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2672A -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2672A
CN113882672A CN202111136559.3A CN202111136559A CN113882672A CN 113882672 A CN113882672 A CN 113882672A CN 202111136559 A CN202111136559 A CN 202111136559A CN 113882672 A CN113882672 A CN 113882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temperature
construction
winter
heat pre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65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楠
韩桂中
陈浩
卢艳帅
李明科
赵堃宇
薛恒岩
罗席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65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26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2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2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04B1/68Sealings of joints, e.g. expansion joints
    • E04B1/6801Filling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62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 E04C5/163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the reinforcements running in one single direction
    • E04C5/165Coaxial connection by means of slee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2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 E04G21/246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ring concrete in situ, e.g. by covering it with protective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建筑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墙体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灌浆作业区全封闭且保温处理;施工采用低温灌浆料;本发明通过将冬季低温时间进行划分,可有效的进行灌浆施工组织,并结合不用时间的温度差异,采取对应的保温措施和施工方法;通过保温措施的设置,可保证在低温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施工,可有效的保证施工时间,且保温措施结合了结构的构造可利于保温成本的节约;通过保温监测设施的设置,可有效的监控冬季施工时温度的变化,为施工方法和组织提供了数据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现在常用的建筑形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其在施工现场的灌浆连接施工是施工中重点。灌浆施工在冬季受温度的限制多,影响大;如何做好冬季灌浆则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一般的灌浆施工在冬季就很难进行施工,且对于灌浆施工处的保证措施也仅仅是局部保温而已。如何在整体施工流程、结合施工工艺以及不同时段的天气温度进行有效的施工则是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用以解决冬季低温下灌浆的有序施工、整体的保温措施和监测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建筑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墙体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灌浆作业区全封闭且保温处理;施工采用低温灌浆料;
步骤一、将冬季施工根据温度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冬阶段、第二阶段为严冬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寒流阶段;冬季施工时间的确定: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5℃以下,则此5天的第一天为冬施初日,次年气温,最后一个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则此5天的最后一天为冬施的终日;
其中初冬阶段为平均温度为0℃,最低温度不小于-5℃;严冬阶段为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不小于-10℃左右;寒流阶段为平均气温-10℃及以下;
步骤二、将初冬阶段的灌浆施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初冬前期施工和初冬后期施工,其中初冬前期和后期施工为灌浆的温度分界线为0℃;
初冬前期施工灌浆时仅封闭、无需升温,初冬后期施工时灌浆时封闭并采取升温措施;当严冬阶段和寒流阶段施工时斜撑不拆,不灌浆;
步骤三、对于步骤二中的灌浆采用后灌浆工艺,灌浆时间安排在顶板叠合板浇筑完成后,灌浆时间选在上午,避免下午灌浆,确保初强的温度;楼座自身形成密封区域,只对窗洞口和阳台口做封堵,再采取区域保温措施,满足低温灌浆料设计施工要求;
步骤四、对装配式建筑和灌浆施工过程进行保温措施,其中建筑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的保温空间;
步骤五、对灌浆工程进行自动测温监测,监测仪自预制墙板吊装前将测温线放置于灌浆区内,定期收集灌浆测温记录;测温线放置于灌浆观察孔内或连通腔区域内且靠近连接钢筋、距墙边40mm的部位;内部测温点墙体预制构件每个构件一处;构件表面使用红外线测温,一个预制墙体保证3-4个测温点,保障24h连续测温;
步骤六、遇到突发降温的升温措施,灌浆时及灌浆后24小时内,对环境温度及构件及构件表面温度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如遇到温度突发升高或降低,应及时增加或减少暖风炮功率/数量,使室内操作温度保持在0度到10度,养护温度保持在-5度到10度;
步骤七、当冬期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材料,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30%,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35MPa后,拆除保温措施,并随同窗口、阳台口等封闭材料和灌浆区保温材料转移至上层结构。
进一步的,对于测温监测,灌浆浆体搅拌完成后(搅拌机内)和浆体注浆前(灌浆罐内),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灌浆施工前,在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中任意选取一点,对该部位灌浆区的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各选取一点进行测温,确认灌浆区域满足灌浆的温度要求;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为保证灌浆区的温度,该测温方式在灌浆施工前一天16点时测温一次;
灌浆施工完成后,根据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对灌浆区的连通腔进行测温监测,每2小时测温一次;灌注完成后,浆体温度应高于-5℃,低于10℃,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5MPa后可停止测温;因特殊因素影响,养护温度低于-5 ℃时,采用取暖器在内墙两侧或外墙的内页板一侧热敷加热。
进一步的,灌浆施工时采用保温措施覆盖灌浆区至灌浆料强度达到35MPa;在低温灌浆料强度未达到35MPa,若套筒内灌浆料温度低于0℃时,立即采取蓄热保温措施;采用岩棉被对灌浆区(包括灌浆套筒高度墙板区域)保温,补偿热量损失,灌浆及养护期间使用暖风炮对灌浆区进行升温。
进一步的,试验检测前,灌浆料干粉、试模及灌浆套筒在-5±1℃环境预放置24h以上;冬季低温型灌浆料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浆体温度:5℃≤温度≤8℃;模具温度-5℃≤温度≤10℃;养护温度:≥-5℃。
进一步的,初冬阶段前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闭及保温措施;
灌浆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封边砂浆勾缝—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浆体制作—套筒灌浆—自检及工作面清理—测温(连通腔);
初冬阶段后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保温—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根据温度情况升温)—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闭及保温措施;
灌浆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坐浆砂浆勾缝—灌浆区保温—灌浆浆体制作—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套筒灌浆—自检及工作面清理—测温(连通腔)—拆除保温;
严冬阶段或寒流阶段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斜撑不拆,第二年温度高于5℃时灌浆。
进一步的,在后灌浆时,对墙体构件垂直度、位置在钢筋和模板施工中发生变化,尤其是外墙造成接缝进行控制;控制措施如下:调整斜撑自身间距,减少非施工偏差;控制模板支设对墙板造成变形,如采用撬棍撬动、大锤敲砸、用力拉拽等操作;混凝土浇筑前检查墙体变形情况,并二次对墙板进行微调,使变形墙板归位。
进一步的,对于保温措施,根据住宅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采用一层塑料布在内一层保温岩棉被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用塑料布及岩棉被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的保温空间;注浆管路保温:用岩棉被将管路包裹,降低灌浆料在灌浆管路内散失热量,保证灌浆入套筒温度不低于5℃,延长灌浆料的工作时间;
搅拌浆料的用水温度:搅拌浆料的用水温度控制在0℃~10℃之间,以保证灌浆料的温度,搅拌浆料的用水应在室内保存以控制温度,禁止加热;
材料加热保温措施:由于施工过程中按照比例为100公斤砂浆:12公斤水搅拌浆体;
材料运输至现场保温措施:每次倒运材料量刚好够一个工作日使用为宜,采用可封闭的吊运设备倒运,吊运设备外部用岩棉被包裹。
进一步的,对于测温仪使用时对测温点的选择: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每条轴线测一处墙体,每单面墙体设测温孔3个,对角线布置,上、下测孔距模板上、下边缘30~50cm,孔深10cm;顶板测温孔布置深度为1/2板厚,按纵横方向不大于10米间距布置;测温孔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10㎝~15㎝或板厚的1/3~1/2;梁的测温点布置在梁侧每3m一个;柱测温孔布置在迎风面,测温孔与柱面成30度角,孔深为1/3柱断面边长,在柱头和柱脚各设测温孔1对;零星构件每个设测温孔2个;测温点要编号、并留存相应测温记录。
进一步的,测温时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和人工测温相结合;电子测温仪测温时从混凝土入模开始至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以同条件试块强度为依据),每隔6h测量一次;当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且混凝土温度低于5℃时可停止测温;人工测温时,留置在测温孔内时间不少于3min,示数稳定后即可读数;
在灌浆料配置前,对浆料温度进行温度试配,灌浆料入套筒的温度宜大于10度,不得高于15度,搅拌好的浆体温度控制在5℃以上;严格按照规定温度、配合比及拌合工艺拌制灌浆材料。
进一步的,采用低压力灌浆工艺,通过控制灌浆压力来控制灌浆过程浆体流速,控制依据为灌浆过程中本灌浆腔内已经封堵的灌浆孔或排浆孔的橡胶塞能耐住低压灌浆压力不脱落为宜,如果出现脱落则立即塞堵并调节压力;若出现漏浆现象则停止灌浆并处理漏浆部位;所有灌浆套筒的排浆孔均排出浆体并封堵;
经保压后可拔除灌浆管,封堵必须及时,避免灌浆腔内经过保压的浆体溢出灌浆腔,造成灌浆不实;拔除灌浆管到封堵橡胶塞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s;搅拌制浆完毕后,应尽快进行灌注施工;灌注完成后,浆体温度应高于-5℃,低于10℃,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5MPa可停止养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将冬季低温时间进行划分,可有效的进行灌浆施工组织,并结合不用时间的温度差异,采取对应的保温措施和施工方法;
2)本发明通过保温措施的设置,可保证在低温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施工,可有效的保证施工时间,且保温措施结合了结构的构造可利于保温成本的节约;
3)本发明通过保温监测设施的设置,可有效的监控冬季施工时温度的变化,为施工方法和组织提供了数据基础;
此外,本施工可有效的利用冬季施工的时间特点,结合灌浆、保温和监测,有效的精准的延长灌浆时间和保证灌浆质量;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制墙体及灌浆套筒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预制墙体及灌浆套筒的局部连接示意图;
图3是测温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制墙体、11-预制墙板、12-钢筋、2-灌浆套筒、3-波纹管、4-测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某装配式建筑为例,其施工期间包含冬季,产业化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灌浆施工等受冬施影响较大,需做好冬施技术准备及物资筹备等项,确保冬施阶段施工顺利进行。为便于冬季灌注施工的特点,采用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建筑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墙体1采用灌浆套筒2连接,灌浆作业区全封闭且保温处理;施工采用低温灌浆料;
步骤一、将冬季施工根据温度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冬阶段,时间大约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次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约为70天。第二阶段为严冬阶段时间大约从12月下旬到次年二月上旬约50天。第三阶段的寒流阶段,极端最低气温曾出现过-18.3℃根据1960~1980年资料,每年约4~5次,计约20天。冬季施工时间的确定: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5℃以下,则此5天的第一天为冬施初日,次年气温,最后一个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则此5天的最后一天为冬施的终日。
其中,初冬阶段为平均温度为0℃,最低温度不小于-5℃;严冬阶段为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不小于-10℃左右;寒流阶段为平均气温-10℃及以下。
初冬阶段前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12、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12、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闭及保温措施;
灌浆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封边砂浆勾缝—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浆体制作—套筒灌浆—自检及工作面清理—测温连通腔;
初冬阶段后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12、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12、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保温—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根据温度情况升温—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闭及保温措施;
灌浆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坐浆砂浆勾缝—灌浆区保温—灌浆浆体制作—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套筒灌浆—自检及工作面清理—测温连通腔—拆除保温;
严冬阶段或寒流阶段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12、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12、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斜撑不拆,第二年温度高于5℃时灌浆。
步骤二、将初冬阶段的灌浆施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初冬前期施工和初冬后期施工,其中初冬前期和后期施工为灌浆的温度分界线为0℃;
初冬前期施工灌浆时仅封闭、无需升温,初冬后期施工时灌浆时封闭并采取升温措施;当严冬阶段和寒流阶段施工时斜撑不拆,不灌浆。
步骤三、对于步骤二中的灌浆采用后灌浆工艺,灌浆时间安排在顶板叠合板浇筑完成后,灌浆时间选在上午,避免下午灌浆,确保初强的温度;楼座自身形成密封区域,只对窗洞口和阳台口做封堵,再采取区域保温措施,满足低温灌浆料设计施工要求。
在后灌浆时,对墙体构件垂直度、位置在钢筋12和模板施工中发生变化,尤其是外墙造成接缝进行控制;控制措施如下:调整斜撑自身间距,减少非施工偏差;控制模板支设对墙板造成变形,如采用撬棍撬动、大锤敲砸、用力拉拽等操作;混凝土浇筑前检查墙体变形情况,并二次对墙板进行微调,使变形墙板归位。
采用低压力灌浆工艺,通过控制灌浆压力来控制灌浆过程浆体流速,控制依据为灌浆过程中本灌浆腔内已经封堵的灌浆孔或排浆孔的橡胶塞能耐住低压灌浆压力不脱落为宜,如果出现脱落则立即塞堵并调节压力;若出现漏浆现象则停止灌浆并处理漏浆部位;所有灌浆套筒2的排浆孔均排出浆体并封堵;
经保压后可拔除灌浆管,封堵必须及时,避免灌浆腔内经过保压的浆体溢出灌浆腔,造成灌浆不实;拔除灌浆管到封堵橡胶塞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s;搅拌制浆完毕后,应尽快进行灌注施工;灌注完成后,浆体温度应高于-5℃,低于10℃,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5MPa可停止养护。
步骤四、对装配式建筑和灌浆施工过程进行保温措施,其中建筑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的保温空间。
灌浆施工时采用保温措施覆盖灌浆区至灌浆料强度达到35MPa;在低温灌浆料强度未达到35MPa,若套筒内灌浆料温度低于0℃时,立即采取蓄热保温措施;采用岩棉被对灌浆区包括灌浆套筒高度墙板区域保温,补偿热量损失,灌浆及养护期间使用暖风炮对灌浆区进行升温。
试验检测前,灌浆料干粉、试模及灌浆套筒2在-5±1℃环境预放置24h以上;冬季低温型灌浆料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浆体温度:5℃≤温度≤8℃;模具温度-5℃≤温度≤10℃;养护温度:≥-5℃。目前使用灌浆材料的用水量为:干料质量×0.12=50kg×0.12=6.0kg,即:2袋灌浆料加入6.0kg水。自加水开始计时,搅拌时间10分钟。浆体须静置消泡后方可使用,静置时间2分钟。浆体随用随搅拌,搅拌完成的浆体必须在30分钟内用完。
对于保温措施,根据住宅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采用一层塑料布在内一层保温岩棉被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用塑料布及岩棉被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的保温空间;注浆管路保温:用岩棉被将管路包裹,降低灌浆料在灌浆管路内散失热量,保证灌浆入套筒温度不低于5℃,延长灌浆料的工作时间。
搅拌浆料的用水温度:搅拌浆料的用水温度控制在0℃~10℃之间,以保证灌浆料的温度,搅拌浆料的用水应在室内保存以控制温度,禁止加热。
材料加热保温措施:由于施工过程中按照比例为100公斤砂浆:12公斤水搅拌浆体。
材料运输至现场保温措施:每次倒运材料量刚好够一个工作日使用为宜,采用可封闭的吊运设备倒运,吊运设备外部用岩棉被包裹。
步骤五、对灌浆工程进行自动测温监测,监测仪自预制墙板11吊装前将测温线4放置于灌浆区内的波纹管3,定期收集灌浆测温记录;测温线4放置于灌浆观察孔内或连通腔区域内且靠近连接钢筋12、距墙边40mm的部位;内部测温点墙体预制构件每个构件一处;构件表面使用红外线测温,一个预制墙体1保证3-4个测温点,保障24h连续测温。
对于测温监测,灌浆浆体搅拌完成后搅拌机内和浆体注浆前灌浆罐内,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灌浆施工前,在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中任意选取一点,对该部位灌浆区的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各选取一点进行测温,确认灌浆区域满足灌浆的温度要求;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为保证灌浆区的温度,该测温方式在灌浆施工前一天16点时测温一次。
灌浆施工完成后,根据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对灌浆区的连通腔进行测温监测,每2小时测温一次;灌注完成后,浆体温度应高于-5℃,低于10℃,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5MPa后可停止测温;因特殊因素影响,养护温度低于-5 ℃时,采用取暖器在内墙两侧或外墙的内页板一侧热敷加热。
测温时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和人工测温相结合;电子测温仪测温时从混凝土入模开始至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以同条件试块强度为依据,每隔6h测量一次;当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且混凝土温度低于5℃时可停止测温;人工测温时,留置在测温孔内时间不少于3min,示数稳定后即可读数。
在灌浆料配置前,对浆料温度进行温度试配,灌浆料入套筒的温度宜大于10度,不得高于15度,搅拌好的浆体温度控制在5℃以上;严格按照规定温度、配合比及拌合工艺拌制灌浆材料。
对于测温仪使用时对测温点的选择: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每条轴线测一处墙体,每单面墙体设测温孔3个,对角线布置,上、下测孔距模板上、下边缘30~50cm,孔深10cm;顶板测温孔布置深度为1/2板厚,按纵横方向不大于10米间距布置;测温孔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10㎝~15㎝或板厚的1/3~1/2;梁的测温点布置在梁侧每3m一个;柱测温孔布置在迎风面,测温孔与柱面成30度角,孔深为1/3柱断面边长,在柱头和柱脚各设测温孔1对;零星构件每个设测温孔2个;测温点要编号、并留存相应测温记录。
步骤六、遇到突发降温的升温措施,灌浆时及灌浆后24小时内,对环境温度及构件及构件表面温度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如遇到温度突发升高或降低,应及时增加或减少暖风炮功率/数量,使室内操作温度保持在0度到10度,养护温度保持在-5度到10度。
步骤七、当冬期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材料,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30%,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35MPa后,拆除保温措施,并随同窗口、阳台口等封闭材料和灌浆区保温材料转移至上层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墙体(1)采用灌浆套筒(2)连接,灌浆作业区全封闭且保温处理;施工采用低温灌浆料;
步骤一、将冬季施工根据温度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冬阶段、第二阶段为严冬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寒流阶段;冬季施工时间的确定: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5℃以下,则此5天的第一天为冬施初日,次年气温,最后一个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则此5天的最后一天为冬施的终日;
其中初冬阶段为平均温度为0℃,最低温度不小于-5℃;严冬阶段为平均气温-5℃,最低气温不小于-10℃左右;寒流阶段为平均气温-10℃及以下;
步骤二、将初冬阶段的灌浆施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初冬前期施工和初冬后期施工,其中初冬前期和后期施工为灌浆的温度分界线为0℃;
初冬前期施工灌浆时仅封闭、无需升温,初冬后期施工时灌浆时封闭并采取升温措施;当严冬阶段和寒流阶段施工时斜撑不拆,不灌浆;
步骤三、对于步骤二中的灌浆采用后灌浆工艺,灌浆时间安排在顶板叠合板浇筑完成后,灌浆时间选在上午,避免下午灌浆,确保初强的温度;楼座自身形成密封区域,只对窗洞口和阳台口做封堵,再采取区域保温措施,满足低温灌浆料设计施工要求;
步骤四、对装配式建筑和灌浆施工过程进行保温措施,其中建筑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的保温空间;
步骤五、对灌浆工程进行自动测温监测,监测仪自预制墙板(11)吊装前将测温线(4)放置于灌浆区内,定期收集灌浆测温记录;测温线(4)放置于灌浆观察孔内或连通腔区域内且靠近连接钢筋(12)、距墙边40mm的部位;内部测温点墙体预制构件每个构件一处;构件表面使用红外线测温,一个预制墙体(1)保证3-4个测温点,保障24h连续测温;
步骤六、遇到突发降温的升温措施,灌浆时及灌浆后24小时内,对环境温度及构件及构件表面温度进行不间断的检测,如遇到温度突发升高或降低,应及时增加或减少暖风炮功率/数量,使室内操作温度保持在0度到10度,养护温度保持在-5度到10度;
步骤七、当冬期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材料,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30%,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35MPa后,拆除保温措施,并随同窗口、阳台口等封闭材料和灌浆区保温材料转移至上层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测温监测,灌浆浆体搅拌完成后(搅拌机内)和浆体注浆前(灌浆罐内),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灌浆施工前,在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中任意选取一点,对该部位灌浆区的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各选取一点进行测温,确认灌浆区域满足灌浆的温度要求;每半个工作台班测温一次;为保证灌浆区的温度,该测温方式在灌浆施工前一天16点时测温一次;
灌浆施工完成后,根据灌浆测温平面布置图的测温点,对灌浆区的连通腔进行测温监测,每2小时测温一次;灌注完成后,浆体温度应高于-5℃,低于10℃,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5MPa后可停止测温;因特殊因素影响,养护温度低于-5 ℃时,采用取暖器在内墙两侧或外墙的内页板一侧热敷加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浆施工时采用保温措施覆盖灌浆区至灌浆料强度达到35MPa;在低温灌浆料强度未达到35MPa,若套筒内灌浆料温度低于0℃时,立即采取蓄热保温措施;采用岩棉被对灌浆区(包括灌浆套筒高度墙板区域)保温,补偿热量损失,灌浆及养护期间使用暖风炮对灌浆区进行升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检测前,灌浆料干粉、试模及灌浆套筒(2)在-5±1℃环境预放置24h以上;冬季低温型灌浆料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浆体温度:5℃≤温度≤8℃;模具温度-5℃≤温度≤10℃;养护温度:≥-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冬阶段前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12)、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12)、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闭及保温措施;
灌浆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封边砂浆勾缝—灌浆区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浆体制作—套筒灌浆—自检及工作面清理—测温(连通腔);
初冬阶段后期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12)、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12)、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坐浆砂浆封堵—灌浆区保温—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灌浆料施工(根据温度情况升温)—测温(连通腔)—拆除窗洞口、阳台口等封闭及保温措施;
灌浆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坐浆砂浆勾缝—灌浆区保温—灌浆浆体制作—测温(连通腔、前排套筒和后排套筒随机各选取一点)—套筒灌浆—自检及工作面清理—测温(连通腔)—拆除保温;
严冬阶段或寒流阶段装配式施工的工序为:施工准备—放置测温线(连通腔内)—墙体吊装—墙体现浇节点钢筋(12)、模板施工—墙体二次调整—顶板支撑体系施工—外墙部位的窗洞口、阳台口封闭—顶板构件吊装—钢筋(12)、水电管线布设(含核心筒墙体)—顶板墙体砼浇筑—顶板保温—斜撑不拆,第二年温度高于5℃时灌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灌浆时,对墙体构件垂直度、位置在钢筋(12)和模板施工中发生变化,尤其是外墙造成接缝进行控制;控制措施如下:调整斜撑自身间距,减少非施工偏差;控制模板支设对墙板造成变形,如采用撬棍撬动、大锤敲砸、用力拉拽等操作;混凝土浇筑前检查墙体变形情况,并二次对墙板进行微调,使变形墙板归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保温措施,根据住宅主体预留的门窗洞口和阳台口尺寸,采用一层塑料布在内一层保温岩棉被在外进行封闭;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立即用塑料布及岩棉被覆盖,整个灌浆施工区域通过预制外墙自带保温板、门窗洞口封闭、顶部保温岩棉被覆盖形成封闭的保温空间;注浆管路保温:用岩棉被将管路包裹,降低灌浆料在灌浆管路内散失热量,保证灌浆入套筒温度不低于5℃,延长灌浆料的工作时间;
搅拌浆料的用水温度:搅拌浆料的用水温度控制在0℃~10℃之间,以保证灌浆料的温度,搅拌浆料的用水应在室内保存以控制温度,禁止加热;
材料加热保温措施:由于施工过程中按照比例为100公斤砂浆:12公斤水搅拌浆体;
材料运输至现场保温措施:每次倒运材料量刚好够一个工作日使用为宜,采用可封闭的吊运设备倒运,吊运设备外部用岩棉被包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测温仪使用时对测温点的选择: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每条轴线测一处墙体,每单面墙体设测温孔3个,对角线布置,上、下测孔距模板上、下边缘30~50cm,孔深10cm;顶板测温孔布置深度为1/2板厚,按纵横方向不大于10米间距布置;测温孔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10㎝~15㎝或板厚的1/3~1/2;梁的测温点布置在梁侧每3m一个;柱测温孔布置在迎风面,测温孔与柱面成30度角,孔深为1/3柱断面边长,在柱头和柱脚各设测温孔1对;零星构件每个设测温孔2个;测温点要编号、并留存相应测温记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测温时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和人工测温相结合;电子测温仪测温时从混凝土入模开始至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以同条件试块强度为依据),每隔6h测量一次;当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且混凝土温度低于5℃时可停止测温;人工测温时,留置在测温孔内时间不少于3min,示数稳定后即可读数;
在灌浆料配置前,对浆料温度进行温度试配,灌浆料入套筒的温度宜大于10度,不得高于15度,搅拌好的浆体温度控制在5℃以上;严格按照规定温度、配合比及拌合工艺拌制灌浆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低压力灌浆工艺,通过控制灌浆压力来控制灌浆过程浆体流速,控制依据为灌浆过程中本灌浆腔内已经封堵的灌浆孔或排浆孔的橡胶塞能耐住低压灌浆压力不脱落为宜,如果出现脱落则立即塞堵并调节压力;若出现漏浆现象则停止灌浆并处理漏浆部位;所有灌浆套筒(2)的排浆孔均排出浆体并封堵;
经保压后可拔除灌浆管,封堵必须及时,避免灌浆腔内经过保压的浆体溢出灌浆腔,造成灌浆不实;拔除灌浆管到封堵橡胶塞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s;搅拌制浆完毕后,应尽快进行灌注施工;灌注完成后,浆体温度应高于-5℃,低于10℃,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5MPa可停止养护。
CN202111136559.3A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8826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6559.3A CN113882672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6559.3A CN113882672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2672A true CN113882672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0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6559.3A Pending CN113882672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26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6203A (zh) * 2022-06-01 2022-08-09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低温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9267A (zh) * 2018-12-15 2019-03-15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高低温季节灌浆套筒及施工方法
CN109914805A (zh) * 2019-03-28 2019-06-21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套筒灌浆施工方法
CN110107104A (zh) * 2019-05-10 2019-08-09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墙板套筒连接冬期施工方法
CN110158969A (zh) * 2019-05-06 2019-08-23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环境装配式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CN111321848A (zh) * 2020-03-30 2020-06-23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套筒灌浆施工工艺
CN113107139A (zh) * 2021-04-21 2021-07-13 徐州力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低温条件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9267A (zh) * 2018-12-15 2019-03-15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高低温季节灌浆套筒及施工方法
CN109914805A (zh) * 2019-03-28 2019-06-21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套筒灌浆施工方法
CN110158969A (zh) * 2019-05-06 2019-08-23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环境装配式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CN110107104A (zh) * 2019-05-10 2019-08-09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墙板套筒连接冬期施工方法
CN111321848A (zh) * 2020-03-30 2020-06-23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套筒灌浆施工工艺
CN113107139A (zh) * 2021-04-21 2021-07-13 徐州力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低温条件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史喜亭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冬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建筑科技》 *
周玉强等: "低温环境下预制构件套筒灌浆施工技术", 《结构施工》 *
李学礼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连接冬期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技术开发》 *
杨思忠: "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低温灌浆施工技术探讨", 《混凝土世界》 *
王仑等: "装配式结构预制墙板竖向套筒冬期灌浆施工技术", 《建筑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6203A (zh) * 2022-06-01 2022-08-09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低温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3811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法
CN101634148B (zh) 一种土钉墙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法
CN112323823B (zh) 桩基施工场地废弃防空洞的充填装置及方法
CN110107104B (zh) 装配式建筑墙板套筒连接冬期施工方法
CN111368361A (zh) 一种炎热气候下基于bim的超高层超厚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法
CN103306497B (zh)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式结构抗震加固施工工法
CN113882672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冬季灌浆低耗施工方法
CN110453676B (zh) 一种预制能源桩构造设计及施工方法
CN107859039A (zh) 一种磨煤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控制及检测方法
CN111255247A (zh) 一种新型的墙体砌筑方法
CN110318399A (zh) 一种大坝主体工程混凝土温控工艺
CN110469113A (zh) 一种高温条件下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13774957B (zh) 一种明挖现浇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抗裂施工方法
Bulovic Catenary vaults: A solution to low-cost housing in South Africa
CN107473656B (zh) 一种发泡混凝土轻质材料及填充传统空斗墙体施工方法
CN113266151A (zh) 一种房屋建筑整体浇注一次成型施工工艺
CN207878500U (zh) 面板堆石坝预制边墙结构
CN203347258U (zh)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式抗震加固结构
CN113863349B (zh) 一种抗拔型可控刚度桩筏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987964A (zh) 一种堆体泡沫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204808739U (zh) 一种模拟煤壁
CN116655335B (zh) 抗裂抗蚀混凝土和地下多跨拱形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35710A (zh) 一种建筑物非承重整浇内隔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5756362B (zh) 对建筑中的薄壁结构进行灌浆加固控制开裂的方法
CN104725772B (zh) 保温隔热用脲醛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