指示部,
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1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所述高克重区域的存在比率,与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2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所述高克重区域的存在比率不同。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具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孔部,
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配置有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指示部和第2指示部的至少2个指示部,
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1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开孔部的存在比率,与存在于在厚度方向上和所述第2指示部重叠的位置的开孔部的存在比率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在厚度方向上与配置有所述指示部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具有从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片凹陷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体形成有从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吸收体凹陷部,
利用所述吸收体凹陷部形成所述片凹陷部。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裆部区域配置有在所述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弹性部件,
利用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所述片凹陷部。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漏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图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漏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有多种图样。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片的克重以片整体的克重表示时,为12g/cm2以上且45g/cm2以下。
CN202080039470.2A 2019-05-30 2020-05-25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13891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1787A JP6814249B2 (ja) 2019-05-30 2019-05-30 吸収性物品
JP2019-101787 2019-05-30
PCT/JP2020/020507 WO2020241554A1 (ja) 2019-05-30 2020-05-25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698A true CN113891698A (zh) 2022-01-04
CN113891698B CN113891698B (zh) 2022-10-04

Family

ID=73552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9470.2A Active CN113891698B (zh) 2019-05-30 2020-05-25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14249B2 (zh)
CN (1) CN113891698B (zh)
TW (1) TW202106268A (zh)
WO (1) WO20202415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85129A (ja) * 2021-12-08 2023-06-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インジケータ組成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9818A (en) * 2003-07-30 2005-03-16 Uni Charm Corp Disposable diaper
JP2008136794A (ja) * 2006-12-05 2008-06-19 Kao Corp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2013255559A (ja) * 2012-06-11 2013-12-26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4582653A (zh) * 2012-10-23 2015-04-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4837450A (zh) * 2012-11-27 2015-08-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JP2018102419A (ja) * 2016-12-22 2018-07-05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09818A (en) * 2003-07-30 2005-03-16 Uni Charm Corp Disposable diaper
JP2008136794A (ja) * 2006-12-05 2008-06-19 Kao Corp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2013255559A (ja) * 2012-06-11 2013-12-26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CN104582653A (zh) * 2012-10-23 2015-04-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4837450A (zh) * 2012-11-27 2015-08-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JP2018102419A (ja) * 2016-12-22 2018-07-05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698B (zh) 2022-10-04
JP6814249B2 (ja) 2021-01-13
WO2020241554A1 (ja) 2020-12-03
JP2020195425A (ja) 2020-12-10
TW202106268A (zh) 202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7023B2 (en) Absorbent garments with tailored stretch properties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
US1047094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bsorbent article
US10667961B2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wearable article including absorbent article
CA2634920C (en) Relative stiffness fasteners
US10646384B2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wearable article including absorbent article
KR20110067050A (ko) 전방 다리 영역의 맞음새가 개선된 흡수성 가먼트
JP621970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2037490A (ja) 吸収性物品
CN113891698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2105324A (zh) 带型一次性尿布
CN111954513A (zh) 用于吸收制品的纤维网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01078B (zh) 带型一次性尿布
CN111836608B (zh) 带型一次性尿布
JP3798690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CN113905700B (zh) 吸收性物品
WO2020241560A1 (ja) 吸収性物品
JP3798691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CN113891699B (zh) 吸收性物品
JP7517898B2 (ja) 吸収性物品
RU2795648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TWI802776B (zh) 拋棄式穿著用物品
CN115916129B (zh) 吸收性物品
RU2780789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RU2778056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JP5063924B2 (ja) 止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テープ型おむ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