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0909A -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0909A
CN113890909A CN202010636505.2A CN202010636505A CN113890909A CN 113890909 A CN113890909 A CN 113890909A CN 202010636505 A CN202010636505 A CN 202010636505A CN 113890909 A CN113890909 A CN 113890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usb socket
switch circuit
usb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65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0909B (zh
Inventor
樊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65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0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0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0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该功能组件包括USB插座和按键组件,按键组件设置在USB插座内,USB插座包括引脚支架,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和开关电路,按键设置在引脚支架上,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进而触发开关电路产生按键信号。本申请提供的功能组件包括USB插座和按键组件,按键组件设置在USB插座内,这样既可以满足USB插头的插拔需求,又可以借助USB插座自身的开口以满足按键组件的按压需求。进一步地,由于USB插座一般较小并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按键组件并不直接暴露给用户,进而有利于增加功能组件在外观结构上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这类电子设备为例,其显示屏的屏占比已经趋于极致化的设计,以期为用户提供更佳的视觉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功能组件,其中,该功能组件包括USB插座和按键组件,按键组件设置在USB插座内,USB插座包括引脚支架,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和开关电路,按键设置在引脚支架上,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进而触发开关电路产生按键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上述功能组件,壳体上开设有插拔口,功能组件固定在壳体内,USB插座用于与经插拔口插入的USB插头插接配合。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功能组件包括USB插座和按键组件,按键组件设置在USB插座内,这样既可以满足USB插头的插拔需求,又可以借助USB插座自身的开口以满足按键组件的按压需求。进一步地,由于USB插座一般较小并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按键组件并不直接暴露给用户,进而有利于增加功能组件在外观结构上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上A区域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USB插座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按键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电子设备一实施例在YZ平面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引脚支架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按键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在YZ平面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壳体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按键组件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电子设备上B区域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电子设备一实施例在YZ平面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壳体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按键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电声换能器件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在YZ平面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以手机为例,为了不断提高其显示屏的屏占比,不仅应运而生了全面屏,而且在2D显示屏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2.5D显示屏,甚至是3D显示屏,也即是至少显示屏的边缘呈弯曲状(俗称“曲面屏”)。与此同时,为了与曲面屏配合以增加手机的外在表现力,其后盖板的边缘也往往呈弯曲状,这样就导致手机的中框(主要是介于显示屏与后盖板之间的外观部分)的宽度越来越小。其中,手机的侧面一般还需要设置电源键、音量键、AI键等按键,以满足用户对手机的控制需求。然而,对于具有曲面屏的手机而言,中框已经难以满足传统的Dome(也即是金属弹片,俗称“锅仔片”)式按键的设置需求。为此,相关技术大多采用压感式按键代替Dome式按键。相较于Dome式按键,压感式按键在用户按压中框时产生微小的形变即可产生按键信号,无需在中框上开设类似于Dome式按键的通孔结构,这样有利于中框的一体化设计和手机的少/无孔化设计。然而,手机在用户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处于跌落、撞击等极限工况,一旦中框在这种极限工况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大变形,尤其是压感式按键所在的区域,将导致压感式按键出现失效的安全隐患。其中,音量键一般仅在调节音量的特定场合下使用;而电源键一旦出现失效,将导致手机出现无法正常开机/关机等功能性问题,进而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为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实施例。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意出电子设备的X、Y、Z三个方向,主要是为了示意出XY、XZ、YZ三个平面,以便于后文中进行相应的描述。因此,本申请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主要是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其中,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1和壳体12。其中,壳体12可以包括中框122和后盖板123;显示模组11、后盖板123分别位于中框122的相对两侧,并可以通过卡接、胶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与中框122连接,以使得三者组装之后形成显示模组11与后盖板123一同夹持中框122的基本结构。当然,壳体12也可以为一无盖盒型结构(其一端开口),也即是中框122与后盖板12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显示模组11可以通过卡接、胶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与壳体12的开口端连接。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与壳体12组装之后可以形成一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结构,上述腔体结构可以用于设置功能组件100、主板15、摄像头模组16及其它诸如电池、指纹模组、天线模组等结构件(图1中均未示出),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这些结构件均固定在中框122上,以保持相对固定,进而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电子设备10。其中,显示模组11、摄像头模组16、指纹模组、天线模组等结构件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分别与电池、主板15等结构件电性连接,以使得它们能够得到电池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15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
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的边缘可以朝向中框122弯曲,以使得显示模组11上显示的画面能够以类似于“瀑布”的形态从显示模组11的正面延伸至其侧面。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减小甚至是隐藏显示模组11的黑边,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视野,还能够使得显示模组11营造一种环绕显示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给用户带来一种不同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式摄像头、滑盖式摄像头等平板式全面屏的视觉体验,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竞争力。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的底部(也即是远离摄像头模组16的一端)一般还设置有USB插座13、电声换能器件14(具体可以是扬声器和/或麦克风)、耳机插座等结构件。这些结构件有个共性:一般需要在壳体12(具体可以是中框122)上开设相应的通孔结构,使之与外界环境连通,进而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壳体12(具体可以是中框122)上开设有插拔口121,USB插座13经插拔口121与外界环境连通,并用于与经插拔口121插入的USB插头(图1中未示出)插接配合,以便于电子设备10实现数据传输和/或充电等使用需求。基于此,本申请的一个发明构思可以是:在结构上将Dome式按键与上述USB插座13复合,并借助插拔口121实现Dome式按键的按压需求,以使得电子设备10的一个区域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的功能。
共同参阅图2至图4,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上A区域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USB插座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按键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可以视作引脚支架的长轴方向,图3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可以视作引脚支架的短轴方向。其中,引脚支架沿长轴方向的尺寸大于其沿短轴方向的尺寸,也即是引脚支架可以呈扁平状。进一步地,箭头X和箭头Y所在的平面可以视作本申请所述的参考平面。
如图2所示,功能组件100可以包括USB插座13和按键组件17。其中,USB插座13固定在壳体12内,并经插拔口121与外界环境连通,以使得USB插头能够经插拔口121与USB插座13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按键组件17可以设置在USB插座13内,并能够在伸入插拔口121内的物体的按压作用下产生按键信号。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0的A区域(也即是USB插座13所在的区域)实现USB插头的插拔、按键组件17的按压两种不同的功能。此时,按键组件17藏匿在壳体12内,并与USB插座13共用同一插拔口121,使得壳体12上无需再额外地开设与按键组件17配合的通孔结构,进而有利于中框122的一体化设计和电子设备10的少/无孔化设计。除此之外,由于USB插座13一般较小并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按键组件17并不直接暴露给用户,进而有利于增加电子设备10在外观结构上的一致性。
如图3所示,USB插座13可以包括USB外框131、引脚支架132、引脚组件133、支撑板134和密封件135。其中,USB外框131主要是用于保护USB插座13,并用于与壳体12(具体可以是中框122)固定连接。因此,USB外框131设置有容置腔136,引脚支架132、支撑板134和密封件135均可以固定在容置腔136内。引脚组件133贴附在引脚支架132的表面,并可以部分嵌入引脚支架132内,以在USB插头与USB插座13插接配合时,引脚组件133与USB插头上对应的引脚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Lightenning、Type-C这类的USB插座13而言,引脚组件133具体可以包括两组引脚,两组引脚分别位于引脚支架132相背的两侧。进一步地,支撑板134用于支撑引脚组件133(尤其是其末端),以使得引脚组件133与引脚支架132保持相对固定。密封件135可以为泡棉和/或密封胶等,并设置在支撑板134背离引脚支架132的一侧,以使得USB插座13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在USB插头与USB插座13插接配合的过程中,USB插头能够被引脚支架132止挡和/或被中框122止挡,以避免USB插头出现过插的不良现象,进而保护USB插座13的内部结构(例如按键组件17)。
如图4所示,按键组件17可以包括按键171、开关电路172和电路板(可以记作第一柔性电路板173)。其中,按键组件17可以为Dome式按键,并可以用作电子设备10的电源键。此时,按键组件17可以作为备用电源键(也可以称之为“复位键”),以在压感式电源键失效时使用,避免电子设备10出现无法正常开机/关机等功能性问题,进而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相应地,开关电路172可以为金属弹片,并可以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Technology,SMT)固定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73上,第一柔性电路板173背离开关电路17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BTB(Board To Board,板对板)连接器与主板15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按键171设置在开关电路172背离第一柔性电路板173的一侧;当按键组件17处于自然状态(也即是开关电路172处于非触发状态)时,按键171可以与开关电路172接触,以增加按键组件17在结构上的紧凑性。当然,按键组件17也可以为轻触开关(Tact Switch)。其中,轻触开关这部分的详细结构,在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按键171可以设置在引脚支架132上,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引脚支架132产生位移,进而触发开关电路172产生按键信号。例如:按键171贴附在引脚支架132的表面,也可以部分嵌入引脚支架132内,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沿引脚支架132的延伸方向产生位移。此时,由于按键171凸出于引脚支架132,使得USB插头需要开设相应地滑槽,以在USB插头与USB插座13插接配合的过程中,USB插头能够通过滑槽避让按键171,进而避免USB插头误触开关电路172。再例如:如图5所示,引脚支架132开设有安装腔1321,按键组件17设置在安装腔1321内,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沿安装腔1321的延伸方向产生位移。此时,由于按键171藏匿在引脚支架132内,使得USB插头无需开设相应地滑槽。其中,安装腔132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USB插座13的插接方向同向,以简化按键组件17与USB插座13之间的配合关系。
共同参阅图5至图7,图5是图2中电子设备一实施例在YZ平面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引脚支架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按键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既可以视作USB插座的插接方向,也可以视作按键组件的按压方向,还可以视作本申请所述的参考截面的法线方向。
如图5所示,在按键组件17设置在安装腔1321时,按键171背离开关电路172的一端与引脚支架132背离支撑板134的端面平齐;或者,按键171沉设在安装腔1321内。当然,按键171背离开关电路172的一端也可以凸出于引脚支架132背离支撑板134的端面,只是按键171相对于引脚支架132背离支撑板134的端面的凸出距离小于按键171触发开关电路172的最小行程。如此设置,以在USB插头与USB插座13插接配合的过程中,避免USB插头误触开关电路172。
进一步地,引脚支架132(具体可以是固定部1322)与USB外框131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一走线通道(图5中未标注),进而允许开关电路172的走线(具体可以是第一柔性电路板173)经走线通道延伸至支撑板134背离引脚支架132的一侧。其中,开关电路172的走线可以与引脚组件133共同电性连接至同一柔性电路板137,该柔性电路板137可以进一步通过BTB连接器与主板15电性连接。此时,第一柔性电路板173可以先通过SMT工艺而贴片到引脚组件133的柔性电路板137上,再借助该柔性电路板137与主板15电性连接,而不是第一柔性电路板173直接延伸至主板15,这样可以缩短第一柔性电路板173的长度,进而节省功能组件100的制作成本。换言之,柔性电路板137在实现USB插座13的数据传输和充电需求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实现按键组件17的控制需求。
如图6所示,引脚支架132可以包括一体连接的固定部1322和插接部1323。其中,在垂直于USB插座13的插接方向的参考截面上,固定部1322的横截面积大于插接部1323的横截面积。此时,固定部1322固定在容置腔136内,例如引脚支架132在固定部1322处与USB外框131胶接和/或卡接,以使得插接部1323以悬臂形式延伸。进一步地,安装腔1321由插接部1323延伸至固定部1322,进而划分成位于插接部1323的按键安装腔13211和位于固定部1322的电路安装腔13212。其中,在参考截面上,电路安装腔13212的横截面积大于按键安装腔13211的横截面积。此时,如图5所示,按键插置在按键安装腔13211内,开关电路172设置在电路安装腔13212内。
一方面,电路安装腔13212可以沿短轴方向贯穿固定部1322。如此设置,可以增加电路安装腔13212的容积,进而便于设置开关电路172及第一柔性电路板173。
另一方面,按键安装腔13211可以进一步划分成靠近电路安装腔13212的第一子按键安装腔13213和背离电路安装腔13212的第二子按键安装腔13214。其中,在参考截面上,第一子按键安装腔13213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子按键安装腔13214的横截面积。如此设置,在第一子按键安装腔13213和第二子按键安装腔13214的连接处可以形成一环形承台13215,以使得按键171在其按压方向的反方向上能够被引脚支架132止挡,进而避免按键171从按键安装腔13211内掉落出来。
作为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按键171可以包括一体连接的受力部1711和按压部1712。其中,在参考截面上,按压部1712的横截面积大于受力部1711的横截面积。此时,受力部1711设置在第二子按键安装腔13214,并用于接收用户施加的按压力,按压部1712设置在第一子按键安装腔13213,并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触发开关电路172。进一步地,由于开关电路172可以为金属弹片,使得开关电路172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即是开关电路172可以视作一弹性件。如此设置,当按键组件17处于自然状态(也即是开关电路172处于非触发状态)时,开关电路172可以将按压部1712弹性压持在环形承台13215上,进而增加功能组件100在结构上的紧凑性。
类似地,第二子按键安装腔13214可以沿短轴方向贯穿插接部1323。如此设置,可以增加按键安装腔13211的容积,进而增加按键171的体积(尤其是其在参考截面上的横截面积),以便于用户对按键171施加按压力。
共同参阅图8及图9,图8是图2中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在YZ平面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壳体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可以视作USB插座的插接方向,图8中箭头Y所示的方向可以视作按键组件的按压方向。进一步地,图9中虚线所在的平面可以视作按压孔和插拔口连通时两者之间形成的连接端面。
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7可以在USB插座13的插接方向上与USB插座13并排设置。如图8所示,USB插座13和按键组件17固定在壳体12内,且按键组件17至少部分外露于插拔口121,进而使得按键组件17能够在伸入插拔口121内的物体的按压作用下产生按键信号。其中,壳体12可以开设有按压孔1221,按压孔1221与插拔口121连通,以使得按键组件17经按压孔1221外露于插拔口121。当然,壳体12也可以开设有缺口,缺口与插拔口121连通,同样可以使得按键组件17经缺口外露于插拔口121。如此设置,同样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0的A区域(也即是USB插座13所在的区域)实现USB插头的插拔、按键组件17的按压两种不同的功能。此时,按键组件17藏匿在壳体12内,并与USB插座13共用同一插拔口121,使得壳体12上无需再额外地开设与按键组件17配合的通孔结构,进而有利于中框122的一体化设计和电子设备10的少/无孔化设计。类似地,按键组件17并不直接暴露给用户,同样有利于增加电子设备10在外观结构上的一致性。除此之外,相较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USB插座13的相关结构可以不用发生较大的改变,进而有利于保证USB插座13的通用性,进而降低电子设备10的流通成本。
进一步地,在USB插座13与USB插头配合的插接方向上,按键组件17外露于插拔口121的部分位于USB外框131与插拔口121的入口端之间。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按键组件17相较于USB插座13更加地靠近插拔口121,进而缩短按键组件17与插拔口121之间的距离,以便于用户对按键组件17施加按压力。
如图8所示,按键组件17的按压方向可以与USB插座13的插接方向相互垂直,以简化按键组件17与壳体12及USB插座13之间的配合关系。当然,按键组件17的按压方向也可以相对于USB插座13的插接方向倾斜一角度,例如该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进而使得按键组件17接收按压力的正面相对于USB插座13的插接方向倾斜,以便于用户对按键组件17施加按压力。
如图9所示,插拔口121可以开设于中框122,以使得壳体12的内部能够经插拔口121与外界环境连通。进一步地,中框122在靠近后盖板123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定义插拔口121的隔壁1222,隔壁1222与后盖板123沿插接方向的垂直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得中框122与壳体12之间能够形成一腔体(图8及图9中未标注)。其中,按压孔1221开设于隔壁1222,按键组件17至少部分固定在隔壁1222与后盖板123之间。此时,如图8所示,按键171可以经按压孔1221外露于插拔口121,并能够在伸入插拔口121内的物体的按压作用下产生位移,进而触发开关电路172产生按键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按键组件17设置在壳体12内时,按键171背离开关电路172的端部与按压孔1221和插拔口121的连接端面1224平齐;或者,按键171沉设在按压孔1221内。如此设置,在USB插头与USB插座13插接配合的过程中,既可以避免USB插头误触开关电路172,也可以避免按键171止挡USB插头。进一步地,为了消除加工误差、装配误差等因素,按键171背离开关电路172的端部也可以作倒角处理。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按键组件17设置在壳体12内时,按键171背离开关电路172的端部也可以凸出于按压孔1221和插拔口121的连接端面1224。其中,该端部设置有导向角1713,如图10所示,也即是按键171的端部作倒角处理。此时,导向角1713主要是用于在USB插头经插拔口121插入USB插座13的过程中导引USB插头经过按键171,且该端部相对于连接端面1224的凸出距离小于按键171触发开关电路172的最小行程。如此设置,在USB插头与USB插座13插接配合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避免USB插头误触开关电路172,也可以避免按键171止挡USB插头。
参阅图10,图10是图8中按键组件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按键组件17还可以包括按键支架174。其中,按键支架174固定在中框122上,电路板(具体可以是第一柔性电路板173)固定在按键支架174上。此时,相较于按键组件17直接固定在后盖板123上再与中框122组装,通过按键支架174实现按键组件17与中框122之间的组装,如图8所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按键组件17的组装难度。除此之外,按键支架174与中框122及USB外框131之间还可以设置泡棉、密封胶等密封件(图8中未示出),还可以增加按键组件17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按键支架174可以包括呈阶梯状设置的第一支架部1741和第二支架部1742。其中,如图8所示,在插接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第一支架部1741的厚度小于隔壁1222与后盖板123之间的距离,以使得第一支架部1741插入隔壁1222与后盖板123之间。第二支架部1742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架部1741的厚度,并固定在中框122上。如此设置,以在按键支架174与中框122拼接时,按键支架174与中框122之间能够形成一腔体(图8中未标注)。此时,电路板固定在第一支架部1741上。
再次参阅图1,电子设备10的底部(也即是远离摄像头模组16的一端)一般还设置有USB插座13、电声换能器件14(具体可以是扬声器和/或麦克风)、耳机插座等结构件。这些结构件有个共性:一般需要在壳体12(具体可以是中框122)上开设相应的通孔结构,使之与外界环境连通,进而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壳体12(具体可以是中框122)上开设有拾音孔,麦克风经拾音孔与外界环境连通,以便于麦克风拾取用户的语音和/或环境声,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实现语音/视频通话、降噪等功能。再例如:壳体12(具体可以是中框122)上开设有出音孔,扬声器经出音孔与外界环境连通,以便于扬声器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之后传播出来,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实现免提、外放等功能。基于此,本申请的一个发明构思可以是:在结构上将Dome式按键与上述麦克风复合,并借助Dome式按键实现麦克风的拾音需求,以使得电子设备10的一个区域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的功能。
共同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是图1中电子设备上B区域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电子设备一实施例在YZ平面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可以视作按键的按压方向。
如图11及图12所示,功能组件100可以包括按键171和电声换能器件14。其中,按键171用于触发开关电路172产生按键信号,并开设有传声通道1714。此时,电声换能器件14可以设置在按键171上,并通过传声通道1714拾取或传出声音。其中,本实施例以电声换能器件14为麦克风,并通过传声通道1714拾取声音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电子设备10的B区域(也即是麦克风所在的区域)实现麦克风的拾音、按键171的按压两种不同的功能。此时,麦克风的拾音孔(具体可以是传声通道1714)开设在按键171上,这样无需在壳体12上两个不同的区域同时开设与按键171配合的通孔结构和与麦克风配合的通孔结构,进而有利于中框122的一体化设计和电子设备10的少/无孔化设计。除此之外,由于按键171可以作为备用电源键,以在压感式电源键失效时使用,避免电子设备10出现无法正常开机/关机等功能性问题,进而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换言之,按键171在使用频率上要远低于传统意义上的电源键。因此,按键171的大小可以尽可能的小,其大小能够满足传声通道1714的设置需求和用户的按压需求即可;按键171也可以不凸出于壳体12(具体可以是中框122),其在外观上的CMF(Color-Material-Finishing)处理工艺也可以尽可能地与中框122的一致,以使得按键171虽直接暴露给用户但不明显被用户感知,进而有利于增加电子设备10在外观结构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之上,再将麦克风的拾音孔开设在按键171上,使得拾音孔和按键171作为一个外观特征,可以让用户误以为麦克风的拾音孔还是开设在中框122上,进而降低用户对按键171的识别/感知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手机这类电子设备10而言,除了可以设置有位于电子设备10底部的麦克风以外,还可以设置有位于电子设备10顶部(也即是靠近摄像头模组16的一端)的麦克风;前者可以称之为“上麦克风”,后者可以称之为“下麦克风”。其中,上麦克风主要是用于拾取电子设备10所在环境的声音以实现降噪的功能,下麦克风主要是用于拾取用户的语音以实现通话功能;两者配合可以进一步改善电子设备10的通话质量。作为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以电声换能器件14具体为下麦克风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按键171可以插置在壳体12上开设的装配孔124内,并延伸至壳体12内;开关电路172和电声换能器件14设置在壳体12内。此时,按键171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壳体12产生位移,进而触发开关电路172产生按键信号。进一步地,按键171上开设有传声通道1714,电声换能器件14通过传声通道1714拾取或传出声音。此时,传声通道171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按键171的按压方向同向,这样可以增加按键171在壁厚上的一致性。
共同参阅图13至图15,图13是图12中壳体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按键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2中电声换能器件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壳体12(具体可以是中框122)上开设有装配孔124。其中,装配孔124的内径与按键171的外径之间可以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优选地,两者之间可以为过渡配合。如此设置,以使得按键171可以插置在装配孔124内,并可以在用户的按压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壳体12产生位移。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参考截面上尽可能地减小按键171与中框122之间的间隙,进而降低用户对按键171的识别/感知度。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在中框122的外观上,按键171可以呈圆形、矩形等形状。其中,本实施例以按键171呈圆形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进一步地,壳体12上还可以设置有承载凸台1223。其中,承载凸台1223在按键171的按压方向上与装配孔124相对设置。此时,开关电路172可以设置在承载凸台1223朝向装配孔124的一侧,按键171背离装配孔124的一端也可以延伸至与开关电路172接触,以便于按键171触发开关电路172。如此设置,可以增加按键171与开关电路172在结构上的紧凑性。
如图14所示,按键171上还可以开设有收容腔1715。其中,收容腔1715与传声通道1714连通。此时,电声换能器件14可以设置在收容腔1715内。作为示例性地,收容腔1715可以具有一开口1716,电声换能器件14可以经开口1716塞入收容腔1715内。其中,开口1716的朝向可以与传声通道171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地,由于传声通道1714主要是用于传递声音,而收容腔1715主要是用于容纳电声换能器件14,因此在参考截面上,收容腔1715的横截面积可以大于传声通道1714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按键171可以包括一体连接的受力部1711和按压部1712。其中,在参考截面上,按压部1712的横截面积大于受力部1711的横截面积,以使得按键171在其按压方向的反方向上能够被中框122止挡,进而避免按键171从装配孔124内掉落出来。此时,受力部1711可以插置在装配孔124内,并用于接收用户施加的按压力;按压部1712则可以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触发开关电路172。进一步地,传声通道1714可以开设于受力部1711,收容腔1715可以开设于按压部1712。
作为示例性地,按压部1712可以包括顶壁17121、连接壁17122和底壁17123。其中,顶壁17121与受力部1711连接,底壁17123沿按压方向与顶壁17121间隔设置,连接壁17122连接在顶壁17121和底壁17123之间,进而形成收容腔1715。此时,开口1716可以开设于连接壁17122,电声换能器件14可以固定在顶壁17121朝向底壁17123的一侧,开关电路172可以设置在底壁17123背离顶壁17121的一侧。换言之,电声换能器件14可以固定在按键171上,并跟随按键171同步位移。此时,电声换能器件14与按键171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结构件。
如图15所示,电声换能器件14可以包括换能主体141、防尘网14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3。其中,第二柔性电路板143的一端可以通过SMT工艺与电声换能器件14电性连接,另一端可以通过BTB连接器与主板15电性连接。此时,如图12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173的另一端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43的另一端分别位于主板15的相背两侧,这样可以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173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3在结构上发生干涉。防尘网142可以通过泡棉、密封胶等密封件(图15中未标注)设置在第二柔性电路板143背离换能主体141的一侧,以避免换能主体141上的孔被灰尘等异物堵住。进一步地,防尘网142和第二柔性电路板143之间还可以设置补强板144,以增加两者的结构强度,还可以避免防尘网142将第二柔性电路板143刮伤。
参阅图16,图16是图12中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在YZ平面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电声换能器件14可以固定在壳体12内。此时,电声换能器件14与壳体12保持相对固定,并在按键171相对于壳体12产生位移时与按键171发生相对运动。如此设置,相较于电声换能器件14固定在按键171上,这样可以减小按键171的总重量,以避免按键171过重而误触开关电路172。
如图16所示,传声通道1714可以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传声通道17141和第二子传声通道17142。其中,第一子传声通道1714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按键171的按压方向同向,第二子传声通道1714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按压方向交叉。例如:第一子传声通道1714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传声通道1714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地,第一子传声通道17141的自由端位于按键171经装配孔124外露的端面,第二子传声通道17142的自由端朝向电声换能器件14。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USB插座和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USB插座内,所述USB插座包括引脚支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和开关电路,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引脚支架上,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引脚支架产生位移,进而触发所述开关电路产生按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支架开设有安装腔,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沿所述安装腔的延伸方向产生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USB插座的插接方向同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座还包括USB外框、引脚组件和支撑板,所述USB外框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引脚支架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引脚组件,以使得所述引脚组件与所述引脚支架保持相对固定,所述开关电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引脚支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支架包括一体连接的固定部和插接部,在垂直于所述USB插座的插接方向的参考截面上,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插接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内,以使得所述插接部以悬臂形式延伸,所述安装腔由所述插接部延伸至所述固定部,进而划分成位于所述插接部的按键安装腔和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电路安装腔,在所述参考截面上,所述电路安装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按键安装腔的横截面积,所述按键插置在所述按键安装腔内,所述开关电路设置在所述电路安装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参考截面上,所述引脚支架具有一长轴方向和一短轴方向,所述引脚支架沿所述长轴方向的尺寸大于其沿所述短轴方向的尺寸,所述电路安装腔沿所述短轴方向贯穿所述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安装腔进一步划分成靠近所述电路安装腔的第一子按键安装腔和背离所述电路安装腔的第二子按键安装腔,在所述参考截面上,所述第一子按键安装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按键安装腔的横截面积,以在所述第一子按键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子按键安装腔的连接处形成一环形承台,所述按键包括一体连接的受力部和按压部,在所述参考截面上,所述按压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受力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受力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子按键安装腔,并用于接收用户施加的按压力,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按键安装腔,并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按压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为弹性件,以将所述按压部弹性压持在所述环形承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按键安装腔沿所述短轴方向贯穿所述插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USB外框配合形成一走线通道,以允许所述开关电路的走线经所述走线通道延伸至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引脚支架的一侧,所述开关电路的走线与所述引脚组件共同电性连接至同一柔性电路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功能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插拔口,所述功能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USB插座用于与经所述插拔口插入的USB插头插接配合。
CN202010636505.2A 2020-07-03 2020-07-03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Active CN113890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6505.2A CN113890909B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6505.2A CN113890909B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909A true CN113890909A (zh) 2022-01-04
CN113890909B CN113890909B (zh) 2024-01-05

Family

ID=79011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6505.2A Active CN113890909B (zh) 2020-07-03 2020-07-03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090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7262A (zh) * 2005-10-25 2008-10-29 佩斯微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适于用户可操作地进行操纵以控制其插口的消费性电子设备
CN201163689Y (zh) * 2007-11-28 2008-12-1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插座
CN102340076A (zh) * 2010-07-22 2012-02-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接口保护盖及具有该接口保护盖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2712627U (zh) * 2012-08-20 2013-01-30 万山 一种触发式usb开关
US20150086064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ound Processing
CN105305175A (zh) * 2015-11-20 2016-02-03 深圳市祝你快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机械开关的usb母座
CN207897164U (zh) * 2018-03-16 2018-09-21 深圳市华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集成控制装置
CN109547590A (zh) * 2018-10-15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结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调节方法
CN110557484A (zh) * 2019-09-04 2019-12-10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出音孔和usb接口二合一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7262A (zh) * 2005-10-25 2008-10-29 佩斯微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适于用户可操作地进行操纵以控制其插口的消费性电子设备
CN201163689Y (zh) * 2007-11-28 2008-12-1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sb插座
CN102340076A (zh) * 2010-07-22 2012-02-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接口保护盖及具有该接口保护盖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2712627U (zh) * 2012-08-20 2013-01-30 万山 一种触发式usb开关
US20150086064A1 (en) * 2013-09-20 2015-03-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ound Processing
CN105305175A (zh) * 2015-11-20 2016-02-03 深圳市祝你快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机械开关的usb母座
CN207897164U (zh) * 2018-03-16 2018-09-21 深圳市华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集成控制装置
CN109547590A (zh) * 2018-10-15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结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调节方法
CN110557484A (zh) * 2019-09-04 2019-12-10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出音孔和usb接口二合一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909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0302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housing
KR20090007166A (ko) 카메라를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KR101437991B1 (ko) 휴대 단말기
CN111430166B (zh) 按键组件、按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735882B (zh) 电子设备
EP344805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nic part and earphone jack assembly
US20120231855A1 (en)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212675455U (zh) 电子设备
JP2000349875A (ja) 無線通信機および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コネクタ
CN21281223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6553119B1 (en) Acoustic componen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portable radio unit
CN108696782B (zh) 一种线控组件及线控式蓝牙耳机
CN212752307U (zh)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KR102241395B1 (ko) 무선 이어폰 및 이를 수납할 수 있는 전자기기
CN113178744A (zh) 电子设备
CN209249339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9973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890909B (zh)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组件
JP6506096B2 (ja) 携帯機器
US8199467B2 (en) Battery ej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90259551A1 (en) Mobile terminal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JP2000069137A (ja) 無線通信機と電池パック
JP4056509B2 (ja) 携帯電話用コネクタ
JP6602428B1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